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国学教育演讲稿

国学教育演讲稿



第一篇:国学教育演讲稿

《曾国藩家书》中这样写道:“人之气质,由于天成,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那么,书,要读什么,要怎样读?今天,我就和大家说说国学与语文。

所谓“国学”,作为名词自古就有。(《礼记·学记》)中讲到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意思是:古代教学,家里办学有“塾”,党里办学有“庠”,遂里办学有“序”,天子或诸侯的国都办学有“学”。国学指的是国家一级的学校。作为近代意义上的概念,盛行于20世纪初年,是指我国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汉民族传统文化及学术体系,相对于现代学术,它指旧学,相对于西学,它指中学。

读国学经典,可以导言行,塑品德,启智慧,健身心。它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它可以优化人的品格,唤醒人的爱心,培养人的意志,树立人的理想,让下一代在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成为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有用人才。

语文素养作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近年来,教育界针对语文课程改革展开了大讨论。为了弥补传统文化教育的断层与人文教育的缺失,国人呼出“振兴国学”的呐喊。“国学”走进了校园。祁县第三小学的国学特色教育开展的有声有色,一年级《弟子规》,二年级《三字经》,三年级《千字文》,四年级《笠翁对韵》,五六年级读《论语》。源于这样的际遇,我有幸与国学结缘。俗话说:经师易做,人师难当。在国学这条路上,我与学生一起诵读,感悟,启智,成长。

讲到坐立行走的正确姿势时,我与孩子们一起回忆《弟子规》中的“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谈到读书方法时,我和学生一起背诵“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我用《三字经》中的“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知义”来激励学生,更是在勉励自己,;我从“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谈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于是,语文的学习不再那么生涩,思想的启蒙变得如此的浅显而又生动。国学,祖先留个我们的精神财富。

文化没有暴发户。经典学习很难在当时立竿见影,或许在三五年甚至十年,二十年后才能体现出它对人生的帮助。

让孩子们学习“国学”应该循序渐进,以激发兴趣为主。比如茶余饭后可以让孩子背背唐诗,掌声鼓励一下,让孩子有成就感;比如老师和家长可以跟孩子一同读经诵典,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比如在班级,在学校,在家庭创设浓郁的国学氛围,让国学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与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形态一样,国学具有鲜明的历史特征和时代精神,它有国粹,也有国渣。对待国学,我们既要继承,更要革新。

生活处处皆语文,“大语文观”的教学思想,要求建立“全方位、多渠道、开放式、探究式”的语文教学体系。超越,须得回归,要全球化,首先需要民族化,把国学精华和现代教育理念结合起来,以“文”化人,国学就是走向新时代教育的起点!

国学经典教育,是结合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一项特色活动,更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有效方式。

第二篇:国学教育

国学教育

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国学和文学数学的意思不同,并非是国家之学或者治国之学。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国学,可译做“guoxue”(音译)、“Sinology”(意译,指中国学或汉学)。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中国古代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编撰于

乾隆年间,由当时的纪晓岚、王念孙、戴震等等一流学者完成。“四库”指经、史、子、集四部,“全书”指所收都是全本。对孩子进行国学教育可分三个阶段走:

(一)从孩童四五岁诵读〈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背诵些浅显易懂的唐诗宋词。

(二)诵读〈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三)积累了一定量的汉字后,读古典名著。主要分为一下六个等级资格:一级(启蒙班)学习科目:《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百家姓》、《千家诗》、《少儿唐诗?上》。选修体验:《少儿书法?上》、唐诗吟诵、《笠翁对韵》、《中国古典音乐欣赏》、《少儿武术?上》二级学习科目:《大学》、《中庸》、《孟子》、《孝经》、《少儿唐诗》、《诗经·节选》、《说文》选修体验:《少儿书法》、《国画基础》、《中国古典名曲欣赏与器乐演奏》、《少儿武术》、《六艺》、国学夏令营、国学冬令营。三级主要针对的年龄段:11岁至15岁学习科目:《道德经》、《论语》、《韩非子》、《唐诗》、《列子》、《墨子》、《楚辞》、《尚书》、《说文》等选修体验:《少儿书法》、《国画基础》、《少儿武术》、《中国古典名曲欣赏与器乐演奏》、《六艺》、国学夏令营、国学冬令营。四级学习科目:《诗经》、《尚书》、《春秋》、《吕氏春秋》、《管子》、《荀子》、宋词、《古文观止》、《说文》、元曲、明清文学作品选、史学与史学大家选修体验:《青

少年书法》、《国画基础》、《中国古典名曲欣赏与器乐演奏》、《六艺》、《中国传统武术》、国学夏令营、国学冬令营。五级(国学与创业高级研修班)学习科目:《易经》、《周礼》、《仪礼》、《文心雕龙》、《尚书》、《春秋》、《吕氏春秋》、《管子》、《中国哲学史》、《中国史学典籍》、名家、实学、纵横家。选修体验:《中国传统武术》、《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国学与管理原理》、《中西方比较美学》、《创业管理学》、《国学与团队原理》、《虚拟创业与实践》、《国学与创业投融资方略》。六级(国学EDP高级研修班)主要针对年龄段:25岁至55岁学习科目:《庄子》、《鬼谷子》、《礼记》、《尔雅》、《孟子》、《世说新语》、《乐府诗集》、《孙子兵法》、《全唐诗》、《西方哲学史》、《中国史学典籍》、《前沿管理理论》、《企业进化与组织基因理论》等。选修体验:《中国传统武术》、《禅修》、《养生气功》、《东西方比较哲学》、《东方管理哲学》、《现代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与商业伦理》。

03

第三篇:浅谈国学教育

教学方法——浅谈幼儿园国学教育

幼儿园,旧时称蒙养园、幼稚园,为一种学前教育机构,国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当代文化中的精化相融的学术精髓简称。国学的范畴很广,既融入了诸子百家为主体的儒学思想,又以《四书五经》为划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6岁是幼儿的学习黄金期,幼儿在这段时间里学习国学知识,可为他以后的人生打下坚实基础。幼儿园开展国学教育,可以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热爱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种子,打下一个自己是中国人的文化烙印。通过学习国学,能够培养孩子自我思辨的能力、与人融洽相处的能力、科学的学习方法、从容的生活态度等。

幼儿园实施国学教育过程可分三个阶段:

(一)初步了解并欣赏《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并背诵一些浅显易懂的唐诗、宋词。

(二)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诵读《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

(三)结合幼儿园的礼仪课题编排脚本剧,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认知及表达能力。

有效实施幼儿园国学教育

1、有效提升师资队伍的国学水平。

教师要向家长及幼儿推广国学,首先就要提升自己的国学知识。可通过查阅资料,组建国学评鉴小组等方式,努力提高自己对于国学的认知水平,了解、背诵或熟读国学经典作品,并且掌握教幼儿背诵的方法,使幼儿了解其中的正确含义,并学会联系幼儿实际生活进行启发教育。

2、重视宣传效应,引起社会关注。

通过每天播放《弟子规》、《三字经》视听光盘及教室环境周围布置展板等形式,让幼儿及家长初步了解幼儿园国学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幼儿园家长学校、班级家长会、及《家长园地》宣传栏,向家长宣传国学教育的重要性,使他们明白国学对幼儿人格、道德品质、情操、精神风貌的培养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取得家长的理解和积极配合。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育孩子,父母也有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通过主题家长会、与家长的面对面交流与及时沟通,使家长掌握教会幼儿学习国学的方法,这样家长就能在日常生活中参与到幼儿的国学教育中来。中华文化最好的给养是国学经典,许多外国人都争相学习研究,英国的“孔子学堂”就是最好的证明。中央电视台曾推出一则《宝宝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妈妈以自身实际行动,为成长中的一代新人,树立了榜样。“亲爱我 孝何难”;“凡是人 皆须爱”;“圣与贤 可驯致”…… 中国的文化之根正潜移默化地注入到孩子的心中,愿经典文化宝藏能够得到更多的发展和弘扬。

第四篇:国学经典演讲稿

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传统文化

八二班

田永申

辅导教师

马君艳

有一种教育,在深远的天空下,如江河之水般绵延着,涌动着。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潮起潮落。岁月悠悠,但那种来自历史深处气定凝神、平和缓慢的吟诵声在中华大地上经久不衰„„ 这就是国学,这就是经典,这就是传统文化。

五千年的历史文明,经历五千年的时光洗礼,先辈们留下来的文化精髓,使我们的精神世界出淤泥而不染。

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了我们只有学与思结合起来才能学有所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提示我们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慨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提醒我们时不我待,应当抓住青春年华。庄子的“白马非马”向我们展示了雄辩的力量;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告诉我们人应当有博爱的胸怀。

弟子规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教给了我们生活中的点滴孝道,并且告诉我们要学会感恩父母,一个连父母都不爱的人,还能指望他去爱谁呢? 孙子兵法点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制胜韬略。再看李白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万丈豪情;以及杜甫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情怀。就连生活中伴我们一日三餐的筷子也在时刻提醒我们只有团结协作才能有所作为。

读懂这些,你还会对父母的耳提面命嗤之以鼻吗?你还会在看到摔倒的老人时在扶与不扶之间犹豫再三吗? 当我们的良知沉睡不醒,当我们的道德底线一降再降时,请回过头去,读一读,听一听先辈们对我们的教诲。

国学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成就了圣人的不朽,缔造了民族的昌盛。

让我们一起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传统文化,遵循古圣先贤的教诲,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一路向前。

第五篇:国学经典演讲稿

国学经典演讲稿

——要有爱在心间

各位领导,同事:大家好!

今天我有幸站在这里为大家分享国学经典,感到无上荣耀!

大家知道,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是老祖宗千百年留下来的精神食粮,我们应该珍爱它,把它应用到生活中方方面面,而不应该抛弃它,让它趋于消亡。这里,我给大家分享的是《弟子规》里面的“泛爱众”篇。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这句话是说,人,不分高低贵贱贫富,不论是何身份,也不论贡献大小,都需要他人关爱,也都应该去关爱他人。只要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都需要关爱。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个地球上,这就是是缘分,因此应该互相关爱。要爱那些给过你关爱的人,同时也要爱那些给你造成某种伤害的人。

人们有了爱,家庭才会和睦,种族才会消除纷争,世界才会消除战乱。

试想一下,我们平时工作中,如果真诚地、充满爱心地对待每一项工作,对待每一位来访的群众,我们的工作就不会感到劳累,不会因为多干些、少干些,报酬少点、多点而怨天忧人;也不会因为群众找的多,事情多,而感到麻烦;更不会故意怠慢群众,伤害群众的感情,激化干群矛盾,给我们的工作造成很大的被动。

我们会从工作中找到快乐,增长才智,从待人接物中提高自己判断处理事务的能力。我们将在全镇开展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内容就是所有村内有关公益事业,只要符合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范围,我们都要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去操作它。这项工作内容多、时间长、意义重大。村干部要从受益群众中筹资筹劳,做一些符合大多数群众利益的公益性建设,包村干部要指导监督村干部落实这项工作,这就是考验镇村干部能力的时候了。如果我们心中有爱,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就会产生许多有益于群众的想法。选择哪些投资少、见效快,能让群众直接受益、尽快收益的项目,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广大群众能不积极相应,把事情做快做好吗?我们的干部积极为群众做事,群众能不爱戴你吗?村里还会出现不和谐、不安定吗?

有一句歌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愿我们大家献出我们的爱心,挥洒在世界万物之中,让我们的事业更加美好!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