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国PETCT配置使用调查报告
全国PETCT配置使用调查报告
http://www.feisuxs 日期:202_-06-29 10:02 来源:爱爱医
全国PET-CT(PET)配置、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202_年6月,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受国家卫生部规划财务司的委托,对全国(不包括港澳台)的PET-CT(含PET和医用回旋加速器)的配置使用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现将
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查的一般情况
1、调查的工作安排
获知卫生部规财司的委托意向后,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以下简称学会)立刻通知了全体常委和各省市自治区核医学分会(以下简称分会)主任委员,并在主要设备厂家的配合下,整理出各厂家在各地的装机名单,先期通过电子邮件发给各分会进行核实。
2、数据的收集与核实
6月10日收到规划司的正式函件,调查工作自6月12日启动。学会建议填表人原则上由非本单位人员负责。考虑到部分省区不同使用单位在不同城市,可以由各省市自行决定填表人,学会负责差旅费。要求所填调查表需经各省区主委核实、签名后统一集中;调查期间,学会对各省区报来的数据及时核对,凡缺项或有疑问处,均经电话核实。
对个别因种种原因没有按时上报调查结果的省区均及时提醒、督促。在全国各相关省识别会、各使用单位的大力配合下,至6月25日晨,本次调查发出的114份调查表全部收回。
3、调查工作总体情况
(1)本次调查中,各地分会和各使用单位均给予了高度支持和配合。除2家单位不愿提供数据,另一单位原PET-CT引进计划改变外,目前学会掌握的其他所有使用单位的数据
均较完整地收集到位。
(2)从统计结果结合学会掌握的信息判断,个别数据,尤其是涉及使用范围、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数据,个别单位可能没有完全据实报送。因而,这些数据的统计和引用应有所保
留。
二、调查结果
1、全国PET-CT配置情况
(1)此次调查,共涉及到115个单位的PET/CT数据了解表。其中,202_年12月底前安装使用的PET/CT共87个单位89台,分布于24个省市自治区;202_年装机单位8台;
202_年即将装机20台;1台情况不明。
本次调查未包括港澳台地区;未包括使用二手设备的个别单位;国产设备(亿仁公司PET)因没有正式供货信息,学会不掌握其供应、使用单位情况,没有包括在统计之内。
202_年卫生部大型设备集中采购共21台PET-CT和10台加速器,部分单位无具体采购
信息,部分内容未纳入本次调查统计。
(2)按目前安装(或即将安装)PET/CT台数排序:北京23台,广东14台,上海10
台;详细配置情况请见附件1。
(3)PET-CT厂家配置台数排序:通用电器(GE):58台(包括64排VCT 5台,16排STE 10台,16排ST 18台,8排ST 6台,4排ST 4台,16排LS 2台,8排LS 3台,4排LS 10台)。西门子:43台(包括64层HD 3台,64层52环 3台,64层39环 5台,40层39环 2台,16层39环 21台,2排 3台,单纯PET 6台)。飞利浦:16台(包括64排TOF 1台,16排TOF 1台,16排8台,2排 1台,C-PET 5台)。
petct热文:哪些癌症家属要做防癌PET/CT癌症复查为何首选PETCT检查
(4)加速器配置:GE:35台;西门子:17台;住友:9台;IBA:2台;EBCO:2台。
2、全国PET-CT使用情况
(1)管理运行模式:PET-CT由医院管理占76.6%,医院和投资方合作管理占22.5%,合作方管理占0.9%;隶属核医学科占55.0%,隶属放射科占10.8%,独立PET-CT中心占34.2%。
(2)202_年全国PET-CT检查总数:11.59万例;平均单台设备检查:1348.4例。年检查例数1000以上46家(53.9%),年检查量低于400例的单位10家(12%)。
(3)202_年PET/CT平均开机:4.31天/周;其中每周开机5天以上的占51.0%,开机4天的占20.4%,开机3天以下的占28.6%。较高的单一月份PET-CT检查量平均为163.3例(4~5月份);较低的单一月检查量平均为82例(1月份,春节长假)。
(4)PET-CT工作内容:肿瘤学检查73.9%,心血管检查1.3%,神经系统检查3.7%,查体18.5%,其他2.6%。其中查体比例最高者:100%。受检者来源分布:门诊病人占41.2%,住院病人37.8%,外单位介绍21.0%。
(5)在202_年前装机单位中,近年PET-CT检查工作量上升的单位76个(88.37%),工作量下降单位4个(4.65%),持平单位6个(6.98%)。
(6)PET-CT检查收费:
浑身检查平均收费:8826元,局部检查平均收费:6020元;
最高收费:浑身13000元,局部11640元;
最低收费:浑身6370元,局部3500元。
除4家医院外,PET-CT的同机CT检查,均未另加收费用。
(7)医疗保险复盖:目前国内有6家PET-CT全部费用进入医保,主要分布于深圳、黑龙江和湖南省;6家单位检查显像剂(药费)部分进入医保,主要分布于北京、辽宁和山东。
(8)临床医生与病人对PET-CT的认可情况:认可或非常认可者占绝大部分,没有负面反应。
目前社会和临床上对PET-CT使用反映最多的问题包括:检查价格贵,不能报销;存在部分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部分临床医生对PET-CT的期望值不客观等。
三、调查结果的初步解读
1、国内PET-CT技术的需求在不断增加。
北京医院曾对202_年6~8月国内10家三甲医院工作进行抽样调查,与相比,本次调查显示:月平均检查量从120.72例(110.66~130.78)上升为163.3例(考虑到前次抽查均为大医院且选择工作量较高的月份,这一增长幅度还是很有意义的);年均检查量超过 1000例的单位比例由不足1/3增加到53.9%;月检查例数超过100例的单位从20.0%增加到59.8%。同时,体检所占工作量比
重由32.9%下降到18.5%。
2、国内PET-CT使用情况的发展极不平衡。
202_年全国PET-CT单机最高检查量与最低检查量间相差75倍。即便是同类医疗单位、同种机型、相似工作条件,工作量的差异也达3倍以上
3、国内PET-CT技术发展的几个特点
(1)地区:目前PET-CT工作状态好的地区,除北京、江苏、上海和广东等传统经济发达地区外,黑龙江、辽宁、浙江、湖北、湖南、安徽及新疆的使用情况也相对较好。但同一地区不同单位的使用情况差距较大。同时,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是,5家年工作量最低的单位中,3家来自相对发达地区(深圳、上海)。
(2)单位:大型综合性医院与肿瘤专科医院的工作量差异不明显。总体上看,医院的学术地位与PET-CT使用量之间有联系,越有影响的单位,PET-CT使用情况越好。但也有例
外。
(3)医保:不管医院大小、性质,凡有医保支持的单位,PET-CT的使用情况均较好。
(4)市场行为:由于市场运作多不公开,本次调查未能得到市场运作对PET-CT工作量的情况的真实数据。据悉,至少部分单位有不同程度的市场运作行为,一些单位的工作量增长与市场行为的参预直接相关。但是,即便在有市场行为的PET-CT中心,至少部分病人的PET-CT检查是正当和必要的,而且得益于市场运作中的学术方面的宣传。当然,肯定有部分检查不是PET-CT适应证,如何规范市场行为应该造成高度重视。
(5)加速器和PET-CT配置比例:根据国外资料和对加速器功能的分析,PET-CT与加速器配置的合理比例应该在4:1 ~ 6:1左右。而目前国内此比例约为1.82:1。这种失当的配置比例无疑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而同时,由于政策限制和资源共享困难等因素,没有加速器的 PET-CT单位,常因药品供应问题而影响正常使用和技术发展,进而刺激了加速器的购置需求。
4、使用单位对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建议
PET-CT使用单位对管理部门的建议,按提出的频度依次为:尽快解决有条件、有控制的医保复盖;明确适应证、合理定价,限制不正当竞争和滥用;在合理增加配置额度基础上加强宏观配置管理;加强对加速器的配置管理、合理使用与医疗单位间药物配送的政策引导;加强质量控制与规范化使用方面的引导;强化技术准入、培训与规范化方面的管理等。
petct热文:派特CT对放疗治疗的作用影像学诊断肿瘤哪种设备好?
[上一页] 12 3
PET/CT装机情况分省统计
省份 医院 PET厂商 安装使用日期 陕西 西安长安医院 GE 202_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p 西安唐都医院 p 西安西京医院 Siemens 西安高新医院 GE 202_ 山东 山东省立医院 GE 202_ 山东省肿瘤医院 GE 202_ 烟台毓璜顶医院(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GE 202_ 山东淄博万杰医院 GE 202_ 山东青岛中心医院 Siemens 山东济南军区90医院 Siemens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GE 202_ 广东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 GE 202_ 武警广东总队医院 GE 202_ 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GE 202_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防治中心 GE 202_ 中山大学一附院 p 广东省东莞东华医院 GE 202_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p 广州军区总医院 Siemens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Siemens 广东省人民医院 Siemens 深圳武警医院 Siemens 深圳保健办医院 Siemens 深圳康龙体检中心 Siemens 深圳龙珠医院 GE 202_ 天津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总医院 GE 202_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GE 202_ 解放军254医院(天津)GE 202_ 武警天津总队医院 GE 202_ 黑龙江 黑龙江农垦总医院(黑龙江省第二肿瘤医院)GE 202_ 哈尔滨医大一附院 p 大庆油田总医院 p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GE 202_ 湖北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 GE 202_ 辽宁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GE 202_ 大连医科大附属一院 Siemens
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第二附属医院)GE 202_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GE 202_ 武警上海总队医院 GE 202_ 解放军455医院(上海)GE 202_ 上海市第一医院 GE 202_ 上海长海医院 p 上海瑞金医院 p 上海华山医院 Siemens 上海肿瘤医院 Siemens 上海华东医院 Siemens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GE 202_ 福建 福建省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GE 202_ 南京军区福州总院 GE 202_ 福建省立医院 GE 202_ 福建漳州175医院 Siemens 福建翔鹭集团医院 Siemens 福建厦门市第一医院 GE 202_ 浙江 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 GE 202_ 解放军117医院(杭州)GE 202_ 浙江医科大附属一院 Siemens 浙江宁波113医院 Siemens 浙江湖州98医院 Siemens 浙江宁波明州医院 GE 202_ 新疆 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 GE 202_ 湖南 湖南省肿瘤医院 GE 202_ 河南 漯河市中心医院(漯河市第一人民医院)GE 202_ 河南省肿瘤医院 GE 202_ 河南鹤壁京立医院 p 武警河南总队医院 GE 202_ 内蒙古 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GE 202_ 吉林 吉林省长春中心医院 GE 202_ 吉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Siemens 吉林省肿瘤医院-等MOH GE 202_ 云南 云南省肿瘤医院 Siemens 解放军昆明军区总院(43医院)GE 202_ 北京 北京军区总院 GE 202_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 GE 202_ 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 GE 202_ 解放军海军总医院 GE 202_ 解放军总医院(301)GE 202_ 解放军305医院 GE 202_ 解放军307医院 GE 202_ 解放军空军总医院的PET/CT,Siemens,202_年安装(补充)304医院 p 北大医院 p 北京医院 Siemens 北京301医院 Siemens 北京协和医院 Siemens 北京宣武医院 Siemens 北京武警总院 Siemens 北京阜外医院 Siemens 解放军309医院-场地 GE 山西 山西省煤炭中心医院 GE 202_ 山西肿瘤医院 GE 202_ 江苏 江苏省苏州大学附属医院 GE 202_ 南京鼓楼医院 p 徐州中心医院 p 江苏省人民医院 Siemens 江苏苏州九龙医院 Siemens 江苏邳州市人民医院 Siemens 无锡华西村医院 Siemens 南京军区总院 Siemens 南京军区81医院 Siemens 解放军101医院(无锡)-场地 GE 广西 广西医科大附属医院 Siemens 解放军303医院 GE 202_ 江西 江西省人民医院-场地 GE 河北 解放军252医院(保定)-场地 GE 202_ 河北中石油 Siemens 河北省肿瘤医院 p 石家庄和平医院 p 唐山工人医院 p
四川 成都军区总院 Siemens 四川省人民医院 Siemens 华西医院 p 重庆 重庆三军大西南医院 Siemens 重庆三军大大坪医院 Siemens 安徽 安徽省立医院 Siemens 安徽105医院 Siemens [b][color=Blue]港澳台地区[/color][/b] 澳门 境湖医院 GE 202_ 台湾 台北马偕纪念医院 GE 202_ 财团法人新光吴火狮纪念医院 GE 202_ 和信治癌中心医院 GE 202_ 佛教慈济综合医院花莲院区 GE 202_ 台大附属医院 GE 202_ 长庚纪念医院高雄分院 GE 202_ 高雄医学大学附设中和纪念医院 GE 202_ 财团法人奇美医院 GE 202_ 佛教慈济综合医院台北院区 GE 202_ 高雄荣民总医院 GE 202_ 长庚纪念医院林口分院 GE 202_ 佛教慈济综合医院大林院区 GE 202_ 佛教慈济综合医院台中院区 GE 202_ 台北荣民总医院 GE 202_ 秀传医疗体系 GE 202_ 光田综合医院 GE 202_ 亚东纪念医院 GE 202_ 中国医药学院附属医院 GE 202_ 香港 伊丽莎白医院 GE 202_ 香港港安医院 GE 202_ 冠天东角医学诊断中心 GE 202_ 香港港安医院 GE 202_ 玛丽医院 GE 202_ 播道医院 GE 202_
第二篇:petct在中国内地的配置使用调查情况
petct在中国内地的配置使用调查情况
petct使用的调查报告在202_年的六月份有进行过一次中国内地的调查报告,中国核学会由国家卫生部规划财务司的委托,全国(不包括香港和澳门)在(包括宠物和医用回旋加速器)配置使用的调查。现在情况报告如下。调查的研究现状,arrangementlearn的卫生部规财司委托的意向后,中国核学会(以下简称)通知各省,自治区执行委员会核医学(以下简称分行行长),和主要设备的厂家与厂家合作,安排设备清单,每个部门的验证电子邮件。
一、调查的一般情况
1、调查的工作安排
获知卫生部规财司的委托意向后,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以下简称学会)立刻通知了全体常委和各省市自治区核医学分会(以下简称分会)主任委员,并在主要设备厂家的配合下,整理出各厂家在各地的装机名单,先期通过电子邮件发给各分会进行核实。
2、数据的收集与核实
6月10日收到规划司的正式函件,调查工作自6月12日启动。学会建议填表人原则上由非本单位人员负责。考虑到部分省区不同使用单位在不同城市,可以由各省市自行决定填表人,学会负责差旅费。要求所填调查表需经各省区主委核实、签名后统一集中;调查期间,学会对各省区报来的数据及时核对,凡缺项或有疑问处,均经电话核实。
对个别因种种原因没有按时上报调查结果的省区均及时提醒、督促。在全国各相关省识别会、各使用单位的大力配合下,至6月25日晨,本次调查发出的114份调查表全部收回。
3、调查工作总体情况
(1)本次调查中,各地分会和各使用单位均给予了高度支持和配合。除2家单位不愿提供数据,另一单位原PET-CT引进计划改变外,目前学会掌握的其他所有使用单位的数据均较完整地收集到位。
(2)从统计结果结合学会掌握的信息判断,个别数据,尤其是涉及使用范围、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数据,个别单位可能没有完全据实报送。因而,这些数据的统计和引用应有所保留。(PETCT肿瘤检查网http://www.feisuxs/)提供
二、调查结果
1、全国PET-CT配置情况
(1)此次调查,共涉及到115个单位的PET/CT数据了解表。其中,202_年12月底前安装使用的PET/CT共87个单位89台,分布于24个省市自治区;202_年装机单位8台;202_年即将装机20台;1台情况不明。
本次调查未包括港澳台地区;未包括使用二手设备的个别单位;国产设备(亿仁公司PET)因没有正式供货信息,学会不掌握其供应、使用单位情况,没有包括在统计之内。
202_年卫生部大型设备集中采购共21台PET-CT和10台加速器,部分单位无具体采购信息,部分内容未纳入本次调查统计。
(2)按目前安装(或即将安装)PET/CT台数排序:北京23台,广东14台,上海10台;详细配置情况请见附件1。
(3)PET-CT厂家配置台数排序:通用电器(GE):58台(包括64排VCT 5台,16排STE 10台,16排ST 18台,8排ST 6台,4排ST 4台,16排LS 2台,8排LS 3台,4排LS 10台)。西门子:43台(包括64层HD 3台,64层52环 3台,64层39环 5台,40层39环 2台,16层39环 21台,2排 3台,单纯PET 6台)。飞利浦:16台(包括64排TOF 1台,16排TOF 1台,16排8台,2排 1台,C-PET 5台)。
2、全国PET-CT使用情况
(1)管理运行模式:PET-CT由医院管理占76.6%,医院和投资方合作管理占22.5%,合作方管理占0.9%;隶属核医学科占55.0%,隶属放射科占10.8%,独立PET-CT中心占34.2%。
(2)202_年全国PET-CT检查总数:11.59万例;平均单台设备检查:1348.4例。年检查例数1000以上46家(53.9%),年检查量低于400例的单位10家(12%)。
(3)202_年PET/CT平均开机:4.31天/周;其中每周开机5天以上的占51.0%,开机4天的占20.4%,开机3天以下的占28.6%。较高的单一月份PET-CT检查量平均为163.3例(4~5月份);较低的单一月检查量平均为82例(1月份,春节长假)。
(4)PET-CT工作内容:肿瘤学检查73.9%,心血管检查1.3%,神经系统检查3.7%,查体18.5%,其他2.6%。其中查体比例最高者:100%。受检者来源分布:门诊病人占41.2%,住院病人37.8%,外单位介绍21.0%。
(5)在202_年前装机单位中,近年PET-CT检查工作量上升的单位76个(88.37%),工作量下降单位4个(4.65%),持平单位6个(6.98%)。
(6)PET-CT检查收费:
浑身检查平均收费:8826元,局部检查平均收费:6020元;
最高收费:浑身13000元,局部11640元;
最低收费:浑身6370元,局部3500元。
除4家医院外,PET-CT的同机CT检查,均未另加收费用。
(7)医疗保险复盖:目前国内有6家PET-CT全部费用进入医保,主要分布于深圳、黑龙江和湖南省;6家单位检查显像剂(药费)部分进入医保,主要分布于北京、辽宁和山东。
(8)临床医生与病人对PET-CT的认可情况:认可或非常认可者占绝大部分,没有负面反应。
目前社会和临床上对PET-CT使用反映最多的问题包括:检查价格贵,不能报销;存在部分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部分临床医生对PET-CT的期望值不客观等。
三、调查结果的初步解读
1、国内PET-CT技术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北京医院曾对202_年6~8月国内10家三甲医院工作进行抽样调查,与相比,本次调查显示:月平均检查量从120.72例(110.66~130.78)上升为163.3例(考虑到前次抽查均为大医院且选择工作量较高的月份,这一增长幅度还是很有意义的);年均检查量超过 1000例的单位比例由不足1/3增加到53.9%;月检查例数超过100例的单位从20.0%增加到59.8%。同时,体检所占工作量比重由32.9%下降到18.5%。
2、国内PET-CT使用情况的发展极不平衡。
202_年全国PET-CT单机最高检查量与最低检查量间相差75倍。即便是同类医疗单位、同种机型、相似工作条件,工作量的差异也达3倍以上
3、国内PET-CT技术发展的几个特点
(1)地区:目前PET-CT工作状态好的地区,除北京、江苏、上海和广东等传统经济发达地区外,黑龙江、辽宁、浙江、湖北、湖南、安徽及新疆的使用情况也相对较好。但同一地区不同单位的使用情况差距较大。同时,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是,5家年工作量最低的单位中,3家来自相对发达地区(深圳、上海)。
(2)单位:大型综合性医院与肿瘤专科医院的工作量差异不明显。总体上看,医院的学术地位与PET-CT使用量之间有联系,越有影响的单位,PET-CT使用情况越好。但也有例外。
(3)医保:不管医院大小、性质,凡有医保支持的单位,PET-CT的使用情况均较好。
(4)市场行为:由于市场运作多不公开,本次调查未能得到市场运作对PET-CT工作量的情况的真实数据。据悉,至少部分单位有不同程度的市场运作行为,一些单位的工作量增长与市场行为的参预直接相关。但是,即便在有市场行为的PET-CT中心,至少部分病人的PET-CT检查是正当和必要的,而且得益于市场运作中的学术方面的宣传。当然,肯定有部分检查不是PET-CT适应证,如何规范市场行为应该造成高度重视。
(5)加速器和PET-CT配置比例:根据国外资料和对加速器功能的分析,PET-CT与加速器配置的合理比例应该在4:1 ~ 6:1左右。而目前国内此比例约为1.82:1。这种失当的配置比例无疑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而同时,由于政策限制和资源共享困难等因素,没有加速器的 PET-CT单位,常因药品供应问题而影响正常使用和技术发展,进而刺激了加速器的购置需求。
4、使用单位对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建议
PET-CT使用单位对管理部门的建议,按提出的频度依次为:尽快解决有条件、有控制的医保复盖;明确适应证、合理定价,限制不正当竞争和滥用;在合理增加配置额度基础上加强宏观配置管理;加强对加速器的配置管理、合理使用与医疗单位间药物配送的政策引导;加强质量控制与规范化使用方面的引导;强化技术准入、培训与规范化方面的管理等。
第三篇:PETCT
PET/CT对肿瘤进行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鉴别肿瘤有无复发,对肿瘤进行分期和再分期,寻找肿瘤原发和转移灶,指导和确定肿瘤的治疗方案、评价疗效。在肿瘤患者中,经PET/CT检查,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因明确诊断,而改变了治疗方案;PET/CT能准确评价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无效治疗。
PET/CT对以下肿瘤有较高的诊断率:头颈部肿瘤、肺癌、结肠直肠癌、淋巴瘤、妇科肿瘤等。PET/CT可早期发现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恶性肿瘤,早期癌症病人有80%-90%以上是可以治愈的,通过定期进行PET/CT检查来检测早期疾病,达到有病早治无病预防的目的。
PET/CT提供肿瘤病灶详尽的功能与代谢等分子信息,一次显像可一目了然的了解全身整体状况。PET/CT可以更好的对病变进行解剖定位、分期。PET/CT检查结果可以明确肿瘤病变位置、形态、大小、数目、密度、放射性浓聚程度,尽量做到肿瘤影像学诊断的“四定”。即:定位、定性、定量和定期。有研究表明,PET/CT和PET在评价高浓聚病变的解剖定位上,PET/CT也有明显的优势,可以比PET提高20%。PET/CT可以很容易区分组织的结构,比如与肿瘤相邻的淋巴结和软组织等,这些组织的CT值与肿瘤很相近,单独CT图像不易区分,而PET/CT可以通过整合CT提供的解剖数据做到这一点。此外,PET/CT 很容易发现肿瘤是否有远处转移,如果有远处转移会直接影响对患者的治疗决策。PET/CT显像能够检测出正常大小的淋巴结是否有肿瘤的转移,还能够对某个解剖发现进行定位和功能代谢方面的特征进行描述。总之,PET/CT显像已经大大改变了肿瘤患者的疾病诊断程序,是现代医学影像技术新的里程碑。
第四篇:zabbix配置使用
zabbix配置使用
(一)202_-03-13 19:11:47 标签:blank
原创作品,允许转载,转载时请务必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 原始出处、作者信息和本声明。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http://mayulin.blog.51cto.com/1628315/514501
4.1 添加模板
如果有大量的同一类设备,需要监控的信息也大致类似,一个个去修改相关参数比较麻烦,我们可以通过创建一个模板来简化操作。系统配置->模板->创建模板
创建模板后,在系统配置->主机->模板下找到刚创建的cy2009 linux server模板,修改相关的监控项、触发器、图形显示等信息,使满足要求后连接到相关的主机即可。
4.2 添加监控项
监控项是监控的基本元素,每一个监控项对应一个被监控端的采集值。
在系统配置->主机界面,我们能看到每个主机所包含的监控项总数,点击对应主机的监控项,可以看到具体的每个监控项信息,这些监控项可以引用自模板,也可以自己创建。
通过点击具体监控项名字可以修改已有监控项的属性,点击状态的链接可以禁用/启用这个监控项。(注:我们可以通过新建一个模板,在模板中禁用掉所有不需要用到的监控项,然后把同一类主机连接到这个模板,就不用一台台主机区更改监控项)新增监控项可以通过点击右上角的create item来创建
主机:选择需要进行添加监控项的主机 检测内容:设置监控项的名称
类型: 选择监控项Key的类型,一般用到的是 zabbix 客户端 zabbix 客户端(主动)simple check Key: zabbix已经自带的取值方法 数据类型:
Numeric(unsigned)(无符号整数型)Numeric(float)(无符号浮点型)字符串
日志
文本
数值类型:Decimal(十进制)、Octal(八进制)、Hexadecimal(十六进制)单位Units:在数据后面添加单位
Use custom multiplier:使用自定义乘法器,将数据乘以一个数值。可用来进行单位转换。数据更新间隔(秒):监控项每个多少秒更新一次 数据保存天数:数据在zabbix数据库中保存的天数。状态:该监控项是否启用
Store value:存储数值的方式。Show value:显示数值的方式。
按提示逐项填入相关信息即可,其中key,监控项分组类似于主机组,是监控项的组。(监控项key也可以自定义,后面会讲到如何自定义监控项)
Zabbix自带非常多的监控采集项及方法,基本能满足当前所有监控功能,这些都包含在监控项的监控项key中 4.3 添加触发器
当监控项采集值满足触发器的触发条件时,触发器就会触发。
每一个触发器必须对应一个监控项,但一个监控项可以对应多个触发器。
同样,通过点击系统配置->主机->触发器中某个触发器的名字,可以修改触发器的属性。(注意:引用自模板的触发器触发值是不能单独修改的,必须在模板中修改,或是复制一个同样的触发器再修改,然后禁用掉之前的)为模板新增触发器可以通过系统配置->模板,进入触发器,点击右上角的create trigger来创建
点击表达式后面的添加,来添加触发器表达式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点击Item右边的选择,选择要添加触发器的监控项
在function中选择对监控项数值判断或操作的函数,选择Average value for period of T times >N。
下面这个触发器的表达式意思是,对监控项ping check进行检查,在监控项扫描4次后(扫描时间=监控项扫描时间间隔×扫描次数,该监控项扫描时间间隔为30秒,扫描时间为30×4=120秒)如果Function 4次扫描的数值大于80,该触发器触发
表达式中选择对应的监控项、触发方式及触发值,示警度是告警级别,根据触发器的严重性来选择。也可以如下图所示,将多个表达式按照一定逻辑关系来设置。并可以对已经设置好的逻辑表达式进行测试。
示警度,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为触发器划分等级。有“未分类”,“信息”,“警告”,“一般”,“严重”和“灾难”。4.4 添加图形显示
Zabbix的图形显示功能很强大,可以为每一个监控项绘制图表,也可以把多个监控项绘制在一张图形中。
通过系统配置->主机选择要绘制图标的主机,点击图形显示,再点击右上角的创建图形即可创建。(也可以在系统配置->模板,点击木板上的图形显示,再点击右上角的创建图形,当其他主机应用这个带有创建好的图形显示模板时,在系统配置->主机中可以看到该主机继承了模板上的图形显示)
Graph type:图表样式,有线状、柱状、饼状。还可以自定义图表大小,及Y轴最大最小值
通过添加监控项可以添加在同一个图表中展示的多个监控项(注:注意每个监控项的颜色及取值范围,范围相差太大图表会显示不全)配置好的图形在状态统计->图形显示中查看
在状态统计->最新数据下能快速查看每个主机的每个监控项的图形 4.5 添加配置图表
图表将多种信息放在一起展示,便于集中展示某个主机的多个信息,或是比较多个主机的同一种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为图形、拓扑图、主机等等,几乎涵盖zabbix所有的监控信息。通过系统配置->配置图表->create screen来创建,创建时定义图表的行数和列数,点击对应单元格内的change,添加相应的信息。
通过状态统计->配置图表,可以查看之前配置好的信息 4.6 添加主机
主机是zabbix监控的基本载体,所有的监控项都是基于主机的。通过系统配置->主机->创建主机 来创建监控设备
按提示填入名称、主机组、IP,其他的选项默认即可,Linked Templates处选择一个模板,保存即可成功添加设备。(注:如果主机上没安装客户端,添加后的状态会是未检测,会采集不到值,zabbix自带大量的设备监控模板,添加主机时通过link到这些模板,就可以快速添加主机的监控项和告警触发条件)。一类的主机可以归属到同一个主机组,便于分类管理同一类设备,在系统配置->主机组->创建组,可以添加设备组。
4.7 添加告警动作
当触发器条件被满足时,就会执行指定的告警操作。通过系统配置->告警操作->Create Action来创建告警操作
事件源:触发告警操作的可以是触发器,也可以是自动发现 触发器:即所有的triggers条件满足时都会执行这个action 自动发现:根据自动发现规则触发 Auto registration:事件产生记录 Escalations:告警是否升级,及升级时间
默认主题、默认信息:告警标题和内容,此处可引用zabbix的宏变量:例如{{TRIGGER.SEVERITY}:{TRIGGER.KEY}.last(0)}表示最后一次采集值 Recovery Message:告警恢复信息,不勾选系统会用默认的,勾选后自定义 操作的预设条件:trigger产生的条件,条件可以多选 操作类型:选择发送告警的介质及用户 4.8 添加告警方式
zabbix可以提供四类告警方式:Email/SMS/Jabber/Script,通过高级配置->告警方式来修改或新增告警方式
Email方式是最常用的,填入相关的SMTP信息,即可通过邮件方式发送告警。
SMS方式要在server主机上接入短信modem Jabber方式是一种Linux下的即时通讯工具,通过Jabber发送即时消息。Script方式可以通过自己编写程序或脚本的方式发送告警信息。
4.9 添加用户和组
在高级配置->用户 可以添加用户和用户组
通过用户组可以限制用户的权限,zabbix自带的用户组的权限限制基本能满足要求。高级配置->用户,点击右上角的创建组
用户组: 需要创建的用户组名称。
用户: 可以将右边已存在的用户加入到该组中。
WEB访问: 该用户组中的用户是否可以访问zabbix服务端的页面。用户状态: 该用户组中的用户是否被启用。
API访问: 该用户组中的用户是否可以访问API接口。调试模式: 是否对该组用户启用调试模式。
权限: 添加对该组中用户访问主机组中设备的权限。
用户权限(显示):显示当前用户组中的用户的权限,默认是禁止。高级配置->用户,在右上角下拉菜单中选择用户,点击创建用户
创建用户时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作用划分到不同的组,告警方式中填入告警接收地址及告警接收时间等信息。
登陆名: 登录zabbix服务端页面的用户名 名称: 同用户名 姓氏: 同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陆的密码 User type: 用户类型:
Zabbix User:可以对zabbix服务端内容进行查看,默认是无法访问任何资源的,可以在用户组中定义该组用户可以访问哪些主机组。
Zabbix Admin:可以对zabbix服务端内容进行查看和配置。默认是无法访问任何资源的,可以在用户组中定义该组用户可以访问哪些主机组。Zabbix Super Admin:最大权限 组: 该用户所属的组
Language: zabbix WEB界面的语言 Theme: zabbix登陆界面的主题 自动登录: 是否允许用户自动登录
自动退出: 是否允许用户在规定时间内无操作后退出 自动刷新间隔:自动刷新状态统计下面的页面 每页显示行数:限制页面数据显示行数
登录后定向到:用户登录后自动跳转到某个页面 报警介质: 为用户添加报警接收的方式
配置报警接收方式,再报警介质后面点击“添加”
类型:报警的类型,可以选择在高级配置->告警方式中定义的报警类型 收件人:接收报警的用户名或是邮箱
激活时间:定义接收报警的时间段。1-7,00:00-23:59表示24小时×7 Use if severity:选择报警的级别,这个是在触发报警的触发器中定义的 状态:是否激活报警状态
第五篇:PETCT
PET-CT 简介
PET-CT将CT与PET融为一体,由CT提供病灶的精确解剖定位,而PET提供病灶详尽的功能与代谢等分子信息,具有灵敏、准确、特异及定位精确等特点,一次显像可获得全身各方位的断层图像,可一目了然的了解全身整体状况,达到早期发现病灶和诊断疾病的目的。PET-CT的出现是医学影像学的又一次革命,受到了医学界的公认和广泛关注。
PET/CT目前是全球最高端的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堪称“现代医学高科技之冠”。
PET(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的全称为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它是一种最先进的医学影像技术,PET技术是目前唯一的用解剖形态方式进行功能、代谢和受体显像的技术,具有无创伤性的特点。是目前临床上用以诊断和指导治疗肿瘤最佳手段之一。作用
PET的独特作用是以代谢显像和定量分析为基础,应用组成人体主要元素的短命核素如11C、13N、15O、18F等正电子核素为示踪剂,不仅可快速获得多层面断层影象、三维定量结果以及三维全身扫描,而且还可以从分子水平动态观察到代谢物或药物在人体内的生理生化变化,用以研究人体生理、生化、化学递质、受体乃至基因改变。近年来,PET在诊断和指导治疗肿瘤、冠心病和脑部疾病等方面均已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特点
PET/CT则是将PET和CT(计算机体层显像)有机结合在一起,使用同一个检查床和同一个图像处理工作站,将PET图像和CT图像融合,可以同时放映病灶的病理生理变化和形态结构,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一、PET-CT能对肿瘤进行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鉴别肿瘤有无复发,对肿瘤进行分期和再分期,寻找肿瘤原发和转移灶,指导和确定肿瘤的治疗方案、评价疗效。在肿瘤患者中,经PET-CT检查,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因明确诊断,而改变了治疗方案;PET-CT能准确评价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无效治疗。总体上大大节省医疗费用,争取了宝贵的治疗时间。
二、PET-CT能对癫痫灶准确定位,也是诊断抑郁症、帕金森氏病、老年性痴呆等疾病的独特检查方法。癫痫的治疗是世界十大医疗难题之一,难就难在致痫灶的准确定位,PET-CT使这一医学难题迎刃而解。经PET-CT的引导,采用X-刀或γ-刀治疗,收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三、PET-CT能鉴别心肌是否存活,为是否需要手术提供客观依据。目前,PET-CT心肌显像是公认的估价心肌活力的“金标准”,是心肌梗死再血管化(血运重建)等治疗前的必要检查,并为放疗评价提供依据。PET-CT对早期冠心病的诊断也有重要价值。
四、PET-CT也是健康查体的手段,它能一次显像完成全身检测,可早期发现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肿瘤及心、脑疾病,达到有病早治无病预防的目的。
现代医学认为,绝大多数疾病是体内生化过程失调的结果,PET-CT可在生理状态下动态地定量观察体内分子水平的生化变化。随着人类基因的解密,对危害人类健康的肿瘤及心、脑疾病和各种遗传性疾病的产生、发展和治疗后转归,将从根本上得到认识,也可望从根本上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案。PET-CT基因显像是连接临床与基础基因研究的“桥梁”。
以下是阜外何作祥教授推荐JNM文章的中译本: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Vol.46 No.3 385
詹姆士W.弗莱彻,医学博士著 方庭正译 毫无疑问,PET/CT的时代已经到来了。现在每售出4台ECT机器就有至少3台是以硬件融合为特征的PET/CT。然而自从上世纪90年代初临床开始将以18F-FDG显像为主的PET检查投入常规商业运行以来,PET技术的发展就被紧紧地控制在核医学业界的手中而没有其他领域的人士染指。在过去的5年里,包括PET/CT商业制造在内的PET技术迅猛地发展。PET/CT相对于专用PET的优势来源于分别提供结构信息和功能信息的两种显像技术的完美结合。这些优势及其所带来的对疾病定位与定性的能力的提高现在已经被范围远远大于核医学界的广大医学界人士所掌握。在这种情况下核医学界的某些成员-专业医师-就有可能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其原因是显而易见的。正如PET/CT要大规模的取代专用PET一样,装备了可应用口服及介入增强剂并具有更高电功率的诊断级CT的PET/CT也必将取代单一的CT。由于很多核医学医师并不精通CT断层解剖学,他们目前也无法对PET/CT中的CT信息予以专业的解读。而如果PET/CT检查只需停留在仅仅将其CT部分用于衰减校正和18F-FDG PET显像中病灶定位的初级水平,那么就不需要进行诊断水平的
CT检查,也没有必要对CT信息进行正式的解读。对于并不精通PET显像的放射学医师而言,他们正面临这正好恰恰相反的问题,鉴于此一些人提出PET和CT应该分别由各自领域有资格的医师进行解读。然而从长远看,这个建议也并不能解决问题。为了保证接受PET/CT检查的患者能够得到最好的处理,进行此项工作的医师们必须要同样的精通于PET和CT这两个领域。这一综合工作的最高水平要求医师们将诊断级别CT显像信息和PET显像信息一起用于对患者的诊断当中。这个目标也只能由在这两个领域都受过严格培训并达到相当水准的专业人士才能完成。.不幸的是,目前核医学专业和放射学专业的学院教育各自互不相关,并不能提供达到上述专业水准要求的经验和所需培训。这种课程设置的缺失使无论患者还是专业界都无法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目的。
纠正这一状况要从两个水平入手。在学院教育水平,必须有足够长度和覆盖面的课程,以使住院医师能在断层显像和PET这两个专业都接受教育和培训。在临床实践水平,必须有充足的、充分混合的继续教育和经验总结,以使从业者能够在这两个领域达到同样高水平的诊断、解读和综合能力。对于住院医师而言,有必要对院校课程学习所提供的培训和经验的水平进行评价和调整,以求达到新形势下的PET和CT教育的要求。对于临床医师而言,相关的专业协会有必要为此研讨并建立继续教育和经验总结的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将能够提高并专业化PET/CT临床从业者的资质,使之获得广泛认同和尊重。这些措施和途径正在被付诸行动,这必将成为核医学界的胜利,同样更是患者的福音。
PET-CT绝非万能的 但其绝对是影像技术的一次革命性的突破 其在肿瘤临床诊治中将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
医用前景
近年来,我国PET/CT仪增加很快,经调查,截止202_年8月底安装PET/CT达54台,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各地发展不平衡,配制欠合理;缺少关于PET/CT的检查指南和诊疗规范;科学研究缺乏创新,缺乏多中心的研究成果,缺乏大宗病例的总结报告,关于卫生经济学评价的研究刚刚起步;综合影像学和放射性药物的人才明显不足,通过继续教育解决急需。
PET/CT主要用于恶性肿瘤,而在我国恶性肿瘤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杀手,因亲人患肿瘤致贫的家庭已不少见。实际情况是:尽管PET/CT这一高端设备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很有帮助,但相当多的患者因无力支付昂贵的检查费,不得不放弃使用。为此,上述54个中心除个别外,全年1个中心的检查量难以超过1500人次,以致多数PET/CT和加速器没有发挥作用。可以预料,随着PET/CT应用的逐渐成熟,PET/CT的临床价值一定会被认可,一旦有部分病种(如某些恶性肿瘤)的检查费用被纳入医疗保险,PET/CT检查的需求量将大幅度上升,在临床上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原理
一、PET显像的基本原理
PET是英文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ny的缩写。其临床显像过程为:将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如F-18等)标记到能够参与人体组织血流或代谢过程的化合物上,将标有带正电子化合物的放射性核素注射到受检者体内。让受检者在PET的有效视野范围内进行 PET显像。放射核素发射出的正电子在体内移动大约1mm后与组织中的负电子结合发生湮灭辐射。产生两个能量相等(511 KeV)、方向相反的γ光子。由于两个光子在体内的路径不同,到达两个探测器的时间也有一定差别,如果在规定的时间窗内(一般为 0-15 us),探头系统探测到两个互成180度(士0.25度)的光子时。即为一个符合事件,探测器便分别送出一个时间脉冲,脉冲处理器将脉冲变为方波,符合电路对其进行数据分类后,送人工作站进行图像重建。便得到人体各部位横断面、冠状断面和矢状断面的影像。
PET系统的主要部件包括机架、环形探测器、符合电路、检查床及工作站等。探测系统是整个正电子发射显像系统中的主要部分,它采用的块状探测结构有利于消除散射、提高计数率。许多块结构组成一个环,再由数十个环构成整个探测器。每个块结构由大约36个锗酸铋(BGO)小晶体组成,晶体之后又带有2对(4个)光电倍增管(PMT)(请看图1)。BGO晶体将高能光子转换为可见光.PMT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电信号再被转换成时间脉冲信号,探头层间符合线路对每个探头信号的时间耦合性进行检验判定,排除其它来源射线的干扰,经运算给出正电子的位置,计算机采用散射、偶然符合信号校正及光子飞行时间计算等技术,完成图像重建。重建后的图像将PET的整体分辨率提高到2 mm左右。
PET采用符合探测技术进行电子准直校正,大大减少了随机符合事件和本底,电子准直器具有非常高的灵敏度(没有铅屏蔽的影响)和分辨率。另外.BGO晶体的大小与灵敏度成正相关性。块状结构的PET探头。能进行2D或3D采集。2D采集是在环与环之间隔置铅板或钨板,以减少散射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2D图像重建时只对临近几个环(一般2-3个环)内的计数进行符合计算,其分辨率高,计数率低;3D数据采集则不同。取消了环与环之间的间隔,在所有环内进行符合计算,明显地提高了计数率,但散射严重,图像分辨率也较低,且数据重组时要进行大量的数据运算。两种采集方法的另一个重要区别是灵敏度不同,3D采集的灵敏度在视野中心为最高。
二、多层螺旋CT的工作原理
CT的基本原理是图像重建,根据人体各种组织(包括正常和异常组织)对X射线吸收不等这一特性,将人体某一选定层面分成许多立方体小块(也
称体素)X射线穿过体素后,测得的密度或灰度值称为象素。X射线束穿过选定层面,探测器接收到沿X射线束方向排列的各体素吸收X射线后衰减值的总和,为已知值,形成该总量的各体素X射线衰减值为未知值,当X射线发生源和探测器围绕人体做圆弧或圆周相对运动时。用迭代方法
求出每一体素的X射线衰减值并进行图像重建,得到该层面不同密度组织的黑白图像。
螺旋CT突破了传统CT的设计,采用滑环技术,将电源电缆和一些信号线与固定机架内不同金属环相连运动的X射线管和探测器滑动电刷与金属环导联。球管和探测器不受电缆长度限制,沿人体长轴连续匀速旋转,扫描床同步匀速递进(传统 CT扫描床在扫描时静止不动),扫描轨迹呈螺旋状前进,可快速、不间断地完成容积扫描。
多层螺旋CT的特点是探测器多层排列。是高速度、高空间分辨率的最佳结合。多层螺旋CT的宽探测器采用高效固体稀土陶瓷材料制成。每个单元只有 0.
5、1或 1.25 mm厚,最多也只有5 mm厚 薄层扫描探测器的光电转换效率高达99%能连续接收X射线信号。余辉极短,且稳定性好。多层螺旋CT能高速完成较大范围的容积扫描,图像质量好,成像速度快,具有很高的纵向分辨率和很好的时间分辨率。大大拓宽了CT的应
用范围,与单层螺旋CT相比。采集同样体积的数据,扫描时间大为缩短,在不增加X射线剂量的情况下,每15 S左右就能扫描一个部位;5S内可完成层厚为3 mm的整个胸部扫描;采用较大的螺距 P值,一次屏气20 S,可以完成体部扫描;同样层厚,同样时间内,扫描范围增大4倍。扫描的单位时间覆盖率明显提高,病人接受的射线剂量明显减少,x线球管的使用寿命明显延长,同时,节省了对比剂用量,提高了低对比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明显减少了噪声、伪影及硬化效应。另外,还可根据不同层厚需要自动调节X射线锥形线束的宽度,经过准直的X射线束聚焦在相应数目的探测器上 探测器通过电子开关与四个数据采集系统(DAS)相连。每个DAS能独立采集完成一套图像,按照DAS与探测器匹配方式不同。通过电子切换可以选择性地获得1层、2层或4层图像,每层厚度可自由选择(0.5、1.0、1.25 mm或 5、10 mm。采集的数据既可做常规图像显示,也可在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完成三维立体重建、多层面重建、器官表面重建等,并能实时或近于实时显示。另外.不同角度的旋转、不同颜色的标记,使图像更具立体感 更直观、逼真。仿真内窥镜、三维CT血管造影技术也更加成熟和快捷。
三、PET-CT的图像融合
PET与CT两种不同成像原理的设备同机组合,不是其功能的简单相加。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图像融合,融合后的图像既有精细的解剖结构又有丰富的生理.生化功能信息 能为确定和查找肿瘤及其它病灶的精确位置 定量、定性诊断提供依据。并可用X线对核医学图像进行衰减校正。
PET-CT的核心是融合,图像融合是指将相同或不同成像方式的图像经过一定的变换处理 使它们的空间位置和空间坐标达到匹配,图像融台处理系统利用各自成像方式的特点对两种图像进行空间配准与结合,将影像数据注册后合成为一个单一的影像。PET-CT同机融合(又叫硬件融合、非影像对位)具有相同的定位坐标系统,病人扫描时不必改变位置,即可进行 PET-CT同机采集,避免了由于病人移位所造成的误差。采集后两种图像不必进行对位、转换及配准,计算机图像融合软件便可方便地进行
2D、3D的精确融合,融合后的图像同时显示出人体解剖结构和器官的代谢活动,大大简化了整个图像融合过程中的技术难度、避免了复杂的标记方法和采集后的大量运算,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时间、空间的配准问题,图像可靠性大大提高。
PET在成像过程中由于受康普顿效应、散射、偶然符合事件、死时间等衰减因素的影响,采集的数据与实际情况并不一致,图像质量失真,必须采用有效措施进行校正,才能得到更真实的医学影像。同位素校正得到的穿透图像系统分辨率一般为12 mm、而 X线方法的穿透图像系统分辨率为1mm左右 图像信息量远大于同位素方法。用 CT图像对 PET进行衰减校正 使 PET图像的清晰度大为提高,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同位素穿透源校正的效果(请看图2),分辨率提高了 25%以上,校正效率提高了 30%,且易于操作。校正后的 PET图像与 CT图像进行融合,经信息互补后得到更多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关系的信息 对于肿瘤病人手术和放射治疗定位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应用
PET-CT提供的预测和治疗处理信息比单独 PET和 CT多得多,它超越了单独PET和单独C丁的现有领域,既能完成超高档 CT的所有功能,又能完成 PET的功能——20 min能完成全身 CT扫描,比单纯 PET的效率提高了 60%以上 还能提供比 CT更为准确、快速的心肌和脑血流灌注功能图像。PET-CT融合图像能很好地描述疾病对生物化学过程的作用,鉴别生理和病理性摄取,能在疾病得到解剖证据前检测出早期发病征兆,甚至能探测到小于2 cm的亚临床型的肿瘤,为临床正确确定放疗的计划靶区(临床靶区与生物靶区相结合)、检测治疗过程中药物和放疗效果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和筛选最有效治疗药物。解剖定位加功能显像对于病变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