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银行借款筹资风险及防范分析
基于银行借款筹资风险及
防范分析
摘要从银行借款筹资风险的特点、借款筹资风险的种类等方面进行了论述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了银行借款筹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银行借款;筹资风险;防范措施
银行借款筹资风险是指经营者利用银行借款方式筹集资金时由于利率、汇率及有关筹资条件发生变化而使企业盈利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是一种较为主要的筹资风险具体来说银行借款有固定的到期日并定期支付利息有承担还本付息的义务如果企业由于一些不确定的因素财务状况紧张到期不能偿还本息则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困难甚至可能会导致企业破产由此便产生了银行借款筹资风险
1银行借款筹资风险的特点
(1)可估计性即风险可以根据观测宏观经济形势货币政策走向等估计利率汇率等变动趋势
(2)一定的可控性如资金来源结构中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的比例可以主观控制
(3)有些风险有短期性如利率调整
(4)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如利率的调整取决于国家的意志
2银行借款筹资风险种类
(1)利率风险在筹措资金时由于有许多种类型的银
行(中央银行和各种商业银行)而且各银行也有各种不同类型的贷款可供选择其利率不尽相同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条件进行选择
(2)汇率风险汇率风险又称外汇风险带来的价值变化的可能性有两种一是汇率波动使以外币计量贷款价值增加;另一种是汇率波动使以外币计量的贷款价值减少无论是那一种可能性对于企业或个人来说都是一种不确定的因素因而是一种风险这种风险可能给企业或个人带来意外损失也可能给企业或个人带来额外收益作为企业首先应考虑的是汇率变化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3)资本结构不合理即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比例不当造成的风险企业资金总额中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如银行借款)比例不恰当时企业收益产生负面影响形成的筹资风险现在我国大多数企业生产经营资金主要依靠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借入资金比例越大财务杠杆利益越大财务风险也越大
(4)企业自有资金经济效益不稳定的风险反映在资金利润率与借款利率的关系只有当全部资金利润率大于借款利率时企业的经营活动才真正有经济效益企业所选择的筹资方案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如果全部资金利润率小于借款利率这
种负债经营将导致企业财务状况恶化;如果全部资金利润率等于借款利率企业的经营活动没有经济效益就整个社会来讲这是以有限的资源做无增值和无贡献的浪费就银行借款这种筹资方式来讲企业的借款利息随着银行借款的增加而增加从而导致费用总水平的上升在企业息税前资金利润率下降或息税前资金利润率小于借款利率时企业的自有资金利润率就会以更快的速度降低甚至发生亏损这是一种由于借款而可能使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的风险
3银行借款筹资风险防范
(1)对利率风险的防范在签订信贷协议时一般选择贷款利率种类的准则是当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处于下降趋势时应力争以浮动利率成交;当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处于上升趋势时应力争以固定利率成交;当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变动无常没有规律可循时应采用以浮动利率成交采用浮动利率时在贷款合同中应向贷方声明在整个借贷期间保留依次调整为固定利率的机会以避免利率再次上扬而遭受利息损失
(2)对汇率风险的防范应首先在企业的融资决策中进行防范例如国内企业需要从国外银行或其他银行金融机构取得一笔外币资金那么在融资决策中确定借入货币时不仅要考虑利率等信贷条件还要考虑该种货币币值变化的可能性使风险降到最低
①对汇率进行预测
当企业向国外银行或金融机构贷款时它们可能有好几种货币可供选择它们借入的货币最理想的情况应该是首先利率低;其次融资期间币值趋软例如一家国内企业借入一笔美元贷款而美元在融资期间对人民币升值那么该企业到期就必须用较多的人民币偿还贷款所以这一融资决策就要受到对有关货币汇率预测的影响
②汇率风险的主要防范对策
首先妥善选择贷款的货币为避免和防范外汇风险在协议中应写明贷款的货币及还款的货币重要的还是还款的货币借入资金时应尽量选择趋于升值的货币即硬货币外汇;还款时应尽量争取趋于贬值的货币即软货币外汇
软硬货币搭配使用如果借贷双方对货币不能达成协议可以考虑软硬货币搭配使用
其次使用外汇保值条款即把签订合同之日的外汇汇率固定下来将来实际付款时仍用此汇率以避免外汇风险(3)确定合理的借款额度和还款期限银行借款的资金成本低是企业的主要的筹资来源之一但必须有一个合理的期限资金过剩也会影响使用效果筹资要以投资需求为依据根据企业最低必要资金需求进行同时要考虑不同的筹资组合给企业的报酬和风险带来的不同影响在资金总额不变的情况下短期资金如现金、商业票据增加比较多地使用了成本较低的资金企业的利润也会增加但此时如果流动资产的水准保持不变则流动负债的增加会使流动比率下降增加企业的筹资风险推而广之筹资期限结构可以分为三种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选择
首先积极型期限结构它以短期筹资方式所筹集的资金不仅用来满足临时性流动资产占用而且还用来满足永久性流动资产占用只有固定资产才用长期筹资来解决这种期限结构的资金成本较低但筹资风险较大
其次中庸型期限结构它是临时性流动资产占用通过短期筹资解决而永久性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资金占用以长期筹资方式解决
最后稳健型期限结构在这种结构下不仅永久性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占用而且临时性流动资产的占用都以长期筹资方式解决而只把余下的一小部分临时性流动资产的占用以短期筹资方式来筹集资金这种期限结构的筹资风险较小但成本较高会使企业的利润减少
无论企业如何选择其筹资期限结构都必须确保现代企业的最终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
例如某企业的资产组合与筹资组合如下
息税前利润为20000元,流动负债(短期资金)的成本为4%,长期资金的成本为15%
从表中可以看出由于采用了比较冒险的筹资策略即用了比较多的成本较低的流动负债企业的净利从7200元增加
到10500元投资报酬率也由7.2%上升到10.5%但是流动负债占总资金的比重从20%上升到了50%流动比率也由2下降到0.8这表明企业的筹资风险相应的增大了因此企业在筹资时必须在风险和报酬之间进行认真的权衡选取最优的筹资组合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4案例分析
1989年某集团发生严重亏损资不抵债总资产不足500万元职工300余人濒临破产境地1999年该集团奇迹般发展成为拥有总资产19亿元净资产9亿元年销售额22个亿拥有40余家分子公司5000余名员工列入国务院公布的520户国家重点企业之一的综合性集团公司该集团能实现这样的转变与企业正确的筹资策略分不开的
一是在产品经营期间采用积极型筹资策略该集团在股份制改造初期通过实施品牌经营使企业资产净利润率高达28%在此期间企业的财务策划增加财务杠杆利益为出发点提
高负债比率同时加强管理降低资金成本减少筹资风险从而提高了权益资本收益率获取了较大的财务杠杆利益为企业快速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发挥了积极的贡献1992年底企业总资本3920万元其中长期负债1080万元占28%净利润720万元资本净利润率18.4%权益资本收益率25.4%至1995年底企业总资本扩展36720万元其中长期负债13800万元占37.6%净利润6790万元资本净利润率18.5%权益资本收益率上升为29.6%由此可见在资本净利润率保持同一水平的基础上权益资本收益率增加了4.2个百分点获得了较大的财务杠杆利益
二是在企业高成长期间保持适度负债采用适度负债的中庸型筹资策略随着该集团股份的上市流通资本快速扩张1996年底总资本达到46700万元从而导致1996年~1998年资产净利润率下降至22%的水平而在此期间国家大幅度下调信贷利率使企业的债务成本趋低这个集团企业财务策划经广泛而深入的研讨选取综合资金成本最低的方案作为最优资本结构方案这样既获取了较大的财务杠杆利益又不影响所有者对企业的控制权至1998年12月末企业总资本77080万元其中长期负债11760万元占15.3%比1995年末的37.6%下降了22个百分点而权益资本收益率达28.8%与1995年末的29.5%保持较近水平使企业既获取了财务杠杆利益企业财务
信誉大大提高为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财务环境
5结束语
银行业的健康平稳发展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加强风险防范防止产生不良资产已成为银行业的一项重要任务和挑战我们要结合中国经济的自身特点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有效防范和化解银行风险保障我国银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杜萍.周剑杰.筹资风险与防范[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2]呼新华.如何确定最佳资金来源结构[J].山西财经学院学报.1994.05,062-063.11
第二篇:中小企业筹资风险及其对策
目 录
1前言.......................................................1 2中小企业筹资概况...........................................3 2.1中小企业筹资现状.....................................3 2.1.1中小企业内源筹资不足...............................3 2.1.2中小企业筹资目前依然是间接筹资为主.................3 2.1.3国内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差别很大.................3 2.1.4贷款需求不能得到全部满足...........................3 2.2中小企业筹资方法创新.................................4 3中小企业的筹资风险类型.....................................4 3.1股票性筹资风险.......................................4 3.2债权性筹资风险.......................................5 3.3财务风险.............................................6 4中小企业筹资风险分析.......................................7 4.1筹资风险的内因分析...................................7 4.2筹资风险的外因分析...................................8 5防范和控制筹资风险.........................................9 5.1筹资风险的防范.......................................9 5.2筹资风险的控制......................................10 6中小企业筹资的对策........................................12 6.1中小企业筹资战略的制定与选择.........................12 6.1.1影响中小企业筹资战略制定的因素.....................12 6.1.2不同生命周期下筹资战略的制定与选择.................13 6.2中小企业筹资的渠道...................................14 7 结束语....................................错误!未定义书签。参 考 文 献.................................................16
中小企业筹资风险及其对策
摘 要
资金是是流通中价值的一种货币表现,用于创造新价值,并增加社会剩余产品价值的媒介价值。资金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若资金短缺,又不能及时筹措,企业就不能购进生产资料,停产、停工,对外投资经营战略目标就无法实现,并且偿债能力下降,产生债务危机,影响企业信誉,使企业陷入困境。所以说资金是一个企业的重中之重,是企业运行、发展的根本。
特别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筹资是至关重要的,是投资经营的起点。但是筹资必然伴随着各种各样不同层次的风险,中小企业筹资渠道难又是世界性课题。在我国,中小企
业的筹资问题表现现得更为复杂。
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从中小企业筹资现状开始,阐述中小企业筹资的存在的风险类型,详细分析中小企业筹资风险存在的内部外部原因,最后提出了解决我国中小企业
筹资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 筹资风险 筹资渠道 防范对策
Abstract Money is in circulation of the value of a currency, used to create new value, and increase the social surplus product value of media value.Money is necessary for the production and business operation activities of enterprise, if the shortage of funds, and fail to raise, enterprises will not be able to purchase production materials, production, to cease, and foreign investment business strategic goals cannot be achieved, and the debt paying ability drops, generation debt crisis, affect the enterprise credit, make enterprise in trouble.So money is the key of an enterprise, is the fundamental enterprise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Especially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financing is crucial, is the starting point of investment management.But raise inevitably accompanied by a variety of different levels of risk, and financing channels for smes worldwide topic.The financing of medium-sized and small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 is more complicated.In this background, this article begin from the small business financing present situation, then expounds the existence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financing risk typ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financing risk existing in the internal external reasons, finally put forwar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financing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Key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financing risk
Financing channels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1前言
2007年8月,次贷危机浮出水面,到2008年9月雷曼兄弟倒闭时,美国次贷危机一度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经济危机。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的实体经济带來很大的危害,甚至有很多企业倒闭。2009年底至今,从希腊爆发债务危机开始,欧债危机逐渐加深,蔓延至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比利时和意大利等国,由此产生的多米诺效益令国际资本市场一蹶不振。欧债危机的爆发使我国对欧洲的出口陷入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企业产生影响。欧盟经济低迷使得我国对欧盟的贸易增速持续走低。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规模小,抗风险的能力低,更容易受到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
资金筹措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企业管理者必须拓展融资渠道,并权衡不同资金来源的可靠性、持续性、成本以及对公司经营风险的影响,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取得源源不断的资金供应,才能够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投资机会,提高企业发展潜力,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筹资风险的管理就成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和内容。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筹资活动越来越体现其重要性,当前,资金短缺是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企业能否健康良性地发展,筹资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企业筹资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资金的合理筹集和使用而获取一定的收益,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通过各种途径筹集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以利于企业的发展,但是筹资又伴随着各种各样不同层次的风险,企业可以对筹资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和控制,以避免筹资失误对企业产生不利的 影响。我国筹资风险研究还不健全,尤其是在定量分析方面还是很薄弱,因此,正确分析企业筹资风险及其控制策略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规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般来讲,企业的筹资方式有9种,即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银行借款、商业信用、发行债券、筹资租赁、内部积累、联营筹资、信托筹资。这9种方式各有其优缺点,但是,不管企业采取何种筹资方式。筹资风险这个因素是必须得考量的。
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和企业利润(股东收益)的可变性。筹资风险是指由于负债筹资引起、且仅由主权资本承担的附加风险。企业承担风险程度因负债方式、期限及资金使用方式等不同面临的偿债压力也有所不同。因此,筹资决策除规划资主需要数量,并以合适的方式筹措到所需资金以外,还必须正确权衡不同筹资方式下的风险程度,并提出现避和防范风险的措施。
本文研究主要采用了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等方法。实证研究方法主要是对现实筹资问题的概括和归纳,强调对事实的陈述和描绘,从中得出相关的结论;规范研究方法主要是依托相关理论,对我国中小企业筹资风险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采取的具体研究方法包括:系统的方法、科学抽象法、分析和综合法、比较分析法、归纳和演绎法、理论联系实践等研究方法。
2中小企业筹资概况 2.1中小企业筹资现状 2.1.1中小企业内源筹资不足
内源筹资是企业获取发展资金的极为重要的途径,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小企业所用资金中来自企业自身的利润和折旧等其他资金通常占60%。而在我国,据有关部门调查,即使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温州,中小企业资金构成中自有比例也仅为40%,银行贷款和民间借款分别占40%和20%。
2.1.2中小企业筹资目前依然是间接筹资为主
据国家经贸委调查,我国东、中、西部中小企业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的资金分别是:东部占60%;中部约70%到80%;西部则高达90%。可见,中小企业对金融机构的资金依赖程度很高。同时权威部门调查显示,中小企业获取外部资金的渠道除了金融机构外,民间贷款也成为其重要的资金来源,占比为14.59%,而通过直接筹资渠道的数额极小,仅占1.8%。
2.1.3国内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差别很大
据统计,目前在我国包括金融租赁,信托投资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内的各类金融机构中,民生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和城市商业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比重较高,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除中国农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比重较高外,其余三家银行贷款份额均较小,非银行金融机构筹资性业务服务比例更低。
2.1.4贷款需求不能得到全部满足
调查表明,“资金不足”始终被列为中小企业第一位的问题。有资料
显示,90%以上的中小企业的贷款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或只得到部分满足。
2.2中小企业筹资方法创新
1、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进行股权筹资。所谓员工持股计划,是指由企业内部职工出资认购本企业部分股票,委托一个专门机构(如职工持股会、信托基金等)作为社团法人托管运作,集中管理,再由该专门机构(如职工持股会)作为社团法人进入董事会参与管理,按股份分享红利的一种新型的股权安排形式。
2、资产证券化筹资。所谓资产证券化是将企业那些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以预见的稳定的现金流量的资产,通过资产结构组合和资产信用分离的方式,以部分资产为担保,由受托人控制的专门的特设机构发行,在资本市场上出售变现的筹资手段。
3、应收账款抵借、让售及金融品种创新。应收应收账款抵借是指应收账款持有者(承借人)向银行或金融公司(出借人)取得以应收账款为抵押的借款。
4、售后回租方式筹资。售后回租属于筹资租赁的一种形式,承租人将原来归自己所有的固定资产售给出租方,然后以租赁的形式从出租方原封不动地租回资产的使用权。
5、回购式契约筹资。回购式契约实质上是技术授予权、国外投资、委托加工以及补偿贸易的综合体。
3中小企业的筹资风险类型 3.1股票性筹资风险
股票筹资风险主要是指公司在筹资过程中,受有关因素的影响,难以
筹集到目标资金的可能性。其主要影响因素一是和筹资相关的决策,二是公司自身经营状况,所以股票性筹资风险主要包括决策性风险和经营性风险。
1、决策性风险 是由股票筹资决策不当而不能实现筹资目标的可能性,股票筹资决策主要是指股份有限公司发现股票筹资时,按照有关政策、法律、法规规定,就其股票发现的种类、规模、价格、方式、时机、以及承销机构等作出的最后决定。决策性风险由股票发行的种类风险、股票发行的规模风险、股票发行的价格风险、股票发行的方式风险、股票发行的时机风险和股票发行的承销商风险组成。
2、经营性风险 是指企业由于经营不佳失去股票发现资格而不能实现股票筹资目标的可能性。利用股票筹资,我国《公司法》和《股票发行与交易暂行管理条例》对股票发行人的资格作出明确规定,其中有些条款对企业的经营状况提出了严格要求,达不到这些要求,企业就失去了发行股票的资格。
3.2债权性筹资风险
是指由于债务筹资而引起的到期不能偿债的可能性。由于股权资本属于企业长期占用的资金,不存在还本付息的压力,所以筹资风险是针对债务资金偿付而言的,从风险产生的原因上可将其分为两大类:
其一:现金性筹资风险,指企业在特定时点上,现金流出量超出现金流入量,而产生的到期不能偿付债务本息的风险。现金性筹资是由于现金短缺、由于债务的期限结构与现金流入的期间结构不相配套引起的,它是一种支付风险。
其二,收支性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收不抵支情况下出现的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本息的风险。按照“资产=负债+权益”公式,如果企业收不抵支即发生亏损,将减少企业净资产,从而减少作为偿债保障的资产总量,在负债不变下,亏损越多,以企业资产偿还债务的能力也就越低,终极的收支性财务风险表现为企业破产清理后的剩余财产不足以支付债务。
3.3财务风险
由负债筹资引起的风险。但这种风险并不存在于负债筹资过程中,而是存在于负债筹资之后。
一种是借人资金运用风险。企业借人资金的目的.是通过财务杠杆效应提高自有资金的收益率,发挥负债经营的效应。但如果借人资金不能为企业带来足够的效益,不船按期支付债务本息,非但不能从中得到好处.反而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如向银行支付罚息,低价拍卖引起企业股票价格下跌以及会增加下一步筹资的难度等,严重时则会使企业破产倒闭。
另一种是资本结构风I垒,如果借人资金与自有资金不能达成最佳组合,就不能达到利用负债经营提高自有资金收益率的目的,反而会破坏原有较好的资本结构。致使企业白有资金收益率下降。筹资风险是由于筹资活动蛤企业带来的风险,它既包括筹资过程中产生的风险.称为“筹资过程风险;也包括筹资之后带来的风险。称为“筹资结果风险”。其中,筹资过程风险是指企业在筹资时。由于筹资条件考虑欠妥。或有关因素的变动导致筹口连把资不成功的风险,或虽筹集到资金但付出鞍高的代价。筹资结果风险是由于企业所筹资金使用效益的不确定、或所筹资金的结构不舍理所引起的风险。从资金使用效益上来看,当由于某些原因导致企业不
能及时足额地还本付息,就会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轻则使企业陷人财务困境,重则导致企业破产倒闭。从上述分析可见。财务风险与筹资风险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相互联系表现在财务风险包含于筹资风险,是筹贤风险的组成部分;相互区别,主要在于诱发的原目、计量方法防范措施等方面。从诱发原因方面来看,财务风脸主要是由于借人资金后导致的负债规模、负债结构不合理引起的。
4中小企业筹资风险分析 4.1筹资风险的内因分析
1、内源筹资匮乏。我国中小企业内源筹资的比例很高,但内部资金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即内源筹资匾乏。我国中小企业一般自有资金和自我积累比较少,一般情况不足30%。企业内源筹资匾乏,扩大再生产和简单再生产所需资金主要都依靠外源筹资,特别是负债筹资。这不仅使企业筹资成本过高,债务负担过重,而且使企业自我积累的筹资机制难以形成,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极为乏弱。使得大量中小企业创立不久即消失。
2、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条件苛于对大型企业。部分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管理的要求高于对大型企业,特别是对不发达地区的信贷管理的条件更高。能符合这些条件、具有合格资信等级的中小企业为数很少,这实际上将大多数中小企业排除在支持对象之外,同时也限制了基层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积极性。而且银行提供的主要是流动资金以及固定资产更新资金,而很少提供长期信贷。尽管由于各方面的努力,短期资金融通难度降低,但中长期信贷和权益性资本的供给仍严重不足。特别是对于大量高科技创业型企业来说,最为缺乏的不是短期贷款而是中长期贷款和
股权投资,但这类资本很难从正式金融体系中获得。
3、民间筹资活动较活跃,但规模小且处于“非法”状态。由于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借贷无门,不得不从非正式的金融市场上寻找筹资渠道。这些渠道有民间借贷市场、私募股本、企业互保加债转股等,有的企业甚至全部靠拖欠贷款来周转资金。但这些民间筹资活动多属于政府限制的 “非法集资”“乱集资”范畴,很难成为正式筹资渠道。
总的来看,尽管目前社会资金相对充裕,但无论是正式间接筹资体系还是资本市场,都未能对中小企业提供足够的资金供给。
4.2筹资风险的外因分析
1、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问题比大企业更加严重。中小企业的信息基本是内部化的,通过一般的渠道很难获得这些信息。此外,大多数中小企业并不需要由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因此,中小企业的信息基本上是不透明的,中小企业在寻找贷款这一外源性资本时很难向金融机构提供证明其信用水平的信息.2、中小企业筹资难的缺口分析。在现行金融体制中,像国外那样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贷款担保组织、贷款担保基金、中小企业同业协会等能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金融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给中小企业的筹资造成一些障碍,出现金融缺口。同时,由于存在银企信息不对称,特别是对中小企业,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状况更加严重,使中小企业更无法进入公开资本市场筹资,从而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有效供给减少,加据了金融缺口。由于中小企业的贷款成本较高、风险较大,金融机构在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时收取较高的利息或费用是很正常的。这就是说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均衡利率要高于市场平均利率.但是我国中央银行目前对利率和收费的规定却不利于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
5防范和控制筹资风险 5.1筹资风险的防范
1、要有风险意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小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中小企业必须独立承担风险。如果在风险临头时,中小企业毫无准备,一筹莫展,必然会遭致大败。因此,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即正确承认风险,科学估测风险,预防发生风险,有效应付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和防范风险。
2、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中小企业必须立足市场,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预防机制和财务信息网络,及时地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制定适合中小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通过合理的筹资结构来分散风险。有效的建立财务预警机制,随时监控中小企业的筹资风险,把风险水平降到最低点。
3、确定适度的负债数额,保持合理的负债比率。负债经营能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同时中小企业还要承担由负债带来的筹资风险损失。为了在获取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避免筹资风险,中小企业一定要做到适度负债经营。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选择最优化的资金结构,是复杂和困难的,对一些生产经营好,产品适销对路,资金周转快的中小企业,负债比率可以适
当高些;对于经营不理想,产销不畅,资金周转缓慢的中小企业,其负债比率应适当低些,否则就会使中小企业在原来商业风险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筹资风险。为了增强抵御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中小企业必须着力于补充自有流动资本,降低资产负债率。
4、根据中小企业实际情况,制定负债财务计划。根据中小企业一定资产数额,按照需要与可能安排适量的负债。同时,还应根据负债的情况制定出还款计划。中小企业利用负债经营加速发展,就必须从加强管理、加速资金周转上下功夫,努力降低资金占用额,尽力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销率,降低应收账款,增强对风险的防范意识,使中小企业在充分考虑影响负债各项因素的基础上,谨慎负债。在制定负债计划的同时须制定出还款计划,使其具有一定的还款保证,中小企业负债后的速动比率不宜低于1:1,流动比率应保持在2:1左右的安全区域。
5、针对由利率变动带来的筹资风险,应认真研究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根据利率走势,把握其发展趋势,并据此做出相应的筹资安排。在利率处于高水平时期,应尽量少筹资或只筹急需的短期资金。在利率处于由高向低的过渡时期,也应尽量少筹资,不得不筹的资金应采用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在利率处于低水平时,筹资较为有利。在利率处于由低向高的过渡时期,应积极筹集长期资金,并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降低负债利息率。
5.2筹资风险的控制
1、应做好中小企业的财务预测与计划,作好各种预算工作。在对外
部资金的选择上应从具体的投资项目出发,可以从以往的经验出发,确定外部资金需求规模;也可以进行财务报表分析,使各项数据直观准确,量化资金数额,由于这种方法比较复杂,需要有较高的分析技能,因而,应在筹资决策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运用。准确的财务预算对于防范和规避中小企业的筹资风险具有重要作用。中小企业根据短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中长期的中小企业发展规划,预测出自己对资金的需求,提前做好财务预算工作,安排中小企业的筹资计划,估计可能筹集的资金量。同时中小企业可以根据预测的筹资情况来确定资金是否能够满足中小企业资金的需求,并以此安排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把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资金筹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避免由于两者脱节造成中小企业的资金周转困难,防范中小企业的筹资风险。在编制具体财务预算过程中,中小企业可以依据行业特点和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保持适当的负债比率,根据生产经营的需求确定资金需求总量,合理安排筹集资金的时间和数量,使筹资时间、资金的投放运用紧密衔接,及时调度,降低空闲资金占用额,提高资金收益率,避免由于资金不落实或无法偿还到期债务而引发的筹资风险。
2、因地制宜地确定资本结构,合理安排主权资本与借入资本的比例,降低资本成本,也就是选择合适的筹资组合。在中小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上,保持适当的短期变现能力(如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和长期偿债能力(如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可以提高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中小企业抵抗筹资风险的能力。改善中小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主要应该动态地监控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反映中小企业偿债能力的财
务指标,确定最佳负债结构。
6中小企业筹资的对策
6.1中小企业筹资战略的制定与选择
筹资战略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对现有的金融市场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根据中小企业财务运营的实际状况以及资金投放的需要,确定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
6.1.1影响中小企业筹资战略制定的因素
影响中小企业筹资战略制定的因素包括:外部环境、中小企业总体发展战略以及中小企业现有的财务政策。
①、外部环境。影响中小企业筹资战略制定的外部影响因素主要有:国家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货币政策;法律环境、金融市场环境以及中小企业与其他经济组织之间的资金关系;
②、中小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筹资战略的制定是为了保障中小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筹资战略必须与中小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相匹配,并根据中小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各项筹资战略的内容。中小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其所处的生命周期密切相关,不同的是生命周期选择不同的发展战略。
③、中小企业现有的财务政策。中小企业所制定的财务政策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该中小企业决策者的价值取向或风险偏好。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当中小企业的决策者对风险的厌恶程度较弱时,其选择财务政策时将会倾向于财务风险较高的策略以搏取较高的杠杆效益;反之,当中小企业的决策者对风险的厌恶程度较高时,将会选择财务风险较低的财务策
略以回避风险力求降低收益的不确定性。
6.1.2不同生命周期下筹资战略的制定与选择
中小企业所处生命周期不同,期望实现的发展战略目标各不相同,在不同的总体发展战略目标下应制定各不相同的筹资战略。
①、初创期中小企业的筹资战略。在中小企业的初创期其经营风险总是最高的。这就客观上要求在经营风险较高的初创期,尽可能地降低该时期的财务风险,降低债务资金在总资金中所占比重,相应增大权益资金所占比重,即选择稳健型的筹资战略来满足中小企业在初创期发展所需资金。同时在拟定筹资方案时,应尽可能的选择筹资主权资金,以筹集权益资本或吸收风险投资为主。
为此,初创期中小企业在选择筹资战略时,应当以降低企业偿债压力、延长资金使用时限、提高资金使用的自由度为标准。
②、成长期中小企业的筹资战略。进入成长期,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重点将会转变为致力于营销活动的推广,保证业务量持续稳定上升同时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的市场占有份额,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成长期,因扩大业务量的需要中小企业将会面临大规模的投资,包括对内长期资金的投放、对外资金投放以及营运资金投放等。故此,在该期也不适宜大量的筹集债务资金或推行举债经营的战略模式。
在成长期中小企业的总体战略集中的表现为竞争战略,力求形成可持续竞争优势,建立进入或退出壁垒并使其具有阻止竞争者模仿的能力。企业在选择筹资战略时,必须以维持与发展竞争战略的成本作为标准,评估投资某个竞争战略的潜在报酬,判断其获利能力,从潜在的报酬水平和争
战略的潜在报酬,判断其获利能力,从潜在的报酬水平和资本结构
③、成熟期中小企业的筹资战略。成熟期,中小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不利于企业竞争优势的维持,因为在该时期顾客对产品的理解较为深入,产品创新难度很大,这些因素将会导致差异化的可行性空间的缩小。
成熟期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都相对较低,此时为获取风险溢价可以加大资本中债务资本所占的比重。即改变目前的资本结构,以寻求税收庇护、降低资本成本,从财务筹资角度为中小企业让出获利的空间。
④、衰退期中小企业的筹资战略。从成熟向衰退的过度,是一系列竞争加剧导致的最终结果。包括:技术替代、替代品的出现、消费者消费偏好的改变、产品结构、产品系列的变化等。在衰退期中小企业同样可以借助于适当的战略决策获取竞争优势,并为中小企业带来利润。
衰退期筹资战略的选择。衰退期中小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目标集中的表现为通过各种方式形成企业新的增长点或进入新的业务领域,使企业尽快地由衰退期进入成长期或者撤出所有者的资金。在该时期,选择筹资战略时应当以财务弹性为标准,在其他情况相同的条件下选择财务弹性大的筹资战略。
6.2中小企业筹资的渠道
1、内部筹资:包括利润留存和股权筹资,留存收益是指企业从历年实现的利润中提取或形成的留存于企业的内部积累,主要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两类。利用留存收益没有筹资成本,对发展期企业来讲是优先的筹资方式。
股权筹资即以企业现有技术、产品等资产,折算成股权的方式,寻求
战略投资者控股或参股,扩大注册资本金规模,以解决投资不足、市场不畅等问题,实现筹资目的。从财务安全的角度来说,对于公司进行股权筹资无疑是最安全的一种,股权性筹资主要包括股权出让筹资、增资扩股筹资、产权交易筹资等形式。
2、商业信用筹资:企业可采取赊购商品、预收货款等方式筹集短期资金,对有长期供销关系、产销量较大的企业来讲这是一个低成本的有效筹资方式。
3、外部筹资:包括各种方式,如信用担保贷款、抵押或质押担保贷款、承兑汇票或票据贴现筹资、项目直接筹资、典当筹资及筹资租赁等。总而言之,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外部筹资手段,在考虑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前提下,扩大资金来源,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4、申请国拨资金:目前中小企业可申请的国拨资金项目很多,比如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创业基金、科技发展基金、扶持农业基金、技术改造基金等。
5、上市发行股票:只有站在资本市场的大舞台上,才做到了企业筹资渠道的全面畅通,同时也对企业知名度的提高等各方面带来好处。
7.结 语
综上所述,筹资风险是不可回避的,其成因的复杂性、效用的双重性要求我们积极规避筹资风险,提升中小企业盈利能力,熟练掌握筹资风险控制的途径和手段。中小企业的筹资风险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给中小企业带来损失,威胁中小企业的发展甚至是生存,但另一方面,在经济国际化、科学技术进步、市场经济瞬息万变的大环境中,也给一部分
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了空间,带来了机遇,这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是自然界优胜劣汰法则在经济界的具体体现。因此,每个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必须重视筹资风险的防范工作,以有效防范和化解筹资风险。
参 考 文 献
[1]刘衫,中小企业筹资研究理论综述[J].南开经济研究,2005;(7)[2]朱道弘,小企业筹资与银行信贷风险管理[J].上海投资,2008;(1)[3]艾东,中小企业物流筹资风险管理探讨[J].上海金融,2007;(12)[4]林毅夫,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筹资[J].经济研究.2004;(1)[5]程剑鸣,孙晓岭,中小企业筹资[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6]连景林,我国中小企业的筹资风险管理.中国西部科技(2006年第23期)
[7]严彦,王勤 浅谈企业筹资风险.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6辑)[8]徐德勤,浅谈企业筹资方式与筹资风险防范.甘肃农业(2006第一期)
[9]贺武、刘平,企业筹资风险的成因及控制策略.财会月刊(2004 B411)
[10]顾建、王锐兰、崔新进 ,企业筹资风险成因分析及其风险防范.商业研究(总第334期)
[11]黄东晶,中小企业筹资对策分析.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12][河南省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阶段性成果 编号:06130378001 [13]张红漫,浅析股份制企业股票筹资风险与防范.工业技术经济(2002年第6期)
第三篇:风险防范
企业六大核心法律风险提示
逐利是企业的生存法则,但风险与逐利共舞。“锦湖轮胎”、双汇“瘦肉精”事件是典型的企业为疯狂逐利而放任法律风险的总暴发。
合理地钻研法律空子,最大限度的规避法律风险,杜绝追求刀剑上的利润,这是每一家企业的当务之急!!
那么,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你是否意识到了企业面临以下六大核心法律风险呢?
一、在融资集资中出资违规借贷,非法集资行为,未按正规途径收受外来资金,因民间借贷产生的高利贷、陷于被逼债处境?
刑事风险:非法集资罪,货款诈骗罪,洗钱罪。
二、如何防止商业秘密的泄露?不合法获得其他商业企业秘密侵权风险?轻易招录具有保密义务的员工的后果?不正当竞争行为、假冒伪劣产品的责任?
刑事风险:侵犯商业秘密罪、商业贿赂罪、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罪、侵犯知识产权罪。
三、皮包公司的法律风险、企业注册时虚报资本、虚假出资和抽逃出资的后果?大股东挤兑小股东,向股东和社会公众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或者对依法应当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披露或者不按规定披露的责任? 刑事风险,虚报注册资本罪、虚假出资罪和抽逃出资金罪、合同诈骗罪、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
四、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革中的风险:
风险种类:“隐性债务”、“政府失信”,“资产定价不合理”等。
五、企业改制、并购重组、对外投资,契约合同、产销行为、现金管理、款项支付及帐册管理、预防诈骗的风险。
刑事风险:职务侵占罪、贪污罪、打击报复会计、统计人员罪、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薄财务会计报告罪、偷税罪、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
六、安全生产、未签订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工伤事故、拖欠工资、加班等引发的大量劳动争议风险。
刑事风险:重大安全事故罪、恶意欠薪罪(刑法修正案征求稿)
你对上述风险,是否已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如果你已经采取了相应的防控措施,那是否可以考虑进一步完善的必要?如果你没有采取相关措施或想进一步与之完善,那本律师非常愿意跟你一起探讨,跟你一起制定或采取有力措施来防范各种法律风险。以下是本律师的联系方式:
冯肃健律师,手机:***,电话:057186894322,传真:057186894320,邮箱:fengsj2002@sina.com.地址:杭州市拱墅区上塘路267号新青年广场A幢1603,工作单位:浙江世元律师事务所。
第四篇:银行信贷业风险分析与防范
银行信贷业风险分析与防范
摘要:
2007年全球最受关注的事件莫过于美国的次级抵押债务危机以及其所引发的世界性的金融危机。这场原本起源于美国房地产按揭市场的事件,在不经意之间就已扩散到全球,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恐慌。花旗、美林、瑞银等大型金融机构因次贷出现巨额亏损,市场流动性压力骤增,西方央行联手干预。全球最大的债券保险企业MBIA、全美第二大债券保险机构AMBAC损失惨重。由美国次贷危机联想到我国银行业所存在的风险也是亟待解决的。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是其主要收益来源,信贷风险也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经营是在风险中寻求收益,通过对风险的有效管理而创造价值。作为商业银行收益的主要来源的信贷业务也隐藏着巨大风险危机,因此在对信贷风险产生原因进行全面、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如何起建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机制,以确保商业银行资本的安全。
/ 7
2010年6月9日
关键词:
次贷危机 信用违约率 信贷 银行业 风险管理机制 风险预防 信用评估
正文:
一、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商业银行是金融系统中的重要支柱,多年来为促进经济发展、支持经济体制改革、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存在风险防范意识淡薄,缺乏有效的内控机制和风险防范措施,信用风险不断积累,潜伏着巨大的危机问题,导致商业银行经营的高风险时刻威胁着我国的金融安全,影响着我国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现代化的进程,而且也将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国家政局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在现阶段,金融业能否和谐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和谐社会能否顺利构建和发展的重要条件。然而,事实是,金融风险时刻困扰着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据世界银行2006年研究表明: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爆发金融危机的概率和损失均远远大于发达国家,其中对于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来说,未来20年内发生金融风险的概率接近于100%。因此,我们不得不高度警醒,加强防范。美国2007年爆发的次级按揭贷款危机(简称“次贷危机”)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从事的是风险盈利活动,银行管理实质上就是风险管理,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今银行业正朝着经营国际化、业务全能化方向发展,银行经营涉及的风险也日益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趋势。在业务经营过程中,商业银行面临着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众多的风险因素也与银行的生存和发展相伴而生。同时,金融管制的放松、金融业的逐步开放以及市场竞争的激化也促使银行更多地涉足到高风险领域中。在这种背景下,完善的风险管理无疑成为了保证商业银行持续稳健发展的关键,风险管理的能力也直接决定着商业银行经营的成败。我国目前正处在经济发展良好、金融创新水平较低的阶段,美国的这次次贷危机恰好给我们带来了有价值的思考,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吸取这次危机的教训,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调整风险管理战略和风险管理标准,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从而,以期达到我国金融行业,尤其是商业银行,可以健康稳步地发展。
面临美国次贷危机所带来的严峻形势,银行经营风险以及金融风险问题己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对美国次贷危机的起因的认识和分析,正视此次美国次贷危机,从而进一步思考如何吸取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深入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所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为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提供理论上的 2 / 7
2010年6月9日
准备,强化中国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的风险管理,不断提高我国商业银风险管理的水平,以促进我国银行业的和谐发展,从而也助于我国经济更好的发展。
二、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风险及分析
市场经济环境下,商业银行业是一个经营风险、批发信用的行业,其风险远远大于其他服务行业,商业银行的经营就是在风险与收益之间作出决策。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在追求高回报、高效益、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往往潜在着巨大的风险。一方面,风险具有隐蔽性,现在没有风险,并不意味着将来没有风险;另一方面,风险又具有迁徙性、流动性,风险迁徙的“祸水”往往从管理水平较高的银行转移到管理水平较低的银行。
作为企业,商业银行的经营充满着风险和变数。受各种因素、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商业银行发展信贷业务不可避免地要面对风险。在中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收益业务是信贷业务。为了竞争和追求高额回报,商业银行在高速发展信贷业务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不良资产,这是商业银行经营中面临的最大风险。近几年,中国启动了商业银行股份化改制,一手注资,一手剥离不良资产,使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大幅下降,但这并非源于体制上的根本改善,贷款基数的迅速扩张以及贷款的长期化趋势很大程度上掩盖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银行监管的相对缺失,也局部放大了金融风险。
银行业务风险不仅制约着银行业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可能危及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经济问题之一。银行业风险作为一种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其生成机制是比较复杂的。微观主体行为和宏观经济运行环境等因素,都可以从不同侧面直接或间接地造成银行业风险。(一)中国银行业风险主要是在中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形成的。目前我国银行业主要面临如下风险: 一是信用风险,主要表现为信贷资产质量持续下降;商业银行应收未收利息大量增加。
二是市场风险,主要表现为市场风险管控刚刚起步,普遍缺乏衍生产品的定价能力;内部模型缺乏基本数据;国际市场变化对我国影响日益深化,我国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亟待进一步完善。
三是操作风险,主要表现为操作风险管理理念亟待更新;操作风险管理框架亟待健全;操作风险手段亟待加强。
四是利率风险,主要表现为期限结构错配隐藏的风险;收益率曲线不合理;盲目扩张存款,隐性利率上升;商业银行缺乏识别、管理利率风险的能力和人才。五是流动性风险,主要表现为支付能力不足可能造成挤兑的潜在风险。
/ 7
2010年6月9日
(二)目前,我国银行业风险产生的原因很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业的特殊性决定银行风险存在机制上的根源性。银行具有很高的负债比率,银行是一个通过对风险管理实现收入的金融企业,这一性质也决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必须承担风险。
2、体制上的原因使原国有商业银行不能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自主经营影响着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机制转变和经营状况改善。
3、经济中系统性风险存在,即经济运行中每一个环节的风险都可能通过资金链波及到银行业。
4、行业内部过度竞争使银行业内部风险溢价很低,抗风险能力降低。
5、银行自身管理不善、违规经营也埋下了风险隐患。
(三)控制我国银行业风险的对策和建议我国银行业目前面临的风险是不容忽视的。
我国银行业目前面临的风险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的复杂性就在于我国银行风险的防范和化解,特别是大量不良资产的化解既有赖于银行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同时又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前提条件。因此我们应提高银行自身风险管理能力、改善银行外部经营环境和加强监管等多方面努力,多措并举,使我国银行业快速、健康发展。
现在我们回顾一下中国政府在应对金融危机时放宽贷款政策所导致的结果,并以此为例做一个分析。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国果断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在宏观调控方面,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8年1月至7月,我国新增信贷7.73万亿元,取得了显著效果。如此巨额的“天量信贷”,会给中国经济带来什么?业界也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天量信贷流向何处?其中为配合国家4万亿元投资计划,绝大部分资金通过银行贷款进入到了基础设施建设等实体经济领域中,这一部分资金是投入到早晚要建设的基础设施及民生工程上的。有国家财政兜底,应该说这部分资金的风险并不大。另一部分信贷则是投到了地方政府自己的项目,但还有一部分则不在原来的计划内,是额外的投资。因地方政府没有举债的权利,因此这部分的投资有一定风险。还有一部分的信贷是给房地产商的贷款以及居民住房抵押贷款。这部分贷款的风险与未来房地产的走势有关。
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下半年信贷总量、节奏以及投向应该进行适度调整。这会给经济造成什么影响?一是各地的基础设施过度投资,可能造成很大的浪费。二是流动性过多,可能会把股市与房地产的泡沫吹大。三是过多的货币,可能会导致通胀压力。如此大量的信贷投放,未来肯定会有一些坏账。
/ 7
2010年6月9日
坏账的规模有多大,还要看未来的很多因素,但是,在这之前我们难道就无所作为吗?
国家对下半年的信贷政策除了对总量有所控制之外,还在结构调整上下了功夫。尽管上半年信贷增幅很大,但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贷款还不多,“天量信贷”并没有真正惠及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的回暖对就业、对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都至关重要。因此,在下半年调整信贷规模时,首先,通过一定的政策措施,让银行贷款向小企业倾斜,向“三农”倾斜,向民生领域倾斜。没有政策的支持,没有对商业银行的一定的激励措施,商业银行的贷款不会自动地流向这些领域。第二是对基础设施建设也要有一定的规模控制。要防止银行对没有足够资产的地方投资公司投放过多的贷款。第三预防资产泡沫。要采取措施防止大量的信贷资金进入股市、房地产市场。因此,在对上半年的信贷情况进行检查的前提下,对违规的及时处理,特别是防止新的贷款进入股市与房地产市场。有了这些调整,不但可以避免信贷风险,还可以改善增长结构,保持经济与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在此过程中,银行担当者重要的角色,银行切实做好风险防范。
那么,应该怎样做好这些防范呢?这是我们应当深思的问题。
三、加强和完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监督管理的对策
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金融机构风险防范意识的淡薄,银行为了追求利润,不惜降低放贷标准,但是随着房价和利率的持续上升,导致风险越积越高,最终引发了巨大的危机。美国次贷危机表明,房价的快速上涨往往会掩盖大量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我国银行必须高度重视市场发展中的各类风险,加强金融机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建设,提高金融机构自身风险管理能力,并有针对性地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外部监管。同时,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机构的监管,防范局部风险向系统性风险转化。(一)加强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行业政策的研究,密切关注产业政策变化。
当前要密切关注压缩过剩产能动向,及时调整信贷结构,防范信贷风险。一是要及时了解、准确解读国家经济金融调整政策。二是规范贷款操作,加强风险监测。(二)科学设定集团风险限额,建立快速的风险识别预警机制。
银行必须强化理性竞争、审慎授信的风险观念,加强同业交流与合作,探索有效的方法,科学设定和管理集团风险限额。主要是:
第一,建立集团风险限额确定机制。集团风险限额必须与其经营规模、财务状况、负债结构与现金流量等相匹配。
第二,区别设定和使用集团风险限额。
/ 7
2010年6月9日
第三,完善商业银行分支行和客户经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减少贷款规模在考核中的占比,突出风险价值导向考核。
(三)加强企业集团客户风险预警和贷后管理,完善IT支持系统。
有效规避企业集团信用风险,就必须加强风险预警和贷后管理,并借助IT系统支持。
一是研究当前商业银行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开发风险预警模型,建设集团风险数据库。
二是充实风险管理专业队伍,强化企业集团的贷后管理。针对集团客户不同的信用和债项分别进行评级,并将检查情况及时录入信贷系统。
三是完善集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此信息系统应包括集团关联关系、关联交易、关联担保等信息,逐步实现集团信息录入、查询、筛选的自动化。
(四)坚持风险导向原则,进一步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
首先,要进一步强化政府审计、银行业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用途管理与还款来源审计监督,密切关注集团投资行为。
第二,要对贷款用途纳入合同条款管理。设置预防性条款,确保集团能够按照合同约定使用贷款。
第三,加强集团账户资金流监测分析。将商业银行的信贷系统与会计系统进行对接,跟踪信贷资金流向。(五)加强房地产信贷管理,防范政策风险。
银监会在指导和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房地产信贷支持经济发展、解决民生需求的同时,加强了对房地产信贷的监督控制。针对房地产潜在信贷风险加大的情况,银监会通过现场检查、非现场监测和实地调研等手段,逐月、逐季对房地产信贷质量进行密切跟踪和风险排查,旨在加强对房地产贷款的风险提示,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切实防范房地产信贷风险。
(六)建立健全企业集团客户风险管理机制,培育健康的银行风险管理文化。
以集团统一授信工作为起点,健全集团风险管理机制。
首先,建立统一集中的集团风险管理体系。强化总行对集团客户的集中管理与统一控制,拉近集团风险的报告路径。
其次,明确集团风险的管理主线和工具。管理主线就是要弄清关联关系、关联交易与关联互保,解决信息不对称;管理工具就是要充分发挥信用评级、风险限额、用途监控的作用。
/ 7
2010年6月9日
第四,完善利益分配和协调管理机制。在集团风险管理中,应按照“风险、收益和成本相匹配”的原则协调主办行与协办行的利益分配。
第五,要建立全面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要在银行企业文化整体框下,尽快形成以价值为目标、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责任为纽带、以能力为基础的银行风险文化。同时还要树立健康的商业银行信贷文化,让每一位员工认识到自身的工作岗位上可能存在的危险,时刻警觉,认真履行职责,形成防范信贷风险的第一道防线。
总而言之,通过对银行信贷也风险的全面分析与评估,不断完善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与政策,以银行业为中心不断向其他金融行业辐射,以确保我国乃至世界金融行业健康稳步的发展,以促进国计民生的和谐进步。
参考文献:
[1]何帆,张明.美国次级债务危机是如何酿成的.求是,2007(20).[2]蒋先玲.美国次级债务危机剖析及其对中国的启示.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11)[3]曾钢等.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及对中国的启示.政法财经.2007(10)[4]吴晓灵,李德.金融业的风险管理与信用评估.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5]侯念东,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再思考.中国城市金融,2004(03)[6]崔向阳.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统计分析.经济问题探索,2004,11 [7]宛璐.国外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及其启示.学术交流,2005(3).[8]陈晓霞.对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思考.特区经济,2005(1)[9]刘劲.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6(6).[10]专访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20090824 海外版)
/ 7
2010年6月9日
第五篇:农村信用社风险防范的博弈分析
农村信用社风险防范的博弈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信用社在我国农村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推广,其已经成为支持我国农村发展的主力军,但是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面临着市场以及服务对象的特殊性,造成了农村信用社的利润来源比较单一,使其处于危险的境地,本文通过博弈论对我国农村信用社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风险防范 博弈分析
近几年来,我国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的加强,但是支持农业发展的农村信用社却面临着十分严重的考验。其与其他的商业性质的银行有所不同,一是其利润来源比较单一且资产规模较小,所以增加一笔贷款就会增加同比例的风险。二是其面临的市场和服务对象有着特殊性,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不稳定性都增加其贷款的风险。
一、农村信用社风险的博弈分析
(一)不可分散风险,也称系统性风险
1、外部环境的风险。其主要是国家的方针政策的导向和国际的宏观环境对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影响。
2、信用社内部风险。其主要包括农村信用社内部操作失误、管理不当或者体制不健全形成的一种潜在风险。
(二)可分散风险,即非系统性风险
1、逆向选择风险。在金融市场中,逆向选择指的是在市场中可能造成逆向结果的融资者,通常是那些寻找资金最积极且最可能获得资金的人。相对于农村信用社来讲,积极贷款的客户有的时候可能就是最不具有还款能力的。由于农村信用性的信息技术比较落后、贷款对象十分分散和落后的原因,造成信用社逆向选择风险概率较大。
2、道德风险。在金融市场中资金短缺的人在得到盈余者的资金提供后,进行违反合约的高风险投资,这里的道德风险指的是在贷款发生后,出现拖欠不还的经济现象。
3、操作风险。指的是农村信用社由于其内部员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水平的限制所引起的比其他商业性质的银行风险更好的操作风险。
4、流动性风险。由于农村信用社多数都分散在各个乡镇当中,有着面广点多的特点,但是其资金规模十分有限,而贷款是一种银行持有的变现能力很差以及风险很大的资产,因此不断规模大小的贷款都会不同程度上对农村信用社的流动性造成影响。
以上的风险都可能是农村信用社将会面临的,所以在进行贷款过程中的博弈分析之前,首先要提出以下假设:①借贷双方确定为理性经纪人;②各个银行处在相同的宏观经济环境下;③非系统性风险之间不存在交叉部分;④每种非系统性风险在分析中都有可能发生。⑤在博弈分析中,发生假设时间的概率服从两点分布;⑥农户贷款最终的总收入一定;⑦流动性风险始终贯穿在贷款过程中。
(三)借贷双方的博弈分析
根据上述假设,借贷双方的博弈分析如下图所示。其中A表示为农村信用社;B表示农户;I为贷款的利率;C为贷款金额;m表示守信成本;Yd表示农户贷款获得的收益;S表示追缴成本;n表示违约处罚。下图一共分为三轮博弈:
1、第一轮博弈中,A有优先选择的权利,如果不进行贷款,那么双方的收益是零。如果发生贷款,博弈继续,这时候就会产生利率风险、逆向选择风险以
及操作风险等。
2、第二轮博弈中B有优先选择的权利,如果偿还贷款,那么双发的收益就为I和Yd-I+m,如果不偿还贷款,信用社就要进行追缴,这时博弈继续。
3、第三轮博弈中B有优先选择的权利,如果偿还贷款,那么双方的收益就是I+n-s以及Yd-I-n,如果逾期未还,这时贷款就可以归为损失贷款。在这一轮博弈中,有可能出现逾期偿还部分贷款的状况,但是假设要服从两点分布而且部分还贷的比例还有很大的随机性,所以就不做考虑。
二、加强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要严格把关,做好信贷工作的第一步
(1)要不断提高信用社内部员工的基本素质。防止其内部人员以权谋私而进行违规贷款,将其和信用社内部信贷相关的利益和贷款业务相挂钩。员工岗位实行竞聘制度,实行优胜劣汰,真正地做到留下有能力的,淘汰技术能力差的。要定期地对内部员工进行培训,以增强其业务能力,使工作效率得到提高。(2)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信贷制度。(1)建立健全农户的信用评级制度,定期的对农户进行信用评级。(2)要严格控制贷款的发放程序。在发放贷款之前要对农户做好信用评级之外,还要不断加强完善信用社的贷款发放制度。
(二)要不断加强贷款期内的监督管理
在给农户发放贷款之后,要不断关注农户使用贷款的情况以及收益水平,不要由于其居住分散、笔数小以及贷款额较小而疏忽管理。要及时地发现不正当使用贷款的人,避免道德风险的发生。
(三)实行严格的奖罚制度
要使舆论的监督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对于违规操作要加大处罚力度,要不断督促农户合理地使用贷款以及按时还款。这样不仅能够减少信用社的追缴成本,还能够让农户有效地避免违规处罚,获得一定数量的守信成本,仅为达到双赢的目的。
(四)要不断创新农村的金融产品,稳固其经营基础
农村信用社的主要优势在农村市场点多面广,而且这个市场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因此,在这样的条件下,农村信用社可以开发一种与其相配套的产品,以满足气不断增长的金融服务需要。
三、结束语
我国农村产业的发展潜力是十分巨大的,所以农村信用社一定要做好风险防范措施,要内外结合,进行全方面的防范工作,保证贷款可以得到有效的使用以及做好及时地还贷工作,以便于更好的支持我国三农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兵,方金兵,林元洁.区域农村金融体系脆弱性
研究——基于熵权法的测度、分析和预警[J].经济经纬,2009;03
[2]罗剑锋,杨青,潘安娥.农村信用社脆弱性分析[J].全
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2008;18
[3] 金永日,高鑫.竞争格局下农信社的经营风险新动向及
防范对策[J].中国农村金融,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