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石油
中石油集团财务控制及业绩评价 财务管理体制
伴随企业持续稳定发展,中国石油财务管理针对不同历史时期发展的特点,不断探索与实践,实施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意义的做法,促进了企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1.1 建立以“一个全面、三个集中”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体制 1.1.1 全面预算管理
1994年,中国石油引入现代预算管理思想,开始尝试实行全面预算管理。1999年重组上市后,预算管理工作得到全面提高,建立和完善了集团公司、专业分公司、企业三级预算管理架构和以利润为导向、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预算管理模式,迈进“经营活动全方位、管理控制全过程和全员参与”的全面预算管理的新时期。“十五”期间,通过对利润等财务杠杆的运用,建立利润核定机制和投资回报机制,实现从“争投资要项目”的“分钱机制”,逐步向投资讲回报的“挣钱机制”转变,有效地遏制了企业的投资冲动,推动了投资效率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对油气核心业务,不仅强调投资与效益挂钩,而且加强对主要成本项目的管理,建立了与经济效益和油价挂钩的资本支出预算机制,以及综合考虑投资规模、建设进度和投资回报的损益预算机制。进入“十一五”,为适应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要求和专业化重组后的管理需要,中国石油成立了预算管理办公室,统筹管理公司各类业务预算工作,并逐步探索能够将投资、成本、费用、收入分配等进行有效配合的新型预算管理模式。预算管理体制的变化,促进了发展方式的转变,也使全面预算管理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1.1.2 资金集中管理
公司重组后,中国石油以集约化管理思想为基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建立与公司管理体制相适应的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体系,依托自主开发的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和银行的网络布局,通过收支账户分设、透支支付、网上银行等管 理方法和技术的有效运用,实现对各级公司资金的高度集中管理,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管理组织扁平化、资金预算管理和全面风险控制的基础上,拓宽资金管理范畴和范围,创新资金管理技术,使资金集中向源头和业务过程延伸,达到控制和优化资金运行,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未上市企业实行总分账户管理和收支两条线管理,财务公司发挥内部结算、资金融通和调剂功能,形成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资金管理新优势。同时,建立了资金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和清理高风险资金运作业务。“十一五”以来,中国石油着手实施境内外汇集中管理、境外资金集中管理和海外统一融资,资金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1.1.3 债务集中管理
将对外投资、对外担保、债务融资及股权融资的审批权统—上收至公司总部。从1999年开始,中国石油对所属分公司及控股公司实行债务集中管理,对涉及债务融资事项均须经总部审批,按“统借统还,集中管理”的模式操作。债务集中管理模式发挥了公司整体优势、规模效益,统一安排筹融资计划、统一签署授信额度,大大降低筹融资成本,控制资金风险,方便了企业借款和结算业务的办理。通过健全资金风险控制机制,在资本市场建立了良好的信用形象。
1.1.4 会计集中核算
中国石油不断推进财务工作标准化、集中化、信息化、国际化,全面推广实施会计一级集中核算,推动公司财务信息化建设。“十五”期间,中国石油在会计账套集中的基础上,对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统一会计核算,并对各项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实行即时监督。2008年中国石油成功实施会计一级集中核算,会计账套由2700多个集中到1个,报告流程由7层缩减为1层,实现了与ERP系统的有效融合。中国石油所属4大业务板块,100多家地区公司,8000多个责任中心,1500多万笔业务、50多万亿交易数据集中到总部,15000多个用户实时在线操作,会计一级集中核算系统已经成为支撑公司上、中、下游业务,总部、板块、地区公司及下属基层单位会计核算、财务管理最主要的共享信息平台。未上市企业全面实现地区公司会计集中核算目标。会计集中核算的运行,改变了过去几十年的财务管理传统模式和方法,使核算层次更加简化,业务流程更加优化,运行效率更加提高,会计信息更具有真实性、可比性和可集成性,实现了会计准则执行、内控规范实施和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有机结合,在核算标准、并表方法、软件发展、系统集成、数据集中等多方面实现重大创新,有效地推进了公司内部 控制战略、公司信息化战略的实施。
1.2 以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为目标,扎实有效地推进各项财务工作 2008年,中国石油党组正式提出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目标,广大财务人员紧紧围绕战略目标,把科学发展同财务工作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集团公司的改革及发展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1.3 建设大司库管理体系,确保资金安全有效运行
坚持集约化方向,实施境内外融资、综合授信、内部结算、结售汇业务集中管理,财务状况良好、融资渠道畅通、资金保障有力的工作格局初步形成。目标是建立境内外统一协调的大司库管理体系,始终保持强劲的筹融资能力。中国石油已实现人民币融资集中管理。2008年和2009年累计发行800亿元的中期票据,启动了600亿元短期融资券的发行工作。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10亿美元中期票据,成为中国境内发行的首单非金融机构美元债券,不仅开辟了中国石油企业境内外币融资新渠道,更为中国产融合作开创了一个新平台。为适应海外业务发展,总部成立海外融资小组,专门负责海外项目筹融资管理,并设立财务公司香港子公司,作为公司境外融资、投资和结算平台,确保中哈原油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等海外重大项目的融资需求。在授信业务集中管理方面,总部统一选择签约银行,统一审批授信业务,统一担保方式与银行业务费率。为合理控制或有负债规模,大幅降低融资成本,与境内外银行签署综合授信协议。为从源头控制风险,公司将所属企业所有境内外账户全部纳入监管,建立内部封闭结算网络,资金集中管理力度和监控幅度不断拓展。
1.4 统一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会计信息化建设走在央企前列 2007年,中国石油在中央企业中率先实现上市与未上市企业统一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工作水平明显提高。积极参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修订工作,会计准则话语权明显增强,有力打造公司在会计领域的国际形象与影响力。2008年,中国石油《会计手册》在上市和未上市企业全面执行,使会计核算标准和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得以统一,会计工作向规范化、程序化和标准化迈进了一大步,会计信息质量大幅提高,在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中的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设计开发中国石油财务报告系统和对外披露信息系统,编制完成《中国石油财务报告手册》、《中国石油资本市场手册》,实现了独立编制对外财务报告。在全球最具权威性的《投资者关系杂志》新近公布的评奖结果中,中国石油2008年度报告获得了“最佳年报/正式披露奖”提名,充分表明了国际资本市场对中国石油信息披露工作的高度认可。
2009年6月5日,中国石油总部一级核算通过财政部和专家验收,被财政部副部长王军评价为我国企业强化管理和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典范。
1.5 探索大预算机制和框架,成本竞争优势不断提高
为配合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建设,积极开展了预算管理体制机制的研究和探索,并取得初步进展。包括建立和开展三年滚动预算;开展各类业务与国内外先进企业对标管理;推行投资薪酬效益配比管理;设置现金贡献考核指标,综合考评各类业务的投入产出效率;建立经营指标评价体系和项目效益核算和分析体系等,以市场化和完善业绩驱动为核心的大预算管理框架基本形成。在预算管理 中,进一步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控制。在成本管理方面,除进一步完善主要生产成本对标管理外,有针对性地对管理性支出和五项费用实行严格控制,规范各级企业的捐赠支出。在预算执行情况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月度盈利预测制度,推动各预算单位关注市场变化,提高预算执行的可控性。同时,持续做好预算管理基础工作,规范管理流程和规章制度建设。目前已经制定下发了集团公司统一的预算管理办法,开展并初步完成了管理性支出标准化体系建设和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对公司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
1.6 实施价值型股权管理,资本运营能力不断增强
围绕公司发展战略,抓住历史机遇,积极推动大型资源公司和技术公司收购以及海外油气运营中心平台收购等工作,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市场、技术优化配置。密切跟踪市场变化,合理确定资本市场操作策略,促进资产优化配置和业务结构调整。强化股权投资管理,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促进城市燃气业务、成品油南方市场建设等战略合作。推进出资人行权管理,维护公司权益。继续推进专业化重组整合,促进公司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有序启动共同持股公司整合及产权层级压缩工作,着力推进历史遗留项目处置。开发建成具备。数据存取仓库、资料传输渠道、决策支持系统和分析基础平台“四大功能的股权管理系统,在90多家企业顺利启用,实现了对股权管理的全过程信息化;建立股权项目考核机制,将未上市企业所投资的三级以内股权项目纳入预决算管理;全面推进专职董(监)事制度建设,初步建立专职董(监)事上岗、履职和考核管理体系,规范专职董(监)事业务,突出管投资、管考核、管风险三个重点职能;推进股权清理处置与整合,优化股权投资项目结构及布局,推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全面规划集团今后一个时期内金融业务的发展目标与任务;积极推进保险、银行、信托等金融业务投资及整合。
1.7 推进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内控体系建设,公司整体执行力大幅提升 内控体系建设工作按照总体规划分步推进,完成新组建单位内控体系建设,编制并发布中国石油《内部控制管理手册》;发布中国石油业务流程管理办法,建立统一的流程管理制度、规范和架构;强化特殊业务风险控制,明确金融业务风险管理策略,建立组织架构,统筹包括金融和油品期货在内的风险管理。开展海外业务风险管理试点,探索海外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有效形式;通过确定工作目标,建立评估方法,开展集团层面风险评估,确认影响生产经营的重大风险;组织开展内控体系评价测试,推动内控体系的有效运行。发布《内部控制运行评价管理办法》,明确评价内容、标准和程序,将评价结果与业绩考核挂钩,实现内控测试、考核评价的规范化、制度化;建立重大风险管理责任机制,明确部门工作责任并落实到位;探索在特殊风险领域开展内控体系建设,重点工程项目风险防控能力逐步加强;以风险为导向,修订完善内控测试和评价规范,组织 内控人员开展专项测试,使内控监督工作向纵深发展。中石油企业EVA绩效评价 2.1计算中石油2012年EVA(1)计算税后净经营利润
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税后净利润(含少数股东损益)+(利息支出调整项+研究开发费用调整项-非经营性收益调整项×50%)×(1-所得税率)
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130,618+15,295+[(18,164+14,453-(-4,330×50%)]×(1-25%)=156,742(百万元)
(2)计算资本占用总额
平均资本成本率统一暂定5.5%。(根据国资委《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的附件《经济增加值考核细则》中关于经济增加值的计算依据和计算标准)
资本总额=平均所有者权益(含少数股东权益)+平均负债合计-平均无息流动负债-平均在建工程平均无息流动负债=平均流动负债合计-平均短期借款-平均一年内到期长期负债
资本总额=1,131,666 +911,516 – 422,921-272,210=1,348,051(百万元)
(3)计算EVA EVA=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资本成本=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资本总额×5.5% EVA =156,742-1,348,051×5.5%=69,302(百万元)
通过相同的计算公式得出中石油2009年EVA=63,548(百万)2010年EVA=14,950(百万)2011年EVA=86,240(百万)
(相关计算数据来源于中石油2009~2012年各年年报)2.2 中石油2009~2012年EVA指标与净利润指标的对比及分析 中石油公司2009年-2012年净利润、EVA、对比,见下表所示: 表中石油公司2009~2012年净利润、EVA对比(百万元)2009 2010 2011 2012 净利润
106,378 150,675 146,007 165,431 EVA 63,548 14,950 86,240 69,302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石油公司2009年-2012年的经济利润要小于企业同期的会计利润。经济利润具体表现为实际收入超过实际成本和隐含成本的剩余,而传统的会计利润忽略了资本需求和资本成本,价值管理要求将管理中心转向经济利润指标,也正是因为经济利润考虑了资本成本对企业实际效益的影响。2009~2012年度中石油EVA均大于零,这表明企业投资者获得了超过资本成本的超额回报,即中石油公司为股东创造了新价值,股东的价值增大。
从上面表中数据可以看出,EVA从全新的视角衡量企业的财务业绩,净利润不再是企业经营成果的检验指标。2010年较2009年表明其会计利润的净利润是上升的,但表明其经济利润的EVA却是下降。这说明在这俩年期间企业虽然完成了生产任务,形成了营业收入,并且企业的净利润增加了。但是,企业的经济增加值却是下降的,数据表明,企业的经营者在此期间给股东创造价值能力下降了。而2011年净利润较2010年稍有下降但其EVA却是大幅度上升,由此表明,2010~2011年这俩年期间企业的实际收益增加了。因此,通过分析,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任何资本都是有代价的,传统的会计利润忽略了资本成本,因而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实际经济效益和营运能力。用EVA业绩评价体系对国有企业进行业绩评价,更加有利于考核国有企业真实的经营业绩,从而促进国有企业的保值增值。
2.3 传统财务指标与EVA相结合对中石油2012年绩效进行评价(1)盈利能力状况
中石油公司本年度总资产报酬率指标实际值为23.1%,比行业内同规模平均值高14.2%;而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实际值为10.8%;主营业务利润率为14.3%,成本费用利润率为8.1%这三个指标均稍低也于行业内同规模平均值。通过以上传统绩效指标的评价我们可以看到本公司的效益状况稍低于于行业内同规模企业指标的平均值,该公司的财务效益状况呈现中等的状态。但是我们计算出该公司的EVA指标>0,说明该公司净利润大于0,它足以弥补其权益资本成本,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可以使股东财富得到真正的增加。通过上述指标说明公司经营一年来所创造的经济利润高于所占用的资本成本,给公司创造利润,为国家带来了财富。如果我们仅仅根据传统的会计评价指标对企业进行业绩评价,只可能得出不恰当实际的业绩评价结论。
(2)资产质量状况
中石油公司本年度总资产周转率指标实际值为1.1%,流动资产周转率为5.5%,应收账款周转率37.1%,均高于行业内同规模指标平均值,表明公司的各项资产利用率状态良好。
(3)债务风险状况
中石油公司本年度资产负债率为45.6%,现金流动负债比率,速动比率异常的低。这些指标均低于于行业内同规模指标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很弱,企业持有的现金、银行存款和有价证券等变现能力强的那部分资产较少,影响企业短期还债的能力。(4)经营增长状况
中石油企业本年度的销售增长率与总资产增长率均大于同行业平均值,表示对本企业成长速度呈现良好趋势。
2.4基于EVA的中石油业绩评价的应用效果
中石油公司基于EVA的业绩评价体系的应用分析,充分证明EVA评价指标的综合效果,使企业的业绩评价和激励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EVA能够衡量中石油公司是否为股东创造价值
EVA的增加值意味着企业市场价值的不断增加和股东财富的持续增长,使用传统绩效评价指标,只反映出中石油公司“赢利”状况良好,但实际上可能在损害股东财富,因为这样的“赢利”不能弥补权益资本的成本,没有达到股东的最低回报要求,这种情况是传统绩效评价指标发现不了的。
(2)EVA可以作为中石油公司配置资源的一个重要手段
中石油公司推行EVA后,可规范中石油公司的经营行为。企业的投资、主营业务、并购等只要是不产生正EVA的,从理论上讲,企业就应该进行调整、出售,对外投资与并购也应否决。企业内部只有搭成共识,形成共同语言,才能做到真正提升企业的价值。
(3)以EVA为核心考核指标评价体系,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不难发现,EVA不支持中石油公司以牺牲企业长期业绩的代价来获得短期效益,而是鼓励公司着眼于长期发展,关注能给公司带来长远利益的经营活动,如新技术的投入、新产品的研发等。因此,应用EVA符合公司长远发展利益。
(4)有助于中石油公司风险的管控
EVA的资本成本约束机制,能有效抑制投资、并购过程中肆意利用债务融资的高杠杆手段,从而能够在投资的源头控制债务资本过度扩张的风险。
第二篇:2011中石油
翻译硕士英语
这个比较简单。。总共就三个大题,题量小,难度也不大。。所以也正因为此,我有点掉以轻心了,一开始慢慢悠悠的,一个词一个词悠哉悠哉的写,结果后来还有十五分钟交卷时发觉作文还有两段没写。。呵呵,我记错时间了,以为是5:30交卷,真丢人。。
第一部分是单选题,共20个,30分。
总体说,难度不大,但也不是个个都能拿的准,有几个我也是蒙的。
第二部分就是阅读理解了,又分两个部分。
第1部分是阅读单选形式,比专八简单多了,没什么难度。
第2部分是阅读回答形式,都要求从文中找或总结信息简短回答问题,不过我答得有些罗嗦了,因为有个需要自己总结的弄不大准,总体难度也不很大。
第三部分是英语作文,400字,是关于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的,就是说,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作为一种甄选学生的方式已经has a long history了,有人说应该取消它,让大家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也是很常规的题目,没什么难度。
英语翻译基础
第一部分20个词语翻译
汉语的有:全球化记者会中国银行工业园区清朝中秋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英语的有:CNNVOAGDPUN Development Programmefree translationtranslation studies
第二部分段落翻译,英译汉:是关于理财的吧,总体难度不大,但里面有些短语也不好翻,如:The first rule of finance,fall into places, the Joneses, impress,the windshield....汉译英:是关于中国学习西方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出现了一些问题。后面又说学习过程中,提高了东方各国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难度也还可以
百科与汉语写作
这一科做的很差
百科知识:大纲上写的是考选择题,但是试卷上却是名词解释,共20个,有:
加息通胀汇率三大股指拉美 G20国集团保障性住房烂尾房安居工程殷商甲骨文罗马帝国彗星太阳黑子伏尔泰
我答的是一塌糊涂,惨不忍睹。。
应用文写作:商品介绍,写自己熟悉的一款商品,要求有标题,开头,主体段,结尾,来引导消费者的心理。450字,做的也不好,没有想到它第一年就考这个,光准备求职信了。。大作文:出污泥而不染 800字。感觉作文写得像答政治题,没有文学气息可言,时间很紧,连写完都成问题,根本没时间管什么文采了,一个字:惨啊!
总共就记得这么多了,若想起来再做补充吧!望后来人吸取我的前车之鉴。
第三篇:中石油
(SUN YING CHAO)孙颖超
长春市吉林大学南岭校区
管理学院090403班(130025)
achao3005@sina.com
(86-0431)8589-3157
1308-687-1536
教育背景2004.09—2008.07学校名称:吉林大学院系名称:管理学院
专业名称:工程管理RANK:6/ 22GPA:3.2/4
主修课程:工程项目管理、市场营销、运筹学、企业战略管理、物流管理(自修)等
研究项目及培训经历2006.06—2006.08《中国企业信息系统成长过程理论与实证研究》调研小组组长长春
·项目背景:由管理学院副院长毕新华教授所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完成被访问企业调研问卷10余份,因调研工作成绩突出,荣获三等奖。
2006.09—至今吉林大学管理学院社团联合会主席长春
· 策划组织“管理精英培训”系列活动,其中包括创业大赛、GMC、外联、调研等专题讲座8场;
· 本院同学对社团联合会整体工作的满意度超过90%,同年获吉林大学“优秀基层团组织”称号。
2006.09—至今吉林大学冰山俱乐部发起人兼任主席长春
·长期合作嘉宾——吉林省商务厅副厅长张力新、吉林大学政法规办主任于天罡老师、长影世纪
村总经理、吉林省广深调研公司总经理、吉林省恒信伟业总经理、中国经营报吉林站主编等;
·机构描述——下设“冰山沙龙”、“冰山投资平台”、“冰山研究院”、“冰山义工会”等工作组。
2006.04—2006.07“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主要成员长春
·主要负责公司竞争分析及市场营销部分的撰写;
·获得吉林大学管理学院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银奖。
2005.08—2006.06吉林大学网球协会会长长春
·通过与吉林省体育学院、东北师范体院等多校成功合作,共同举办“可口可乐杯”系列网球友
谊赛,获得吉林大学排名前十的“精品社团”荣誉称号。
企事业单位实习经历2007.03—2007.05顶津集团——康师傅长春办事处业务助理长春
·紧密配合公司企划人员,成功举办07年长春区域最具影响力的校园赛事——康师傅“冰力
先锋”之校园歌手选拔大赛,并任现场总控人员,参赛人数众多,反响热烈。
2006.09—2006.10吉林省天天手机卖场校园大使长春
·经周密策划和组织协调,成功举办首届长春市大学生手机节,促销手机500多部;
·参与吉林省网通校园店的吉林大学八校区调研工作,收获问卷3000份,圆满完成预定目标。
2006.07—2006.08吉林省广深调研公司督导员长春
·成功组织人员参与完成一汽集团丰田公司、绿园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广泽乳业集团等多家
大型企业市场调研项目,调研经费累计达22000元,完成有效问卷9500份。
2006.06—2006.07中国经营报社招商记者长春
·获得招商经费6000元组建25人的团队,顺利完成全国大学生最具魅力品牌评选活动;
•吉林大学管理学院首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银奖(2006);
•吉林大学优秀团干部(奖励全校2%学生)(2006);•吉林大学管理学院优秀学生干部(奖励全校5%学生)(2006);
•吉林大学管理学院优秀团员(奖励全校10%学生)(2005);•吉林大学社会工作奖学金(奖励全校5%学生)(2005);
· 通过CET4,具有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
· 全国计算机二级(C语言)考试证书。熟练掌握Word, PowerPoint, Excel及Photoshop等软件;
· “C1驾照”。
·喜欢篮球、登山、网球、健身、交友和读书,身体健康,性格开朗。
·善于分析,观察力敏锐,有进取及创新精神,杰出的领导力,出色的团队合作能力,责任感强。校内工作/社团经历获奖情况其他技能爱好及自我评价:
第四篇:中石油
预计21世纪初的国际石油市场,总体上是供大于求。由于中国对油气资源有巨大的需求,加之加入WTO后我国对进口油气资源关税的减免和允许外商进入我国成品油和化工产品分销市场等,这就使国外那些有相当实力的油气公司(集团)纷纷将目光投向了中国石油市场。这从客观上也刺激了中国石油石化产业必须通过加大勘探力度增加石油产量,通过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对现有装置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石化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等。中国石油石化产业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2.3 相关及支持产业状况
石油石化产业国际竞争力还受到与石油石化产业相关的产业发展水平的影响。石油石化产业是基础性产业,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都会对其产生波及影响,尤其是交通、汽车、纺织、医药、机械制造、农业等行业。这些相关行业的发展,为石油石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发展契机,对提高石油石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有重要意义;反过来,石油石化产业的发展,又极大地促进这些相关产业的发展。交通运输行业离开了炼油工业生产的汽、柴、煤油和润滑油就开动不起来。汽车制造中,汽车内外饰件、车身、发动机、油箱等逐步被塑料件所取代,生产汽车轮胎的合成橡胶和帘子布也出自石化。农业生产中所用的化肥有相当一部分是由石油化工生产的,对农业增产发挥重大作用的农用地膜的原料也来自石化。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纺织业所用的纤维中天然纤维的比例正逐渐减少,以优越的性能和低廉的成本取胜的合成纤维其市场份额越来越大。建筑业中以塑料为原料的门窗、隔断用材、排水管道、室内外装饰材料以及各种涂料迅速流行起来,成为未来建筑业的发展趋势等。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各相关产业部门的不断发展对石油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对石油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2003年的GDP增长速度为9.1%,按弹性系数0.9测算,GDP增长对石油消费总量增长的贡献为76%。2003年中国石油消费总量创出了2.752×10[8]t的历史新高,比2002年增长11.5%[10]。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对石油产业的发展有强烈的要求,石油产业不加快发展,将会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中国石油石化产业的潜在优势较大。
2.4 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
产业国际竞争力还来源于在国家现有体制下,企业能否合理利用种种竞争优势搞好经营管理。包括企业人才流向、企业组织结构以及企业经营战略选择等。企业经营战略中的核心问题是企业的目标。企业目标受到所有权结构、公司管理特征、人员激励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国外大石油公司一般都建立起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以股份公司为主的公司治理结构,其完备的公司治理和监督机构能保证公司激励和约束机制的高效运转。而这些恰恰是处于经济转轨期致力于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的中国各石油石化企业无法比拟的,由此也导致了公司管理水平方面的差距。
中国绝大多数石油石化企业是国有企业。尽管不再实行国家高度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开始股权改革,但由于企业所有者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机制以及相应的激励机制不健全,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还没充分调动起来,企业的组织结构还没得到很好优化,这往往使中国石油石化企业的目标不明确,效率缺乏。再加上,在油气资源国家所有的情况下,国家石油公司对油气资源开采权的相对垄断,造成我国石油石化产业内部的竞争缺失,这不利于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创造。我国石油石化产业的管理水平较低。
用价值链分析法揭示我国石油石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波特认为,仅仅从影响因素的角度研究产业竞争力还是非常不够的。因为影响因素是从宏观层次反映问题的,不能揭示在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产业竞争力的状况。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发展在同一时期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因此,其竞争力也必然不同。为此,还应从中观甚至微观的层次研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问题。在产业竞争力分析过程中,波特一直强调价值链分析,从产业发展不同阶段的价值创造角度分析产业竞争力。由于石油石化产业是一个集油气开采、炼化、销售以及辅助性服务等为一体的纵向一体化非常明显的产业,而且在各个不同的阶段,其创造价值的能力也不相同,因而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也有差异。因此,加入WTO后,在国外大石油石化企业对我国市场虎视眈眈、而且一些公司已采取必要措施的情况下”[11],仅仅分析影响我国石油石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宏观因素还是不够的,运用价值链法对我国处在不同发展阶段和环节的石油石化企业的竞争力进行分析和国际比较仍具有重要意义。
3.1 上游部分(开采)国际竞争力
油气开采是石油石化产业建立和发展的基础。由于油气资源是在千万年乃至上亿年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形成和富集起来的,它赋存于地下,而且区域分布不均衡。在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的情况下,油气勘探、开采的不确定性很高,进而造成油气生产成本也很高。从油气会计的角度看,油气生产成本是由勘探开发成本和采油(气)成本两部分构成。在一国或地区内,油气生产成本越低,说明其在油气开采方面的竞争力越强,反之,则相反。
从表1可见,中国三大石油石化公司的原油勘探和开发成本远高于国外的大公司,尤其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的原油勘探开发成本和采油成本均远高于国外大的石油石化公司。国际大公司勘探开发和采油成本的平均水平分别是1.64美元/bbl和2.63美元/bbl,而中国石化集团的则分别是5.3美元/bbl和6.9美元/bbl,分别是国外平均水平的3.23倍和2.62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原油成本略低,但比国外大公司还是要高得多。由此可知,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在原油生产成本上缺乏竞争力,处在非常不利的地位。这主要是我国的油田油藏及地层结构较特殊所致,同时它与我国油气资源的质量和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等也有较大关系。
表1 2003年中外石油石化企业的石油勘探开发成本及采油成本比较
Table 1 Comparatives on costs of oil foundation and exploit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oil and petrochemical enterprises(美元/bbl)
公司
勘探开发成本
采油成本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5.30
6.90 BG Group
4.00
2.10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3.63
1.50 Unocal
3.40
2.20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3.10
3.34 Marathon
3.10
2.64 Burlington
1.40
2.87 Eni
1.85
3.11 Anache
1.71
1.91 Phillips
1.61
3.63 Anadarko
1.52
2.91 BP Amoco
1.36
3.61 Talisman
1.33
2.61 Texaco
1.19
2.36 Conoco
1.11
2.46 ExxonMobil
1.00
2.73 TotalFinaEIf
0.90
2.05 Shell
0.90
2.71平均
1.64
2.63 3.2 中游(炼化)部分国际竞争力分析
虽然我国石油石化公司的总体炼油能力已居世界前列,但炼厂规模依然偏小,而且炼厂布局不合理,油品质量不能完全满足国际环保标准等也使我国石油石化产业中游(炼化)部分的竞争力较低。
(1)炼厂规模。大型炼油厂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早已显现:炼厂规模大,装置结构匹配合理,生产方案易于优化;对各种不同原油的选择性较广,原油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较高;产品品种齐全,对市场控制能力较强,对市场需求变化敏感;炼油能耗低,人员少,投资省,综合成本低;易于与上游的原油供应和化工企业一体化。根据2002年《油气杂志》统计,全球最大炼厂委内瑞拉的Paraguana炼油厂的能力是4700×10[4]t/年(94t/天),已抵得上我国四大炼厂加工能力之和。在全球最大的10个炼厂中,韩国占有3个,总能力达到197×10[4]bbl/天,超过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炼油总能力192×10[4]bbl/天(0.96×10[8]t/年)。据统计,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属的30多个炼厂,平均规模仅为300×10[4]t/年左右。尽管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拥有288×10[4]bbl/天(1.44×10[8]t/年)的炼油能力,但下属50个炼厂的平均规模不足300×10[4]t/年。我国炼厂的规模普遍较小。即使是我国最大的炼厂——镇海炼厂的炼油能力也只有1600×10[4]t/年,仅是世界上一些大型炼厂炼油能力的1/3~1/2[12]。而且,与国外相比,我国石油石化企业的炼厂分布分散,除少数石化联合企业外,多数炼厂的优化组合差,造成炼化成本较高、环境污染突出。因此有计划有步骤地关停和兼并一些小炼厂,联合和发展一些大型和特大型炼厂是中国石油石化企业的重大战略性决策[13]。
(2)油品质量。我国的油品质量,尤其是汽油和柴油质量与国外产品有不小差距。我国汽柴油的硫含量与世界燃料规范Ⅱ类标准相差甚远。与美国、日本、欧洲各国相比,我国汽柴油的质量在国际市场上毫无竞争力。2004年时,我国汽油和柴油的硫含量在200μg~300μg/g左右,而欧Ⅲ标准是150μg/g。由于自2004年1月1日起,欧、美、日等国要求进口油应保证汽油含硫年平均值不高于120μg/g,最高300μg/g[14]。这意味着欧、美、日各国不需用技术壁垒和环保壁垒在标准上已将我国汽油拒之门外。我国石油石化企业要将国内过剩汽油出口到欧美各国,还须在出口型炼厂的装置结构上做彻底调整。我国炼厂必须加大技改投资力度,加快油品质量的提高和升级步伐。
3.3 下游(销售)部分国际竞争力分析
中国石油石化企业的销售业务主要集中在国内市场,出口产品数量较少,而且是以批发为主,在国外基本上没有自己的销售网络和终端客户。因此在比较下游(销售)板块的竞争力时,我们仅限于中外公司在中国大陆市场上的竞争力。2003年底,全国加油站总数约有10×10[4]个,其中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占26.4%,地方企业占59.8%,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约占13.8%。值得注意的是,地方企业拥有占全国总数约60%的加油站,这实在是一块巨大的充满诱惑力的“蛋糕”。它们的发展趋势和合作向背将可能迅速改变目前的竞争格局,尤其是国外大石油公司进入中国油品分销市场之后,它们那强大的资金优势、品牌优势、服务优势和全新的国际经营理念,将对我国石油石化企业的销售板块造成巨大冲击。当然,拥有加油站仅是分销服务的一个内容,能有更多的车到你加油站来加油,才说明你的分销服务竞争力所在。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在这方面的差距还很大。中国石化的加油站平均单站加油量不到1700t/年,而壳牌公司的加油站为6000t/年;且壳牌公司加油站油的纯利润有400元/t,而中国石化目前只有100元/t[15]。因此,加入WTO后,我国石油石化企业销售板块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3.4 辅助支持部分国际竞争力分析
石油石化产业的辅助部门是指研究与开发以及与油气开发和炼化、销售相关的服务性部门。包括研究与开发、工程技术服务(如物探、钻井、测井等业务)、生产性服务(如供水、供电、物资供应等)、化工延伸加工等部门。在这些部门中,其核心是研究与开发部门。因为它直接决定企业或产业的经营成本和价值创造。总体上看,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在科技人员占比上占明显优势,但专利拥有数、研发费用投入还是远低于国外大公司。
(1)科技人员占比。中国石油石化企业的雇员数量是国外大公司的5倍~10倍以上,数百万人的队伍中,不乏优秀人才,其中还有一些是世界知名的专家、教授。即使是技术工人队伍中也有相当数量经验丰富的操作工,知识应用能力很强,整体素质较高,在与国外大公司的竞争中有明显人才优势。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0)获得的数据显示,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科技人员占比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表2 中国石油石化产业科技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和R&D经费占其销售收入的比例
Table 2 Percentage on personal engaged i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on whole staff & workers and percentage of expenditures on R&D on sales revenue in Chinese oil and petrochemical enterprises(%)
技术人员比例 研发人员比例
研发经费占销售额的比例 石油天然气开采业
12.26
4.40
1.40 石油加工业
16.06.20
0.70 全国
8.90
4.10
0.50 国外
10~20
2~8
4~10
资料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0.(2)拥有的专利数。目前,在中国已公布的石油石化行业授权专利中,国外大公司的专利占有机化工类的83%,高分子类的57%,催化剂类的58%,润滑油类的52%。按公司统计,杜邦公司有1124件,赫斯特公司有1030件,壳牌公司有860件,埃克森美孚公司有343件,三井化学公司有980件。可见,在石油化工的有机化工和高分子及催化剂方面的专利技术,国外公司已占绝对优势。另外,国外大的石油石化公司还积极开发新的油气开采和炼化技术。如随着炼油化工一体化向纵深延伸,炼油化工一体化技术在发达国家也得到迅速发展[16]。这为我国石油化工企业的未来生存设置了严重的障碍,它一方面增加了我国石油化工科研单位目前和将来科研开发的难度,提高了研究开发的“门槛”,另一方面,将会增加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应用先进技术的成本,从根本上削弱了竞争力。(3)投入的研发费用。我国石油石化企业拥有专利数比例低的原因之一是企业投入的科研开发费用不足。尽管在《财富》全球500强排名中我国石油石化企业总数已达2家,但没有一家公司能跻身按科研开发费用排名的世界300家最大公司的行列。1998年,中石化集团公司的销售收入为340×10[8]美元,而在科研开发上的投入仅3×10[8]美元,科研投入还占不到其销售收入的1%。而在国际范围内,企业的技术开发费用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只有在5%以上才具有国际竞争力。很显然,我国石油石化企业是无法望其项背的。
中国石油石化产业整体竞争力评价
从总体实力上讲,中国石油石化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但竞争力依然较弱。
从其市场竞争能力方面看,中国大的石油石化企业在原油产量上与国际上大的石油石化企业相比占有优势,但在油气销售市场占有率、上下游规模结构等方面却处在劣势地位。具体见表3。如在上下游规模结构方面,国际大公司呈原油产量<原油加工量<油品销售量,而中国却相反,为原油产量>原油加工量>油品销售量。这说明我国石油石化产业还属资源开发型而非技术和资金型,产品附加值低。
表3 2000年中外石油石化企业市场竞争力分析
Table 3 Market comparativeness analysis on Chinese and foreign oil and petrochemical enterprises in 2000 中石油
中石化
七大国际1)二大中国2)股份 股份 公司平均 公司平均 油气总产量(×10[4]toe)12235 3520.00 12180
7928 原油产量(×10[4]toe)11110 3388.00 7782
7249 天然气产量(×10[8]m[3])188 22.72 541
原油加工量(×10[4]t)8420 10607.00 12276
9464 油品销售量(×10[4]t)4637 6769.00
20915
5703 上下游规模结构3)1∶0.76∶0.42 1∶3.1∶1.99 1∶1.58∶2.69 1∶1.3∶0.78 油品销售市场占有率(%)2.00 3.10
9.60
2.55
表4 2000年中外石油石化企业经营效率分析
中石油股份 中石化股份
七大国际公司平均(1)二大中国公司平均(2)(2)/(1)(%)人均营业收入(×10[4]美元)
1.32
0.45
12.50 0.89
7.12平均运用资本回报率(%)
15.50
10.00
18.60 12.75
68.55 总资产周转率(次/年)
0.42
0.94
1.27 0.68
53.54 流动资产周转率(次/年)
2.16
2.45
4.80 2.30
47.92 存货周转率(次/年)
7.33
4.50
16.79 5.90
35.14 全员劳动生产率
9.45
7.82
156.60 8.60
5.49(×10[4]美元/人/年)
表5 2003年中国500强与世界500强中石油石化产业首位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中石油集团(1)Exxon Mobil(2)(1)/(2)(%)营业收入(×10[8]美元)458(RMB3792×10[8])1825.00 25.10 人均营业收入(×10[4]美元)4.4(RMB36.43×10[4])197.30
2.23 人均利润(×10[4]美元)0.1(RMB0.83×10[4])12.40
0.81 企业利润(×10[8]美元)64.7(RMB536×10[8])114.60
56.46 最后,从经营管理水平看,我国石油石化企业与国外还有很大差距。严格说来,中外石油石化企业在经营效益、赢利指标等上的差距只是表面现象,更深层次的差距则表现在经营管理制度和水平上。从基本层面考察,中外石油石化企业的差距核心表现在公司治理结构上。从经营者选拔机制比较,国外一般通过市场方式选拔石油石化企业的经理人,而我国仍主要由组织人事部门任命,只是在一些专业性很强的部门,其领导人通过市场竞聘方式选拔,且这些被任命的领导大部分还为本地人,缺乏国际工作经验,并且企业还缺乏对其硬约束,这种机制使企业管理者缺乏动力;从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和经理层的关系看,国外企业按照相关法律严格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相互制衡等规范的公司治理机制,而由于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多由政府出资,即使已股份化的企业,也是国有股“一股独大”,资产缺乏多元化,这在国有出资人缺位的情况下,就造成“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泛滥。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就是国务院作为国有资产的代表、通过国有资产无偿划拨、授权经营的方式组建的,它是综合性的、集油气开采、炼化、销售以及相关支持服务于一体的国家控股公司。该公司在我国未开放石油石化市场的情况下还有较大发展空间,但随着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和国外大公司进入我国市场的步伐加快,如果我国企业还不能建立完善的治理结构,经营将面临更大困难(注:长庆石油勘探局发展研究部,2003年中国500强企业分析报告,企业战略管理资料汇编,2003.)。总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人们对石油石化产品需求增加使石油石化产业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与国外同行相比,我国石油石化产业的总体竞争力还显得很不足。由于石油石化产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它的发展状况与国家安全有密切联系。因此,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今后都应重视发展我国的石油石化产业。对于政府来讲,政府应在保护生态环境和保证企业充分补偿油气资源价值折耗和环境价值损失的前提下,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促进该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如将三家公司统归新组建的由国家控股的石油石化企业管理,以集中力量,使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等;企业则应在借鉴国外大公司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实施规模经济战略和持续重组战略,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并以创造和培养高级要素为基本发展路线,积极应对国外石油石化企业的挑战。
第五篇:中石油工作总结
去年可以说是和尚放屁----不同凡响的一年。在全国人民不再到自动提款机、而是到股市里面取钱的大背景下,本人自入公司第一天起就面临着严峻的形势考验。但是本人始终坚持着“不怕辱骂”“不知羞耻”“不求上进”的“三不”原则,本着“绿化股市、套牢股民”的指导思想,高举“狂跌不知疲,天天创新低”的大旗,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下面就本人在去年取得的一些成绩作一下总结。
1成功地帮助市场限制了流动资金过剩的不良现象。本人加入公司仅仅一周的时间,就套牢市场资金逾千亿,套牢股民近200万。这一骄人业绩,放眼全球,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当然,这也招到了很多人的红眼妒嫉,就说原绿化办主任工行那小子,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竟然面向社会连写两封公开信诋毁我,辱骂我。殊不知他这样做正是无能的表现。我不会理睬他的,但丁曾经有句格言说得好: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不对不对,纠正一下,是:走自己的路,穿别人的鞋,让他们去找吧。
2对外积极引进人才,对内慧眼提拔骨干。一位忧郁的诗人曾经写下了这样一句美丽的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决不能用它来翻白眼。慧眼识英雄,去年,我们绿化办荣幸地聘请到美国、乃至全球闻名的花旗先生来担任我办的名誉顾问;并对我公司职员中国平安同志圈钱行为予以表彰,提拔其为绿化办业务骨干组的小组长,配备组员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石化等人协助工作。
3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教育,严格遵守公司管理条例,端正工作态度。作为公司的一名员工,首先要严格遵守公司制定的各项工作制度。尤其是下面两条规则-----规则一:领导所说的、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规则二:如果你发现领导说错了、做错了什么,那么请看规则一。这两条规则是我们必须遵守的铁的纪律。去年,一些员工,尤其是原绿化办主任工行领导时的一些员工,工作时作风散漫,我行我素。有些人竟然打着“见红,身体不适”的借口跟绿化工作唱反调。什么人啊,一个月几乎天天见红!最可恨的是,一些衣着不整、成天带着st帽子上班的男同志,竟然也跟着天天见红。
4工作方式不拘一格,大胆创新。以往我们的工作是属于那种“守株待兔,等人上门”的方式,从去年11月开始,我们进行了一些改革,强调“托搭台,我唱戏”,利用现代社会的先进技术手段,报纸、电视、网络、名博等等,由一些名人机构进行搭台,对广大群众的投资进行劝诱,要主动出击,采取“走出去,拉进来”的手段。当然,有部分工作人员认为该方式过于简单,容易识破,这一点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当年公司聘我来绿化办做负责人的时候,给我发了一封e-mail,上面只写了六个字:钱多,人傻,快来。
5工作层次上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一些有经验的领导往往对自己的工作全方面要求: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纵横交错,不留死角。由于我们绿化办工作性质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做到:“横向望无边,纵向到深渊”,这一点我们在去年就做得很好,做得很到位,我们把这十个字也作为了今年工作的指导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