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煤矿防汛工作汇报材料

煤矿防汛工作汇报材料



第一篇:煤矿防汛工作汇报材料

煤矿防汛工作汇报材料

一、全市地方煤矿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煤矿企业兼并领导组办公室批复我市保留矿井数量为129座,规划产能规模为11230万吨/年。其中省属x煤集团、省煤炭运销集团、x煤炭进出口集团办矿62座,规划能力4890万吨/年,分别占48%和44%,地方及省外主体企业办矿67座,规划能力6340万吨/年,分别占52%和56%。

按照省政府办公厅x政办发[2010]8号文件精神,我市目前监管的整合保留矿井数为67座,其中原有x煤集团(省煤炭资产经营公司)重组的3座保留矿井虽经省领导组会议决定由兰花集团为主体,但现未正式行文批复。

地方监管的重组整合保留67矿中,按属地分:市直10座,能力1525万吨/年;xx6座,xx720万吨/年;xx16座,能力1485万吨/年;xx17座,能力5万吨/年;xx11座,能力900万吨/年;xx7座,能力375万吨/年。按主体企业分:xx集团14座,产能1530万吨/年;xx天泰5座,产能420万吨/年;xx13座,产能1215万吨/年;xx12座,产能930万吨/年;xx能源8座,产能675万吨/年;xx7座,产能375万吨/年;xx4座,产能315万吨/年;xx1座,产能300万吨/年;xx集团1座,产能90万吨/年;xx集团1座,产能90万吨/年;xx1座,产能400万吨/年。

二、防治水工作开展情况

近几年,在防治水方面主要抓了四个体系的落实:

(一)、构建防治水责任落实体系

1、落实安全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年初市煤炭局与兰花公司市直各矿、各县(市、区)煤炭管理部门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重点加强安全目标责任考核,细化、分解和落实防治水工作的领导责任、技术责任、监督责任和现场管理责任;安全考核 “一票否决”制。

2、落实煤矿防治水工作两个主体责任。逐矿落实了我市境内各类煤矿的政府、部门安全监管责任人,强化对煤矿防治水工作监管责任落实;明确了煤矿企业是防治水工作责任主体,矿长是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总工程师是第一技术责任人,分管矿长是监督落实责任人,同时明确了防治水副总、科室、区队、班组和井下各个岗位的责任。

3、突出加强对雨季“三防”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完善防汛责任体系和防汛指挥运行机制,层层落实防汛岗位责任制,切实做到职责、思想、指挥到位。防汛重点工程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落实了行政、技术和抢险责任人,并公诸于众,接受监督。我局以晋市煤局字〔2010〕222号文转发了省煤炭厅《关于做好全省煤矿防汛工作的通知》,以晋市煤局字〔2010〕241号文将市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三个文件《关于印发山西省防汛检查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晋市汛 [2010]1号)、《关于切实做好2010年防汛准备工作的通知》(晋市汛 [2010]2号)、《关于开展汛前安全检查工作的通知》(晋市汛 [2010]3号)全文转发给各县(市)煤炭工业局和市直各煤矿,成立了以局长赵晚畴为总指挥、副局长崔晋宁为副总指挥的全市地方煤矿防汛抗旱指挥部,同时提出了明确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均成立了专门的雨季“三防”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雨季期间安全生产责任制,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保证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二)、构建防治水技术管理体系

1、明确防治水技术管理体系。认真执行“煤矿防治水管理规定”等制度规范,明确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矿井防治水管理机构,配备足够数量的地质及水文地质专业技术人员。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及以上的煤矿企业必须设置防治水专门机构,配备满足正常生产安全的防治水队伍及设备。

2、严格落实防治水技术措施。严格落实“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重点抓好地表水害、老空水害和底板承压水害的防治,严防溃水、透水、突水事故的发生。严格执行探放水制度,切实做到有疑必探、不探不掘、不治不采;对未采取全方位、全过程探放水措施的,坚决停产整顿。

3、用事故教训推动工作。多次召开全市煤矿事故案例剖析会、重大灾害预防技术研讨会等会议,剖析近几年来全国及我省发生的重大(侥幸)水害事故案例,邀请知名院校专家教授作水害防治技术讲座,举一反三,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切实加强煤矿水害防治技术工作。

(三)、构建防治水隐患排查体系

1、坚持水害隐患专项检查和安全大检查相结合。在开展各项安全检查中把防治水列入头等隐患排查范围,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逐矿进行防治水分析论证活动,逐矿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形成了重大问题专家把关、疑难问题专家集中会诊制度。突出抓了地表与老空水害、大矿周边小煤矿、资源枯竭矿井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督查中发现的重大隐患,直接下达整改指令,对落实不力的,当作事故查处。

2、重点时期时段抓好重大水害隐患的排查整改。汛期前后,重点围绕地表水、老空水、承压水及上覆岩层水、相邻矿井及已关闭矿井水害,组织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水情水害排查分析,明确防治水工作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点。对排查确认的各类水害隐患,制定整改计划,切实做到治理责任、措施、资金、期限和应急预案“五落实”。

3、落实雨季“三防”工程计划。超前部署煤矿雨季“三防”工作,组织编制和实施雨季“三防”工程计划,严格各项工程的检查验收,确保矿井排水、供电设施和各项防治水安全设施完好、可靠。

(四)、构建防治水应急处置体系

1、健全完善灾害天气预报预警预防处置机制。加强与气象、防汛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了市、县、矿三级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预防工作机制,采取发手机短信、联系和传真通知等方式,严格落实灾害性天气停产撤人的规定。凡该停产撤人而未停产撤人的,当作事故来对待,形成“逢大暴雨必须停产撤人”的规矩和习惯。

2、加强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制定了《晋城市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各级各煤矿企业编制了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了应急预案体系。组织编制全市煤矿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加强调度和现场督导,汛期前对部分生产矿井进行了停产撤人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健全应急处置机构。我市煤矿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信息中心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发生水害险情立即报告,及时处理,建立了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快速响应、反应机制。我市的两支矿山军事化救护队共购置水泵21 台,装备排水能力达4000立方米/小时,大大提高了水害事故的抢险救援能力,同时我们定期对抢险队机械设备进行清查,对常备的防汛专用物资逐项进行盘点,仔细检查质量,逐级把关通过,采取“一查、二看、三通过”的措施,确保防汛专用物资真正落实到位,不误抢险急需。

第二篇:煤矿防汛工作汇报材料

煤矿防汛工作汇报材料

一、全市地方煤矿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煤矿企业兼并领导组办公室批复我市保留矿井数量为129座,规划产能规模为11230万吨/年。其中省属x煤集团、省煤炭运销集团、x煤炭进出口集团办矿62座,规划能力4890万吨/年,分别占48%和44%,地方及省外主体企业办矿67座,规划能力6340万吨/年,分别占52%和56%。

按照省政府办公厅x政办发[XX]8号文件精神,我市目前监管的整合保留矿井数为67座,其中原有x煤集团(省煤炭资产经营公司)重组的3座保留矿井虽经省领导组会议决定由兰花集团为主体,但现未正式行文批复。

地方监管的重组整合保留67矿中,按属地分:市直10座,能力1525万吨/年;xx6座,xx720万吨/年;xx16座,能力1485万吨/年;xx17座,能力5万吨/年;xx11座,能力900万吨/年;xx7座,能力375万吨/年。按主体企业分:xx集团14座,产能1530万吨/年;xx天泰5座,产能420万吨/年;xx13座,产能1215万吨/年;xx12座,产能930万吨/年;xx能源8座,产能675万吨/年;xx7座,产能375万吨/年;xx4座,产能315万吨/年;xx1座,产能300万吨/年;xx集团1座,产能90万吨/年;xx集团1座,产能90万吨/年;xx1座,产能400万吨/年。

二、防治水工作开展情况

近几年,在防治水方面主要抓了四个体系的落实:

(一)、构建防治水责任落实体系

1、落实安全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年初市煤炭局与兰花公司市直各矿、各县(市、区)煤炭管理部门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重点加强安全目标责任考核,细化、分解和落实防治水工作的领导责任、技术责任、监督责任和现场管理责任;安全考核“一票否决”制。

2、落实煤矿防治水工作两个主体责任。逐矿落实了我市境内各类煤矿的政府、部门安全监管责任人,强化对煤矿防治水工作监管责任落实;明确了煤矿企业是防治水工作责任主体,矿长是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总工程师是第一技术责任人,分管矿长是监督落实责任人,同时明确了防治水副总、科室、区队、班组和井下各个岗位的责任。

3、突出加强对雨季“三防”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完善防汛责任体系和防汛指挥运行机制,层层落实防汛岗位责任制,切实做到职责、思想、指挥到位。防汛重点工程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落实了行政、技术和抢险责任人,并公诸于众,接受监督。我局以晋市煤局字〔XX〕222号文转发了省煤炭厅《关于做好全省煤矿防汛工作的通知》,以晋市煤局字〔XX〕241号文将市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三个文件《关于印发山西省防汛检查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晋市汛[XX]1号)、《关于切实做好XX年防汛准备工作的通知》(晋市汛[XX]2号)、《关于开展汛前安全检查工作的通知》(晋市汛[XX]3号)全文转发给各县(市)煤炭工业局和市直各煤矿,成立了以局长赵晚畴为总指挥、副局长崔晋宁为副总指挥的全市地方煤矿防汛抗旱指挥部,同时提出了明确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均成立了专门的雨季“三防”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雨季期间安全生产责任制,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保证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二)、构建防治水技术管理体系

1、明确防治水技术管理体系。认真执行“煤矿防治水管理规定”等制度规范,明确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矿井防治水管理机构,配备足够数量的地质及水文地质专业技术人员。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及以上的煤矿企业必须设置防治水专门机构,配备满足正常生产安全的防治水队伍及设备。

2、严格落实防治水技术措施。严格落实“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重点抓好地表水害、老空水害和底板承压水害的防治,严防溃水、透水、突水事故的发生。严格执行探放水制度,切实做到有疑必探、不探不掘、不治不采;对未采取全方位、全过程探放水措施的,坚决停产整顿。

3、用事故教训推动工作。多次召开全市煤矿事故案例剖析会、重大灾害预防技术研讨会等会议,剖析近几年来全国及我省发生的重大(侥幸)水害事故案例,邀请知名院校专家教授作水害防治技术讲座,举一反三,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切实加强煤矿水害防治技术工作。

(三)、构建防治水隐患排查体系

1、坚持水害隐患专项检查和安全大检查相结合。在开展各项安全检查中把防治水列入头等隐患排查范围,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逐矿进行防治水分析论证活动,逐矿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形成了重大问题专家把关、疑难问题专家集中会诊制度。突出抓了地表与老空水害、大矿周边小煤矿、资源枯竭矿井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督查中发现的重大隐患,直接下达整改指令,对落实不力的,当作事故查处。

2、重点时期时段抓好重大水害隐患的排查整改。汛期前后,重点围绕地表水、老空水、承压水及上覆岩层水、相邻矿井及已关闭矿井水害,组织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水情水害排查分析,明确防治水工作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点。对排查确认的各类水害隐患,制定整改计划,切实做到治理责任、措施、资金、期限和应急预案“五落实”。

3、落实雨季“三防”工程计划。超前部署煤矿雨季“三防”工作,组织编制和实施雨季“三防”工程计划,严格各项工程的检查验收,确保矿井排水、供电设施和各项防治水安全设施完好、可靠。

(四)、构建防治水应急处置体系

1、健全完善灾害天气预报预警预防处置机制。加强与气象、防汛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了市、县、矿三级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预防工作机制,采取发手机短信、联系和传真通知等方式,严格落实灾害性天气停产撤人的规定。凡该停产撤人而未停产撤人的,当作事故来对待,形成“逢大暴雨必须停产撤人”的规矩和习惯。

2、加强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制定了《晋城市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各级各煤矿企业编制了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了应急预案体系。组织编制全市煤矿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加强调度和现场督导,汛期前对部分生产矿井进行了停产撤人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健全应急处置机构。我市煤矿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信息中心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发生水害险情立即报告,及时处理,建立了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快速响应、反应机制。我市的两支矿山军事化救护队共购置水泵21台,装备排水能力达4000立方米/小时,大大提高了水害事故的抢险救援能力,同时我们定期对抢险队机械设备进行清查,对常备的防汛专用物资逐项进行盘点,仔细检查质量,逐级把关通过,采取“一查、二看、三通过”的措施,确保防汛专用物资真正落实到位,不误抢险急需。

今年以来,全市地方煤矿未发生水害事故,未收到煤矿水害险情报告,防汛工作有条不紊,我们将继续一如既往抓好防汛日常管理,确保防汛工作缜密落实,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坚持局领导带班制度,对突发情况、重大汛情、灾情即发即报,及时科学调度,确保万无一失。

第三篇:禾草沟二号煤矿防汛工作汇报材料

集团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刘浩兴、副经理任军冒雨赴子长矿区检查防汛工作

7月13日,集团公司总经理刘浩兴、副经理任军深入子长矿区检查防汛工作情况,实地查看子长各个矿区工业广场、煤场、炸药库等重点部位和要害场所的排水系统、设备和建筑物情况,并分别在禾草沟一矿、二矿和禾草沟煤业有限公司召开了座谈会,进一步全面细致地了解各个矿区的防汛准备工作。车煤集团副总指挥孙杰、禾草沟一、二矿书记高云岗、禾草沟一矿经理王文彬、禾草沟二矿经理呼百社和禾草沟煤业有限公司陈金栓等人先后陪同检查工作。

查看现场结束后,分别在各个矿召开了座谈会,会议充分肯定了前一段时期的防汛工作,并对当前的防汛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各个矿要充分意识防汛工作的重要性和地质灾害的严重性。各部门要加强领导管理,落实责任,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排除隐患。刘总在座谈会上强调,一是进一步加强应急值守和24小时调度值班制度,各级领导必须坚守岗位,领导分片包干,落实责任,保证汛期通讯畅通和发挥调度室的指挥作用,二是加强雨水检测预警,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提前做好防汛救灾应急工作。三是要严密观察矿区周围的护坡挡墙、山体活土的变化情况,及时清理排水渠的淤泥杂物,保证畅通无阻;四是做好重点预防排水、排洪渠、地表裂隙水和采空积水灌入矿井,还要做好“防、抢、撤”应急预案,备足防汛物资,组建防汛队伍,遇到险情必须及时有序撤离,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五是宣传部门要密切配合防汛领导小组做好雨季“三防”知识宣传,提高工人自我的防范意识。最后刘总要求各矿的防汛领导小组一定要在思想上重视,克服侥幸心里和麻痹思想,要采取强有力措施,全力做好防汛工作。

第四篇:防汛工作汇报

2012年矿区街道防汛暨地质灾害防治

工作落实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我街道把防汛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灾、抢大险”,按照“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工作方针,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对防汛工作的要求,层层落实防汛责任制,积极开展防汛准备及防御工作,提前部署,落实措施,坚持统一调度、统一指挥,举全街道之力做好防汛工作。现将今年防汛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安排部署,落实责任

年初,街道召开了防汛工作会议,制定并下发了《2012年防汛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安排》、《2012年防汛暨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进一步完善了《2012汛应急预案》。街道及各村将防汛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认真研究部署,狠抓落实,进一步健全岗位责任制度。严格落实“三包七落实”:实行街道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党员包户的办法;落实避险信号、转移路线、避险地点、避险设施、抢险队伍、提前转移人员、报警人员,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确保不出现死角。

二、加大群测群防宣传力度,及时发放防灾避险“明白卡” 充分利用会议、广播、横幅、标语、板报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让广大群众充分了解防汛及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性,提高群

众自我防灾、减灾意识,增强应急自救能力,降低灾害损失。认真做好防灾避险“明白卡”发放登记工作,与隐患点住户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对新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及时上报,掌握其实际情况和第一手影像资料。

三、加大巡查力度,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汛前认真做好隐患排查工作,特别对泥石流、塌陷、大通河沿岸的住户居民区、排洪沟进行全面排查,对排查的结果登记造册。对于存在隐患的排洪沟,及时进行了清障疏通,为排涝做好各项准备。认真对照区防汛指挥部的汛前检查通报以及在自我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进行总结,梳理与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目标,落实整改措施,确保消除安全隐患。

汛期对危旧房屋、山体斜坡下方住户、排洪沟、大通河沿线等各隐患点进行动态监测、巡查,动员受灾害威胁较严重区域的住户在遇到强降雨及河水上涨时及时撤离,确保其人身安全。对排查发现的隐患及时上报,并及时进行整改,组织人员对隐患进行排除。认真开展防汛工程的检查,多次安排四村对各自区域内的排洪沟进行清理疏通,确保排洪渠道的畅通。做到汛期不过,排查不止。

四、切实落实抗灾抢险队伍

街道成立了以机关全体干部、党员、民兵、综治员为主的应急抢险队。各村组建了不少于40人的抢险队,由一名主要领

导担任队长。险情一旦发生,应急抢险队伍迅速到位,全力以赴,有序开展各类地质灾害、防洪抢险等工作。

由街道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组建了一支专门的医疗救护分队,备足防汛及地质灾害救灾药品和医疗器械,确保险情发生时救护工作有序开展。

五、充分做好物资储备工作

按照“抗大灾、防大患”的要求,不断充实防灾减灾物资储备,采取现场储备、定点储备等多种形式,做到物资储备充足,为抢险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物资保障。

街道防汛物资储备情况:车辆4台,防洪桩50根,编织袋6000条(现有3000条,协议储备3000条),铁锹20把(现有7把,协议储备13把),铅丝0.4吨(协议储备),水泥2吨(协议储备),砂石料40方(协议储备),帐篷5顶,雨衣10件,雨鞋10双,方便面100箱(协议储备),矿泉水100捆(协议储备),饼干20箱(协议储备),便携式手提喇叭6个,手电筒10把。

四村物资储备情况:车辆40台,防洪桩200根,编织袋800条,铁锹200把,铅丝1.6吨,水泥8吨,砂石料160方,方便面370箱,矿泉水370捆,饼干80箱。

地质灾害监测包5个,街道及四村各一个,内配有监测服、雨鞋、手电筒、铜锣、钢卷尺、胶卷尺、便携式铁锹、安全帽、锤子。

六、加强汛期值班制度,确保防汛信息畅通 街道、村两级严格执行24小时领导带班值班制度,认真做好防汛值班记录,保持通讯畅通,接到汛情通知时及时传达四村做好防灾避险等各项准备。村级监测员对隐患点进行日常巡查和雨天24小时监测,密切掌握隐患点情况变化,关注天气形势,跟踪灾害性天气,及时查询与收集实时汛情与灾情信息,争取第一时间掌握汛情,做到上传下达,发生险情能及时通知群众做到避险、转移。

第五篇:防汛工作汇报

防汛工作汇报

7月4日,三门峡市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我县6小时内降雨量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仍将继续,按县政府要求,局领导立即安排部署防汛排查及上报工作。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立即组织监督人员对全县在建工程展开实地摸底排查。共排查在建工地19个项目,由于普降暴雨,大部分工地已停工,但仍发现安全隐患27处,问题主要集中在塔吊基础、升降机基础、地基基坑、地下室、在建工程周边存在积水,部分基坑积水量较大,个别临边有塌方现象;个别工地现场的泥砌临时用房存在倒塌隐患。在施工现场我们逐个对负责人传达了县政府和局里的防汛工作要求,并要求企业做好防汛险情应急预案,确定一名防汛联络员,及时上报险情,针对存在问题,并对各施工现场提出排除汛情措施、要求:

1、组织抢险突击人员,进行雨季抢险、救援。现场必须保证物资设备到位。

2、经常性、随时性的检查防汛设施、设备和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制定处理措施、方案。

3、对职工进行汛期安全知识教育,组织应急疏散预案的实施。

4、随时收集、掌握气象资料,遇有紧急情况,立即反

应第一时间排除汛期险情。

5、深基坑排水增加排水设备,力争基坑内不存水,基坑边坡要采取覆盖等措施,减少雨水浸泡冲刷,并每日汇报情况。

6、塔吊基础除及时排出积水外,塔吊禁止使用,在雨停以后由甲方、施工、监理三方共同对塔吊进行检测评估,确保塔吊基础稳定后,并由三方共同出具书面材料报送陕县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方可投入使用。

下午四点前上报当天的防汛险情排查情况。

陕县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

督站

2012年7月4日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