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村远程教育汇报材料
汇报材料
——坚持三原则,发挥三个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盐厂村位于贤庠镇北部,濒临象山港。全村有532户人家,1716人口,其中党员45人。地域面积2.75平方公里,其中居住区为0.7平方公里。拥有耕地1042亩,山林942亩,集体海水养殖塘780亩,桔园175亩,标准厂房5000平方米。201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 万元。曾先后被评为省文明村、省全面小康示范村、省文化先进村、市文明村、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市卫生村、市园林化建设示范村等。
盐厂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离不开全村群众的艰苦奋斗,更离不开干部群众相信科技、利用科技来瞄准市场拓展新路子、利用资源积累新财富的先进理念。早在2003年6月20日盐厂就成立了浙江大学象山干部远程教育分中心,当时尚属全省首家村级分中心。按照“坚持三原则,发挥三个力”的理念,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盐厂村逐渐走出了一条富有本地特色的远程教育之路,先后获得首批市级学用工作示范点、、等荣誉。
一、坚持三原则,做好制度保障文章
远程教育工作的开展,目的是党员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因此,要从干部群众的一线、新农村的一线出发,“坚持三原则”,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确保工作成效。
第一、力求严格,落实党员学习制度。村党支部把落实学习制度作为远程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定期、不定期的组织党员集中学习,坚持“会前半小时”学习制度,学习各种政策、法规,提高党性素养。确保每月不少于4次,学习时间不少于10小时。
第二、力求适用,精心挑选远教内容。村党支部为推广远程教育工作,对全村农户进行了广泛的调查摸底,深入了解各户所思、所想,召开养殖大户、种粮大户、致富带头人、普通民众等不同类型对象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并对照这些意见进行挑选远教内容,为他们提供对口的信息服务,最大程度上做到你点我播。
第三、力求便民,创新培训机制。
1、坚持从实际出发,针对村民居住分散难召集、教育手段单一村民积极性难提高等问题,建立了远程教育和农家小店联网的新机制,使村民可以就近观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教程。
2、根据农业生产的特点,按照“农忙少学,农闲多学;晴天少学,雨天多学;白天少学,晚上多学”的原则,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安排远程教育教学任务,实现发展生产和深化教育两不误、双丰收。
二、坚持三个力,做好工作成效文章
远程教育工作的成效,关键在于党员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具体来就是发体现在“引导力,生产力、凝聚力”等三个力之中,学习先进理念,引导干部群众转变思想,带动生产快速发展,提升村民幸福指数,实现社会和谐的凝聚氛围。
第一、发挥引导力作用,创建理论学习阵地。远程教育点是党员群众受教育的新田地,充分结合村里设立的党员学习日,定期开展党的方针、政策等理论学习等,及时传播先进理念,引导干部群众及时转变思想理念,提升科学发展能力。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三思三创精神,落实对接大桥措施,共开展相关主题教育 次,及时让干部群众接收到了最先进的理念,及时了解和掌握了当地的发展状况,提高了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提高了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第二、发挥生产力作用,搭建发展致富平台。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窗口作用,及时传播发展致富和村庄建设的先进经验,做到活学活用,实现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实施一系列实事工程,让远程教育这一新兴理念通过村容村貌日新月异的所闻所见深入人心。先后投资建设、、等实事工程和民生工程。运用远程教育平台,及时发布农业市场信息,广泛开展种植、养殖等方面的培训,引导村民种植、亩,种植,亩,养殖,亩,养殖,亩等,增加了村民收入,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和开展就业培训 次,帮助 人次解决就业问题,有利地推进充分就业村的创建。
第三、发挥凝聚力作用,构建和谐美好氛围。依托远程教育的资源优势,广泛传播先进文化,播放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节目 次,受到了广大村民的一致好评和热烈欢迎。并利用远程教育设备播放光盘进行文艺节目教学,发展了腰鼓队、舞蹈队等文艺队伍 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节目,丰富了文化生活,又锻炼了身体。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满足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活跃了村里的文化氛围,大力提升了全村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力地促进了和美新农村的建设。
三、总结经验,展望未来 农村远程教育已经成为盐厂村党的建设的好抓手,新农村建设的好载体,有力地推进了新农村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其作用受到了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广泛认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积极探索创新,更好地发挥远程教育的作用。
回首总结盐厂村通过远程教育工作带来村庄的变化,我们有以下启示:在组织学习过程中,要确保学习任务圆满完成的同时注重做好结合文章。第一,远程教育必须与农民的生产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培训,不能一味刻板地追求培训的数量和次数,否则反而会引起群众的反感;第二,远程教育作为培训工作的一个平台,要与其他培训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掌握村民自身所需,不断拓宽学习面,在抓好党员学习外,还积极将老协会、青年人、普通群众分类纳入学习体系中,学习有关产业结构调整、创业创新、经济发展、村庄建设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远程教育工作要与村干部、管理员的积极性调动相结合,一方面将工作纳入年底考核中,另一方面合理解决管理员报酬,确保设备有人管、管到位、运行好、效益高。另外,要改变农民培训工作的方式,变松散型培训为紧凑型培训,根据村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教学计划,明确学习对象、时间、内容、方式等,探索改变那种“来不来都可以”、“学不学都无所谓”为“严格考勤、分批培训、误工有补、合格兑现”的培训方式。
第二篇:远程教育汇报材料
远程教育汇报材料
远程教育自从2005年初装配设备己来,我们乐山小学在上级教育局装备办公室,进修学校电教部,镇党委的领导下,开展有有声有色,现将乐山小学远程教育开展情况简单汇报如下:
乐山小学远程教育接收站点九个:即中心校(辐射乐山村);红胜校(二道村);兴中校(兴中校);长兴校(长兴村);新伍希望校(新屯村);希望校(长红村);莲花校(莲花村);前进校(杨木村);松林校(松林村)。无校村三个:晓光村,塘坊村;长胜村。
乐山小学远程教育在2005年至2006年七月之间接收的资料已教学教学资料为主,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致富的资料不是很完全。在区组织部的领导下,我们各小学分别拷贝了近50G的党员培训和农民致富资料。镇政府花费近四千元为各校各村制作了各项制度喷朔牌子和每校五十套光盘。中心校刻录远程教育光盘近五十张。
各校按照上两回会议部署已基本上全部完成各项工作。但还有些不如意的地方。如新伍校远程教育接收室面积小,兴中校远程教育接收室跟学校微机室共用一室。
第三篇:远程教育汇报材料
远程教育汇报材料
临洮县洮阳镇建设小学,创办于1928年,原名为白塔学校。学校现有学生323名,教职工29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19人,小学一级教师8人,小学二级教师1人,高级工1人,代理教师1人。
2004年8月,我校建立了校园局域网配备了教师电子备课教室和多媒体教室,在2007年落实了远程教育资源“模式二”的配置,设置1个卫星远程接收站、1个光盘播放室。2008年新的教学楼建成,大大改善了学校的教学环境,同年紧抓住“班班通,堂堂运”工程率先在一年级教室安装了多媒体设备。目前,学校共计有32台电脑,其中学生机21台,教师用机11台。几年来,学校在远程教育的管理和应用方面积极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主要表现在:
1、通过近几年的校本培训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的能力大大提高,教师自制的课件能有效地为教学服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教师在课堂上都能驾轻就熟地使用远程教育资源,让优质教育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学。
一、转变观念,领导高度重视。
只有把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于教学,才能促进学校各方面工作和谐有序地开展。因此,学校领导班子反复研究,确定了“依托远程教育资源,加速学校整体发展”的工作目标,并且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德育主任为副组长和全校教师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坚持远程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教师培训相结合,利用专家讲座,名师教学等先进的教育设备和优质的教育资源,让教师获取最新的教育信息,大力普及和推广远程教育资源在教学实际中的应用。
一、强化管理,依托西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 用能力。
1、完善组织。工作运行,制度在先。政策要落实,必须有一支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德育主任为副组长,教研组长及学科教研骨干为成员的现代远程教育领导机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教导主任具体抓落实,远程教育兼职教师具体负责资源的搜集处理,确保资源畅通无阻。
2、健全制度。为充分发挥远程设备的使用和利用率,我们相应建立了《终端接收站点设备管理制度》、《终端接收站点管理人员工作职责》、、《起阳小学远程资源使用奖励办法》等。规定学校远程教育领导小组的成员必须率先实行办公现代化,无论是校长还是普通成员都得率先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其次是45岁以下的教师必须实行电子备课,要求具备自制简单教学课件的能力,以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做到分层推进。学校还将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成绩和资源应用情况进行量化评分,且与年终考核挂钩。制度的建立与措施的落实确保了远程教育管理工作的有章可循和顺利推进。
3、培训教师。教师是学校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主体,为使教师通过各类培训尽快提高应用水平,我们重抓校本培训。在使用初期,为将一部分心里有抵触情绪或感觉得无从下手的教师引上道,我们组织他们观看远程教育资源网中的专家报告,观摩优秀教师的示范课,使他们感受到远程资源的丰富内容,让教师从心里喜欢;其次是有意识的在年级组内培养一批骨干,每周给他们2课时的时间指导组内教师学习使用远程资源。让一部分热心于现代远程教育,并在这方面有一定能力的教师先行一步,做到以点带面,分层推进;再就是同组同学科教师坚持“集体备课、资源共享”的教学研究制度,教研组内采取一课多人备和多人上一课的校本教研模式,从而达到以研促训的目的。自2004年起学校组织教师每周四下午集中培训,具体内容有计算机基本知识、系统操作、word、excel使用。经过培训全体教师能用excel自制表格,一部分教师会备份恢复系统。骨干教师参加电教站组织的FLASH培训。在教师基本技能训练中,我们不是“时间+汉水”的苦练,而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基本功训练,实现教师三项技能与资源应用的互促共进。
4、注重激励。按照学校《远程资源使用奖励办法》,期末对每位教师使用资源、参与教研活动、教育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情况,按照学校《远程资源使用条例》进行量化考核,对按要求完成得好的教师给予100元奖金。2005年秋,《按照远程资源使用管理办法》,我校有13位教师获得完成任务奖
二、强化管理,资源有效利用.管理和利用好远程教育的设备和资源是学校重要的工作之一,因此学校配备了管理员。
1、按照上级的要求,首先是完善内部设施,学校进行了设备配置,防护栏、防盗门等设施安装到位。
2、配备管理员,统一进行业务培训。从2007年举办的全市第一次远程教育培训开始,采取边建设、边培训、边应用的运行方式。学校远教人员分别对教师进行分批、分层次培训,指导教师会使用、会下载、会接收,利用远程教育网资源收集资料,制作课件并应用于教学,全面提高了教师备课和课堂教学效率。
3、学校购买教研光盘,让全体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观看优秀课例光盘,并组织广大教师收看教育卫星播放的优秀课例,播放项目配套的多媒体教学光盘或将光盘有计划地发给教师回家播放观看,运用卫星接收下来的同步课堂、示范课等优质教学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由学校骨干教师带头上远程教育示范课,带动广大教师参加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研究,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动了教学改革的步伐。
4、同时,学校还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远程教育管理制度、远程教育设备使用制度、远程资源接收借阅制度,加强对远教工作的有序管理。
5、建立教学资源库,确保远教资源搜集与下载
面对部分年级的教材版本与远教资源版本的不同,远教管理员和学科教师一起在网上收集、下载部分优质教学资源,利用课余时间加工改制成适用的教学辅导资源等。
三、依托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远程教育接收站的建设和使用,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1、学校依托农村远程教育优质教学资源,积极开展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教师培活动。如组织全员教师利用业务学习时间收看教育台小学课堂教学实录,播放本校教学资源库的典型资源。开展运用优质教学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与课程整合的研讨工作,撰写信息技术论文等。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远程教育示范课不少于10节、参加远程教育研究活动不少于5次。每学期初由教导处安排、教研组具体落实,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培训,在远程教育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近年来学校被洮阳镇评为“现代远程教育先进集体”。
2、开展以远教资源利用为主题的教育科研活动。今年,学校承担了市级课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的科研课题的研究,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学校更是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丰富了课堂教学,有力地推动了学校远程教育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
可以说,实施农村远程教育工程,有力推动了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同时也为农村党员教育、农民培训提供了场所和基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几年来,学校千方百计改善办学条件,上了宽带网,使互联网与远教接收网相衔接,实现了天网和地网的结合。今年正准备筹建校园宽带网站,师生不出家门就能知道学校的诸多信息,师生需要了解信息更加方便了。通过互联网,也让更多的人认识临洮县洮阳镇建设小学
我们坚信,只要坚持不懈、脚踏实地的实践探索,我校的远程教育工作将会再上新台阶
第四篇:远程教育汇报
镇村远程教育汇报材料
一、全村基本情况:
村位于嘉陵江以南,距镇政府8公里,共有4个村民小组159户593人,有耕地1045亩,2010年人均纯收入5052元,是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一村一品”重点村和第二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近年来,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和带领全村广大群众按照“三个百万工程”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村两委会共有干部7人,党员17人。
二、远程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村远程教育始于2010年,自建设以来,村两委高度重视,派出两名有一定文化基础的村民参加镇、村两级电脑培训,实行远程教育A、B岗制度,要求村级远程教育管理员政治思想坚定,理想信念强,有无私奉献和为民服务的政治素质,群众满意率高,业务能力强,能按照组织的要求做好远程教育份内的所有工作,特别是A岗管理员能随叫随到,能及时联系上,能对设备进行一般的故障处理和对设备的平时维护,使各项设备随时处在良好状态。B岗管理员能在A岗不在的情况下,能接着进行播放、记录、服务等功能进行操作。
经村两委研究,建立起了一月四次的村级播放、学习、收看制度,集中学习日一般规定在每月1日,学习内容一是集中收看网上最新的点播和直播节目。如怎样当好村干部、基层党建、科普法律、实用技术等等,收看完毕之后进行座谈,结合村里实际,谈体会、谈经验、找教训,制定整改措施。村党支部、村委会把远程教育站点建设列入工作计划,主要领导按月检查远程教育工作,使得我村远程教育工作有序开展。
村远程教育设备目前比较完整齐全,基础设施达到“技术方案”的标准,站内整洁卫生,每次收看完毕、当场清理、打扫,设备出现故障时,及时请维修人员前来修理。每次收看都做好远程教育记录,使用完毕后及时拨掉电源连接线和信号线,防潮、防雷措施到位,确保设施能够安全正常的使用。
抓好管理员队伍建设,是远程教育的重中之重。遇到情况和收看信息上下联动,及时向镇远程教育站汇报和请示,平时按月及时下载中央、省、市远教节目,经常浏览市县两级辅助平台。一年多来,远程教育节目给我村村民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农业科技知识和致富信息,很多村民实实在在的偿到了甜头,为我村早日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村村民委员会 二○一一年八月三日
第五篇:远程教育汇报材料
马寨村远程教育工作总结
根据省、市远程教育站点规范化建设的有关精神,我村严格按照市、区远程教育站点工作标准执行,远程教育各方面建设日趋完善,基本上做到了组织领导有力,站点设施完善,规章制度健全,教学组织有序,学习效果明显。现将我村远程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我村现代远程教育播放室设在村委会三楼会议室,电视机、机顶盒、ADSL“猫”、电脑等站点设备一应俱全。教室宽敞明亮,桌椅摆放整齐,室内设有空调为大家学习提供了舒适的条件,能够满足全村近100名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收看需要。
我村成立了“马寨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领导协调小组”,做到了责任明确,分工合理,措施得力。2008年6月以来站点管理员由大学生村官担任,负责播放远程教育节目,副书记负责站点的维护。我村党支部定期召集全村党员研究推进远程教育工作。我村还不断加强远程教育宣传力度,首先让干部接受远程教育观念,让农民群众深入了解什么是远程教育,远程教育究竟会给群众致富奔小康带来怎样的便利。只有认识到了,想学了,才能收到学习的效果。在宣传的同时,还不断收集村民的意见和建议,掌握群众需求、因人而异,提供各种能给群众带来实惠的致富宝典。“三项制度”即站点管理员工作职责、站点设备管理制度、播放收看工作制度及远程教育播放室卫生管理制度规范上墙,做到了制度健全。
我村严格上级教学计划科学组织教学,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引导和培养党员干部群众广泛的学习兴趣,做到了课前有准备、课中有讲解、课后有讨论和反馈。远程教育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内容丰富和信息及时。在教学内容上,我村依托现代远程教育不断开展政治理论学习,组织党员干部学习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典型经验、学习胡锦涛在庆祝建国六十年大会上的讲话、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组织观看奥运会赛事,观看阅兵式,对于群众播放内容则为法律知识、生活常识、疾病防治、戏曲等节目,充分满足了党员干部群众的意愿,符合了我村生产和生活的实际,扩大了远程教育的实用效果。
在教学时间上,每月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4次,每次学习不少于2个小时,每次向党员群众及时预告教学节目,每次学习都签到,每次学习后在远程教育工作手册上详细完整,并做好了远程教育工作资料的整理和归档,我们确定了开放的时间方便了党员群众的学习和观看,每次党员干部参学率基本达到95%以上,形成了党员干部群众争学、好学的良好局面。
利用远程教育平台真正达到了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带领群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推动新农村建设,为农民群众多办实事、办好事的效果,真正达到了“使党员干部受教育,使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的。今后我们将更好的利用远程教育这个信息平台,为广大村民服务。
马寨村党支部 2009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