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基三严培训资料
三基三严培训资料
一、输血知识
(一)申请输血前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应由谁负责签字核准?
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
(二)决定输血治疗前应该注意什么事项?
1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2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三)如出现异常情况如何及时处理:
1. 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 立即通知值班工程师和输血科(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四)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如何办?
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1. 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2. 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
3. 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4. 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5. 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6. 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7. 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五)输血的指征如何掌握: A 浓缩红细胞
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政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患者。低血容量患者可配晶体液或胶体液应用。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血红蛋白在70~100g/L 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B血小板
用于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1. 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2. 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
3. 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4. 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C新鲜冰冻血浆(FFP)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1. PT或APTT>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
2. 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浓缩红细胞后(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量)。3. 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4. 紧急对抗华法令的抗凝血作用(FFP:5~8ml/kg)。D全血
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的患者,或患者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估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的30%。
二、心肺复苏部分:
(一)(二)
(三)(四)
(五)判断心跳骤停的步骤如何:
1、确认环境安全
2、轻摇患者肩部,高喊“喂,你怎么啦?”
3、无意识+如何检查有无呼吸 :开放气道后,先将耳朵贴近患者的口鼻附近,感觉有无气息,再观察胸部有如何畅通呼吸道:如头后仰、下颌上提
急救人工呼吸时应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每次吹气必须使患者的肺膨胀充分。口对口人工呼吸如何做:在患者气道通畅和口部张开情况下进行: 大动脉搏动消失(如股动脉、颈动脉)——诊断为心脏骤停
无起伏动作,最后仔细听有无气流呼出的声音。若无上述体征可确定无呼吸,判断及评价时间不得超过10秒钟。
①按于前额的一手的拇指和食指捏闭患者鼻孔
②术者深吸一口气后,张开嘴包住患者的口用力向患者口内吹气,要求吹气时快而深,直至患者胸部上抬 ③吹气完毕后,放松捏鼻的手,再做下一次人工呼吸 ④每次吹气量为700-1000ml,吹气时暂停胸部按压 ⑤按压吹气比为15:2
(六)(七)
(八)胸外按压的方法:掌根置于按压部位(2分),两手手指抬起(2分)。肘部绷直(2分),以髋关节为支判断按压是否有效的指征:呼吸改善或出现自主呼吸(1分);神志昏迷变浅(1分);扩大的瞳孔再除颤如何做:开启除颤器,在电极板上涂以导电膏(1分)点(2分),以肩臂力量垂直向下按压(1分);放松时掌根部不离开胸骨定位点(2分)度缩小(1分);面色转红润(1分);可扪及大动脉搏动即为胸外按压有效(1分)(1)选择心电监护,看心电是否一条直线或室颤(2分)(2)选择非同步除颤键;(2分)
(3)选择能量,第一次除颤用200J,第二次300J,第三次360J(2分)(4)按充电键充电(1分)
(5)正确安放电极于胸部(心尖部、右锁骨下)(2分)(6)确定无周围人员直接或间接和患者接触(1分)(7)同时按压两个放电按钮进行电击(1分)a)
三、气管插管部分:
(一)[适应证]有哪些?
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需心肺复苏以及气管内麻醉者;加压给氧;防止呕吐物分泌物流入气管及随时吸除分泌物;气道堵塞的抢救;复苏术中及抢救新生儿窒息等。明显喉头水肿或声门及声门下狭窄者
(二)[用品]?
麻醉喉镜、气管导管、气管导管衔接管、牙垫、导管管芯、吸痰管、注射器以及供给正压通气的呼吸器及氧气等。使用完毕,将旋钮选至“0”位置关闭电源或继续监护(1分)
(三)[方法]?
1.患者仰卧,头垫高locm,后仰。术者右手拇、示、中指拨开上、下唇,提起下颌并启开口腔。左手持喉镜沿右口角置入口腔,将舌体稍向左推开,使喉镜片移至正中位,此时可见膳垂(悬雍垂)。
2.沿舌背慢慢推进喉镜片使其顶端抵达舌根,稍上提喉镜,可见会厌的边缘。继续推进喉镜片,使其顶端达舌根与会厌交界处,然后上提喉镜,以撬起会厌而显露声门。
3.有手以握笔式手势持气管导管,斜口端对准声门裂,轻柔地插过声门而进入气管内。放入牙垫于上、下齿之间。退出喉镜。听诊两肺有呼吸音,确定气管导管在气管内,且位置适当后,妥善固定导管与牙垫。
4.气管导管套囊注入适量空气(3—5m1),使导管与气管壁密闭,便于辅助呼吸或控制呼吸,并可防止呕吐物、口腔分泌物或血液流入气管。
(四)[注意点]?
1.插管前,检查插管用具是否齐全合用,特别是喉镜是否明亮。
2.气管插管时患者应呈中度或深昏迷,咽喉反射消失或迟钝;如嗜睡或浅昏迷,咽喉反应灵敏,应行咽喉部表面麻醉,然后插管。
3.喉镜的着力点应始终放在喉镜片的顶端,并采用上提喉镜的方法。声门显露困难时,可请助手按压喉结部位,可能有助于声门显露,或利用导管管芯将导管弯成“L”形,用导管前端挑起会厌,施行盲探插管。必要时,可施行经鼻腔插管、逆行导管引导插管或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插管。
4.插管动作要轻柔,操作迅速准确,勿使缺氧时间过长,以免引起反射性心搏、呼吸骤停。
5.插管后吸痰时,必须严格无菌操作,吸痰持续时间一次不应超过30s,必要时于吸氧后再吸引。经导管吸入气体必须注意湿化,防止气管内分泌物稠厚结痴,影响呼吸道通畅。
6.目前所用套囊多为高容低压,导管留置时间一般不宜超过72h,72h后病情不见改善,可考虑气管切开术。导管留置期间每2—3h放气1次。
四、呼吸机使用
(一)呼吸机的指征
1.由于呼吸停止或通气不足所致的急性决氧和二氧化碳气体交换障碍。
2.肺内巨大分流所造成的严重低氧血症,外来供氧无法达到足够的吸入氧浓度。
3.在重大外科手术后,(如心、胸或上腹部手术)为预防术后呼吸功能紊乱,需进行预防性短暂呼吸机支持。
4.某些情况下,可暂时人为过度通气,以降低颅内压,或在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时增加呼吸代偿。
5.在某些神经,肌肉疾病中,由于肺活量受限,无法产生有效自发呼吸,可应用机械呼吸,增加通气,以避免肺不张和分泌物滞留。
(二)呼吸机治疗的相对禁忌证
1.大咯血或严重误吸引起的窒息性呼吸衰竭。 2.伴肺大泡的呼吸衰竭。 3.张力性气胸。
4.心肌梗塞继发的呼吸衰竭。 5.重症肺结核
(三)每分钟通气量是什么概念: 通常是潮气量和呼吸频率的乘积所决定。通常潮气量在10-12毫升/公斤,频率12-16次/分
(四)控制呼吸(C)适合什么情况下使用
适用于呼吸完全停止或呼吸极微的患者。
(五)何为辅助呼吸?何时采用?
呼吸频率由病人控制,吸气由病人吸气动作所产生的气道内负压所触发,但输入气量则由机器的预定值提供,采用压力或流量触发形式,适用于有自主呼吸,但通气不足。
(五)何为控制辅助呼吸(A/C);何时使用?
同时具有上两种模式功能。如病人自主呼吸能产生足够负压则可产生吸气触发,反之,则由机器预定频率送气,当病员呼吸增强,由控制呼吸过度到辅助呼吸时,可采用此种方式
(六)机械呼吸的并发症 1.气管插管、套管有关的并发症:
气管导管阻塞,导管脱出,喉损伤,气管粘膜损伤,皮下气肿。 2.机械通气治疗引致的并发症:
通气不足,通气过度,低血压,气压伤,其它脏器的损害;肾、肝、肠道。3.氧中毒;4.呼吸道感染
现场心肺复苏术
(一)适应证
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循环骤停(包括心脏骤停、心室颤动及心搏极弱)或呼吸骤停(脑疝、脑干损伤引起)。
(二)禁忌证
1.胸壁开放性损伤。2.肋骨骨折。
3.胸廓畸形或心脏压塞。
4.凡已明确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者,可不必进行复苏术。如晚期癌症等。
(三)操作方法
心肺复苏(CPR)是一个连贯、系统的急救技术,各个环节应紧密结合不间断地进行。现场心肺复苏术的步骤如下: 1.判断环境是否安全。
2.证实 迅速用各种方法检查病人,快速判断有无损伤,是否有反应。确定病人意识丧失后应立即进行抢救。3.体位 仰卧在坚固的平(地)面上。如果患者面朝下时,应把患者整体翻转,即头、肩、躯干同时转动,避免躯干扭曲,头、颈部应与躯干始终保持在同一个轴面上。将双上肢放置身体两侧。
4.畅通呼吸道 清除患者口中的异物和呕吐物,有假牙托者应取出。采用仰头举颏法及托颌法使呼吸道畅通。操作方法是仰额托颌法: 一只手放在患者前额,用手掌把额头用力向后推,使头部向后仰,另一只手的手指放在下颏骨处,向上抬颏,使牙关紧闭,下颏向上抬动。托颌法:把手放置患者头部两侧,肘部支撑在患者躺的平面上,握紧下颌角,用力向上托下颌,如患者紧闭双唇,可用拇指把口唇分开。
5.人工呼吸 一般可采用口对口呼吸、口对鼻呼吸、口对口鼻呼吸(婴幼儿)。
方法:①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位置下进行;②用按于前额之手的拇指和示指,捏住病人的鼻翼下端;③术者深吸一口气后,张开口贴紧病人的嘴,把病人的口部完全包住;④缓慢吹气,每次吹气应持续2秒钟以上,确保呼吸时胸廓起伏;⑤一次吹气完毕后,立即与病人口部脱离,轻轻抬起头部,面向病人胸部,吸入新鲜空气,以便作下一次人工呼吸。同时使病人的口张开,捏鼻的手也应放松,以便病人从鼻孔通气,观察病人胸廓向下恢复,并有气流从病人口内排出;⑥吹气频率:10~12次/分,但应与心脏按压成15:2比例。吹气时应停止胸外按压;⑦吹气量:一般正常人的潮气量10ml/kg,约700-1000ml。
6.胸外心脏按压 在人工呼吸的同时,进行人工心脏按压。(1)按压部位胸骨下1/2处
(2)按压方法 ①近侧放示、中指在胸廓下缘,沿肋弓向中间滑移,摸到胸骨下切迹后,抢救者一手的掌根部紧放在按压部位,另一手掌放在此手背上,两手平行重叠,使手指脱离胸壁;②抢救者肘关节固定,双臂垂直,双肩在双手正上方,髋关节为支点,利用上半身体重和肩、臂部肌肉力量垂直向下按压,使胸骨下陷4~5cm(5~13岁3cm,婴幼儿2cm);③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下压与向上放松时间相等。按压至最低点处,应有一明显的停顿,不能冲击式的猛压或跳跃式按压;放松时定位的手掌根部不要离开胸骨定位点,但应尽量放松,务使胸骨不受任何压力;④按压频率: 100次/分。小儿90~100次/分。不论单人还是双人抢救,按压与呼吸比均为30:2,但气管插管成功者仍可用5:1。
(3)按压有效的主要指标:①按压时能扪及大动脉搏动,收缩压>8.0kPa(60mmHg);②患者面色、口唇、指甲及皮肤等色泽再度转红;③扩大的瞳孔再度缩小;④出现自主呼吸;⑤神志逐渐恢复,可有眼球活动,睫毛反射与对光反射出现,甚至手脚抽动,肌张力增加。
(4)在胸外按压的同时要进行人工呼吸,更不要为了观察脉搏和心率而频频中断心肺复苏,按压停歇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秒,以免干扰复苏成功。
7.重新评价:行4个按压/通气周期后,再检查循环体征,如仍无循环体征,继续行心肺复苏术。
(四)注意事项
1.四早生存链(早启动急救系统,早CPR,早除颤,早高级生命支持)
2.在CPR进行1分钟,重新评价时,尽早判断有无除颤指征,明白“四早”的关键环节是造除颤 3.尽早开通静脉通道(近心静脉),使用复苏药物。
气管插管术
(一)适应证 1.全身麻醉。2.心跳骤停。
3.呼吸衰竭、呼吸肌麻痹或呼吸抑制需机械通气者。
(二)禁忌证
1.喉水肿、气道急性炎症及咽喉部脓肿。
2.胸主动脉瘤压迫气管、严重出血素质者,应百倍谨慎。
(三)准备工作
器具准备:麻醉喉镜、带充气套囊的气管导管、衔接管、导管管芯、牙垫、喷雾器、吸引装置、供给正压通气的麻醉机或呼吸器及氧气。
(四)操作方法
1.明视经口气管内插管法 患者仰卧,用软枕使病人头位垫高约10cm,使经口、经咽、经喉三轴线接近重叠。2.术者位于患者头端(不宜于在床头操作者,可位于患者头部旁侧),用右手推病人前额,使头部在寰枕关节处极度后伸。如未张口,应用右手推下颌并用示指拨开下唇,避免喉镜置入时下唇被卷入挤伤。
3.置入喉镜 左手持麻醉喉镜自病人右侧口角置入,将舌体挡向左侧,再把镜片移至正中,见到腭垂。沿舌背弧度将镜片再稍向前置入咽部,即可见到会厌。
4.如用直喉镜片,将其置于会厌的喉面挑起会厌,以显露声门;如用弯喉镜片,只需将其远端伸入舌根与会厌咽面间的会厌谷,再上提喉镜,使会厌向上翘起,紧贴镜片而显露声门。5.以1%丁卡因或2%利多卡因喷雾喉头表面。
6.右手以握笔状持导管从右侧弧形斜插口中,将导管前端对准声门后,轻柔地插入气管内,拔出导管管芯。7.压迫胸壁,查得导管口有出气气流,即可置牙垫于磨牙间,退出喉镜,用胶布将气管导管和牙垫妥善固定。
8.导管接麻醉机或呼吸器,套囊内充气,同时听两侧呼吸音,再次确认导管插入气管内。
胸膜腔穿刺术
(一)适应证
常用于查明胸腔积液性质、抽液减压或通过穿刺给药等。
(二)操作方法
1.患者面向椅背骑跨在坐椅上,前臂交叉置于椅背上,下颏置于前臂上。不能起床者可取45°仰卧位,患侧上肢上举抱于枕部。
2.穿刺点选在胸部叩诊实音最明显部位,通常取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腋中线第6~7肋间或腋前线第5肋间隙为穿刺点。中、小量积液或包裹性积液可结合X线胸透或B超检查定位。穿刺点可用蘸龙胆紫的棉签在皮肤上作标记。
3.常规皮肤消毒,术者戴无菌手套,铺盖消毒洞巾。
4.用2%利多卡因沿下一肋骨上缘的穿刺点进行浸润麻醉,直至胸膜壁层。
5.术者用血管钳夹闭穿刺针后的橡皮管,以左手、示指、中指固定穿刺部位的皮肤,右手将穿刺针的三通活栓转到与胸腔关闭处,再将穿刺针在麻醉处徐徐刺入,当针锋阻力突然消失时,表明已进入胸膜腔,接上50ml注射器转动三通活栓使其与胸腔相通或令助手放开止血钳,并用止血钳沿皮肤固定穿刺针,以防止穿刺针位置移动。进行注射器抽液,抽满后助手再次用止血钳夹闭橡皮管,而后取下注射器,将胸水注入量杯中计量。
6.抽液毕,用止血钳夹闭橡皮管,拔出穿刺针,穿刺部位覆盖无菌纱布,稍用力压迫片刻,用胶布固定。
(三)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避免胸膜腔感染。
2.进针不可太深,避免肺损伤,引起液气胸。
3.抽液过程中要防止空气进入胸膜腔,始终保持胸膜腔负压。
4.抽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出现持续性咳嗽、气短、咯泡沫痰等现象,或有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部压迫感或胸痛、昏厥等胸膜反应时,应立即停止抽液,并进行急救术。
5.一次抽液不可过多,诊断性抽液50~100ml即可,立即送检胸腔积液常规、生化、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及脱落细胞检查。治疗性抽液首次不超过600ml,以后每次不超过1000ml,如为脓胸,每次应尽量抽净,若脓液粘稠可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后再行抽液。
6.避免在第9肋间以下穿刺,以免刺破膈肌损伤腹腔脏器。
腹膜腔穿刺术
(一)适应证
1.常用于检查腹腔积液的性质,协助确定病因或腹腔给药。2.穿刺放液,减轻因大量腹水引起呼吸困难或腹胀症状。
(二)操作方法
1.患者通常取半卧位或仰卧位,少量腹水可取向患侧侧卧位,并嘱患者排尿。
2.穿刺点选择 ①通常选左下腹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此处不易损伤腹壁动脉;②少量腹水病人取侧卧位,取脐水平线与腋前线交点,此常用于诊断性穿刺;③包裹性分隔积液,需在B超指导下定位穿刺。3.自穿刺点自内向外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铺消毒洞巾,以2%利多卡因自皮肤逐层向下浸润麻醉直到腹膜壁层。
4.术者以左手示指与拇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肤,作诊断性穿刺时,右手持带有适当针头的20ml或50ml消毒注射器,针头经麻醉处垂直刺入皮肤后以45度斜刺入腹肌再垂直刺入腹腔,当针头阻力突然消失时,表示针尖已进入腹膜腔,即可抽取腹水20~100ml送验。当大量腹水作治疗性放液时,通常用针座接有橡皮管的8号或9号针头,在麻醉处刺入皮肤,在皮下组织横行0.5~1.0cm,再垂直刺入腹膜腔,用胶布固定针头,腹水即沿橡皮管进入容器中记量。橡皮管上可用输液夹调整腹水流出速度。
5.放液后拔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以手指压迫数分钟,再用胶布固定。大量放液后需用多头腹带包扎腹部,防止腹压骤降,内脏血管扩张引起血压下降或休克。
(三)注意事项
1.腹腔穿刺前须排空膀胱,以防穿刺时损伤充盈膀胱。2.放液不宜过快过多,一次放液通常不超过4000ml。3.若腹水流出不畅,可将穿刺针稍作移动或稍变换体位。
4.术后嘱患者仰卧,使穿刺孔位于上方,可防止腹水渗漏。若大量腹水,腹腔压力太高,术后有腹水漏出,可用消毒火棉胶粘贴穿刺孔,并用蝶形胶布拉紧,再用多头腹带包裹腹部。5.放液前后均应测量腹围、脉搏、血压,观察病情变化。
6.作诊断性穿刺时,应立即送验腹水常规、生化、细菌培养和脱落细胞检查。
(四)禁忌证
1.肝性脑病先兆 放腹水可加速肝性脑病发作。2.结核性腹膜炎有粘连性包块者。
3.非腹水患者,包括巨大卵巢囊肿,包虫病性囊性包块。
腰椎穿刺术
(一)适应证
1.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包括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乙型脑炎等。
2.脑血管意外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包括脑溢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3.肿瘤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用于诊断脑膜白血病,并通过腰椎穿刺鞘内注射化疗药物治疗脑膜白血病。
(二)操作方法
1.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面垂直,头向前胸部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呈弓形。或由助手立于术者对面,用一手搂住患者头部,另一手搂住双下肢腘窝处并用力抱紧,使脊柱尽量后突,以增加椎间隙宽度,便于进针。
2.以髂后上棘连线与后正中线交会处为穿刺点,通常取第3~4腰椎棘突间隙,也可在上一个或下一个椎间隙进行。
3.常规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铺消毒洞巾,以2%利多卡因自皮肤至椎间韧带作局部浸润麻醉。
4.术者以左手拇、示二指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以垂直背部方向缓慢刺入,当针头穿过韧带与硬脊膜时,可感到阻力突然消失(成人进针深度为4~6cm,儿童为2~4cm),此时将针蕊缓慢拔出,即可见无色透明脑脊液流出。
5.当见到脑脊液即将流出时,接上测压管测量压力,准确读数,亦可计数脑脊液滴数估计压力(正常为70~180mmH2O或40~50滴/min)。若压力不高,可令助手压迫一侧颈静脉约10s,然后再压另一侧,最后同时按压双侧颈静脉,若脑脊液压力迅速升高一倍左右,解除压迫后10~20s,又迅速降至原来水平,表示蛛网膜下腔通畅,若压迫静脉后压力不升高,表示蛛网膜下腔完全阻塞,若压迫后压力缓慢上升,放松后又缓慢下降,表示不完全阻塞。
6.撤除测压管,收集脑脊液2~5ml,送验常规、生化及细菌培养等。
7.如作脑膜白血病治疗,通常以4ml生理盐水稀释氨甲喋呤(MTX)10mg,加地塞米松5mg,缓慢椎管内注射,边推边回抽,用脑脊液不断稀释药物浓度,通常在10min内注射完毕。8.术毕将针芯插入后一起拔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胶布固定。9.术后去枕仰卧4~6h,可避免术后低颅压性头痛。
(三)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穿刺时避免引起微血管损伤。
2.穿刺时如患者出现呼吸、脉搏、面色苍白等异常改变时,应立即停止操作。
3.在鞘内给药时,应先放出等量脑脊液,然后再给予等量容积的药物注入,避免引起颅内压过高或过低性头痛。
(四)禁忌证
1.颅内压升高患者。
2.休克、衰竭或濒危病人。
3.部皮肤(穿刺点附近)有炎症者。
第二篇:三基三严
柯老风范永留人间
与二十世纪同年诞生的柯麟,是一位革命家,医学专家、教育家。解放后,他担任中山大学医学院院长、后担任新组建的华南医学院院长,到1980年的时候,年近80高龄的柯老继续担任中山医学院院长。他对我校医科教育的发展建立了卓著的功勋。
以医生为职业,从事党的秘密工作
早在中学时代,柯麟就与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著名农民运动领袖彭湃成了至交,一起参加了讨伐袁世凯、恢复民国的斗争。1924年,柯麟在广东公医大学(中山大学前身之一)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任该校团支部书记,是一位活跃的学生领袖。毕业后,他曾任叶挺教导大队军医处军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医处医务主任,参加了著名的广州起义。从1928年起,他以医生为职业,在上海、沈阳、厦门、香港、澳门等地长期从事党的秘密工作,曾经参与营救前总理李鹏的父亲李硕勋烈士的活动。在21年的秘密工作中,他孤身深入龙潭虎穴,在变幻莫测、鱼龙混杂的环境中,一次又一次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
致力医学教育事业
解放后,在澳门镜湖医院当院长的柯麟接到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的调令,要他回广州担任中山大学医学院院长,1951年春节,柯麟举家迁回广州。当时的新中国百废待兴,三座大山压迫下的旧中国留下的医学教育是一个破烂不堪的摊子。面对新的形势,柯麟认真研究分析了工作的特点,深感自己肩上的担子既光荣又繁重。他首先把自己多年的一点积蓄及澳门朋友报答他多年辛勤劳动的酬劳费共10万港元交给组织,一半作为党费,一半资助学院建设。他还动员澳门镜湖医院的医护人员到中山大学医学院工作。如何更快地发展医学教育事业,更快更好地培养祖国最需要的医学人才?柯麟认为,首先要集中优势、集中力量、集中智慧,把中山大学医学院与岭南大学医学院、光华医学院合并,以取得更大的发展。柯麟的想法得到中央有关部门的支持,在中央直接关怀与领导之下,经过多次会议,反复酝酿,统一思想、统一步骤后,于1953年完成了三所医学院校的合并。
三院合并后,柯麟担任院长和党委书记。他针对三个医学院原来的政治背景、历史情况各异,学术派别、办学特点不同等情况,主持召开多个座谈会,对三个学院的成员做了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他强调,为了发展新中国的医学教育事业,大家要搞好团结,和衷共济。他对人事安排,尽量慎重协商,一视同仁,因材使用。因此华南医学院成立后,原来三间医学院之间的隔阂逐渐消除,一批有学术造诣、教学经验、医疗专长的人才得到显示和发挥。柯麟善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大胆、坚定地相信知识分子,使学院迅速地发展起来。他抓紧重建33个教研组,强调以集体主义精神对待教学组合。他旗帜鲜明地支持一些老教授的意见,尊重医学专家的教学经验,主张凡是先进的东西,不管来自哪一个国家,都应积极予以批判吸收;同时又要防止妄自菲薄,要重视自己的经验和成果。
为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柯麟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他强调理论和实践结合是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问题,他认为,如果临床教学不在实践中进行,学生是不可能掌握过硬的技术,学到有用的知识的。为了解决当时实习医院很小的问题,柯麟与其他领导一起四处奔走,组建了广州医教卫生技术合作中心,同市内十 1
家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解决了3000张病床的实习基地问题,为临床教学与实习提供了场所。
1957年,国内外教育界都在考虑课程合并和调整,以解决教学质量问题,柯麟对此采取了慎重态度。他认为,课程的分与合,历史上由于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已经发生过多次,有过多次的反复,往往是利弊参半,有经验也有教训,任何轻率、莽撞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柯麟提出通过有计划、有领导的试验来开展这个工作。在柯麟正确的领导下,这次教改避免了消极影响,探索了一些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958年前后,广东各地有大办医学院之势。柯麟认为,多建设一些医学院当然是好事,但要有全盘的科学的规划。他主张不应立即分散刚刚聚集起来的力量,应根据条件成熟的程度,逐步派人去开办新的医学院。在这个原则下,先派了一批干部和各级教师开办了湛江分院,并为其他院校培养师资、兼课,这样做为学校保存了元气,也为下一步开办新的分院提供了条件。
善于团结、依靠、培养、使用知识分子
柯麟坚持正确的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他认为全面贯彻执行党对知识分子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是能否办好学校的一个重要问题。他不断物色和推荐有特长、有抱负、有爱国热情的高级知识分子担任各部门的领导工作。
周恩来、陈毅和聂荣臻同志在1962年的科学工作会议上,给中山医学院极其宝贵的指示,特别是周总理在广州期间关于我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科学技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的指示,给中山医学院的知识分子很大的鼓舞。柯麟结合学院具体情况,在学术思想交锋和红专关系的辩论中,不求轰轰烈烈,而是和风细雨,讲求实效,主张自觉自愿。学院党委委员分工下到学习小组,提倡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反对否定一切,对一些一时接受不了的同志采取必要的等待和保护措施。有些人对政治问题、思想问题、学术问题的界限划不清,柯麟和党委的同志就及时予以帮助。有些人对知识分子在科学研究上有抱负,一律认为是名利思想,并以此为借口整人,柯麟则强调改造知识分子的目的是为了思想上的提高,而不是扣帽子打棍子。柯麟坚决制止“拔白旗”运动,对有思想问题的同志也不做组织上的处理,反右派运动中,尽力避免划得过宽。
柯麟了解知识分子,他深知,知识分子自尊心很强,特别担心在政治上不被信任,在事业上不被重视,柯麟认为这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应努力加以帮助;他们不仅是教学、医疗和科研的主力军,而且在工作中知无不言,提出宝贵意见,使工作少走弯路,少犯错误。如果不理解他们、不信任他们、不依靠他们、不帮助他们,那么作为学院的领导,靠什么把教医研搞上去呢?正是由于柯麟坚持了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在学院领导和知识分子之间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关系,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为完成学院的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的保证。
六十年代初,中山医学院出现了欣欣向荣、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学院党委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真心拥护。教学方面也出现了建院以来的繁荣景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全院70%的教师参加了科学研究,在完成国家科学研究任务过程中,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和医疗水平都有明显提高,1962年校庆时,收到了319篇论文,次年达466篇,其中15%达到当时国内较高水平。
爱护、关怀青年学生
在对学生的培养上,柯麟提出树立社会主义新学风,要求学生发扬艰苦朴素、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做到党号召的又红又专。当时陶铸、傅连璋等同志曾来到中山医学院视察,给学生做报告,对学生教育鼓舞很大。学院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和优秀学生、先进班级的评选活动,使全院出现了崭新的学习风气。与此同时,柯麟强调需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教学秩序,思想工作要贯穿在所有的教学环节,专业教育和劳动教育应有一个适当的比例和相宜的措施。要有实效地组织师生上山下乡,结合专业进行生活体验和劳动,反对随便抽调师生外出和随便停课的做法。
“四清运动”时,许多高校学生下乡接受教育长达一年,柯院长坚持医学院学生将担负救死扶伤的重任,学好科学知识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他认为,医学生要又红又专,不能做空头政治家,要维护中山医正常的教学秩序,不能影响学生的学业。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中山医的学生利用暑假到乡下接受教育,使学生既得到了劳动锻炼,又没有影响学业。通过一系列工作,使中山医形成了著名的“三基”、“三严”学风(即注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在一切教学活动中,坚持严肃的态度、严密的方法、严格的要求)。
经过柯麟十多年的苦心经营和广大师生员工的努力,中山医学院的成绩受到了国内外医学界的赞扬,赢得了信誉,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贺龙、陶铸等中央领导人曾接见过学院的领导人、专家,赞扬学院的工作搞得好。
80高龄重任中山医学院院长
文革期间,柯麟和中山医学院都遭到了巨大的打击和摧残。十年浩劫结束后,柯麟被彻底平反,恢复名誉。1979年,他被任命为国家卫生部顾问,1980年5月,他又被任命兼任中山医学院院长职务。这时已近80高龄的柯麟回到中山医,受到全院师生的热烈欢迎。他狠抓落实政策,平反冤假错案,使大批受挫伤的师生恢复名誉或安排了适当的工作。从此,中山医学院拨乱反正,走上了新的振兴之路。
1984年,他因年事已高,不再担任医学院的职务,但他对学院新的领导班子大力支持。当他听到邓小平为中山医学院在1985年改名为中山医科大学题写校名时,感到由衷的高兴。
1991年9月23日,柯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这位革命家、医学专家、教育家的出色贡献和崇高风范,将永留人间。
第三篇:三基三严
三基三严目录
概念
细则 编辑本段概念
“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严”即:严格要求、严谨态度、严肃作风。编辑本段细则
细则规定:根据卫生部要求“三基”培训为全员培训,各级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均应参加,“三基”考核必须人人达标。确实把“三严”作风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管理工作的始终,成立以院长为主任的医院“三基三严”培训考核委员会,医务处具体负责,科室成立由主任担任组长的考核小组,制定出本科室、本专业“三基”训练计划、内容和考核目标,科室教学秘书兼任考核小组秘书;考核分二级进行,即:科室培训与考核和院级培训与考核;医院有针对性的进行急诊、急救知识的集中培训;医务处将制度化地进行专题讲座,参加人员为全体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每2周举办1次,由教育处发放继续教育学分和“三基三严”培训听课证明,讲座后当场进行书面考核;建立医疗技术人员“三基三严”培训档案,考核成绩将与执业医师注册挂钩,未能完成培训或考核成绩不合格者,不给予执业医师注册及复注
第四篇:三基三严(推荐)
三基三严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5分,共60分。
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三严:严格要求、严谨态度、严肃作风
三基三严基本知识:包括为疾病诊断、治疗直接提供科学依据的临床医疗知识。
三基三严基本技能:包括医护人员应具备的诊断、治疗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种注射、穿刺技术、心肺复苏技术。
技能培训与考核内容:徒手心肺复苏技术;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呼吸机的使用与维护技术等。
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
1.三基三严学习意义?
“三基”是医务人员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功,是医疗质量的基本要素。
“三严”是达“三高”(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实现“全优”(全程优质服务)的前提和保证。
2.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
《执业医师法》、《输血法》、《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防范及处理条例》、《病历管理规定》等。
第五篇:三基三严
“三基三严”培训与考核管理制度 发布时间:2011-03-08 14:50:34 来源: 作者: 浏览:1581次
“三基三严”是医务人员整体素质和医疗水平的重要途径。“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严”即:严格要求、严谨态度、严肃作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均应参加“三基三严”培训,“三基”考核必须人人达标,确实把“三严”作风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管理工作的始终。为了能更有效的进行“三基”、“三严”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及医疗服务质量,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特制定本办法,请各科室遵照执行。
一、指导思想
坚持对医务人员“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简称“三基”)的培训、考核,培养“严格要求、严谨态度、严肃作风”(简称“三严”)工作作风,不断提高我院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及职业素养,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二、组织领导与管理制度
1.健全各种相关医疗管理组织
充分发挥医疗管理体系的职能作用。院长、分管医疗业务的院领导、相关职能科室(医务科、护理部、科教科、院感、公共卫生科等)及科主任、护士长层层把关、环环紧扣、严格管理,保证医疗工作正常运转。
2.完善三基三严培训计划、职责
①根据医院的总体要求和医院医疗工作的实际情况,从医疗管理、医疗技术水平、服务态度等方面不断修订和完善科室医务人员“三基三严”培训计划及培训内容。
②全院医务人员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积极参加科室及医院组织的各类“三基三严”培训,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诊疗常规、强化慎独精神,一丝不苟的完成各项工作,把“三严”作风贯彻到医疗工作的始终,保证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水平,满足病人需求。
三、工作目标
1.“三基三严”培训人人参加,“三基三严”考核人人达标。
2.把“三严”作风贯彻到医疗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始终。
3.切实提高医务人员临床基本操作技能及诊治水平。
四、“三基三严”培训方式
(一)日常培训—科主任负责制的培训方式
日常培训指科室内部在科主任、护士长带领下日常性的学习工作。培训采用科主任负责制,科室应成立由主任担任组长的“三基”考核小组,在年初制定本科室、本专业“三基”培训计划、内容和考核标准。将培训计划交医务科。
培训对象:中级(含中级)以下医务人员
师资力量:科主任、护士长组织安排
(二)定期培训—医院统一组织实施的培训方式
定期培训是指科室按照制定的培训计划开展定期的培训及由医务科组织培训人员,通过集体授课、临时抽查、现场操作等方式进行培训。
培训对象:中级(含中级)以下医务人员
师资力量:由医务科组织科主任、主任(副主任)医师以及具有较强专业技术水平的医师,或外聘相关领域专家。
(三)自主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医务人员通过自主学习加强个人的学习能力,同时,积极把握科室和医院安排的集体学习的机会,以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继续教育(参照具体制度进行)
四、“三基“培训内容
1.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加强医务人员对医学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本专业医学技能的掌握,多组织教学查房和疑难病例讨论;经常性的结合实际病例,听取病情汇报,讲解、分析病情,诊断、鉴别和治疗方案,指导操作,修改病历;积极组织适用于科室专业知识进行集中培训。医务科、护理部等相关职能科室负责组织安排病历书写规范、法律法规、核心制度、急救知识、应急预案、传染病防治知识、抗生素、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医学影像、心电图的解读等相关理论及知识的培训。
2.基本技能操作:医务人员基本技能操作的培训内容未基本操作和体格检查等。科室考核结果在本结束前由科主任负责将本科室人员的培训考核总结交医务科备案。医务科、护理部等相关职能科室负责组织集中培训。
五、考核方式考核对象
1.科室自评:科主任负责成立科室考核小组、考核小组长(原则上由科主任担任),具体负责科室培训考核工作,填写培训考核总结。
培训考核主体:科主任、护士长领导下的科室考核小组
培训考核对象:中级(含中级)以下的医务人员
2.医院考评:医院依托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成立“三基三严”考核小组,进行定期集中“三基”的培训考核。有医务科、护理部等相关职能科室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实践技能考试和理论考试。
考核主体:在业务院长领导下,由相关职能科室组织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科室业务骨干组成的考核小组。
培训考核对象:中级(含中级)以下的医务人员
六、“三基三严“考核结果
(一)考试结果与晋升晋级挂钩
(二)考试结果是奖惩的依据,具体根据医院奖惩制度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