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大调研-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汇报(人社局)
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汇报(人大调研)
淮阴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近年来,特别是2010年6月淮阴区人社局组建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小康建设目标,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建设富民、便民、利民、助民、惠民、安民幸福新淮阴号召。以“创先进、争优秀,保就业、惠民生,促和谐,强基础、上台阶”为工作主题,全力服务企业用工,抓好惠民实事,坚持本职工作与我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同步推进,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两年来工作开展情况
(一)2011年就业和社会保障指标完成情况
2011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7482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12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1%以内。全区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7.38%,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和基金收入继续保持双增长,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五项险种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44万人、4.5万人、5.77万人、3.52万人和3.02万人,五项基金征缴总额3.07亿元,其中,养老保险基金征缴2.224亿元。失业保险基金征缴1401万元,完成全年征缴任务500万元的280%。
(二)2012年以来就业和社会保障指标完成情况
1、就业方面
今年以来,全区实现新增就业5609人,再就业3343人,帮扶就业困难群体就业254人,辖区内登记失业的被征地农民就业率93.9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1%以内。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3478人,开展创业培训2510人,其中农民创业培训2200人;省级充分转移就业乡镇创建率达62%,超过全年目标7个百分点,已初步通过的省级验收;聘用专职人员的村级公共服务平台覆盖率100%。
2、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方面
1-9月参保人数为61900人,扩面净增7587人;养老保险基金征缴1.92亿元,清欠600万元;参保缴费率98%,免费康检5574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39%。
3、医疗、工伤、生育保险方面
截止9月底,全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7934人、108194 人,覆盖率均分别达95%。征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6783万元,共支出医疗保险基金6727万元;共征缴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金2343万元,支出2483万元;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14万人和3.54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农民工参保分别达到9749人、12735人。
4、失业保险方面
征缴失业保险基金1124.9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9275人,其中农民工参保3387人,失业保险覆盖面达94.5%。
5、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方面
1—9月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按月足额发放,月平均近10万人领取养老金,发放率100%,并从7月份起,月基础养老金由60元提高至70元。目前已实现参保人数252435人,完成率97.81%,预计今年可实现参保人数为256510人,完成率99.38%。努力巩固“两个全覆盖”。坚持养老金发放和促进参保缴费两手抓,一方面确保适龄居民按期领取养老金;另一方面,积极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强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征缴和管理工作。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就业方面
1、确保企业用工。着力创新工作机制,构建“三有三无”的服务体系。在服务企业用工方面,做到“服务有政策、服务有目标、服务有措施、市场招聘无间断、贴心服务无距离、跟踪指导无顾虑”;在宣传方面做到“三听三看”,即“会议上要听到声音、广播里要听到宣传、茶余饭后要听到群众议论、报纸上要看到信息、电视上要看到图像、大街上要看到标语”。我区的服务企业用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并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及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2011年举办招聘活动90场次,其中乡镇农民工专场招聘会春节举办14场,“清风送岗活动”6场,双汇集团专场招聘会4场,国庆专场招聘会3场。进场单位1710场次,提供岗位
14896个,现场达成用工意向10283人。今年已举办各类招聘活动76场,其中乡镇集市招聘18场。参加企业1500余户次,发放宣传资料30000余份,开发各类就业岗位16912个,现场达成就业协议7359人。
另外,在服务我市大型企业富士康的用工方面,我局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发布信息,将企业情况和招工信息送到千家万户。依托乡镇、村(社区)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培训学校和中介机构校企对接平台、以及区人力资源市场招聘平台加大招聘力度,并通过举办大型现场招聘会、组织“顶岗实习”、乡村送工等活动,以区人力资源市场为主阵地,发挥多方力量,合理配臵人力资源,鼓励、引导、推动各类劳动力到区内企业及富士康等缺工单位就业。目前,我区已为富士康组织送工2064人,按时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第一阶段送工任务。
2、深入开发岗位,不断优化服务。一是建立空岗监测制度,将万邦香料、双汇集团、正雄制衣等30余家重点单位建纳入监测范围,采取勤上门、常联系、多沟通的方式,及时了解岗位信息。二是为辖区内的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农村转移劳动力提供免费的求职登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政策咨询等“一条龙”服务。三是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库建设,规范就业与失业人员的动态化管理,实现职业介绍一体化、信息使用一网通。对辖区劳动力资源
做到“八清”,动态管理就业和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完善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同时摸清本辖区企业的空岗情况,并逐一建立台帐,录入“金保工程”。四是坚持组织每周二现场招聘会,为求职者与企业搭建交流工作平台。
3、“15分钟就业圈”打造新就业环境。根据省市要求,积极开展省级充分转移就业乡镇创建工作,全区21个乡镇劳动服务平台已全面实现了“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工作、制度”等“六到位”标准,建立了规范统一的服务标准及服务流程,基本具备了以公共就业、农民创业、社会保险服务、劳动关系及维权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功能。与此同时,我区村级服务平台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目前村级就业服务平台基本建成率达100%。今年,原已通过省级充分转移就业乡镇验收的5个乡镇和新增申报的7个乡镇,已于9月份分别通过了省厅的复查和初步验收。今年3月份,还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抽调骨干力量组成7个工作小组,全面完成对辖区内21个乡镇,14个社区,243个行政村(含开发区4个村),145个企业(其中有缺工信息的企业33个)有效信息的采集和标注工作,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就业E图”建设目标任务,为省市“15分钟就业圈”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4、拓展创业孵化工程,以创业带就业。积极组织有劳动能力、就业愿望的农村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培养一批创
办就业实体的带头人,真正做到以培训促进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营造全民创业的氛围,通过乡镇、社区基层劳动保障所、站,利用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小额担保贷款、社保补贴等创业优惠政策,深入调查了解,挖掘有创业意向和潜力的人员,开展创业培训、推荐创业项目,为农民创业特别是妇女创业提供自主创业扶持。2011年至今,已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222万元,扶持创业成功312人。另外,我们还通过发挥社会力量,组织推动我区的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并对进入基地创业的人员给予优惠政策扶持,以创业带动就业。2011年建成了全区第一个大学生创业园和两个乡镇创业孵化基地,实现带动就业1200人,至9月底,全区已有6个创业孵化基地被市授予“优秀创业孵化基地”荣誉称号。2011年,我区还对优秀创业孵化基地和优秀创业点进行了表彰,为“大学生创业园”发放基地建设补贴10000元,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和吸纳大学生创业就业的6家优秀创业示范单位分别发放创业补贴2000元,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大学生的创业兴业热情,为我区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5、落实优惠政策、援助困难群体再就业
对就业困难群体进行摸底调查,制定帮扶方案,强化帮扶措施,建立帮扶工作长效机制;对缺少技能难以实现再就业的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提供免费的再就业培训。及时开展 “送岗位、送政策、送信息、送培训”等帮扶工
作, 对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灵活就业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2011年以来,共结队帮扶“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601人。发放社保补贴341万元,惠及各类就业困难人员1842人。
6、管好失业保险,促就业保稳定
按省、市文件精神及时提高失业保险发放标准的要求,2011年将城镇失业保险金由原来的260元/月提高到442元/月,医疗补助金由原来的26元/月提高到44元/月;农民合同制工人失业保险金提高到295元/月,失业后的待遇仍实行分段计算,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保生活、促就业、防失业的保障功能作用。建立了失业保险救济金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为积极应对物价上涨给城乡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大限度的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按月起动失业人员基本生活消费价格上涨动态补贴,如果我区当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超过3%(含3%)时(CPI涨幅以统计局公布的信息为准),即实行失业人员基本生活消费价格上涨动态补贴。根据淮安市物价局公布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对我区正常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失业人员临时发放一次性物价补贴。2011年以来,共发放物价补贴75.2万元,惠及失业人员上1.01万人次。按照省市要求,启动失业人员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出台了《淮阴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为在
正常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失业人员统一缴纳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并按规定享受相应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和门诊医疗保险待遇。2011年,共受理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材料1634份,代缴医疗保险费146.04万元;今年1至9月份,为正在领取失业金的失业人员缴纳职工医保9241人次,代缴医疗保险费160.89万元,受到广大失业人员欢迎。
(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方面
1、确保养老保险金及时足额发放
我区一直把养老保险按时足额支付放在首位,积极做好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工作,未发生拖欠现象。一是积极协调财政部门,确保养老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二是定期召开银行、邮政等部门负责人座谈会,研究解决发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养老金发放渠道畅通。三是加强与省、市沟通,争取省补资金。自2001年至2011年,共争取省财政补贴1.9亿元,省级调剂金7396万元。今年年1-9月,省拨付我区困难市县补助1954万元。我区已建立按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机制,月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由2008年的人均960元调整到现在的人均1306元,每年递增10.7%,今年共为全区12256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1.58亿元,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100%。
2、狠抓扩面征缴工作
面对金融危机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冲击,我们积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大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力度,努力提高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覆盖率,全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基金征缴数呈逐年上升态势。一是狠抓社保政策宣传。
定期组织人员深入用人单位、社区宣传社会保险政策;利用休息日走上街头、市民广场等公共服务场所发放宣传材料。两年现场释疑解惑5000多人次,散发宣传材料18000余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是深入园区开展调研活动。抽调精干力量,走访园区企业,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促进社保扩面征缴工作有效推进。三是抓住重点,统筹兼顾,扩面征缴工作取得新突破。围绕小康目标,制定扩面计划,区政府将扩面指标细化分解到各部门、乡镇,明确责任,严格奖惩。以经济开发区、乡镇工业集中区企业参保为重点,以私营企业、个体劳动者和灵活就业人员为依托开展扩面工作;同时,协同区文化局、卫生局、教育局等部门,将农村电影放映员、农村“赤脚医生”、乡村聘用教师等人员纳入参保范围,全方位开展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根据苏人社„2011‟282号文件办理了1104名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的参保手续,解决了困扰区委、区政府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
3、实施助保工程,续接特困群体养老保险关系 我区大力推进特困群体助保工作,千方百计解决特殊困难群体社会养老保险缴费难的问题,保障助保对象退休后的基本生活,实现老有所养的目标。两年来,共为近330名特殊困难群体办理了助保手续,受到了职工群众的一致好评。
4、加强基金监管,确保基金安全
近年来,我区不断强化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工作,健全和完善基金安全长效机制,促进养老保险事业健康发展。一是加大养老保险稽核力度,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从源头上防止基金流失。今年实地稽核用人单位322户,参保职工21430人。二是严把离退休人员资格认证关,建立养老金防冒领机制。今年组织8920名企业离退休人员进行资
格认证。三是加强基础管理,努力提高基金数据的准确率。
(三)医疗保险方面
1、着力提高参保人员待遇。近年来,我们几次提高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分段及最高支付限额,并将各统筹分段支付比例分别提高了5-10个百分点;降低了乙类药品和诊疗项目的个人支付比例,提高了部分医用材料限价和支付标准;妥善解决了城镇职工传染病患者和肿瘤患者的医疗费用。对城镇职工传染病住院患者起付标准减半计算,对肿瘤病人住院或放化疗的,年度内起付标准均按一次计算;在全市率先探索城镇居民门诊费用补偿机制,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并在全市推广;对参保居民在区内定点医疗机构实施恶性肿瘤手术、化疗的患者,住院床位费、治疗费由医疗机构减半收费。通过努力,2012年度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支付比例由2009年的72 %提高到81 %,居民医保统筹基金支付比例由2009年的41%提高到53%,居民医保门诊费用综合补偿比例达28%。职工医保范围内费用报销比例由2008年的80%提高到89%;居民医保范围内费用报销比例由2008年的39.7%提高到53.5%,基层医疗机构门诊补偿比例由26%提高到38%。到2014年住院最高补偿限额提高到20万元,实现职工医疗保险与市本级医疗保险政策完全接轨。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经办管理。一是建立“医疗保险社会化监督管理人才库”。在全市各定点医疗机构推荐的
基础上,选拔了一批临床医学和药学专业人员,建立“淮阴医保社会化监督管理专业人才库”,与我局医保处共同对全区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分析和评价定点医疗机构三项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帮助医保处提高医保社会化监督管理水平;二是规范门诊特定项目管理。在门诊特定病种管理上突破以往只重审批,对患者医疗全过程缺乏有效监管的瓶颈,进一步创新监督管理办法。采用专用信息本,全面记录申请人员的病情信息,事先核定用药范围、规格、用量,做到了适时监控,使慢性病门诊管理更加科学化、人性化和制度化;三是推行在院网络结报制度。为推进医保职能转变,提高监管能力,我们多方筹措资金,对原有的医保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进行了升级和完善,重点对医疗保险费用结算方式进行了改进,在全区各定点医疗机构和市一院、市二院、市四院、市中医院等市级医疗机构推行在院网络结报。此举大大方便了参保人员就医,减轻了大、重病人员负担,提高了医疗保险网络化监管水平;四是与民政部门协作增强医保结算平台力量。2010年10月,我们与区民政部门加强协作,共同做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与医疗救助制度的衔接和结算平台建设。该平台对参加医疗保险的低保对象到医疗机构就医时,享有“一单清”的快捷服务。即:“低保人员出院结算时只需缴纳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医疗救助支付部分以外个人应承担的医
疗费用”。低保人员发生的医疗救助费用,由民政部门与区医保处直接结算。截止目前,该平台共为276名低保对象结算医疗费用134万元,其中: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65万元,医疗救助支付33万元,个人实付36万元;五是积极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女职工生育保险工作。参保单位女职工计划内生育可享受生育津贴、生育医疗费、一次性营养补助费等生育待遇。目前,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参加生育保险人数突破2万人;六是扩大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使用和支付范围。将个人账户资金的使用范围从参保人员扩大至本人及其家庭成员,同时将个人账户资金的支付范围扩大到除保健品、化妆品、生活用品等以外的所有药品费用。
3、强化医保服务规范建设和协议管理。一是加强《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规范》建设。针对医疗保险政策文件多,制度易脱节的特点,我们根据相关规定,结合我区工作实际,制定了《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规范》,该规范对各定点医疗机构门诊管理、药品管理、诊疗项目管理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医保药品备药率和使用率应分别达到西药80%以上、中成药50%以上,大型检查阳性率要大于65%,乙类自费和丙类费用不得占总医疗费用的15%以上,所有住院费用个人负担占总费用的比例二级医院不得超过30%,三级医院不得超过35%”。二是确保定点协议签订率达100%。三是试行医疗费用约定管理。我们根据前三年的医疗总量和次均医疗费用,分别确定
各级医疗机构当年医疗费用总量和次均医疗费用。同时,还对心脏支架植入术实行了约定管理,对植入3个以上支架的(以三个为基准),每增加一个,所增加的费用分别与医疗机构约定不同的分担支付比例;四是狠抓《服务规范》和《协议》执行力度。一方面大力治理居民医保门诊“三乱”现象。认真检查门诊病人病历管理是否规范,记录是否完整,处方量是否符合要求,是否以药换药、以药换物等,使乱开大处方、乱开搭车药、乱换药物等违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另一方面严格住院费用核对制度。对定点医院存在的冒名住院、挂床住院、乱收费用等违规行为,组织专人,定期不定期调阅联网微机、走访住院病人、核对费用清单等,杜绝各项不合理的收费,达到减轻个人负担、减少医保基金支出的目标。我们对审核出的违规费用,除在基金结算中予以扣除外,还依据协议约定追究违约责任。
4、切实措施加强特殊人员医疗服务工作。为更好的服务于离休二乙人员,采取多项措施,加强特殊人员医疗服务工作。措施一:设臵专用证历规范就诊流程;措施二:强化定点管理堵住违规源头;措施三:严肃违规惩罚维护资金安全。同时,为全面、准确了解全区离休干部的健康状况,完善离休干部健康档案,我们每年和区老干局组织全区300余名离休干部在淮阴医院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并安排专门人员全程陪同,获得离休干部们的一致好评。体检结果出来以后,我们
针对离休干部健康状况举办专题知识讲座。
三、存在问题
两年来的工作中,我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劳动者职业能力不高,就业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就业专项经费预算不足,一些创业孵化工程开展缺少专项的创业引导资金支持,基层就业服务体系亟待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步伐急需加快。用人单位参保缴费意识不强,灵活就业人员缴费延缓,退管中心活动场地欠缺。弱势层面的社会保障仍然薄弱,历史遗留问题有待解决。医保的经办力量不足,违规行为还时常发生,财政欠费严重影响了医保制度的健康发展,同时按项目付费方式也有待改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费的征收难度大,被征地农民保障工作尚未开展,同时工伤保险等重点领域工作也亟待突破。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就业方面
1、加快基层服务体系建设。根据省村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推进要求,与区委组织部、财政局等部门密切协调,依托现有的基层党员远程教育网开展基层平台建设,着力打造一个集就业服务、社保扩面、基金征缴、工伤协查、政策宣传、劳动者维权等多项职能于一体的优质、高效、规范的基层服务平台。
2、加快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步伐。积极争取区政府及省市资金支持,根据省、市文件精神,做好整改提升工作,促进就业服务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轨道,提高就业服务工作水平,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特别是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与再就业,不断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公共就业服务功能,力求以合理的布局、科学的统筹、完备的设施、优质的服务为广大劳动者提供一个规范化、标准化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全力创建“四星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1个。
3、推进充分就业示范社区的创建工作。积极争取区政府和王营镇政府的支持,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加大帮扶力度,特别是在台帐更新、跟踪服务、政策扶持上下功夫。通过修订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等相关制度,实施平台人员企业化管理,强化考核和内部激励、培训机制,并按月进行评议考核,有效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就业体系服务水平,以确保创建“充分就业示范社区”1个。
4、进一步加大服务企业用工力度。引导返乡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继续加强服务富士康等大企业招工工作力度,积极开发省外劳务和培训基地,引进外地劳动力资源,增办各类现场招聘会,帮助企业招聘用工,同时对重点企业加大组织送工力度。
5、全面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大力推进创业孵化工程,从小额担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技能培训等多方面入手,大力支持各类失业人员自主创业或灵活就业;积极开发创业项目,加强创业培训,充分发挥创业孵化基地、创业者协会及农民创业指导中心的作用,为全区有创业意向的人员,提供一个自主交流的平台。
(二)养老方面
1、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扩面征缴。一是狠抓社保政策宣传。定期组织人员深入用人单位、社区宣传社会保险政策。二是深入园区开展企业用工服务业活动。抽调精干力量,走访园区企业,听取企业意见和建议,努力搭建企业劳资干部联谊会、企业走访服务月等平台,有针对性地提供政策咨询和相关服务。二是对园区企业进行社会保险专项检查,促进社会保险扩面工作有效推进。三是以区政府名义下达各乡镇部门扩面指标,加强督查,严格奖惩,努力实现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扩面工作再上新台阶。四是加强社保稽核工作,强化扩面征缴措施。规范用人单位参保行为,对用人单位少、漏报缴费人数和缴费工资的行为严格按照《社会保险法》要求责令整改,确保应保尽保,应收尽收。
2、重建人社、地税、财政部门三方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社保工作协调会,研究解决五大保险征缴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强沟通,通力协作。
3、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预存代扣”工作
银行代扣代缴,是强化基金管理,防范基金风险的有效手段。也是方便群众参保缴费、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城乡居保的保费征收与缴存,必须严格按照省中心关于抓好缴费环节的“预存代扣”工作的要求,确保基金在形成环节安全无风险。
4、继续加强社保基金管理和监督,维护基金安全 完善基金管理制度。对基金的筹集、上解、划拨、发放进行监控,定期开展监督检查;规范经办操作流程。按照省、市、区各级规定,规范参保登记、保费收缴、基金划拨、个人账户管理、待遇支付、保险关系转移手续等环节,明晰管理职责;堵塞支付环节漏洞。定期加强与公安、残联、民政等部门沟通对接,共同做好参保人员生存信息稽核等工作,确保人员参保信息准确,杜绝多领、冒领等现象发生。
(三)医疗保险方面
1、改变机关事业单位缴费方式。建议区政府加大医疗保险费用预算,将机关及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医疗保险缴费方式由财政集中划拨改为由医保处直接向各单位征缴,保证医疗保险费用的足额到位。
2、探索总量控制下的混合型结算模式。为了赋予医疗机构更多的管理权限和责任,充分调动医院参与医保管理的积极性,改进医疗保险费用结算方式势在必行。综合了按服务项目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定额结算等付费方式的利弊,从我区及实际出发,推行总量控制与按定额结算相结合 的方法。同时,探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3、围绕医改主题发挥医保经办职能。一是要落实好基本药物制度。根据省市的要求,做好我区药品目录的维护工作;二是强化谈判和协议管理机制。以经办机构的名义,以团购的优势,参与药品采购供应环节,并通过开展谈判和定点医疗机构在药品、贵重医用材料的价格等方面进行谈判,切实降低参保人员医疗负担。同时,加大协议管理力度,增强谈判内容的执行力。
第二篇:人社局社会保障工作计划
人社局社会保障工作计划
人社局社会保障工作计划
一是突出社保扩面。2015年计划征缴企业养老保险费1.47亿元,参保人数达到20840人。今年继续实行领导班子成员分包乡镇和重点企业。将缴费人数纳入对各乡镇的考核,提高扩面质量。充实乡镇经办队伍,对各乡镇人社所增加2个公益性岗位,人社所工作人员专职化,由各乡镇人社所负责本行政区划内各类企业、非企业单位以及个体工商户的参保登记工作。三是大力推进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参保,争取做到应保尽保,应缴尽缴。同时努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落实国家增资政策,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上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巩固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制度整合成果,逐步提高医保补贴标准和报销比例,完善居民大病报销政策。二是突出就业创业。以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城镇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整合各类培训资源,推行“企业订单、劳动者选单、培训机构列单、政府买单”的培训模式,强化培训监管,提高培训的规模和水平。全年计划完成职业技能培训4000人,实现新增城镇就业5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000人。以创业培训和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创业带动就业。落实创业扶持政策,推动大学生、失业人员、农民工等群体创业,加强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工作,逐步壮大小额贷款担保基金规模,提高放贷能力,扩大放贷范围,最大限度支持创业。今年计划完成创业培训800人,小额担保贷款发放额达到3500万元。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实施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逐步扩大见习基地数量,积极推进我县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工作,力争2015年有10个大学生创业项目落户创业孵化园,带动孵化一批大学生创业项目。完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机制。开发公益性岗位38个,吸纳失业1年以上的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五是启动银城街道育英社区“数字就业社区”建设,建立人力资源信息库,岗位信息库,争取下半年通过省“数字就业规范社区”验收达标。三是突出人事人才。在人才引进上,积极对接市创新创业“双百工程”,力争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带动新兴产业的高端人才和团队。以为发达公司申报博士后工作站为起点,探索企业引进急需高层次专业人才的新思路。提前谋划好2015年事业单位招聘工作。在人才对接上,组织好2015年“春风行动”人才交流会,为企业和各类人才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引导人才回流。在人才培养上,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吸引激励优秀人才创新创业。在人才服务上,自今年起免费为各类人才保管人事档案,通过建立人才信息网、开通微信平台等为各类人才提供更加方便快捷服务,努力构建上下贯通、覆盖城乡、科学顺畅的“大人才大服务”格局。在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上,扎实做好公务员管理,按照上级部署落实好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改革。严格事业单位进人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规程》,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人员招聘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第三篇:人社局社会保障工作总结
人社局社会保障工作总结
20xx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时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以人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以10项重点工作为抓手,紧紧牵住社会保险扩面征缴这项全局性工作的“牛鼻子”,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突破阻碍瓶颈,打造了多项工作亮点。工作成效得到了自治区人社厅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并专门发文推广我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征缴经验。市委王可书记、李XX市长也分别作出批示,肯定表扬我局取得的优异成绩。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社会保险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20xx年全市新增扩面参保人数2.62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0.8%,同比增长85.7%。“五险”均提前半年完成参保人数任务,参保总人数117.64万人次。其中:企业职工养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9.45万人、1.91万人、21.73万人、37.68万人、xx.13万人、11.81万人和9.95万人,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00.2%、100%、102%、118%、100%、102%和101%。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8.6万人(其中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人数达52.73万人),续保率91.6%、完成率84.33%,分别比自治区下达的指标任务(80%)高11.6百分点和4.33百分点。
二是基金征缴创历年最好成绩。“五险”基金全年累计征缴xx.27亿元,同比增长10.8%。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征缴这项难中之难、重中之重的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上半年任务完成进度在全区排名由去年同期第13名升至第3名;至11月底基金征缴额达7亿元,任务完成率93%,比去年同期快18个百分点,同比增收1.4xx亿元,增长25.3%。同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基金征缴工作也高效推进,分别完成5403.3万元、35981万元、13940万元、2805万元、2138万元和6110万元,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00%、122%、1116%、1xx%、124%和xx7%。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收入60591万元,同比增长2.2%。
三是社会保险待遇水平不断提高。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十连增”,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由xx01.88元提到1658.31元,月人均增加xx6.43元,增长10%,惠及全市7.56万名参保退休人员;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提高到年人均320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70%左右。20xx年累计发放各项社会保险待遇25.84亿元,按时足额发放率100%。其中“五险”21.04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4.8亿元。
四是基金管理规范安全。今年我局通过推进“阳光社保”建设,不断完善各项基金管理制度,严格干部职工的教育管理,有效防止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今年我局进一步强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享受待遇资格认证工作,共发现死亡人数10000多人,避免基金流失900多万元。五是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扎实开展。20xx年各县市区人社局依法依规审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方案74件,涉及征地587.21公顷,涉及农民12.81万人,截至目前已有1072人参保,695人按月领取待遇。为加快各级政府征地进度,促进全市工业发展和城镇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就业培训工作稳中有进
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网络招聘周等专项就业服务活动50多场次,提供就业岗位34500多个。开发公益性岗位xx9个。落实各项就业政策,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返乡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就业工作。20xx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分别为18026人、3569人、482人、40829人,分别完成年任务的103%、102%、107%、102%;城镇登记失业率1.91%,比自治区控制指标4.3%低2.39个百分点。职业培训人数8353人,完成年任务的139.22%,同比增长69%,增幅排在全区首位;核拨补贴资金490.03万元,完成年任务xx5.84%。
(三)人事人才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是公务员考录和事业单位人员招聘工作圆满结束。20xx年全市实际录用公务员443人,是全区前三名率先完成录用工作的地市。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947人。今年我市的公务员考录和事业单位人员招聘工作做到公平公正和安全有序开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好评,实现了零投诉。
二是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全市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4035人、高级专业技术资格780人。向自治区人社厅推荐2名国家十百千人才人选和4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选。评选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教师50人。共xx200人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完成上级下达目标任务的233.84%。其中高级技师6xx0人,完成目标任务200人的3070%。三是工资福利工作扎实开展。全市机关事业单位离休人员生活补贴的计发比例由同职级在职人员津贴补贴标准的90%调整为95%,退休人员生活补贴的计发比例由同职级在职人员津贴补贴标准的70%的调整为85%。三区机关单位工作人员津贴补贴水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绩效工资水平控制线由年人均2.3万元调整到3万元,XX市、XX县经两次调整年人均分别由1.8万元提高到2.7万元和2.5万元。
(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一是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得到规范有效处理。全市各级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共立案受理劳动争议案件644件,结案率99.5%,比自治区下达的92%指标高7.5个百分点。共处理行政复议案件1件、行政被复议案件5件,均已结案。共接待来访xx0批400多人次,受理信访案件78件,已办结72件,办结率达92%。
二是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全市劳动监察机构巡查用人单位2356户,责令用人单位与1.92万名劳动者补签劳动合同,纠正246起劳动用工违法行为。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637件,为7938名农民工追回被拖欠工资59xx万元。实施行政处罚3件。
三是劳动关系协调工作得到加强。积极稳妥推进《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合同制度。20xx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劳动签订率93.5%,比自治区下达的90%目标高3.5个百分点。集体合同签订率74%,比自治区下达的70%目标高4个百分点。
(五)为民办实事卓有成效
协调有关部门批复XX市大湾镇下山村湴塘屯至大洋镇鹿旺村3公里道路水泥硬化项目(属20xx年广西村屯道路建设项目),总投资xx0万元,其中自治区财政补助50万元,自筹100万元(XX市交通局出一部分,群众集资一部分)。出资1.65万元为大湾镇山塘村村委、五保村建设楼梯扶手。协调争取有关部门批复建设山塘村人饮工程项目,总投资184.5万元;为该村争取水泥路面硬化和油茶种植两个扶贫项目,总投资51.4万元。协调XX市民政局落实白沙镇白沙村“幸福院”项目和资金、协调市发改委和XX市文体局落实篮球场建设资金4万元。
(六)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一是服务窗口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市政务服务中心人社局窗口与社保分中心共受理各类审批和服务事项39000多件,无超时办结现象。群众评议率100%,满意率100%。政务大厅人社局窗口获得了5次“红旗窗口”称号,窗口首席代表3次被评为“星级首席”,窗口工作人员9次被评为“服务之星”。在今年XX市纠风活动中我局群众满意率达91.7%,排在市直10个行政执法部门第一位,并被推选为2个“群众满意单位”之一。
二是基层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向自治区争取到12个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总投资695万元;三区已实现市、县、乡镇、行政村四级公共就业信息网络全覆盖,XX市、XX县实现市、县、乡镇三级全覆盖,行政村覆盖率超过50%;全市纳入社会化管理的退休人员68343人,社会化管理率90%,比自治区下达的80%指标高10个百分点。
三是“五险”合一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市本级“五险”合一信息系统3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XX市、XX县分别于7月、12月启动金保工程数据大集中信息系统,全市初步实现了“五险”统一管理、统一经办的目标。市本级已开通与自治区本级及南宁、桂林、柳州、玉林、北海等五市xx家医院职工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即时结算业务,极大方便参保人员就医。
四是“两网化”管理建设有新突破。劳动监察“两网化”管理工作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其中,市本级建设完成2个直属网格,招聘了4名网格协管员并已开展工作,建立了基本的企业用工信息台账数据库,录入388家企业劳动用工信息。XX市、XX区、XX区各建设2个网格,XX区建设3个网格,共9个,招聘17名协管员。XX县则采取由各网格所在乡镇(街道)劳保所人员兼任劳动保障监察员的办法建立起协管员队伍。五是整合新农保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取得新进展。根据市政府安排,我局牵头组织财政、编办、发改委、卫生等部门开展整合新农保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调研活动并形成调研报告,已草拟《XX市整合新农保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实施方案》,待市政府审批后正式实施。同时,我局军转干部安置、信访维稳、流动人才管理、培训考试、基金监管等工作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强化三种意识,推进工作扎实开展
人社部门承担民生工作半壁江山,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今年以来,我局不断强化干部职工大局意识、争先意识、创新意识,努力在全局上下营造干事创业、奋勇争先的工作氛围,有力地促进工作开展。一是强化大局意识,为政府分忧。牢固树立“抓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就是抓好第二财政建设,就是保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工作理念,坚守完成任务这条底线,为我市争取自治区奖补资金创造条件、增加底气,缓解各级财政压力。二是强化争先意识,激发工作热情。为了提高我市人社工作的整体水平,创造一流业绩,全局上下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和坚韧扎实的作风,以初恋般的热情、愚公般的执着、世界杯的激情、牛尾虱的叮劲投入工作,攻重点、破难点,推动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三是强化创新意识,提高服务效率。对月缴费10万元以上的参保单位实行“三方协议”代扣代缴养老保险费,提高基金入库进度。共签订协议668份,代扣养老保险费8980万元;改变“撒网式”扩面方式,实行分行业推进,并且由市政府下文对教育、住建、交通、卫生、房产等13个重点部门下达参保任务,提高扩面成功率;组织工作组集中时间上门办理参保登记手续5000多人次,加快扩面工作进度。创新专业技术评审工作,在教育系列中级职称评审工作中实行信息化和封闭管理,使评审结果更加客观公正。创新公务员考录和事业单位招聘工作,在面试环节实行考官和考生“双隔离”、“全屏蔽”管理,实行考官、引导员、考生“三抽签”办法,确保面试公平公正最大化;在体检环节增加增设2名心理咨询师,对第一次体检未通过的考生进行心理调适,提高体检工作的科学性。
(二)强化三种手段,持续发力突破工作瓶颈
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是当前人社工作中难中之难、重中之重的一项工作,也是制约人社工作科学健康发展的最大工作瓶颈。今年以来,我局通过强化宣传、稽核、执法三种手段,持续发力突破扩面征缴工作瓶颈。一是宣传铺路,着力提高全民参保意识。集中力量开展了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四进”动员参保行动,共印发宣传资料50多万份、召开80多场次参保动员会、座谈会。连续5个月在贵港电视台播放社保宣传片、出动流动宣传车60多架次、在电视上公布不依法参加社会保险企业名单,社会反响强烈,宣传效果明显。二是执法开路,依法打掉工作“拦路虎”。整合全市劳动监察力量,深入开展扩面征缴联合执法检查专项活动,对拒不参保的企业敢于亮剑、敢于硬碰硬,并按有关规定依法查处。共督促200多家用人单位为2385人办理参加社会保险。对拒不履行参保缴费法律责任和义务的3家用人单位依法处罚。三是稽核查漏,促进应保尽保、应缴尽缴。共稽核119家参保单位,基金补缴入库1000多万元,增加参保人数1957人。
(三)完善四项工作机制,狠抓工作落实
一是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将扩面征缴任务完成指标列入绩效考评内容。实施扩面征缴“一把手”工程,明确各级人社局局长为第一责任人。制定目标任务分解方案,明确责任领导、责任人、进度要求和完成时限。二是健全部门联动机制。与教育、住建、工业园区、卫生、房产等13个行业主管部门分别联合下发文件、联合召开参保动员会、联合攻坚推进行业应保未保人员参保缴费。这13个部门归口管理的用人单位年内新增参保人数达1.3万人,效果明显。三是坚持督查和通报制度。实行扩面征缴工作旬报制度。常态化开展督查工作。市局主要领导每月带队到各县市区、市直有关单位开展督查,督查情况在全市通报。同时,加强对各县市区的业务指导,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和困难。一年来,通过督查和致信致函、电话沟通等形式,帮助县市区局和有关单位协调解决一批工作卡壳问题。四是实施工作约谈制度。对于连续两个月不完成进度任务的,由市局主要领导约谈县市区局主要领导;连续三个月不完成进度任务的,由常务副市长约谈有关县市区分管领导,并通报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9月初我们约谈了一个进度较慢的基层局领导班子成员,整改效果明显。该局后4个月进度明显加快,月均征缴额是前8个月的1.8倍。
(四)加强制度建设,推进依法行政
落实国家简政放权的要求,开展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工作。清理前我局行政审批项目共33项,清理后28项,减少了5项。印发《XX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方案和《XX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管理方案》,规范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的管理。制定《XX市市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交流工作暂行规定》,并以两办名义印发全市执行。会同市委组织部制定《关于市直部门单位抽调工作人员跟班学习的规定》,规范市直各部门单位抽调工作人员行为。推进“阳光社保”建设,健全完善社会保险基金和就业资金管理制度,全面加强社保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工作,规范基金管理,确保基金和干部“两安全”。
(五)整治四风问题,树立人社部门良好形象
今年以来,我局按市委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统一部署,紧密结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实际,聚焦“四风”不散光,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存在的“五化”、“六病”、“五难”等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使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得到进一步锤炼,工作作风得到进一步转变,质量水平显著提升,群众观念得到进一步强化,精神状态得到进一步振奋,勤奋敬业、创新发展的工作干劲更加高涨,廉洁自律得到进一步加强,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更加浓厚,树立了人社部门“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今年以来,我局的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也不少。就业培训工作方面: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有待加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加;培训机构偏少,与我市人力资源大市不相适应。社会保险工作方面:扩面征缴工作缺乏后劲;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缺口严重,财政负担压力大;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分轨运行问题较多,亟需整合。人事人才工作方面:高端人才引进机制不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退休人员退休费标准严重偏低,由此引起的信访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劳动关系和农民工工作方面:一些用人单位用工不规范,建设工程项目“转包、分包”现象严重,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时有发生。
四、20xx年工作计划
20xx年总体思路:牢牢把握新常态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面临的新变化新挑战新要求,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突出抓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和就业培训工作,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稳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着力打造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技工学校建设、农民工创业、基层服务平台建设四项亮点工作,推动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再迈向新台阶。具体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实施扩大就业工程,确保完成就业目标任务。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集中力量认真抓好。适时启动我市技工学校办学申报程序,整合现有培训资源,打造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抓好五个环节:一是落实和完善就业创业政策。二是推动返乡农民工创业。三是加强公共服务。四是强化职业培训。五是加强就业失业登记监测和形势研判。20xx年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750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500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45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人数40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二)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基金支撑能力。积极稳妥推进我市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着力提高非公经济单位职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率。继续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续保工作,稳定参保人数。研究出台促进各类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的相关政策,拓宽参保通道。创新宣传方式,提高全民参保意识;加大社保稽核、执法检查力度,依法将应保未保人员纳入社会保险;健全完善目标管理制度、部门联动机制、督查通报制度、约谈制度等工作机制,为扩面征缴工作顺利推进提供有力保障。20xx年,全市五险新增扩面参保人数不少于2万人,参保总人数不少于109万人次,基金征缴额不低于12.47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续保率达到80%,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100%。
(三)加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管理。按国家、自治区统一部署稳慎推进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健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改进公务员考录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办法,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全面完成20xx全市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加强《公务员法》、《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抓好培训工作,提高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
(四)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服务创新驱动战略。健全人才评价机制。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引才引智工作力度。20xx年全市新增高级职称200人以上;新增中级职称1000人以上。
(五)创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结案率达92%以上;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合同制度,集体劳动合同签订率达70%以上;探索建立农民工工资清欠长效机制,加强日常巡查,督促用人单位及时纠正各类违法用工问题,农民工欠薪案件结案率达95%以上。
第四篇:区人社局社会保障工作总结
区人社局社会保障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局认真贯彻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强化人才服务,规范人事管理,推动创业带动就业,稳定和谐劳动关系,积极落实惠民举措”思路,扎实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一)抓创业促就业,统筹城乡就业取得新成效
截至目前完成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500人,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00%;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300人,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00%,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350人,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00%;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00人,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00%;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533人,完成市下达任务的8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29%以内。一是积极开展援助活动,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对辖区内就业困难人员进行调查摸底,共确定各类困难人员494人,及时为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政策咨询、提供适合于他们的岗位信息,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继续做好企业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申报、审核工作,共有24人次享受社会保险补贴33135元;13人次享受岗位补贴7800元;121人次享受职业技能培训补贴205600元。二是积极开展宣传,提高就业政策群众知晓率。积极做好各项主题活动宣传和就业政策信息宣传。通过投放小区电梯广告、公交车载视频,发放宣传环保袋、扇子等印制有关政策的小礼品给群众,以及在河堤和各乡镇人社所的宣传栏张贴海报等形式,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扩大信息覆盖面,切实提高群众对各项就业政策的知晓率和满意度。三是积极开展政策扶持,鼓励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规范小额担保贷款的申请程序,对符合条件的创业人员做到应贷尽贷。截止到目前,全区成功发放小额贷款31笔299万元。四是积极筹集岗位,及时开展各类招聘会活动。积极做好企业用工调查,了解区内家企业用工的需求量及岗位。在此基础上,借助“春风行动”活动,广泛开展就业创业咨询服务,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招聘会活动。截止到目前,全区共举办专场招聘会32场次,入场企业358家,提供就业岗位11526个,参加招聘会人数10181人次,达成就业意向4725人,成功就业累计2292人。
(二)抓提质促扩面,社会保障提升新水平
以加强政策宣传,狠抓参保扩面,强化基金管理,优化经办服务为重点,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全区参保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全区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8789人,完成任务100.15%;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9680人,完成任务101.1%;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16216人,完成任务100.10%;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23500人,完成任务76.75%;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为12028人,完成任务100.23%;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1000人,完成任务100.95%;城乡居民医疗保险214500人,完成任务100.47%。全区社会保险征收目标完成情况:全区养老保险总收入2.66亿元,其中:地税征集收入1.93亿元。待遇支出2.44亿元,上解上级支出1301万元,结余911万元,累计结余2.92亿元,完成市征缴收入指标95.24%。企业养老保险征集收入1.70亿元,完成市征缴任务指标93.93%;全区职工医疗保险总收入11395万元,待遇支出6735万元,结余4660万元,累计结余2.79亿元,职工医疗保险征集收入11368万元,完成市征缴任务指标110.91%;全区失业保险实际征集收入861万元,其他收入1万元,待遇支出160万元,结余701万元,累计结余860万元,完成市征缴任务指标113.29%;全区工伤保险征集收入553万元,待遇支出987万元,超支434万元,完成市征缴任务指标74.33%;全区生育保险征集收入255万元,待遇支出67万元,结余188万元,完成市征缴任务指标127.5%;全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际总收入6050万元,总支出3580万元,结余2407万元,累计结余9628万元;全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总收入10294万元,待遇支出4276万元,累计结余1.57亿元。
(三)抓维权促和谐,劳动关系步入新阶段
一是做好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工作,及时通报并处理劳资纠纷重大案件。今年年初,我局牵头联合公安、住建、交通、水务、财政、工商及工会部门开展我区农民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工作,各部门联合组成工作小组针对年前我区建筑工地、企业工资发放的情况进行认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介入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省督导组的充分肯定。对发现的重大劳资纠纷案件,认真做好稳控工作,第一时间上报。如韶关雅仕发服装有限公司集体欠薪案件、XX市力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集体欠薪案件以及XX区永恒信装饰部欠薪案件,我局第一时间将案情上报区委、区政府,在区政府、区政法委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工人权益得到了有效的维护,工人工资问题得到了妥善的解决。二是开展执法巡查工作,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行为。推行“下企业、察实情、多巡查、巧化解、快办结”的工作方法,通过督促企业开展劳动用工自查、投诉举报案件依法速查、用工较多企业加强日常巡查、问题较多企业实施重点监察等一系列措施,有力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到目前为止,共接受劳动者投诉80多宗,快捷处理40多宗,立案查处违法违规案件60余宗,申请法院财产保全案件2宗,查封金额约250万元,共为470多名工人追讨被拖欠工资400多万元,追缴用人单位补缴工人社保金16万元,较好地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三是做好来信来访接待答复工作。截至目前,我局共受理信访案件29宗,涉及35人,办结29宗,办结100%;其中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1宗,答复网络问政16宗,答复民生热线2宗,把为民排忧解难和及时化解矛盾作为重要职责,及时妥善处理信访事项,做到了“件件有落实,事事有交待”,按期办结率达到100%。四是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充分发挥日常巡查和主动监察的作用,认真检查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签订情况、工资发放情况并做好备案,截止目前,共对530多家次用人单位进行检查,涉及员工2.5万多人,较好地预防了新生矛盾。牵头起草了《区劳动保障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经区领导同意后发文,为迅速有效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五是加大仲裁调解力度。今年共受理各类劳动人事争议案件258件,处理结案254件,结案率为98.4%,法定期限内结案率为100%,涉及劳动者283人,涉及金额864万元。其中:
(一)通过立案处理各类争议案153宗,占处理案件总数的59.3%;
(二)通过案外调解方式处理各类争议案件105宗,占处理案件总数的40.7%,做到快审查、快立案、快送达、快移交、快审理、快结案,彰显了仲裁高效、快捷的优势,受到双方当事人的好评。六是依法做好工伤认定,维护工人正当权益。针对当前农民工、各类企业参加工伤保险人数日益增多、工伤事故调查较为复杂的实际,从“准、快、细”三个方面扎实做好工伤认定工作,切实维护受伤职工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截至目前为止,共受理工伤案件227宗,认定案件189宗;行政复议1宗;行政诉讼2宗。
(四)抓创新促效率,人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新发展
一是推进公务员管理规范化建设。认真组织公务员招录工作,及时开展网上报名、复审、面试、考察、报批等工作,确保了全区公务员招录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大考核工作的指导力度,按要求完成全区机关事业单位考核工作。全区行政机关(含参照管理单位)和事业单位参加考核人数6303人,其中:优秀782人。有序推进公务员调任、登记工作,做好县以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晋升职级的审批工作。二是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按照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具体条件和操作程序,先后组织指导28家事业单位完成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工作。按照XX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系统,完成减员、岗位变动及专业技术人员晋级等审批、审核1128人次。三是持续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工作。完成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正常晋升的审核工作,做好了事业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审批核发工作。完成了县级以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的相关工作。四是做好行政培训工作。完成了对新招录公务员进行职业道德和能力提升的岗前培训,组织我区乡镇公务员到XX市开展对口培训,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五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上半年组织参加粤东西北乡镇事业单位招聘,共提供62个岗位;在下半年开展的广东省2015年集中时间组织事业单位公考招聘中,我区招聘5名事业单位人员,进一步充实了我区的人才队伍。
(五)抓作风促转变,人社行政效能实现新提升
通过加强干部队伍和党组织建设,着力提升党员干部政治理论水平和党组织的凝聚力。通过加强对外宣传力度,着力提升人社部门的影响力。通过加强机关廉政建设,推动反腐倡廉工作深入开展。通过加强扶贫双到、计生帮扶等工作,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基本生活、就业等实际问题。想方设法提高大厅各窗口的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
二、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区人社工作还面临严峻形势,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社保扩面工作难推进,劳动关系复杂尖锐。主要体现为:一是求职者的期望与企业的用工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导致出现求职难、招工难的现象。二是受企业业主、员工法律意识淡薄以及经济下行等多因素影响,社保扩面工作困难,保费征缴难度大。三是劳动争议仲裁和劳动监察投诉案件有所增加,和谐用工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对这些问题,我们将积极面对,务实创新,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三、2016年工作计划
2016年,我们将进一步创新理念,提升工作标杆,加强队伍建设和行风建设,全力推进重点工作,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1、推进城乡统筹,全面促进就业增长。加强各项创业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把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到位。运用优惠扶持政策,大力推动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以提升创业能力培训层次提高创业成功率;以加强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开展覆盖城乡的职业技能培训活动和更多的企业订单、定向培训、稳定和促进就业;以全面技能提升壮大全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2、紧贴中心任务,进一步完善社保体系。
加强与财政、地税、银行等部门的协调沟通,确保各项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并按规定做好社保待遇的调整工作。加强社保基金的监督管理,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并整改,使基金的监督管理更加制度化、规范化。
3、创新工作思路,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继续以政策法规为依据,积极履行工作职能,全面提升工作效能,一是按照公务员管理相关规定,结合工作要求和进度,及时做好县级以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工作。二是做好2016军转干部接收安置工作。三是进一步严格规范公开招聘的方法步骤和程序要求,做好事业单位招聘工作。四是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工资调整工作。
4、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以开展“加强作风建设,提高执法效能”主题活动为龙头,重点做好我区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情况实施联合执法检查、高温期间劳动者权益保护的专项执法检查、规范劳动用工和劳务派遣行为专项行动的执法检查及其它专项执法检查等工作。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积极开展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加强对镇(街)劳动争议调解中心的工作指导。积极做好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处理工作,及时化解矛盾,服务群众。
5、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激发党员干部职工学习的内在动力,增强党员干部抓工作、带队伍、促发展的意识,提高党员干部的组织领导能力、协调创新能力和工作落实能力。加强廉政教育。努力提高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和反腐倡廉的自觉性。完善制度建设。切实做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以服务大厅为载体,推进窗口标准化建设,健全窗口单位绩效管理制度,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今年以来,全市民政工作按照年初计划和目标任务执行,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点,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全年工作年初有部署、平时有检查、年终有总结,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民政工作呈现出“思路清、有创新,措施实、有经验,效果好、有亮点”的特点。
一、2015年工作情况
(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打造风清气正民政。
局党组严格落实领导责任,推行“一岗双责”,党组书记以身作则,争当廉洁从政的表率。一是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为载体,改进工作作风。活动开展以来,我局制订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开展了三个专题的研学,党组书记带头讲了专题党课,班子成员分别在联系点进行了讲专题党课。二是加强措施落实。制定了“两清单一制度”,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认真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全体党员撰写学习心得;从上下班纪律等小事抓起,推动机关作风好转;抓制度建设,重新修订印发了《市民政局人事管理制度》和《市民政局财务管理制度》,出台《市民政局基建工程和物资采购管理规定》,严格规范对人、财、物的管理使用,推动规范管理;坚持开展中层干部廉政谈话,坚持对新调整科级干部进行任前廉政谈话,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三是加强工作督导。专门成立督导组,定期不定期对各项重点工作进行督导,有力推动工作落实,确保政令畅通,行政高效,服务优质,群众满意。
(二)底线民生保障水平显著提高。
提前完成省、市政府2015年十件民生实事中涉及到的民政事项。8个县(市、区)低保、五保、医疗救助、孤儿养育标准提标任务全面完成。人均城乡低保平均标准达440元和286元,低保补差平均水平达到375元/月和181元/月,我市现有低保对象47246户、109640人,其中城镇低保对象4193户、8099人,农村低保对象43053户、101541人,截至11月,低保资金支出24503.1万元,其中城镇低保资金支出3914.29万元,农村低保资金支出20588.82万元;全市现有五保对象20501人,1-11月份五保供养资金支出12003万元,五保供养人均标准达到6388元/年;截止11月份,我市医疗救助困难群众227565人次,医疗救助金支出6277万元,其中住院救助25278人次,资金支出5331万元,人均医疗救助标准达到2019元,我市各县(市、区)医疗救助政策范围内住院自付医疗费用的救助比例提高到70%以上,XX区达到了80%;全市孤儿基本生活保障金按新标准发放,集中供养和散居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1240元/人/月和760元/人/月,全市孤儿总数为1301人,其中机构养育儿童123人,社会散居孤儿1178人。
(三)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
市本级和XX区、清新区、XX市、连XX县已经成立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构,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规范了动态管理,加大了低保、五保对象核对核查力度。8个县(市、区)全部实行了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服务。制定了《市临时救助暂行办法》,全面开展临时救助工作,今年以来,我市临时救助共2663户次,救助水平为685元/户次,全市共投入临时救助资金1567万元。
(四)有力有序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今年以来全市29.6万人受灾,因灾死亡1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24649人,倒塌房屋509间,直接经济损失29021.5万元。灾情发生后,各级民政部门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做好灾民生活救助工作,帮助灾区群众解决燃眉之急,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及时下拨中央和省财政自然灾害救助资金1237万元,发放大米、帐篷、蚊帐、毛巾被等救灾物资一大批。灾后重建工作稳步开展,目前235户“全倒户”已有104户完成重建工作。创新开展了5.12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积极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性社区,今年已申报4个减灾示范性社区。举办了全市灾害信息员及救灾物质仓库管理培训,进一步提升了灾害信息员的报灾业务能力。
(五)基层自治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积极主动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为使我市各地自然村成立的村民理事会更好的发挥作用,我局对全市村民理事会的现状进行了全面调研,认真分析了影响村民理事会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印发了《关于推动村民理事会进一步发挥作用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工作,同时起草了《市在村购买社会救助服务的试点工作方案》和《市村民理事会工作规则》两份文件。二是积极开展“村(居)自治改革创新工程试点”工作。根据省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市的实际,制定印发了《市“村(居)自治改革创新工程”试点工作方案》,召开了试点工作推进会,就试点工作如何推进、开展、落实进行了指导及要求,进一步明确了试点工作的任务、内容及目标。目前具体工作有序推进,逐渐铺开,初见成效。三是配合做好城市社区治理改革工作。进一步规范社区居委会工作职能,合理厘清政府部门和社区居委会职能分工。我局将村居委会目前承担的工作进行归类,分为“依法承担”、“依法协助”、“支持服务”、“购买服务”、“禁入事项”五大类,拟制定社区工作目录,实行“费随事转、权随责走”,逐步减轻居委会工作负担,做好居民自治工作;同时积极推动居民自治下移。针对社区类型及其特点,合理调整设置居委会规模,再造社区“自治单元”,推动居民自治下移到新的自治单元。目前,大部分县(市、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了1-2个社区进行试点工作,进行社会治理探索。四是积极做好区划地名工作。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有序推进,完成了地名普查技术服务单位招标工作。结合龙塘试点开展了本市的地名普查业务培训,为全面推开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打下了基础;圆满完成粤桂线联检的有关工作,联检工作受到了省厅的表扬。
(六)养老福利事业取得新发展。
一是养老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市福利院老年公寓项目进展顺利,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力争春节前开工建设,预计2017年7月完工并投入使用;全市已建成各类养老机构147间,床位16171张,床位数已经达到省的要求,养老行业良性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进度加快。二是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试点工作有序进行。我市遴选了XX区开展试点工作,做好了困境儿童摸底调查统计工作;三是大力开展社会福利机构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工作。我局会同市公安消防局召开了全市民政服务机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会议,联合印发《市社会福利机构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对两部门协同开展民政服务机构消防安全专项治理的内容和范围、时间节点、整治目标做出了明确部署,确保消防安全隐患及时排查、整治到位。
(七)双拥优抚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是扎实开展创建双拥模范城(县)活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双拥工作,把双拥创建列入“五城同创”范畴。今年9月,省检查组对我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进行了检查验收,检查组高度肯定我市双拥工作,给出了“理念新、谋划远、工作实、亮点多”的评价,非公经济组织拥军是突出亮点,成立了非公组织拥军协会,开展了蓝丝带进军营等特色鲜明的双拥宣传教育活动。二是双拥工作稳步推进。落实了双拥政策,解决部队官兵后顾之忧。今年,共接收军转干部30名,落实各项随军家属安置、补助措施,今年共计发放安置费、生活补助金共计108.48万元,对符合政府安排工作的15名退役士官进行了妥善安置,对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一次性安置补助金2266.62万元;全市共接收2014年冬季退役士兵1021人,473名冬季退役士兵入学参加2年以上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三是全面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切实保障各类优抚对象合法权益。及时足额发放各类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全年共发放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资金8711.97万元;积极开展“关爱功臣送医送药”活动,为500多名重点优抚对象检查治疗、送医送药,共发送价值10万多元的药品和医疗器具。认真开展“社会矛盾化解年”工作,截至11月份,我局共接待退役人员上访40余批200多人次,处理退役人员信访案件20多宗,工作人员接听退役人员咨询优抚安置政策待遇以及询问认定参战身份协查结果的电话600多次。
(八)突出培育管理,有效推动社会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是社会组织建设有了新突破。截至目前,全市社会组织总数达到了1422家,比去年增加了80家,今年全市社会组织年检率为92%,年检合格率为97%;大力推进社会组织信息化建设,今年6月,市社会组织信息网投入使用,实现网上申报、网上审批和网上年检,网站投入使用4个多月时间,网上受理申报审批业务60起,办结41起,网上年检办理153起。二是多措并举推动社工人才队伍建设。今年我局通过加大社工知识宣传力度、大力动员考生报名、组织免费考前培训、通过考试给予奖励等措施促进我市社会工作人才建设。制定了《市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奖励实施方案》,明确考试报名费和辅导资料费由考生所在单位报销,通过社工考试的考生可获得初级800元、中级1200元的一次性奖励,举办了两期全市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考前培训班,共有近1300名考生参加了培训,2015年全市报名参加考试的人数达到了创纪录的3478人,同比增长了271%,通过社工考试的人数达502人(通过审核人数499人),增长了281%,通过考试人数在全省排名第八位,粤东西北地区排名第二位,目前全市持证社工共803人。
(九)规范服务,认真做好各项社会事务工作。
一是殡葬管理工作稳中有进。8个县(市、区)全面实施城乡居民殡葬基本服务由政府免费提供政策,减免7项基本服务收费,实现了惠民殡葬全覆盖。1-11月全市惠民殡葬政策受益总人数共9123人,免补总金额为1006万元。全市遗体火化率保持稳定,1-11月全市共火化遗体21418具,户籍人口遗体火化20346具,全市遗体火化率基本达到100%。二是认真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依法依规开展救助管理工作,今年全市各救助管理站共救助求助人员2665人,其中未成年人94人。三是老年保障优待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已全面建立高龄老人津贴制度,向8万多名高龄老人发放津贴3千多万元。7月1日起我市全面启用新版《老年人优待卡》,截至11月底,全市已发放老人卡16万张。银龄安康行动开展以来,政府统保人数达到了67918人,全市8个县(市、区)已全部完成本统保投保工作;此外,我市还成功举办第六届“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募集善款4478.9万元;在全省彩票发行整体下滑形势下,我市福利彩票发行预计全年可达4.5亿元,基本能完成省厅下达我市销售任务;市救灾物资储备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各项出入库手续齐全、规范、完备,顺利通过省审计厅的审计;认真做好了婚姻登记工作,截止11月底全市结婚对数为35028对,离婚对数为8294对,英德、阳山、连山、清新、佛冈、清城六县(市、区)被授予“全国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建设合格单位”称号。
二、积极探索,打造了一批亮点工作
(一)大力推行基层好的做法,积极探索建立大病关爱基金。大力推动成立重大疾病关爱基金,2012年,我市清新区率先在全省成立了首个大病关爱基金并设立了专门的基金管理办公室,大病救助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共募集大病关爱基金1294.56万元,已关爱救助大病困难患者418人,救助金额1016.95万元,人均救助金额达2.43万元,救助金额5万元以上的有21人,救助金额最高的一人为11万元,有力地拓展了医疗救助内容,改革创新了医疗救助方式。为总结推广清新区大病关爱救助工作试点经验,我局印发了《关于推动成立重大疾病关爱基金的通知》,推动在全市各县(市、区)成立大病关爱基金,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看病难”“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问题。
(二)大力推行农村综合改革,积极探索村民自治新模式。我市2012年推动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以来,我局大力推进农村建立村民理事会,年初部署这项工作,通过各级民政部门努力,到目前,全市共成立村民理事会14554个,基本实现全覆盖。近期我局起草了《市村民理事会工作规则》,并报市委、市政府审定。当前,市各地农村建立了村民理事会,形成“村党组织提事,村民理事会议事,村民代表大会决事,村委会执事”的民主决策机制,使其村中的事务形成“有人理事,有事可理,初见成效,群众认可”局面。村民理事会发展村中公益事业,改善村容村貌,带动农民群众整合土地资源,发展农村经济,协调群众利益,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成为广大农民直接参与乡村治理的重要载体,真正实现民事民治民管。
(三)积极探索复退军人服务管理工作新突破。按照省厅的部署,我局较好地建成了市、县、镇、村四级复退军人管理服务平台,形成了网格化管理。通过主动了解复退军人基本情况、主动服务和约访,促进了复退军人相关问题的解决,提升了复退军人服务管理水平。
(四)积极探索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我市完成了社会化组织“去行政化”、“去等级化”,开展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初步建立“诚信奖励”“失信惩戒”制度。为切实解决好社会组织管理机构、人员不足问题,加强社会组织的培育、综合监管和党建工作,我局向市政府提交了《关于请求成立市社会组织管理局的请示》,着力推动成立市社会组织管理局。
第五篇:人社局社会保障科工作总结
人社局社会保障科工作总结
社会保障科今年工作以维护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抓手,以实现应保尽保为终极目标,齐心协力、扎实工作,逐步健全与国家统一要求相衔接、与闵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人群。现将有关工作情况小结如下:
一、今年主要工作成效
1、及时做好征地养老人员生活费、新征地人员缴纳标准的调整工作。从一月一日起征地养老人员生活费由每人每月988元调整为每人每月1118元,全区有近3.5万人增加了养老生活费。同时,新征地养老人员的养老费缴纳标准也分别进行了调整。由原来的男每人211296元,女每人280740元调整为男每人243276元,女每人323250元。另外,根据市2012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我区新征地人员缴费标准自今年4月1日起也由原来的210884.4元/人调整为221564.4元/人。
2、创新务实,夯实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市人保局、市社保中心闵行分中心的大力支持下,由局社会保障科牵头,在去年梅陇、虹桥、华漕三镇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试点运行良好的基础上,今年3月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将浦江镇、吴泾镇、江川街道也纳入试点工作。9月起社保个人业务办理又在全区推开。目前此项工作推进顺利,全区有6个街镇可办理社保个人业务、单位业务、工伤生育、咨询服务、其他服务共五大类业务,涉及常用的100项业务。另外7个街镇(工业区)可办理社保个人业务。
3、关注民生,妥善处理社会保障方面历史遗留问题。一是认真做好支内支边回沪人员帮困补助复核工作,全区每年需发放节日生活补助的支内支边退休回沪人员有37668人,其中分档补助有16866人,新疆零收入20人。二是完成七宝镇1196名原自行养老人员纳入区集中管理协调工作,涉及资金16480.88万元。
4、完成薪酬调查和国有企业工资内外收入监督检查工作
⑴最低工资情况年报收集汇总124户,涉及88078人(其中本市人员416人,外来从业人员14072人),占总人数的16.45%;支付1451元到1600元的有6493人(其中本市人员913人,外来从业人员5580人),占总人数的7.37%;
⑵薪酬统计报表:完成调查2011117家单位71216名从业人员,其中劳务派遣人员22421人,占总人数的31.48%,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占人工成本的68.79%。完成2012年调查102家单位65919名从业人员,其中劳务派遣人员14231人,占总人数的21.59%,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占人工成本的74.75%。
⑶国有企业工资内外收入监督检查统计报表:调查了区内55家国有企业2009—2012年的企业工资内外收入分配情况。2009年调查4135名在岗职工,8393名劳务派遣人员,97名企业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平均年薪与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比值2.47,最低比值1.13,最高比值4.41;2010年调查4297名在岗职工,11904名劳务派遣人员,101名企业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平均年薪与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比值2.41,最低比值1.13,最高比值3.81;2011年调查4391名在岗职工,12293名劳务派遣人员,101名企业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平均年薪与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比值2.45,最低比值1.4,最高比值3.61;2012年调查4753名在岗职工,12490名劳务派遣人员,102名企业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平均年薪与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比值3.42,最低比值1.6,最高比值32.47。同时做好本市国有企业工资内收入监督检查中审计工作。重点是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上海闵行燃气公司、上海闵工市政建设养护有限公司二家国有企业进行工资内收入审计工作。
5、积极稳妥,化解社会矛盾。妥善处理南岳公司拖欠征地养老人员生活费、凯捷时装、宏路房地产公司、新虹街道等多起信访事件。目前,南岳34名征地养老人员已全部纳入区集中管理,涉及金额413.99万元;对凯捷时装陆金芳等79名员工主张公司为其退出所缴“农保”、“镇保”后补缴“城保”,并享受城保退休待遇和新虹街道马引娣等180多名征地“镇保”养老人员要求一次性领取征地镇保补充养老金剩余部分的集访事项经过调查、多方协商,已会同区社保中心、区信访办、各相关部门联合答复;对宏路房地产公司26名征地待岗人员要求宏路公司发放待岗生活费的诉求,经与区建交委、国资委、区财政局、七宝镇协调后出具区府抄告单,整体转移至七宝镇接收安置,涉及经费1000万元。社会保障科今年工作以维护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抓手,以实现应保尽保为终极目标,齐心协力、扎实工作,逐步健全与国家统一要求相衔接、与闵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人群。现将有关工作情况小结如下:
一、今年主要工作成效
1、及时做好征地养老人员生活费、新征地人员缴纳标准的调整工作。从一月一日起征地养老人员生活费由每人每月988元调整为每人每月1118元,全区有近3.5万人增加了养老生活费。同时,新征地养老人员的养老费缴纳标准也分别进行了调整。由原来的男每人211296元,女每人280740元调整为男每人243276元,女每人323250元。另外,根据市2012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我区新征地人员缴费标准自今年4月1日起也由原来的210884.4元/人调整为221564.4元/人。
2、创新务实,夯实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市人保局、市社保中心闵行分中心的大力支持下,由局社会保障科牵头,在去年梅陇、虹桥、华漕三镇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试点运行良好的基础上,今年3月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将浦江镇、吴泾镇、江川街道也纳入试点工作。9月起社保个人业务办理又在全区推开。目前此项工作推进顺利,全区有6个街镇可办理社保个人业务、单位业务、工伤生育、咨询服务、其他服务共五大类业务,涉及常用的100项业务。另外7个街镇(工业区)可办理社保个人业务。
3、关注民生,妥善处理社会保障方面历史遗留问题。一是认真做好支内支边回沪人员帮困补助复核工作,全区每年需发放节日生活补助的支内支边退休回沪人员有37668人,其中分档补助有16866人,新疆零收入20人。二是完成七宝镇1196名原自行养老人员纳入区集中管理协调工作,涉及资金16480.88万元。
4、完成薪酬调查和国有企业工资内外收入监督检查工作
⑴最低工资情况年报收集汇总124户,涉及88078人(其中本市人员416人,外来从业人员14072人),占总人数的16.45%;支付1451元到1600元的有6493人(其中本市人员913人,外来从业人员5580人),占总人数的7.37%;
⑵薪酬统计报表:完成调查2011117家单位71216名从业人员,其中劳务派遣人员22421人,占总人数的31.48%,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占人工成本的68.79%。完成2012年调查102家单位65919名从业人员,其中劳务派遣人员14231人,占总人数的21.59%,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占人工成本的74.75%。
⑶国有企业工资内外收入监督检查统计报表:调查了区内55家国有企业2009—2012年的企业工资内外收入分配情况。2009年调查4135名在岗职工,8393名劳务派遣人员,97名企业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平均年薪与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比值2.47,最低比值1.13,最高比值4.41;2010年调查4297名在岗职工,11904名劳务派遣人员,101名企业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平均年薪与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比值2.41,最低比值1.13,最高比值3.81;2011年调查4391名在岗职工,12293名劳务派遣人员,101名企业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平均年薪与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比值2.45,最低比值1.4,最高比值3.61;2012年调查4753名在岗职工,12490名劳务派遣人员,102名企业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平均年薪与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比值3.42,最低比值1.6,最高比值32.47。同时做好本市国有企业工资内收入监督检查中审计工作。重点是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上海闵行燃气公司、上海闵工市政建设养护有限公司二家国有企业进行工资内收入审计工作。
5、积极稳妥,化解社会矛盾。妥善处理南岳公司拖欠征地养老人员生活费、凯捷时装、宏路房地产公司、新虹街道等多起信访事件。目前,南岳34名征地养老人员已全部纳入区集中管理,涉及金额413.99万元;对凯捷时装陆金芳等79名员工主张公司为其退出所缴“农保”、“镇保”后补缴“城保”,并享受城保退休待遇和新虹街道马引娣等180多名征地“镇保”养老人员要求一次性领取征地镇保补充养老金剩余部分的集访事项经过调查、多方协商,已会同区社保中心、区信访办、各相关部门联合答复;对宏路房地产公司26名征地待岗人员要求宏路公司发放待岗生活费的诉求,经与区建交委、国资委、区财政局、七宝镇协调后出具区府抄告单,整体转移至七宝镇接收安置,涉及经费1000万元。
6、认真仔细,落实被征地人员社会保障工作。今年我区农民征地转性落实社会保障共办结项目23个(其中8个为2012年申报项目),农转非人数共1010人,涉及资金20572.97万元。农转非人员分类情况如下:进社保895人(其中劳动力选择镇保43人,养老人员选择镇保430人)、养老人员88人(其中城保已退休46人、区保障服务中心集中养老37人,选择一次性补偿5人)、劳动力选择一次性补偿27人。目前,有4个项目正在申报办理过程中。
7、正常有序,做好常规工作 ⑴做好来信来访,复查、复核工作。
⑵做好二会提案工作(主办2件、会办3件)。⑶做好信息工作。⑷做好文书档案归档工作。⑸做好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明年工作要点
1、政策调整的后续工作
⑴梳理政策。根据《关于调整小城镇社会保险相关政策的通知》沪人社农发(2013)20号文件精神,梳理市区相关废止文件后及时告知街镇;
⑵做好政策宣传。在做好老百姓政策解释工作的同时针对实际情况,明年宣传工作将从深度、针对性上下功夫。
⑶配合各街镇做好维稳预案,遇到突出矛盾及时反映。
(二)继续做好征地项目的落实工作
⑴根据市府相关征地文件精神,落实被征地人员保障。
⑵在继续做好常规项目的同时,明年重点是嘉闵高架、浦江郊野公园项目被征地人员纳入保障工作,涉及华漕、七宝、莘庄、浦江四个镇。
(三)理顺体制,夯实基层服务平台建设
进一步做好宣传发动,对全区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一口受理”的模式做到思想统一,重点是配合市社保中心闵行分中心对社保业务全区推行的协调工作。
(四)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
⑴根据国务院、市被征地人员落实社会保障的政策精神,修订我区被征地人员落实社会保障政策; ⑵研究实施新农保与城居保制度并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