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行车骑行装备及选购
骑行装备带给人更多的则是安全和健康。这也正是大多数户外运动爱好者,包括登山、穿越等首要关注的问题。
好了,下面就向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各种骑行装备和选购的要点。
1.【骑行头盔】:就是戴在头上那顶大蘑菇,由于能对脆弱的头部提供保护,所以是骑行者必备的装备。
【用途】:防撞、防止树枝树叶击打、防止飞石击打、分流雨水、透气、提速。带有帽檐的头盔能够防晒,在头盔上贴上反光标志还能在夜间骑行时防止误撞。
【质地】头盔一般使用发泡材料(普通或者高密度的,两者的区别在于其防撞效果)铸成,并有光滑的壳面;
【重量】压在头上的东西可不能太重,这也是骑行头盔没有采用合金材料的原因;
【内衬】就是头盔内侧与头部接触的部分,它可以在平时提升佩戴舒适感,在头部受到撞击时产生缓冲作用。做工精良的头盔其内衬覆盖面大,质地更好,和头盔内侧粘合得也更结实;
【佩戴舒适性】主要是因为重量、内衬、系带以及头围是否合适带来的个人感觉,佩戴舒适的头盔可以极大地减少骑行者头部及颈项受到的压迫并在遭受撞击时最大限度地提升保护效果;
【透气性】头部长期处于不透气状态会对头皮产生不良影响,也会让骑行者感觉不舒服。所以好的头盔或者是孔数比较多,或者是孔的面积比较大,这都是为了提升透气性;
【风阻效果】头盔将人的头发收于盔内,本身就已减小了头部的风阻,而对于热衷于提升速度的朋友来说,头盔造型对风阻的影响也是值得关注的。
【骑行头盔的种类】:半盔式骑行头盔分为公路专用(无帽檐)、公路山地两用(配可拆卸帽檐)等。也有朋友使用类似于棒球或轮滑用的头盔。全盔式骑行头盔造型类似于摩托车用头盔,一般是速降或攀爬车爱好者使用。
2.【骑行眼镜】:非常酷的一类骑行装备,和头盔配合使用效果尤其显著。
【用途】骑行眼镜除了具备一般运动眼镜共有的作用外,其阻挡紫外线照射的作用值得特殊关注。大多数骑行者是在公路上骑行的,而在太阳天时,公路对阳光的反射效果比泥地或者草地要好。由于骑行姿势不同,骑行者比骑一般自行车的人有更多的时间直视路面,由此接受更多的紫外线反射,眼睛长期吸收紫外线是会引发白内障的!另外,骑车的朋友多半都有眼睛被风吹得流泪和眼睛里进异物的经历吧?骑行眼镜可以极大地保护你的眼睛不受这些伤害。
【选购】骑行眼镜也很讲究佩戴的舒适性,这与它的质地和大小有关。同时,对镜片的选择也有讲究。不同颜色和质地的镜片透光度和防紫外线效果是不同的,如果你要在骑行过程中面对不同的阳光照射效果,选择一款有不同颜色备用镜片的骑行眼镜是不错的选择。近视的朋友还可以选购可以加装近视镜片的骑行眼镜,不过价钱要贵一些。
【注意】普通太阳眼镜虽然也能阻挡紫外线和强光照射,但因其造型比较休闲,在阻挡风和异物入眼方面的效果不及骑行眼镜。
3.【面罩及护耳】:这些东西是在面临风沙或者寒冷天气出行时使用的,选购时一般要注意是否透气以及边缘的密闭性。
4.【骑行上衣】:颜色比较鲜艳,上身效果比较紧,很显线条的一种装备。
【用途】提速、排汗,背后有包包的骑行服能装东西,长袖骑行服能防止手臂被晒,加绒骑行服还能保暖。骑行上衣提速的效果非常显著,追求速度的朋友可以考虑购买。骑行上衣的排汗效果与透气性如何取决于面料的选择。
【如何选购】骑行上衣的价格一般在100元以上,选购时要注意面料(并非是越光滑越好)、走线以及上身效果,太紧或者太松的都不合适。
5.【骑行手套】:这是一种一直在默默奉献的骑行装备。
【作用】吸汗,防滑,透气,保护手掌及腕关节。吸汗、透气和防滑三者相辅相成。自行车处于高速运动状态时,骑手对自行车的操控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手上功夫。做工精巧的骑行手套无不在防滑效果上下足了功夫。透气性取决于手套的用料及大小。而对手掌的保护则主要体现在翻车时,骑手经常会用手掌先接触地面以使身体缓慢着陆,如果没有手套进行减震,这样的动作容易使手掌被磨破并严重损害关节部位。
之所以说骑行手套是在默默奉献,主要是因为认识到手套保护腕关节的朋友并不多。事实上,由于骑行者采用了不同于休闲骑车的坐姿和握把方式,这就让腕关节长期处于非正常的紧张状态,其对神经和肌腱的负面影响甚至是终身性的。骑行手套的特殊作用在于最大限度地缓解对腕关节的压迫,将其与普通手套背面朝下平铺后进行对比,你会发现它的正面不是平的而是上翘的,这恰恰与骑行者握把的姿势是吻合的。
【选购】骑行手套分为半指和全指两种,选购时尽量选择缝合部分坚固、手掌部位厚的。有些手套还在大拇指处加有毛巾材料,方便骑手揩汗。
6.【骑行裤】:骑行时不可避免要对会阴部位造成压迫,长期如此会埋下患上前列腺炎的隐患。同时,该部位如果长时间不透气,也会对个人卫生带来不利影响。所以,对于经常骑行的朋友来说,骑行裤是必备的。
【构造】从外表看,骑行裤与跑步用的裤子没有太大区别,但前者在裆部加了一层座垫,其基本效果就是缓解会阴部受到的压力,采用特殊材料的座垫还能增强透气性和抑制病菌繁殖。另外,好的骑行裤其表面也用的是透气性很好的材料,可以避免腿部汗水淤积。骑行长裤的紧身效果也很明显,其在裤腿处还有类似于健美裤的设计,或者加装有束带以防止裤腿被卷进牙盘里面。
7.【骑行袜及骑行鞋】:如果你使用的是普通运动袜和普通运动鞋,在长途骑行后是否感觉脚掌火辣辣地痛并觉得淤积了很多汗水呢?如果你热衷于速度,是否经常感到腿部有力而使不上呢?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可以考虑添置骑行袜和骑行鞋了。
【选购】骑行鞋分为自锁和非自锁两种,后者类似于普通运动鞋,只是其更强调紧固性,前者需配合自锁脚踏使用,两者同时使用时,自己的脚掌就被拴在脚踏上了(当然,要取下来也是非常容易的),这样可以免除你对脚掌打滑的担心,全神贯注地提升速度。不过,在路况不好的地段还是谨慎使用自锁功能,因为从摔倒到解开自锁需要大概10秒的时间,如果路面很颠簸、车很容易失控,或者你还是新手的话,建议还是不要使用为好。
骑行袜的透气性和耐磨度比普通运动袜要高,可以减少不断蹬车对脚掌带来的副作用。
8.【护膝和护肘】:喜欢运动的朋友都知道这两者的用处咯,我就不赘述了,只是提醒一点,骑车时如果翻车,膝盖、肘部受到撞击的几率不小,在容易发生事故的地方骑行,戴上两者还是有必要的。
9.【运动水壶及水壶架】:自行车运动水壶的特点在于可以单手开启(徒步及登山用水壶则需要双手开启),这对于喜欢边骑边喝水的朋友比较实用。不过这时要记得放慢速度并注意前后来车哦。水壶架通常安装在车架上,水壶置于其上可以减轻背负重量。
【选购及安装】运动水壶有塑料和合金两种质地,选择时要注意壶内是否有异味、外表是否坚固等。千万不能图便宜购买使用有毒涂层的合金水壶或者使用不符合饮水标准的材料制作的塑料水壶。选购水壶架时要注意大小是否与水壶相符,结构是否坚固,还要注意是否可能对水壶造成刮花等伤害。安装时要注意是否牢固,左晃右倒、叮当作响的水壶架和水壶轻则影响心情和速度,重则会对骑手的操控产生阻碍。
【其它饮水系统】常见的是水袋和吸水管。水袋放置于专用背包内(也有人将水壶加装吸水管后置于水壶架上),吸水管一头接在水袋上,一头接在骑行者嘴边,喝水时只需偏过头来咬住吸水管即可。
10.【骑行背包】:这是一种方便实用的装备。
【构造】骑行背包的容积不大,但里面的分隔层及小包包较多且各有用途,如底部分隔层用来装水袋,旁边有小洞以方便布设吸水管;工具包内使用了大量的松紧带以防止各种工具互相碰撞;头盔一般可挂在背包外面,但也有隔离层保护其免遭刮花。骑行背包的背负系统讲究轻巧透气,并配有胸锁和腰锁。
11.【其它包具】:主要有前后托包、座垫包和车架包等。
一般为了减轻背负压力,长途骑行时背包里面不能放置重物,前后托包由此承担了主要的载重任务,其讲究的是结实和防水。车架包通常置于车架前端——即把立后面那个位置,容积不大。座垫包置于座垫下方,容积很小,常用以放置小物品,适合于不用背包短途骑行以及比赛场合使用。
12.【码表】:用以计算里程及速度的电子产品。
是由安装于前车圈钢条上的感应磁铁、前叉上的感应器、顺着前叉蜿蜒而上的连接线、置于握把上面的码表座和座上面的码表。码表的工作原理是:车圈旋转时感应器捕捉到感应磁铁带来的信息,通过连接线传输至码表,码表对此进行处理后计算出时速、里程等信息并显示给骑手看。
【选购】码表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种,后者价钱更贵,骑行者一般使用有线码表即可。另外,相似的电子产品还有飞行甲板,除能显示码表显示的信息外,还能显示诸如变速档等更丰富的骑行信息,但是价格更高。
13.【工具】:包括单车专用养护油、便携式打气筒、补胎套件、拆胎工具、组合工具等。
长途骑行过程中会遇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但车车又发生故障的情况,这时有套工具就很能救急了。一般而言,一支骑行队伍只需要带一套工具即可(易消耗品可以多带些,如补胎材料)。平时为了养护爱车,买上一瓶专用养护油,骑行回来为链条、飞轮、变速器等部位进行养护也很有必要,这样能提升车车性能并延长部件使用寿命。
注意:光有瑞士军刀是不足以应付单车故障的,不过瑞士维氏军刀生产厂商曾经生产了一款单车套件(包括军刀和单车专用拆卸工具),如能买到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14.【反光及照明系统】:反光系统包括车圈上的反光片、前后被动式车灯、背包、头盔及骑行服上面的反光贴片。
照明系统主要是电池或者自发电的前后灯。这些物品在夜间骑行时有助于标示自己的位置,方便队友及路上的行人和其它车辆进行避让。
第二篇:骑行西藏 自行车推荐及个人必须装备
注1:必须装备一样也不能少,请出发前再清点一次。特别是碟刹的兰令片,路上坏得最多的就是这个!
注2:必须装备估价合计640元,不含自行车、骑行衣裤、须刀、手机,照相机等列为可选装备。
车用工具(估价:350 元,自行车未估价。如果自己有包就仅需要190 元左右)自行车
推荐为 1000 元以上的山地车。也有车友用 500 以下的破车走完全程,当然会艰苦一点。因为路况有时较差,所以不推荐公路车。
推荐车型:
捷安特 ATX670,1398 ; ATX680,1398 ; ATX690,1598 ; ATX740,1750 左右; ATX770,2000 左右; ATX780,2600 元左右。
美利达勇士 500,1198 ;勇士 600,1498 ;公爵 300,1898 ;公爵 700,2780。
自行车 V 刹货架(或碟刹货架)、挡泥板、水壶架 2、普通码表、车前电筒或高亮车前电筒;
修车套装(含: 4 号及 5 号内六角各 1、骨头活动扳手 1、一字及十字螺丝刀 1、补胎工具 1)、(或)补胎工具、轻便打气筒;
自行车三合一驮包(一般的背包绑在后架上也行,不过在路上要从包里拿东西的话就不方便了,要把绳子都解开了才能得到);
橡胶绑绳 3 根。
备用零件(估价:50 元,如是碟刹系统则需150 元,再次强调,一样都不能少)刹车线及变速线套装(强调必备)(内含:刹车线前后各 1、前后变速线各 1)
内胎、刹车皮 4(2 对)【 V 刹系统】、来令片 4 个(2 对)【碟刹系统】
备用螺丝若干、备用铁丝(无合适螺丝时用于连接)、链条油
生活用品(估价:150 元,衣裤鞋未计价)圆形遮阳帽(便宜的都行)、头盔(强调必备,价格在 100 元左右)、魔术头巾 2(强调必备,太阳太毒、有的路段完全是吃灰)、水壶 1、脉动饮料瓶子 1 ;
普通绵线手套若干(1 元 1 双,方便擦鼻涕和汗);
骑行长手套(防水防风的最好,因为就算夏季,遇到下雨,山上都会冷死人)、普通骑行短手套;
骑行雨衣裤(便宜,可代替防潮垫,下坡时也可当防风衣、防雨效果最好);
骑行运动鞋 2(1 用 1 备。建议带解放鞋 1 加鞋垫,便宜好用)、塑料袋(用来包湿衣服等)、运动棉袜 3 ;
内裤、运动短裤 1、运动短袖 T 恤 1(骑行短裤和短袖 T 恤主要是用于休息时穿着,平时骑行太阳太毒,建议使用长袖);
长袖 Tshirt2(用作骑行用,太阳太毒,穿短袖骑行请加袖套);
爪绒衫 1(不要带毛衣,透风的。不用太贵,我的是 50 元在沃尔玛买的)、棉衣 1(或羽绒服,一般山顶或下坡时都比较冷,可能会用不上,但备用); 运动长裤 2(1 用 1 备)、骑行护膝 1(虽然只穿 1 条薄运动裤骑行,但因为可能会遇到 3 小时以上的下山。有护膝保护膝盖不冷,下半身就不会冷);
束裤带 1(至少 1 条,用于绑右腿,建议 2 条)。
电子装备(估价:30 元,手机及充电器未计价)
手机及充电器、电吹风(强烈建议带电吹风,这样路上未干的东东全可以用这个东东整爽。)
洗漱用品(估价:20 元,须刀未计价)
毛巾、牙刷牙膏、香皂、洗发水、纸巾、洗衣粉(小半袋)、须刀、卷纸、刀子(有瑞士军刀就有点奢侈了)、日用型护垫(垫在内裤里代替骑行内裤。哈哈!不要笑!很管用,而且便宜。)
药品及食品(估价:30 元。)
除以下必备药品外,建议不要带太多。途中所有城镇均可以购买到日常药品。
感冒药、水杨酸(或扑炎痛)、泄立停、霍香正气水、正红花油、阿莫西林(或其他消炎药)。
榨菜 20 包 *50 克(榨菜加大饼是路上最给力的能量补充,便宜加实在。大饼好买,顺口的榨菜就不好找了,所以提前预备)。
其他(估价:10 元)身份证(学生证)及复印件、邮政绿卡、银行卡(农行最好用,ATM 多)、Money、记录本、签字笔、针线包、地图等
不想带地图的,可以到以下网址下载 Google 手机地图,前提是你的手机须是微软 WM6、塞班 S6、或安卓的操作系统。http://www.feisuxs/mobile/default/maps/#
1.个人可选装备
(以下装备各人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和实际选择携带,无法估价。)零度以上的睡袋(打算自己住帐篷的,建议携带)、爪绒睡袋(所有的女生及有洁癖的男生建议携带)、防水 3000 以上的帐篷、防潮垫、防水地席(中午午休时垫地用,或用于帐篷下方防水);
骑行眼镜或带近视框的骑行眼镜(强调,骑行中风沙较大。);
骑行防震短手套(防震、防太阳,免得爪子被晒成熊掌)、骑行袖套 1 ;
数码相机、数据线、充电器、充电电池、镜头纸;
GPS 导航(带 GPS 导航架)、海拔表、笔记本电脑、摄像机;
移动硬盘或数码伴侣、MP3 ;
西格玛码表 506#
截链器(骑车比较规矩,换档时不要乱加力,截链器就不用,几乎不可能遇到断链)、魔术扣;
辐条(组装车建议携带,品牌车一般不用带。一个队伍最多带 5 根左右)、辐条扳手;
自行车脚撑、自行车密码锁(还是提防君子一下哈);
老虎钳(或鱼尾钳,一个队伍带一个,用于更换刹车线、变速线、拧部分货架螺丝等);
骑行内裤(缓解摩擦,缓废 JJ)、男(女)款座垫套(2 选 1,千万不要穿了骑行内裤再垫座垫套。----这样不透气,更难受);
冲锋衣、冲锋裤(不要期待单价 1000 元以下的冲锋衣裤具有良好的防水性。防水最好的还是普通雨衣);
车前包(有点奢侈,但很方便)、杠包、游泳裤(沿途温泉较多,除了泡 MM,还可泡温泉。哈哈,爽歪歪!);
外胎 1(平均每 3 人带 1 个外胎)
PT30 以上的防晒霜、唇膏、大宝 SOD 蜜、爽身粉(用于 PP 生痱子时使用,唉!)、多孔电源插板(途中旅馆一房间一般只提供一个插座,而你要充电的东东一定有点多);
压缩饼干、巧克力、火腿肠(建议少带,路上买点馒头,馍馍,大饼之类的更管用);
胃药、云南白药气雾剂、皮炎平、红景天(预防高原反应)、肌苷片(治疗高原反应)、扑炎痛(或水杨酸);
铝饭盒、打火机、车铃;
记号笔(如果途中想留“到此一游”就带上吧);
对讲机 N 个。
2.不推荐购买的装备、鞋套:再好的鞋套,在川藏线上也会被打湿。请带 2 双鞋子,一备一用,并带电吹风在晚上将鞋子吹干。、骑行服:个人认为这玩意儿除了招摇以外,基本上一无是处。默默无闻全程骑完川藏线的,没几个人用它。
【9 】注意事项
1.衣:
1.1 带的衣服最好是速干、深色的,经脏(沿途洗衣服不是很方便),否则洗了或打湿后不容易干;
1.2 不要带太厚的衣服,带一件厚的不如带二件薄的,这样在气温变化时加减衣服也方便;
1.3 所带衣服的数量要保证你在全身湿透后还有更换的,最好带一套秋衣在睡觉时穿;
1.4 所有的衣服最好装在塑料袋里(可以防水);
1.5 廉价的冲锋衣裤只能防小雨,(我的冲锋衣是在淘宝上花 160 元买的,结果遇到大点的雨就里外全湿),所以建议带一套分体式雨衣。
2.食:
2.1 在饭馆点菜时注意荤素搭配,一般是各一半,最好让多放点盐(骑车出汗多);
2.2 一般不要吃不熟悉的菜和豆荚类的菜,也不要吃凉菜和卤菜(怕吃了不安全),费时的菜也最好不点(饿极了没时间等);
2.3 不要进太大的饭馆(店大欺客)也不要进苍蝇馆子(吃了怕拉肚子);
2.4 路上很多时候都没有地方吃午饭,有时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也很晚,所以尽量带能吃二顿的干粮(带饼干、萨其玛、火腿肠之类,不如路上买大饼榨菜方便和节约);
2.5 带 2 瓶以上的饮水,一般上坡和温度高喝水多。(这个不用提醒你,骑不到 3 天你就明白了。为省钱,建议早上出发时在住的旅馆灌开水,中午午餐时在餐馆也灌,尽量不要饮路边的生水)。
3.住:
3.1 一般找便宜的旅馆住,超过 20 元的一般不住,要讲价;
3.2 住之前要大概看看房间,注意房间有没有电源插座,厕所和洗漱间是否方便(记得带插线板,因为大部分旅馆 1 个房间只提供 1 个插座);
3.3 尽量找宽敞的房间,因为我们带的行李多,有时还要把车放到房间里,房间小了拥挤不堪;
3.4 睡觉时注意不要感冒了,很多人都是在睡觉时感冒的(白天骑车几乎不会感冒),主要是被子问题,要么是厚了,要么是薄了。
4.行: 4.1 如果路程远,一定要早起早走,在天黑前赶到目的地,赶早不赶晚(走夜路是很可怕的事,特别是一个人的时候),一般不超过 6 点半起床;
4.2 低调,不要逢人就喊“扎西德勒”。一般不要主动和藏民打招呼,遇到邀请尽量婉拒。不过,面对他们的挥手,微笑和挥手是最好的回答;
4.3 遇到村庄和有人的地方尽量快速通过,尽量不要在这些地方停下休息(这个可能要根据实际情况了,我相信:天下还是好人多,你不犯人,人不犯你);
4.4 对人要友善,很多时候你怎么对别人,别人就会怎么对你,(但遇到要东西的小孩最好不要给);
4.5 如遇狗咬,不要惊慌:下坡路上加速通过就是了,上坡路上赶快下车,在路上捡石头,直接打狗!藏族兄弟的狗基本上都是拴好了的,只有汉族人的狗才乱放;
4.6 上坡尽量骑不要推车,建议用最小档,慢慢骑。通常情况下推车只有 2-4 公里的时速,且并不轻松,而骑车时速至少 5 公里;
4.7 遇到之字形的回头线不要抄近路,那是得不偿失的事。为了抄近路,走小路,你的肠子都可能会悔青的;
4.8 同伴间互相骑车间距不要太远,最好能让后一个人在你的视线内,并随时回头看看,米多的可以准备对讲机(每对 300 元左右);
4.9 请提前准备好中国邮政绿卡。邮局上班时间一般为 9:00-16:30。其他银行就不像邮局那么多了。不过银联卡在大部分城镇也可以使用。请每次最多取两三百元钱,用完再取,身上不携带过多现金;
4.10 头上头盔、脸上魔术头巾,长袖衣服,长裤。最好戴上骑行眼镜,当然手套(手套最好是线手套,擦鼻子水方便)是必需的。
先说说魔术头巾:这次骑行发现这玩意儿真是太有用了,我开始只有一条,头上就没戴头巾,下坡时吹了风后晚上就头痛,后在海子山捡到一条戴在头上就没头痛了,脸上也一直蒙着头巾,结果我几乎看不出晒过,在脸上蒙头巾除了防晒(脸上涂防晒霜在高原的紫外线下几乎没用,我一个同伴一天喷几次防晒液,结果脸上还是晒脱皮了),还有 4 大好处:一是代替润喉片防止嗓子发干(早上骑车时空气温度低,直接吸入后会导致嗓子发干);二是代替口罩防尘;三是代替唇膏防止嘴唇起壳;四是代替润肤霜防止脸发干,原理我不多说了,反正有用。
再说说高反:很多没去过高原的车友不知道自己到了西藏高原有没有高反,高反发生了是不是会很严重等。理论上来说第一次到高海拔地方的人,多少都有一点反应,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但我们骑车的,海拔上升不象座车提高的那么快,所以我几乎没有感觉到高反,再加上后面长期在高原上骑行适应,所以这个问题不突出,只是在第一次上高海拔的地方,有一个同伴有比较明显的头痛,但他说是自己感冒了,吃了感冒药后一天就没事了,总之高反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可怕。红景天可预防高反,肌苷片可缓解高反。
其他事项
1.手机及手机上网信号:强烈建议携带中国移动手机!
中国移动 G 网:基本上有人烟的地方就有手机信号。推荐的住宿点,除 119 道班外,全部都有信号。有信号的地方就能手机上网。
中国联通 G 网:县城以上地区基本有信号,无法提供上网信号。
中国电信天翼:县城及所有的乡镇、大部分山顶都是 3G 信号,有信号的地方就能手机上网。川藏线属于电信的地盘(当年南电信,北网通),故信号仅比移动稍差。
2.上网情况:途中大的乡镇基本都有网吧,一般为 3-4 元 / 小时。现在网吧速度都快了,可以考虑在网吧可以上传照片,或传给你后方的朋友。
要带笔记本的兄弟,建议携带中国电信天翼上网卡。几乎所有乡镇、县城均为 3G 信号,速度约 3M ;其他地方为 1X 信号,速度约 0.3M。
3.不要把自己当外地人。警惕性过高,就失去了一些与当地人接触与交流的机会。
【曾厝垵——厦门最文艺的小村子】曾厝垵,比鼓浪屿更加安静从容,远离喧嚣浮华,长久安宁喜乐。来这里,与最美好的梦想相遇。收起|查看大图|向左转|向右转
by一起来旅游
第三篇:骑行装备(模版)
一.骑行装备
1.头盔:1个足够
2.手套:1双,全指或半指视乎本地环境
3.袖套:要是穿长袖衣服骑车,或不怕晒黑,可免带
4.裤套:个人喜好
5.骑行裤:1条或2条
6.骑行上装:个人爱好带2件短袖的(夏天)
7.快干衣:作为排汗内衣或外衣,很有效的
8.冲锋衣:视乎所在地区温度,一般以玩弄型为佳,削减违负;
9.冲锋裤:备/不备都可以
10.徒步鞋:骑车/户外用(长途骑行,个人不赞成带锁鞋)
11.沙滩鞋:洗澡/戏水/骑车用;
二.车子配备:
1.码表(有的车友不喜欢带这个):
2.打气工具:便携型/短装小打气工具;
3.水壶:软壶,夹车架上;
4.头灯/车前灯:两者选1,自力的强光电筒不错的;
5.车子尾架:肯定得装个;
6.驮包:适合车子尾架,看行程远近确定容积;
7.车头包:可以作为挎包的为妙,不然就得多准备一个腰包/挎包;
8.刹车制胶:1对备用; 9.刹车线:2条; 10.调速线:2条; 11.绳索:如胶带;
三.修车工具: 1.内六角:6mm、5mm、4mm足够;
2.扳手:开16mm、15mm 螺帽;
3.钳子:
4.十字改锥:通用型
5.一字改锥:通用型
6.补胎工具一套
7.拆链器一副
8.后备内带:2条最好,一般山地车为1.75-2.1内径的26寸山地胎
四.药品:
1.创可贴:止血
2.药水儿胶布
3.纱布
4.蚊怕水:防蚊
5.风油精:防止中暑
6.保济丸:防止拉肚子和水土不服
7.感冒药
五.日常用品:
1.换洗衣服:3套足够
2.牙膏牙刷儿
3.洗发沐浴
4.防晒
5.毛巾洗衣粉
6.胶袋
7.水壶:可以装热水,放行李包
8.纸巾:
9.纸内裤:很实用,不用洗,哈哈
六.食物: 1.压缩饼干:也许不会吃,可是可以济急,特别是在沿途人烟稀少的旅途
2.饼干或其他封装食物
3.罐头类食物
4.本地特有产品,最好买了打包邮寄给家人存放
5.各地都有诸多美食,尽量以不吃坏肚子为前提
七.其他物品 1.小刀/多功能小刀/匕首
2.指南针
3.地图:地图最好用防水袋子装好
4.火机:(应急用)
5.纸和笔:可以记载路途的心情和一些电话,资料;也能够记帐
6.手机套装
7.照相机及电池
8.照相机脚架:出行照相,很实用
9.钱和钱包:记得带身份证
10.雨伞:一把(利便逗留出行使用,如有冲锋衣,可考虑不带)
11.骑行每日安排、路线图
八.技术提示:
1.骑车的时候,十万颗心注意路况
2.骑车的时候,起码有一只手牢牢抓紧车把
3.上坡的时候,学会变速
4.下坡的时候,把车子控制在控制规模内,不要让车子飘起来
5.不但要熟练使用地图和指南针,还要学会“该出口时就出口”
6.问路时候,尽量问多几个人来判断路线的对错
7.身上尽量少携带东西,东西应该装包里面
8.贵重物品放置行李内,钱币分N处存放为佳
9.身上尽量不要携带“引人犯法”的物品
10.尽量不要晚上赶路,安全熬头
11.出门在外,小心小偷、飞车贼、山贼、土匪、地头蛇、黑店
12.计划好每晚住宿的城镇
13.单人野营应选有照应地方,注意山泥倾泻及洪涝
14.要是前路拥塞,应考虑将路线整改部分
15.骑车别玩洒脱,城通称里不要用耳塞听歌
16.出门在外,以和为贵
17.如遇劫无法脱身,放弃财物,保存单车
18.祝你好运,祝旅途愉快。
骑行用具:
1、双肩45L爬山违包*(必带,要装老驴呢,就买自行车专用驮包以及前车包)
2、座管包或三角包(放修车工具)
3、SHIMANO XTR半指骑行手套*(手套必带,没有商量余地,骑车首当其冲遭到震荡的就是手)
4、腰包*(有一个小腰包会很利便,放地图、证件、纸笔和随时要用的东西,纸巾、唇膏,还有照相机、电池、镜头纸、微型脚架)
5、透明雨衣*1件(很是重,而且没有效上,天气预告说4号有雨,可是到5号下午进南京的时候才下了几分钟小雨,建议带一次性雨衣就够了,小雨冲,滂沱躲)6、750mL分子化合物塑料水壶*2个(感觉不敷用,考虑加一个水壶架放饮料瓶)
7、PURELAND违包防雨罩*1个(不下于雨也能够套在违包上,防尘防油,还能防贼惦记)
8、快干太阳帽*(必带,一顶太阳帽就可以完全保护面部,还能挡灰,不然一天骑下来,头发里的灰都能结块,实在太脏。其实我忽略掉自行车运动中最保命的一件,就是头盔,这个问题一直以来争论不休,我怕死但我还是觉得绑匪帽比硬邦邦的头盔舒服且都雅)
9、毛巾护腕*(必带,手长时间固定姿势扶把,易疲劳,护腕能在不停车不阻碍眼看东西假想线的情况下擦汗,快干的应该更好)
10、伸缩2米行李带*2根(必带,用没有弹性的绳索扎的东西七颠八倒很快就松了,要摩托车店卖的那种,要整根橡筋的扁的那种,不要买圆的,那是很多细橡筋扎起来的,会一根根慢慢崩断)
11、葫芦快挂多个*(不需据点包里的东西用快挂,什么都可以挂,拖鞋、杯子、高压锅?)
12、FOX反光绑腿带(有过裤脚卷入牙盘履历的该知道束带的必要性)
13、墨镜*(下次还是戴骑行眼镜的好,墨镜不防尘,尤其是虫子,很容易飞到秋水里)
14、锦纶绳6米(也许绑行李、晾衣服用的上吧)
修车工具:
1、瑞士军刀*(不见得能派上多大用途,但这是一向是随身的东西)
2、SIGMA MICRO JET 5600 便携打气工具*1只(打打气工具要买好一点的,一次性投资到位,平凡铝合金的是用卡的,底子固定不住,一波动很容易掉,而且质量烂的不行,花了30元,熬头次用就开裂漏气。SIGMA的是用橡筋固定,很是放心,也才50,德国的东西跟日本有一拼)
3、维修冷补30件工具组*1套(必带,里面包括了补胎片、撬胎棒,运气好,一路上没有车胎爆裂,但你能保证运气永远恁地好?)
4、防滑6寸活动扳手1把(必带)
5、覆胶劳保手套*1双
6、辐条扳环1个(调节辐条松紧,反正很小,携带比较好)
7、六角薄扳手*1把(修车摊常用的那种,也不占几多重量)
8、备用内带*1条(必带,国道、省道有些路面比较粗糙,经常还有玻璃阵,扎胎不成避免)
9、备用刹车皮*2对(必带,但短途磨损不是很大)
10、备用螺丝若干(必带,尤其是行李架的螺丝,其他螺丝一般不会掉,但掉了就很是贫苦)
11、简易截链器1个(需要用到的情况极少,链条最好还是装上魔术扣)
12、刹车线、变速线1套
13、WD-40防锈润滑油*1小罐(用来清洁各个内六角螺丝孔内的锈迹,洗链条、前后拨、飞轮都可以,当链条油和一般的润滑油也能够,但容易沾灰,也不要用做手拨润滑)
14、屋伏石链条养护油*1小瓶(FILISHLINE更好,但路上真的没心情去做什么保养了,在无锡捷安特生活馆她们用了一次)
15、小钢丝钳或斜口钳1把(有时共同扳手用的)
药品:每种带小量便可
1、防水创可贴*(这东西热天少用,除非必须保护创口)
2、润洁眼药水儿*(必带)
3、风油精*(必带)
4、金霉素眼膏*(必带,骑行的时候很容易鼻子干,到了晚上就睡不着,可用于鼻腔干燥)
5、息斯敏*(抗过敏药,对中枢神经体系影响小)
6、芬一定要*
七、云南白色的药膏*(必带,晚上腰酸违痛的时候贴上一块可以好好安享一下了)
八、云南白色的药气雾剂*(必带)
9、日夜百服咛*
10、扶他林*(必带,很是好,缓解肌肉枢纽关头酸痛很有效,而且是膏剂,一擦就行,不象橡皮膏药影响活动。每天都需要擦,所以至少带3管,由于在很多小地方买不到)
11、金维他
1二、三九胃泰胶囊*
13、绿药膏*
1四、安肠止泻胶囊*(外面口腹卫生很难掌握,不过我还算有抵当力)
1五、碘伏消毒棒*
16、霍香正气水软包装*
1七、牛黄解毒片
1八、酒精棉球(绝对好东西,你可以充分发挥你的想像力给它派上很多用途)
19、防蚊剂
20、纱布(要是要用到纱布了,我建议还是就近找个医院吧)
食物、饮料:
1、牛肉干*(可快速增补体力)
二、蒲萄糖冲剂*(水壶里冲一点还是不错的)
3、水果硬糖*
四、巧克力、士力架*(基本没吃到,首途半钟头就全化掉了,软的吃起来我很不喜欢,夏日不建议带)
五、干奶片
6、榨菜(增补盐分)
七、口香糖*
八、纯净水*
9、脉动、红牛等功能性饮料*
10、香蕉(最适合骑行吃的奇奥水果)
11、压缩饼干
12、罐头(其实说到最后,肉成品罐头才是王道,有时候就是想吃肉,别的什么都没用。加热也利便,绝对比巧克力更能恢复体力,就是太重了)
洗漱用品:
1、毛巾*(必带)
二、小手巾*(可以缠在手腕儿上擦汗)
3、洗衣粉*(建议带一小袋,香皂还是不如洗衣粉,旅馆是没有洗衣粉提供的)
四、牙具旅行装*(必带)
五、小梳子*(必带)
6、旅行香皂*(必带)
七、洗发水沐浴露旅行装*(必带)
八、卷筒纸*(必带)
9、折叠小镜子*(必带)
10、剃须刀*
11、SPF30户外型防晒唇膏*(必带,等你用的着这东西的时候你就不会笑我了,由于你已不能咧嘴捧腹)
1二、SPF30的防晒霜*(必带,强烈推荐,要是不想手臂变得像我这样,我可不是怕晒黑,一天骑下来洗脸都痛的哇哇叫的感觉可不爽)
13、湿纸巾*(必带,事实证明还是带简易装的好,不占地方)
1四、袋装痱子粉(长时间蹬车,臀部大腿根肯定会出汗, 这两个部位又吹不着风,一天下来就得起红疙瘩.所以每天都要擦)
1五、折叠迷你电吹风(烘鞋太有效了,即便夏天,像袜子、内裤这些个一个晚上也很难干,我不太建议放在电视机或台灯上烤干,素质,注意素质)
衣服:不包括身上的
1、外衣*1件(好比一件冲锋衣,四季适用)
二、抓绒衣1件(我这搭不谈进藏,不然就得带羽绒服,而且清单上要加更多东西)
3、长裤*1条(可以是休闲裤,晚上休息时穿)
四、长袖T恤*2件(推荐长袖长裤服装,防太阳灼伤很是有效)
五、短袖T恤*1件(晚上休息穿)
6、秋裤*1条(又是骈枝的,一直不待)
七、内裤*3条(纸内裤也不错)
八、棉袜*3双(要是愿意,再带3双丝袜,不磨脚)
9、泡沫拖鞋*1双(好一点的旅店会有消毒的拖鞋,但还是不放心,也并分歧脚,违包里要是带一双拖鞋或凉鞋,晚上会很是舒服)
取景装备:
1、照相机*(建议卡片机,不怕磕碰的话,带个DV或单反我也不反对)
二、1G高速卡*(建议10天以上行程购买数字伴侣)
3、微型三脚架*(单独出行自拍有效处)
四、充电器、电池*(气温高的话,电池还是很耐用的,可以满足一天拍摄)
五、照相机AV线(在旅馆休息时,可以在电视机上先看看路上拍的照片)
其它:
1、地图*(必带,一份可折叠的《马路交通旅游详图》,有关旅行中最重要的地图选择,不是一两句说的完的,以后讨论一下)
二、铝合金防水战术手电筒*(必带)
3、手机、充电器、电池*(必带)
四、防水表*(路上掏出手机看时间还是很贫苦的,码表有时间显示的话也无所说的,最好是带指南针和脉搏、温度、气压、海拔显示的潜水表)
五、条子本和笔*(必带)
6、双筒8×21微型望远镜*(看地形看风景看乖乖女)
七、定向越野指南针(必带,不要买那种玩具,沿国道走很难迷掉方向,但最怕的是要自小城市过境时)
八、收音机/MP3*(收音机外放路上是底子听不清的,也就晚上休息时消遣,电台旌旗灯号也不好)
9、各色锦纶扎带长短若干*(绑东西挺好的,还可当束裤带)
10、各规格自封袋多个*(必带,很有效,可以当防水袋、鞋套,装湿毛巾、拖鞋)
11、各色锦纶魔术搭扣多根*(妙用无限)
1二、插线板*(很多旅店只有一个电源插座,并且只有一个双孔,同时可能有多部手机和照相机、车灯电池充电器等等都要充电,我用的是一个日本的迷你插座,线长2米3双孔,插头可180度旋转,只有打火机巨细,冲破的插座也很好,就是太贵)
13、一次性打火机*(必带,户外用比Zippo很多多少了。要多带几个,放在差别之处)
1四、防水分子化合物塑料钱夹*(可放自行车发票和身份证的拷贝件多份,回程托运自行车可能需要出示发票。以及打印一份重要的清单,包括自行车照片、派司号、车架钢号、血型、药物过敏、联系电话、照相机手机的机身号)
装备的分级携带制
我的装备清单
1.自行车:阿米尼的新款山猫车。在兰州买的,778元/辆。21速,硬叉。
2.大违包:捆在车后货架上,装主要行李。
3.小违包:把行李结健壮实的捆在货架上其实很不利便,所以要准备一个小包装常用物品,平时骑车就违在违上。当然有驮包的同道这项就可以免了。
4.睡袋:想尽量省住宿费的同道此项必备。0度或8度的都无所说的,由于在西藏这些个都是撑不住的,除非有更好的专业睡袋。要穿上足够的衣服后才能钻进睡袋,脚部和与地面接触的部位最冷(我在说打地铺呢,打地铺才能省钱呀),所以防潮垫还是有一张好些。
5.雨衣雨裤:雨披是不太顶用的,由于会被风吹起来。不过我还是准备了一件雨披裹住行李,这样可以防雨。雨裤有同样不好,就是不透气,常常是里面和外面一起湿。
6.水壶:两个。一个放在水壶架上,另一个捆在后面。在川藏线拉萨到然乌其实有一个就够,由于到处是清冽的山泉。
7.衣物:一件能防雨的外套,由于那些半大不小的雨总是懒得穿雨衣,再说这些个外套的保温机能也不错。秋衣秋裤,在青藏线用的着。保温内衣,睡觉时穿的。还有内衣内裤若干。
8.帽子:太阳帽一顶,绑匪帽一顶。绑匪帽就是那种戴上后只露出秋水的绒帽,可以防灰防晒防冷风。
9.墨镜:西藏阳光很强,不戴的话秋水很容易发红,接着就...10.口罩:有绑匪帽口罩也能够不用,不过那玩意儿在某些地方也太热了些。
11.药品:感冒药,拉稀药,创可贴,斧标油,紫药水儿,棉棒。有条件再带些金维他什么的吧。
12.手套:劳保手套就可以。我还备了副皮手套,下滂沱的时候可以戴。
13.电话卡:用IC卡吧,其他卡很多地方用不了。
14.银行卡:最好用邮政储蓄,最最好是邮政和建行各带一张,由于在这种地方什么事城市发生。但即便如此,在很多地方还是取不到钱。因为有些地方还用算盘,更不用想电脑和网络了。
15.铰剪和针线包:磨破裤子的事会有的。再说,每天颠来颠去的东西很容易坏,有针线就可以自己补。
16.鞋子:我就穿了双解放鞋。在青藏线上穿厚袜子(早上还是有点冷),在川藏线不穿袜子,由于渡水经常常会弄湿鞋,赤脚更容易把鞋捂干。
17.其它:照相机、胶卷、电池、行李绳、拖鞋、日志本、笔、手电、压缩饼干、饭盒、修车工具。
我们的旅行要求的是必备,而且携带的工具数量越少、重量越轻才是最好的。那么哪一些工具才是马路自行车旅行出行的必备工具呢?我们先来做一个简略的描写。
1、备用内带:一个或两个适合你自行车使用的内带
二、翘胎棒:一般是两根,可以帮助你把外胎扒下来,换上备用的内带
3、冷补胶片:至少带上5个,这是一种不用打磨、剪切的产品,快捷使用
四、冷补胶水:把你内带上的伤痕不平的得力帮手
五、打磨片:打磨你的内带,使它切合粘接条件
6、便携打气工具:让你的车轮在跌倒的时候重新站起来
七、截链器:在你掉链子的时候,可以帮助你接续进步
八、组合工具:它是个多功能的利器,是个不成多得的好帮手
第四篇:自行车骑行姿势
自行车骑行姿势
很多人以为单车买了不就可以骑了?其实这是很不对的观念。因为每一个人的身长、手长、脚长都不一样,即使买到了尺寸对的单车,也不代表这辆单车是真正适合你的身材。别懒惰,请花几分钟时间跟我们一起检查看看吧:
坐垫角度
首先先调整最简单的坐垫角度。坐垫的角度大致上要保持水平,由于目前市面上的坐垫的垫面大多是弧面,用目视可能不太准确,所以可以先拿一把长尺放在坐垫上,再用眼睛目测抓水平,这样就容易多了。
不过坐垫得角度绝不是死板板的。比如说,有些人骑完车后常常会抱怨胯下痛,这或许是坐垫前端的压力过大所致,这是可以将坐垫的鼻端稍稍向下调整一点,这样做可以减轻对胯下部位的压力,特别是在上坡的时候。相反地,有些人不是很长骑上坡,反而喜爱冲下破的乐趣,而冲下坡时因为要控制重心的关系,骑乘者常常会在坐垫与坐垫后方移来移去的,这时最好将坐垫鼻端稍微往上仰个几度,同时将坐管高度放低,这样做有助于下坡时身体在坐垫上的灵活度。
坐垫高度
再来就是设定坐垫的高度了。坐垫的高度是单车设定中最重要的一环,尤其与膝盖伤害与踏踩出力息息相关。坐垫太高的话膝盖容易受伤,而且重心太高也容易产生意外;太低的话脚踏踩不出力量,长期用不正确的姿势踩踏也会对膝盖与腿部产生不好的影响。唯有正确的坐垫高度才能真正发挥出应有的踩踏效率、并拥有最正确健康又不伤害身体的踩踏姿势,而且不但不会萝卜腿,而且还能修饰腿型喔!
膝关节是单车运动时使用最频繁的身体部位,但也是最脆弱、最容易受伤的部位。当我们的腿每踩踏一圈,膝关节就会活动一次,这样频繁的动作,如果施力的方法、方向或位置不正确的话,很容易就会让膝关节受伤、甚至一辈子都不能骑车(很多膝关节的伤害是很难康复会来的),所以一定要小心才行!
设定坐垫高度常常听一些专家说什么要(胯下长*0.885)如何如何量测的?其实你不打算当一个选手的话,真的不需要将一件简单的事情搞得那样复杂。初学者只要先将“脚跟”放在踏板上,然后踩几下,慢慢地调整坐垫高度,等到踏到最低点时膝盖正好打直(如图B1),这时候的坐垫高度就已经八九不离十了!依照这样的标准坐垫高度,再将“脚掌”放回原来的标准踩踏位置,如此一来,膝盖在踩踏的最低点时自然就会有一点点弯曲(如图B2),这样的伸展姿势既可以兼顾踩踏事的出力,也不会让膝关节再踩踏时受伤。当然,如果新手一下子无法习惯这样的高骑乘位置,也可以将这个“标准坐垫高度”再降低
一、两公分、甚至三、四公分,还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
设定坐垫高度时最忌讳将坐垫拉得太高(路上有很多中学生喜欢耍酷,刻意将坐垫拉得很高很高,假装自己脚很长的样子),这样的坐垫高度在踩踏时会让膝盖打直(如图B3),是很危险的动作!像单车运动这样需要双腿频繁地作踩踏回转的动作,这时如果还让膝盖打
直,不仅会让踩踏有“顿点”发生,影响踩踏的连续性,而且打直时的膝盖也很伤膝关节及腿部韧带。虽然拉高坐垫后会有一种将踩踏力量“直直打出”的错觉,好像要这种姿势才能踏出去,但其实不然,不管是肌肉还是膝关节都很容易在这时(膝盖打直)磨损受伤。所以一点要记住!骑车踩踏是切忌不能让膝盖打直。
坐垫高度也不能太低,一般初学者由于不习惯高重心的骑车姿势,所以往往会将高度下拉,而且拉得太多,这样“蹲骑”的姿势会让腿部的力量伸展不开来(如图B4),虽然骑车时安心了些(因为重心低、而且脚掌可以踏到地面的缘故),但舒展不开的大腿、小腿、与膝盖不止会让你骑不快,长时间下来也容易造成肌肉与关节的磨损。
因此,我们在这里建议,还是先将自己的“标准坐垫高度”找出来,之后可以稍微降低几公分,慢慢习惯重心的变化,然后再一点一点地(半公分或一公分)向上调整,一直到找到那个既可以让你安心自信、又可以兼顾踩踏出力、并且能避免身体受伤的好位置(如图B5)。
坐垫的前后位置
坐垫的前后位置其实也与膝关节大有关系,但常常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节。一般车友或车店往往以“好看不好看?”或“酷不酷?”等外观因素来决定坐垫的前后位置,这样是很不对的。坐垫的前后位置,与坐垫高度同样影响膝关节甚巨,所以设定时一定要小心谨慎才对。
坐垫前后位置的设定其实相当简单:先在坐垫上坐好,将脚掌放在踏板上正确的位置(如图C1)然后踩个几下,接着将踏板摆成水平,这是前脚的“膝盖下点”所垂下的垂直线要刚好通过踏板的中心位置(也就是踏板轴),这样就完成了(如图C2)!如果垂线没有通过踏板的中心位置,就要依次调整坐垫的位置。(如图C3)坐垫位置就太过前面,而图C
4则是太后面,坐垫位置太过前面或后面会影响到腿部的踩踏出力,与膝盖的磨耗也息息相关,所以不可不小心。
这个位置当然也不是死的,而是有一点弹性:如果位置再后面一点点,可以让大腿的出力更好更直接,适合喜欢“大脚踩踏”方式的高出力型猛男;如果位置再前面一点点则可以染膝盖与小腿的回转更顺畅,适合喜欢“她会转速”的朋友(踩踏出力小一些、但踩踏速度快一些)。但不管是向前向后,移动的位置都不可超过标准位置2.5公分以上,超过的话很容易就会伤及膝盖与肌肉。
一般车友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将坐垫放在过于后面的位置(如图C4),这样做好像能燃车子看起来更俊更酷,踩踏是好像也比较容易有那种扎实的踩踏感,但这样硬操的结果,长期下来其实对膝盖时会有所损伤的。
龙头的高度长度
龙头的高度长度主要是在调整体重压在单车上时的配重,同时也会影响操控的灵活度。正常骑行时,我们应该将身体的重量均匀分配在骑车的“金三角”:分别是“手把”、“坐垫”与“脚踏”上(如图D3)。不常骑车或没有骑车运动习惯的人,由于不善于使用上半身的肌肉群,腰部也不经常运动到,所以会不自觉地将龙头把手的位置弄得又高又近(接近身体),让骑车的姿势好像平常坐着的姿势那样(如图D2)。但这样看起来技术富有自然的姿势其实会让身体的重量过于集中在“坐垫”上,而“把手”所分到的重量却只是点到为止。这样的设定一开始虽然可以感觉到很自然舒服,但将大多的身体重量压在臀部(坐垫)上,骑乘久了之后臀部会因为压力过大而产生不舒服,跨下的部位也容易会有麻木的感觉。另外,像这样太过于“正直”骑姿将使得骑乘者的脊椎直接面对地面所传来的冲击,久了后就会产生腰酸背痛,长期下来对身体其实是很不好的。所以设定龙头的高度与长度时,千万不要一味地想将龙头加高缩短;相反地,要将龙头设定在适切的位置,让身体的重量能够分一些到把手上面去(也就是上半身与手臂的肌肉上)。虽然一开始时会因为这边的肌肉群平时很少用到的关系,所以会感觉比较无力而且容易疲惫,但骑过一两次车、等肌肉群习惯这样的使用方式与强度后,酸痛不适的感觉自然就会消失。所以设定龙头的长度高度时一定要记住“骑车黄金三角333配重原则”。
龙头的长度则会随着车子上管长度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由于每台车子的上管长度不尽相同,所以龙头长度也不是个固定的数字。龙头过短的话体重不容易压在前轮上,骑车时操控容易有些轻飘飘的感觉,上坡时前轮也比较容易浮起,产生危险或打乱节奏,而且上半身的力量也会有施展不开的感觉;相反地,龙头过长则会放太多重量在前轮上,除了会让操控碍手碍脚之外,下坡时重心太过前面、后轮载重不够容易浮起或导致抓地力不足,对骑乘安全
也会大打折扣,上半身过于拉伸也会增加疲累感。所以选择适当的龙头长度往往是新车设定最要的一环,但也是店家最不容易(或不愿意)调整、而且是消费者最不容易马上感受到效果的一项设定。
所以说,专业的单车店家一定要准备多种龙头长度供消费者设定或选换。把手可以适当锯短、坐管坐垫也都可以轻易使用快拆或工具调整,唯独龙头是得大费周章的更换,是最不容易调整的操控零件。不过,一定不能怕麻烦,一点要找到自己最适合的龙头长度高度才行!除了店家能为你建议设定外,我们也建议车友可以多购一些不同长度的龙头。偶尔更换一下,这样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最好最舒适的骑车黄金三角”位置。骑起车来才能更不费力、也更安全。
煞车把角度
骑车前一定要先学会停下车,也就是煞车。这是安全骑乘的第一步。煞车把手的角度当然也就扮演关键性的角色。
煞车把手一般可以先设定在35-45度之间,让骑乘时,手背与前臂可以打平为准(如图E1)。如果手背与前臂间的角度上弯(如图E2)或下弯(如图E3)太多,都表示把手的角度不对,得重新调整。
正确的煞车把手角度可以让手臂手掌的肌肉能最舒服,而且能最快速地施力与反应。记住,让车子停下来,也就是煞车,是骑乘单车安全的第一步。一点要将煞车把手放在最好最对最自然的位置,这样遇到意外时才能让危险发生的机会降到最低。
煞车把手位置
煞车把手的角度对了还不够,手指是否能正确地控制手把也是关键。现在的自行车零件多以欧美人的体型作标准,因此对东方人来说。尺寸上往往大了一号,让人“指长莫基”。还好,经过多年的演化,现在的煞车把手大多都是有很宽广的调整空间了。所以只要请店家老板将煞车手把的位置依照你的手掌大小、手指长度作调整,基本上食指与中指的第二节要可以稳稳地放在煞车把手上才算及格(如图E4),这样真正遇到危险时,刹车的反应时间与力道才够快够有力。
尤其是手掌小的女性朋友一定要特别注意这点!千万不要拿你小小的手掌手指去屈就那个设计给西方大男人用得大大的把手,其实只要一丁点的调整,就能够让车子变成你身体的一部
分。安全是绝对不能偷懒的哦把手宽度 车把手的宽度大概要比肩膀再宽一些些,至少要与肩膀同宽,这样操控室才会灵巧有力,而且胸部肌肉自然舒展,可以呼吸得很顺畅(如图F1)。太窄的车把手宽度会让转弯时碍手碍脚,既影响操控也危险,而且也没法大口呼吸(如图F3)。但过宽的车把手宽度也不好,操作起来会像在开“拖拉机”(卡车),上半身也容易太前倾,徒增气力、增加腰部的负担(如图F2)。
教你如何用正确的姿势骑自行车步骤/方法
1.这样的姿势是刚刚开始骑车的人最容易犯的毛病,很明显,人车固定了,应为三角形的连接本来就是一个稳定的状态,接下去的就是脖子酸啊,肩膀酸啊,都来了。
2.标准的骑车姿势是收腹的,可以看到人和车的连接是一个不稳定的四边形,这样就可以在车上迅速调整人的重心。以最快的速度应对路况的改变,达到人车合一。手臂起到的是辅助作用,在车把上不用力的,所以也不会肩膀酸,脖子痛,还有,可以很好的保护小弟弟哦。
3.接下去来看上坡的,如果不改变我们平常的骑车习惯,很难完成山地车的上坡。大多数反映的抬前轮也是这个原因造成的,注意上坡时候重心的偏移。4.正确的上坡,是建立在正确的骑行姿势上的,俗称的屁眼顶在坐垫尖,手臂弯曲向下也就是这个样子了可以劲可能把人的重心移动到前面去,应为车的重心是不变的,所以只能靠调整人的重心来调整使得重心仍然处在中间的位置
5.下坡时候重心靠后,车队重心是不变的,需要通过调整人的重心来控制重心的合理还是保持在两个轮子中心。下坡和坐垫高度没有很大的关系,只要你pp可以移动到坐垫后面不被卡住就可以了
先装座垫,再配把立: 把立过长过短过高过低都是不好的,那么如何知道自己用什么样长度和角度的把立呢,只有在座垫装配完成后亲自坐上去,模拟一个前趴的骑姿,才能确定把立的位置.如果先随便买一根把立,再通过调整座垫位置来适应把立,那一切就都弄反了,如此颠倒过来的后果就是你的座垫不是依靠踩踏来安装的,而是依靠把立来安装的,你上身的姿势虽然有了保证,但坐位和踩踏就无法调整了.所以,一定是先装座垫,再选配把立,千万千万别颠倒过来.车把比车座高10公分左右。
第五篇:自行车骑行姿势
1 坐垫角度2 坐垫高度3 坐垫的前后位置 龙头的高度长度5 煞车把角度6 煞车把手位置 把手宽度
很多人以为单车买了不就可以骑了?其实这是很不对的观念。因为每一个人的身长、手长、脚长都不一样,即使买到了尺寸对的单车,也不代表这辆单车是真正适合你的身材。别懒惰,请花几分钟时间跟我们一起检查看看吧:
坐垫角度
首先先调整最简单的坐垫角度。坐垫的角度大致上要保持水平,由于目前市面上的坐垫的垫面大多是弧面,用目视可能不太准确,所以可以先拿一把长尺放在坐垫上,再用眼睛目测抓水平,这样就容易多了。
不过坐垫得角度绝不是死板板的。比如说,有些人骑完车后常常会抱怨胯下痛,这或许是坐垫前端的压力过大所致,这是可以将坐垫的鼻端稍稍向下调整一点,这样做可以减轻对胯下部位的压力,特别是在上坡的时候。相反地,有些人不是很长骑上坡,反而喜爱冲下破的乐趣,而冲下坡时因为要控制重心的关系,骑乘者常常会在坐垫与坐垫后方移来移去的,这时最好将坐垫鼻端稍微往上仰个几度,同时将坐管高度放低,这样做有助于下坡时身体在坐垫上的灵活度。
坐垫高度
再来就是设定坐垫的高度了。坐垫的高度是单车设定中最重要的一环,尤其与膝盖伤害与踏踩出力息息相关。坐垫太高的话膝盖容易受伤,而且重心太高也容易产生意外;太低的话脚踏踩不出力量,长期用不正确的姿势踩踏也会对膝盖与腿部产生不好的影响。唯有正确的坐垫高度才能真正发挥出应有的踩踏效率、并拥有最正确健康又不伤害身体的踩踏姿势,而且不但不会萝卜腿,而且还能修饰腿
型喔!
膝关节是单车运动时使用最频繁的身体部位,但也是最脆弱、最容易受伤的部位。当我们的腿每踩踏一圈,膝关节就会活动一次,这样频繁的动作,如果施力的方法、方向或位置不正确的话,很容易就会让膝关节受伤、甚至一辈子都不能骑车(很多膝关节的伤害是很难康复会来的),所以一定要小心才行!
设定坐垫高度常常听一些专家说什么要(胯下长*0.885)如何如何量测的?其实你不打算当一个选手的话,真的不需要将一件简单的事情搞得那样复杂。初学者只要先将“脚跟”放在踏板上,然后踩几下,慢慢地调整坐垫高度,等到踏到最低点时膝盖正好打直(如图B1),这时候的坐垫高度就已经八九不离十了!依照这样的标准坐垫高度,再将“脚掌”放回原来的标准踩踏位置,如此一来,膝盖在踩踏的最低点时自然就会有一点点弯曲(如图B2),这样的伸展姿势既可以兼顾踩踏事的出力,也不会让膝关节再踩踏时受伤。当然,如果新手一下子无法习惯这样的高骑乘位置,也可以将这个“标准坐垫高度”再降低
一、两公分、甚至三、四公分,还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设定坐垫高度时最忌讳将坐垫拉得太高(路上有很多中学生喜欢耍酷,刻意将坐垫拉得很高很高,假装自己脚很长的样子),这样的坐垫高度在踩踏时会让膝盖打直(如图B3),是很危险的动作!像单车运动这样需要双腿频繁地作踩踏回转的动作,这时如果还让膝盖打直,不仅会让踩踏有“顿点”发生,影响踩踏的连续性,而且打直时的膝盖也很伤膝关节及腿部韧带。虽然拉高坐垫后会有一种将踩踏力量“直直打出”的错觉,好像要这种姿势才能踏出去,但其实不然,不管是肌肉还是膝关节都很容易在这时(膝盖打直)磨损受伤。所以一点要记住!骑车踩踏是切
忌不能让膝盖打直。坐垫高度也不能太低,一般初学者由于不习惯高重心的骑车姿势,所以往往会将高度下拉,而且拉得太多,这样“蹲骑”的姿势会让腿部的力量伸展不开来(如图B4),虽然骑车时安心了些(因为重心低、而且脚掌可以踏到地面的缘故),但舒展不开的大腿、小腿、与膝盖不止会让你骑不快,长时间下来也容易造成肌肉与关节的磨损。因此,我们在这里建议,还是先将自己的“标准坐垫高度”找出来,之后可以稍微降低几公分,慢慢习惯重心的变化,然后再一点一点地(半公分或一公分)向上调整,一直到找到那个既可以让你安心自信、又可以兼顾踩踏出力、并且能避免身体受伤的好位置(如图B5)。
坐垫的前后位置
坐垫的前后位置其实也与膝关节大有关系,但常常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节。一般车友或车店往往以“好看不好看?”或“酷不酷?”等外观因素来决定坐垫的前后位置,这样是很不对的。坐垫的前后位置,与坐垫高度同样影响膝关节甚巨,所以设定时一定要小心谨慎才对。坐垫前后位置的设定其实相当简单:先在坐垫上坐好,将脚掌放在踏板上正确的位置(如图C1)然后踩个几下,接着将踏板摆成水平,这是前脚的“膝盖下点”所垂下的垂直线要刚好通过踏板的中心位置(也就是踏板轴),这样就完成了(如图C2)!如果垂线没有通过踏板的中心位置,就要依次调整坐垫的位置。(如图C3)坐垫位置就太过前面,而图C4则是太后面,坐垫位置太过前面或后面会影响到腿部的踩踏出力,与膝盖的磨耗也息息相关,所以不可
不小心。
这个位置当然也不是死的,而是有一点弹性:如果位置再后面一点点,可以让大腿的出力更好更直接,适合喜欢“大脚踩踏”方式的高出力型猛男;如果位置再前面一点点则可以染膝盖与小腿的回转更顺畅,适合喜欢“她会转速”的朋友(踩踏出力小一些、但踩踏速度快一些)。但不管是向前向后,移动的位置都不可超过标准位置2.5公分以上,超过的话很容易就会伤及膝盖与肌肉。一般车友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将坐垫放在过于后面的位置(如图C4),这样做好像能燃车子看起来更俊更酷,踩踏是好像也比较容易有那种扎实的踩踏感,但这样硬操的结果,长期下来其实对膝盖时会有所损伤的。
龙头的高度长度
龙头的高度长度主要是在调整体重压在单车上时的配重,同时也会影响操控的灵活度。正常骑行时,我们应该将身体的重量均匀分配在骑车的“金三角”:分别是“手把”、“坐垫”与“脚踏”上(如图D3)。不常骑车或没有骑车运动习惯的人,由于不善于使用上半身的肌肉群,腰部也不经常运动到,所以会不自觉地将龙头把手的位置弄得又高又近(接近身体),让骑车的姿势好像平常坐着的姿势那样(如图D2)。但这样看起来技术富有自然的姿势其实会让身体的重量过于集中在“坐垫”上,而“把手”所分到的重量却只是点到为止。这样的设定一开始虽然可以感觉到很自然舒服,但将大多的身体重量压在臀部(坐垫)上,骑乘久了之后臀部会因为压力过大而产生不舒服,跨下的部位也容易会有麻木的感觉。另外,像这样太过于“正直”骑姿将使得骑乘者的脊椎直接面对地面所传来的冲击,久了后就会产生腰酸背痛,长期下来对身体其实是很不好的。所以设定龙头的高度与长度时,千万不要一味地想将龙头加高缩短;相反地,要将龙头设定在适切的位置,让身体的重量能够分一些到把手上面去(也就是上半身与手臂的肌肉上)。虽然一开始时会因为这边的肌肉群平时很少用到的关系,所以会感觉比较无力而且容易疲惫,但骑过一两次车、等肌肉群习惯这样的使用方式与强度后,酸痛不适的感觉自然就会消失。所以设定龙头的长度高度时一定要记住“骑车黄金三角333配重原则”。龙头的长度则会随着车子上管长度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由于每台车子的上管长度不尽相同,所以龙头长度也不是个固定的数字。龙头过短的话体重不容易压在前轮上,骑车时操控容易有些轻飘飘的感觉,上坡时前轮也比较容易浮起,产生危险或打乱节奏,而且上半身的力量也会有施展不开的感觉;相反地,龙头过长则会放太多重量在前轮上,除了会让操控碍手碍脚之外,下坡时重心太过前面、后轮载重不够容易浮起或导致抓地力不足,对骑乘安全也会大打折扣,上半身过于拉伸也会增加疲累感。所以选择适当的龙头长度往往是新车设定最要的一环,但也是店家最不容易(或不愿意)调整、而且是消费者最不容易马上感受
到效果的一项设定。所以说,专业的单车店家一定要准备多种龙头长度供消费者设定或选换。把手可以适当锯短、坐管坐垫也都可以轻易使用快拆或工具调整,唯独龙头是得大费周章的更换,是最不容易调整的操控零件。不过,一定不能怕麻烦,一点要找到自己最适合的龙头长度高度才行!
除了店家能为你建议设定外,我们也建议车友可以多购一些不同长度的龙头。偶尔更换一下,这样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最好最舒适的骑车黄金三角”位置。骑起车来才能
更不费力、也更安全。
煞车把角度
骑车前一定要先学会停下车,也就是煞车。这是安全骑乘的第一步。煞车把手的角度当然也就扮演关键性的角色。煞车把手一般可以先设定在35-45度之间,让骑乘时,手背与前臂可以打平为准(如图E1)。如果手背与前臂间的角度上弯(如图E2)或下弯(如图E3)太多,都表示把手的角度不对,得重新调整。
正确的煞车把手角度可以让手臂手掌的肌肉能最舒服,而且能最快速地施力与反应。记住,让车子停下来,也就是煞车,是骑乘单车安全的第一步。一点要将煞车把手放在最好最对最自然的位置,这样遇到意外时才能让危险发生的机会降到最低。
煞车把手位置
煞车把手的角度对了还不够,手指是否能正确地控制手把也是关键。现在的自行车零件多以欧美人的体型作标准,因此对东方人来说。尺寸上往往大了一号,让人“指长莫基”。还好,经过多年的演化,现在的煞车把手大多都是有很宽广的调整空间了。所以只要请店家老板将煞车手把的位置依照你的手掌大小、手指长度作调整,基本上食指与中指的第二节要可以稳稳地放在煞车把手上才算及格(如图E4),这样真正遇到危险时,刹车的反应时间与力
道才够快够有力。
尤其是手掌小的女性朋友一定要特别注意这点!千万不要拿你小小的手掌手指去屈就那个设计给西方大男人用得大大的把手,其实只要一丁点的调整,就能够让车子变成你身体的一部分。安全是绝对不能偷懒的哦
把手宽度
车把手的宽度大概要比肩膀再宽一些些,至少要与肩膀同宽,这样操控室才会灵巧有力,而且胸部肌肉自然舒展,可以呼吸得很顺畅(如图F1)。
太窄的车把手宽度会让转弯时碍手碍脚,既影响操控也危险,而且也没法大口呼吸(如图F3)。
但过宽的车把手宽度也不好,操作起来会像在开“拖拉机”(卡车),上半身也容易太前倾,徒增气力、增加腰
部的负担(如图F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