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原油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附件
中原油田2011年博士后科研项目计划
(共100项)
一、东濮凹陷勘探开发技术(30项)
(一)东濮凹陷油气富集规律与增储领域
1、深层油气基础研究及资源潜力再认识
(1)复杂断块群、洼陷带岩性、潜山圈闭特征及成因机制
(2)烃源岩热演化特征及生、排烃模型建立
(3)深层油气资源潜力评价
2、深层油气成藏机制及富集规律
(1)典型油气藏解剖
(2)油气来源、动力环境、输导体系研究
(3)不同层系油气充注期次及过程
(4)油气成藏主要控制因素研究
(5)深层油气藏成藏模式与分布规律
3、增储领域评价与关键技术攻关
(1)主要增储领域评价
(2)深层勘探关键技术攻关(物探、测井、压裂)
(二)油气田开发
1、油气藏精细描述技术
2、高精度三维地震应用技术
3、高分辨率测井技术
4、中渗油藏精细注水开发技术
5、低渗油藏逐层上返注水开发技术
6、小井眼开窗侧钻技术
7、水平井、侧钻水平井技术
8、不压井作业技术
9、水平井油层改造技术
10、油水井防砂、固砂技术
11、层间动用状况监测技术
12、找水找窜卡堵水技术
13、复杂井况修复技术
14、分层压裂技术
15、气驱先导试验
(1)空气泡沫驱油技术试验研究
(2)水驱废弃油藏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3)氮气泡沫驱
16、深层异常高压泥岩裂缝稠油油藏勘探开发技术(1)深层高温高压泥岩裂缝稠油油藏成因机理研究;(2)濮深18-1深层高温稠油油藏描述技术研究(3)深层高温高压泥岩裂缝稠油油藏开发技术
二、普光气田开发建设技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3项)课题
一、高含硫碳酸盐岩气藏精细描述及开发规律研究
1、超深层礁滩相气藏精细描述技术
2、高含硫碳酸盐岩气藏多相渗流规律研究
3、高含硫碳酸盐岩气藏开发动态研究
4、高含硫碳酸盐岩气藏开发技术政策优化研究 课题
二、高含硫气藏超深水平井钻井配套技术
1、超深水平井轨迹控制及安全钻井技术
2、超深水平井钻井液技术
3、超深水平井固井配套技术 课题
三、高含硫气井稳产增产工艺技术
1、超深层水平井完井与分段酸压技术研究
2、高含硫气井产气剖面监测技术
3、高含硫气井增产工艺技术研究
4、高含硫气井硫沉积动态预测及治理技术研究
5、高含硫气井高钢级抗硫套管变形修复技术研究 课题
四、集输系统积液、硫沉积与腐蚀控制技术
1、集输系统积液规律与控制技术研究
2、集输系统硫沉积防治技术研究
3、集输系统工况条件腐蚀规律与控制技术研究 课题
五、百亿方级净化厂安全优质运行技术
1、百亿方级净化厂安全运行技术研究
2、高含硫天然气净化技术优化研究
3、新型脱硫剂、克劳斯催化剂研发
课题
六、高含硫气田开发关键装备及管材研制 1、6″抗硫钻杆研发
2、HH级抗硫采气井口研发
3、新型井口高压分离器研发
4、大口径镍基双金属高压复合管管材研发
5、大口径L360S抗硫输气管材研发
三、内蒙探区勘探开发技术(28项)
(一)白音查干凹陷勘探开发技术
1、白音查干凹陷缝洞型储层形成及分布规律研究
2、白音查干北坡成藏条件研究
3、白音查干凹陷隐蔽圈闭识别与描述
4、白音查干凹陷锡26块白云质泥岩油藏分布规律及开发方案研究
5、白音查干凹陷缝洞型储层测井评价技术
6、内蒙两干地区钻井提速方案
(二)查干凹陷勘探开发技术
1、查干凹陷成岩演化及有效储层分布研究
2、查干凹陷热史和成烃研究史
3、查干凹陷火山岩储层发育特征
4、查干凹陷沉积体系与沉积相研究
5、查干凹陷乌力吉构造带成藏规律研究
6、查干凹陷构造特征与演化研究
7、查干凹陷地震成像技术攻关
8、白音查干、查干凹陷储量参数研究
9、查干凹陷毛8块稠油藏开发技术研究
10、查干地区玄武岩井段油包水钻井液应用技术研究
(三)二连盆地勘探技术
1、赛汉塔拉凹陷石油地质特征与勘探潜力研究
2、二连盆地构造特征与演化研究
3、二连盆地中原探区侏罗系石油地质特征与有利勘探区优选
(四)内蒙合作区块勘探开发技术
1、乌利雅斯太凹陷中、北洼石油地质特征
2、乌利雅斯太凹陷开发方案研究
(五)内蒙探区压裂技术
1、内蒙探区砾岩、砂砾岩储层压裂工艺技术研究
2、内蒙探区白云质泥岩酸压工艺技术研究
3、内蒙探区火成岩储层压裂工艺技术研究
4、内蒙探区低压低渗储层快速排液技术研究
(六)其它
1、内蒙探区稠油降粘增能工艺技术研究
2、内蒙探区油气地面工艺技术研究
3、冀北承德双复杂山地地震资料采集技术
四、石油工程提速提效技术(19项)
(一)钻井工程方向
1、涡轮钻具特性研究(钻井工程、油气井工程)
2、水处理装备设计、井下工具设计与分析、流体机械设计与分析
3、油基钻屑生物复合处理关键技术应用研究(油田化学)
4、测控技术与仪器、钻井测量技术(钻井地面仪表测控技术软硬件研制、单片机软件开发)
5、高温高密度水泥浆体系研究、6、低密度高强度水泥浆体系研究
7、泡沫/超高温超高密度钻井液流体力学研究
8、复杂地层钻井液井壁稳定力学研究
9、保护储层钻井液、完井液技术研究(化学专业背景)
10、钻杆耐磨带敷焊材料及焊接工艺
11、井下打捞工具材料优选及加工工艺
(二)地面工程方向
1、高含硫天然气积液与硫沉积控制(油气储运)
2、高含硫天然气腐蚀控制(材料工程)
3、智能电网故障识别定位与隔离
4、智能电网的数据自动监测
(三)地球物理测井方向
1、薄差层测井资料解释研究
(四)其它方向
1、生态监测技术和治理方法研究(环保专业)
2、油田装备检测技术研究(设备及自动化专业)
3、集输管道检测评价技术研究(安全工程专业)
第二篇:中原油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石化中原油田2015年招收博士后公告
中石化中原油田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是集石油天然气勘探、油气田开发、石油化工和石油工程技术为一体的国有特大型企业,主要勘探开发区域包括东濮凹陷、普光气田和内蒙古探区,石油工程队伍遍布国内20多个省区市和海外20多个国家(地区),基地在河南省濮阳市,在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办公楼。目前,油田油气生产规模达到1300万吨油气当量,累计生产原油1.35亿吨、天然气700亿立方米。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5万人,教授级职称人员16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石化突出贡献专家和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专家85人,油田各类专家184人、涉外总监174人,局级优秀人才711人。
2001年12月,中原油田成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站以来,累计招收博士后104人,出站后留用25人,目前在站31人。博士后先后承担科研课题200多项,获得国家专利61项、国家和河南省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45项、地市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86项。2003年以来,连续8次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05年、2010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一、博士后课题与招收专业 博士后科研项目:科研课题94项,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石化重点科技项目,以及油田勘探开发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博士研究生可以根据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进行选择。
招收博士专业: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质工程、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物理与化学、电气工程等以及相近专业。
二、招收对象
已获得或即将获得国内外博士学位,专业对口,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在40岁以下,能够集中精力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博士。
三、申请程序及需提交材料
1.进站申请。博士可登录中原油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网站(http://www.feisuxs 通信地址:河南省濮阳市中原路277号
邮政编码:457001
欢迎优秀博士加盟中原油田,献身石油石化事业,实现人生追求和梦想!
附件:中原油田2015年博士后科研项目研究方向
中原油田博管办
2014年11月14日
附件
中原油田2015年博士后科研项目研究方向
(共94项)
一、油气勘探地质研究项目(11项)1.东濮北部勘探研究 2.东濮南部勘探研究 3.东濮西南洼勘探研究 4.东濮深层勘探研究 5.东濮外围及兰聊带勘探研究 6.查干勘探研究 7.白音查干勘探研究 8.二连盆地及南方勘探研究 9.银额新区及冀北勘探研究 10.普光海相勘探研究 11.普光陆相勘探研究
二、东濮凹陷油稳气升关键技术研究(32项)
(一)东濮凹陷岩性油气藏滚动勘探技术 1.沉积体系及古地貌恢复研究技术 2.相控储层地震描述预测技术 3.地震油气检测技术
4.岩性圈闭刻画及描述评价技术
(二)相控油藏精细描述与高效调整技术 1.不同类型油藏微观剩余油赋存状态研究 2.相控油藏精细描述研究 3.相控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
4.不同类型油藏开发经济技术政策及调整研究 5.快速准确分层测试技术
6.耐高温高盐凝胶调驱工业化应用技术
(三)东濮凹陷致密砂岩气藏提高采收率技术
1.凝析气藏注CO2提高采收率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2.桥白地区凝析气藏有效开发技术研究
3.复杂断块、气顶气藏储量动用状况及提高采收率研究 4.户部寨裂缝性气藏提高采收率技术 5.拖动压裂工艺技术研究
(四)二氧化碳驱油规模化应用技术
1.高温高盐油藏CO2驱油机理深化研究 2.高温高盐油藏CO2驱分层工艺与流度控制技术 3.CO2驱集输工艺技术研究 4.CO2驱防腐技术研究
5.濮城沙一下中高渗油藏高含水开发后期CO2混相驱先导试验 6.胡96块、刘9块CO2驱提高采收率现场应用
7.桥口、马厂、新霍油田主力区块CO2驱提高采收率方案研究及现场应用
8.文179、文138、文181块CO2驱提高采收率方案研究及现场应用
(五)表面活性剂复合驱工业化应用技术
1.表面活性剂复合驱油藏工程研究
2.表面活性剂驱流度控制及段塞组合优化技术研究
3.濮城西区沙二上2+3油藏表活剂复合驱应用 4.明15块空气泡沫/表活剂复合驱提高采收率试验
(六)非常规油藏有效开采技术
1.东濮凹陷泥页岩油气资源潜力、富集条件及目标优选 2.含油气泥页岩地震识别与描述技术
3.异常高压泥岩裂缝稠油油藏完井及开采技术
4.文古4块异常高压泥岩油藏完井及开采技术 5.薄互层多段压裂工艺技术研究
三、高含硫气藏安全高效开发技术(16项)
(一)高含硫边水气藏硫沉积及水侵规律研究
1.高含硫气藏硫沉积对开发影响研究 2.礁滩相边水气藏控水对策研究 3.注二氧化碳阻水动态预测技术
(二)高含硫气田稳产增产技术研究
1.高含硫气井井筒解堵技术研究 2.高含硫低压气井稳产增产技术研究 3.高含硫气井过油管堵水技术研究
(三)高含硫气田腐蚀风险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1.高含硫气田集输管道腐蚀预测与控制技术 2.高含硫天然气净化装置腐蚀控制技术 3.高含硫气田集输站场腐蚀缺陷评估与修复技术
(四)高含硫气田产水期高效集输技术研究
1.高含硫气田产水期集输系统数值模拟研究 2.高含硫气田产水期气液固分离与分输技术研究 3.高含硫气田产水期湿气增压集输技术研究 4.高含硫气田产水期采出水处理回注技术优化研究
(五)高含硫边远井天然气综合处理技术研究
1.低含硫天然气单井Lo-Cat脱硫技术研究 2.高含硫天然气生物脱硫技术研究
3.超高含硫天然气胺法脱硫+克劳斯硫磺回收工艺技术研究
四、石油工程方向(40项)
(一)非常规油气钻完井与开采关键技术 1.强抑制性阳离子钻井液研究及应用 2.油基钻井液防漏堵漏技术研究
3.页岩气水平井低密度水泥浆固井技术研究 4.耐盐速溶型乳液减阻剂的研究 5.超高密度油基钻井液处理剂研制
(二)绿色低碳节能环保技术
1.石油污染土壤生态修复及无害化处理技术 2.高酸性气田钻采废水深度处理技术应用研究
(三)页岩气水平井产出剖面测试技术 1.存储-直读两用式九参数水平气井产出剖面测试仪的研制
(四)陆相油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系列
1.陆相缝洞型油气层测井识别技术
(五)隐蔽油气藏成藏理论深化研究与推广应用
1.复杂钻探背景下古潜山油气层测井识别方法
(六)大型机械能量回收与利用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
1.飞轮储能用于钻机起升系统能量回收与利用方法
(七)复杂地质条件下深井超深井钻完井提速技术
1.通南巴构造超深井大井眼钻井技术研究 2.长和区块水平井水平段提速技术研究 3.井下存储式钻柱工程参数测量工具研制 4.新型低转速低压耗涡轮钻具应用研究 5.气举反循环钻井关键技术研究 6.高温高密度油基钻井液应用研究 7.超高压喷射钻井集成配套技术研究 8.川西高庙区块水平井井壁稳定技术研究
9.塔里木盆地随钻提高长裸眼井段承压能力工具研制及应用 10.超深小井眼水平井(定向井)降摩减扭工具研制及应用 11.超深高压气井井控技术研究 12.高温高压气井固井技术研究
(八)储层改造新技术研究与应用
1.CO2干法压裂技术 2.高速通道压裂工艺技术研究
3.139.7mm套管侧钻井段机械分层压裂技术应用研究 4.长井段大型深部酸压技术研究 5.中深页岩气超高压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
(九)事故研究和安全保障技术(钻井溢流检测技术研究)
(十)复杂储层及复杂含油气条件下录井技术(同位素录井技术研究)
(十一)先进实用测井新方法与仪器装备研发
1.地层元素测井仪器的研制
2.存储-直读两用式SBT固井质量测井系统的研制 3.模块式地层动态测试器的研制 4.油基泥浆电成像测井方法研究
(十二)石油勘探开发及钻完井前瞻性技术研究
1.激光扫描共聚焦储层分析技术前瞻性研究 2.自然伽玛在线智能录井技术研究 3.提高钻头运行平稳度的动力学研究 4.泥页岩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
(十三)其它技术
1.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井筒异常预警与风险控制技术研究 2.枯竭砂岩气田改建储气库钻完井关键技术研究
五、地面工程方向(5项)
1.高含硫气田产水期气液固分离与分输技术研究 2.天然气液化(LNG)工艺包研发 3.长输管道设计技术 4.高含硫天然气集输关键装备 5.高层建筑大底盘结构设计方法研究
第三篇: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自查报告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自查报告
根据我院规定组织检查各自部门全面开展系统的自我检查、自我诊断,我部门组织全体人员对近年来的工作进行研讨,总结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博士后管理
存在的问题:我院首届博士后于2001年3月进站,进站期间由于4位博士后均为在职博士,在我院。
该问题对全职进站博士给予待遇的提高,同时博管办已在国内知名招聘网站和全国相关高校的网站上刊登我院博士后招收广告,以期盼能有更多的优秀博士加入我们的团队。
三、博士后助手的考核以及待遇分配
存在的问题:由于我院第一次招收博士后,在博士后工作按排方面没有经验,导致博士后助手人员确定滞后。在博士后助手确定后,由于考核制度不健全,使得助手待遇问题一直没有明确,以至于助手在工作期间带有情绪。
解决办法:在今后的工作中,博士后进站后根据博士研究内容立即向院里申请确定相关专业的博士后助手人员名单,以方便博士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工作开展的同时要求博士后和助手每月底25日前交下月工作计划至博管办,次月博管办人员则根据计划对博士和助手进行考核,根据考核内容是否达标、质量是否过关来发放当月奖金,以激励助手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四、科研工作的管理
存在的问题:博管办目前负责全院科研项目的费用登记和全院专利费用的缴纳工作,在工作过程中由于科研部门和部分专利申请人可能不清楚博管办负责该项工作,因此由部分人没有按照规定执行。
第四篇:中原油田博士后工作信息
中原油田博士后工作信息
„2010‟第3期(总第21期)博士后工作管理办公室
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本 期 导 读
油田今年引进的15名博士报到并开展工作 油田出台《留用博士后管理暂行办法》 油田七项博士后科研项目获奖 油田举办打造创新型科研团队讲座 油田创新博士后助手配备与管理
梁法春等三名博士后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 蒋金宝等三名博士后通过中期考核 油田举办多次学术技术讲座 简
讯
—1—
油田今年引进的15名博士报到并开展工作。为满足油田发展对以博士为主体的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今年以来,油田进一步加大引进工作力度,完善管理制度,创新引进形式,见到较好效果。截至7月上旬,来自10所院校的15名博士研究生已经报到。目前,他们正在熟悉科研资料,确定科研课题,撰写开题报告,其中彭振、李娟博士已经完成博士后科研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近日组织开题论证。
油田出台《留用博士后管理暂行办法》。为进一步发挥博士后研究人员引领科研、创新科技、培养人才的积极作用,切实做好博士后留用工作,油田制定了《留用博士后管理暂行办法》,包括留用原则、留用程序、工作安排、留用待遇及留用管理等内容,为博士后人员留用开辟了通道、施展才华搭建了平台。同时,为吸引更多博士投身油田建设,参考博士后分站单位技术专家和油田职工平均工资增长水平,油田适当提高了在站博士后薪酬待遇。近期出站的谢建宇、李茂生博士后选择留在油田,继续为油田发展贡献力量。
油田七项博士后科研项目获奖。近日,油田公布获得2009科技进步奖成果项目及人员名单,油田7名博士后研究人员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获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截至目前,油田博士后研究人员完成的科研项目累计18项获得科技进步奖,为提高油田科技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2—
油田举办打造创新型科研团队讲座。7月18日,油田举办打造创新型科研团队专题讲座,油田副总工程师王中华、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博士曹品鲁、“空气泡沫钻井技术研究”项目组成员周亚贤分别结合工作实际,从树立共同的团队目标、加强人才培养、推进科技创新、营造科研氛围,以及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互补、学科交叉、资源共享的创新型科研团队等方面作了专题报告。油田科研单位、油气生产单位、专业化公司的首席专家和油田在站博士后等260余人参加。参加讲座的人员表示,将以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乐于奉献的团队精神,立足工作岗位,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油田持续有效和谐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油田创新博士后助手配备与管理。为充分发挥博士后助手的作用,促进科研项目有效开展,油田加强对博士后助手的配备与管理。在助手配备上,按照配备原则,创新配备形式,只要工作需要,跨单位为博士后配备助手,组建科研团队。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余成林博士承担的项目需要压裂专业和熟悉研究区块的专业技术人员,油田博管办协调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采油五厂为其配备了2名助手。采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王树涛博士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实验任务多、时间较长,油田在该校选聘了一名优秀硕士研究生协助其工作,保证了科研项目进度。在日常管理上,明确助手任务分工,严格考核,及时兑现,调动了工作积极性。同时,积极为助手提供锻炼机会,参加项目汇报、指导撰写科技
—3—
论文等,助手的科研方法、科研能力和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梁法春等三名博士后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近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公布获得第四十七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人员名单。油田在站博士后梁法春、王海琴、王晓霖3人获得二等资助,每人获资助金额3万元。截至目前,油田共有17名博士后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其中特别资助2人,一等资助2人,二等资助13人,充分表明油田博士后人员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申报的项目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应用价值。
蒋金宝等三名博士后通过中期考核。7月24日,油田博管办、科技部组织专家对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蒋金宝、赖小林、兰凯三名博士后进行中期考核。三名博士均于2009年4月通过开题论证,分别承担了“西部深层钻井提速关键技术研究”、“新型抗高温延迟膨胀堵漏剂研究”和“川东北深层水平井完井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在站工作期间,三位博士后自觉遵守管理制度,注重科研与生产结合,深入生产现场,潜心科学研究,保证了科研项目按计划进度开展。同时,他们还积极参与分站单位科研活动,指导和培养助手科研工作,对油田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与会专家听取了三位博士后科研情况和科研团队工作情况的汇报,对博士后和科研团队进行了考核。经投票表决,三位博士后和科研团队考核结果均为优秀。
—4—
油田举办多次学术技术讲座。近期,油田博管办发挥博士后人员及流动站导师科研方法先进、理论知识丰富的优势,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专题讲座。7月15日,举办曹品鲁、李茂生博士后科研成果报告会,介绍博士后科研项目研究内容、创新成果及现场应用情况。6月23日,邀请北京化工大学万平玉教授作了题为“饮用水安全 —Fe-Si/Mg-Al电化学耦合净水技术”学术讲座。6月28日,邀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乌效鸣教授作“复杂地质条件下钻井液固壁技术浅析”学术讲座,从减阻平衡、储层保护、抗温抗盐、水敏抑制和气体钻液等九个方面介绍了复杂地质条件下钻井液固壁问题及解决途径。钻井工程处、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各钻井公司、钻井管具工程处、固井工程处等单位有关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共280余人参加。几场讲座深受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欢迎。
简 讯
● 6月23日,在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组织的“石油工程新技术青年论坛”活动中,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赖小林、蒋金宝两名博士从28个参选人员中脱颖而出,赖小林提交的“双网络吸水树脂堵漏剂”项目获得二等奖,蒋金宝提交的“超深小井眼减速涡轮防斜打快技术”项目获得优秀奖。
—5—
主送:油田所属有关单位
抄报: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集团公司人事部。抄送:油田博士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油田机关有关部门。
—6—
第五篇:厦门市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厦门市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管 理 暂 行 规 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管理,确保我市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持续健康发展,结合我市工作实践并综合有关管理办法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 本暂行规定适用于经厦门市人事局考核并推荐上报后批准成立的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第三条 厦门市人事局所属的厦门市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为市博管办),负责本市企业博士后工作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章 设 站 企 业
第四条
设站企业应积极主动地与高校、科研院所联系,根据双方学科、专业及工作实际,建立长期或单项的合作关系。
设站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应以高水平的研究项目为合作基础,相互支持,分工合作,共同做好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招收、管理等工作,共同协商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培养方案,保证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培养质量。
第五条 设站企业须立足于自身实际,制定具有较高研究水平和较好市场前景并符合企业发展实际需要的博士后研究项目规划,报市博管办备案。
第六条 设站企业须对博士后申请人选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和已取得的科研成果进行科学评议,择优录用;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要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把好进口关。
设站企业应根据拟开展的博士后研究项目,认真制定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招收计划,并于每年六月中旬前报市博管办审核。市博管办根据设站企业博士后工作开展情况及对博士后研究项目的投入情况等,可对博士后招收计划进行调整,并以此编制预算。
第七条 招收博士后须经市博管办审批,进站前由设站企业报送以下材料:
1、厦门市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审批表;
2、《博士后申请表》复印件;
3、博士学位证书复印件;
4、全国博管办或博士后工作试点省市介绍信复印件;
5、《企业博士后研究项目立项表》;
6、《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审查意见表》;
7、《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科研人员登记表》;
8、工作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流动站三方协议书。第八条 设站企业须根据博士后研究项目配备相应的课题研究小组,既有利于博士后研究人员开展工作,也有利于企业内部人才的培养及企业科研能力的提升,保证企业科技创新的连续性。第九条
设站企业须保障对博士后研究项目的资金投入,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及生活条件,博士后在工作站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由设站企业与博士后在聘用合同中约定。
第十条 设站企业应制订博士后工作管理规定,由一名领导分管企业博士后工作,并落实管理部门及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日常管理及服务,报市博管办备案。
第十一条 设站企业应加强对博士后研究人员科研工作及其他方面的考核,考核结果报市博管办,并存入博士后个人档案。
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博士后流动站和工作站联合组织有关专家对其进行出站考核,出站考核的主要内容:
1、研究成果的学术水平;
2、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工作表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及组织管理的能力。以上三个方面可根据研究项目、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等情况的差异有所侧重。
设站企业可依据相关规定制定本单位博士后出站考核标准,报市博管办备案;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站材料报市博管办备案。
第十二条 设站企业于每年一月中旬将本单位上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总结、课题进展情况及经费使用报告分别一式三份报市人事局、市科技局及市财政局审核。
在单项课题完成后,设站企业应及时将课题研发总结报市博管办备案。第三章 博 士 后 研 究 人 员
第十三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应遵守设站企业和设立流动站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严守协议的各项规定;应按照国家规定和设站企业的要求严守企业的技术秘密及商业秘密。
第十四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应按与设站企业签定的研究计划开展研究工作,如遇特殊情况需要改变研究计划,须征得设站企业同意。
第十五条 企业博士后研究成果应按照国家知识产权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及三方协议的要求,公正、合理地处理其权益归属。
1、企业博士后研究工作一般由设站企业提出研究项目、提供项目经费和日常经费,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主要在设站企业完成研究工作,其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原则上归设站企业。
设站企业和设立流动站单位如共同合作完成企业博士后研究项目,或设立流动站单位有阶段性成果转让,则双方应预先明确企业博士后研究成果的归属和分享办法。
2、企业博士后研究成果为职务研究成果,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按有关规定享受应有的权益。
第十六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接受流动站、工作站及市博管办的考核。
第十七条 博士后在站期间,连续请假或脱离岗位半年以上者,工作站可终止其工作。
对不适宜继续做博士后研究工作的,设站企业可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劝其离站。
第四章 经 费 管 理
第十八条 市人事局、市科技局与市财政局是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资助经费、博士后生活津贴预算、发放及管理的主管部门。
第十九条 设站企业使用资助经费应实行专款专用、设立专门会计科目核算的财务管理办法。
第二十条 市政府给予每个新设工作站资助经费200万元,主要用于建站后同研究项目(或课题)有关的设备购置费、能源材料费、试验外协费、资料印刷费、租赁费、差旅费、鉴定验收费等,其中用于改善博士后办公及生活条件(如博士后办公室装修、购买空调、电脑、生活设施、办公用具等)的费用不能超过10万元。
市博管办不定期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资助经费进行专项审计,市人事局、市科技局及市财政局对资助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第二十一条 设站企业须根据科研项目规划编制资助经费使用计划,明确使用年限及项目,报市博管办备案;对经费计划要求变更的,须经市博管办审核同意。
第二十二条 市政府资助经费分两次拨付。首次拨付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筹建完成、博士后已进站工作、科研课题已启动后,由设站企业将建站报告、资助经费使用计划及申请拨款报告报市博管办审核,情况属实的拨付首期资助经费100万元;待科研课题取得实质性进展后,由设站企业申请,经市博管办审核,情况属实且首期资助经费使用合格的,再拨付资助经费100万元。第二十三条 市政府资助的经费,应在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后五年内按规定使用完毕。
使用完毕后由设站企业对该资助经费进行清理,并委托注册会计师进行专项审计;设站企业将资助经费使用总结报告及审计结果报市博管办;市人事局会同市财政局、科技局对其进行审核,符合使用规定的费用,准予冲销资助经费;形成固定资产的,准予转增资本公积金。
五年内未使用完的,由市博管办负责收回剩余资助经费,继续用于对新设博士后工作站的资助。
第二十四条 市政府补助进站博士后每人每年5万元生活津贴,由博士后个人支配,期限两年,延长不补,博士后生活津贴每半年发放一次。
博士后生活津贴的发放程序:博士后进站后每工作半年,填写《厦门市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阶段考核表》;经工作站考核合格,报市博管办审核;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凭人事局关于审核合格的公函及《厦门市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阶段考核表》予以批拨。
第五章 奖 惩
第二十五条 市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办公室不定期组织对博士后工作站的综合考评,对管理先进、成果突出的博士后工作站予以表彰。
第二十六条 对设站两年后仍未招收博士后进站开展研发工作的,取消其享受市相关优惠政策的权利,并报请国家人事部撤销其设站资格。第二十七条 因设站企业未按规定申报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计划而无法及时安排博士后生活津贴预算的,由相应设站企业垫付。
第二十八条 对未编制资助经费使用计划的,不予拨付资助经费;不按照资助经费使用计划使用的,市博管办可令其整改并暂停拨付剩余资助经费。
第二十九条 对于违规使用资助经费的,一经查实,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并追回违规使用的经费、停拨尚未拨付的经费并取消该企业以后三年内申请科技三项经费(或政府科技扶持资金)的资格。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规定由市人事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厦门市人事局、厦门市科委、厦门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厦门市企业博士后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厦人[2001]53号)停止执行。
第三十二条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