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际森林认证与我国野生森林产品开发
国际森林认证与我国野生森林产品开发
摘 要:世界森林认证发展迅速。目前认证体系可以分为全球、地区和国家三个层次。我国政府森林认证立法起步较晚,挑战和机遇并存。森林认证包括林场管理、产销供应链和非森林木材产品认证,其中后者对我国森林认证具有深远的意义。结合世界森林认证体系发展历程和我国具体国情,对我国开发非木材林产品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森林认证;非森林木材产品(NTFP);有机野生森林食品;野生家种
伴随着全球性的森森野生资源的过度砍伐所带来的环境恶化、资源利用不当和生物多样化减少等问题的日益突出,森林可持续经营观念逐步成为世界林业组织和许多国家所接受的用于指导森林经营实践活动的原则。在我国,森林不合理利用还体现在森林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力度不够,野生植物生存正面临着极大的威胁。
“回归自然”、“呼唤绿色”是现代人生活的主题,森林食品开发作为21世纪最具有生命力的朝阳产业和绿色环保产业。
森林认证是由非政府的民间组织发起,旨在运用市场机制来促进企业可持续经营森林,改善环境。林产品具有环境友好型及社会效益良好的两大优点,因而,森林认证工作在国际上已引起越来越多人们的重视。
森林认证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不同层次的认证体系逐步产生。目前国际上的森林认证体系主要有3个全球体系、2个地区体系以及30多个国家或地区体系。
森林认证体系介绍
1.1 全球层次森林认证体系
(1)森林管理委员会(FSC)。FSC成立于1993年,总部设在波恩。FSC认证体系是最成熟和完善的森林认证体系,该体系确立了10项森林管理原则和标准,对世界其他很多森林认证体系的建立具有积极的参考作用。该委员会为非盈利性机构,其任务是认可一些认证机构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林产品的认证,获得认证的林产品就可被贴上FSC标识,以便以市场消费者确认产品来源于有良好管理体制的森林。目前, FSC已经认可的认证机构进行评估、监控,以保证其胜任度和信誉度。目前在全世界的82个国际进行森林认证。
(2)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1993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出台了环境管理系统行业标准ISO14000 系列标准。这个标准不具体针对具体产品,只是确立一个整体框架,以便有关机构能将环境问题与他们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因此, 1997年11 月,来自30 个国家的代表就提议的技术报告达成协议,从此ISO14000被广泛应用在林业产业认证。
(3)国际热带木材组织(ITTO)。1992年, ITTO通过了适用于国家及森林管理单位两级的7个标准和66个指标,并于1999年被编入国际热带森林组织文件《热带天然森林可持续管理量度标准及指标》。目前, ITTO具有31个生产国和26个消费国。ITTO仍在热带国家就森林管理单位级标准及指标进行实地试验。
1.2 区域层次体系
目前,已经成型的区域体系有非洲木材组织(ATO)和欧洲森林认证体系(PEFC),这些区域体系是组织一个框架,在框架下各个国别认证体系相似,所以这些国家可以相互认可。
1.3 国家或地区层次体系
目前世界共有30多个国家森林认证体系。其中著名的有国家体系中有美国林纸协会可持续林业倡议(SFI)加拿大标准协会(CSA)美国九大地区森林管理委员会标准、加拿大各省森林认证标准等。还有一些发达国家和森林资源丰富的国家出于对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综合考虑,在国际标准化环境管理体系的影响下,也正在制订了适合自己国家森林资源监控认证框架体系。
我国政府重视森林可持续经营工作,有利地推动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2003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对我国森林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001年7月国家林业局成立的中国森林认证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国多次举办了森林可持续发展和认证研讨班,促进了森林认证概念和知识的普及,该工作领导小组还与国家认监委共同组成森林认证工作组,起草《中国森林认证标准》等法规文件。
森林认证主要是强调森林经营和木材产销监管链的认证。在实践中,森林非木材林产品(NTFP)的认证,如森林蔬菜、药用植物等的往往容易被忽视。NTFP因其在自然界中自生自长,不受任何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的污染,所以一般都认为这些植物是野生作物,在国外一般也被默认为有机产品。来自这些植物的产品不但营养丰富价值高,而且保健功能齐全,药效显著,顺应了人们崇高自然,亲近自然的心理,因此,这些产品将越来越受到从业人员的重视和高端食品消费市场的青睐。NTFP在20 世纪90年代掀起国际研究热潮,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联合国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WF)等重要国际组织和机构都参与了当时的NTFP研究和开发。
森林认证有效地把森林可持续经营与木材的销售市场联系在一起。环境意识强的消费者希望通过只购买源自经营良好森林的木材产品和NTFP的意识和行动来支持森林可持续经营,保护森林环境。现已也有结果显示: NTFP也已经在为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民提供较高的经济来源、就业机会和在保障食物质和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可以说,非木材林产品这一自然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是与人类历史和文明同步的。
森林食品是指那些生长在森林中可供人类直接或间接食用的植物、动物以及它们的制成品。一般认为,森林食品可以划分为森林蔬菜、森林粮食、森林油料、森林饲料、森林药物、森林蜜源、森林香料以及其他等9大类。但按照1995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定义,其实NTFP除了包括以上所说的森林食品外,还包括其它16类非木质森林产品,这些产品也有很强的经济价值,在此不多赘述。
我国森林总面积已达到1125亿hm2 ,其中经济林面积已达到1600万hm2,尚有6700万hm2荒山和沙荒地可以因地制宜发展林业。当前我国所面临的农业耕地减少,人口数量增长和人们对安全食品需求增加等3个“不可逆转”造成人们对森林食品的消费量不断增加。因此,如果仅仅依靠大规模无序采集来增加市场供应量,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食物需要,这只能给农民们带来短期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必造成森林资源的极大的浪费、破坏森林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人类自出现之后就对森林具有依赖性,如原始人依靠森林中的果实和动物等为生,因此,森林最早养育了人类;时至今日,全球仍然至少有五分之一的粮、油、菜等食物要靠各类森林来提供。[论文网] 对我国野生非森林木材产品(NTFP)开发的建议
我国农业历史悠久,在农业生产方面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仔细研究森林野生植物特性,争取使其转向“野生家种”的集约化经营。目前我国野生森林产品开发具有科技转化率低、开发的范围窄、加工水平有限,因此对野生森林产品的综合利用效率低,市场出现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甚至盲目开发。
我国自2001年12月起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的成员国,这意味着我国必须开放农产品市场,对外国的商品和本国的商品一视同仁,必须用市场供求价格和质量参与国际竞争。在WTO框架下要扩大我国森林食品的出口,增加外贸收入,不仅要从提高产量上入手,更重要地是抓质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我国科研工作者已经开展了大量有关森林食品方面的研究工作,包括了解森林食品国际贸易中的限制因素等。目前这些主要研究都集中在基础性研究,如森林食品资源调查、引种栽培等方面。21世纪以来,尽管随着中国国内对森林食品需求量日益增加,但这些森林食品仍然以流向发达国家为主。如何使国内市场也能够消费到优质的森林食品? 作者就我国野生森林产品开发现状和市场前景提出以下建议:
(1)研究森林野生作物生长习性,进行有机或GAP栽培。优质非森林产品,包括是森林食品一直是林区农民出口创收的最好渠道之一。近年来在很多地方都已经建立了森林食品作物和常规野生蔬菜生产基地,研究这些作物在野生无污染状态下对土壤、水分、营养等的需要,从而达到人工创造适宜条件进行有机或GAP(良好农业操作规范)栽培,保持其原有的野生风味。但要使我国森林食品成功进入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消费市场,生产者还必须按照这些国家的政府认可,且消费者认同的标准来组织生产和加工,然后申请认证。
国际认证与国外认可产品质量认证标志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通过国际认证不仅可以满足政府对森林环保的要求,而且可以使提高其产品的附加值,同时还可以不断提高森林经营者和经营单位的经营管理水平。根据林产品认证体系标准,这些产品不少可以直接申请森林认证体系内的NTFP认证,但国际上十分推崇有机和GAP认证的产品,而不是NTFP产品。
有机和GAP两种认证是目前普遍被发达国家政府和消费者接受的国际标准认证。有机认证把作物病虫草害和土壤肥力管理看作是生产过程的关键,在管理体系上强调产品的有机完整性,从而达到防止有机产品受到污染的风险,达到维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GAP认证上世纪末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产品认证模式。它是在欧洲零售商自发组织起来制定标准后,通过第三方的检查认证和国际规则来协调农业生产者、加工者、分销商和零售商的生产、储藏和管理,从根本上降低农业生产中食品安全的风险。
(2)引种提纯复壮,实现人工栽植替代大部分野生资源。在大量野外调查和室内营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筛选有价值的作物种类进行引种人工驯化,再从中选育具有发展前景的森林食品种类,扩大栽植。坚持天然野生资源由野生为主逐步过渡到人工规模栽培为主,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原料稳定供应。在农业和森林专家们的努力下,逐步使森林食品资源开发利用由传统的野外采集向人工种植转变,并在人工种植品种和面积得到很大发展的基础之上,实现对野生资源提供大部分森林食品的替代。
(3)驯化植物品种,实行异地化种植。在中国不少山区和林区,农民在经济上对本地区的森林食品有着较大的依赖性。如果能够通过森林食品植物的人工驯化,实现并扩大在消费地附近种植这些农产品,那么在市场供应上就能够省去长途异地运输的费用和时间,就地销售,森林食品将会因上市快而早,鲜活度高、营养好而备受消费者喜爱。已有可靠证据说明在我国,生产森林食品的非木质树种在提高农民收入、发展经济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利用杂交遗传育种原理,培育优良抗性品种。野生森林作物通常具有普通作物没有的抗病、抗虫、耐旱、耐涝等优良特性,因此,是农业杂交育种的良好亲本材料,通过与当地同属或相似品种进行杂交可以释放出其蕴藏着的许多优良基因,从而可以培育出新的优良抗性品种,这无疑在丰富了育种遗传育种学的同时,也为森林食品开发创出了新思路。
(5)针对不同作物不同特性,开展森林产品精深加工。进一步开展全国森林食品资源调查研究、然后在根据市场等需要筛选出应用前景广和市场需求量大的野生森林食品植物进行等深层次研究。再根据市场和实际掌握的栽培和加工技术水平,建立一批上规模的森林食品栽培、加工、销售龙头企业,使产、供、加、销、运输、贮藏等各个环节有效衔接起来,使之成为山区和林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参考文献:
刘正祥,张华新,刘涛.我国森林食品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世界林业研究,2006,19(1):59-65.曾燕如,杜国坚.森林食品及其国际贸易和生产趋势[J].世界林业研究,2003,16(5):26-29.战立强.FSC认证对我国林产品出口的影响与对策[J].中国林业企业,2004(65):25-27.李怡.非木质林产品开发利用的历史沿革与趋势探讨[J].农村经济,2007(11):94-97.Zeng Yanru, Cheng Zhangfeng, ZhengNanzhong.Forest Certific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Areas and the Environment in China[J].Journal of Zhejiang Forestry College,2007,24(3):266-271.石丽敏,楼肖成,赵军华,等.我国野生蔬菜资源的概况及研究现状[J].安徽农学通报, 2008,14(1):152-153.易诚,宾冬梅,姜小文,等.森林食品资源的开发利用[J].林业科技开发,2002,16,(6):9-11.中国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开展森林认证工作的意见[EB/OL][2008-08-12].http://www.feisuxs/[论文网]上一页
第二篇:我国野生森林产品开发研究的论文
摘要:世界森林认证发展迅速。目前认证体系可以分为全球、地区和国家三个层次。我国政府森林认证立法起步较晚,挑战和机遇并存。森林认证包括林场管理、产销供应链和非森林木材产品认证,其中后者对我国森林认证具有深远的意义。结合世界森林认证体系发展历程和我国具体国情,对我国开发非木材林产品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森林认证;非森林木材产品(NTFP);有机野生森林食品;野生家种
伴随着全球性的森森野生资源的过度砍伐所带来的环境恶化、资源利用不当和生物多样化减少等问题的日益突出,森林可持续经营观念逐步成为世界林业组织和许多国家所接受的用于指导森林经营实践活动的原则。在我国,森林不合理利用还体现在森林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力度不够,野生植物生存正面临着极大的威胁。
“回归自然”、“呼唤绿色”是现代人生活的主题,森林食品开发作为21世纪最具有生命力的朝阳产业和绿色环保产业。
森林认证是由非政府的民间组织发起,旨在运用市场机制来促进企业可持续经营森林,改善环境。林产品具有环境友好型及社会效益良好的两大优点,因而,森林认证工作在国际上已引起越来越多人们的重视。
森林认证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不同层次的认证体系逐步产生。目前国际上的森林认证体系主要有3个全球体系、2个地区体系以及30多个国家或地区体系。
1森林认证体系介绍
1.1全球层次森林认证体系
(1)森林管理委员会(FSC)。FSC成立于1993年,总部设在波恩。FSC认证体系是最成熟和完善的森林认证体系,该体系确立了10项森林管理原则和标准,对世界其他很多森林认证体系的建立具有积极的参考作用。该委员会为非盈利性机构,其任务是认可一些认证机构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林产品的认证,获得认证的林产品就可被贴上FSC标识,以便以市场消费者确认产品来源于有良好管理体制的森林。目前,FSC已经认可的认证机构进行评估、监控,以保证其胜任度和信誉度。目前在全世界的82个国际进行森林认证。
(2)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1993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出台了环境管理系统行业标准ISO14000系列标准。这个标准不具体针对具体产品,只是确立一个整体框架,以便有关机构能将环境问题与他们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因此,1997年11月,来自30个国家的代表就提议的技术报告达成协议,从此ISO14000被广泛应用在林业产业认证。
(3)国际热带木材组织(ITTO)。1992年,ITTO通过了适用于国家及森林管理单位两级的7个标准和66个指标,并于1999年被编入国际热带森林组织文件《热带天然森林可持续管理量度标准及指标》。目前,ITTO具有31个生产国和26个消费国。ITTO仍在热带国家就森林管理单位级标准及指标进行实地试验。
1.2区域层次体系
目前,已经成型的区域体系有非洲木材组织(ATO)和欧洲森林认证体系(PEFC),这些区域体系是组织一个框架,在框架下各个国别认证体系相似,所以这些国家可以相互认可。
1.3国家或地区层次体系
目前世界共有30多个国家森林认证体系。其中著名的有国家体系中有美国林纸协会可持续林业倡议(SFI)加拿大标准协会(CSA)美国九大地区森林管理委员会标准、加拿大各省森林认证标准等。还有一些发达国家和森林资源丰富的国家出于对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综合考虑,在国际标准化环境管理体系的影响下,也正在制订了适合自己国家森林资源监控认证框架体系。
我国政府重视森林可持续经营工作,有利地推动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2003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对我国森林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001年7月国家林业局成立的中国森林认证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国多次举办了森林可持续发展和认证研讨班,促进了森林认证概念和知识的普及,该工作领导小组还与国家认监委共同组成森林认证工作组,起草《中国森林认证标准》等法规文件。
森林认证主要是强调森林经营和木材产销监管链的认证。在实践中,森林非木材林产品(NTFP)的认证,如森林蔬菜、药用植物等的往往容易被忽视。NTFP因其在自然界中自生自长,不受任何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的污染,所以一般都认为这些植物是野生作物,在国外一般也被默认为有机产品。来自这些植物的产品不但营养丰富价值高,而且保健功能齐全,药效显著,顺应了人们崇高自然,亲近自然的心理,因此,这些产品将越来越受到从业人员的重视和高端食品消费市场的青睐。NTFP在20世纪90年代掀起国际研究热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联合国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WF)等重要国际组织和机构都参与了当时的NTFP研究和开发。
森林认证有效地把森林可持续经营与木材的销售市场联系在一起。环境意识强的消费者希望通过只购买源自经营良好森林的木材产品和NTFP的意识和行动来支持森林可持续经营,保护森林环境。现已也有结果显示:NTFP也已经在为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民提供较高的经济来源、就业机会和在保障食物质和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可以说,非木材林产品这一自然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是与人类历史和文明同步的。
森林食品是指那些生长在森林中可供人类直接或间接食用的植物、动物以及它们的制成品。一般认为,森林食品可以划分为森林蔬菜、森林粮食、森林油料、森林饲料、森林药物、森林蜜源、森林香料以及其他等9大类。但按照1995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定义,其实NTFP除了包括以上所说的森林食品外,还包括其它16类非木质森林产品,这些产品也有很强的经济价值,在此不多赘述。
我国森林总面积已达到1125亿hm2,其中经济林面积已达到1600万hm2,尚有6700万hm2荒山和沙荒地可以因地制宜发展林业。当前我国所面临的农业耕地减少,人口数量增长和人们对安全食品需求增加等3个“不可逆转”造成人们对森林食品的消费量不断增加。因此,如果仅仅依靠大规模无序采集来增加市场供应量,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食物需要,这只能给农民们带来短期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必造成森林资源的极大的浪费、破坏森林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人类自出现之后就对森林具有依赖性,如原始人依靠森林中的果实和动物等为生,因此,森林最早养育了人类;时至今日,全球仍然至少有五分之一的粮、油、菜等食物要靠各类森林来提供。[
2对我国野生非森林木材产品(NTFP)开发的建议
我国农业历史悠久,在农业生产方面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仔细研究森林野生植物特性,争取使其转向“野生家种”的集约化经营。目前我国野生森林产品开发具有科技转化率低、开发的范围窄、加工水平有限,因此对野生森林产品的综合利用效率低,市场出现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甚至盲目开发。
我国自2001年12月起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的成员国,这意味着我国必须开放农产品市场,对外国的商品和本国的商品一视同仁,必须用市场供求价格和质量参与国际竞争。在WTO框架下要扩大我国森林食品的出口,增加外贸收入,不仅要从提高产量上入手,更重要地是抓质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我国科研工作者已经开展了大量有关森林食品方面的研究工作,包括了解森林食品国际贸易中的限制因素等。目前这些主要研究都集中在基础性研究,如森林食品资源调查、引种栽培等方面。21世纪以来,尽管随着中国国内对森林食品需求量日益增加,但这些森林食品仍然以流向发达国家为主。如何使国内市场也能够消费到优质的森林食品?作者就我国野生森林产品开发现状和市场前景提出以下建议:
(1)研究森林野生作物生长习性,进行有机或GAP栽培。优质非森林产品,包括是森林食品一直是林区农民出口创收的最好渠道之一。近年来在很多地方都已经建立了森林食品作物和常规野生蔬菜生产基地,研究这些作物在野生无污染状态下对土壤、水分、营养等的需要,从而达到人工创造适宜条件进行有机或GAP(良好农业操作规范)栽培,保持其原有的野生风味。但要使我国森林食品成功进入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消费市场,生产者还必须按照这些国家的政府认可,且消费者认同的标准来组织生产和加工,然后申请认证。
国际认证与国外认可产品质量认证标志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通过国际认证不仅可以满足政府对森林环保的要求,而且可以使提高其产品的附加值,同时还可以不断提高森林经营者和经营单位的经营管理水平。根据林产品认证体系标准,这些产品不少可以直接申请森林认证体系内的NTFP认证,但国际上十分推崇有机和GAP认证的产品,而不是NTFP产品。
有机和GAP两种认证是目前普遍被发达国家的政府和消费者接受的国际标准认证。有机认证把作物病虫草害和土壤肥力管理看作是生产过程的关键,在管理体系上强调产品的有机完整性,从而达到防止有机产品受到污染的风险,达到维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GAP认证上世纪末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产品认证模式。它是在欧洲零售商自发组织起来制定标准后,通过第三方的检查认证和国际规则来协调农业生产者、加工者、分销商和零售商的生产、储藏和管理,从根本上降低农业生产中食品安全的风险。
(2)引种提纯复壮,实现人工栽植替代大部分野生资源。在大量野外调查和室内营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筛选有价值的作物种类进行引种人工驯化,再从中选育具有发展前景的森林食品种类,扩大栽植。坚持天然野生资源由野生为主逐步过渡到人工规模栽培为主,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原料稳定供应。在农业和森林专家们的努力下,逐步使森林食品资源开发利用由传统的野外采集向人工种植转变,并在人工种植品种和面积得到很大发展的基础之上,实现对野生资源提供大部分森林食品的替代。
(3)驯化植物品种,实行异地化种植。在中国不少山区和林区,农民在经济上对本地区的森林食品有着较大的依赖性。如果能够通过森林食品植物的人工驯化,实现并扩大在消费地附近种植这些农产品,那么在市场供应上就能够省去长途异地运输的费用和时间,就地销售,森林食品将会因上市快而早,鲜活度高、营养好而备受消费者喜爱。已有可靠证据说明在我国,生产森林食品的非木质树种在提高农民收入、发展经济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利用杂交遗传育种原理,培育优良抗性品种。野生森林作物通常具有普通作物没有的抗病、抗虫、耐旱、耐涝等优良特性,因此,是农业杂交育种的良好亲本材料,通过与当地同属或相似品种进行杂交可以释放出其蕴藏着的许多优良基因,从而可以培育出新的优良抗性品种,这无疑在丰富了育种遗传育种学的同时,也为森林食品开发创出了新思路。
(5)针对不同作物不同特性,开展森林产品精深加工。进一步开展全国森林食品资源调查研究、然后在根据市场等需要筛选出应用前景广和市场需求量大的野生森林食品植物进行等深层次研究。再根据市场和实际掌握的栽培和加工技术水平,建立一批上规模的森林食品栽培、加工、销售龙头企业,使产、供、加、销、运输、贮藏等各个环节有效衔接起来,使之成为山区和林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参考文献:
[1]刘正祥,张华新,刘涛.我国森林食品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世界林业研究,2006,19(1):59-65.[2]曾燕如,杜国坚.森林食品及其国际贸易和生产趋势[J].世界林业研究,2003,16(5):26-29.[3]战立强.FSC认证对我国林产品出口的影响与对策[J].中国林业企业,2004(65):25-27.[4]李怡.非木质林产品开发利用的历史沿革与趋势探讨[J].农村经济,2007(11):94-97.[5]ZengYanru,ChengZhangfeng,ZhengNanzhong.ForestCertification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ofRuralAreasandtheEnvironmentinChina[J].JournalofZhejiangForestryCollege,2007,24(3):266-271.[6]石丽敏,楼肖成,赵军华,等.我国野生蔬菜资源的概况及研究现状[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152-153.[7]易诚,宾冬梅,姜小文,等.森林食品资源的开发利用[J].林业科技开发,2002,16,(6):9-11.[8]中国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开展森林认证工作的意见[EB/OL][2008-08-12].
第三篇:SC森林认证
SC森林认证,又叫木材认证,是一种运用市场机制来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目标的工具。FSC森林认证包括森林经营认证(Forest Management,FM)和产销监管链认证(Chain of Custody,COC)。
FSC森林认证,又叫木材认证,是一种运用市场机制来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目标的工具。FSC森林认证包括森林经营认证(Forest Management,FM)和产销监管链认证(Chain of Custody,COC)。森林经营的认证,也称森林可持续经营认证或简称FSC森林认证,它是针对森林经营单位,由独立的第三方FSC森林认证机构根据所制定的森林经营标准,按照公认的原则和标准,对森林经营绩效进行审核,以证明其达到可持续经营的要求的过程。产销监管链认证是对木材加工企业的各个生产环节,包括从原木的运输、加工到流通整个链条进行鉴定,以确保最终产品源自于经过认证的经营良好的森林。通过认证后,企业有权在其产品上标明认证体系的名称和商标,即森林产品认证的标签。
在过去的20年中,人类对森林的滥砍乱伐和经营不善造成了森林大面积衰退,导致全球森林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受到严重威胁。人们普遍认为引起森林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政策失误、市场失灵和机构不健全。国际社会、各国政府以及非政府环境保护组织对此表示 了极大关注,并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1)国家政策改革。一些国家制定并实施了向森林可持续经营转变的基本政策,着手解决林业上存在的问题,优先发展林业和保护环境。(2)国际政府间进程。通过国际政府间进程,鼓励和促进国家水平上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效果并不明显。
●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了《热带林业行动计划》,后改为更广泛的《国家林业行动计划》,但其影响力却越来越小。
● 国际热带木材组织(ITTO):制定了《ITTO热带天然林可持续经营指南》(即ITTO进程),并通过了ITTO2000年目标,即到2000年,所有在国际上贸易的热带木材和木材产品都必须源自可持续经营的热带森林,但此目标没有按时实现。
●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成立了政府间森林问题工作组及后续的政府间森林问题论坛;2000年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成立了直接隶属于它的联合国森林论坛。它们为讨论全球林业政策问题提供了一个国际论坛。
● 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标准与指标体系:包括蒙特利尔进程、赫尔辛基进程、ITTO进程等9个进程,共有约150个国家参与了各个进程。它确定了公众可接受的、良好的森林经营标准与指标。
非政府组织和其它私营部门的活动。国际非政府组织,特别是环境保护组织,如世界自然基金会、绿色和平组织和地球之友等,对上述活动促进森林良好经营的效果表示一定的怀疑,并和民间团体开始探索新的途径。如20世纪80年代非政府组织发起的抵制热带木材运动,虽然成效不大,并遭到联合国的反对,但提高了人们改善森林经营的意识。一些私营企业自行制定操作规程并“自行宣布”的持续生产标签虽然可信度差,但使工业部门开始关注社会与环境状况。
FSC森林认证正是由环境非政府组织和民间组织在认识到一些国家在改善森林经营中出现政策失误,国际政府间组织解决森林问题效果有限,以及林产品贸易不能证明其产品源自何种森林以后,作为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一种市场机制,在20世纪90年代初发起并逐渐发展起来的。它力图通过对森林经营活动进行独立的评估,将“绿色消费者”与寻求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和扩大市场份额,以求获得更高收益的生产商联系在一起。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传统方法(如发展援助、软贷款、技术援助和海外培训等)大多忽视了商业部门,特别是忽视了木材产品的国际贸易。在世界范围内,仅20%的林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但贸易对森林的直接影响是很明显的。人们认识到,以森林可持续经营为基础的林产品贸易也能促进环境保护。FSC森林认证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以市场为基础,并依靠贸易和国际市场来运作。
1992年以前,非政府组织就有认证设想,但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没有取得进展。环发大会以后,他们开始大力推行这种新的体系。为了监督认证的独立性和公开性,1993年非政府保护组织成立了森林管理委员会(FSC)。1994年FSC通过了原则和标准,开始授权认证机构根据此原则和标准进行FSC森林认证。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开始了自己的认证进程。从此,FSC森林认证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开展起来。
推动认证的力量是多方面的,有市场力量推动的在企业自愿基础上的森林经营认证,也有应公众要求对企业森林经营的某些方面进行的认证,还有在法律和法规约束下对企业进行的强制性认证。
以市场为导向的森林经营认证指企业在完全自愿的基础上,向认证机构提出申请,按照改善森林经营或可持续的经营标准对特定森林区域进行自愿的独立认证,其目的是向市场传递信息,通常包括林产品的标签和产销监管链的认证。
对特定森林经营需求的认证/认定指按照有关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公认的系列要求,对有关森林资产或项目(如社区林业、合作森林经营项目、农场林业)的森林经营某一或多个方面的质量进行独立的认证/认定。
强制认证/认定指监测遵守有关森林经营和产销监管链规章制度的独立的强制认证。它是加强法律实施的一种措施,以确保遵守森林经营法规和控制林产品的非法采伐和贸易。
环境服务认证指按照公认的系列基准条件对特定森林区域提供的环境服务(如碳沉降、水土保持、控制侵蚀、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进行的独立认证。它以市场、法规或计划项目为基础,其执行也常与以业绩标准为基础的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认证联系在一起。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指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1/14004标准或类似的标准)的独立认证,它是建立和展示森林经营单位经营能力的一种措施,以管理和控制其经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另外,认证还可应用于认定国家或组织是否遵守了国际协议(如《京都议定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数量的目标)。一个认证项目也可能包括几种认证类型。
大部分认证是以市场为导向,包括以业绩为基础的(如FSC体系和泛欧FSC森林认证体系)和以管理体系为基础的(如ISO14001/4标准)认证。我们一般讨论的都是这种以市场为导向的自愿认证体系。
目的
编辑
世界自然基金会为FSC森林认证做的推广宣传画
(1).提高森林经营单位的森林经营水平,促进森林的可持续经营;(2).稳定企业现有产品市场份额,并为进入新市场创造市场准入条件。
除此之外,FSC森林认证还可以实现以下目标:区分产品;森林服务的商品化;降低投资风险;促进利益各方的参与;获取财政资助;加强法律实施等。FSC森林认证的要素。
基本要素
编辑
FSC森林认证和林产品标签体系一般包括以下基本要素: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标准:标准是认证评估的基础。
森林经营的认证(一致性评估):以独立方式按照标准对森林经营单位进行正式审核。产销监管链的审核:通过对文件的评估、认证产品的销售或购买数量,以及对仓库和产品生产过程的定期检查确定产品的来源。
林产品的标签:以森林经营的认证与产销监管链的审核为基础,企业可以申请标签作为传递信息的工具。授权:对认证机构的能力、可靠性和独立性进行认定。它是对认证和标签过程的补充,其目的是提高第三方认证机构的可信度。
标准
编辑
标准是认证的基础,认证是针对标准的评估过程。FSC森林认证的标准有两种:(1).业绩标准(performance standards)它规定了森林经营现状和经营措施满足认证要求的定性和定量目标或指标,如FSC原则和标准。在应用上,业绩标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即不可能制定出适用于全球森林的详细标准,必须在一般的国际标准框架内制定区域或地方标准。不同区域的业绩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别,但具有兼容性和平等性。
(2).进程标准(procedure standard sorprocess standards)又称为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它规定了管理体系的性质,即利用文件管理系统执行环境政策。除法律规定的环境指标外,这种标准对企业业绩水平不做最低要求。申请认证的森林经营单位必须不断改善环境管理体系,承担政策义务,依照自己制定的目标和指标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并解决认定的所有环境问题。ISO14001标准就是一种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这两种标准在概念上存在明显的差别,但在应用上又有一定的联系,他们还可以组成一套标准。首先,业绩标准体系包括许多管理体系因素,而环境管理体系的ISO14001标准也明确指出森林经营单位必须制定环境业绩要求。在许多业绩标准的制定过程中,环境管理体系对FSC森林认证体系是有帮助的。其次,这两种标准都包括了持续提高的原则。在业绩认证体系中,可以通过定期调高业绩标准来不断提高森林经营单位的经营水平。而在管理认证体系中,它要求森林经营单位不断改善经营水平并达到各阶段目标。当前的业绩标准和进程标准之所以分开设定,它有利于评估结果的审核和统一。
费用
编辑
FSC森林认证有两种费用:直接费用即认证本身的费用和间接费用即为满足认证要求,森林经营单位在提高管理水平、调整经营规划、培训员工等方面所支付的费用。多数情况下,后者比前者更高。
直接费用
直接费用又称固定费用,它包括: 森林评估和审计费用;审计费用。
影响因素有:认证机构评估的可行性;认证实施的难易程度和规模;森林经营单位管理体制的效果和透明度;森林经营单位的大小、管理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社会环境的多样性以及有关活动记录的清晰程度。一般来说,热带雨林的认证费用要高于温带林,天然林的认证费用要高于人工林。
间接费用
间接费用又称可变费用,它与认证单位实施的森林经营体系质量有关。良好的森林经营体系就不必对现有的森林经营长远规划、森林作业操作规程做大的调整,也不必为培训、森林经营等进行更大的投入,从而减少为通过认证而在这些方面所支付的费用。
认证费用与认证森林的规模相关。在同等经营水平下,规模小的森林比规模大的森林的认证费用要高。
效益
编辑
FSC森林认证的效益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环境效益
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水资源、土壤、独特而脆弱的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等; 维持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促进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保护濒危物种及其生境。社会效益
确保所有利益各方的权利得到尊重和实现。经济效益 确保木材的长期供应; 提高森林生产力; 稳定森林经营权;
加强企业的基础管理和环境管理; 保持或增加市场份额; 生产有差别产品; 产品溢价;
改善与各利益方的关系;
加强与管理者的联系,获得森林经营的优先权; 提高职员的士气和能力,吸引人才;
提高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和信誉; 获取更多的财政和技术支持。
认证程序
编辑
到目前为止,全球已出现了多种多样的FSC森林认证体系,在不同的体系下其认证的程序也不完全一样,但主要步骤是相同的,即申请、检查(或审计)、做出决定和颁发证书。
森林经营单位在申请FSC森林认证之前要进行自我评估,为正式认证做准备,步骤为: 第一步:评估FSC森林认证的必要性。森林经营单位应确认本单位是否有开展认证的必要,即认证将为企业经营带来收益,诸如认证将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认证的收益将超过认证成本等等。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认证证书和认证机构。森林经营单位应根据消费者或市场对某种认证证书的需求,决定选择哪种认证体系。
第三步:开展内部评估。森林经营单位在正式认证之前,应进行内部的初步评估,包括对认证标准的选择,本地条件下标准的解释,运用标准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评估,以确定本单位符合认证要求的程度。第四步:改进和完善森林经营管理以实现森林的良好经营。在内部评估之后,森林经营单位应对森林经营中存在的不足加以改进,例如制定明确的经营目标,采取切实可行的实施步骤。
这些工作做好以后,森林经营单位就可以正式申请认证。通常情况下,FSC森林认证是按照下面的流程图进行的,在各个环节,认证机构和森林经营者都承担着相应的责任。
法律及原则
编辑
森林经营应遵守所在国法律及其国家签署的国际公约和协议,并遵守FSC所有的原则与标准。
森林经营应遵守所有的国家及地方性法律和行政法规。
应缴纳所有合理的法律规定的费用、特许费、税费以及其它费用。
尊重签约国所有具有约束力的国际协议(如《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国际劳工组织公约》、《国际热带木材协定》及《生物多样性公约》)中的有关条款。应围绕认证目的,由认证机构及参与或受影响的各方对相关法律、法规与FSC原则与标准之间的冲突之处进行逐项评估。
森林经营区应当避免非法采伐、定居及其它未经许可的活动。森林经营者应承诺长期遵守FSC原则与标准。
中国森林认证实施规则
编辑 适用范围 2 认证依据 3 认证过程 3.1 认证申请 3.2 审查受理 3.3审核
3.4 征求相关利益者意见 3.5 同行专家评审 3.6 认证决定 3.7获证后的监督 3.8再认证 认证的保持、暂停、撤销、注销、恢复和变更 4.1认证的保持 4.2认证的暂停 4.3认证的撤销 4.4认证的注销 4.5认证的恢复 4.6认证的变更
4.7认证的暂停、撤销与注销程序 5 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 6 认证后的信息通报 7 认证收费
第四篇:沈阳森林野生动物园导游词
各位嘉宾、游客朋友,您们好!欢迎您来参观沈阳森林野生动物园。我们将为您提供热情真诚的服务。我是XX号导游号,今天是由我为您作讲解,如有不足之处请您谅解。为了保证您的安全,请您在观光游览中不要敲打车窗玻璃,谢谢您的合作!
我园占地面积240万平方米约合3600亩,一是由日本东京濑户内造园株式会社风景堂担任设计,是目前东北最大的一家森林野生动物园。园区分野生放养车行观赏区、步行观赏区、湖滨游乐场三大区域组成。现在我们一期对外开放的是野生车行观赏区,其它两区域将在今年9月份陆续竣工,对外开放。
野生放养车行观赏区出虎山、熊拗、狼谷、食草动物区、狮岭、湿地区、水禽湖六个区组成,展出动物93种3000余只。
现在第一次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虎区雄伟壮丽的大门。
虎共有八个亚种,我国占三个亚种,即东北虎、华南虎及孟加拉虎。我园展出动物为东北虎,是所有虎种中体态最大的一种。
东北虎:食肉目,猫科动物
产地:俄罗斯远东及太平洋沿岸及朝鲜、中国东北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一带。据最新的普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境内野生虎的数量不足10只。
生活习性:东北虎生活于森林、丛林和野草丛生的地方,尤其喜欢在针、阔混交林中。独居,有领域范围,夜间活动,重量可达300多公斤,喜水,善游泳,可轻松渡过6-8公里宽的河。主要靠视觉和听觉捕猎,捕猎时,潜伏等候或者小心潜伏接进猎物,然后突然扑去,咬住猎物颈部,将其咬死后拖到隐蔽处再吃。捕猎对象主要是大型哺乳动物,如猪、鹿、羚羊、牛等,偶然也吃小的哺乳动物和鸟。东北虎的冬季发情交配,孕期105-160天,每胎2—4仔,4-5岁性成熟。寿命20—25岁,野生数量极少,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目前我园已有2只东北虎怀孕。
虎,亚洲猛兽的代表,被称为“兽中之王”。但虎也不见得是森林中的绝对大王,雄性野猪就敢与其决一胜负。有一位将军就亲眼见过虎猪大战:虎猪同在一条溪水边饮水,忽然间,不知为什么大打出手,互相撕咬起来。几分钟后,野猪的身上被撕裂了好几块,而老虎的前腿则被咬断,此时的老虎有意罢战,而野猪仍然纠缠不休,誓意要决出胜负。结果,当然是两败俱伤,野猪被老虎咬断喉咙而死,老虎则被野猪开膛。可见,老虎也不见得是森林中绝对的大王,它们也有自己所惧怕的对象。只是在头上有“王”字条纹,而被人们称为森林之王。
前面我们要经过的是熊拗,熊拗内有棕熊和黑熊两种。
棕熊:食肉目,熊科
产地;国内各地。国外见于欧洲、非洲、西伯利亚、阿拉斯加到哈德森湾和墨西哥北部。
生活习性:棕熊栖息于苔原、高原、草地、海岸和大草原等开阔地区;在我国东北和西伯利亚主要栖息在森林中;在欧洲主要在山地树林等。通常独栖,多在早晨和傍晚活动。行动较慢。听觉。嗅觉很好,视觉差。食物主要是植物性食物,如草、根、苔、球根等,也吃虫子、鸟卵。善捕鱼,有冬眠习性,5—7月发情交配,孕期约8个月,每胎2—4仔,4—5岁性成熟,寿命30多年。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黑熊:食肉目,熊科
产地:国内各地:国外见于日本、朝鲜及南亚、东南亚等地
生活习性:黑熊通常生活在潮湿的落叶和丛林地区,尤其是山地森林。夏季在海拔较高的地方,冬季到低处。单独生活。夜行,白天在树洞或岩洞中睡觉;有时白天也活动。善于攀爬,可以上到很高的树上去取果子和蜂蜜;也善游泳。嗅觉、听觉灵敏,但视觉极差,故有“黑瞎子”之称。食物有果子、嫩芽、无脊椎动物,小脊椎动物等。在北方地区的黑熊有冬眠习性,各地的繁殖季节不同,孕期约7个月。通常每胎两仔,产于树洞中,3-5岁性成熟。寿命约30年,为我国二级保护动物。
黑熊区别于棕熊的主要特征在于:黑熊的胸前有一道“V”字型的白色斑带。黑熊是爬树能手,但只会上树,不会下树。有时下树会一屁股摔在地上,看上去滑稽可笑。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狠谷
狼:食肉目。犬科产地:国内各地;国外见于亚、欧、北美三洲大部分地区生活习性:狼的栖息环境比较广泛,包括丘底森林、草原。荒漠等各种生境。以岩石洞、树洞、矮丛等为穴,或者占用其它动物的洞穴,有时也自己挖掘。群居,家族观念极强,家长式管理。它们可捕食比它们大的动物,如鹿、驯鹿、驼鹿、野牛、麝牛和山羊等。狼性凶悍、残忍。1—2月发愤交配,在高海拔地区可能延迟至4个月。孕期62—63天,每台1—11仔,通常4—6仔。2—3岁性成熟,寿命12—15岁。由于多年来人们对狼的误解和偏见,把狼看作是残忍的象征。因而,过度地捕猎使野生狼的数量急剧下降。目前,已被国家列为保护动物。
我们现在进入的是草食动物区,这里会聚了来至世界各地的近20种草食动物。如:非洲的长颈鹿、斑马、剑羚、跳羚、鸵鸟,欧洲的鹿,亚洲的梅花鹿、马鹿、牦牛、骆驼。白唇鹿、岩羊、大耳羊、野驴、泡子、蒙古马等草食动物。
鹿喜欢在阴凉的地方休息,尤其是梅花鹿。梅花鹿生活于森林的边缘地区,它体态优美,奔跑灵活敏捷,现在在大家右边正在饮水的就是梅花鹿,它身上有鲜艳的颜色,明显的斑点,形似梅花,非常漂亮,梅花鹿名称的由来。
梅花鹿身边的是马鹿,马鹿的体形比梅花鹿稍大,但毛色比较粗糙,呈棕色,而且斑点稀少,不明显,成年后几乎没有。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牦牛,牦牛是一种高山动物,生活在高技3000米以上的地方。寿命在23—25年左右。在我国只有在青藏高原才能看到野生牦牛,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骆驼,骆驼以“沙漠之舟”闻名于世,它的眼有双重的睫毛,非常漂亮,耳鼻都能紧闭以遮挡风沙,它的眉里有许多贮存水的水浮,驼峰内的脂肪占身体的1/5,在找不到水和食物的情况下,可能靠这些水和脂肪为生。骆驼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是最原始的反刍类动物。
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那只卧在树阴下的鹿,看一下它与其它的鹿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它的体形比梅花鹿小,主要的区别就是它嘴唇周围一圈白色的羽毛,这就是白唇鹿。在这里我跟大家讲一个有关于鹿的小知识,就是除驯鹿雌雄都长角以外,其它的鹿只有雄性头上才有角,它们的角就是非常珍贵的中药材——鹿茸。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来自非洲的“客人”斑马。斑马是马类家族中最漂亮的,它上有黑色的斑纹,根据这些条纹可分为山斑马,细纹斑马和普通斑马三种,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普通斑马,斑马奔跑的速度比较快,每小时可达70公里,寿命在三十年左右。
大家都知道我国是没有鸵鸟的,都是从非洲引进的,那么鸵鸟在来到这儿以后,已经完全的接受了我国的婚姻制度,是严格的一夫一妻制,同时,在筑巢,育雏和孵卵等方面都是由雌雄共同承担的,和人类非常的相似。雄鸵鸟和雌鸵鸟之间非常的恩爱,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鸵鸟,大家可以看到它的颈部几乎是光秃的,没有什么羽毛,_它的足处,腿根细。但非常有力跑得很快,它的奔跑的时候有个习惯,、就是喜欢扇动它的翅膀,大家可以看到鸵鸟的翅膀较其它鸟类相优,又小又短,但它的体形却是鸟类中最大的。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岩羊,岩学是一种真正的高山动物,生活在高山的裸岩地带,所以又叫石羊和崖羊,它身上的颜色为青色,我们又叫它青羊,它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寿命在18—20年。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狍子。狍子非常胆小,人们俗称“傻狍子”。当你追赶时,它会拼命地逃跑;当你停下来时,它也会停下来好奇地张望。以前是皇家狩猎的主要对象,目前野生狗子数量极少,只有在人际较少的地区才能看见。
前面我们看到的是来自非洲的剑羚。剑羚的角非常锋利,为了避免互相争斗时彼此发生伤管。我们在剑羚角上都套上了胶皮管。
大家请看,前面成群结队即是跳羚。跳羚非常胆小,遇到危险时会迅速逃跑。共此起彼伏的跳跃,以此干扰狩猎者,常常使狩猎者顾此失彼,失去捕猎的对象。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长颈鹿,长颈鹿是陆地上身躯最高大的动物,它雌雄都有角,而且终身不脱落。不知在座的游客有哪位是。心脏病患者,据我所知,长颈鹿就是一位天生的高血压病人,它不但血压是正常人的同到三倍,就连心脏也重达11公斤以上,只有这样呢,才能把它的血液升到三米高的头脑里,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长颈鹿奔跑的动作,它奔跑时呈“钟摆”状,就是我们大家俗称的顺拐子,看起来报别扭;但速度一点也不慢。
这里我们经过的是狮岭
狮:食肉目,猫科
产地:非洲大邵分地区,亚洲的印度和伊朗
生活习性:狮主要生活于草原和开阔的丛林地区或半沙漠地带;亚洲的狮主要生活在森林中。狮好合群。陆栖。没有固定的巢穴。过着流浪式的生活。夜行,但有时白天也捕猎,捕猎时,它们经常采用“合群包围”的方式,而且主要由雌性成年狮来完成。食物包括角马、斑马。野牛、野猪等。可常年繁殖,孕期100-119天,每胎1—7仔,通常2—4仔,2.5一4岁性成熟。寿命20—25岁。生活在非洲的狮,数量还比较多。而生活在印度的狮,数量已很少。在印度的吉尔森林中,大约有几百只,已被列为世界濒危动物之一。
最后我们来到的是湿地区。这里生活着丹顶鹤、蓑羽鹤。戴冕鹤、大天鹅、小天鹅、白鹭、鹈鹕、火烈乌及雁鸭类中的鸳鸯、绿头鸭、潜鸭、斑头雁等共十几种2000余只。
这里最著名的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丹顶鹤,俗称为“仙鹤”,体态优美,鸣叫声清脆喷亮,能传到2—3里以外,因而有“鹤鸣九,声闻于天”之说,被人们做为长寿象征。目前,世界上丹顶鹤的数量不足3000只,野外数量不足200只。我园在鹤类人工繁育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我园的“沈阳鹤类人工繁育研究基地”是国家级重点鹤类科研基地。从1989年至今,已繁育成活丹顶鹤近400只。
天鹅栖息于水生植物茂盛的大型沼泽和湖泊地带;体态高世界著名芭蕾舞剧“天鹅湖”,就是因为形象地表现了天鹅优美的姿态而被世人喜爱。
本次游览的野生放养车行观赏区到这里就要结束了。今年,我园的二期工程步行观赏区将会在9月份开园,我们力争使这里成为野生动物真正的乐园和珍稀、濒绝动物温馨的家园。一个更新更美的野生动物乐园将展现在您的面前。届时欢迎您再一次光临沈阳森林野生动物园!感谢您一路上对我工作的支持,请您对我的讲解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第五篇:沈阳森林野生动物园导游词
各位嘉宾、游客朋友,您们好!欢迎您来参观沈阳森林野生动物园。我们将为您提供热情真诚的服务。我是XX号导游号,今天是由我为您作讲解,如有不足之处请您谅解。为了保证您的安全,请您在观光游览中不要敲打车窗玻璃,谢谢您的合作!
我园占地面积240万平方米约合3600亩,一是由日本东京濑户内造园株式会社风景堂担任设计,是目前东北最大的一家森林野生动物园。园区分野生放养车行观赏区、步行观赏区、湖滨游乐场三大区域组成。现在我们一期对外开放的是野生车行观赏区,其它两区域将在今年9月份陆续竣工,对外开放。
野生放养车行观赏区出虎山、熊拗、狼谷、食草动物区、狮岭、湿地区、水禽湖六个区组成,展出动物93种3000余只。
feisuxs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现在第一次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虎区雄伟壮丽的大门。
虎共有八个亚种,我国占三个亚种,即东北虎、华南虎及孟加拉虎。我园展出动物为东北虎,是所有虎种中体态最大的一种。
东北虎:食肉目,猫科动物
产地:俄罗斯远东及太平洋沿岸及朝鲜、中国东北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一带。据最新的普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境内野生虎的数量不足10只。
虎,亚洲猛兽的代表,被称为“兽中之王”。但虎也不见得是森林中的绝对大王,雄性野猪就敢与其决一胜负。有一位将军就亲眼见过虎猪大战:虎猪同在一条溪水边饮水,忽然间,不知为什么大打出手,互相撕咬起来。几分钟后,野猪的身上被撕裂了好几块,而老虎的前腿则被咬断,此时的老虎有意罢战,而野猪仍然纠缠不休,誓意要决出胜负。结果,当然是两败俱伤,野猪被老虎咬断喉咙而死,老虎则被野猪开膛。可见,老虎也不见得是森林中绝对的大王,它们也有自己所惧怕的对象。只是在头上有“王”字条纹,而被人们称为森林之王。
前面我们要经过的是熊拗,熊拗内有棕熊和黑熊两种。
棕熊:食肉目,熊科
产地;国内各地。国外见于欧洲、非洲、西伯利亚、阿拉斯加到哈德森湾和墨西哥北部。
生活习性:棕熊栖息于苔原、高原、草地、海岸和大草原等开阔地区;在我国东北和西伯利亚主要栖息在森林中;在欧洲主要在山地树林等。通常独栖,多在早晨和傍晚活动。行动较慢。听觉。嗅觉很好,视觉差。食物主要是植物性食物,如草、根、苔、球根等,也吃虫子、鸟卵。善捕鱼,有冬眠习性,5—7月发情交配,孕期约8个月,每胎2—4仔,4—5岁性成熟,寿命30多年。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黑熊:食肉目,熊科
产地:国内各地:国外见于日本、朝鲜及南亚、东南亚等地
生活习性:黑熊通常生活在潮湿的落叶和丛林地区,尤其是山地森林。夏季在海拔较高的地方,冬季到低处。单独生活。夜行,白天在树洞或岩洞中睡觉;有时白天也活动。善于攀爬,可以上到很高的树上去取果子和蜂蜜;也善游泳。嗅觉、听觉灵敏,但视觉极差,故有“黑瞎子”之称。食物有果子、嫩芽、无脊椎动物,小脊椎动物等。在北方地区的黑熊有冬眠习性,各地的繁殖季节不同,孕期约7个月。通常每胎两仔,产于树洞中,3-5岁性成熟。寿命约30年,为我国二级保护动物。
黑熊区别于棕熊的主要特征在于:黑熊的胸前有一道“V”字型的白色斑带。黑熊是爬树能手,但只会上树,不会下树。有时下树会一屁股摔在地上,看上去滑稽可笑。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狠谷
我们现在进入的是草食动物区,这里会聚了来至世界各地的近20种草食动物。如:非洲的长颈鹿、斑马、剑羚、跳羚、鸵鸟,欧洲的鹿,亚洲的梅花鹿、马鹿、牦牛、骆驼。白唇鹿、岩羊、大耳羊、野驴、泡子、蒙古马等草食动物。
鹿喜欢在阴凉的地方休息,尤其是梅花鹿。梅花鹿生活于森林的边缘地区,它体态优美,奔跑灵活敏捷,现在在大家右边正在饮水的就是梅花鹿,它身上有鲜艳的颜色,明显的斑点,形似梅花,非常漂亮,梅花鹿名称的由来。
梅花鹿身边的是马鹿,马鹿的体形比梅花鹿稍大,但毛色比较粗糙,呈棕色,而且斑点稀少,不明显,成年后几乎没有。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牦牛,牦牛是一种高山动物,生活在高技3000米以上的地方。寿命在23—25年左右。在我国只有在青藏高原才能看到野生牦牛,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骆驼,骆驼以“沙漠之舟”闻名于世,它的眼有双重的睫毛,非常漂亮,耳鼻都能紧闭以遮挡风沙,它的眉里有许多贮存水的水浮,驼峰内的脂肪占身体的1/5,在找不到水和食物的情况下,可能靠这些水和脂肪为生。骆驼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是最原始的反刍类动物。
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那只卧在树阴下的鹿,看一下它与其它的鹿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它的体形比梅花鹿小,主要的区别就是它嘴唇周围一圈白色的羽毛,这就是白唇鹿。在这里我跟大家讲一个有关于鹿的小知识,就是除驯鹿雌雄都长角以外,其它的鹿只有雄性头上才有角,它们的角就是非常珍贵的中药材——鹿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