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三向瓣膜式PICC维护范文

三向瓣膜式PICC维护范文



第一篇:三向瓣膜式PICC维护范文

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维护

核对姓名,查看PICC导管记录,了解:置管时间、上次维护时间、穿刺点刻度、臂围、外露长度。向病人解释维护的目的。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

用物:酒精、络合碘、棉签、100毫升无菌生理盐水一瓶、10毫升注射器一支、正压接头一个、透明贴膜一块、胶布、手套一双、PICC换药包一个(内有治疗巾一块,弯盘二个,2个小治疗杯分别装5个和6个大棉球;止血钳2把,纱布2块)。

再次检查用物,查看穿刺点处导管刻度及外露长度、穿刺点有无红肿、渗出、沿血管走向有无压痛、测量臂围。由下往上撕去原有贴膜,用快速手消毒剂按六步洗手法消毒双手,打开无菌换药包,无菌方式投入10毫升注射器、正压接头、贴膜、无菌胶布。消毒生理盐水瓶口,主力手戴无菌手套持治疗杯,非主力手持消毒剂倒入小治疗杯。主力手持注射器,非主力手持生理盐水瓶抽吸10毫升生理盐水。非主力手戴手套,在病人手臂下铺无菌巾。非主力手用纱布包裹导管接头外露部分,并抬起导管,主力手持酒精棉球以穿刺点为中心环形用力擦拭,待干后再三遍络合碘棉球消毒,每次在穿刺点停留片刻,消毒面积上下各15厘米,左右到臂缘,再用络合碘棉球消毒导管及延长管的翼形部分,新的正压接头排气,用止血钳夹住延长管的红色接头,无菌纱布包裹旧肝素帽或正压接头,将其取下,用酒精棉球正反用力消毒延长管红色接头螺旋口,避免消毒剂进入导管内,拧上新的正压接头,用10毫升生理

盐水注射器脉冲冲管并正压封管。消毒部位和导管完全待干。思乐扣固定法:用酒精清洁穿刺点及周围皮肤,待干;用皮肤保护剂擦拭固定部位,完全待干(10-15秒);按思乐扣上箭头所示方向(箭头应指向近心端)摆放思乐扣;将导管固定翼上的缝合孔安装在支柱上;固定好思乐扣及导管,将锁扣锁死;依次撕除思乐扣的背胶纸,将思乐扣贴放在皮肤上。透明敷料无张力粘贴,透明敷料应完全覆盖住思乐扣,排尽贴膜下空气,皮肤、导管、贴膜三者合一。

医用胶布横向固定延长管,胶布交叉固定肝素帽,在胶布上记录维护时间,横向固定连接器。根据需要弹力绷带包扎。

整理用物,脱手套。再次向病人交代有关注意事项。记录维护时间。门诊病人记录维护记录单和长期维护手册,嘱咐下次维护时间。

第二篇: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患者带管离院的健康教育

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患者带管离院的健康教育

湖北省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胃肠外科(430022)谭翠莲

摘要 目的:探讨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患者带管离院的健康教育。方法:

对16例带管离院患

者运用健康教育程序,进行了系统的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结果:除1例患者置管后21天因疾

病原因死亡外,其余的都顺利完成了治疗任务。结论: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出院健

康教育是减少置管并发症,保证治疗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PICC 置管 出院教育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不仅提供

了一种可靠有效的静脉输液途径,避免多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有效保护好血管,而且

置管简便,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老年患者输液等[1],在

临床上使用得越来越广泛。有些置管患者阶段性治疗结束后或化疗间歇期需带管回家,有些

患者因种种原因需转往他院继续治疗,那么做好置管患者带管离院的健康教育,保持PICC管 护理的连续性,保证患者整个周期治疗的顺利进行,则显得至关重要。2004年8月~2006年7

月我科对26例带管离院的患者及家属进行了针对性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自我护理

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带管离院的患者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28岁~78岁,其中胃癌行全

胃切除并结合化疗7例,结直肠癌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结合化疗6例,卵巢癌术后肠梗阻1例,肠瘘6例,晚期胃癌5例,腹腔恶性淋巴瘤1例。26例中带管回家19例(其中5例到就近医院维

护,14例回本院维护),转往他院7例。PICC置管时间21天~223天。均采用美国巴德公司三

向瓣膜式PICC管,其三向瓣膜能控制液体的流动,避免血流返流。 2 方法

2.1 评估患者及家属带管离院前的学习需求和能力 评估患者及家属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是

健康教育的第一步,是有效的健康教育的前提。对需带管离院的患者,在离院前通过与患者

和家属交流,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患者心理适应程度,社会支持系统,患者及家属主 要关心的问题以及已具备的PICC置管的相关知识等等,以便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和健康教育。

经评估发现,患者及家属担心的主要问题是感染,导管堵塞和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其他担心 的问题有导管脱出,断管等。此外,7例即将转往当地医院的患者还担心当地医院不具备相

关技术及条件,不能正确护理PICC管。

2.2 根据患者及家属的学习需求确定健康教育项目及制订具体教育内容

2.2.1 避免感染 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干燥,一般每7天更换穿刺部位贴膜和肝素帽,如贴

膜有卷曲、松动、贴膜下有汗液潮湿以及有渗血时需及时更换,有条件者夏天使用空调,减

少出汗。指导患者观察穿刺点周围有无发红、疼痛、肿胀等现象,如有异常及时来院处理。

本组1例结肠癌化疗患者,带管回家时正值夏天,天气炎热,出汗多,贴膜下积汗、贴膜松

动没及时更换,致使穿刺点出现红肿,经局部消毒,湿敷,换用无菌纱布覆盖等处理后好转,继续留管至化疗疗程结束,未再出现局部感染症状。

2.2.2 防止导管堵塞 治疗间歇期必须每7天对PICC导管冲洗并封管一次,防止导管堵塞,如转往他院继续治疗者,应注意:推注药物时,不同药物间用生理盐水充分冲管,防止因药

物的配伍禁忌导致沉淀而堵塞管道。每次输注粘稠性大的药物如白蛋白、血液、营养液、甘 露醇

等时,要及时冲管,再输入其它液体。冲管时,应采用20ml生理盐水以连续脉冲方式冲洗,使冲洗液在管腔内产生湍流,清洁和漂净管壁[1]。每次输液完毕时先脉冲式冲管,剩下2ml时再正压封管。

2.2.3 日常生活指导 置管患者可从事一般性日常工作、家务劳动和体育锻炼,但需避免

置管侧手臂提过重物品,不用该手臂作引力向上,托举重物等持重锻炼,避免游泳等浸泡到

无菌区的活动。可以淋浴,淋浴前用塑料保鲜膜以穿刺点为中心在肘弯处缠绕两至三圈,两

端边缘用胶布贴紧,或在淋浴前再贴一个完全能罩住肝素帽和贴膜的不透水贴膜(类似褥疮

膜)[4],淋浴后检查贴膜下有无浸水,如有浸水则应更换贴膜,穿衣服时,先穿置

管上肢再穿健侧上肢。脱衣服时,先脱健侧上肢再脱置管上肢。 2.2.4 防止导管脱出、破裂 观察并记录导管刻度。每次换贴膜时要妥善固定,可在导管

出皮肤处逆血管方向盘绕一流畅的“S”弯,贴贴膜时要将气泡排出,使贴附牢固,如有贴

膜松动卷曲及时更换。因导管壁较薄且柔软,活动时应避免重力撞击以及坚硬物品碰撞带PI

CC部位[3]。禁止使用小于10ml的注射器冲管给药,勿使用暴力冲管给药,以防导

管破裂。本组1例老年胃癌术后患者,在当地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后,发现导管脱出5cm,该患

者是经左贵要静脉穿刺置管,初置管深度是48cm,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内。脱管部位脱出

后再次摄片示导管尖端位于头臂静脉入上腔静脉处,继续使用该导管直至康复,拔管后出院

。本组无1例发生导管破裂。 2.3 实施健康教育计划

2.3.1 向患者发放三向瓣膜式PICC长期护理手册 指导患者和家属阅读长期护理手册,护

理手册的内容包括:置管医院、科室联系电话;各地产品专员联系方式(以便于走亲访友、跨省旅游时联系为导管维护的医院和护士);初次置管资料(包括导管型号、置管时间、置管 深度、臂围、滴速等情况);携带PICC者日常生活注意事项;护士使用和维护PICC的方法和

注意事项等,使患者和家属对带管离院有整体的认识,消除顾虑。 2.3.2 在实施健康教育时要因人施教 根据患者的不同年龄、性格、心理状况、学习能力、文化修养及信息需求等,采取多种不同的教育方法。如对文化程度低及老年患者,注意使用

通俗易懂的语言,适当延长宣教时间,采用讲解、示范与图解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并反复强

化,直至能复述相关内容;对文化程度高及中青年患者,则以启发式和问答式为主,在进行

各项导管维护操作时,可让其参与其中,这样既满足了各层次患者的需要,又收到了满意的 效果。

2.3.3 即将转往没开展此项技术的下级医院的患者的教育 除以上教育内容和方法外,如

果有护士陪同来接患者,则向其具体讲明维护方法并示范;如果没有护士前来,则在进行各

项导管维护操作时向患者和家属讲明操作要领,要求当地护士在维护和治疗前务必阅读三向 瓣膜式PICC长期护理手册中的“护士使用和维护PICC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留下彼此联系电 话,给予跟踪指导。 结果 根据PICC置管患者带管离院前的心理感受和健康教育需求,对26例 带管离院患者

重点针对防止局部感染、防止导管堵塞、防止导管脱出和破裂以及日常生活指导等进行了系

统的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患者和所转的医院保持了良好的联系,保证了PICC导管护理的连

续性,解除了患者的心理顾虑,除1例肠瘘患者置管后21天因疾病原因死亡、1例结肠癌化疗

患者完成第四个疗程化疗后不愿继续化疗,坚决要求拔管外,其余的都顺利完成了治疗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说明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离院前健康教育是提高患者及家属 的自我护理能力,减少PICC置管并发症,保证治疗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郑春辉,王凤,陈强谱.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并发症及防治[J].中华护理杂 志,2004;39(9):700 2.魏娟,曹亚红.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 000;15(8):471~472

3.冬文霞,乔爱珍,李新华.PICC插管与锁骨下静脉插管在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比较[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31

4.杨桂玲,华路敏.30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

学报,2005;26(5):598

第三篇:三向瓣膜式PICC在成人血液肿瘤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摘要】目的成人血液肿瘤患者在化疗时会被反复穿刺,为了减轻此种方式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防止化疗药物给血管和周围组织带来的伤害,并使化疗过程仍可以顺利完成。方法将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插入外周静脉(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结果在试验中使用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20例,置管时间在25-562天之间,平均置管时间为174天,其中插管成功率高达98.5%。结论这种方法操作简便、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而且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在患者身上的保留时间较长,可达1年左右,避免了化疗时反复穿刺的繁琐程序,同时也减轻了患者被反复穿刺的痛苦,使患者受益,深受患者及家属的喜爱。

【关键词】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化疗;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43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865-02

化疗是目前癌症患者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为了防止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临床上常常需要对患者补液及输入营养物质。三向瓣膜式p1cc导管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由外周至中心静脉置管术,设计独特。导管的末端是封闭的,呈钝圆,侧壁设计了一个开口,为三向瓣膜,回吸时瓣膜向内开放,可以供药,停止输液时可避免血液进入导管而不易造成堵管现象,也不会造成空气栓塞及管腔堵塞,甚至传统的肝素封管、硅胶材料及防霉处理都不需要。现将picc的有关护理情况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成人血液肿瘤患者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最大的为78岁,最小的只有18岁,其中留置时间最长的达562天,最短的为25天。

1.2方法

1.2.1手术前的准备工作①准备相关的用品:picc导管包1套、picc穿刺包(治疗巾、洞巾、剪刀、止血钳、棉球、纱布等)、医用棉签、无菌手套2副、乙醇、皮尺1副、碘酒、无菌肝素生理盐水1瓶、20ml注射器2副、静脉穿刺包、可莱福输液接头、3m透明贴膜。②核对医嘱,医嘱中应该包括置管后的胸部x线检查。③患者需注意事项:平卧在床上,手臂向外伸展呈90°。④签知情同意书,测量并记录上臂周长[1]。

1.2.2材料使用的材料是美国巴德三向瓣膜式picc。

1.3选择血管及测量长度①选择血管:成人的穿刺位置要根据个人的体型和体质程度来选择,一般情况是选择贵要静脉、头静脉、隐静脉或者头皮静脉。

贵要静脉管径粗,解剖结构直,位置较深,常作为首选穿刺静脉。②测量长度:测量穿刺点至胸锁关节,减去2cm[2]。上腔静脉远离右心房外1/3处为导管尖端最佳所处的地方,穿刺点至胸锁关节然后向下反折至第3肋间为体表投影处,与上腔静脉壁平行。

1.4操作步骤①与患者进行沟通,让其放松,以确保穿刺时血管的最佳状态。②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先75%酒精3遍,第一遍顺时针,第二遍逆时针,第三遍顺时针,再碘伏3遍,范围直径为10cm。③铺孔巾,结扎止血,以15-30°角行静脉穿刺,若有回血现象,应适当降低角度,穿刺成功后置管,压导管尖端上方1cm处的血管,松开止血带,拔出针并将导管送到相应长度,导管外翼夹住导管紧贴皮肤,用生理盐水正压封管,再消毒穿刺点。

2护理观察及记录

2.1严格无菌操作,防止空气进入血管。

2.2正确封管①采用生理盐水冲洗管腔后封管,也可以使用10-100u/ml的肝素生理盐水封管。②每次通过picc导管输液、输血或tpn治疗;通过picc导管采血应用生理盐水彻底冲管后封管,确保导管内无血液及药物残留。③建议采用“一推一停”的脉冲式正压封管技术封管。④穿刺后第一个24h更换敷料,以后每周更换敷料2-3次,如敷贴卷曲或伤口不适应随时更换,揭去敷料时应顺着导管的方向往上撕,以免将导管拔出。可来福帽或正压接头每周更换一次。

3结果

3.1置管情况由于3例患者血管条件较差导致穿刺失败;由于护理人员第一次置管,还不太熟练导致6例患者被重复穿刺,11例患者1次穿刺成功。

3.2置管和维护情况4例由于维护不正确使用时间平均12个月;5例出院后照顾不周自行拔管;3例由于打折导致外露导管破裂,在接头处予以截管后更换接头;3例由于穿刺孔处发生感染,给以2%碘酊、75%酒精消毒处理后好转,感染得以控制;2例患者出现堵管清况,用5000u/ml尿激酶溶解后正常使用。3例淋巴瘤患者,1例使用5个月到生命结束,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1例患者由于有异物感7天后强烈要求拔管。

3.3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3.3.1导管堵塞导管堵塞可能是有多种原因造成的,如果是药物沉积,可修剪减压套筒,但要严格遵守脉冲冲管和正压封管的原则;如果是返血堵塞,可使用尿激酶进行溶栓处理。

3.3.2静脉炎如发生静脉炎,病人会感觉胀痛,此时应将患肢抬高,局部湿热敷,并可沿静脉走向外涂欧莱凝胶、喜疗妥或外敷如意金黄散。若症状仍未能缓解,应拔管,停止从此部位输注液体。

4讨论

4.1置管时机picc置管的最佳时机是化疗的第一次或者是化疗之前,因为这个时候血管清晰、内壁光滑、弹性较好;患者要在病症情况较好、粒细胞和血小板数正常或基本正常的状况下;患者及患者家属能够接受此种置管方法。

4.2应用体会①picc导管为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安全的静脉输液途径。对于白血病等肿瘤患者来说,化疗时使用picc可避免反复穿刺导致的感染和静脉炎等,也可避免化疗药物对血管和周围组织的伤害,对患者有很好的效果。②picc选用肘部静脉或头静脉穿刺置管至中心静脉,静脉清晰可见,周围也没有什么重要的组织结构,所以创伤较小。本次试验中没有发生1例血、动脉损伤、空气栓塞等并发症。③由于picc导管直接将药物输送到中心静脉,被血液迅速稀释,不会对周围组织结构产生副作用,从而解决了药物外渗产生的疼痛感。④严格无菌操作,做好穿刺部位的清洁、消毒、保护,杜绝插管处皮肤上的细菌经皮下隧道到导管腔外引起感染。

第四篇:三向瓣膜PICC导管在白血病病人中的应用

三向瓣膜PICC导管在白血病病人中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12-0556-01

近年来,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成为肿瘤病人化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由于其具有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能减轻病人因反复外周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提高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等优点,也减少了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且不受年龄、性别、疾病种类限制[1]故在白血病病人的化疗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也减少了颈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插管的并发症。可由护士独自操作,具有操作简便,安全,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保留时间可长达一年的特点。我科自 2011 年开始应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式 PICC 至今,已为 61 名急性白血病患者行此插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例患者中男 36 例、女 25 例; 年龄 19~76 岁,平均38.10 岁。其中非何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35 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8 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8例。操作方法

操作前护士要向患者介绍插管过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应对措施,消除其紧张情绪,同时要求患者或家属在同意书上签字后方可置管。选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式 PICC 导管一根,管径均为 4Fr。利用超声探头探查上臂血管,并选择单一的、血管壁清晰、直径大的位置作为首选穿刺点[2]一般穿刺范围位于肘上 4-10cm,建立最大化无菌屏障,安装超声无菌探头和导针器,利用套管针或小号针头进行静脉穿刺,进入血管后通过套管

或穿刺针送入导丝,再拔出穿刺针或套管,使用手术刀稍微扩张皮肤穿刺点,将插管鞘(可撕裂型)组件沿导丝送入后同时拔出导丝,留下插管鞘,并通过插管鞘置入到预测量的长度[3]助手行B超检查颈静脉,排除颈静脉异位,f 线拍片检查确定导管尖端位置。讨论

患者在应用 PICC 导管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或危险:(1)渗血: 61 例置管患者中 100%均出现了术后穿刺点渗血情况。一般经处理在 48h 内渗血停止,但有 40.98%的患者由于血小板较低及凝血功能较差,术后 2~7d 穿刺点仍有不同程度渗血,可在穿刺点上方放置一块小纱布吸收渗血,再用 3M 贴膜固定并用拇指按压穿刺点 15min 左右。同时置管后 24h 内应减少该侧上肢活动,特别是肘部的活动。另外可在穿刺点上方 5cm 处以弹力绷带给予加压止血,血,但在加压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上肢的温度和颜色,并且要定时放松绷带,防止因缺血导致肢体坏死。对于血小板过低的患者要遵医嘱及时输注血小板以减少出血。

(2)机械性静脉炎: 是 PICC 置管后较常见的并发症,61 例患者中 61%的患者出现过一过性机械性静脉炎。一般发生在置管后一周内,主要由于置管时选择血管不当或送管时

损伤了血管内膜,另外在带管期间肢体活动过度也可导致静脉炎的发生。本文 61 例患者中 5 例因发生严重的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而导致拔管,占置管患者人数的 8.20%。其中有 2 例发生于 2 周后,1 例发生于 4 个月后,考虑为带管期间过度活动而致。因此置管后应坚持每日测量臂围并记录,同时每日应观察上臂有无红肿、疼痛等情况,并注意监测范围变化情况。

4)导管

脱出: 本文 2 例患者由于出院期间固定不牢,患者着衣不慎发生刮蹭所致。因此应尽量选择粘附性较好的透明贴膜,要将贴膜与预留体外部分的导管完全贴紧,再固定于皮肤上,揭取贴膜时应从下往上缓慢揭开,动作要轻柔。同时要特别注意将可来福接头固定牢靠,以防穿脱衣服时将导管带出。

(5)导管堵塞: 每次换药时应注意检查导管的完整性、封管时有无渗液,同时要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先输胶体液体,再输晶体液体,输血后应用 40ml 以上的生理盐水冲管,每次输液后用 100IU/ml 的肝素盐水正压封管,治疗间期或出院后可每周封管一次。另外,可来福输液接头的应用能有效保证正压封管,防止导管堵塞。本文 61 例插管患

者中 无人发生堵管,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末端为一裂缝,可根据导管与外界的压力差向外、向内开启或闭合,实现导管末端基于压力条件的封闭或开启状态(国外,项系统评价显示[4]三向瓣膜导管能够减少导管堵塞发生率,基于以上可以得知三向瓣膜PICC导管在减少导管堵塞方面较末端开口导管具有优势。

参考文献

[1] 陈蕤.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及其护理 [J].实用护理杂志,1997,13(8): 409-410.[2] 蒋芝英7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4.19(14):79

[3]陈影洁,陈春闲,简黎7 超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 PICC的应用[J]7。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0):102

[4]Barlock L.An evidence-basced syslemalie review of literalure for the reduelion of PICC occlusions [J],IAVA。2010.15(2):58-63

第五篇:picc维护

PICC 导管维护流程 1.评估

穿刺点评估:至少每天评估穿刺点一次,有无发红、肿胀、渗血、渗液及硬结。导管评估:评估导管有无移动、打摺,是否脱出或进入体内。操作前是否要抽回血?

2014 年我国卫生部颁布了最新的静脉输液治疗行标,明确规定了中心静脉导管包括 PICC 都必须通过抽回血来确定导管在血管内。

INS 在《2016 输液治疗实践标准》冲管与封管标准:在每次输液之前,应冲洗血管通路装置,并抽回血,以评估导管功能,预防并发症。PICC 导管到底为什么要抽回血呢?

抽回血目的在于判断导管开口处有无血栓及纤维蛋白鞘形成。这两个东西只要形成就会严重影响抽回血,而且也是后期严重并发症,越早发现,越好处理。

敷料评估:评估敷料有无潮湿、脱落、污染,更换日期是否到期(至少每 7 天更换一次)。2.操作程序

第一步 : 更换输液接头 目的:预防感染

频率:建议至少每 7 天更换一次;发现输液接头内有血液或残留药液;明确被污染时。接头类别:建议使用分隔膜,正压或者恒压接头。步骤:

1.打开换药包,将思乐扣投入换药包内。2.用皮尺测量肘正中上方 10 cm 处臂围并记录。3.揭开固定输液接头的胶布,如有胶痕用酒精给予清除。4.更换输液接头:打开输液接头待用,卸下旧输液接头。

5.打开酒精棉片包,用酒精棉片消毒输液接头,给予用力多方位擦拭 15 秒。6.用无菌生理盐水预冲输液接头,连接新的输液接头。第二步:冲洗导管

定义:用生理盐水将导管内残留的药液冲入血管,应用于输液前或两种药物之间,避免残留药液刺激局部血管,减少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目的:保持导管通畅

冲洗方法:成年人或不限制水盐的病人通常用 10~20 mL 生理盐水(儿童病人或限水盐病人可用 2 倍管腔加辅助延长管容量的生理盐水),采用脉冲式冲洗方法,使生理盐水在导管内形成小旋涡,有利于把导管内的残留药物冲洗干净。冲洗频率:

冲管间隔时间以保持导管通畅为前提,可以 24 h、12 h 或 8 h 冲管一次;在每次静脉输液、给药后,或输注血液或血制品以及输注 TPN 后; 冲封管方式(SASH):

按生理盐水(S)-药物(A)-生理盐水(S)-肝素(H)原则执行。

SASH 就是在给予肝素、不相容药物 / 液体前后,均使用生理盐水冲洗,以避免药物配伍禁忌产生不良反应或发生药物沉淀,最后用肝素溶液封管。封管液使用:

按照血管通路装置和无针输液接头的使用说明,应用 10 单位 /mL 稀释肝素液或不含防腐剂的 0.9% 氯化钠溶液(USP)对 PICC 进行封管。步骤:

1.注射器抽好 20 mL 生理盐水; 2.脉冲方式冲洗导管(双腔两个腔都要冲);

3.正压封管:在生理盐水冲洗后用稀释肝素液,每次 2~5 mL,正压封管。第三步 : 更换透明敷料、思乐扣

PICC 虽具有诸多优点,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现导管较难牢固固定,导致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用思乐扣为患者固定 PICC 导管降低了 PICC 导管的脱出率,使病人感到安全舒适,但是价位较高,目前并未大范围普及。更换频率:

根据敷贴的材料、病人的年龄、疾病状况、本机构内的感染率、环境因素以及供应商的指导意见而定,但透明敷贴最多放置 7 天。思乐扣一般也是更换敷贴(7 天)时一起更换,注意应该每日观察穿刺点及周围皮肤的完整性。步骤:

1.去除透明敷料外胶带。

2.0 度角平行撕拉,自下而上去除原有透明敷料。3.手消毒后再戴手套。

4.拆除旧思乐扣:脱离(轻轻打开锁扣,小心从锁扣上移开导管),卸除(用酒精浸润、溶解 Statlock 固定装置下方的粘合剂,直至将 Statlock 固定装置从皮肤上移开)。5.左手持纱布覆盖在正压接头上提起导管,右手持酒精棉棒 1 根,避开穿刺点直径 1 cm 处,顺时针去脂、消毒,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 15 cm(大于贴膜的面积)。再取第 2、3 根酒精棉棒同样的方法逆、顺时针脱脂并消毒皮肤。待干。

6.再取碘伏棉棒 1 根以穿刺点为中心顺时针消毒皮肤,取第 2、3 根碘伏棉棒同样的方法逆、顺时针消毒皮肤。注:酒精、碘伏消毒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 版》。1.去除透明敷料外胶带。

2.0 度角平行撕拉,自下而上去除原有透明敷料。3.手消毒后再戴手套。

4.拆除旧思乐扣:脱离(轻轻打开锁扣,小心从锁扣上移开导管),卸除(用酒精浸润、溶解思乐扣固定装置下方的粘合剂,直至将思乐扣固定装置从皮肤上移开)。

5.左手持纱布覆盖在正压接头上提起导管,右手持酒精棉棒 1 根,避开穿刺点直径 1 cm 处,顺时针去脂、消毒,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 15 cm(大于贴膜的面积)。再取第 2、3 根酒精棉棒同样的方法逆、顺时针脱脂并消毒皮肤。待干。

6.再取碘伏棉棒 1 根以穿刺点为中心顺时针消毒皮肤,取第 2、3 根碘伏棉棒同样的方法逆、顺时针消毒皮肤。

注:酒精、碘伏消毒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 版》。建议:

1.导管在维护过程中不作为常规消毒。

2.若出现导管有血迹,污渍等情况时可使用洗必泰或聚维酮碘,必须待干后贴敷贴,否则容易出现皮疹及导管损坏。

3.安装思乐扣(使用思乐扣固定法):皮肤处理撕开-贴放。4.10*12 cm 透明敷料无张力粘贴,透明敷料应完全覆盖住思乐扣。1)无张力粘贴透明贴膜

2)胶带蝶型交叉固定贴膜下缘,再以胶带横向固定胶带横向固定延长管。在记录胶带上标注操作者姓名及日期。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