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微生物项目申请书

微生物项目申请书



第一篇:微生物项目申请书

对于构建噬菌体杀灭有害菌代替抗生素治

疗的设想

1.项目的立项依据(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需结合科学研究发展趋势来论述科学意义;或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来论述其应用前景。附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世界健康组织的总干事陈冯富珍博士说:“世界正在走向后抗生素时代,一些常见的感染可能已经无药可医,这些感染再一次成为了可怕的杀手。一些发展中国家抗生素滥用情况十分严重。抗生素也许是医疗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但如今它似乎已经穷途末路了。2010年,欧洲有2.5万人死于细菌感染,以往对抗生素的大量使用让我们对其产生了耐药性,而且这种耐药性可能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程度。

所谓后抗生素时代,是指当今有越来越多的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全球将面临药品无效,好像有回到了以前没有抗生素的时代一样。所以目前人类亟需一种抗生素的代替疗法。

目前科学家对此主要有五个研究方向,即研发新型抗生素、从生物体内提取抑菌肽代替抗生素、用噬菌体侵染有害菌、益生菌疗法、中药疗法。本项目主要从抑菌肽疗法与噬菌体疗法出发,提供一种新的治疗细菌感染的思路与途径。

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又称为抗微生物肽、肽抗生素或宿主防御肽,是多种生物体经外界环境诱导,由特定基因编码及核糖体合成,并由一些腺体分泌的参与到生物体固有免疫反应的小分子多肽,相对分子质量为2 000 ~ 7 000,由20 ~ 60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抗菌肽不但有抗菌和抑菌功能,同时还兼具抗病毒、免疫调节和调理吞噬等多种生物活性,能诱导对外来抗原的免疫反应。自1972 年瑞典科学家Boman 等[5]首先从惜古比天蚕的滞育蛹中分离得到第一种抗菌肽Cecropin,目前世界上已发现并合成的抗菌肽已超过4 000 种。抗菌肽抗菌的具体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推断主要是因为细菌细胞膜与哺乳类细胞膜结构的不同,抗菌肽通过作用于细菌的细胞膜而选择性抑制细菌生长并杀死细菌细胞。目前,抗菌肽作为一种新的抗生素替代品,引起了医药研究专家的广泛兴趣。一些药物已开始走向 市场,如达托霉素(Daptomycin)已通过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批准而应用于临床。其他10 余种抗菌肽药物也已进入了Ⅱ期或Ⅲ期临床试验。然而,真正将抗菌肽推向多种产业还存在很多问题: ①抗菌肽的化学合成成本高,使得成品价格高;②天然的抗菌肽来源有限,人工提取步骤繁琐、效率低,基因工程表达因去除宿主细胞毒害使得表达量偏低;③作为一种外源性蛋白质,长期使用不能完全排除引起超敏反应等免疫病理性病变的风险;④抗菌肽的毒理和药理药效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等。尽管如此,抗菌肽这一天然免疫的主要成分,由于具有广谱的抑菌功能及不同于传统抗生素的作用机制等特点,已被认为是现有抗生素的最佳替代品,其研究已成为热点。

噬菌体(bacteriophage)是以细菌为宿主的病毒,是由英国科学家Edward Twort 和加拿大学科学家Felix D’Herelle 于1915 年和1917 年分别发现。由于在研究中发现噬菌体能够裂解宿主细菌细胞,因而提出了噬菌体应用于治疗的可能性。Felix D’Herelle在发现噬菌体后不久,就利用噬菌体来治疗痢疾和鼠疫患者,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随后Bruynoghe 和Maisin于1921 年用噬菌体制剂治疗皮肤葡萄球菌感染。在20 世纪50 年代,我国微生物学家余氵贺运用噬菌体来控制大面积烧伤患者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20 世纪40 年代,美、法两国曾对噬菌体进行商业性生产,主要用于治疗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和奈瑟菌等致病菌的皮肤和黏膜的化脓性感染、上呼吸道感染、阴道炎和耳乳突感染等。然而,在20 世纪40 年代,随着抗生素的发现和广泛应用,噬菌体的研究在随后处于停滞状态。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一方面抗生素本身的疗效呈逐渐下降趋势,同时,长期的抗生素选择压力,导致出现了大量耐药和多重耐药菌,给目前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噬菌体作为抗感染生物制剂,使噬菌体治疗又重 新受到人们的重视。噬菌体作为抗感染制剂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不会破坏正常菌群,同时噬菌体的治疗效果不因细菌耐药性而改变。因此,噬菌体作为抗感染生物制剂,可能成为继抗生素之后,人类对抗细菌感染的又一有效武器,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但目前对噬菌体制剂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对噬菌体制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等还需深入研究。相信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广泛应用,通过对噬菌体的改造,噬菌体治疗将会成为控制细菌感染,尤其是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一把利剑。

构建携带抑菌肽基因的噬菌体是一个新的思路。若将二者结合,扬长避短,精加工改良,必将有效解决后抗生素时代的医学难题,并开拓一片医学与生物学的新疆域并打开一片广阔的市场。

主要参考文献:

刘军莉,免疫噬菌体抗体库的建立和人源TAT-Fab抗体的制备, 2005 郭晓奎, 后抗生素时代我们如何征服细菌,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赵向娜;杨瑞馥,合成噬菌体的贡献与风险,生命科学,2011(9)

Race MS, Hammond E.An evaluation of the role and effectiveness of institutional biosafety committees in providing oversight and security at biocontainment laboratories.Biosecur Bioterror, 2008, 6(1): 19-35 Gomez P, Buckling A.Bacteria-phage antagonistic coevolution in soil.Science, 2011, 332(6025): 106-9 Capparelli R, Nocerino N, Iannaccone M, et al.Bacteriophage therapy of Salmonella enterica: a fresh appraisal of bacteriophage therapy.J Infect Dis, 2010, 201(1): 52-61 Morello E, Saussereau E, Maura D, et al.Pulmonary bacteriophage therapy on Pseudomonas aeruginosa cystic fibrosis strains: first steps towards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PLoS One, 2011, 6(2): e16963 Labrie SJ, Samson JE, Moineau S.Bacteriophage resistance mechanisms.Nat Rev Microbiol, 2010, 8(5): 317-27 Davis MF,Iverson SA,Baron P,et al. Household transmission of met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other staphylococci[J]. Lancet Infect Dis,2012,12(9): 703 - 716.

Lin L,Tan B,Pantapalangkoor P,et al. Inhibition of LpxC protects mice from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by modulating inflammation and enhancing phagocytosis[J]. MBio,2012,3(5).

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A、研究内容

以破伤风杆菌为例,构建一族噬菌体特异性侵染破伤风杆菌并尽可能降低对寄主的伤害。具体内容如下:

1、首先从自然界获取针对破伤风杆菌的抑菌肽或对其有抑制效果的抑菌肽,方向大致可从鳄鱼或一些对外伤感染有极强抵抗力的动物入手,将其血清利用电泳或其他方法将各组分分离纯化,分别加入培养基对破伤风杆菌进行培养,筛选出对其具有抑制作用的肽或蛋白后对其结构通过质谱光谱色谱等物理方法测定结构及序列;

2、构建该肽链的cDNA文库后进行PCR扩增,获得大量该cDNA后通过合成基因组学的一些技术手段,结合TAT-Fab抗体噬菌体等合成出能够特异性侵染破伤风杆菌的人造噬菌体。

3、以小鼠、兔子等为实验对象进行效果检测与副作用的检测及解决。

4、进行临床试验。

B、研究目标

以破伤风杆菌为例,构建一族噬菌体特异性侵染破伤风杆菌并尽可能降低对寄主的伤害。最终合成药剂应用于临床治疗。

C、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制造一类能够解决因抗生素滥用导致的外伤感染患者产生抗性的抗生素时代的抗生素替代物。

项目特色与创新之处

首次将抑菌肽疗法与噬菌体疗法相结合的新的治疗途径以解决后抗生素时代用药问题,运用合成生物学方法构建人造噬菌体侵染破伤风杆菌以达到治疗伤口感染等问题。首次将噬菌体治疗向临床医学推广发展。

第二篇:大学生微生物项目申请书

在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申请书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我们在写申请书的时候要切忌长篇大论。但是你知道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关于一些大学生微生物项目申请书,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微生物项目申请书1

尊敬的乡领导:

您好!我叫___,女,中共党员,现在在我乡___工作,家住___,联系电话为:____根据我县和乡党委政府的号召,我根据自己的特长和能力,志愿加入招商引资队伍,想为我乡工矿业的快速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也为我县的县域经济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招商引资期前,我愿意性向乡缴纳现金___元。(金额小写)。

在招商引资期间,希望我的职称、工资和福利等一切权利正常享有,不受损害。招商引资的期限暂定为壹年,到期后如需延长,需要我重新书写申请书,签订协议等程序办理。其他未尽事宜在与政府签定的招商引资协议书中本着自愿、公平和协商的原则补充确定。在招商引资期间,我一定认真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积极维护我乡的声誉,不做有损我乡声誉的事情,积极开展招商工作。希望乡领导能够给予批准。

此致

敬礼

申请人:___

20__年6月9日

大学生微生物项目申请书2

__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根据《北京市招标投标条例》有关规定,现将__项目的《建设项目招标方案核准

申报表》及相关材料报送贵委,并就有关事项说明如下,请予以核准:

一、项目基本情况:包括项目建设内容、建设规模、投资估算、资金来源等。二、…… 附:相关材料目录

(盖章)年 月 日

(联系人:;联系电话:)

建设项目招标方案核准申报表(样式)

项目名称: 项目单位名称:

注: 1.单项合同估算金额的总和应与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资金申请报告中所列项目总投资保持一致。

2.采购细项应当详细列明,其中拟不招标的部分和表中未尽事宜应当在备注中注明,并在申请书中具体说明。3.施工主要包括土建施工、设备安装、装饰装修等。

4.其他是指除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设备和重要材料之外的部分,如房屋拆迁拆除等。

(项目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电子政务建设项目招标方案核准申请表

项目名称:

项目单位名称:

备注:

1、估算金额的总和应与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所列项目投资保持一致。

2、设备采购包括网络、安全、服务器等硬件设备采购,以及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等软件产品采购。

3、系统集成包括网络、设备、安全、应用等方面的集成工作。4、配套工程是指机房装修、布线等方面的工作。

5、其他是指设备、开发、集成、监理、配套工程之外的部分。

大学生微生物项目申请书3

___公司(企业名称)

__发【__】__号

关于报送《___工程项目申请报告》的报告

省(市)发改委:

___工程位于__河上,属于__流域,工程规模为____,坝型为__。__工程主要包括大坝枢纽、溢洪道、灌溉(供水)发电洞等主要建筑物组成。工程的主要任务是__,__。该工程的.初步设计报告、防洪规划报告、取水许可报告及水土持续报告经省水利厅批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经省(市、县)环境保护局批准,水库用地预审报告经省(市、县)国土资源厅(局)批准。

___工程的概算总投资为¥¥¥¥万元。《___工程项目申请报告》已由___工程咨询单位编制完成,现随文上报,请予核准。

年月日(企业章)

大学生微生物项目申请书4

尊敬的领导:

我叫___,是____村人,20__年在___里面散养牛。这里阳光充足,水质良好,草料来源广阔,很适合发展规模养牛业。养牛以来坚持严格的饲养管理模式,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标准化生产方法,取得了明显的效益。

本人在20__年共计养牛50余头,出售30头牛约30万元。买入小牛15头,约8万余;付工人工资4万元;付运费约1万元,饲料,防疫,管理费约5万元,本人因养牛在20__年纯收入为12万元。当前农村部分劳力在外打工,无力耕种土地,加之党的富民好政策,我愿求大力发展,建立家庭农场。

敬请上级部门给予批准为盼!

特此申请

申请人:___

____年__月__日

大学生微生物项目申请书5

山东____仓储物流有限公司

项目建设用地的报告

尊敬的__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领导:

在__招商引资政策的感召下,我们山东__农资有限公司经过充分的市场调查论证,决定在贵处投资建设“山东__仓储物流有限公司”项目。项目有关规划如下:

一、项目定位

山东__仓储物流有限公司的市场定位为:依托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的特殊地位,以__为物流中心的核心,以__及周边城市物流基础设施与物流企业为基础,以国家综合运输网络为主干,构筑物流服务区域和物流服务主通道,形成__物流发展与运作的架构。物流的内涵为:构筑面向市区重要产业基地、商品集散地、城市消费功能区的1小时区域配送物流圈;构筑以__为中心,以__及市内周边城市物流设施为依托,面向__及周边城市的3小时分拨及终端配送物流圈;构筑以__为中心,以国内各主要经济中心城市物流设施为支持的十二小时终端配送物流圈。

二、项目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3500万元,其中:项目注册资金500万元,建设投资2700万元,流动资金300万元。项目所需资金全部由我公司自筹。

三、建设规模

本项目拟建在__经济开发区内,占地50亩,拟建现代化标准仓库1.8万平方米,办公楼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司机食堂宿舍占地面积750平方米,传达室占地面积50平方米,停车场及道路13350平方米,购置车辆36台(其中12吨位车6台,8吨位车6台,2吨位车12台,1吨位车12台)及水电消防、绿化等附属设施和配套设施。

现在特向领导申请项目建设用地50亩,恳请领导在百忙之中给与批复!

附:《山东__仓储物流有限公司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山东__有限公司

二○一三年八月十九日

大学生微生物项目申请书

第三篇:常见微生物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

细菌培养与其它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

卫生部规定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卫办医政发〔2011〕56号)。特介绍微生物检验项目,方便统计与分析点评。细菌检验为感染性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目标性治疗:提高微生物的送检率与检出率,有利于诊断与使用抗菌药。

经验治疗:根据本地区病原菌类型时间、区域、耐药谱等使用抗菌药。

调整治疗方案针对性用药:获得准确病原菌和细菌药敏结果。

细菌培养的临床意义

细菌培养与其它检验项目不同,由于其样本采集易受杂菌的干扰和培养条件的限制,因而造成检测结果有时与临床不完全一致,故在分析细菌培养报告时应明白:细菌培养阴性不代表无细菌感染、细菌培养阳性不代表该菌一定是病原菌,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1、血液和骨髓培养

目前血液培养仍然是菌血症和败血症的细菌学检验的基本方法,并且广泛地应用于伤寒、副伤寒及其它细菌引起的败血症的诊断。菌血症系病原菌一时性或间断地由局部进入血流,但并不在血中繁殖,无明显血液感染临床征象。常可发生在病灶感染或牙齿感染,尤以拔牙、扁桃体切除及脊髓炎手术后等多见。败血症是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造成身体的严重损害,引起显著的全身症状(如不规则高热与全身中毒等症状),它多继发于组织器官感染,尤其是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广谱抗生素和激素的应用及烧伤等。

单次的血培养结果,对临床无鉴别指导意义,应多次多部位采集血液进行培养,才可判定检出菌究竟是病原菌还是污染菌。

抽血时应特别注意皮肤消毒和培养瓶口的灭菌。

2、脑脊液培养

正常人的脑脊液是无菌的,故在脑脊液中检出细菌(排除操作中的污染)应视为病原菌。引起脑膜炎的细菌种类不同,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多为脑膜炎奈瑟菌,除此之外尚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3、尿液培养

尿液细菌培养对于膀胱和肾脏感染的及早发现和病原学诊断很有价值,对于尿道、前列腺以及内外生殖器的炎症也有一定价值。尿液中出现细菌通常称为菌尿症,如果尿液本身澄清但培养出细菌,一般为标本采集时未彻底消毒尿道口引起。如果细菌培养阳性同时伴有脓尿出现,则提示有尿路感染的可能(需指出轻度感染时可无脓尿出现)。泌尿系感染常见菌为大 1 肠埃希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变形杆菌等,除结核分枝支杆菌外,这些细菌又是尿道口常驻菌,极易引起标本留样污染,应注意鉴别。某些真菌疾病,如曲菌病在播散时也可造成肾脏感染,且尿中也能检查到。

尿液的细菌学培养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但培养阴性并不能否定泌尿道感染,一般应注意病程、采样的时机、方法以及其它原因的影响。

尿道口的消毒是中段尿细菌培养的关键步骤,是引起假阳性的最主要因素,故尿液细菌培养阳性要注意排除留样污染,如果检出菌的数量大于10万CFU/ml,则基本可认为是病原菌

4、痰液和咽拭子标本的培养

痰液及支气管分泌物的细菌学检验对于呼吸道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对无法咳痰的患者,用咳嗽后的咽拭子做培养检查,仍是发现致病菌的主要依据。

人体口腔、鼻咽部等上呼吸道内存在有大量的正常菌群,故痰液标本的收集易受到这些部位细菌的污染,尤以慢性呼吸道感染多见,这直接干扰细菌培养的结果。另外患者接受某些药物的治疗,使病原菌生长受到抑制,这样也可影响阳性检出率。因此在分析结果时,应密切结合临床。在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和肺脓肿时,最好直接自支气管抽取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

呼吸道标本的细菌常采取半定量计数,如果检出菌的量大于正常菌群的量,可基本认为系病原菌。

5、粪便标本的培养

肠道中细菌种类受食物的影响,除人乳喂养的婴儿肠道内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外,其余的人肠道内均以革兰阴性菌占优势,一般不致病。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志贺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TEC、EAEC、EPEC、EIEC、EHEC等)、弧菌属(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气单胞菌、邻单胞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假丝酵母菌、艰难梭菌、结核分枝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和弯曲菌等是肠道的致病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可引起婴幼儿腹泻。

6、无菌体液标本的培养

(1)胸水

胸水最常见的污染菌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枯草芽胞杆菌、草绿色链球菌或类白喉棒状杆菌等。漏出性胸水一般是无菌的,但应注意防止采样污染。肺外伤或肺破裂引起的血胸,常常受到葡萄球菌、链球菌或肺炎链球菌和某些革兰阴性杆菌等细菌侵袭而引起胸膜炎。原发性胸膜炎多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也可引起原发性胸膜炎。继发性胸膜炎常为肺炎、肺结核、肺脓肿或坏疽的合并症。细菌学检查对临床诊断颇有价值。

(2)心包液

正常人的心包液量少而无菌,而渗出性心包液则系感染所致。对于急性浆液纤维素性心包炎,最常继发于风湿热或继发于猩红热、败血症、牙龈的感染病灶、肺炎、脓胸、外伤或结核性胸膜炎、纵隔淋巴结炎、隔下脓疡向心包穿破蔓延。常见的细菌性感染有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慢性心包炎最常见者为结核。

(3)关节液

关节囊内发生炎性渗出现象可能与淋病奈瑟菌、葡萄球菌及链球菌等感染有关。病原学诊断可由关节囊穿刺液培养获得证实。

其他部分的体液有无细菌存在以及存在何种细菌,应视其发生原因而定,并需通过细菌学检查而确诊。

7、生殖道标本的培养

生殖道标本的细菌学检查对性病诊断和其它细菌感染颇有价值。正常人的内生殖器是无菌的,而外生殖器和男性尿道口、女性阴道口存在着大量细菌。尿道口常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非致病性抗酸杆菌等,阴道口常见有乳酸杆菌、大肠埃希菌、白假丝酵母菌、类白喉杆菌等。由于生殖器官正常菌群的存在常使细菌学诊断复杂化。因此对阴道、尿道、前列腺和子宫颈分泌物等标本的采集应特别注意生殖道外部情况,以减少杂菌的污染。

淋病是淋病奈瑟菌引起的尿道粘膜卡他性炎症,其主要传播途径为性接触直接传染,也可被细菌污染物间接传染。该菌主要侵犯粘膜,尤其对前尿道粘膜的单层柱状上皮和后尿道的粘膜移行上皮有很强的亲和力,故常见于泌尿生殖道感染。男性感染者可发展为前列腺炎、附睾炎,女性可引起前庭大腺炎、盆腔炎和阴道感染。革兰染色涂片镜检可快速报告,但对于女性病例诊断不能单凭涂片检查,而必须进行培养才可确诊。

8、厌氧菌培养

(1)由厌氧菌引起的人类感染在所有感染性疾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有些部位的感染如脑脓肿、牙周脓肿、盆腔脓肿等80%以上是由厌氧菌引起的,其中一部分是由厌氧菌单独感染,大部分则与需氧菌混合感染。

(2)厌氧菌大多感染密闭无氧的组织,故下列标本无送检价值:鼻咽拭子、齿龈拭子、痰和气管抽取物、胃和肠道内容物、肛门拭子、皮肤和黏膜分泌物、阴道或子宫拭子、褥疮溃疡分泌物等。

9、真菌培养

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如假丝酵母菌在人体的口腔、肠道、阴道及皮肤上均可分离出,住院患者的上述标本中假丝酵母菌的分离率可达10~20%。真菌感染常发生在基础代谢差的患者,如大量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长期广谱抗生素应用者,可引起呼吸道、泌尿道感染,甚至可致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等严重感染。对痰液、粪便等有正常菌群生长的部位检出的假丝酵母菌,应看数量多少决定治疗的必要性。

10、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的检测

MRS 是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的简称,其耐药本质多由mecA基因介导产生低亲和力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binding protein)PBP2a , 导致和 β-内酰胺类药物的亲和力降低而呈现耐药。MRS阳性菌株不论其体外药敏结果如何,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均无临床疗效。

11、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

ESBLS是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的简称,由质粒编码产生,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以及其它肠杆菌科细菌,在临床上可能耐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和单环类抗生素。目前实验室主要检测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四种细菌。产ESBLS细菌不论其体外药敏结果如何,应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和氨曲南药物治疗时无临床疗效。

12、HLAR(高水平耐氨基糖苷类)肠球菌的检测

HLAR是high-level aminoglycoside resistance 的简称,对于肠球菌治疗而言,氨基糖苷类、头孢类、克林霉素和磺胺类药物无临床疗效,临床应避免使用。但对严重威胁生命的肠球菌感染,如肠球菌引起的心内膜炎,在采用青霉素类或万古霉素(或****拉宁)进行治疗时,对于非HLAR的肠球菌加用庆大霉素或链霉素,常可获得协同作用。

13、AmpC酶的推断

AmpC酶属于Ambler C类或BushⅠ型β-内酰胺酶,由染色体介导产生,亦可由质粒介导产生,主要由肠杆菌属、枸橼酸杆菌属、沙雷菌属、摩根摩根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细菌产生。AmpC酶能水解大多数青霉素、第一、二、三代头胞菌素和头霉素类抗菌素,高水平AmpC酶产生有两种机制:

① 在诱导剂存在时暂时高水平产生,当诱导剂不存在时,酶产量随之下降。三代头胞菌素、棒酸、头胞西丁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该酶的强诱导剂。当使用三代头胞菌素治疗上述细菌引起的感染时,开始几天治疗奏效,而随后发生耐药时,应高度怀疑高产诱导型AmpC酶细菌的感染。

② 染色体上控制酶表达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AmpC酶持续稳定高水平表达。

CLSI尚未提供可靠而简便的AmpC酶检测方法,临床可从体外药敏试验耐药表型进行初步推断,如果感染菌对第一、二、三代头胞菌素、加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和头霉素类抗生素耐药而四代头胞菌素敏感的可高度提示产AmpC酶,产AmpC酶感染菌的治疗首选四代头胞菌素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第四篇:微生物

【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分布广泛,繁殖迅速,肉眼直接看不见的微小生物总称。

【病原微生物】是能引起人类和动、植物的病害,即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

【寄生虫】在生物界,一些低等小动物失去了在外界环境中自主生活的能力,暂时或永久居留在其他生物体的体表或体内,从这些生物摄取营养,维持上整合有前噬菌体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正常菌群:是长期寄居于人体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对人无害,有些还有利的微生物称为正常微生物群或正常菌群。

【菌群失调与菌群失调症】宿主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比例因故发生较大幅度变化,超出了正常范围的状态一般不易着色,若经过加温或延长染色时间而着色后,能抵抗3%盐酸酒精的脱色,故被称为抗酸杆菌。

【结核菌素试验】应用旧结核菌素(OT)或结核分枝杆菌纯蛋白衍化物(PPD)进行皮肤试验,检测受试者对结核分枝杆菌是否有细胞免疫功能及迟发型超敏反应的一种试验。

【病毒】是一类体积微小、结构简单、染的基础上又感染HDV,临床表现为原有疾病的加重。

【HIV】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英文缩写,是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病原体。

【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的英文缩写,是HIV感染导致的因免疫系统严重损伤而继发各种类型条件感染和肿瘤的致死性疾病。

生存,并对其产生损害,这些低等动物称为寄生虫。

【免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对自身成分产生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异物产生排除的一种生理反应。

【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原核型微生物。

【细菌L型】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可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生长或分裂者称为细菌细胞壁缺陷型或L型。

【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带有遗传信息,能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荚膜】是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粘液性物质,若其厚度≥0.2μm、边界明显,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者称为荚膜或大荚膜。

【鞭毛】是许多细菌在菌体上附着的细长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为细菌的运动器官。

【菌毛】是许多革兰阴性菌和少数革兰阳性菌菌体表面附着的一种比鞭毛细短而直硬的丝状物,须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称菌毛。

【芽胞】是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在菌体内脱水浓缩形成的一个折光性强、通透性低、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称为芽胞。

【热原质】是细菌合成的、极微量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即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

【细菌素】某些细菌产生的仅对近缘菌株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

【培养基】是由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所用的混合营养物制品。

【菌落】是单个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中分裂繁殖成一堆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H-O变异】有鞭毛的细菌经变异后失去鞭毛,称为H-O变异。

【S-R变异】细菌的菌落由S型(光滑型)变异为R型(粗糙型),称为S-R变异。

【卡介苗(BCG)】卡一介二氏将有毒力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在含有胆汁、甘油、马铃薯的培养基上连续传代,经13年230代获得的毒力减弱而保留其免疫原性的变异株,用于人工接种以预防结核病。

【耐药性变异】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由敏感变成耐药的变异。

【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

【转化】指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而获得供体菌的遗传性状的过程。

【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DNA片段转移到受体菌内,导致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

【接合】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的过程。

【溶原性转换】溶原性细菌因染色体称为菌群失调,由此产生的疾病称为菌群失调症。

【微生态失调】是指在外界环境影响下,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之间、各种群落成员之间的平衡,由生理性组合转变为病理性组合的状态。

【消毒与化学消毒剂】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称为消毒,用以消毒的化学制剂称为消毒剂。

【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防腐】防止或抑制体外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无菌与无菌操作】无菌是指不存在活的微生物。无菌操作是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局部环境的操作技术。

【细菌的致病性】细菌引起宿主疾病的性能。

【毒力】是指病原菌的致病性强弱程度。

【侵袭力】是指病原菌突破宿主防御机能,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值、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外毒素】主要是革兰阳性菌和部分革兰阴性菌在菌细胞内合成后分泌至细胞外的毒性蛋白质,少数也可存在于菌体内,待菌体溶溃后才释放出来。

【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只有当细菌死亡裂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坏菌体后才释放出来。

【带菌者】恢复期传染病患者、携带有致病菌但未出现临床症状的健康者,称为带菌者。

【菌血症】病原菌自局部病灶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通过血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称菌血症。

【毒血症】病原菌侵入宿主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不侵入血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并经血循环到达易感的组织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液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

【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液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液扩散至宿主的其他组织或器官,引起新的化脓性病灶的感染类型。

【内毒素血症】革兰阴道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崩解后释放大量内毒素引起的全身感染。

【医院感染】在医院中发生的一切感染即称为医院感染(包括在医院中活动的所有人群,如住院患者、门诊患者、医院工作人员、陪伴者和探视者)等的感染。

【抗“O”试验】可用来测定患者血清中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的效价,常用于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等疾病的辅助诊断。

【肥达试验】用已知伤寒沙门菌菌体(O)抗原和鞭毛(H)抗原,以及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H抗原的诊断菌液与患者血清做定量凝集试验,以测定病人血清中相应抗体的含量,作为肠热症的辅助诊断。

【抗酸杆菌】分枝杆菌属中的细菌如结核分枝杆菌因细胞壁中含大量脂质,只含一种类型核酸(DNA或RNA)、严格活细胞内寄生,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裸露病毒体】由核心和衣壳构成核衣壳的病毒体。

【包膜病毒体】有些病毒在核衣壳外还包绕一层包膜,称为包膜病毒体。

【刺突(包膜子粒)】某些包膜病毒体的包膜表面插入了一些病毒基因编码的糖蛋白,呈蘑菇状或棒状突起在包膜表面,称为刺突或包膜子粒。

【复制】是指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并释放出病毒核酸,宿主细胞在其控制下,停止合成细胞的蛋白质与核酸,转为复制病毒的基因组,转录、翻译出相应的病毒蛋白,最终释放出子代病毒。

【缺陷病毒与辅助病毒】带有不完整基因组的病毒体,称为缺陷病毒。当缺陷病毒与另一种病毒共同培养时,若后者能补偿缺陷病毒的不足,使缺陷病毒复制出完整的有传染性的成熟病毒,这种有辅助作用的病毒称为辅助病毒。

【顿挫感染】因细胞条件不合适,病毒虽可进入细胞但不能复制的感染过程被称为顿挫感染。

【干扰现象】两种病毒同时或先后感染同一种细胞或机体时,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的复制的现象。

【水平传播】是病毒在人群个体之间或受染动物与人群个体之间的传播,经皮肤和粘膜感染为其主要传播途径。

【垂直传播】通过胎盘、产道及哺乳,病毒直接由亲代传给子代的感染方式称为垂直传播。

【包涵体】某些病毒感染易感细胞后,在胞质或胞核内形成的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具有一定形状、嗜酸性或嗜碱性的斑块状结构,是细胞被病毒感染的诊断依据,称为包涵体。

【干扰素】是由病毒或干扰素诱导剂刺激细胞产生的一组具有高度活性及多种功能的糖蛋白。

【呼吸道病毒】是指以呼吸道为侵入门户,引起呼吸道局部病变和/或呼吸道外组织器官病变的病毒。

【抗原漂移】由于编码甲型流感病毒HA和NA的基因发生点突变引起的变异,这种变异属量变,变异的幅度小,引起甲型流感周期性的局部中、小型流行。

【抗原转变】由于编码甲型流感病毒HA和NA的基因发生重排引起的变异。这种变异属质变,变异的幅度大,可产生新的亚型,由于人群失去原有免疫力,往往引起甲型流感大流行。

【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孕妇在妊娠20周内感染风疹病毒经胎盘垂直传播造成胎儿的先天风疹病毒感染,表现为新生儿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耳聋等畸形。

【Dane颗粒】是结构完整的、有感染性的HBV颗粒,存在于HBV感染者的血液中,由Dane于1970年用电镜首次观察到,故以其名命名。

【乙肝三系】指HBV的三种抗原抗体系统,包括HBsAg与抗-HBs、HBeAg与抗-Hbe及抗-HBc,因HBcAg存在于病毒内衣壳上,不易检出,俗称“二对半”。

【HDV的重叠感染】是在已有HBV感 【逆转录酶】是依赖RNA的DNA聚合酶,它可将RNA上的遗传信息逆向转录到DNA上。

【前病毒】是指整合在宿主细胞染色体上的病毒DNA。

【内基小体】狂犬病毒在被感染的动物或人的中枢神经细胞中增殖时在胞质形成的嗜酸性包涵体。

【螺旋体】是一类介于细菌和原虫之间的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立克次体】是一类介于最小的细菌和病毒之间、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衣原体】是一类能通过滤菌器、营严格的细胞内寄生,在宿主细胞内生长繁殖有独特发育周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支原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营独立生活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真菌】是一大类有细胞壁,不分根、茎、叶和不含叶绿素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寄生】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得利,另一方受害。通常得利的一方称为寄生物,受害、被寄生的另一方则称为宿主。

【专性寄生虫】指必须依靠寄生才能生存的寄生虫。

【兼性寄生虫】指既可过自由生活又可侵入宿主过寄生生活的寄生虫。

【机会致病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在宿主体内通常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降低时,出现异常增殖而致病,称为机会致病寄生虫。

【生活史】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与繁殖的整个过程。

【感染阶段】寄生虫生活史中能使宿主感染的阶段。

【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

【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期所寄生的宿主。

【保虫(贮存)宿主】有的寄生虫的成虫除了寄生于人体外,还可寄生在某些脊椎动物,这些动物可成为人体寄生虫病的传染源,称为贮存宿主或保虫宿主。

【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不能继续发育为成虫,长期处于幼虫状态,当有机会侵入正常宿主体内,便可发育为成虫,这种非适宜宿主即称为转续宿主。

【世代交替】寄生虫的生殖方式有无性生殖及有性生殖之分,有的种类兼有两种生殖方式,称世代交替。

【带虫者】无症状的寄生虫感染者。

【土源性蠕虫】即具有直接型生活史的蠕虫。它们不需要中间宿主,虫卵或幼虫在外界发育至感染期后直接感染人。

【生物源性蠕虫】即具有间接型生活史的蠕虫。它们需要中间宿主,幼虫在其体内发育至感染期后才能感染人。

【夜现周期性】丝虫微丝蚴白天一般滞留在肺毛细血管中,夜间出现在外周血液,形成微丝蚴在外周血中表现为夜多昼少的现象。

【疟疾再燃】疟疾初发停止后,若无

再感染,仅由于残存在红细胞内的少量疟原虫发生抗原变异,当宿主免疫力下降时,这些疟原虫得以重新大量繁殖而引起的疟疾发作。

【疟疾复发】疟疾初发患者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已被消灭,未经蚊媒传播感染,经过一段时间无症状的潜隐期,由于肝细胞内的迟发型子孢子度过休眠期复苏而引起的疟疾发作。

【医学节肢动物】能通过寄生、吸血、刺螯、毒害和传播病原体等方式危害人类健康的节肢动物称为医学节肢动物。

【全变态】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其特点是要经历1个蛹期,各期的形态和生活习性差别显著。

【半变态】生活史包括卵、若虫、成虫3个时期,这类节肢动物发育过程中幼虫与成虫的形态和生活习性相似,仅体积较小、性器官未发育成熟,称为若虫。理后,失去毒性保留其免疫原性所制成的生物制品称类毒素。

【动物免疫血清】是将类毒素多次免疫动物(一般选择马),取其血清纯化、浓缩所制成的抗体制剂。

【异嗜性抗原】指一类与种属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超抗原(SAg)】是指一类只需要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激活2%~20%某些亚型的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的抗原。

【免疫佐剂】属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当其与抗原一起注射或预先注入机体时,可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

【抗体(Ab)】是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合成分泌的能与特异性结合抗原的糖蛋白。

【组织相容性抗原】代表个体特异性的同种异型抗原。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A)】由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编码的产物。【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基因是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

【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LA)】人的MHC称为白细胞抗原复合体。简称HLA复合体。

【免疫应答】抗原提呈细胞加工处理、提呈抗原、淋巴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后活化、增殖、分化,产生免疫效应的过程。

【体液免疫应答】指在抗原刺激下,B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并合成分泌抗体,发挥特异性免疫效应的过程。由于抗体主要存在于体液中,故将抗体参与的免疫称为体液免疫。表达的抗原产物或重组体本身制成的疫苗。

【人工被动免疫】指给机体输入抗体制剂,使机体被动获得特异性免疫力。

【免疫增强剂】是一类能调节、增强和恢复机体免疫功能的制剂。

【免疫抑制剂】是一类能抑制免疫功能的制剂,常用于各种自身免疫病的治疗及延长移植物存活的时间。

【免疫标记技术】是采用酶、荧光素、放射性核素等标记物标记抗原或抗体所进行的抗原抗体反应。

【适应性免疫】又称特异性免疫。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病原微生物或其产物等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产生的,只对相应特定病原体等抗原性物质起作用的防御体系。

【适应性免疫应答】又称特异性免疫应答。是指体内抗原特异性T、B淋巴细胞 【直接危害】节肢动物本身对人体直接造成的损害。

【间接危害】节肢动物携带病原体并传播疾病所造成的损害。

【媒介节肢动物】能传播疾病的节肢动物。

【虫媒病】由节肢动物传播的疾病。

【机械性传播】节肢动物对病原体的传播只起携带输送的作用,病原体在媒介节肢动物的体表或体内既无形态改变,又无数量增加,但仍具感染力。

【生物性传播】病原体必须在一定种类的节肢动物体内经一定时间的发育和(或)繁殖才具有感染力,从而引起疾病的传播,称为生物性传播。

【抗原】是指能够刺激免疫系统(主要指T、B细胞)发生免疫应答,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免疫原性】指抗原分子能诱导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产生相应抗体或效应T淋巴细胞的能力。

【反应原性】指抗原分子能与相应抗体、效应T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完全抗原】既具有免疫原性又有反应原性的物质。

【半抗原】只具有反应原性而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

【抗原决定基】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它是TCR/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又称表位。

【抗原结合价】是指一个抗原分子中能与相应抗体分子结合的功能性决定基的总数。

【异物性】是指抗原与自身成分相异或未与宿主胚胎期免疫细胞接触过的物质。

【异种抗原】指来自另一物种的抗原性物质。

【同种异型抗原】是指在同一种属的不同个体间,由于遗传基因不同而存在的不同抗原。

【共同抗原】带有共同抗原决定基的抗原。

【交叉反应】由共同抗原决定基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可以和具有相同或相似抗原决定基的不同抗原发生结合反应,称为交叉反应。

【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需要T细胞辅助才能诱导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不需要T细胞辅助即能诱导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

【类毒素】外毒素用0.3%~0.4%甲醛处 【免疫球蛋白(Ig)】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调理作用】IgG类抗体与相应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特异性结合后,通过其Fc段与吞噬细胞或中性粒细胞表受体表面相应IgG Fc受体结合,所产生的促进吞噬细胞对上述颗粒性抗原吞噬的作用。

【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主要指IgG与相应靶细胞(如病毒感染细胞、肿瘤细胞)结合后,通过其Fc与NK细胞表面的IgG Fc受体结合,可杀伤靶细胞。

【单克隆抗体(McAb)】是指由识别一种抗原表位的一个B细胞杂交瘤克隆产生的只识别某一特定抗原表位的同源抗原。

【补体】存在于人或动物血清中的一组具有酶活性质的球蛋白。补体有30余种成分,故称为补体系统。

【粘膜相关的淋巴组织】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的粘膜固有层均聚集着无包膜的淋巴组织,称粘膜相关的淋巴组织。

【淋巴细胞再循环】外周淋巴器官及组织内的淋巴细胞可经胸导管进入血流循环于全身,而血液中的淋巴细胞又可通过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回到淋巴器官或淋巴组织内的现象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白细胞分化抗原(CD)】是指血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分化的不同阶段及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分子。

【T细胞抗原受体(TCR)】是T细胞表面能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的结构。

【B细胞抗原受体(BCR)】是B细胞表面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的膜表面Ig(mIg)。

【抗原提呈细胞(APC)】指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一组免疫细胞。

【细胞因子(CK)】是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具有调节免疫应答,介导炎症反应,促进造血功能和组织损伤修复的小分子肽。

【白细胞介素(IL)】是一组由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和其他非免疫细胞产生的能介导白细胞和其他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

【集落刺激因子(CSF)】是由活化细胞产生的,能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发育阶段的造血干细胞进行分化的,并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细胞集落的一组细胞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一类因能引起肿瘤组织出血坏死而得名的细胞因子。

【细胞免疫应答】是指在抗原刺激下,T细胞转化为效应T细胞(致敏Thl细胞和致敏Tc细胞)发挥特异性免疫效应的过程。

【免疫耐受】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机体免疫系统在接受某种抗原的刺激后所产生的针对该种抗原特性低应答或不应答”状态。

【抗感染免疫】是机体抵抗病原生物及其有害产物,以维护机体生理稳定的一种防御功能。

【先天性免疫】是机体在长期的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系列防御病原生物的天然防御功能。因其防御作用广泛,无特殊针对性,又称非特异性免疫。

【完全吞噬】指吞噬细胞将所吞噬的病原菌杀死和消化。

【不完全吞噬】指病原菌被吞噬后不能被杀死,反而在吞噬细胞内繁殖,并随其向机体其他部位扩散。

【获得性免疫】是指机体在生活过程中与病原生物等抗原性异物接触后主动产生,或被动输入免疫效应物质所获得的免疫力。因其防御作用有针对性,又称为特异性免疫。

【超敏反应】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再次接受相同抗原的刺激时,所所产生的一种过强的免疫应答,其结果导致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损伤。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过度而持久的自身免疫应答,导致自身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所致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是指免疫系统中任何一种成分的缺失或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肿瘤抗原】是细胞在恶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及过度表达的抗原物质的总称。

【免疫预防】即人为地给机体输入抗原物质或直接输入抗体,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生物制品】人工免疫采用的疫苗、类毒素、免疫血清及免疫学检验所用的诊断试剂来源于生物体,统称为生物制品。

【人工主动免疫】是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给机体输入疫苗或类毒素等抗原物质,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的方法,也称预防接种。

【死疫苗】采用理化方法将病原微生物灭活后制成的用于预防某些传染病的生物制品。

【活疫苗】用减毒或无毒力的活病原微生物制成的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是指使用重组DNA技术克隆并表达保护性抗原基因,利用

接受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Ⅰ型超敏反应特点:①参与抗体 IgE、IgG4;②反应发生快消退亦快;③通常引起功能紊乱,不造成组织细胞损伤;④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总结

1.超敏反应原再次,超敏反应均是机体再次接触同一抗原才能导致。原,是指同一抗原,也指超敏反应的原因是再次。

2.Ⅰ、Ⅱ、Ⅲ型超敏反应主要是由抗体介导,Ⅳ型是由细胞免疫介导,主要是T细胞。

3.Ⅰ型有功能紊乱,无组织损伤;Ⅱ、Ⅲ、Ⅳ型均有组织损伤和功能紊乱。

4.Ⅰ型IgE类抗体介导,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起主要作用;

Ⅱ型IgG或IgM类抗体介导,补体、吞噬细胞和NK细胞在引起的以细胞溶解和组织损伤为主的超敏反应中起主要作用;

Ⅲ型主要有IgG类抗体介导,补体和血小板、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在以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致血管炎性反应和组织损伤为主的超敏反应中起主要作用。

Ⅳ型主要由T细胞介导,单核-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在以炎症和组织损伤中起主要作用。

Ⅰ型超敏反应要点口诀为:

E导双快个体异,组织无损功能滞。

Ⅰ型超敏原再次,肥碱细胞脱颗粒,活性介质效应起,哮喘皮疹休克体。

Ⅱ型超敏反应要点口诀为:

G或M(抗体)结抗原,补、巨、NK齐参战,表面抗原走经典,特异结合吞噬完。

Ⅲ型超敏反应要点口诀为:

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基膜未清除,补体激,中性聚,激活凝血血栓居。

Ⅳ型超敏反应要点口诀为:

细胞介导迟发慢,抗体补体均无关;

菌毒虫化皆抗原,分化效应T细胞;

Th1介导炎和损,CTL细胞毒。

第五篇:微生物

一 名词解释

1、微生物: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类形态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病原微生物:引起人和动物发生病害的微生物。

3、培养基:把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合理的配合在一起制成营养物质。

4、菌落:细菌接种在固定培养基上由单个细菌大量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5、干扰素:是机体活细胞受病毒感染或干扰素诱生剂的刺激后产生的一种小分子糖蛋白。

6、正常菌群:在正常动物的体表与外界相通的腔道,经常有一些微生物存在,他们对宿主不但无害而且有益和必须的。

7、消毒:杀灭病原微生物

8、灭菌:杀死所有微生物。

9、致病性:是指一种类的病原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引起动物机体发病的能力,是病原微生物的共性和本质。

10、毒力:病原微生物致病力的强弱程度

11、传染: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突破机体防御技能,在一定部位定居生长繁殖,并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反应的过程。

12、免疫:机体对自身与非自身物质的识别并清除非自身大分子物质,从而维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生理学反应。

13、抗原:凡是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效应淋巴细胞,并能与之结合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14、抗体:机体受到抗原物质刺激后,由B淋巴细胞转化为浆细胞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免疫球蛋白。

15、体液免疫:由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16、免疫应答:动物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免疫细胞对抗原分子的识别并产生免疫反应和发挥免疫效应的过程。

17、补体:动物血清及组织液中的一组具有酶活性的球蛋白。

18、变态反应:是指免疫系统对进入机体的抗原物质做出的过于强态或不适当,并导致组织器官损伤的免疫应答。

19、免疫系统:动物在种系发生和个体发育过程中逐渐进化和完善起来的,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组织机构,是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基础。

二、简答

1、常用生物制品类型及用途? ①弱毒苗,包括湿苗和冻干苗。②灭活疫苗,可以制成联苗和多价苗。③代谢产物疫苗,可以产生类毒素。

2、注射疫苗应注意的事项:

①疫苗的质量②疫苗的保存与运输③疫苗的稀释与及时使用。④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⑤疫苗的型别与疫病型病别的一致性⑥药物干扰⑦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3、诊断液的应用?

①可以用于传染病的诊断,血清学实验和传染性变态反应②妊娠诊断。

4、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①营养物质②温度③PH值④渗透压⑤气体

5、细菌生长曲线分哪几个时期? 迟缓期、对线区、稳定期、衰老期。

6、干扰素的作用?

①抗病毒作用②免疫调节作用③抗肿瘤作用

7、正常菌群的概念及其意义?

⑴在正常动物的体表与外界相通的腔道,经常有一些微生物存在,他们对宿主不但无害而且有益和必须的⑵意义①营养作用②免疫作用③生物拮抗作用

8、温度对微生物有何影响及其用途?

①温度适宜,微生物生长繁殖良好,用于培养微生物②温度过高,微生物蛋白变性,代谢障碍死亡,用于消菌灭毒。③温度过低,微生物生长受到抑制,用于保存材料。

9、三种高温灭菌的方法,写出灭菌条件和效用?

①热空气灭菌法:160℃下2小时,达到完全灭菌②煮沸灭菌法:煮沸100℃,10~20分钟可以杀死细胞的繁殖体,1~2小时杀死细胞的芽孢。在水中加入1%碳酸钠或2~5%石灰酸可以提高水的沸点,节省时间,煮沸15分钟达到完全灭菌的效果③巴氏消毒法,低温维持法:63~65℃、30分钟;高温瞬时法:71~72℃、15秒;超高温法:132℃,1~2秒冷却10℃以下;都可达到完全灭菌的效果。

10、解释病毒的血凝和血凝抑制的现象及其应用?

①许多病毒表面有血凝素,能与鸡、豚鼠、人等的红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从而出现红细胞凝集现象,称为病毒的血凝现象。②当病毒与相应的抗病毒抗体结合后,能使红细胞的凝集现象受到抑制,称为血凝抑制现象。③生产中病毒的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主要用于鸡新城疫、禽流感等病毒性传染病的诊断以及鸡新城疫、禽流感、EDS-76等病的免疫检测。

11、什么是传染性变态反应?在临床上有何应用价值?

①结核分枝杆菌等细胞内寄生菌,在传染过程中引起以细胞免疫为主的IV型变态反应称为传染性变态反应②临床上对于这些细胞内寄生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常利用传染变态反应来诊断。

12、影响化学消毒剂的因素有哪些?

①消毒剂的性质、浓度与作用时间。②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③温度与酸碱度的影响。

13、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化学药物能抑制细菌生长繁殖或将其杀死。

14、传染发生的必要条件?

①病原微生物具有较强毒力、足够数量、及合适的侵入门户。②易感动物:动物的种类不同对病原微生物的感受力不同,动物的易感性还受年龄、性别、营养状况等因素影响。③外部环境因素。

15、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及意义?

⑴规律:①初次应答,抗体产生的诱导期较长、产生抗体的量少、在体内维持的时间较短、Ig产生最早。②再次应答,诱导期较短、含量大幅度增多、维持时间较长、IgM最先产生。③回忆应答,诱导期更短,维持时间更长。⑵意义:再次应答和回忆应答提示我们在预防接种时间间隔一定时间进行再次免疫可强化免疫的功效。

16、体液免疫的效应?

①中和作用②免疫溶解作用③免疫调理④局部粘膜免疫作用⑤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⑥对病原微生物的抑制作用⑦免疫损伤作用

17、影响特异性免疫的因素?

⑴抗原方面:①抗原的种类决定免疫应答的类型。②抗原的物理性状、化学结构和毒力不同引起免疫应答的强度不同、产生速度和维持时间也不同。③抗原的用量、免疫次数和间隔时间对免疫应答的强度和维持时间有很大影响④适当的免疫途径会引起良好的免疫反应。⑤免疫佐剂的使用可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⑵动物机体方面:①年龄因素②营养因素③遗传因素④疾病特殊生理时期

18、血清学实验的类型?

①凝集实验:直接凝集实验和间接凝集实验②沉淀实验:环状凝集实验、琼脂凝胶扩散实验和免疫电泳④补体结合实验

19、补体结合实验的原理? 20、简述革兰氏染色的过程?

①在固定好的抹片上,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染1-3分钟,水洗。②加革兰氏碘液媒染,作用1-2分钟,水洗③加95%酒精脱色30秒至1分钟,水洗。④加稀释石灰酸复红或沙皇水溶液复染30s左右,水洗,吸干后镜检。

结果:革兰氏阳性菌呈蓝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21、病毒培养的方法?

①动物接种②禽胚培养(鸡胚)

22、病毒的其他特性?

①干扰现象和干扰素②病毒的血凝现象③病毒的包涵体④病毒的虑过特性⑤噬菌体⑥病毒的抵抗力

23、常见微生物的变异现象有哪些?有何实际应用?

㈠变异现象:①形态变异②结构和抗原性变异(荚膜、鞭毛、芽孢)③菌落特征变异④毒力变异⑤耐药性变异㈡应用:①传染诊断方面:在微生物学检查过程中,要作出准确的诊断,还要了解生物的变异现象。②传染病预防方面:利用人工变异方法,获得抗原性良好、毒力减弱的菌株或毒株,制造预防传染病的疫苗。③传染病治疗方面:由于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与增加,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和治疗菌病时,不能滥用药物,必要时先做药物敏感性试验。

三、选择判断

1、支原体特点(无细胞壁,独立生活)

2、灭活苗要保存在2-15℃的阴暗环境,非冻干的活菌苗(湿苗)保存4-8℃的冰箱,冻干的弱毒苗—15℃以下保存

3、灭活疫苗是油苗,弱毒苗不需要使用佐剂

4、病毒、有些(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也能通过细菌过滤器

5、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腔上囊)是淋巴细胞形成分化和成熟的场所。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骨髓、哈德尔氏腺、淋巴组织)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选择)

6、K细胞依赖抗体,NK细胞ABCC作用

7、抗原的特异性由抗原决定簇决定。

8、IgM最早产生;IgG是主力;IgE异性变态反应

9、与抗原结合的是可变区,与补体结合的是恒定区

10、内毒素是疫毒使用,抗毒素是治疗使用。

11、特异性免疫的获得途径:①主动免疫:本身主动产生的;天然主动免疫、人工主动免疫(注射疫苗)②被动免疫:被动接受其他动物的抗体;天然被动免疫(新生动物通过母体胎盘、初乳或卵黄从母体获得的免疫力)人工被动免疫(给动物注射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

12、I型变态反应主要是针对过敏的一些局部过敏反应。II型变态反应主要是对外来药物和血液的反应(输血、新生动物溶血、药物和传染性病原体)III型变态反应易在肾小球、关节、皮肤等外形成沉淀,引起炎症、水肿、出血、局部坏死等一系列反应(关节炎等)IV型变态反应易引起突出的局部炎症。

13、高压蒸汽法的条件(0.105气压,121.3℃,15-30分钟)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