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开题报告



第一篇: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自主学习培养研究”研究报告

本课题于2014年12月申报,2015年3月市教科所批准立项为市级教科研课题。经过了一年多的系统观察和实验研究,课题组完成了课题实验中的各项任务,达到了预期的实验效果。下面就课题实验的基本情况作综合报告。

课题负责人:陈文平

课题组成员:徐晖 曹毅 孙世武 一问题的提出:

1、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主要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通过知识学习的过程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习惯和能力;

2、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学生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

3、“自主学习”作为新课程提出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质疑探究;而且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4、当前绝大多数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不好,“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已成为新课程教学中实现“ 三维目标”的重大障碍。因此,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5、“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必须以“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为前提,没有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不可能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试图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具体措施。

二、选题的意义及研究价值

自主学习精神是国内外许多教育家,学习理论专家所积极倡导的,也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和主要思想。对于学生的学习品质的培养一直以来就受到国内外教育专家的关注,也产生了许多研究成果。但是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研究缺乏分层面的细致指导与相关指导策略,而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对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的自我养成是十分主要的,近期作用可使学生处于自动的学习状态中,远期的作用是使学生具有自主地继续学习的能力。本课题研究是想通过深入调查分析探索学生在物理学习品质上存在的问题,以教育理论和新课改理念为指导,以我们所教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总结出适合我校实际的可操作性强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策略,为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实践提供指导,必将有力推进新课改理念我校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三、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

以我校普通小学学生为样本,通过研究南阳市城区小学学校学生自主性学习兴趣缺失的原因,从而探索出培养和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与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学生自我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进而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是引导家长合理期待学生,给孩子营造较为宽松的学生和生活条件。

三是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优化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四是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评价机制,全面评价学生,建立动态评价、差异评价模式。

2.研究内容

(1)小学生自主性学习兴趣培养对策研究。

通过教育教学实验,探索并构建我校培养和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兴趣的方法与策略体系。具体来说,即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兴趣,可以采取哪些基本的策略和方法,坚持哪些原则,经过哪些途径等。主要包括:

①问卷:我校小学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现状调查。

②调查:从自主学习中的自主性、自主能力、影响自主性的因素等三个维度,了解我校小学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从而为研究自主学习教学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③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分析。根据上述问卷和调查的结果,研究影响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从成就目标、任务价值、自我效能感、归因、自我监控能力、意志、性别差异、学习策略等八个方面进行分析;外部因素主要从家庭因素、教师因素、社会因素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④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积极的课堂环境的构建、自主学习方式下自主课堂教学模式、课堂管理与自主学习。

(2)小学生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探讨。

首先,弄清自主性学习的内涵。自主性学习重视强化学习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能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学习效率。

其次,建立自主性学习模式,能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通过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主动地学习和发展。学生学会了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学会了剖析自我学习的特征,就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策略来提高学习的质量,这就有利于学生自我个性的发展。

最后,通过探讨,寻找可行的、实用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及方法措施

本课课题研究周期为1年,起止时间:2014年12月——2016年1月。分为课题启动阶段、开题阶段、研究实施阶段和总结鉴定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启动阶段(2014年12月)(1)成立课题组,对本课题进行论证。(2)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完成课题申报工作。第二阶段:开题阶段(2015年1月)

(1)培训研究成员,增强对本课题的认识,改变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明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标,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和实施办法。主要形式有:举办专题讲座、订阅教育刊物、邮购理论专著、印发重要资料、专题摘抄集锦、派员外出观摩、理论探讨交流等。

(2)协调各方面关系,组织团结一致的研究队伍,争取学校的政策支持和研究经费到位。

(3)广泛了解研究动态,争取站在比较高的起点上开展研究,并且使研究在有组织、有计划、有动力的环境中运行。

(4)举行开题论证会。

第三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5年2月—2015年12月)(1)我校小学学生自主性学习兴趣问卷调查。做法:制定问卷试题,利用午间读报时间分发给学生填写,回收后进行统计,以了解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缺失的内部因素。

(2)寻找学生自主性学习兴趣缺失的内部因素。

(3)分析形成上述内部因素的外部原因,完成《我校小学学生自主学习现状调查报告》。

(4)研究制定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兴趣”的策略与方法。(5)对策略和方法组织实施,边实践、边反思、边调整,进行验证性研究。

(6)撰写阶段实验报告,整理相关资料,为结题做好准备。第四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15年12月—2016年1月)(1)开好结题工作研讨会,理清思路,布置工作。(2)整理并完善附件资料。(3)撰写结题报告,完成主件资料。(4)迎请专家结题。

五、实验研究的主要成果: 通过全体主研教师扎实努力的工作,我们已经取得了以下一些主要研究成果:

(一)依据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和实施要求,认真研究当今提倡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出一条与我校校情相结合的课堂教学的初步模式:

我们借鉴河南西峡的“三疑三探”模式,将课堂划分为五个模块:个人预习、小组交流、分组展示、教师点拨、课堂测评。课堂五个模块大致按照时间划分为:5(分钟)+5(分钟)+20(分钟)+5(分钟)+5(分钟)。

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合作单位,每间教室分为10个小组。每个小组依据好、较好、一般三个层次组合,每组4到6人,设立小组长和副组长两名。

预习课围绕的学习目标叫“课堂指南”,“课堂指南”主要由五部分构成:一是学习目标;二是重点、难点;三是学习过程;四是当堂测评;五是拓展提升。

模式:预习—交流(讨论)—展示—点拨(教师)—达标(检测)第一步骤预习即学生的自学,有三个层次要求。一是完成学案上老师预设的问题,了解学习文本的主要知识点、需要掌握的知识、考查的技能等;二是要对学案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对未涉及到的问题进行补充,丰富完善;三是敢于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结论。

第二环节为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在小组内进行。将自学中的疑问在学习小组中提出来并通过讨论交流探讨解答,并将小组内通过讨论也解答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在下一步展示过程中提出交由班级讨论解决。

第三个环节是展示。展示是为了最大程度地保证学生思维的成果,将思维的过程真实、生动地展现在同学和老师面前,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教会学生学会倾听,在表达和倾听中达到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思维的横向碰撞,在碰撞中求证、纠偏或补充,质疑、丰富或拓展,课堂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不断地质疑答疑,相互欣赏、鼓励,不断激发思维,获得提升,构成生动活泼的课堂,课堂成为“知识的超市”。不是为了交流而交流,而是要求学生在交流中形成收获。

在这样的课堂上,老师的作用不再是在讲课上如何去条分缕析,而在导学案编制和引导学生如何学上下功夫,通过课下引导小组长代替老师,让满课堂上的学生都成“小先生”。学生通过学案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通过自学、交流,达到学习目标。把追求高效课堂放在第一位。一堂课上,学生学到了什么固然重要,但远不如在学习的方法、能力、习惯和兴趣方面学会了什么更重要。

第四环节:教师点拨

在我们的模式中,教师就由过去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成为教育教学的“引领者、组织者、管理者和督促者”。教师带着他曾经的学习成果和学习经历参与课堂学习,原生态地地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和学生平等探究,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体验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并适时对学生学习中产生的知识障碍进行点拨指导,形成真正的自主课堂,为学生的学习导航。

第五环节:检测拓展

课堂上留出不小于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目标检测题。从而全面了解学生,查缺补漏,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进行“堂堂清”辅导。

检测的内容: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老师只需要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选择习题,少而精地布置一些强化训练作业。课堂作业要典型、适度和适量。检测的形式根据学科的特点灵活进行。

检测拓展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因为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知识,学生是否真正构建起知识的体系,牢固地掌握好知识,还得看学生能否解决实际问题,课堂检测,既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教情和学情、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也有利于学生及时看到自己的成绩;有利于学生增强成就感和自信心;有利于学生不断产生和增强学习的欲望;更有利于对新知识的不断延伸和拓展。

(二)提高了教师业务素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课题研究三年来,平均每位老师读了十本以上的与教学有关的理论书籍,丰富了自己的教学理论,拓宽了视野,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水平。教师通过学习实践研究,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奋发向上的教师群体中,一批教育科研型教师成长起来。他们教学理论深厚,观念超前,教学各具特色。

(三)拉近了师生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乐于学习。我们在研究中从学生年龄特点及心理需要出发,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良好的体验情境以及适时的激励机智,缩短了师生间、生生间的心理距离。在课堂教学中,温暖和谐的氛围,学生在思维上是紧张的,但在情绪上是放松,心理上有安全感,不再感到压抑,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相互交流中互相学习、进步,学生能轻轻松松舒展自己的才能,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运用多种外因性动机的诱因,激发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情绪。师生关系融洽了,课堂上举手的多了,争着发言的场面出现了,发表不同见解的有了。

(四)课题研究促进了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善于学习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结合课堂教学,渗透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主要的成效有:(1)知道了根据学案来理解单元学习重点并进行运用;(2)从课内预习到课外预习,从扶到放,使大部分学生学会了预习的基本方法,如查阅工具书、质疑、查阅课外阅读资料等,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3)具有了的质疑的意识,学生懂得了质疑的一般方法,训练了思维。(4)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心理环境、相互间的对话交流,使学生敢说、愿说,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训练了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六、课题研究的启示

1、“教”的重点在于为“学”服务,要把精力放在如何促进学上。所以,“教案”变成了“学案”——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案:学什么,怎样学,教师在何时何地引导等构成导学案的主要内容。教师的职责将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成为一名顾问、交流意见的参与者,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帮助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

2.教师在课堂上不能追求热闹场面,要以高质量的问题来激活学生高质量的思维。这就有赖于教师对自身行为的研究与调控,有赖于教师对学生学习现状、学习环境、学习心态的研究与设计。正因如此,教师才具有“主导”地位,这种主导地位将表现为高效的“引导”功能。

3、为保证学生活动的充畅性,在课堂上教师要做到:延缓评价、宽待错误、创造机会、热情鼓励。

七、课堂教学现状及原因简析

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学习自主性的缺失往往是从基础教育开始的。自主参与落实得不尽人意的原因是很复杂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1、基础教育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束缚素质教育在学校轰轰烈烈地喊了多年,但不可否认,现阶段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试教育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2、教师未能从旧观念中摆脱出来应该承认,当今教坛上,还有不少教师在潜意识中仍存在“教学教学,我教你学”、“传道授业”、“师道尊严”这些狭隘的传统观念。其主要表现是:教学目标是片面的——片面追求分数,而忽视素质发展的多元建构;教学过程是单向的——由教师向学生、由媒体到学生,而忽视了课堂教学还需要由学生对教师的反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学任务是单一的——单纯传授知识,狭隘地诠释能力,就算是一些被炒得很热的“学习能力”,其本质上也无非是训练学生解题的熟练程度,“唯手熟尔”;

3、老师未摸索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门道、掌握适当的方寸现在,许多教师都希望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取得平衡,力求在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同时,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培养。于是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尝试,希望借助各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但在缺乏具体指导和系统、有效方法的情况下,往往收效甚微:讲少了,既怕被批为放羊式,又怕学生不懂,应付不了考 试;讲多了,则被告知“方法陈旧”、“满堂灌”,不能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初衷。可以说,许多老师都无法掌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尺度,总是感到有心无力、事倍功半。

八、课堂教学的实质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内涵

新课程标准实施至今,大部分教师都知道教学过程不再单纯是关注知识与技能、关注学习成绩;而应关注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统一的人的发展。当前,在现实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应如何将新课程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转化成教师的教学行动呢?

1、对“课堂教学的实质”应该有新的认识课堂教学,“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最基本的形式”,是所有的教学活动中最关键、最活跃的场所,也是不同时代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美国教育学家彼得克来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参与是学生要实现主动发展最基本的保证条件,也是高效率课堂教学的前提。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参与,且是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参与。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2、学生“自主学习”的内涵

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自主性学习,是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构建,体悟科学方法,而不是单纯记忆、复制知识的过程。要让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方法,“集中体现在学生个体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能自觉地确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我调控学习过程,自主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结果,从而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九、一年多来围绕本课题进行的实践

1、让每个学生树立学会学习的信念

人的学习过程是受人的心理支配的。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当你处于良好的精神状态时,你就会对书本感到亲切,乐于学习;当你的心情不好时,你可能见书就讨厌,注意力难以集中,即使强迫自己去学习,学习效率也难以提高。可见,学习时的心理状态也是至关重要的。人的心理状态包括自信心、情绪、动机、注意、精力等许多方面的内容,如何增强学习信心,调节学习情绪、预防学习疲劳、提高注意力,使学生学习时的心理状态处于最佳水平,是每个学生都应掌握的一项重要学习技能。

增强学习信心是一项重要的学习技能。所谓自信心,就是充分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智慧,相信一般人能做到的事,自己也一定能做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自信所进发出来的勇气和毅力,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种种困难和障碍,可以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挖掘自身的潜力,去完成学习任务。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够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也有一些同学有这样的想法:我是差生,考试成绩总不好,不是学习的材料。“我最害怕数学课,一上课就头疼,一拿起作业就觉得什么都不会做,物理对我来说是没救了”;“我学习也很刻苦,但成绩总提高不大,可能是我天生比别人差,我现在总觉得别人都看不起我,我也尽量躲着他们。”上述这些想法都是缺乏学习自信心的表现,一旦有这样一些想法出现,学生就会感到自己不行,学不好、学不会,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丧失学习信心,由此导致学习失败,而新的学习失败又证明了开始时“我不行”的判断,从而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状态,久而久之也就产生了学习上的自卑心理。

怎样才能树立起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其方法很多,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予以选择和实施。常用的方法有:

(1)淡化分数的评估功能,让学生正确看待考试成绩(2)教师在课堂上多鼓励,让孩子树立自信

十、课题研究的反思:

课题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困扰着我们:我们的课题虽然经过了不少理论学习和研究探讨活动,但是总觉得课题研究缺少专家、学者给我们进行高层次的指导和点拨,我们对自主预习、合作学习的研究还尚粗浅,缺少广泛性和深刻性,所构建“预习—交流(讨论)—展示—点拨(教师)—达标(检测)”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还很粗糙,缺乏厚实的理论底蕴。加强理论学习,向专家、学者请教,向教科研工作卓有成效的兄弟学校讨教,仍是今后我校努力的方向。

十一、参考文献

1、《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课堂教学中的怎么办》:徐州市教育学会编 开明出版社;

2、《影响教师的100个经典教育案例》:胡明根主编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3、《课程整合:构建自主学习模式》:魏希和

中国教育教学研究杂志;

4、《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谌业锋

中小学教育信息网;

5、《课堂教学论》、《教育学原理》、《素质教育论》等专著

第二篇:《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是于2012年11月向县教育科学研究所申报,当年12月经过批准立项的县级科研课题。经过有关领导专家的悉心指导和课题组的精心筹备,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终身学习观”虽早就提出,但在改革开放后,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往往更多地关注眼前的经济利益,忽视了长远的学习。学校教学中,长期以来,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往往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学中重知识结论,轻形成过程,主动探索获取知识少,学生的创新意识更受到抑制,这些都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自主探求知识的好习惯,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

新课程改革实施几年来,自主学习在学校教育中被提到了空前未有的高度。然而,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受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受急功近利教育弊端思想的影响,自主学习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虽然有不少学校重视自主学习的管理,但尚未形成科学有效的模式。我们确定此题的研究,以期突破过去的教育弊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及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题的界定

“自主学习”就学习内在的品质而言,指不听命、不依赖于他人的独立自主的学习。本课题中的“自主学习”,不等于通常的自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实现自主性发展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发自内趋力的把自己置于主人地位上的学习方式,需要从小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在完成学习任务中常常表现出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等心理特征。

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是具备了积极的参与意愿与良好的参与动机。当学生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技巧,也就是掌握了一系列自主学习的策略,自主学习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才能增强学生独立性、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等品质;让学生主动参与探求新知的过程,使

学生主动地得到发展,在课堂上能够积极主动探索、理解、思考、质疑、接受、评价等,课外自主地选择,规划安排自己的学习,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现代学习理论认为:(1)学生的学习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只有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2)学校应着眼于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才会源源不断。

2、新的课程观要求: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倡导、实施新的学习方式。

四、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及意义

1、预期目标

(1)改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

(2)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学会预习,学会听课,学会提问题,学会作业,学会复习,学会制订学习方案和安排学习时间。

(3)让学生学会调控,使学生在遇到困难或挫折后能自我调控心理状态,养成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毅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心理。

(4)创设一个师生平等,民主对话,学生心情愉悦的学习氛围。

2.研究的意义:对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帮助学生确立自主的尊严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具有一定的意义。同时又为新课程提出的改变学习方式丰富了一定的理论。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1、在课堂教学中研究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品质形成的策略。

2、小学生自主学习氛围的营造策略以及课外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实施步骤、预期成果及形式

1、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课题组成员运用问卷方式收集研究问题的资料,对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掌握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并进行分析、综合、比较与归纳,从而得出研究结论。

(2)行动研究法:依据科学的理论和实际情况,集思广益,开展集体备课,设计理想化的教学过程,进行实验教学,从实验中汲取精华,改革教学。

(3)个案研究法:通过典型的课例作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提炼相关结果。个案研究可贯穿在其它的研究类型中,以使研究更加具有说服力。

(4)文献资料法:搜集和学习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教育理论书籍,杂志等文献资料,提高研究者的教育理论水平,促进其课题实验研究能力的提高。

(5)经验总结法:组织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不断总结、交流经验,把在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局部经验发展为普遍意义,进而成为探求事物发展活动的规律。通过及时地总结,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2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撰写开题报告,制定研究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2013年3月~2013年8月):调查分析,形成调查报告。对策研究和实施,通过对策制定和实施,总结修正,形成有指导性的策略。

(3)总结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撰写结题报告,将研究过程中老师有创新的、有价值的论文、课例等加以整理,推广。

3、预期成果及形式

(1)成果: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增强,学习方法科学高效,自主学习能力增强,成绩明显提高,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和谐发展。师资队伍建设得以加强,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并能不断自主“充电”、“加油”,与学生一起成长,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全面提高,形成积极向上的学风、班风、教风和校风。

(2)成果形式:研究报告,阶段性总结、典型案例、优秀论文等。

七、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八、完成本课题的条件保证

1、自主学习不仅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新一代人才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2、我校一直坚持并高度重视教学课题研究,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3、参与本课题研究的人员有县市教学能手、模范教师,他们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九、参考文献

1、《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课堂教学中的怎么办》:徐州市教育学会编 开明出版社;

2、《影响教师的100个经典教育案例》:胡明根主编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3、《课程整合:构建自主学习模式》:魏希和中国教育教学研究杂志;

4、《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谌业锋中小学教育信息网;

5、《课堂教学论》、《教育学原理》、《素质教育论》等专著。

第三篇: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开题论证报告[推荐]

课题开题论证报告

课题名称: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课题负责人:冯琼兰

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江夏区湖泗小学

一、本课题的界定及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自主学习其实就是学生自我主动地获取知识,它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能力,则是指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并且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

自主能力培养,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外因通过内因发生作用,实现由依赖到自主、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化,就必须创造一个有利于转化的外部条件。通过优化管理,创设良好的软环境与改善教育因素将构成小学生由依赖向自主转化的最重要的条件。针对小学生特点施以适宜的自主教育,从观念、目标、策略和评价等方面同步改革,开展学生自主发展的管理机制的研究,取得科学的认识和系统的操作经验,提高教师自主性教育教学能力,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长期以来,广大农村小学教师偏重于“灌输式”教学、“保姆式”教学,总是搀扶着学生“摘果子”,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总是重知轻能、重教轻学,使得课堂教学出现高耗低效的局面。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每个社会成员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战略,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和终身发展的能力,具有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因此,倡导自主学习成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首要任务。从教与学的关系来看。教学方式决定学习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研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不断销蚀。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沿袭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了一种在外力强制下的被动行为、他控行为。学生常常在盲目、“无我”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和作业,很少能独当一面地从事完全自控的学习活动。这种缺乏能动性、自觉性的被动学习,完全丧失了促进主体成长和发展的长远价值与意义。从指导与自主的关系来看。传统教育过于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牵得比较多,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大力提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不敢多指导。因而,如何正确认识指导与自主的关系对推进素质教育显得十分重要。

实现人的自主发展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要实现的目标之一。为此,新课程实施倡导自主学习这一新的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学习也成为人们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学生只有掌握开启学习和创造之门的钥匙,才能真正自由地进入学习和创造的殿堂,真正具备了自主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才能适应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得以“适者生存”。自主学习体现的正是这种精神,它符合以人为本的人文观。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养成一种习惯是收获,而收获会给一个人成功。新课程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论,注重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能力。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精神境界的提升、个性品格的陶冶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若离开了自己的天地和自主的空间,只能成为一句空话。所以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有着积极的意义。

开展“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是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重点研究怎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独立地获取知识,探求新知,达到学会、会学,以此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有他人代替,而是主动地在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因而,在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使小学生自主学习,把理论变为可操作的教学实践,把学生真正推向主体地位,使之成为学习的创新者、知识的建构者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主体性发展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活动,即主体活动,是个体自觉地与客体(活动对象)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人只有通过主体活动,才能对客观世界发生作用,才能主动地认识客观事实,并在这一过程中改进发展和完善人本身。

叶圣陶先生认为,“一个人有自学的能力和习惯,将一辈子读书、一辈子受用。”皮亚杰认为“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重新发明至少是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马斯洛·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管理心理学也强调,要实现人的潜力的最大发展,必须以人为中心,以发展为本,注重激发师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全面关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有意义的学习。一个人博学广闻,知识渊博,大多数都是靠自主学习得到的。只要学生获得了这种能力,就相当于获得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就能不断的更新观念,掌握更多的知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自主性学习是语文新课标理念的重要体现,它强调和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体验、内心感受„„而对于知识、能力都有限,生活、学习上依赖惯了,一切都需要家长和老师安排的小学生。一旦离开了老师让他们自主地学习,就如突然放飞的小鸟,不知所措,不知要做些什么。所以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对新课标的实施就显的尤为重要。

三、本课题的研究的内容

(1)对当前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学生在这些方面存在的积极因素和具体问题,以便针对性地研究确定具体的策略。

(2)对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作调查研究和反思。更新教学观念,大胆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以读为主,自主学习”阅读教学模式,变“灌输式”为“启发式”,变“保姆式”为“自主式”。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3)培养小组学习的积极性,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途径和步骤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通过调查、实践、研究和总结反思等几个环节,积极探索学生在数学审题方面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对策及方法;

1、收集学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困难,让学生总结如何更好地自主学习。

2、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一理想境界。因此,教师要将绝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

3、运用问卷调查分析法,行动研究法,对当前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先期的调查。

4、每周专门开设一节语文实践课,进行语文小组合作比赛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每天课前学生自己完成前置作业,课堂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汇报总结新知识。

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小组观察法、调查分析法、经验总结法。

(二)完成课题的基本途径

首先做到认真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有关课题研究的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了管理和理论知识。利用互联网络及学校网站进行自修学习。在江夏区教科所的指导下,积极撰写研究心得、研究收获,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三)课题实验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期限为一年零三个月。

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3.3——2013.4)

资料收集整理、理论学习、上课、学生访谈

(二)、实施阶段(2013.4——2014.5)

(1)收集整理资料,分析并制定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案。

(2)理论学习和专家指导。

(3)听课、座谈、研讨。

(4)在探索中不断反思和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5)做好研究过程中的各项记录和原始资料的积累。

(6)开展各种活动,检验阶段性成果。

(三)、总结阶段(2014.6)

(1)整理研究过程的论文、案例

(2)撰写课题研究结题论文

五、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本人一直是教学一线的教师,愿意致力于改革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一理想境界。本人也曾参与学校过学校集体课题的研究,有一定的专业能力。

2.学校对教师的个人课题特别重视,所以在研究经费的落实和课题研究所需时间上,都会给与大力的支持和保障。

3、建议学校邀请教研员、外校教学骨干参与本课题的研究工作,积极主动争取他们支持和指导

六、预期成果及评价方式

(一)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的相关论文、优秀教学设计。

2、课题研究的典型案例。

3、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效的测试及其分析。

4、总结研究情况,撰写结题报告。

(二)评价方式

从课堂教学实践、教育教学效果考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是否养成,学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方法,学生的自学习惯是否得到增强。

七、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3.姜芳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第四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老师们:

我校课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是经xx县教研室所批准的县级立项课题,经过xx校领导的悉心指导和课题组的精心筹备,今天正式开题。我代表本课题研究组向大家宣读本课题的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无论从教师的角色转变还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我们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我们的步伐还迈得不大,学生还没有真正摆脱束缚和禁锢,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还有的学生的学习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减弱。有的教师还不能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过分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迫使教师和学生陷入繁重的课业负担,影响了师生的身心健康和学生全面发展。在全面实施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认识到素质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探索研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很有实在意义的一件事,但这需要一个系统全面的研究,可以说开展此项课题研究是时代的需要,更是我校学情的需要。希望通过开展此课题的研究,实现学生两种学习方式的转变,即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和由传授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

二、课题研究的任务及对象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继承并运用这些研究成果,探索并研究如何培养我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当然,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到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整合。

因此,我们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学习和继承的基础,期望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力求探索出构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有机统一的教与学的模式和与之相应的评价模式,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形成一个完整体系,以此指导我校的常规教学活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开展。

研究对象:1——6年级学生

三、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

借鉴国内外与自主学习相关的研究成果,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为: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切实转变学生应试学习状态下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式、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状态,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个目标实现的过程中,转变教师教育状态下的填鸭式的灌输式教学。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所研究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指在主体学习理论支持下,以规范学生课前预习、课堂活动以及课后巩固落实等方式为切入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了解新的学习理念的基础上,通过自身能力高质量地完成上述任务,从而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参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主动地学会相关的知识,提高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最终形成终身学习能力。

四、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有:调查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本课题自

2019年

3月开始启动,规划到

2016年7月完成,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2019年

3月-2019

年7月)规划设计阶段。

选择研究方向,由张宏组建课题组,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的目标、内容、措施、方法等,报上级部门审批、立项。

第二阶段:(2019年

月-2020

年7月)课题实施阶段

现对第一阶段的课题研究情况进行简要总结:通过理论学习让教师们认识到自主学习能力对师生双方的意义以及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然后通过研讨、交流会、谈心会等方式使全体教师达成共识。

具体工作如下:1、对实验老师进行培训学习。使教师认识到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老师们投入课题研究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学习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提高课题研究的能力与水平。2、教师对学生们进行思想工作和具体的学法指导。比如

围绕课堂教学,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这种方式开展课前预习,如何巩固所学内容,如何完成作业,如何制订自主学习计划,如何复习等等,这一切是我们所有任课教师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我们开展此项课题研究的重要任务。

第三阶段:(2020

月-2016

月)结题阶段

研究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收集有关资料,全面展开研究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和交流,并将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送交县教研室,申请鉴定。窗体顶端窗体底端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1、加强课题的组织领导工作。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教务处和教科室负责组织实施。通过实施“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理想课堂”活动,促进老师们围绕各自的教学实践展开有效研究,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方式,改变作业布置方式、授课方式以及评价方式,通过授课方式的改变影响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努力发现问题,查找原因,提出措施,进行落实,从而寻找到一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2、研究计划的具体落实。将研究方案中的目标和任务细化,定出每阶段的分步目标,对所有应完成的任务进行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位。全体教师要围绕教学工作,把课堂改革作为研究资源,发现常态教学环境下自己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并结合课题研究撰写教学案例、课堂叙事、课堂实录等教育随笔,呈现研究成果。然后各教研组以此为基础制订教研组课题实施计划,负责具体管理本组成员的课题研究过程。每学期两次(期中、期末)填写小课题研究过程资料,并于期末时提交阶段性课题总结,最后由各负责人完成阶段性工作汇总。

3、组织培训研究人员。定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科研知识,掌握自主学习的本质特征。

4、对当前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进行现状调查。制定问卷调查和访谈计划,与学生、教师、家庭和社区紧密配合,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调查环境,确保调查结果的有效度、可信度和客观性与真实性。

5、对培养学生良好自主学习习惯的方法进行研究。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人际氛围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课题研究人员要深入课堂,参加班级活动,组织好交流、讨论,并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

6、课题研究成员每学期至少进行两次课题研究会,收集整理有关资料,进行阶段性总结和交流。

7、制定研究工作制度,包括科研课题研究目标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制度、专业学习制度、经费投入、使用与管理制度、成果处理制度、成果奖励制度等,制定对课题主研人员的考核激励措施。

8、增强成果意识。课题研究人员一定要认真总结在课题实验中的经验教训,撰写案例或教育叙事,并上升到理论高度,撰写论文。

七、成立课题实施研究领导小组

长:

副组长:

成员

第五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冠山联校前社学校

各位领导、老师们:

我校课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是经平定县教研室所批准的县级立项课题,经过冠山联校领导的悉心指导和课题组的精心筹备,今天正式开题。我代表本课题研究组向大家宣读本课题的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无论从教师的角色转变还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我们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我们的步伐还迈得不大,学生还没有真正摆脱束缚和禁锢,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还有的学生的学习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减弱。有的教师还不能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过分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迫使教师和学生陷入繁重的课业负担,影响了师生的身心健康和学生全面发展。在全面实施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认识到素质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探索研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很有实在意义的一件事,但这需要一个系统全面的研究,可以说开展此项课题研究是时代的需要,更是我校学情的需要。希望通过开展此课题的研究,实现学生两种学习方式的转变,即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和由传授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

二、课题研究的任务及对象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继承并运用这些研究成果,探索并研究如何培养我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当然,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到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整合。因此,我们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学习和继承的基础,期望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力求探索出构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有机统一的教与学的模式和与之相应的评价模式,将“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形成一个完整体系,以此指导我校的常规教学活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开展。

研究对象:1——6年级学生

三、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

借鉴国内外与自主学习相关的研究成果,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为: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切实转变学生应试学习状态下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式、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状态,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个目标实现的过程中,转变教师教育状态下的填鸭式的灌输式教学。

(二)研究内容。本课题所研究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指在主体学习理论支持下,以规范学生课前预习、课堂活动以及课后巩固落实等方式为切入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了解新的学习理念的基础上,通过自身能力高质量地完成上述任务,从而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参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主动地学会相关的知识,提高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最终形成终身学习能力。

四、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有:调查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本课题自 2013年 3月开始启动,规划到 2016年7月完成,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2013年 3月-2013 年7月)规划设计阶段。

选择研究方向,由张宏组建课题组,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的目标、内容、措施、方法等,报上级部门审批、立项。

第二阶段:(2013年 9 月-2015 年7月)课题实施阶段

现对第一阶段的课题研究情况进行简要总结:通过理论学习让教师们认识到自主学习能力对师生双方的意义以及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然后通过研讨、交流会、谈心会等方式使全体教师达成共识。

具体工作如下:

1、对实验老师进行培训学习。使教师认识到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老师们投入课题研究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学习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提高课题研究的能力与水平。

2、教师对学生们进行思想工作和具体的学法指导。比如 围绕课堂教学,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这种方式开展课前预习,如何巩固所学内容,如何完成作业,如何制订自主学习计划,如

何复习等等,这一切是我们所有任课教师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我们开展此项课题研究的重要任务。

第三阶段:(2015 年 9 月-2016 年 7 月)结题阶段

研究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收集有关资料,全面展开研究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和交流,并将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送交县教研室,申请鉴定。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1、加强课题的组织领导工作。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教务处和教科室负责组织实施。通过实施“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理想课堂”活动,促进老师们围绕各自的教学实践展开有效研究,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方式,改变作业布置方式、授课方式以及评价方式,通过授课方式的改变影响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努力发现问题,查找原因,提出措施,进行落实,从而寻找到一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2、研究计划的具体落实。将研究方案中的目标和任务细化,定出每阶段的分步目标,对所有应完成的任务进行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位。全体教师要围绕教学工作,把课堂改革作为研究资源,发现常态教学环境下自己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并结合课题研究撰写教学案例、课堂叙事、课堂实录等教育随笔,呈现研究成果。然后各教研组以此为基础制订教研组课题实施计划,负责具体管理本组成员的课题研究过程。每学期两次(期中、期末)填写小课题研究过程资料,并于期末时提交阶段性课题总结,最后由各负责人完成阶段性工作汇总。

3、组织培训研究人员。定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科研知识,掌握自主学习的本质特征。

4、对当前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进行现状调查。制定问卷调查和访谈计划,与学生、教师、家庭和社区紧密配合,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调查环境,确保调查结果的有效度、可信度和客观性与真实性。

5、对培养学生良好自主学习习惯的方法进行研究。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人际氛围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课题研究人员要深入课堂,参加班级活动,组织好交流、讨论,并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

6、课题研究成员每学期至少进行两次课题研究会,收集整理有关资料,进

行阶段性总结和交流。

7、制定研究工作制度,包括科研课题研究目标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制度、专业学习制度、经费投入、使用与管理制度、成果处理制度、成果奖励制度等,制定对课题主研人员的考核激励措施。

8、增强成果意识。课题研究人员一定要认真总结在课题实验中的经验教训,撰写案例或教育叙事,并上升到理论高度,撰写论文。

七、成立课题实施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 王秀英

副组长: 张宏王瑞萍

成员 :晋素萍李庆华李月华

杜光琴赵佳佳晋敏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1/2035662.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