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东省高速公路区间测速系统技术规范
广东省高速公路区间测速系统技术规范
广东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
二00七年七月十九日
广东高速公路区间测速系统技术规范
目录 2 3 4 5 6 7 8 9 适用范围.........................................................................................................................................................1 基本结构.........................................................................................................................................................1 工作原理要求................................................................................................................................................2 功能要求.........................................................................................................................................................2 硬件要求.........................................................................................................................................................2 通信传输要求................................................................................................................................................4 性能指标要求................................................................................................................................................4 测试要求.........................................................................................................................................................5 与违章信息系统的接口要求......................................................................................................................5 违法图片信息信息要求...................................................................................................................................5 交通违法数据接口说明...................................................................................................................................5 10 建设要求...................................................................................................................................................10
Pageof 12 广东高速公路区间测速系统技术规范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全省高速公路所建设的区间测速系统。基本结构
目前,我省各市环境、经济、交通条件都不尽相同,因此系统的布点、通信、管理情况也需要因地制宜做出不同方案。根据各地的实际状况,充分利用现有系统和现有资源,可对各地的固定点测速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或重建。通信系统可采用光纤、电信网络、各地专网或无线网络等。
各监控中心应能上传支队、总队数据中心,需要交换的数据包括:摄象机采集来的实时视频;经前端识别器的车牌识别数据;查询数据;该级监控中心可利用的通信系统包括光纤(裸纤)、100/1000M公安网络、无线网络等。
一套区间测速设备主要由前端单元、通信传输和后台处理系统三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区间测速系统结构图
支队的所有区间测速系统应实现联网运行,并为将来数据上传总队指挥中
Page 1 of 12
广东高速公路区间测速系统技术规范
心预留接口。工作原理要求
在相距10~15km的封闭路段的两端点上,分别安装一套前端检测抓拍设备,当机动车通过检测点时,安装在该点的检测抓拍设备自动记录其通过该点的时间、并进行图片抓拍。当车辆完全离开封闭路段时,系统通过网络将数据传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根据捕获的信息自动计算其在封闭路段上的平均行驶速度。如果平均速度超限,系统将采用特定的加密技术在违章机动车的图片中嵌入相应的时间、地点和速度,并及时将该车辆的违章信息通过数据交换发送到支队违法系统,作为交警执法的依据。功能要求
1.系统检测数据至少包括车速、车牌、地点、时间等; 2.检测系统应包括自动号牌识别;
3.系统具有日志记录功能、断电保护、重启功能; 4.各监控点可以由监控中心远程控制、远程维护;
5.各监控点的设备应具有必要的防盗、防雷、防雨、散热措施; 6.系统设备应具有自动对时功能;
7.系统能够实现把超速信息通过网络传输至省、市级监控中心; 8.系统应能够对违章车辆进行统计、分析、管理,生成各种报表; 9.系统应能够对信息加密及实现权限管理; 扩展功能要求: 1.检测机动车流量功能
2.无车牌、车牌故意遮挡和车牌涂污识别功能; 3.单点测速功能;
4.黑名单、布控车辆比对、报警功能; 5.非法占用路肩抓拍功能。硬件要求
前端检测抓拍单元应由摄像设备、夜间补光设备、车辆检测设备、信号发送设备、通讯设备等组成,负责采集车辆的行驶时间,行驶速度,车辆车牌号,车辆图片等信息,是
Page 2 of 12 广东高速公路区间测速系统技术规范
本系统的数据源采集子系统。其主要性能和配置要求如下: 车辆检测
完成过往车辆的检测并实时给图像采集及其它同步单元提供同步触发信号。主要技术规格要求如下: 检测灵敏度至少8级可调。
检测器应能检测设备传感器故障,并通过故障指示灯提示。 功耗:≤5W。
工作温度范围:-10℃~+50℃。 环境湿度范围: RH20%~RH95%。
摄像单元
可由摄像机、补光设备、同步控制设备等组成
主要技术参数要求如下: 接口符合IEEE1394a规范 信噪比>50db 可背光补偿 0-255级可调
工作温度范围:-10℃~+60℃。工作湿度范围:RH 5%~RH 95%。电子快门速度1/50秒~1/10000秒。至少提供外同步控制方式。
白平衡:至少自动白平衡跟踪控制。最低使用照度要求:2lux 至少提供480电视线的水平分辨率
图像采集及识别单元
-图像采集单元
支持PAL,NTSC或黑白视频输入; 支持任意形状的图像采集;
Page 3 of 12
广东高速公路区间测速系统技术规范
亮度、对比度、色度、饱和度软件分别可调; 支持单场、单帧、连续场、连续帧的采集方式; 支持裁剪与比例压缩模式;
至少2通道的视频信号接入、采集能力。-识别单元
识别单元至少包括号牌识别软件及相应的硬件支撑平台; 如果硬件支撑平台为标准工业控制计算机,其主要的技术规格要求如下,如果硬件支撑平台为其他类型设备(如嵌入式系统),该设备在运算速度、存储能力及其他主要性能指标方面应与以下要求相当。
60万张图片的海量存储能力。 内存256MB以上。
至少同时提供RS232及USB接口各一个。 提供IDE或SATA硬盘总线接口。 工作温度范围:-5℃~+60℃。 工作相对湿度范围:RH 5%~RH92%。通信传输要求
通信设备用于连接前端设备和监控中心,使得前端系统和监控中心系统连接起来,将前端采集到的数据,车辆触发信号上传到中心系统,同时将中心的命令和控制信息能够及时下行到前端系统,让前端系统可以及时地做出相应的响应并传回相应的反馈信息。
考虑到各地的通讯条件的不同,应结合实际,采用不同的通讯方式。有条件的地方可使用光纤,也可使用电话线或无线网络的方式。识别结果及报警信息,通过公安内网进行数据通信和信息共享。性能指标要求
号牌识别率>90%
区间超速车辆捕获率>80% 可靠性 错误率<0.1%
Page 4 of 12 广东高速公路区间测速系统技术规范
识别时间<60秒 系统硬件故障率<5宗/年
系统通信支持TCP/IP AND PPP&UDP协议 测试要求
系统检测是保障系统最终质量的重要手段,而系统的最终质量取决于系统的每一个环节的质量。系统建成后应采取严格、科学的质量检测方法,对各前端、终端、传输设备在安装前、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完毕后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检测,以保障系统的最终质量与效果。系统建成后的测试要求如下:
1.系统检测率测试
在一定时间段内,人工记录并统计通过检测面的机动车数目NT,若查询系统在该时间段内自动捕捉到的机动车图片数目为NX,则车辆捕捉触发率为NX/NT。
2.车牌识别率测试
给定一定数量MT的机动车图片,检查查询系统中这些图片的车牌识别结果是否正确,将正确的数目记为MR,则有车牌识别正确率为:MR/MT。
3.测试速度
让质量技术监督局用专门的测量仪器和手段检测系统测速的精度。与违章信息系统的接口要求
与违章信息系统的接口数据要求为:1张图片+1个文本文件。
违法图片信息要求
-图片格式:*.jpg;
-图片名称构成:入口车辆记录标识+出口车辆记录标识+ “.jpg”;
-图片内容构成:由区间测速入口和出口的图片合成,左边的为入口图片,右边的为出口图片;
-图片大小:图片的大小在80k-100k间;
-嵌入图片的违法信息:违法路段、违法速度、进入入口的时间、驶出出口的时间。
交通违法数据接口说明
外部系统注册码
Page 5 of 12
广东高速公路区间测速系统技术规范
代码)
操作类型(0录入 1修改)调用服务机器IP地址 调用服务机器设备号
凭证代码
凭证号
号牌号码
号牌种类
车主地址
车主邮编
机动车所有人
车辆类型
车身颜色
车辆识别代号
发动机号
车辆品牌
车辆型号
违法时间
违法地点(字典代码,必须在违法系统存在地点代码)
违法行为代码1(符合公安部省代码标准)违法行为代码2(符合公安部省代码标准)违法行为代码3(符合公安部省代码标准)违法行为代码4(符合公安部省代码标准)违法行为代码5(符合公安部省代码标准)执勤民警not null(字典代码,必须在违法系统存在用户 发现机关not null 录入时间not null 录入人not null(代码,必须在违法系统存在用户代码)
Page 6 of 12 广东高速公路区间测速系统技术规范
车速 限制速度 确认状态
图片文件原名1 图片文件大小1 图片文件内容1 图片文件原名2 图片文件大小2 图片文件内容2 图片文件原名3 图片文件大小3 图片文件内容3 图片文件原名4 图片文件大小4 图片文件内容4 图片文件原名5 图片文件大小5 图片文件内容5
输出
调用接口返回值(0正常,其它为异常代码)(XML格式字符串) 接口协议
WebService服务地址是:
http://<违法接口服务主机地址>:<9080>/
viointerface/services/EPOdata?wsdl
方法名称及参数:
String WriteEPOdata(String REGISTID,//--外部系统注册码 not null
Page 7 of 12
广东高速公路区间测速系统技术规范
String ipaddress,String sbh,//--调用服务机器IP地址
//--调用服务机器设备号
String OPERATIONTYPE, //--操作类型(0录入 1修改)not null String PZDM, //--凭证代码 not null String PZH, //--凭证号 not null String HPHM, //--号牌号码 not null String HPZL, //--号牌种类 not null String CZDZ, //--车主地址 String CZYB, //--车主邮编 String JDCSYR, //--机动车所有人 String CLLX, //--车辆类型 String CSYS, //--车身颜色 String CLSBDH, //--车辆识别代号 String FDJH, //--发动机号 String CLPP1, //--车辆品牌1 String CLXH, //--车辆型号 String WFSJ, //--违法时间not null String WFDD, //--违法地点not null(代码,必须在违法系统存在地点代码)
String WFXWDM, //--违法行为代码not null(符合公安部省代码标准)String WFXWDM1, //--违法行为代码not null(符合公安部省代码标准)String WFXWDM2, //--违法行为代码not null(符合公安部省代码标准)String WFXWDM3, //--违法行为代码not null(符合公安部省代码标准)String WFXWDM4, //--违法行为代码not null(符合公安部省代码标
Page 8 of 12 广东高速公路区间测速系统技术规范
准)String ZQMJ, //--执勤民警not null(代码,必须在违法系统存在用户代码)
String FXJG, //--发现机关not null String LRSJ, //--录入时间not null String LRR, //--录入人not null(代码,必须在违法系统存在用户代码)String CS, //--车速 String XZSD //--限制速度 String QRZT //--确认状态 String QRZT, //确认状态
String YFILENAME1, //图片文件原名 String FILESIZE1, //图片文件大小 String SFILEDATE1 //图片文件内容 String YFILENAME2, //图片文件原名 String FILESIZE2, //图片文件大小 String SFILEDATE2, //图片文件内容 String YFILENAME3, //图片文件原名 String FILESIZE3, //图片文件大小 String SFILEDATE3, //图片文件内容 String YFILENAME4, //图片文件原名 String FILESIZE4, //图片文件大小 String SFILEDATE4, //图片文件内容 String YFILENAME5, //图片文件原名 String FILESIZE5 //图片文件大小 String SFILEDATE5, //图片文件内容)
返回值格式说明:
Page 9 of 12
广东高速公路区间测速系统技术规范
<?xml version=“1.0” encoding=“GBK” ?>
图片内容说明:
-图片内容字符串由图片文件进行base64编码获取。建设要求
原则上,在同一大队的管辖路段内,在事故多发,超速现象多,需要限速行驶的路段安装区间测速系统,系统的合理区间大小在10-15KM内。当出现跨大队辖区的路段需要限速行驶时,应将整条高速公路统一规划布点的办法,在需要限速行驶的路段的两个断面布设测速点,整条高速公路的任意两个测速点都可监测车辆的平均速度。
Page 10 of 12
第二篇:基于视频和DSP的高速公路识别和测速系统
基于视频的高速公路测速系统
董桂菊,徐杰
(东北农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学院,哈尔滨150030)
摘要:文章介绍了基于视频的车辆测速管理系统,并提出了一种车辆的测速方法。车辆测速管理是智能交通系统(ITS)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集牌照识别、测速检测、流量监控、费用收取等多项功能于一体,主要用于对高速公路超速违章车辆的监控。在车辆的测速原理中,指出从相邻视频帧图像中获取车辆的“像速度”,并间接获取车辆实际速度的方法。从而为高速公路测速管理系统的关键点提出了一种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高速公路;视频;测速管理系统;测速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引言
国家发展离不开道路建设,伴随着高速公路的大规模建设,车辆的超速现象也频繁发生。为了查处治理违规车辆,车辆的测速成为交管部门越来越重视的问题。而基于高速公路的智能管理,机动车辆的测速管理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1】。车辆测速技术简述
目前,智能交通系统中对车辆进行测速主要有线圈测速、激光测速、雷达测速、视频测速等几种方式。线圈测速一般采用埋设式,车辆通过线圈,会引起线圈磁场的变化,输出触发信号,因此可以在公路路面一定距离设置两个线圈,检测器通过检测车辆通过两个线圈的时间差计算出车辆的速度,但线圈在安装时必须直接埋入车道,使路面受损,并且在安装过程中会阻碍交通,线圈在地下也易受到冰冻、路基下沉等外界因素影响。当车流量过大时,检测精度也会大大降低。激光测速的工作原理建立在光波测距的基础上,利用多次测得的距离差与时间差的比,测得车辆的速度,与地感线圈有着类似的计算方式。
雷达测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多普勒效应,当发射方与接收方之间有相对径向运动时,接收到的信号频率就会放生变化,利用这种频移的特点计算车辆的行驶速度。但雷达测速系统和激光测速系统对于测量角度都有很高的要求,测速系统需正对车辆运动方向,测量偏差角要很小,有一定局限性。不带车牌识别的雷达测速系统对违章车辆处罚时由于缺少证据,所以不太实用。人们为解决这个问题,利用高速存储的数码相机采集车辆视频图像,对车牌进行识别,但此系统价格昂贵。此系统测速准确、速度快,可移动测速等方面优点,得到普遍应用,但成本较高,不能用于多车测速,抗电子干扰能力较弱。
视频测速系统原理是利用图像中车辆的二维位置以及预先测定的一系列参数从而确定车辆的实际三维位置,在一个固定时间间隔内拍摄两幅图像,就可以根据两幅图像得来的车辆的实际三维位置确定这个时间段内的位移,从而得出车辆的行驶速度。在此测速方法中,主要需解决的问题是从图像序列中获取车辆的位移,即找到两帧图像中车辆位置的匹配关系。其优点是系统结构简单、稳定性强、成本低,抗电子干扰,可用于移动和固定场合,不仅能够测速,而且能够利用视频对车辆进行监控。缺点是测速精度低,并且需预先对测速系统中参数(如摄像机到被测测量间的距离)进行测量。
由于视频处理的独特优势,在交通智能管理系统中已被广泛使用,并成为现代智能交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本文通过对图像序列中车尾位置识别,进行图像匹配,获得车辆在图像中移动的像素差,把相机坐标转换为世界坐标,能够在实时环境下对车辆进行测速。
2视频测速管理系统介绍
为了满足现代化高速公路管理的需要,实现系统低成本、易操作、便管理的要求、我们将视频测速管理系统划分为视频测速系统和收费系统两个方面。
2.1视频测速系统
视频测速系统主要有监控单元、数据传输单元、中心管理单元三部分组成。前段监控单元
包括闪关灯、摄像机以及前段管理工控机等设备,负责采集车辆信息;数据传输单元主要包括CDMA传输模块,负责前段监控单元到中心管理单元的信息传输;中心管理单元主要包括系统的管理软件及其存储设备,负责对传回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其存入数据库,从而实现了对海量信息的存储和管理,便于以后车辆信息的汇总与调取。
测速系统结构图
当车辆驶入监控区域,前端监控单元采集车辆通过的时间、速度等信息,并存入本机数据库中,当检测到车辆超速时,将启动抓拍模块,对违法车辆进行拍摄,并将违章车辆违章时间、违 章地点、车牌号码和车牌图像存入工业控制计算机的本机数据库中。
测速流程图
前端监控单元获取的车辆行驶记录以及违法车辆的图片通过CDMA无线网络发送给中心服务器进行保存。CDMA无线网络单元作为该系统的自动传输单元,当网络堵塞或出现故障时,自动传输单元循环等待网络的恢复,当网络恢复后,自动传输单元自动启动数据传输。
中心服务器负责处理前端传回的车辆记录和图片信息。服务器中的车牌识别模块首先识别违 法车辆图片中的车牌,然后由图片处理模块采用特定技术附加车辆相应时间、相应地点、车辆行驶速度,并将该车辆违章信息发送给终端服务器,作为以后交警执法的依据。
测速系统的测速流程如图所示。2.2测速原理
图1视频中截取的两帧图像
(a)t0时刻
(b)t1时刻
监控摄像机
t0
t
1测速原理图
本系统使用视频检测车辆车速,依据以下公式:vd/t
(d1d0)/(t1t0)(1)
在此系统中,通过视频信号的固定帧间时间可直接得到t,再通过其他方法间接的得到
d,此时,我们采用公式:
vd/t
(d1d0)/(t1t0)
f(s0))/(t1t0)(2)
(f(s1)
f(s)是一个表示路程的函数,s值表示位置,假设知道函数f(s)的表达式,则通过f(s),有s1、s0计算得到d1、d0的值,相减即可得到d,实际测量中可得到t`1和t0的值,从而可有(2)式计算出v值。
图1是从监控视频信号中连续截取的两帧图像。由图像可知,摄像机的拍摄是由远及近拍摄,车辆与摄像机为正对方向。
可以找到车辆在两帧图像中的对应点,由于摄像机是固定不动的,这样就具有了对比性,对应点分别对应到图像中s1(t1时刻帧图像)和s0(t0时刻帧图像)位置,相减即可得到对应点t(t1t0)时刻在图像中移动的像素距离s(s1s0),从而得到车辆在图像中的移动速度,单位为“像素/秒”。
然而,我们要获得的是车辆的行驶速度,速度单位应该是“公里/小时”,因此,我们必须找到s与实际距离d的关系。
考虑到摄像机安装的安全性和效果较好的视觉俯仰角,一般不小于60,我们选取60,此时的视距c和检测点距摄像机的距离d一般比较大,当t很小时,d相对于d非常小,因此可以忽略图中的变化量。
假设视频信号中截取的图像高宽分别为1920像素和1080像素,车辆监控视频视野宽刚好为一个车道宽为3.5米,如图所示:
车牌在两帧图像中移动的位图
设视野范围内可以看到xm路面长度,也就是图像高度所对应的路面长度为xm,此时有,19201080
35xcos
s1080
dx
x10803.51s因此,ds 10801920cos1080
此时,t为获取的两帧图像时间差,s为车辆在两幅图像的像素距离,而由公式(1),即可得出车辆的移动速度v。
而此刻我们不考虑视觉透视效果,则有,3.总结
文章的最终目的是对高速公路车辆速度的监控及其测量,设计了高速公路车速监控系统,并提出了一种车速的测量方法,通过与图像识别技术相结合,进行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此测速方法已初步实现了视频测速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袁河洋.基于视频的车辆速度检测方法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 2013.6
[2]陈媛媛, 柴治.基于视频检测的车辆测速方法[J].现代电子技术, 2009, 23: 185-187.[3]袁丁.基于视频和DSP的车辆识别测速系统[D].浙江:浙江大学, 2004.2[4]王命延, 朱明峰, 王昊.机动车视频测速中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 2006, 32(5): 198-200.[5]张重德, 张崇薇.一种提高视频车速检测精度的方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10, 44(10): 1440-1442.[6]童剑军, 邹明福.基于监控视频图像的车辆测速[J].中国图像图形学报, 2005, 10(2): 192-193.Highway Vehicle Speed Measurement System Based on Video
Dong Guiju,Xu Jie
(College of Engineering,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aerbin 150030, 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describes a highway vehicle speed measurement system based on video, and
proposed a method for vehicle speed.Vehicle speed manage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ITS), It contains license plate recognition、speed detection、traffic monitoring、fees charged and so on many functions in one body,Mainly used for vehicle
monitoring highway speeding violation.In the principle of vehicle speed measured,pointed out a method that obtain the vehicle’s “pixel speed” from the adjacent frame images,and indirect get the actual speed of the vehicle.Thus presents a practical solution to the critical point of the highway speed management system.Key words:highway;video;speed management system;speed
第三篇:河南省高速公路测速监控
部分河南省高速公路区间测速路段、定点测速地点(2013.3.22公布)
一、区间测速路段(共57段,其中京港澳23段、连霍15段、机场高速1段、大广7段、沪陕2段、宁洛3段、长济2段、兰南1段、二广3段):
1、京港澳西半幅518.4公里→614.2公里→658.7公里→708公里→744.2公里
2、京港澳东半幅496.8公里→544公里→628.5公里→658.8公里→691公里
3、连霍北半幅500.3公里→592.2公里→636.9公里→678.7公里
4、大广东半幅1798.05公里→1929.5公里
5、长济南半幅223.5公里→137.8公里
6、机场高速南半幅13公里→23.5公里
二、定点测速地点(147个):
1、京港澳496.8KM出省、518.4KM西、544KM东、614.02KM西、628.5KM东、658.7KM
西、658.8KM东、693.4KM东、708KM西、743KM西、803.3KM东、866KM西、966.2KM东、990KM出省
2、连霍294.9KM出省、387.7KM北、500.3KM南、581.8KM北、592.2KM南、636.9KM南、678.7KM南
3、大广1775.05KM出省、1818.7KM西、1929.5KM西、1964KM东、2243.1KM西、2257.7KM
东、2308.9KM出省
4、沪陕776.4KM出省、820.5KM北、944.8KM北、1266.2KM出省
5、兰南172.1KM东、260.5KM西、289KM东、441KM出省
6、长济137.8KM南、223.5KM南、271.9KM出省
7、宁洛414KM出省、492KM南、725KM西
8、二广1102.5KM出省、1448KM出省
9、济广355.8KM出省、395KM出省
10、机场高速13KM西、13KM东、23KM西
11、焦桐346.8KM出省
12、郑焦晋52.03KM南
13、南林148KM南
14、鹤濮116.8KM南
15、晋新53.1KM出省
三、停车、倒车、逆行抓拍地点:
1、京港澳693.6KM西
2、京港澳707.5KM西
3、连霍500KM南
4、连霍678KM南
5、连霍565.3KM南
四、流动测速8个
第四篇:高速公路上的测速内幕
高速公路上的测速内幕
古语有云:欲速则不达,这句话用在开车上最适合不过了。我国属于限速比较严苛的国家,相比意大利150km/h、德国和法国130km/h的高速上限(德国70%-80%的高速路段甚至不限速)来说,我国高速公路最高限速为120km/h,而且途中还有固定测速、区间测速、流动测速和GPS测速等多种测速方式来抓拍超速车辆。一般固定测速和区间测速是高速公路上最常见的两种测速方式,很多司机朋友自认为很清楚这两种测速方式是如何计算车辆是否超速的,其实不然,大部分司机对这两种测速方式的认知都不够全面,并不知道其中还有一些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内幕”,下面大师来给大家扒一扒这些鲜为人知的“内幕”: 固定测速
固定测速就是用固定在路段上的测速仪器来监控过往车辆的速度以及抓怕超速车辆。其实固定测速不光是高速公路上常见的测速方式,它更是被广泛地运用到了城市道路、国道和乡道上来监测车速。一般固定测速路段都会有明显的限速指示牌,有时候一不小心超过限速标准行驶,恰巧又在摄像头底下,减速已经来不及了,这种情况是否算超速行驶呢?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车速超过规定时速的10%以内,暂不处罚,只是给予警告。也就是对于限速120km/h的高速公路来说,如果你以132km/h(120km/h的10%为12km/h,)以内的时速通过测速杆,虽然超速,但并不会受到处罚。(在此要特别说明,这里并不是鼓励大家超速行驶,小的偏差在所难免,但有时候在没超过规定时速10%的情况下临门一脚刹车反而会对自己和周围车辆造成安全隐患。)区域测速
高速公路上的区域测速是指在同一路段上布设两个相邻的监控点,利用车牌识别技术来自动对比车辆号牌,根据两个监控点之间的里程和通过两个监控点的时间来计算车辆在该路段上的平均行驶速度,并依据该路段上的限速标准判定车辆是否超速违章。简单地说,就是 区间速度=区间距离/运行时间。如果两个监控点之间的距离为24公里,该路段最高限速为120km/h,那么车辆从一头到另一头最快也要12分钟。假如被区间测速设备监测到用时少于12分钟,说明该车超速违章了。说到这里,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司机肯定会有应对办法:如果前面超速了,中途在服务区多休息一会,这样一来通过两个监控点的时间就长了,自然不会算超速违章了„„
如果按照这种方法通过测速区域,那您八成还是会被拍到超速违章。因为与区间测速并用的还有瞬间测速,也就是说除了区间内一头一尾有监控点测速和计时之外,区间测速还和固定测速、流动测速、GPS测速互为补充。在高速公路上,每隔一定距离,都有各类测速仪器。一旦被拍有超速等违法行为,照样处罚。
第五篇:广东省城市绿地养护技术规范
广东省城市绿地养护技术规范
(一)该帖被浏览了1700次 | 回复了12次
城市绿地养护技术规范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城市绿地内园林植物养护、古树名木养护、园林建筑、小品和设施维护,以及养护管理技术档案的建立与管理等各项技术要求。本规范适用于广东省城市公园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等四类绿地的养护管理工作。全省建制镇以下的同类绿地养护管理,也可参照本规范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CJJ 48—92 公园设计规范
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5084—92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8408—87 游艺机和游乐设施安全标准 GB 12941—91 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 GB 50212—91 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 75—97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CJJ/T 82—99 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T 85—2002 J185—2002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城[2000]192号: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于适用于本标准 3.1 乔木
树体高大且具有明显主干的木本植物。3.2 灌木
树体矮小且无明显主干或主干甚短的木本植物。3.3 竹类 禾本科竹亚科植物。3.4 水生植物
植物体全部或部分浸没于水中生长的植物。3.5 漂浮植物
根系不生于泥土中而漂浮于水面生长的水生植物。3.6 沿生植物
根系适宜在水深0.5~10cm范围内生长的水生植物。3.7 浮水植物
根系适宜在水深50~300cm范围内生长的水生植物。3.8 挺水植物
上部露出水面、根系适宜在水深100cm范围内生长的水生植物。3.9 沉水植物
全部沉没于水中生长的水生植物。3.10 珍稀树种
本地区稀有、珍贵的树种,包括广东省三级及三级以上保护树种。3.11 胸径
乔木距地面1.3m高位置的树干平均直径。3.12 杂草
所栽培目的园林植物以外的自生草本植物种群。3.13 花芽分化
园林植物的芽由叶芽状态转化为花芽状态的过程。3.14 顶端优势
植物顶芽生长抑制侧芽萌发和侧枝生长,以及影响侧枝生长角度的现象。3.15 下缘线 乔木树冠底部边缘线形成的线条轮廓。3.16 种植土
疏松且富含有机质的熟耕土。3.17 浇灌
人工引水为植物生长发育补充所需水分的措施。3.18 施肥
人工为植物生长发育补充所需营养物质的措施。3.19 中耕
在园林植物生长发育期疏松其根部表层土壤的措施。3.20 除杂草
清除杂草的措施。3.21 修剪
对植物的枝干和根系进行疏枝和短截的措施。3.22 表施土壤
将由沙、种植土(粒径约0.6cm)和有机质单独或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材料,均匀撒入草坪表面的一种养护作业。3.23 打孔
通过应用打孔机械在板结的草坪坪床上打孔,将芯土取出,行成垂直孔洞的松土措施。3.24 芜枝层
草坪床上表面由目的草的凋落物、地表的活组织及与表土混合物构成的床土有机层。3.25 垂直刈割
对草坪进行近地表垂直剪割或划破草皮,以清除草坪表面积累的芜枝层的措施。3.26 生物防治
利用生物及其代谢物质来控制病虫为害的防治方法,包括以虫治虫、以菌治(病)虫、以病毒治虫和以激素治虫等。4 园林植物养护 4.1 一般规定 4.1.1 浇灌
4.1.1.1 进行适期、适量的浇灌,可保持土壤中有效水分,避免植物萎蔫。通过适当的浇灌,应使植物根系层土壤(参照CJJ48—92栽植土层厚度范围)的含水量保持在:砂土为3%~8%,砂壤土为6%~15%,壤土为12%~23%,粘土为21%~28%。需水量大的园林植物,其栽植土壤根系层含水量应保持在:砂土为4.5%~8%,砂壤土为9%~15%,壤土为18%~23%,粘土为22%~28%。
4.1.1.2 浇灌的设施应科学、合理,宜采用喷灌或滴灌等节水方式。对于花坛及道路分车带内植物,在干旱季节,可进行叶面喷水。在花芽分化时应适当控制浇灌量,以免园林植物徒长。
4.1.1.3 日浇灌的时间应根据季节与气温决定,并注意控制水温与表土温差不宜太大,以免造成根系伤害。夏秋高温季节,应避开中午烈日,宜在10时之前或16时之后进行;冬季及早春,宜在10时至16时之间进行。用机械进行浇水时,不宜在交通繁忙时段进行。
4.1.1.4 喷灌时应确保喷水的有效范围与园林植物的种植范围相一致。浇灌设施应经常检修,以保正常运转。
4.1.1.5 浇灌用水必须不低于GB 3838---2002要求的V类水质标准。4.1.2 施肥
4.1.2.1 提倡应用平衡施肥技术,肥料的种类及数量应根据植物种类(品种)、生长发育阶段及观赏特性不同而确定。生长期应施氮肥为主的完全肥,发育期应增施磷、钾肥。每次施肥量尚应考虑施肥方法。
4.1.2.2 施肥应以有机肥料为主,无机肥料为辅;不应长期在同一地块施用同一种化学肥料,以免破坏土壤的理化性状。
4.1.2.3 木本植物宜每年施肥2~4次。其中,观花植物应分别在花芽分化前和开花后各施磷肥一次;观果植物应在花前和果实膨大期各追钾肥一次,必要时,可在果实生长后期追肥一次。
4.1.2.4 施肥方法可采用沟施、撒施或穴施;也可结合浇灌进行。干施肥料时,应用土层将肥料覆盖,并进行一次浇灌。
4.1.2.5 木本植物采用环沟施肥时,其环状沟内径与植物树冠外缘线保持一致,深度和宽度均可为25~30cm。
4.1.2.6 施肥应避免在雨天进行。其中,根外追肥宜在清晨或傍晚进行,浓度一般不宜大于1.5‰.除根外追肥外,肥料不得触及目的植物的叶片。4.1.3 中耕与除杂草
4.1.3.1 园林植物的生长期,应经常进行中耕,使根部附近的表层土壤保持疏松和良好的透水、透气性。中耕深度以8~12cm为宜,同时应避免裸露或伤害目的植物的根系;中耕应选择晴天,并应在土壤不过分潮湿时进行。
4.1.3.2 除杂草宜在杂草开花结实之前结合中耕进行,可采用物理或化学除草方法。使用化学方法除杂草时,应根据所栽培的目的植物和杂草种类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药剂,并采取适宜的方法和浓度,避免药剂喷洒到草坪植物以外的目的植物叶片和嫩枝上。4.1.4 修剪与整形
4.1.4.1 修剪与整形应根据园林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阶段、树龄及景观等要求的不同,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时期进行。
4.1.4.2 修剪应遵循“先上后下、先内后外、去弱留强,去老留新”的原则,促使园林植物枝序分布均匀、疏密得当,冠形完整、丰满,树形美观。
4.1.4.3 顶端优势强的植物,应保留其顶芽;轮状分枝的树木,不应短截其一级分枝;顶端优势不强而萌发力强的,宜让其形成自然树形,或根据景观需要修剪造型。4.1.4.4 早春开花的观花木本植物,宜在花后轻剪;夏季开花的落叶植物,宜在冬季休眠期或生长相对停滞期修剪;一年多次开花的,宜在花后及时轻剪。4.1.4.5 观果木本植物应根据其开花结果习性进行修剪,以培养健壮的结果母枝和结果枝为主。花期疏去过多的花朵(序),果期疏去弱小与病虫果,可使植物结果量适中。
4.1.4.6 休眠期修剪以整形为主,可稍重剪;生长期修剪以调整树势为主,宜轻剪。有伤流的植物须避免雨期修剪,应在休眠期修剪。
4.1.4.7 树木的徒长枝、下垂枝、交叉枝、并生枝、病虫枝、枯枝、残枝、凋枯的叶片和花梗均应及时修剪,以促进生长,保持美观。修剪下的枝叶,应在当天清运完毕。
4.1.4.8 剪(锯)口应靠近节位,并在剪口芽的反侧,呈约45°角。剪(锯)口应平整,做到不劈不裂,不留残桩。当一般种类植物枝条的剪口大于6cm或珍稀树种的剪口大于3cm时,剪口应作防腐处理。4.1.5 有害生物的防治
4.1.5.1 应贯彻“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防治方针,严格执行有关植物检疫的法规和制度,以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病原菌及害虫带入本地区。
4.1.5.2 应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制定科学的病虫害防治预案,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做到准确、及时、有效。
4.1.5.3 应采用农业防治、物理机械防治或生物防治等方法,尽量少用化学防治,以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并避免杀死和影响天敌或有益生物的栖息、繁衍。4.1.5.4 有必要采用化学防治时,应选择符合环保要求,以及对有益生物影响小的高效、低毒农药;同时,掌握适当的浓度,避免发生药害。对于同一种害虫,应避免长时间重复使用同一种农药。4.1.5.5 在开放性的绿地中喷药,应选择人流较少的时段进行;同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危及人畜。
4.1.5.6 城市绿地的鼠害应采用综合治理的对策,通过及时清理鼠类隐蔽的场所和清除绿地中可供鼠类食用的食物,减少绿地上鼠类种群的容纳量,当鼠害种群密度较高时,宜采用化学杀鼠剂杀灭,应选用对人畜安全的剂型,并在夜间投放。对零星的鼠害,宜采用物理方法进行捕杀;之后,应及时封堵鼠洞。4.1.6 补植与改植
4.1.6.1 死亡的园林植物应及时清除并补植;发现因病虫害致死的植物,应对土壤进行消毒,并可更换种植穴内的土壤;对生长环境不适应或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的园林植物,应及时改植。
4.1.6.2 补植的植物应选用与原植物种类(品种)一致,规格、形态相近的植株。4.1.7 清洁与保洁
4.1.7.1 城市绿地内应保持清洁,做到无垃圾杂物,无石砾砖块,无干枯枝叶,无粪便污物,无悬挂物,无蚊蝇滋生。
4.1.7.2 归堆后的垃圾和杂物应做到不过夜,不焚烧,并在当天清运完毕。4.1.7.3 城市绿地内的各种园林建筑、小品、园路、铺装场地及其他设施应经常清洗和清洁。
4.1.7.4 与城市绿地无关的张贴物、悬挂物等应及时清除。4.1.8 防护
4.1.8.1 为防止人为破坏或过度践踏开放性城市绿地,必要时应分期、分区进行封闭式养护。所设置的围闭设施,应符合安全、美观、环保的原则。
4.1.8.2 应建立热带风暴防御紧急预案,在风暴来临前,必须采取对应的防御措施。对浅根性、树冠庞大、枝叶过密的园林植物,可分别采取疏枝、立柱、绑扎、培土等防御措施。风暴过后,对阻碍交通或影响观瞻的枝叶或树体应立即清理;对倒伏、受损的,应及时扶正、支撑;折断或劈裂的枝桠,应去除残桩或修整断(裂)口;较大的伤口应作防腐处理;损伤严重的,应立即清除并及时补植。同时,适时拆除支撑物。
4.1.8.3 易受寒害或冻害的园林植物,应在寒潮来临之前做好防护措施。宜在立冬前根据树种的不同,分别采取控制晚秋新梢的萌发、剪除已萌发而未充分老熟的新梢、根际培土或覆草、主干包扎或覆盖塑料薄膜架等措施进行防寒。用于植物的包扎或覆盖物,宜在次年3月底前清除完毕。
4.1.8.4 应及时清除树体上空洞的腐烂部分,必要时要设置加固或支撑,并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封堵孔洞,其表面色彩、形状及质感宜与树干保持一致。
4.1.8.5 城市绿地中的排水设施,应在每年雨季来临前全面清疏一次。绿地中的低洼地,应通过增设排水管道、雨水口或改良土壤的通透性等措施排除积水。暴雨后,应及时排去种植穴、树盘内或草坪上的积水。4.1.9 安全作业
4.1.9.1 园林机械的操作人员,应在上岗前接受必要的岗前培训。凡需持证上岗的,必须取得相应的上岗证,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园林机械作业前,应对施工现场围合及标示。
4.1.9.2 在城市主、次干道,快速路或高速公路上作业时,宜选择在非交通繁忙时段进行。作业人员必须披戴具有反光标志的背心,并应在距离作业点正、反方向分别不少于80m和150m的地方设置反光警示牌及其他警示标志。
4.1.9.3 截除较大的树枝、藤蔓或砍伐清除枯死的树体时,应预先制定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砍伐或清除枯死树体,应严格依次按照先锯除侧枝和主枝,再分段锯除主干、后挖除树兜和回填种植土的操作程序作业。
广东省城市绿地养护技术规范
(二)4.2 专项规定 4.2.1乔木
4.2.1.1 定植5年内的乔木,应定期浇灌与施肥。
4.2.1.2 应通过修剪形成并保持乔木的树形,做到主、侧枝分布匀称,内膛不空,通风透光,树冠完整,树形美观。
4.2.1.3 针叶类乔木宜疏剪,不宜短截主干或重剪侧枝,但宜及时剪除影响游览或公共安全的下部枝条。
4.2.1.4 阔叶类乔木树干上的不定芽应及时抹除,且不得拉伤树皮;及时清除根蘖枝,但应避免对树木的主根造成伤害。
4.2.1.5 成形的阔叶类乔木,应以疏剪过密枝、短截过长枝为主,保持其自然树型和观赏特性;造型乔木应按设计要求及时进行修剪。
4.2.1.6 棕榈类乔木不应剪切顶梢,但应及时剪除干枯的叶片。叶鞘自然脱落的棕榈类,不宜人工割除叶鞘。基部萌生的植株,应根据生物学特性和景观要求,予以清除或保留。
4..2.1.7 当乔木与架空电力线路导线的最小垂直距离接近CJJ 75—97规定的距离时,应及时短截。
4.2.1.8 靠近快车道的行道树,主干3.0m以下的分枝宜全部剪除。同一道路的行道树,生长较快的应重剪,生长较慢的应轻剪,以使树冠的大小保持一致。4.2.1.9 行道树树冠下缘线的高度宜保持一致,一般不低于3.0m;道路两侧树冠的外缘线应基本在一条直线上,并与路缘线相协调,顶部高度宜基本保持一致。4.2.1.10 道路两侧行道树完全郁闭时,宜剪除部分枝叶,以使道路中线垂直上方保留100~150cm的透光、透气通道。
4.2.1.11 行道树特别是浅根性或具有板根的乔木,其树穴范围内不宜种植地被植物。
4.2.1.12 为保证行道树高度、体量和形态基本均匀一致,对生长较差的应增加施肥次数或进行土壤改良。
4.2.1.13 行道树应保持树干直立,对树身倾斜的应及时扶正。倾斜的行道树数量不得超过该路段行道树总数的7%。
4.2.1.14 迁移或砍伐乔木,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及程序,在取得相应的行政许可后,方可进行。4.2.2 竹类
4.2.2.1 种植后2年内的竹类,应及时浇灌或排涝,浇灌的水应渗透至土表5cm以下;应经常中耕和除杂草,松土深度一般为15~20cm,但不应损伤竹鞭或竹笋,拔除的杂草可覆盖在植株周围;宜在每年3月上中旬、6月上旬、11月中下旬各追肥一次,其中秋冬追肥应施有机肥。
4.2.2.2 新栽植的竹林,应及时疏笋、护笋,每株母竹应去除弱笋、病笋,保留2~3个健壮竹笋,并挖除出笋末期的竹笋;对散生竹的边笋和冬笋则应予保留。4.2.2.3 成年竹林宜在每年的4~6月份施肥1~2次,肥料以有机肥为主。5~6月为竹鞭快速生长期,宜将成片的散生竹林缘外2~3m范围内的土壤深翻30~50cm,或在林内空隙较大处深翻,将老鞭清除,施入有机肥。对丛生竹,则应在竹丛内及周围50~100cm范围内,覆盖一层厚25~35cm的种植土,促进竹鞭的伸展及生长。
4.2.2.4 当竹林进入郁闭期,宜采取“砍劣留优、砍密留稀、去小留大”的原则,挖除初期笋、末期笋、弱笋和病笋,培养健壮竹株,促使竹林的竹龄结构合理、密度得当。同时,应将老的和已死亡的竹头挖除,并用富含有机质的种植土壤充空隙。4.2.3 灌木与木本地被
4.2.3.1 模纹花坛、绿篱和造型的灌木,应及时修剪,以保持图案清晰,层次分明、面线平整、线条流畅,冠形丰满。对自然生长的灌木,修剪应以维持植物自然形态为原则。每次修剪的剪口位置,应稍高于前一次。
4.2.3.2 绿篱的控制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满足功能需要。矮篱的高度宜控制在50cm以下;中篱的高度宜控制在50~120cm;高篱的高度宜控制在120~160cm;树墙高度则控制在160cm以上。当绿篱的修剪控制高度难以满足要求时,则应进行回缩修剪。
4.2.3.3 人行横道和道路交叉口处3.5m以内分车绿化带中的灌木或绿篱,其修剪或造型的控制高度不得超过70cm;道路中间分隔带的绿篱,修剪高度宜保持在60~150cm。
4.2.3.4 木本类地被植物,应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及景观要求控制高度,一般不宜超过60cm。对于阻碍景观透视线的大型灌木,应及时修剪,并要符合景观要求。4.2.4 藤本植物 4.2.4.1 藤本植物尚未达到棚顶或篱顶时,应设立支撑物并作牵引,以利其攀缠。当以建筑物墙(柱)体为攀缠对象时,应经常进行绑扎、整理。
4.2.4.2 藤本植物的修剪应以促进分枝为主,加快覆盖和攀缠的速度;同时,剪除徒长枝和下垂枝。多年生的藤本植物应定期翻蔓,清除枯枝,疏删老弱藤蔓。4.2.4.3 生长在沿街棚(篱)架或立交桥上的藤本植物,其下垂藤蔓必须及时修剪,以免影响行车安全。其滴灌设施必须经常检修,以免浇灌时沾污行人及车辆。4.2.5 草本花卉
4.2.5.1 播种、种植或翻种前,应将种植地的土壤深翻25~35cm,清除石砾、杂物;同时,进行土壤消毒,施足腐熟的有机肥,待5~7天后,方可进行播种或种植。4.2.5.2 一、二年生花卉的播种或种植技术作业,应符合CJJ/T 82-99的规定。4.2.5.3 宿根或球根花卉应根据其种类特性及生长状况,每年或每隔1~2年于其休眠期或相对休眠期,进行翻种更新。翻种时应先将其地上部分剪去,并将老的根茎段或母球去除。
4.2.5.4 浇灌宜采用滴灌或微喷灌的方式。人工浇水时,应控制水的流速和水量,避免冲刷花朵,并应防止泥土溅到花卉、茎、叶上。
4.2.5.5 应施足基肥,并视种类(品种)的不同,与生长期和开花期适当追肥。追肥宜采用颗粒肥料,亦可采用水肥。必要时,可进行叶面追肥。
4.2.5.6 根据种类(品种)和花期要求的不同,及时整形,可分别采用摘心或疏枝措施,以促使其株型美观、适时开花、着花整齐。
4.2.5.7 草本花卉的修剪不宜在雨后立即进行,残花、枯萎的黄叶和花蒂(梗)或植株等则要及时清除。
4.2.5.8 成片种植地草本花卉,在未完全覆盖地表前,应及时中耕与除杂草,但不应损伤植物根系。4.2.6 草坪植物
4.2.6.1 应视季节与天气情况及时浇灌。浇灌宜采用喷灌方法,水滴宜细密均匀,并浸湿坪床以下8~10cm的土层。
4.2.6.2 施用肥料的种类和次数应视目的草的种类(品种)、生长阶段、生长势以及景观要求而确定。
4.2.6.3 干旱季节或地区,可采取控制氮肥、增施钾肥的措施,以减少浇灌及修剪次数。
4.2.6.4 修剪前必须先清除草坪上的石砾、树枝等杂物,以消除安全隐患。4.2.6.5 修剪宜在3月中旬至10月下旬之间的非雨天进行。修剪的频率根据草坪目的草种类(品种)、生长势、养护质量要求、当地气候和坪床上的土壤肥力等因素确定。
4.2.6.6 每次的修剪量,不应超过茎叶组织纵向高度的1/3。草坪控制高度及修剪留茬高度应视目的草的种类、生长势,以及立地条件和季节的不同而确定。其留茬高度不得低于表1中的下限高度。
4.2.6.7 同一草坪,不应多次在同一行列、同一方向修剪。剪草要平整,边角无遗漏,草屑应及时清理。
4.2.6.8 手工拔草时应将杂草连根清除,并压实目的草。化学除草应科学、合理,并需经小面积试验后,方可大面积应用。
表1 广东常见草坪草修剪标准留茬高度 单位:厘米 草坪草种类
修剪标准留茬高度 结缕草属草(Zoysia spp.)
1.3~5.0 地毯草属草(Axonopos spp.)
2.5~5.0 假俭草属草(Eremochloa spp.)
2.5~5.0 钝叶草属草(Stenotaphrum spp.)
3.8~7.6 普通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1.3~3.8 杂种狗牙根
(Cynodon dactylon×Cynodon transvaalensis)
0.6~2.5 4.2.6.9 当草坪的芜枝层厚度超过2cm时,宜在每年的春末至夏初进行垂直刈割。4.2.6.10 对局部已损坏的草坪,应及时补植或补播。草坪的局部低洼积水处,可采取表施土壤作业,以逐步将其找平,每次表施土壤的厚度不宜超过1cm。4.2.6.11 杂草过多又无法净化,或因立地环境的改变致使草坪出现衰老时,应及时进行局部更新或重建。
4.2.6.12 每年秋季宜对草坪进行打孔作业,去除打出的芯土、草根,撒入种植土或沙粒。4.2.7 水生植物
4.2.7.1 漂浮植物或浮水植物应进行围合,固定其位置和范围。因繁殖而密度过大时,应剔除部分老植株。
4.2.7.2 观花的沿生或挺水植物,每年至少应施肥一次。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以块状、粒状或粉状肥料,点状埋施于根系周围深度25cm以上的淤泥中。
4.2.7.3 生长过度不良的水生植物应及时更换或重新种植,并应在其休眠或生长相对停滞时进行。
广东省城市绿地养护技术规范
(三)古树名木 5.1 建卡立档
5.1.1 古树名木应建立档案、设立标志。
5.1.2 立档可由权属人申请注册,或由当地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普查后确认,并按照有关程序上报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和公布。5.1.3 权属或养护管理责任人若有改变,应向当地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并按照有关程序办理变更手续。
5.1.4 标志应统一注明古树名木的中名、学名、科属、树龄、编号、权属、地点、设立标志的日期和养护管理责任人。标志牌宜设立在树木旁边,牌的造型、材质、色彩、大小等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5.1.5 应建立古树名木的生长发育和养护技术档案,记录物候期、生长发育情况、养护管理技术措施和养护管理责任人变更等信息资料。
5.5.6 已死亡的古树名木应及时销号、转档,其中对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应设立碑志,传世后人。
5.1.7 应建立与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共享的古树名木管理信息数据库。5.2 保护
5.2.1 成林的古树名木,其保护范围为成林地带外缘树冠垂直投影以外5.0m范围内;单株的古树名木,其保护范围为树冠垂直投影及其外侧5.0m宽和距树干基部外缘水平距离为胸径20倍以内的地段。
5.2.2 保护范围内不准堆放物料,不得损坏表土层和改变地表高程;除保护及加固设施外,不得新建、扩建、改建建筑物;不得排放污水废气,倾倒垃圾和使用火种;不得栽植缠绕古树名木的藤本植物。
5.2.3 对位于交通要道及游人量较多较集中的绿地中的古树名木,应设置有效的防护措施。对易受雷击的古树名木,应设避雷装置。
5.2.4 严禁在古树名木树杆上刻、划、钉钉或缠绕绳索、铁丝或灯饰。
5.2.5 严禁砍伐或迁移古树名木。因特殊需要确需移植时,必须提出切实可行的移植措施,按照有关法规规定的程序报批,经批准后方可实施。5.3 养护
5.3.1 根据季节和古树名木种类的不同,适当进行浇灌,以确保水分充足;必要时应进行喷雾保湿,以利其正常生长。
5.3.2 古树名木的施肥要适时适量,肥料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宜在树冠垂直投影线以下的地面开挖深沟埋施,沟深50cm,沟宽50cm。施肥后,及时回填土、踏实、浇透水。
5.3.3 及时剪去衰老枝条和病虫枝,树体腐烂部位应及时剔除并消毒,必要时应及时加固或设立支撑。可适当修剪枝条,使树冠通风透光,以利于生长。
5.3.4 应及时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发现问题及早处理。同时,制订的病虫害防治预案应切实可行,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蔓延。
6.3.5 应采取物理和化学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技术措施,有效地防治白蚁对古树名木的危害。已被白蚁蛀食的古树名木,应根据受害的程度,分别采取封堵蛀食孔洞或更新复壮等措施予以处理;对已死亡或存在安全隐患的,应依据合法的程序及时清除。6.3.6 对濒危古树的拯救和复壮,必须进行科学论证,制订科学合理预案。地上部分的拯救,可向树冠喷施广谱性杀虫剂,并进行封干处理。地下部分的拯救,可根据树冠大小和树枝分布走向,确定吸收根的准确位置,采用复壮沟或营养坑,以及设置通气、渗水系统等措施。同时,在树冠垂直投影外1m的范围内松土,散入粉碎后经发酵的植物叶子,厚约5cm,翻入土中,激活土壤中潜在活力。同时,可辅之以滴灌和设置喷雾装置,补充微量元素。对有气生根的古树名木,可采用人工导引发气生根措施。园林建筑、小品和设施维护 6.1 园林建筑和小品
6.1.1 花架、亭、廊等园林建筑应保持外观整洁和室内外墙面清洁,应及时清除其屋顶积落的枝叶、垃圾和自生的植物;如有破损,应及时维修。
6.1.2 对钢结构的,应及时保养,按照GB 50212—91 的要求涂刷油漆,防止表面生锈;有木质构件的,应防止白蚁等蛀虫的危害。
6.1.3 厕所要求做到“三无”(无积水、无虫蛆、基本无臭),“六洁”(厕所地面、洁具、天花、墙壁、尿槽、厕所四周清洁);地面应保持清洁、干爽,无积水。6.1.4 园林小品应保持外形美观。如饰面层剥离、实体破损应在10天内修复。存在安全隐患时,应先对现场进行围闭,并设置警示标志。6.2 设施
6.2.1 园路、铺装广场应整洁完好。如发现变形、下沉或危及游人时,应局部围闭暂停开放,并应在7天内修复。
6.2.2 照明设施、灯饰、果皮箱、导游牌、引水与通讯设施等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或修复。铁质围栏、护树架、门窗、灯杆等应定期进行翻新、油漆,施工应符合GB 50212-91的规定。
6.2.3 园林水体应保持清洁,水质良好,水量适度。人工水池的池壁应保持干净美观。
6.2.4 珍稀水生动物栖息场所水体的水质应不低于GB 3838-2002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城市绿地内的游泳池、戏水池内的水质应不低于GB 12941-91 A类标准;喷泉、跌水、溪流及水池内的水质应不低于GB 12941-91 B类标准;人工或自然水体内的水质应不低于GB 12941-91 C类标准。
6.2.5 游乐设施的安全标准应符合GB 8408-87的规定。7 技术档案
7.1 园林绿地养护原始资料收集
城市绿地的权属人应将绿地的初始状况资料提供给养护人,包括:①绿地建设或历年整改的竣工资料;②历年养护管理的有关技术资料;③园林植物、建筑、小品及园路、铺装场地等设施的种类、规格、数量;④土壤理化性状、地下水状况;⑤植物生长势及病虫害等现状资料。7.2 建立养护档案
城市绿地养护管理人应及时收集、整理有关绿地养护的技术资料,建立完整的绿地养护管理技术档案。技术档案应每年整理装订成册,编号目录,分类归档,并按要求报送有关部门。7.3填报养护报表
城市绿地养护管理人应在养护过程中向权属人提供养护管理报表。内容包括园林建筑、小品及设施维护情况,园林植物养护技术方案及效果评价、绿地养护管理月度、季度、报表等。
7.4 新技术、新工艺的记录和评价
城市绿地养护管理人员应积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成果的单项技术资料及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