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遥感应用方面技术质量汇报-数据采集
生产质量和技术工作会议汇报材料
黑龙江第三测绘工程院 2015年1月26日
黑龙江第三测绘工程院生产质量和技术工作会议汇报材料
1.资
三、高分一号等遥感影像处理及应用
为实现大范围海量遥感数据的快速处理,我院应用GXL、COLORMAPPING等大型软件,硬件上购置刀片机,搭建局域万兆网,使用48核工作站采用分布集群式和单机作业结合的方式,在基础资料方面,除了根据我院生产项目积攒的控制和DOM资料外,我院一直较为重视在2012年完成的基于SPOT影像建成的黑龙江省控制点影像库(此项目我院随国家局卫星中心一起获得测绘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基于软硬件配合和传统DOM、DEM制作的流程,并且结合控制点影像库,研究和优化了海量遥感数据快速处理技术流程和方法,在区域网平差、自动匹配DSM、影像纠正、配准、融合、调色、裁切等工序上实现自动化程度高的作业模式,减少人工干预,实现快速、高效的遥感数据处理流程,完成了多项遥感应用项目。
在介绍具体的生产项目前,要说明的四点,一是在DOM和DSM的制作上,因为我院在制作“全国一版图”的项目时,较为注重对原始资料的收集(包括下视和立体相对),所以在处理大范围海量遥感数据时,我院采取在原有DEM和资三相对新匹配的DSM数据相结合的方式,保证地形信息的准确性。二是在我院具备拥有较新较全的影像资料的基础上,注意收集各个分环节的数据成果,以备应用到应急保障的工作中,当出现应急需求时,我们能够根据要求按需提供高分、资三等卫星传感器的遥感数据成果,在此基础上,我院考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引入无人机及处理软件,增强应急测绘的能力。三是在精度保障上,无控时,以资三为基础资料时,平面中误差可达到8米左右(完全满足1:25000的精度需求),高程中误差在考虑加入似大地水准面差值改正,平地高程精度可达到1米;丘陵地高程精度可达到2米,完全满足应急需求。有控时平面中误差可达到2.7米左右(满足1:10000精度指标),有控时高程可达到0.6米左右(满足丘陵地、山地1:10000的精度指标)。四是在分析资源三号卫星数据精度后,其可应用于一些不可到达区或者不利于开展航摄地区的地貌、地形要素的获取,而且在实际外业控制点的需求上,一景资三影像的范围可能只需要一个或两个外业控制点,大大减少了外业工作量,基于资三的这些特点,可应用到边境测绘等类型的项目。
基于卫星传感器的遥感应用可应用于边境测绘。具体的项目完成:
首先是利用卫星自带参数类的(无控)
(1)天地图产业化项目,我院完成新疆、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近280万平方公里的资源三号公众服务正射影像的制作,今年7月15日项目顺利通过验收。今年我们又在去年五个省的基础上承接了台湾、海南、广西三个省的影像制作任务,并且承接了新的“全国一版图”任务。
(2)长江水利委员会项目,完成长江流域前后三期共7.2万平方公里,资三和高分一号数据源的DOM制作。
(3)海河水利委员会项目,完成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处6600平方公里资三数据源的DOM、DEM制作。
(4)广州电力项目,完成西藏琼结县2500平方公里DSM、DOM制作以及三维展示。
(5)完成陕西2000多平方千米的DSM、DOM制作。
(6)完成珠峰主峰地区1万平方公里范围三维展示任务,云南大理地区6000平方公里三维展示任务,陕西全境的DOM、DEM修改、接边和裁切。
(7)几个国外或者边境地区小范围DOM、DSM制作。第二是基于控制点影像库完成的项目
(1)武汉国土督察局项目,完成鄂、湘、黔三省共1.1万平方公里的DOM制作。
(2)黄河水利委员会项目,完成黄河流域两期共8万平方公里DOM数据制作。
(3)双城规划局项目,完成双城市辖区2景QB影像的快速制作; 第三是比较突出的其它的遥感应用项目:
2014年6月,我院协助合作单位做了一个路网项目的实验,9月以路网实验为基础,我院承担来自国家审计署的全国重点城市闲置用地采集任务,完成全国220个城市的闲置用地采集工作,从工作区搭建、技术路线研究、网络机顶盒调试,人员培训,到最后的成果提交,一共20多天的时间。这些项目均顺利提交,成果质量也得到甲方好评。2.“机顶盒”的研发与应用
受路网实验和重点城市闲置用地采集项目启发,从11月开始,我院开始研制“便携式影像机顶盒”,利用瓦片技术形成影像切片,通过自主研发,实现影像的发布与快速更新,完成了“多源遥感影像辅助系统”的研发。目前已经应用到我院外业中队和检查科,实现了影像的便携式快速访问和统一管理,使用效果良好,提高了我院整体的生产工作效率,也解决了整体质量控制的关键问题;同时该系统也是我院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的一部分,计划通过进一步研发,实现“电子调绘”和“电子控制”,甚至“网络化作业”等工作模式;接下来也计划通过进一步的开发推广,获得更广泛的应用和经济价值。3.引入“适宜质量”的概念
现阶段,市场上遥感应用方面项目的需求,更多的是侧重实际应用效果,并且生产周期较短。在这些项目的完成过程中我院按照甲方的实际要求,制定项目生产方案提高生产效率,缩短工期,实现成果的快速提交,成果提交后均顺利通过验收并获得甲方的好评。通过这种项目完成方式,也逐渐摸索出了应对不同需求下的遥感数据生产的流程、质检方式及管理模式,能够更好的应对测绘应急服务需求。
4.针对地理国、省情项目生产的具体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软件开发工作
在地里国情、省情生产中开发编写了部分程序。总的来说可分为以下两个大类:
(1)国情数据批处理程序集
地理国情普查项目覆盖面积广,涉及的行政单元较多,生产作业过程中需要对数据库进行拼接、拆分等一些处理。由于数据处理量大、人为生产耗时长。针对此问题,我院开发了“国情数据批处理程序集”,主要包含数据转换、数据处理、数据检查、数据拼接、数据分离等功能模块。该程序的每个功能模块在具体的生产中又都经过了进一步优化和调整,最终程序稳定可靠。例如:“数据转换”模块加入了GDB数据与MDB数据相互批量转换的两种方式,“数据处理”模块,针对国情数据属性赋默认值、赋空值、赋特定值进行优化;“数据拼接”模块更新了有关MDB与GDB数据混合合并的方法。在完善国情数据批处理程序集的基础上,又编写了一些辅助功能程序,主要有查找文件、数据库管理系统、生成错误检查记录、生成time文件等。
查找文件程序主要是将选择路径下的相同后缀名的文件按文件名和含完整路径的方式提取出来,生成TXT文件,该功能可以对路径下的子文件夹进行深度搜索,方便对数据进行整合、查缺。数据管理系统,通过数据借记记录、归还记录、数据状态等信息监测达到数据管理的一致性。(2)样本管理程序集
由于省情样本数据采集量大;照片、样本库出现的问题较多;为了控制遥感解译样本数据的质量和外业实际需求,开发了样本管理程序集。
其实现了对样本库中记录进行逐条查看、修改、删除、检查操作;并集成了批量删除、批量修改、合并样本库、样本检查等方便、实用的工具;该程序在样本处理工序提高两倍以上工作效率。
在实际工作中,随着样本量不断增大、在样本制作过程中出现的照片坐标、方位角偏移等问题越来越凸显。对于此,又相继开发了①通过矢量文件给对应样本赋值程序;②根据矢量文件的记录提取样本库数据的分离程序;③根据展点文件和镶嵌线景号的关系挑选每个样本对应所裁影像的影像挑选程序;④根据照片号、照片经纬度、照片方位角批量改照片信息的照片修改程序。应用上述些程序,并配合“交互式样本处理”和“样本批量加描述”等我院自己总结的方法,能有效的修改、编辑、检查样本相关项,在大量减少人工工作量的同时,避免了人为错误的出现,即保证了质量,又提高了生产效率。
第二篇:常用遥感数据的遥感卫星基本参数
常用遥感数据的遥感卫星基本参数大全
常用, 遥感数据, 遥感卫星, 基本参数, 大全
1、CBERS-1 中巴资源卫星
CBERS-1 中巴资源卫星由中国与巴西于1999年10月14日合作发射,是我国的第一颗数字传输型资源卫星 卫星参数:
太阳同步轨道 轨道高度:778公里,倾角:98.5o 重复周期:26天平均降交点地方时为上午10:30 相邻轨道间隔时间为 4 天扫描带宽度:185公里星上搭载了CCD传感器、IRMSS红外扫描仪、广角成像仪,由于提供了从20米-256米分辨率的11个波段不同幅宽的遥感数据,成为资源卫星系列中有特色的一员。红外多光谱扫描仪:波段数: 4波谱范围:B6:0.50 –1.10(um)B7:1.55 – 1.75(um)B8:2.08 – 2.35(um)B9:10.4 – 12.5(um)覆盖宽度:119.50公里空间分辨率:B6 – B8:77.8米B9:156米 CCD相机:波段数: 5波谱范围: B1:0.45 – 0.52(um)B2:0.52 – 0.59(um)B3:0.63 – 0.69(um)B4:0.77 – 0.89(um)B5:0.51 – 0.73(um)覆盖宽度:113公里空间分辨率:19.5米(天底点)侧视能力:-32 士32 广角成像仪:波段数: 2波谱范围:B10:0.63 – 0.69(um)B11:0.77 – 0.89(um)覆盖宽度:890公里空间分辨率:256米
CBERS-1卫星于1999年10月14日发射成功后,截止到2001年10月14日为止,它在太空中己运行2年,围绕地球旋转10475圈,向地面发送了大量的遥感图像数据,已存档218201景0级数据产品。CBERS-1卫星的设计寿命是2年,但据航天专家测定CBERS-1卫星在轨道上运行正常。有效载荷除巴西研制的宽视场成像仪于2000年5月9日因电源系统故障失效外,其余均工作正常,而且目前星上的所有设备均工作在主份状态,备份设备还未启用,星上燃料绰绰有余。因此,虽然卫星设计寿命是2年,但航天专家设计时对各个器件都打有超期服役的余量,从CBERS-1卫星目前的运行情况来,其寿命肯定要远远大于2年。所以欢迎用户继续踊跃使用CBERS-1的数据。2002年我国将发射CBERS-2卫星,用户期望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空中双星运行的壮观将会实现。
2、法国SPOT卫星
法国SPOT-4卫星轨道参数: 轨道高度:832公里 轨道倾角:98.721o 轨道周期:101.469分/圈 重复周期:369圈/26天 降交点时间:上午10:30分 扫描带宽度: 60 公里
两侧侧视:+/-27o 扫描带宽:950公里
波谱范围: 波谱范围: 多光谱XI B1 0.50 – 0.59um 20米分辨率 B2 0.61 – 0.68um B3 0.78 – 0.89um SWIR 1.58 – 1.75um 全色P10米 B2 0.61 – 0.68um
3、ERS卫星
ERS-1 ERS-2 欧空局分别于1991年和1995年发射。携带有多种有效载荷,包括侧视合成孔径雷达(SAR)和风向散射计等装置),由于ERS-1(2)采用了先进的微波遥感技术来获取全天候与全天时的图象,比起传统的光学遥感图象有着独特的优点。
卫星参数:
椭圆形太阳同步轨道 轨道高度:780公里 半长轴:7153.135公里 轨道倾角:98.52o 飞行周期:100.465分钟 每天运行轨道数:14-1/3 降交点的当地太阳时:10:30 空间分辨率:方位方向<30米 距离方向<26.3米 幅宽:100公里
3、日本JERS-1卫星
JERS-1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于1992年发射。用于国土调查、农林渔业、环境保护、灾害监测。星上传感器SAR。
卫星参数:
太阳同步轨道
赤道上空高度:568.023公里 半长轴:6946.165公里 轨道倾角:97.662o 周期:96.146分钟 轨道重复周期:44天
经过降交点的当地时间:10:30-11:00 空间分辨率:方位方向18米 距离方向18米 幅宽:75公里
4、RADARSAT-1
RADARSAT卫星是加拿大于95年11月4日发射的,它具有7种模式、25种波束,不同入射角,因而具有多种分辨率、不同幅宽和多种信息特征。适用于全球环境和土地利用、自然资源监测等。
卫星参数:
太阳同步轨道(晨昏)轨道高度:796公里 倾角:98.6o 运行周期:100.7分钟 重复周期:24天 每天轨道数:14 卫星过境的当地时间约为早6点晚6点。重量:2750kg
工作模式 波束位置 入射角(度)标称分辨率(米)标称轴宽(公里)精细模式(5个波束位置)F1-F5 37---48 10 50x50 标准模式(7个波束位置)S1-S7 20---49 30 100x100 宽模式(3个波束位置)W1-W3 20---45 30 150x150 窄幅ScanSAR(2个波束位置)SN1 20---40 30 300x300 SN2 31---46 30 300x300 宽幅ScanSAR SW1 20---49 100 500x500 超高入射角模式(6个波束位置)H1-H6 49---59 25 75x75 超低入射角模式 L1 10---23 35 170x170
5、美国陆地卫星五号(LANDSAT 5)
陆地卫星5号载了主题成像传感器(TM)
卫星参数:
近极近环形太阳同步轨道 轨道高度:705公里 倾角:98.22o 运行周期:98.9分钟 24小时绕地球:15圈 穿越赤道时间:上午10点 扫描带宽度:185公里
重复周期:16天 卫星绕行:233圈
波段号 波段 频谱范围μ 分辨率m B1 Blue-Green 0.45 – 0.52 30 B2 Green 0.520.69 30 B4 Near IR 0.762.35 30
6、美国陆地卫星七号(LANDSAT-7)陆地卫星7号于1999年4月15日由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射,携带了增强型主题成像传感器(ETM+)
卫星参数:
近极近环形太阳同步轨道 轨道高度:705公里 倾角:98.22o 运行周期:98.9分钟 24小时绕地球:15圈 穿越赤道时间:上午10点 扫描带宽度:185公里
重复周期:16天 卫星绕行:233圈
波段号 类型 波谱范围 地面分辨率 1 Blue-Green 0.450-0.515 30m 2 Green 0.525-0.605 30m 3 Red 0.630-0.69 30m 4 Near IR 0.775-0.90 30m 5 SWIR 1.550-1.75 30m 6 LWIR 10.40-12.5 60m 7 SWIR 2.090-2.35 30m 8 Pan 0.520-0.90 15m
资源/ IKONOS / Landsat5 / Landsat7 / IRS / IKONOS 发射日期 :1999 年 9月 24日
空间分辨率 全色波段 : 1m(观测角 26o 以内)多光谱波段 : 4m(观测角 26o 以内)影像光谱频带
全色波段 : 0.45-0.90 微米 多光谱波段: 1.蓝 0.45-0.52 微米 2.绿 0.52-0.60 微米 3.红 0.63-0.69 微米 4.近红外 0.76-0.90 微米(同 Landsat4 & 5 的 1-4 波段)多光谱波段
卫星扫描带宽度 :11㎞(垂直方向)扫描面积 : 11×11㎞37×100㎞11×1000㎞ 镶嵌图 : 最大 10,000平方公里 水平/垂直精度 未使用 GCP : 12米水平精度(圈型误差 CE 为 90%)10米垂直精度(90%LE)使用 GCP: 2米水平精度(圈型误差 CE 为 90%)3米垂直精度(90%LE)轨道参数
高度 :681㎞ 倾角 :98.1o 速度 :7㎞ / sec 通过赤道的时间 :上午10:30 重访周期 :在北纬40度上方,分辨率为 1m 时 2.9 天;分辨率为 1.5m 时 1.6 天 轨道周期 :98 分 轨道类型 :太阳同步轨道 观测角 :沿着轨道和交叉在轨道的形式之间互换简便 重量 :817 公斤
7、Quick Bird(快鸟)数据
成像方式 推扫式成像 传感器 全波段 多光谱
分辨率 0.61米(星下点)2.44米(星下点)波长 450-900nm 蓝: 450-520nm 绿: 520-600nm 红: 630-690nm近红外:760-900nm 量化值 11 位
星下点成像 沿轨/横轨迹方向(+/-25度)立体成像 沿轨/横轨迹方向
辐照宽度 以星下点轨迹为中心,左右各272公里 成像模式 单景 16.5公里 X 16.5公里 条带 16.5公里 X 165公里 轨道高度 450公里
倾角 98度(太阳同步)
重访周期 1 – 6天(70厘米分辨率,取决于纬度高低)
8、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
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是美国宇航局研制大型空间遥感仪器。它在36个相互配准的光谱波段、以中等分辨率水平(0.25Km~1Km)、每1~2天观测地球表面一次。获取陆地和海洋温度、初级生产率、陆地表面覆盖、云、汽溶胶、水汽和火情等目标的图像(图3-5)。
MODIS测量的基本目标可概述如下:1)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温度和地面火情。2)海洋彩色,水中沉积物和叶绿素。3)全球植被测绘和变化探测。4)云层表征。5)汽溶胶的浓度和特性。6)大气温度和湿度的探测,雪的覆盖和表征。7)海洋流。
空间分辨率: 250 m(波段1~2);500 m(波段 3~7);1000m
(波段8~36)各波段用户和技术性能指标:(波段 1 ~ 19的单位是nm;波段
~ 36 是μm;分谱辐射率值的单
位为 W/m2 μm sr)
主要用户 波段序号 位置和宽度 分谱辐射率 所需S/N 陆地/云边界 12 620~670841~876 21.824.7 128201 陆地/云性质 34567 459~479545~5651230~12501628~16522105~2155 35.329.05.47.31.0 24322874275110 海洋彩色/叶绿素/生物化学 ***6 405~420438~448483~493526~536546~556662~672673~683743~753862~877 44.941.932.127.921.09.58.710.26.2 ***9101087586516 大气中水汽 171819 890~920931~941915~965 10.03.615.0 16757250 地面/云温度 20212223 3.660~3.8403.929~3.9893.929~3.9894.020~4.080 0.452.380.670.79 0.05 NE△T2.000.070.07
大气汽度 2425 4.433~4.4984.482~4.549 0.170.59 0.250.25 卷云水汽 26272829 1.360~1.3906.535~6.8957.175~7.4758.400~8.700 6.001.162.189.58 150 SNR0.250.250.05 臭氧 30 9.580~9.880 3.69 0.25 地面/云温度 3132 10.780~11.28011.770~12.270 9.558.94 0.050.05 云顶高度 33343536 13.185~13.48513.485~13.78513.785~14.08514.085~14.385 4.523.763.112.08 0.250.250.250.35
SNR:信噪比;NE△T:等效噪声温差
表3-6 MODIS标准数据产品
产品代号 产品名称 产品代号 产品名称
I级MOD01MOD02MOD03 1A级1B级定标辐射率地学位置场 雪和冰MOD10MOD33MOD29MOD42 雪覆盖有地图座标格的雪覆盖图海冰的最大漫延区有地图座标格的海冰漫及图
大气MOD04MOD05MOD06 MOD07MOD08MOD35MOD38陆地MOD09MOD11MOD12MOD13MOD14MOD15MOD17MOD43 气溶胶产品(海洋和陆地)近红外可降水云产品(云顶性质,红外云相,光学厚度/粒子尺寸)臭氧大气稳定度指数云和地面分类图可降水(热红外)陆地表面反射比陆地表面温度陆地覆盖植被指数火情叶面指数和部分光合作用辐射净初级生产率/光合作用BRDF/反照率 海洋MOD18MOD19MOD20MOD21MOD22MOD23MOD24 MOD25MOD26MOD27MOD28MOD31MOD32MOD36MOD37MOD39 归一化水蒸发辐射率色素浓度(岸区彩色扫描仪)叶绿素萤光叶绿素色素浓度可用於光合作的辐射海水悬浮固体浓度有机物质浓度球石粒浓度海水衰减系数海洋出产物生产率海面温度浮游植物浓度海洋定标数据吸收系数海洋气溶胶辐射率海水比辐射率(ε)
MODIS是一种按照摇扫扫描成像的辐射计系统。由穿轨迹扫描反射镜、收集辐射的光具和带有光谱滤光片的线列阵探测器组件等部件构成。探测器组件共四组分布在四个焦平面处。
MODIS仪器观测地面刈幅2330Km,穿轨迹视场±55o。仪器光谱范围(0.4~14.4)μm。提供全球所有表面的、阳光反射和日夜热辐射的较高辐射度分辨率的图像数据。图像分辨率在0.25Km~1Km之间。36个光谱波段,其位置和带宽的选样,保证对地面或大气成像的最佳条件(参见表3-5)。此外,在辐射度灵敏度、光谱带宽和几何配准的精密度、和定标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等技术条件上都达到较高水平,满足观测要求。
MODIS仪器内设置多种定标硬件,供空间操作时使用。包括:太阳漫射器、太阳漫射稳定度监视仪、分光辐射度定标组件、板状黑体、和天空视窗。仪器操作时定期地使用太阳漫射器、黑体和分光辐射度仪等三个定标装置进行定标。整个仪器重量274Kg,电源功率平均163W,峰值时169W。数据率平均6.2Mbps,白天10.8Mbps,夜间2.55Mbps。
MODIS仪器操作,在轨日夜连续操作。正常的获取科学数据,在白天,所有波段均操作运行。在轨道的夜间时段,只有热红外波段收集数据。
第三篇:地震数据采集实验报告参考材料
实验一 地震数据采集实验
红色字体部分根据具体实验参数自行修改
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
通过实验了解地震数据的采集方法和观测系统的设计方法。二 实验内容
1、了解地震数据的采集方法。
2、地震观测系统的设计。
3、实验观测结果的分析。三 实验仪器设备
Summit或Geopen数字地震仪、100hz地震检波器12串、锤击震源1个、地震采集站2个(Summit为6个)。四 实验原理
参考课本和上课老师讲的内容,自己总结。五 实验步骤
1、画出合适的观测系统(单边激发,每炮12道接收,每炮向前滚动1道,共12炮,道间距为1m),合理设置仪器参数。
2、将检波器、采集站、击发锤、炮线和仪器连接,检查仪器的相关参数。
3、用击发锤多次敲击地面,产生地震波,由检波器接收并转化为电信号,通过电缆传输到仪器中,进行重复叠加后记录到磁盘上,获得一张地震记录。
4、根据直达波时距曲线为直线、反射波时距曲线近似为双曲线的特点,在地震记录中识别出直达波、反射波和面波。
5、向前移动检波器排列,并重复2、3、4和5步骤。五 实验结果
根据不同类型地震波的特点在下图所示的地震记录中识别直达波、反射波、折射波和面波,并指出直达波、反射波和折射波时距曲线的关系。
六 实验小结体会
第四篇:无线数据采集模块实验报告
无线数据采集模块
实验报告
姓名:张兆伟
班级:13 班
学号:2015042130 日期:2016年8月25日
无线数据采集模块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
数据是指用来描述客观事物的数字、字母和符号等等。数据传输在人类活动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是计算机与外部物理世界连接的桥梁。数据采集,或称数据获取,既利用一种装置,从系统外部采集数据输入到系统内部。
随着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应运而生。传感测试技术正朝着多功能化、微型化、智能化、网络化、无线化的方向发展。工业无线网络是从新兴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发展而来的,具有低成本、低能耗、高度灵活性、扩展性强等特点,已经成为继现场总线技术后的又一个研究热点。无线数据采集既要在复杂,恶劣的现场环境下将物理量完整的进行采集,更要将采集到的数据传给远端的主控室。其主要应用领域包括:工业遥控、遥测;石油钻井张力无线监测;短距离无线数据传输;安防设备无线监控;无线RS485、无线PLC;城市管网压力、温度监测;电力线无线报警等。
二、实验过程
无线数据采集既要在复杂,恶劣的现场环境下将物理量完整的进行采集,更要讲采集到的数据传给远端的主控室。DTD110系列无线数传模组广泛应用于无线数传领域,典型应用包括遥控、遥感、遥测系统中的数据采集、检测、报警、过程控制等环节。
DTD110系列无线PLC有4路开关量的传输,4路模拟量的传输,距离100米~3000米均可。即可以实现点对点通信,也可以实现点对多点通信,不需要编写程序,不需要布线,一般电工就可以调试使用。对于工业现场的遥测遥控实施简单、方便、便宜。
1、适用范围
无线数据采集模块具有数据采集、控制、GPRS无线远程通信等功能。采用低功耗设计。该产品可接入各种串口仪表、各种模拟信号输出的变送器、各种脉冲信号输出的雨量计、水表等。广泛用于水务、环保、气象、市政、环境、地质、农业、公安等行业远程监控系统。特别适用于太阳能供电方式的现场应用,可大大降低太阳能供电成本。
2、无线数据采集的特征:
多种配置应用方案,可以满足用户不同的需要;4个开关输入通道,4个开关OC门输出通道;4个模拟量输入通道,4个模拟量输出通道;可以直接代替有线的PLC设备;一体化设计,结构紧凑;多种产品规格适应于不同的传输距离;射频输出功率10mW、500mW、1000mW;GFSK调制,高效前向纠错信道编码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保证高抗干扰能力和低误码率;ISM 频段433MHz,无需申请频点;工业标准设计,能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直流9~24V供电,电流小于800mA。
3、主要功能
1)远程通信:GPRS网络和短消息双通道传输数据,支持专线、VPN专网多种组网方式。
2)通讯协议:支持UDP、TCP 协议,支持多中心数据通信。
3)模拟量输入:可采集4-20mA、0-5V等多种电流、电压信号输出模拟量。
4)开关量输入:可采集干接点、有源接点开关量输出信号,可定时采集以降低能耗。
5)脉冲量输入:可采集干接点脉冲信号,用于采集脉冲发讯水表。6)智能仪表接入:提供2路RS232/485串口,可以采集各种智能仪表,如流量计、照相机等。
7)开关量输出:提供三极管集电极信号输出。
8)电源输出:可定时为变送器供电,输出电压:同输入电源电压。9)远程控制:接受远程指令,实现控制。
10)数据显示:可支持2×8中文汉字液晶显示,配有4个数字键盘。
11)数据查询:可本机按键查询,同时支持就地串口查询,远程查询。
12)远程通信:支持RS232/485总线、GPRS、SMS等多种通信。
13)配套软件:配套提供参数设置软件。
4、主要特点
1)工作电流低:GPRS实时在线,平均工作电流<10mA。
2)数据存储容量大:本机循环存储监测数据,掉电不丢失,存储容量:4M。
3)维护方便:支持远程参数设置,远程软件升级。
4)体积小:外型尺寸145×100×65mm
5、技术指标
1)硬件配置:GPRS/GSM无线通信接口、4路AI、4路DI、6路PI、3路DO、2路串口、中文液晶显示和无显示可选、1个4按键键盘可选。
2)采集精度:模拟量采集精度:0.5%,脉冲计数误差:0.01%
3)通信协议:支持标准MODBUS协议,可嵌入其它通信协议。
4)通信接口:GPRS/GSM无线通信接口,1路串口用于维护,2路串口采集仪表,232/485可选。
5)通信速率:300~19200 bit/s
6)工作环境:温度:-25~+70℃、湿度:≤95%、无腐蚀气体、无导电尘埃、无爆炸环境。
7)安装方式:一般采用导轨式安装,特殊场合,可将控制器固定在安装底板上。
8)供电电源:10~28VDC
6、系统功能
系统主要分三层,第一层为服务器,第二层为过渡层,由 Zigbee 协调器和 Zigbee节点构成,第三层为任务层,由 54 个监测单元和 1 个显示单元构成。系统的主要功能为:服务器有选择地查询 54 个监测单元的数据,然后根据需要将某个监测单元的数据发送到显示单元上,让其显示,中间的传输全部由 Zigbee 组网无线通讯。
其服务器主要功能:
1)开辟多个线程,每个线程主动轮询各个节点;与每个节点的通讯必须“有问 必答”,具有超时控制机制; 2)具有广播,组播配置参数功能;
3)对每个节点可以实时监测重量,温度,湿度参数。并且以曲线形式显示; 4)实时采集每个节点的参数并显示;
5)服务器采用 Windows 7 操作系统,开发工具为 C#和 SQL 数据库,最终生成安装文件。
三、实验结果
直观看到显示单元上面显示的值,什么都不选时,数码管上显示 0000,当输入节点编号,并双击鼠标选中温度、湿度或者重量时,点击确定后,数码管
会立即显示具体数值,并且给显示单元发送显示命令。
四、认识与体会
数据采集是整个工厂自动化的最前端,测试精度、速度与实现该功能的成本是几个重要因素,数据采集也正朝着这几个方向发展。高速、实时数据采集在运动控制、医疗设备、快速生产过程和变电站自动化等领域都有非常重要的应用。这些行业中,对高速数据采集的需求远远超过目前实际可以实现的程度。用户的需求促进了技术的发展和新产品的出现,随着工业发达国家和新兴崛起国家为提高其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他们更进一步希望降低包括能源消耗、原材料消耗和劳务成本。对于发达国家来讲,其劳务成本远远高于新兴崛起国家,因此特别重视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采用新的技术手段。正是在这样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无线数据采集技术在工业中的推广应用则受到了特殊的重视。
第五篇:全站仪数据采集操作步骤
NTS--665全站仪操作步骤
一、控制点的坐标测定可采用常规测量模式或程序模式
(常规测量模式:)
1)对中整平仪器,量仪器高
2)开机选择[测量]模式
设站:选用[测量]---[坐标]---P1翻页---[设站](输入测站信息)---按[ENT]---选择[设置]---输入仪器高、镜高---按
[ENT]
定向:瞄准后视点后选择[角度]---[置盘]输入方向值(方位角)---按[ENT]
前视点测量:瞄准前视点后选择[坐标]测量----显示坐标值---记录前视点坐标数据
若需距离和角度值,可按[平距]
3)搬下一站,重复上面工作。
若是闭合导线测回到已知点,再看坐标闭合差是否合格。
(程序测量模式)
1)在已知点上安置仪器,量仪器高
2)开机---[程序]---[标准测量]---[设置]---建立作业----[ENT]
3)返回到[记录]---选择设置测站点---输入测站信息---[ENT]
4)返回[记录]---选择设置后视点---输入后视点信息---瞄准后视点后按[设置]使水平角=方位角---按[ENT]
5)返回[记录]---选择前视测量---输入点号镜高---瞄准前视点棱镜----按[ENT]
6)搬下一站,重复1)---5)。
若是闭合导线测回到已知点,再看坐标闭合差是否合格。
二、碎部测量(测图):
1)在已知点上安置仪器,量仪器高
2)开机---[程序]---[标准测量]---[设置]---新建作业---[-ENT](注:每小组只建一次作业,如导线测量也是同一仪器,则打开原来的作业即可)
3)返回到[记录]---设置测站点---输入测站信息—[-ENT]
4)返回[记录]---设置后视点---输入后视点信息---并瞄准后视点后---按[使水平角=方位角---按[ENT]
5)返回[记录]---选择侧视测量(碎部测量)---输入点号1及棱镜高,瞄准1号点棱镜,按[ENT].瞄准下一点棱镜,按[ENT],继续。。。边测边绘草图,草图的点号应与仪器记录的点号一致。直至本站碎部点测完,则搬下一站,重复1)-----5)(注意选择同一作业名)。
三、点放样步骤(平面位置)
1)在测站点对中整平,安置仪器;
2)开机--程序—标准测量—程序—放样—设置测站点;
3)设置后视点并瞄准定向(按设置);
4)选择点放样—输入放样点坐标;
5)转动照准部使旋转角为0,固定照准部—指挥立镜,定方向;
6)在视线方向上立镜、测量平距,—直到距离偏差为0,则在地面打木桩,将镜立于木桩,精确定点位。
屏幕代号说明:HD---水平距SD---斜距HR---水平角V----竖直角N---北坐标(X)
E---东坐标(Y)Z---指高程(H)VD---指望远镜旋转中心到棱镜中心的高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