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古井中心中学留守儿童汇报材料[推荐]

古井中心中学留守儿童汇报材料[推荐]



第一篇:古井中心中学留守儿童汇报材料[推荐]

古井中心中学留守儿童之家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古井中心中学坐落徽酒名镇——古井镇,古井中心中学多年来,坚持教学质量是生命的原则。抓一流管理,出一流质量,育一流人才。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攀升:2004年升入一中、二中计划内首次突破百人大关。经过五年不懈的努力,2009年升入一中、二中计划内突破200人,2012年再续辉煌,升入一中、二中计划内216人(其中珍珠班2人,希望之星班3人,二中宏志班8人),再次荣获全区公办中学第一名,已连续七年居全区之首。近年来由于本镇有大批农民工离开家乡,外出务工,留守儿童逐年增加,目前,留守儿童多达66多名。留守儿童大多由爷爷、奶奶照管,家庭教育环节薄弱,平时少言寡语,学习情绪低落,成绩偏低,有的甚至因管教不严沾染上不良行为习惯,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本年度,我校积极响应各级领导的号召,从实际出发,在全校范围内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教育留守学生要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培养了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现将我校“留守儿童之家”情况工作汇报如下。

一、留守儿童现状

1、留守学生量大面广。农村学生居住分散,难以有效的集中管理。

2、留守学生监护状况不容乐观。留守学生中大多数是单亲监护和隔代监护。由爷爷奶奶代管的孩子,由于情感溺爱和知识缺乏等原因,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和发展。至于由亲戚代管的孩子,更由于亲疏关系的原因,使其不敢放手管理,他们往往是把被监护人的人身安全和“吃饱穿暖”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常常忽略孩子其他的需要。因此,家庭教育的缺失,影响了他们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的养成;父母监护权的缺位,使他们的安全感、信任感有所丧失,缺乏对社会的好感,甚至导致心理等方面出现问题。

3、造成“留守儿童”的根本原因是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农村就业机会少,农村的青壮年背负生存之重负不得不向城市转移。

二、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 领导小组,专门对贯彻实施“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建立了了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培训了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师。

三、积极试点,建设“留守儿童之家”

在学校房舍比较紧缺的情况下,腾出了房子,设立了活动室、翻新图书阅览室等活动阵地。对房子进行了粉刷,购买了图书、文体用品、桌椅板凳,我校在留守儿童之家配备了电话、电脑、电视机、桌凳、书刊、报纸等,并配备了体育器材,如:羽毛球、拍,乒乓桌,乒乓球拍、跳绳、毽子、象棋等。这些改善了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儿童之家成为留守儿童的乐园。

四、广泛动员,组建留守儿童心理咨询队伍

我校积极发动教师组建了1支留守儿童管理团队,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开展心理疏导,对 “留守儿童之家”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服务。并配备了专职心理咨询师——吴怀玲老师。

五、强化措施,创新工作方法

我校积极探索开展“留守学生关爱行动”的运行机制,不断强化措施,创新工作方法: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记录薄制度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记录薄,通过联系记录薄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2、营造关爱留守儿童氛围。

我校教师以师德建设为出发点,将关爱留守儿童问题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班级内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

4、开放留守儿童之家。

我校在周一至周五的课外活动时间,对留守儿童开放留守儿童之家,并由李伟、芮淑霞老师值班。

5、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

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资助帮扶工作,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不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方法,新措施,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平。

总之,留守学生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学校更应该站在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儿童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们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儿童享受到同其它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促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第二篇:中学留守儿童管理经验汇报材料

中学留守儿童管理经验汇报材料

中学留守儿童管理经验汇报材料 中学留守儿童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地处,许多学生家长常年在外打工,留下了众多的“留守孩子”。

在我校16个教学班,800多名学生中,留守学生274人,占在校学生的34,父母双方均在外地打工的为120人,他们最大的16岁,最小的仅12岁。这些孩子跟着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或叔叔、大伯生活,有的兄妹相依。由于家庭管理不到位,加之周边环境复杂,这些孩子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学习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为了能让这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我校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独特而创新的做法。

一、加强领导,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实行“三先”、“三多”的工作方法。学校成立了以校长同志为组长、政教主任同志为副组长、校团委书记辅导员为成员的关爱留守儿童领导组,具体工作由团总支牵头负责。制定了关爱留守儿童教育的工作计划,确立了学校、班主任、教师各级责任制。首先由各班主任走访调查,摸清本班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留守儿童专门档案和联系卡。集中报送到学校具体负责留守儿童工作的贺瑞老师处。再由老师分类存档。对留守儿童,学校实行“三先”、“三多”的工作方法。

“三先”即: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安排;“三多”即: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为了把“三先”“三多”落到实处,校长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一再强调,并把关注关心留守儿童作为教师考绩考核的一项指标。在学校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全校16名班主任,50多名任课教师人人都成

了“代理家长”,共同承担了268名留守儿童的监护职责。老师在教学的同时还成了孩子生活的贴心人、成长的守护着。

二、建立长效机制,持之以恒地推进工作稳步前进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育人问题上最怕三分钟热度,想起来就做一阵子。为了能使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我校建立了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认真落实“五个一”活动,具体内容是:

每日一问。每天要给每一个留守儿童一个关怀的问候,帮助他们解决切身困难和实际问题,让他们感到爱就在身边; 每周一谈。每周与留守儿童谈话一次以上,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学习、生活上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每月一通。每月帮助留守儿童与父母通一次书信或通一次亲情电话,及时向留守儿童父母反映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并计入成长记录袋;

每季一会。以班级为单位,每季对留守儿童的委托家长培训一次,增强代理监护人责任意识及知识能力; 每期一评。每学期以年级为单位对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开展一次评价,交流经验,查找不足,并评选先进工作者。

学校还在全校和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具体有师生结对、生生结对,社会爱心人士资助帮扶等形式,并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爱心人士、留守孩子、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大家说体会,讲心得,推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不断向前。

三、把“留守儿童之家”建成孩子真正的温馨的“家”,我校在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建立了一个比较完备的“留守儿童之家”,开通了互联网、亲情电话,配置了音响、图书、爱心雨伞、常用药品等,还有乒乓球、篮球、羽毛球、象棋、跳棋等活动器材,具备了家的硬件。在“家”的经营维护上,我始终把“亲情”当做一条主线,贯穿其中。在社会上,人就像一粒粒沙子,本来是互不依靠的,亲情就像粘合剂一样,把大家聚合在一起。为此,我们每逢节假日都会开展以“亲情”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亲情补偿:在班级内、团队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跟踪,专门听取他们的倾诉,及时了解他们心理动态,通过课下一起游戏、一起学习等形式,缓解他们对亲情的心理饥渴,力争把父母缺少他们的亲情补偿回来。

节日关怀: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充分理解留守孩子在节假日对亲情的思念和渴望。因此每逢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我们总是想在孩子前面,老早地准备好节日礼品。一枝柳条、一个粽子、一只鸭蛋、一块月饼、一粒糖果都备含着关怀和情谊。能力提升:我们还经常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拔河、乒乓球,组织公益活动、联欢活动等,让孩子们在活动中

锻炼自己,提高独立自主能力。

四、努力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我校地处农村集市,周边环境十分复杂,对孩子的成长有负面影响。为了营造有利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我校加强和地方乡、村及派出所的联系,达到齐抓共管的目的。比如,5月至10月,我校多次积极配合派出所铲除了学校周边的游戏室、录像厅,台球室,净化了周边环境。另外,针对孩子道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学校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并定期进行心理疏导,建立沟通心灵的绿色通道。帮助孩子消除不良情感,体验到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树立健康、乐观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用活动增强“家”的吸引力,以活动激发孩子学习动力和生命的热情,开创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新天地

我们坚持以德育为先导,以亲情为核

心,不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来为留守儿童的生活赋予别样的风采。

1、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和团组织活动,成立形式多样的兴趣活动小组。如:书法小组、足球队、篮球队、舞蹈小组、故事演讲赛等。每周都有活动,具体由学校团组织辅导员贺瑞负责,保证每一次活动的落到实处。

2、充分发挥团组织、少先队组织的凝聚作用,引导孩子乐学上进。开展“崇尚科学,拒绝邪教”、“远离毒品,珍爱生命”、“读好书、唱好歌”等一系列主题教育,引领孩子固守心灵净土,健康快乐地生活。

3、将读书竞赛活动常规化。把读书活动与教育活动相衔接,引导孩子爱读书、读好书。通过即兴回答、书面答题等形式开展读书竞赛活动,培养孩子主动阅读、健康阅读的兴趣,并能学有所用。

4、充分利用元旦、植树节、清明、五.一、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对留守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让留守

儿童既在心灵上得到净化和美化,又感受到节日的快乐。

5、积极培养孩子自主生活能力。我们始终把培养留守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放在重要位置。辅导老师会定期或不定期地教给孩子们做饭、叠被、洗衣等一系列家务活动的能力。孩子们参与兴趣浓厚,自主生活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高。

6、寻找契机,一切为了孩子。生活中可以利用的机会或事例很多,只要注意寻找,就不难发现可用来因材施教的材料。例如:以某个人的生日为契机,大家一起送上祝福,让他心存感动;再如,在班级开展“为留守学生献爱心”、“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等活动。人人献出一点爱,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班级就是温暖的集体。总之,在各级领导关怀和帮助下,我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曾多次受到社会和上级部门的肯定和表扬。,我校被授予“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与管理先进单位”,贺瑞老师被授予

“农村留守儿童之家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当然,留守儿童问题任重道远,问题的解决需要很多方面合力而为。今后我们将继续依据有关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大留守儿童工作力度,做细、做实、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让他们和谐、健康成长。

第三篇:留守儿童汇报材料

赵湖学校“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汇报材料

我校被列入我县2011农村留守儿童之家项目建设单位以来,学校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按照上级“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与管理实施方案,精心组织、认真安排、强化落实。现将我校“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情况工作汇报如下。

一、我校留守儿童的现状:

我校留守学生监护状况不容乐观。留守学生中大多数是隔代监护,我校有留守儿童47人,其中男生23人,女生24人。全部是双亲外出务工学生。其中,三年级孟自豪同学自幼失去母亲,父亲常年外出不管不问,跟随大伯一家生活,家庭十分困难。留守学生父母一年回家一次的约占50%—60%,一年回家两次的占30%—40%。

二、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活动开展情况:

1、建立组织机构,加强领导。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积极召开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工作会议,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专门对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组长为“留守学生之家”项目建设、使用和管理第一责任人,教导主任任副组长,负责建章立制及“留守学生之家”重要活动方案的审定和活动指导,负责各部联络、合作和协调工作。少先队辅导员、各年级班主任为成员。确定了管理员和心理辅导员。

2、落实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用房。

在学校房舍非常紧缺的情况下,学校挤出了2间房子,作为 “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用房,设立了活动室、图书器材室等活动阵地。

3、制定了工作计划和各项工作制度。

4、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

建立留守学生档案,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将“留守学生”父母外出务工情况、监护情况、家庭成员情况进行登记,准确掌握“留守学生”的相关情况,以增强教育和管理的针对性、有效性。

建立留守学生成长记录卡。为每个留守学生配备一个成长记录卡,卡上反映学生思想变化、心理状况、学习面貌、兴趣特长等信息资料。成长记录卡记录学生成长轨迹,为教师更好的了解帮助学生提供参考。、配备了“留守儿童之家”设施。学校积极筹措资金,购买了图书、文体用品、桌椅板凳,还配备了电视机、灭火器等。及至目前为止,我校用于“留守儿童之家”软硬件投资累计达2万元,“留守儿童之家”拥有图书档案室1间、文体活动室1间、配备了电视、图书千余册,还有多种文体器材。

6、“留守儿童之家” 挂牌成立。

2011年4月中旬,赵湖学校“留守学生之家”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场所设施等软硬件建设基本准备就绪,于2011年4月下旬 “留守儿童之家”挂牌成立。

7、积极做好留守儿童之家档案建设。

8、开展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讲座等关爱活动。

针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困惑,举办了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进行心理疏导教育。要求老师经常了解留守学生的思想心理状况,利用谈心、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三、近期工作打算。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宣传实效。一方面通过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工作,扩大社会知晓度,积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开展爱心结对,爱心帮扶活动。另一方面发动全体师生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组建关爱队伍,营造良好的关爱氛围。

2、建立留守学生包保责任制。“留守学生之家”领导组每个成员包保1个班级,每班班主任包保本班级,每位教师包保3—5名留守学生。为使教师包保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建立了督查和责任追究制度,将包保情况作为教师评优、晋升的重要指标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内容。

3、积极开展关爱活动。学校组织稳定的关爱队伍,制定关爱活动计划,开展扎实有效,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4、加强与“留守学生”家长联系。通过电话联系、家长会、致家长信等途径加强与“留守学生”家长和临时监护人的联系,对留守学生进行跟踪教育,一方面及时向家长和临时监护人介绍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另一方面指导他们如何配合学校教育管理好孩子。

5、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我校除了正常开展艺体课及大课间活动外,还有若干个兴趣活动小组,活动小组经常开展寓教于乐的文体、娱乐活动,以丰富校园生活。小组活动中特别注意吸引“留守学生”参加,让他们在活动中增强自信、增长知识、发展特长,不仅使他们感受同学情集体暖,同时还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6、加强基础设施和软硬件的投入,为留守儿童之家配备几台电脑、电视机等提高留守儿童之家的服务条件和质量。

7、大力表彰品学兼优的“留守”学生。对于学生,特别是“留守学生”,一旦发现其有积极的表现,一些微小的进步,都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对于品学兼优的留守学生,通过班和学校进行表彰,形成争优争先的良好氛围。

四、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留守儿童作为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落实到学校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1、经费不足。我校的第一个留守儿童之家虽然建立,但条件还不够成熟,设备简陋,设施不齐全。我们想增添图书,购置新的活动设备,如电脑、球桌等,由于资金紧张,尚有债务在身,面临的困难较大。经费不足,大大制约了“关爱工程”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2、缺乏心理教育的专职老师和相关人员。也是制约“关爱工程”的问题之一,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的心理教育培训或由专业人员进行指导迫在眉睫。

3、农村争取社会支持乏力。由于农村地处偏僻信息闭塞,经济条件差,思想观念滞后,外出人员较多,导致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参与度特别低。当然,如何发挥好“留守儿童之家”的教育作用,让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健康成长,还有待于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社会各方面的援助,专家的悉心指导。我们将按照上级各主管部门的统一安排部署,尽快建好“留守儿童之家”这个关爱留守儿童的大本营,尽快将关爱行动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我们相信,用爱的名义,我们一定能为留守学生打造出更加美丽温馨的乐园。

第四篇:留守儿童汇报材料

金坑畈小学“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汇报材料

我校被列入我县201281所农村留守儿童之家项目建设单位以来,学校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按照上级“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与管理实施方案,精心组织、认真安排、强化落实。现将我校“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情况工作汇报如下。

一、我校留守儿童的现状:

我校留守学生监护状况不容乐观。留守学生中大多数是隔代监护,我校有留守儿童13人,其中男生12人,女生15人。双亲外出务工学生25人,单亲外出务工学生2人。其中,七年级韩慧芬同学自幼失去父母,跟随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生活,家庭十分困难。留守学生父母一年回家一次的约占50%—60%,一年回家两次的占30%—40%。

二、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活动开展情况:

1、建立组织机构,加强领导。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积极召开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工作会议,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专门对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领导小组,正副校长分别担任正副组长,组长为“留守学生之家”项目建设、使用和管理第一责任人,副组长负责建章立制及“留守学生之家”重要活动方案的审定和活动指导,校委会其他成员、团委书记、各年级组长为成员,负责各部联络、合作和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教导主任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业务组织领导;成员由教导处副主任、团委书记、少先队辅导员、各班班主任组成。确定了管理员和心理辅导员。

2、落实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用房。

今年,我校两所教学楼都要加固,在学校房舍非常紧缺的情况下,学校挤出了2间房子,作为 “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用房,设立了活动室、图书器材室等活动阵地。

3、制定了工作计划和各项工作制度。

4、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

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卡,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将“留守学生”父母外出务工情况、监护情况、家庭成员情况进行登记,准确掌握“留守学生”的相关情况,以增强教育和管理的针对性、有效性。

建立留守学生成长记录袋。为每个留守学生配备一个成长记录袋,袋内收存反映学生思想变化、心理状况、学习面貌、兴趣特长等信息资料。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成长轨迹,为教师更好的了解帮助学生提供参考。、配备了“留守儿童之家”设施。

学校积极筹措资金,购买了图书、文体用品、桌椅板凳,还配备了电视机、灭火器等。及至目前为止,我校用于“留守儿童之家”软硬件投资累计达2万元,“留守儿童之家”拥有图书档案室1间、文体活动室1间、配备了电视、图书千余册,还有多种文体器材。

6、“留守儿童之家” 挂牌成立。

2011年4月中旬,卜店学校“留守学生之家”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场所设施等软硬件建设基本准备就绪,于2011年4月下旬 “留守儿童之家”挂牌成立。

7、积极做好留守儿童之家档案建设。

8、开展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讲座等关爱活动。

针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困惑,举办了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进行心理疏导教育。要求老师经常了解留守学生的思想心理状况,利用谈心、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三、近期工作打算。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宣传实效。

一方面通过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工作,扩大社会知晓度,积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开展爱心结对,爱心帮扶活动。另一方面发动全体师生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组建关爱队伍,营造良好的关爱氛围。

2、建立留守学生包保责任制。“留守学生之家”领导组每个成员包保1个班级,每班班主任包保本班级,每位教师包保1—2名留守学生。为使教师包保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建立了督查和责任追究制度,将包保情况作为教师评优、晋升的重要指标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内容。

3、积极开展关爱活动。学校组织稳定的关爱队伍,制定关爱活动计划,开展扎实有效,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4、加强与“留守学生”家长联系。通过电话联系、家长会、致家长信等途径加强与“留守学生”家长和临时监护人的联系,对留守学生进行跟踪教育,一方面及时向家长和临时监护人介绍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另一方面指导他们如何配合学校教育管理好孩子。

5、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我校除了正常开展艺体课及大课间活动外,还有若干个兴趣活动小组,活动小组经常开展寓教于乐的文体、娱乐活动,以丰富校园生活。小组活动中特别注意吸引“留守学生”参加,让他们在活动中增强自信、增长知识、发展特长,不仅使他们感受同学情集体暖,同时还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6、加强基础设施和软硬件的投入,为留守儿童之家配备几台电脑、空调等提高留守儿童之家的服务条件和质量。

7、大力表彰品学兼优的“留守”学生。对于学生,特别是“留守学生”,一旦发现其有积极的表现,一些微小的进步,都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对于品学兼优的留守学生,通过班和学校进行表彰,形成争优争先的良好氛围。

四、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留守儿童作为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落实到学校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1、经费不足。我校的第一个留守儿童之家虽然建立,但条件还不够成熟,设备简陋,设施不齐全。我们想增添图书,购置新的活动设备,如电脑、球桌等,由于资金紧张,尚有债务在身,面临的困难较大。经费不足,大大制约了“关爱工程”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2、缺乏心理教育的老师和相关人员。也是制约“关爱工程”的问题之一,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的心理教育培训或由专业人员进行指导迫在眉睫。

3、农村争取社会支持乏力。由于农村地处偏僻信息闭塞,经济条件差,思想观念滞后,外出人员较多,导致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参与度特别低。

当然,如何发挥好“留守儿童之家”的教育作用,让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健康成长,还有待于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社会各方面的援助,专家的悉心指导。我们将按照上级各主管部门的统一安排部署,尽快建好“留守儿童之家”这个关爱留守儿童的大本营,尽快将关爱行动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我们相信,用爱的名义,我们一定能为留守学生打造出更加美丽温馨的乐园。

第五篇:留守儿童汇报材料

“留守儿童之家”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大家好!欢迎光临我校留守儿童之家。

我们希望小学现有教学班11个,学生412人,教职工28人,留守儿童92人。

自从2009年我校成立 “留守儿童之家”以来,由校长亲自担任组长,教导主任担任副组长,青年教师郭芳琴担任管理员。全体教师齐心协力,我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主要举措。学校建立好了一个“留守儿童之家”,室内布置温馨,建立了娱乐角,网络角,音乐角,体育角,读书角,以供全校留守儿童在课余时间更好的活动,同时,开启了一个爸爸、妈妈信箱,同学们写下了一封封亲情书信,打了一次次亲情电话,留守儿童之家,有图书413册,体育器械多件,电子钢琴一架,电脑一台,电视机,DVD一台,大大丰富了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疏通了留守儿童心中的疑难问题,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也对学生进行了感恩教育。

近几年来,我校积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达100%;关爱留守儿童,在班级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学校也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跳绳比赛,拔河比赛,象棋比赛,跳棋比赛、唱歌比赛以及读书比赛等,给予留守儿童热情、亲情和友情,是留守儿童感受到组织和家庭的温暖,互帮互助,共同成长。争取在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安排,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对个别留守儿童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对留守儿童进行困难补助,使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使他们身心愉悦,生活能力有所提高。

我相信在政府和各级部门的关爱下,会有更多的社会有识之士关爱留守儿童学生,我们学校也会不断总结经验,更加注重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2012.3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1/1979953.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