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火药
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火药
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至今令炎黄子孙引以自豪,辞典中这样记载:火药——中国人发明,是一种硫磺、硝酸钾、木炭的混合物,最早被中国人用作焰火、爆竹和火箭的纵火剂。揭开了火药的秘密,在现代人眼里或许不以为然,但当科学尚处在蒙昧之中时,火药却是神秘之物。《太平广记》中记述了一则故事:有位名叫杜子春的年轻人,为寻求炼丹之术,去一个僻静遥远的地方拜见一位炼丹老人。天色已晚,老人叫他歇息在炼丹的地方,并告诉他千万不可乱说乱动。夜里,杜子春一觉醒来,发现炼丹着火了,火焰呼呼往上蹿,他记着老人的告诫,一动不动,眼睁睁看着火苗燃到屋顶,把房子烧了。据此人们可想象出“火药”这个名字,意思就是“着火的药”。这是人们认识火药的第一种性能——燃烧。又因为火药中的主要成份硝和硫磺在西汉时就被当作药品,用来治病,而且古代炼丹家为炼制“长生不老药”,终年隐居深山,精心选配各种药物原料,反复提炼,多方试验,在他们的辛勤努力下,虽然没有得到长生不老的仙丹,却发现发明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东西。火药就是出自炼丹家之手的一大成果。那时正处在盛行“仙道”学说的时代,由此火药便因药得名。
据《诸家神品丹法》一书记载:将二两硫磺、二两硝石,研成粉末,放在销银锅或砂罐内,挖一土坑,把锅放在坑内,使与地平,四周用土填实,再将三个皂角子,烧红成炭,逐个放入锅内,使硫磺和硝石烧起焰火,待焰火将熄时,再加木炭3斤来煅,待炭消三分之一后退火,趁未冷却时取出混合物。这就是“伏火法”。808年,又有人创造“伏火矾法”:用硝石、硫磺各二商,马兜铃(含炭素)三钱半,研成粉末拌匀,放在药罐内,埋入地坑,放进一块熟火,烟便腾起。在应用伏火法的同时,人们发现这三种物质一起加热燃烧,反应异常剧烈,似有爆炸的可能,因而格外小心。那时之所以未发生爆炸,是因为所用的物质是天然原料,未经提纯精炼,所以产生的力量微弱,未充分显示其爆炸性能。随着炼丹家们不断的改进,大约到晚唐时期(9世纪末),我国首创的黑色火药问世,并很快应用于军事。
在此之前,硫磺和硝常常作为纵火剂在战争中发挥威力。三国时,吴国攻蜀国,用船装载茅草。兵士们每人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磺和陷硝,自带火种,另一手拿刀枪,接近敌阵后,顺风点火,火势蔓延700里,蜀军大败,迫使刘备退居白帝城,那时兵家们用硫磺和硝作为燃烧剂使用,是采用火攻时的有效物质。诸葛亮带兵攻打陈仓城时,动用云梯近百乘,一乘可立十数人,周围用木板遮护,再加上短梯软索,兵士如蚁沿城墙攀登,谁想城上守军三千,各执火箭,分布四面,火箭齐发,云梯尽燃大火,无法攀附。诸葛亮又派冲车,守军用石块凿眼穿绳,甩打下来,冲车被打折,就这样昼夜相攻,20余日无计可破。这里所用的火箭,只是带有纵火剂的弓箭,主要起助燃作用。还有一次,诸葛亮派兵攻打乌戈国,将黑油柜安置在山谷中,油柜内预先安置火炮,名叫“地雷”,一炮中藏九枚,30步埋一个,中间用打通节的竹竿引出药线,一发动,出损石裂。这是《三国演义》中的描达,按史料记载,地雷是宋代产生的兵器,所以三国时使用地雷,也只是演义中的想象而已,但是用纵火剂——硫磺和硝等物质进行火攻,却是事实。904年,郑璠进攻豫章时,曾经“发机飞火”,据考证,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将火药应用于军事的记载。唐代晚期,火药从炼丹家手里传到军中,兵器家们于10世纪初造出火药火器—一飞火,并应用于战争。火器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兵器史上的一大转折,从此,冷兵器与火器并存了很长一段时期之后,进入火器时代。冷兵器与火器并用时代开始于北宋。
自960年,赵匡胤建立宋王朝,中国结束了唐中叶以来长期的封建割据局面。天下统一,国泰民安,社会生产得到相应发展。但这时北方的辽、金、西夏游牧民族崛起,势力扩张,不断侵扰内地。他们的军队以骑兵为主,兵士剽悍骁勇,骑术非凡,宋军无法抵挡。由此,旧有的作战方式及兵器装备都急待改进,宋朝政府不得不加强军备建设,所以宋代是兵器大改革的重要时期。宋代军事工业相当庞大且完备。军器制造部门有专门的机构来研究制造各种炸药和火器。为了鼓励研制兵器者,宋朝政府规定给予兵器发明者、创造者以奖励和支持,所以那时常有人把自己新创制的兵器献给朝廷。据《宋史》记载:970年,兵部令史冯继升等提出了制火箭法。1000年,神卫水师队长唐福推出火箭、火环、火蒺藜。1002年,知宁化军刘永锡向朝廷献上创制的火炮。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那时火药火器的发明创造十分兴盛。宋仁宗时
(1023~1063年)编著的《武经总要》一书,综述了当时的火器有10多种,如火箭、火炮、火药鞭箭、引火球、蒺藜火球、铁咀火鹞、竹火鹞、霹雳火球、烟球、毒药烟球等,并详细记述了火药的成分。比如载炮火药有14种成分配制,其中硝石约49%,硫磺约25%;蒺藜火药成分有10种,硝石约50%,硫磺约25%。这两种配方的比率十分接近于现代黑色火药的组配率。这时期的火药已具有燃烧、毒气、烟幕等不同作用。火器的杀伤威力大小主要在于火药配方的科学合理及火药性能发挥的多少,其次才是发射机制的改进和完善。宋代火药尽管已有相当的发展,但其处方还没有严格的定量比例,原料成分复杂,纯度不够,因而仍不能有效地发挥火药的全部性能。到明代,火药的发展达到了更高水平。1621年《武备志》中记载了提炼硝磺和配制各种火药的处方达30多种,其中铳火药的处方是:硝1两,硫1.4钱,柳炭1.8钱。硝石占75%,硫磺占11%,木炭占14%,这种配合比例与现代黑色火药的标准组配率基本一致。这时期火药的性能包括烟幕、毒气、燃烧、杀伤、催泪、喷嚏、昏迷等,这就大大提高了火药的威力。同时,制造火药的方法也趋于细密,原料呈颗粒状,不再是粉末,这样便于发射。后来,火药又分为直击的火药和横击的火药两种。直击火药按硝
九、磺一的比例配制;横击火药按硝
七、磺三的比例配制。火药成分也经过提炼更加纯净。火药的发展是火器制造技术不断提高的一个重要前提。我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不仅在中国古代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先后传入西方,为世界兵器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宋代军队在对金作战中,依仗火器的威力,占据了相当的优势,不仅能有效抵挡敌人骑兵队的冲击,而且常把敌兵击溃。金兵深知火器的厉害,千方百计想得到制造火药和火器的技术。后来金军攻占汴京后,有人把这一技术献给金人,金兵如获至宝,立即动手大量制造火药火器,用来反击来军。在金人手中还推陈出新,研制出一新的火器。1214年,金宣宗南迁汴京,蒙古人夺取了中都,金的一些制造火药火器的技术工匠有的被俘,有的投降。由此金人所掌握的火药火器制造技术,开始为蒙古人所用。1218年成吉思汗统帅大军西征,从此中国的火药和火器传到了中东,随后又经阿拉伯人之手传入欧洲。
很早以前,火药曾随炼丹术一起传入阿拉伯国家,阿拉人称“硝”为“中国雪”,当地语叫“巴鲁得”;波斯人称之为“中国盐”。人们只用它炼丹治病,还不知道用于军事。古代阿拉伯和欧洲的战争中,曾使用过多种纵火剂,其主要成分有沥青、硫磺、松脂、石油等,不仅没有火药,也没有制造火药的主要原料——硝。当蒙古骑兵的铁蹄踏入中亚西亚,直至地中海沿岸的大马士革时,阿拉伯人才见识了火器、火药。
元军西征使用了大量火器,1220年元军攻击尼沙城时,修筑了一座高炮台,使用20门弩炮对城内连续轰击了15天,发射了大量火箭、毒火罐、火炮弹。1258年,蒙古兵围攻黑衣大食的都城巴格达时,使用过铁火炮或叫震天雷,阿拉伯人叫“铁瓶”。据波兰史学家记载,当蒙古兵攻击华沙的时候:
“蒙古军施展妖术,但见大旗一挥,出现了伸出X形脑袋的妖物,从它嘴里喷出一阵烟雾,发出的臭味令人难忍,波兰军队士兵个个不敢正视,这一仗死伤了许多人。”其实蒙古兵使用的“妖物”就是一只毒药烟毯,这种毒药烟毯,重5斤,毒药成分有草乌头、芭豆、狼毒、砒霜等,加入火药成分硫磺、焰硝、末炭末等,捣合成毯,用麻绳串住,长1.2丈,重半斤,为弦子。再用故纸、沥青、麻皮、黄蜡等物捣合涂在外表,用炮放出,毒气熏人,可致人口鼻出血,中毒身亡。蒙古军西征的同时,将随身携带火器及其制造技术,经被俘投降者之手一并传给了阿拉伯人。据阿拉伯文兵书记载,当时传入阿拉伯国家的火器有两种,一种叫“契丹火枪”,一种叫“契丹火箭”。到14世纪初,阿拉伯人把这两种火器发展成为两种“马达发”(阿拉伯语“火器”)。一种是用一根短筒,内装火药,筒口安置石球,点燃引线后,火药发作,石球射出以击人。另一种是用一根长筒,内装火药和铁球,然后再装上一支箭,临阵点燃线后,火药发作,冲击铁球,同时将箭推出。很明显,这两种火器与我国南宋时的“火筒”和“突火枪”类似。
中国古代以硝石、硫黄、木炭或其他可燃物为主要组分,点火后能速燃或爆炸的混合物。因为硝石、硫黄等在中国古代都是药物,混合后易点火并猛烈燃烧,故称为火药。现代黑火药是由中国古代火药发展而来。火药是人类掌握的第一种爆炸物,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对于世界文化的发展曾起重大作用。
火药的起源:火药不是历史上个别人物的发明,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炼丹术,在火药发明的过程中,炼丹家的作用特别重要。中国古代火药的主要成分硝石和硫黄,以及硫黄的砷化物,都是炼丹术中常用的药物。西汉末东汉初的炼丹书《三十六水法》中,有名为“硫黄水”、“雄黄水”、“雌黄水”的丹方,用硝石与硫黄、雄黄和雌黄在竹筒中以水法共炼。
隋末唐初医学家、炼丹家孙思邈(581~682),史称药王。选录入《诸家神品丹法》的《孙真人丹经》,相传是孙思邈所撰,记载有多种“伏火”之法。这类伏火之法,虽然炼丹家的原意,是为了使硫黄改性,避免燃烧爆炸,以达到炼丹的目的;但同时使他们认识到,上述丹方中含有硝石、硫黄和“烧令存性”(即炭化)的皂角子或马兜铃粉,三者混合具有燃烧爆炸的性能,从而发明了原始火药。故在炼丹时,有必要采取安全措施,将药罐放在坑内,与地平,四面并以土填实,甚至用湿纸盖,方砖捺,以土冢之。炼丹家正是通过他们的长期实践,才发现硝石、硫黄和木炭等混合物的爆炸性能,因此,至迟在808年以前,含硝、硫、炭三组分的火药已经在中国诞生。
火药的早期军事应用:到10世纪,关于试制和试验火药兵器的记载已经屡见于文献。北宋初官修的《武经总要》,记载有火炮、蒺藜火毬和毒药烟毬的火药配方。这3个配方是世界历史上最早冠以火药名称,并直接应用于3种实战武器的火药。但应指出,这些配方中硝含量低,还含有大量其他组分,通常只能速燃,用以纵火、发烟或散毒,还是一种低级火药,是近代火药的雏形。
火药技术的发展:10~14世纪,由于战争频繁,火药兵器得到发展,火药性能不断提高,火药技术不断改进。在文献中有不少对于当时各种火药兵器威力的描述。北宋靖康元年(1126),金人攻宋都汴京,“夜发霹雳炮以击贼,军皆惊呼”(李纲《靖康传信录》卷二)。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军渡江攻宋,“舟中忽放一霹雳炮,盖以纸为之,„„自空而下,„„其声如雷,纸裂而石灰散为烟雾,眯其人马之目,人物不相见。„„逐大败之”(杨万里《诚斋集》卷四十四)。金天兴元年(1232),赤盏合喜守汴京时,“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铁礶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外,所爇围半亩之上,火点著甲铁皆透”(《金史》卷一百十三)。元至元十四年(1277),元兵攻静江(今广西桂林),静江破,守将“娄钤辖犹以二百五十人守月城不下”。元军围之十余日,“娄乃令所部入拥一火炮燃之,声如雷霆,震城土皆崩,烟气涨天外,兵多惊死者,火熄入视之,灰烬无遗矣”(《宋史》卷四百五十一)。元至元十七年(1280),“维扬炮库之变为尤酷。„„碾硫之际,光焰倏起,即而延燎,火抢奋起,迅如惊蛇。„„未几透入炮房,诸炮并发,大声如山崩海啸,倾城骇恐,„„远至百里外,屋瓦皆震„„。事定按视,则守兵百人皆糜碎无余,楹栋悉寸裂,或为炮风扇至十余里外。平地皆成坑谷,至深丈余。四比居民二百余家,悉罹奇祸,此亦非常之变也”(周密撰《癸辛杂识·炮祸》)。
据上述文献描述的各种火器威力,很明显地可以看出,火药性能在10~14世纪中是逐步提高的。12世纪的霹雳炮,已能用火药喷火的反推力,把它推上空中,反映出其火药性能比10、11世纪用以纵火的火药有了提高。13世纪,用于装填铁火炮(震天雷)的火药,能将生铁外壳炸成碎片,打穿铁甲。一枚铁火炮爆炸后,使城土皆崩,城内250人死亡,士兵多有惊死者。而在炮房爆炸中,能形成丈余弹坑,甚至楹栋有被炮风扇出数里者。这些事实充分说明当时火药的威力之大。
明朝对火药技术有大量文字记载,至今尚存的明代《火龙神器阵法》是继《武经总要》之后的另一部重要文献,它反映了14~15世纪及其前后火药技术的进展,其中载有多种三组分火药配方。在戚继光所著《纪效新书》中,对火药配方和制造工艺均有详细记述。鸟铳药配方含硝酸钾75.8%,硫10.6%,炭13.6%,与现代标准军用黑火药基本相同。当时已制作粒状火药,所载工艺翔实可行。还记载了检验火药性能的方法:“只将人手心擎药二钱,燃之,而手心不热,即可入铳。但燃过有黑星白点,与手心中烧热者,即不佳。”说明对火药燃速和反应的完全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火药理论的探索:明朝对火药配方和性能已作了一些初步的理论探索,有关记载最早见于唐顺之的《武编》(1549年辑),后来茅元仪收入《武备志》(1621年刊印),名之曰“火药赋”。这是一篇关于火药的学术文章,对硝、硫、炭三种组分的作用和相互关系作了定性的说明,特别是明确了硝石在火药中的重要作用,是符合科学原理的。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在其名著《天工开物》(1637年初刊)中对火药性能作了理论探索,他说:“凡火药,硫为纯阳,硝为纯阴,两精逼合,成声成变,此乾坤幻出神物也。”又说:“消性至阴,硫性至阳。阴阳两神物相遇于无隙可容之中。”他借用中国古代传统的阴阳对立转化之说,形象地描述硝硫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他和茅元仪一样认为硝性竖而硫性横,但又进一步明确提出了与现代“发射”和“爆炸”大致相当的“直击”和“爆击”两个概念。将硝硫比例与性能联系起来,对实践经验作了总结。
概观中国对火药的探索、发明和发展,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古代化学家(炼丹家)们利用早在汉朝已经掌握了的金石药物硝、硫,经过长期的炼丹实践,至迟在唐宪宗元和三年(808)以前已经发明了火药,并在五代末北宋初(10世纪)用以制造出纵火用的火药兵器。在宋、元两代不断创造新火器的实践中,火药性能也不断提高,炸弹用火药和金属管形射击火器用的发射药等均已制造出来,并在明朝达到了成熟的程度。到明朝后期,科学家们还继续在理论上作了一些探索。硝 硫磺 木炭 火药是中国的发明 火药的制造 在公元 1550 年,法国人发明了「湿制法」:先将各个成分浸水润湿,然后混合起来作成大饼状,在晒干或风干后打碎,用细筛子筛过,火药粉会变成小颗粒状(grain),然后装在大桶里不停翻搅(tumbling),磨掉颗粒的稜角并加入石墨抛光。用这种方法制造出来的火药各成份分子间构成比较稳定的结构,长程运输时不易分解,而且颗粒间的燃烧空间较大,容易均匀地燃烧;由于制程的关系,这种火药被称为「corned」火药。不过这也加强火药的威力,使得许多原来还算安全的枪炮都变得有膛炸的危险。现代火药配方的比例 7.5:1:1.5(硝:硫:碳)也是在 19 世纪时确定下来的。对西方世界来说,硝的取得一直是制造火药时最大的问题。由于欧洲基本上不产天然硝,只能从人畜排泄物堆肥中取得(尿中的氮酸经自然化学反应与钾结合而成),在 18 世纪之前大大限制了火药的使用。英国在17世纪时还有专门的集硝官(salt-peter man),随时可以闯入人家中把厕所、马厩地面挖起来搜集天然硝,英王查理一世还下令全国所有这些地方的地面不准铺石板或木板;这直到英国取得印度,才有比较充裕的货源供应。这个现象也反映在美国独立革命之中,华盛顿麾下的军队整个战争期间一直为火药供应不足的问题所困扰。到了 19 世纪中叶,在智利发现了大量的硝酸盐矿(sodium nitrate)。这些盐类和氯化钾(可从海水中大量提炼)反应后可以便宜地制造出硝酸钾,这才解决了硝的供应问题。后来,美国人拉马特?杜邦在公元 1858 年发明了使用硝酸盐来直接制作火药的方法,成本要比使用硝酸钾便宜很多。用硝酸盐制造的火药虽然爆炸威力较用硝酸钾的小,但由于便宜,十分适合用在挖矿开路之用。后来就将使用硝酸钾的火药称为 a 类火药,用硝酸盐的则是 b 类火药。根据颗粒来分的话,又可分为从 f,2f,直到 7f 等 7 级。f 级颗粒最大,7f 最小。如果经过抛光手续的话再加一个 g。所以可以看到火药的分级如 2fag,3fb 等。
第二篇:中国四大发明英文介绍
Hello everyone.Today I’m going to talk about the Four Great Inventions of the Ancient China.Do you know their name in English? If you don’t, let me introduce to you.Papermaking technology During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Cai Lun summed up the experience of forefathers, began to improve papermaking technology.He used a lot of simple things and produced the ‘Cai Hou’ paper.This kind of paper is thin and can write easily.He made enormous contribution for China.It was produced to other countries after about 500 years.Typography Typography is a kind of printing.Before printing was invented, people had to record information by writing or other ways.But it always took a lot of time.Then Bi Sheng invented typography and improved the printing technology.It began to take less time and become easy to record information.It’s a great achievement in the history.Compass
It was invented in the Warring States.After people found that a magnet could give directions, the compass was invented.It was a magnet made into a shape of spoon.When it stops, the spoon can point to the south.Then, it was produced to Europe in the 13th century.Not everywhere has a lighthouse, so a compass is very useful for sailing.Even at a new place people will not lose their way with a compass.Gunpowder Gunpowder is also called black powder.It was invented in Tang Dynasty, about 9th century.It began to be used in military affairs and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for China.Guns, aircrafts could be invented afterwards.Papermaking technology, typography, compass and gunpowder are Four Great Inventions of the Ancient China.They have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for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As a Chinese person, we should remember and be proud of them.That’s all for my duty.Thank you for listening.1.sum
sum up 总结 2.forefather
['fɔ:,fɑ:ðə] 前人 3.be produced to
传入
4.typography [tai'pɔgrəfi] 活字印刷术 5.compass ['kʌmpəs] 指南针 6.the Warring States 战国 7.magnet ['mægnit] 磁铁,磁石 8.Gunpowder ['gʌn,paudə] 火药 9.military affairs 军事
第三篇:中国四大发明学前班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知道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加深对祖国文化的认识,知道中国人是聪明勤劳的,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难点:体验创造的乐趣,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
2、请幼儿收集各种各样的纸,举办“纸的展览会”。
3、印刷厂印刷的录像。
4、指南针。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它们分别发明于哪个朝代?是谁发明的?
二、感受四大发明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激发科学探索愿望。
1、造纸术真有趣。
(1)参观“纸类展览会”。
(2)感知纸的特征,帮助幼儿回忆和扩展自身的经验。
启发讨论:你们带来了什么样的纸?它们有什么不一样?(让幼儿感知纸有厚薄,有光滑和粗糙,有颜色和光亮度不一样等多种特征)。纸可以做什么用?(如:书写、印刷、包装、做纸盒等)。
(3)引导思考:你知道纸是怎么来的吗?
2、神奇的火药。
(1)教师:你看过烟花吗,是怎么样的?你知道美丽的烟花用什么做成的吗?
(2)我国在哪个朝代就发明了火药?
(3)火药在生活中有哪些用处呢?
3、指南针作用大
(1)你们坐过船吗?为什么船能在大海上航行而不会迷失方向呢?
(2)出示指南针并提问:我国在哪个朝代就发明了指南针?(战国时期)
(3)你知道指南针最先是什么样子吗?现在又是什么样呢?(指南针最先用的材料是用天然磁石磨成的,现在我们是用人工磁铁,把磁针和分方位的盘装在一起,也叫罗盘针。)
(4)请你谈谈我们生活中的哪些地方需要用到指南针?
4、印刷术真方便
(1)怎样才能让大家都有一本书看?许多相同的图书是怎么来的?
(2)我国古代印刷方法是怎么样的?现在的印刷有哪些主要步骤呢?(排版一校对一上色(印刷)一装钉。)
(3)播放印刷厂印刷的录像,体验印刷过程。
(4)印刷术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小结:小朋友要从小学好本领,长大发明比现在还方便的印刷方法。
三、激发幼儿的爱国心。
小结:四大发明是我国在世界上最先发明的,现在,中国还有很多发明,有很多科学家。我们长大后也要为中国人争光,好吗? 妈.咪.爱.婴.网.幼儿园教案频道
活动延伸:请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尝试做一件小发明。
资源库:
指南针:指南针是利用磁铁在地球磁场中的南北指极性而制成的一种指向仪器,有多种形体。早在战国时期,中国先民已用天然磁石制成指示方向的司南之勺。三国魏时,马钧利用磁铁和差速齿轮制造了能指示方向的机械装置——指南车。宋代科学家沈括在其《梦溪笔谈》中记载了制作指向用的磁针的方法。后来,又发展成磁针和方位盘联成一体的罗盘。
造纸术:中国商代用甲骨,西周用青铜器,春秋时则用竹简、木牍、缣帛等作为记事材料。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植物原料,经挫、捣、抄、烘等工艺制成的纸,人称蔡侯纸。
火药: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炼丹术。在唐宪宗元和三年(808)以前便已发明了火药,并在五代末北宋初用以造出纵火用的火药兵器。
印刷术:宋代,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它是用胶泥刻字,每字一印,烧后制成字印。将一颗颗字印排列、镶嵌于铁板之上,经烧烤、压平等工艺制成印版后,便可印刷。印版上的字印可取下反复使用。继泥活字后,中国人又相继发明了磁活字、木活字、锡活字、铜活字等印刷方法。
第四篇:四大发明感想
我一直在思考,中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千余年前(宋朝以期),中国曾是一个傲视世界的东方帝国,无论是文化、经济还是军事,在当时都是傲视群雄,位于世界之颠。为什么中国自汉唐以后说不行就不行了。难道中国差了什么?最近似乎想明白了,中国不是少了什么,而是多了一些东西。正是多了这些东西,成了中国高速前进的阻碍和羁绊。我们没有从老祖宗那里收益,反而受害。
关于“四大发明”的议论,我听过很多。最初是一味地引以为豪,对老祖宗顶礼膜拜;后来鲁迅先生对这种“我们古已有之”的“阿Q”心态进行了无情地批判,底气就显得不足了,心有戚戚焉,也学着先生骂起国民劣根性来了;再后来有人提出“新四大发明”、“第五大发明”的观点,企图变着法儿光宗耀祖,其实也就是落后挨打的委屈憋得太久了,以此来出口“阿Q气”。如果细读一下科学史,我们也许能从“四大发明”的争议中读出许多意味来。
“四大发明”这种说法起源于何时,出自何人,可能难以考证。最通行的说法是哲学大师叔本华提出的;也有人说叔本华之前,西方人已经津津乐道于中国的四大发明了。不管怎样,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四大发明的说法不是中国人提出来的。
欧洲人之所以认可这四大发明,是因为这四项发明是促成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重要的科技前提之一,而中国人自己,对这些成果的利用是非常有限的——当然,在一个把科技与杂耍、倡优并列为“百工”的时代,中国人几乎还没有科学的自觉要求。
指南针在西方引发了航海革命,殖民者因此才得以远征全球。正是在指南针的指引下,西方列强发现了中国这块肥肉。但在作为发明者的中国,罗盘主要被风水先生用来寻穴看地——虽然,我们的历史上也出现过郑和下西洋的盛事,但这一航海壮举并没有给民族振兴产生太大的影响。
火药经阿拉伯传到西方后,引起军事上的革命,欧洲资产阶级就是利用火器击败封建骑士军队并迅速向外扩张的。最后,列强用中国人自己发明的火药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从而开始了100多年的屈辱史。在中国,火药的最大效用是制成烟花炮仗用于红白喜事。当殖民者凭借枪炮在中华大地上疯狂屠杀抢掠的时候,我们还把那种喷射出火药的武器称为“妖术”。如果一定要说指南针、火药对中国的贡献的话,那就是客观上使我们蒙受耻辱的时候同时也结束了闭关锁国。
中世纪的欧洲普遍以昂贵的羊皮作为书写材料,除了少数贵族,普通人无法接受正规的教育。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传到欧洲后,很快促成了欧洲文化、教育领域的革命。纸质书籍的大量印刷,使广大人民有了受教育的机会,欧洲的国民素质得到大幅提高。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造纸术、活字印刷术发明之后,中国人首先想到的是印刷《金刚经》,它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也是极其有限的。
中国的四项科技发明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做出了重大贡献,被尊为“四大发明”是理所当然的。所谓“四大发明”,其实是西方人的“四大”,中国人的“发明”。这就是科学史给我们的启示。
细读科学史,中国人还会产生许多隐痛。我们曾经夸耀:中国是是人类历史上科技领先时间最长的文明古国;但是从数量上分析,整个人类古代史的科技成果总量是及其微小的,毫不夸张地说,现代世界一年的科学发明数量就超过古代几千年科技发明的总和。以此推算,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相对于人类科技总量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想想看:我们所看到的东西——小到螺钉纽扣,大到飞机轮船,有几样东西原创自我们古老的中国?这就难怪西方的许多科学史著作很少提到中国,甚至否认中国出现过系统的科学技术了。
其实我们不必过于计较西方科学史对我们的偏见,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中华民族却裹足不前,这是铁的事实。从近代天文学冲破神学桎梏开始,西方人创造了人类最辉煌的科学成果:牛顿力学、达尔文进化论、量子力学、相对论、电的发明及应用、生物工程技术、电脑技术、航天技术„„一大批伟大的科学家用他们的智慧照亮了人类的历史,在这样的事实面前,中国人哪有沾沾自喜的理由?
我想,从科学史中读出隐痛比阿Q式的自得要有益得多。如果一定要光宗耀祖,那就先把四大发明放到一边,整出几个五大发明、六大发明再说,要不,生活在离开西方人发明的物品就无法生活的现代社会里,拿四大发明说事实在不够分量。
中国至少有五千年的历史,也就是说中国起跑很早,中国有充足的时间来发展。中国有光辉灿烂文化,中国早在数千年前就位于世界之颠。中华民族的祖先们给他们的后人留下了丰富的遗产:雄厚的物质基础和数不清的创造发明。所以说虽然现在还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但是经过我们现代人不断努力,中国的未来还是很有发展的!
第五篇:四大发明教案
《四大发明的贡献》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
同学们,2008年8月8日,举世瞩目的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在中国北京隆重举行。今天,让我们一起再去重温奥运会开幕式那些美丽的画面!
师: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开幕式的这些画面给世界展示了什么主题,你知道吗?(四大发明)
问: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都是什么呢?点击课件 造纸术 印刷术 火药 指南针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课祖先的科学技术成就。一起探究我国四大发明对整个世界的贡献。
二、学习新知 造纸术:
1.纸张在生活中都有什么用途?
用来制造纸箱等工业用纸。制造纸袋、购物袋的包装用纸。卫生纸、餐巾纸、纸巾、医疗用纸等家庭用纸。办公室等打印用纸。还有棉纸、宣纸、钞票纸等。用途非常广泛,如果没有了这些纸,我们的生活很难想象。2.在纸产生之前,人类的书写材料? 主要有甲骨、丝帛、竹简等,上述书写材料有什么缺点?
缺点:书写比较麻烦,不易携带、价格昂贵
当时发生了不少有趣的故事。学富五车这个成语故事就是其中的一个。我们来看。3.讲故事:
西汉东方朔用竹简写奏章,因为有满肚子的话要说,一下子就用了3000来根竹简。东方朔手无缚鸡之力,无法拿动这么庞大的奏章,最后只好请了两位大力士抬进宫里去。据《史记·滑稽列传》说,汉武帝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才看完那一大堆竹简。
战国思想家惠施,人称博学多才、学富五车。原来,他旅行时也爱学习,随车装着爱看的书。这些书是一捆一捆的竹简和木牍,一共装了5辆车,“学富五车”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算一下,五车书能有多少字? 蔡伦与造纸术、教师引导:点击课件:蔡伦像,这就是蔡伦像。
过渡语:到底纸是如何发明的?请听我给大家讲蔡伦与造纸术
思考:蔡伦使用什么材料造纸?造纸的主要步骤? 问:为什么说“蔡伦造的纸得到了推广?”
(学生谈感受。——树皮、麻叶、破布、破渔网等。教师引导:材料便宜,哪儿都有,都用得起,而且轻便。)
师:刚刚xx给大家介绍了蔡伦和改进造纸术的过程。这就是蔡伦像。在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前,已经出现了早期的纸呢?什么时期?(西汉)课件点击:西汉的纸
教师小结:中国造纸术比欧洲早了1000多年,从中我们也感受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过渡:在造纸术出现后,又出现了一项新的技术,它是?——印刷术 印刷术:
这两幅都是古代雕版印刷品。哪个是雕版印刷,哪个是活字印刷?
师:印刷术中有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两个重要的阶段。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过程游什么区别呢?视频 2.介绍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
生:雕版印刷的过程主要是把要用的所有的字都反刻在木板上,然后印刷。活字印刷则是把一个一个的字分别反刻在木板上,需要哪些字就组合哪些字,然后再印刷。
教师出示课件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过程,让学生更准确了解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过程。
过渡:印刷术的发明,有一个重要的人物,大家知道他是谁吗?(毕昇)4.活字印刷术是怎样传向世界的?
我国的活字印刷14世纪传到朝鲜、日本以及埃及后来传入欧洲。(点击课件)指南针:
1.指南针的发展变化过程。指南针不断改进的流程图。司南(战国)—指南鱼(北宋)—缕悬法指南针、元代支承龟----水浮法指南针-----清代旱罗盘(教师课件出示)
2、司南由青铜地盘与磁勺组成。地盘内圆外方,中心圆面下凹;圆外盘面分层次铸有10天干、十二地支、四卦,标示24个方位。磁勺是用天然磁体磨成,置于地盘中心圆内,勺头为N,勺尾为S,静止时,因地磁作用,勺尾指向南方。
3.指南针又给社会带来了哪些变化呢?
指南针的发明推动了航海业的发展,指南针在航海中成为船员们不可缺少的“眼
睛”。在航海业非常不发达的时期,人们很难知道在自己国家以外的地方是什么,或是海的那一边是什么。
问:为什么说指南针是航海家的眼睛?(辨别方向)课件点击,介绍三位航海家。
郑和:明成祖朱棣时期,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240多艘)、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欧洲国家航海时间早几十年。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是唯一的东方人,更有说法称郑和最早发现美洲、澳洲、南极洲。哥伦布: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先后4次出海远航发现了美洲大陆,开辟了横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证明了大地球形说的正确性。
麦哲伦:1480年生于葡萄牙北部的 一个破落的骑士家庭。16岁时进入葡萄牙国家航海事务厅,因而熟悉了航海事务的各项工作。麦哲伦环球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成就,不仅开辟了新航线,还通过他的探险船队进行的探险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地球是个圆球。
师:航海家在航海的过程中,指南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指南针,先请一个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指南针。3.指南针演示
N 北极
s南极 红色北方,蓝色南方
师:我们在知道方向的时候,不能感受到指南针的重要,如果我们迷路了,才真的能够体会指南针的重要。感兴趣的同学,回家可以买个指南针玩一玩,如果我们出去旅游,还能用上。4.指南针发展到什么程度
师:指南针发展到什么程度了呢?gps导航系统。火药:
火药的起源和发展
火药是中国在7、8世纪发明的,古代炼丹家制药时,逐渐发现硫黄、焰硝和木炭的混合物有燃烧和爆炸能力。点击课件
大约在9世纪用于军事。唐末在战争中开始出现火药箭,还有火药包,作燃烧性兵器。宋朝东京开封府有生产火药的部门。宋神宗时,边防军中已大量配备火药弓箭、火炮箭等兵器。
课件点击:老师带你们欣赏一些古代的火药武器:
2.火药是怎样传向世界的?恩格斯《德国农民战争》中说:“火药是从中国经印度传到阿拉伯,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传入欧洲”。
3.在重大节日中,人们会使用焰火来庆祝。同时火药应用到生产与劳动中,大大提高了效率。
三、情感升华:
引:到底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有多大的影响和贡献呢?我们再来看几段重要的评论。(出示)
评论1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人类科学文化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页。这些伟大的发明曾经影响并造福于全世界,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前进。
评论2.“四大发明改变了世界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状态,又从而产生了无数的变化。”
——培根
1.谁能用一句话总结一下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的贡献? 板书:推动进步 造福人类
2、学习了本课后,你有什么感受? 板书:勤劳智慧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敬仰古代发明家的勤劳和智慧的情感以及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3、小结: 我们为祖先而骄傲,世界为中国而骄傲,就让我们带着这份自豪勤奋学习、热爱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