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UML综合实例
统一建模语言UML轻松入门之综合实例
在我国十年前ATM(自动取款机)还是一个很新鲜的事物,现在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和ATM打交道。本章我们将以简化的ATM系统为例将前面几章中学到的用例图、类图、顺序图、状态图、活动图及协作图知识运用到此例中。
5.1用例图
参与者“银行储户”和ATM机。简化后的ATM机仅有取款、存款及其余功能。其余功能不做详细说明。
图5.1 自动取款机(ATM)系统用例图
银行储户在ATM机上完成取款、存款及其他业务。
5.2类图
图5.2所示的银行系统类图和图3.5是类似的,只是将工作人员换成了ATM。整个银行系统包括了帐户库、银行储户库及ATM系统。
许多单个的帐户组成了帐户库。帐户具有帐户类型、帐户号、余额三个属性,均为private,其类型分别为char,int,double。六个操作分别为setType、getType、getAccountNumbe、setAccountNumbe、caculateBalance、getBalance,除caculateBalance为protected其余均为public。
setType设置帐户类型,返回类型为void,参数类型为char,输入帐户类型。
getType获取帐户类型,返回类型为char,无参数。
setAccountNumbe设置帐户号,返回类型为void,参数类型为int,输入帐户号。
getAccountNumbe获取帐户号,返回类型为int,无参数。
caculateBalance计算余额,返回类型为void,参数为double,第一个参数为输入存取款数额,第二个参数为存款余额,既为输入也为输出。
getBalance获取帐户余额,返回类型为double,无参数。
许多银行储户组成了储户库。ATM系统包含了许多ATM机。银行储户及ATM机两个类包含哪些属性,哪些操作,它们的可见性及操作的返回类型、参数个数、参数类型从类图上都一目了然。更多的属性及操作都可以一一加上,使这个类图更详细更完整,从而使参与项目的每个成员都能无歧义的明了整个设计的类的结构。同样对于一个真正的银行系统,这个类图过于简单。比如帐户类型我们可以先定义一个abstract class,它包含一个帐户最基本的属性及操作。而有些操作先定义为abstract,如余额的计算。然后再继承这个abstract class,我们可以有saving account 和checking account等等。不同的帐户有不同的余额计算方法,我们可以加上具体的算法。对于不同的帐户可能还有一些它特有的操作,我们也可以加上,比如saving account在存款达到多少时可以享受机票打折的优惠。通过类图不仅可以使设计者明确的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也能帮组自己整理思路,充实及优化自己的设计。
图5.2 银行系统类图
5.3顺序图
图5.3描述了顾客在ATM机上取款时信息的流动情况。以时间为顺序。因为仅是示例,所以整个过程是没有出现任何故障时的流程,并且只画到了取款结束。通过这个图,我们可以看出消息是如何在系统中不同对象之间进行交互。
通过流程图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系统是如何工作的,系统各部分之间的信息及控制是如何发送的,整个流程是否合理。流程图对我们的设计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注意在本图没有一个生命线终端有一个“X”,这是因为这个流程中还未遇到有对象生命结束。当有对象生命结束时需在对应的生命线终端画“X”,表明这个对象在这时被销毁。
首先银行储户将ATM卡插入读卡机,读卡机将信息传给客户管理,客户管理提出查询密码,显示部分将输入密码请求显示出来…..因为这个顺序图较长,且很清晰,即便是初学者也很容易读懂,在此就不对本图做过多的解释。
图5.3 ATM取款顺序图
5.4状态图
图5.4描述了顾客在ATM机上进行操作会经历的几种状态,及各种状态之间转换的条件。因为是简
化了的例子,所以除了等待顾客插入磁卡的起始状态和结束服务的终止状态,顾客会处于输入密码、选择服务类型、存款及取款四种状态。
图5.4 ATM状态图
插入磁卡后进入输密码状态,当密码输入正确时进入选择服务类型状态,当输入密码不正确时,停留在原状态,但如果三次不正确,服务结束。进入选择服务类型后根据选择的不同,顾客可进入存款和取款状态。存、取款结束后,顾客既可以选择结束服务到最终状态,也可以选择继续服务回到选择服务类型状态。
通过状态图我们可以无歧义的了解各个活动角色是如何在不同状况下转换的,转换的条件是什么,是否会出现死锁现象,是否有条件没考虑周全,是否有状态无法达到。状态图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
5.5活动图
图5.5参考了Randy Miller的《A Hands-On Introduction for Developers》一文,5.3图中的客户管理和事物管理对应于5.5图中的Bank,图5.3中的读卡机、显示、输入设备及点钞机对应于5.5图中的ATM Machina,银行储户就是Customer。初看活动图和顺序图表达的意义很接近。但我们可以注意到顺序图着重时间的顺序,而活动图侧重于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制约,对于一些并行的活动能够有效的表示出来。例如5.5图中fork和join处,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一些并行活动的存在。
这个活动图以顾客插入卡为开始,以顾客取卡结束。我们可以看到活动图的重点虽然不在时间顺序,但我们同样可以得到时间的信息。
图5.5 ATM银行系统活动图
5.6协作图
在第四章中我们知道协作图和顺序图是可以无信息损失的相互转换,只是它们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顺序图着重于对象间消息传递的时间顺序,协作图着重于表达对象之间的静态连接关系。图5.6将5.3图转换为协作图。
1.插入ATM卡
2.接受ATM卡
3.查询密码
4.显示输入密码请求
5.输入密码
6.密码传递
7.请求确认密码合法性
8.确认密码合法性
9.询问服务类别
10.显示输入服务服务类别请求
11.输入取款请求
12.取款请求
13.询问取款数额
14.显示输入数额请求
15.输入取款数额
16.传递取款数额
17.询问取款数额确认
18.显示确认数额请求
19.输入确认
20.传递确认信息
21.数额合法性确认请求
22.确认数额和法性
23.出钞请求
24.计算帐户余额
25.出钞
26.取钞
27.传递余额并询问是否还需要其他服务
28.显示帐户余额并提示选择下面的服务
图5.6 ATM系统协作图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协作图的角色和顺序图的对象是一一对应的,而协作图上的各对象上的协作关系和顺序图上的消息传递是一一对应的。
销售管理系统的UML分析与设计
系统约定:用UML描述工作流管理 基于UML的系统分析方法研究
UML结合车载GPS终端系统的设计在嵌入式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http://www.feisuxs/TZGTWHXClass_1_4.aspx
第二篇:基于UML的综合设计--图书馆
实验三 基于UML的综合设计
[实验名称]
基于UML的综合设计 [实验目的]
1、熟练使用Rational rose2003或其它UML建模工具。
2、综合应用用例图、类图、序列图、活动图和状态图进行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
[实验内容] 题目:图书管理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描述:在一个图书馆中,书可外借1个月,期刊可外借3天,学生可以预约已被借出的书。当一本书被归还时,如果已经有学生预约了这本书,则这本书将放在大厅中的借书处,否则放回书库。倘若过了预约期限还没有人来取,预约的书也将放回书库。图书馆工作人员由1位领导、20位正式的图书管理员和10位学生图书管理员(帮助大厅借书处或书库中工作的正式图书管理员)组成。在任何时候,大厅中的借书处有两位正式的图书管理员、两位学生管理员以及另外可能是领导、学生图书管理员或正式图书管理员的人。正式图书管理员负责监督学生图书管理员并向领导汇报工作。该图书馆准备开发一个图书借阅系统,学生可以利用该系统借书。在使用该系统时,如果想借的书在图书馆,这本书将借给借阅者。该系统由一个扩展版供图书馆管理员们维护图书馆的数据库并跟踪借阅情况和发送过期通知。
完成:
1)给出学生使用该系统的用例图; 2)给出描述学生借书的序列图; 3)给出描述图书馆中工作人员的类图; 4)给出一本书在流通过程中的状态图; 5)为每个用例制作活动图。1.学生使用用例图
借书/还书预定/解除预定图书检索图书信息管理图书订购借阅信息查询个人信息查询/修改读者信息管理 读者借阅超期罚款 图书管理员系统管理
2.学生借书的序列图
图书管理员读者信息图书信息修改图书借出刷卡进入并选书核对读者信息 图书扫描并消磁修改读者借阅信息 3.图书馆中工作人员的类图
4.活动图。
:图书管理员:借出窗口:书目:书籍:借阅者:借出书籍1:登录系统()2:查询书目()3:查找书籍(书目)4:Available5:鉴定借阅者()6:建立预约()
三.实验心得
这次实验让我学会了很多的知识。
第三篇: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uml应用实例步骤详解(范文模版)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
计》
实验参考资料
目 录
一、课程编号...................................................................................................................................2
二、课程类型...................................................................................................................................2
三、本课程的地位、作用与任务...................................................................................................2
四、课程基本要求...........................................................................................................................2
五、实验安排...................................................................................................................................2
实验1:实验准备............................................................................................................2 1.实验器材....................................................................................................................2 2.rational rose安装步骤.............................................................................................3 实验2:用例分析与设计................................................................................................3
1、实验目的....................................................................................................................3
2、实验内容....................................................................................................................3
3、实验步骤....................................................................................................................3
4、实验报告要求............................................................................................................8 实验3:类图的设计........................................................................................................8 1.实验目的....................................................................................................................8 2.实验内容....................................................................................................................8 3.实验步骤....................................................................................................................8 实验4:状态图................................................................................................................9 1.实验目的....................................................................................................................9 2.实验内容....................................................................................................................9 3.实验步骤....................................................................................................................9 实验5:时序图..............................................................................................................15 1.实验目的..................................................................................................................15 2.实验内容..................................................................................................................15 3.实验步骤..................................................................................................................15 实验6:协作图..............................................................................................................21 1.实验目的..................................................................................................................21 2.实验内容..................................................................................................................21 3.实验步骤..................................................................................................................21 实验7,8:综合设计实验............................................................................................24 1.实验目的..................................................................................................................24 2.实验内容..................................................................................................................24 3.实验步骤..................................................................................................................24
六、教材.........................................................................................................................................25
七、成绩考核办法.........................................................................................................................25
八、附A:完整UML建模过程例子..........................................................................................25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
一、课程编号
本科软件工程
二、课程类型
课程类型:必修课。
适用专业:软件工程 试验学时:10~24学时
三、本课程的地位、作用与任务
计算机软件建模技术现在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软件工程中。《面向对象系统分析设计》课程实验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课程理论学习的同时,通过在一个实践的环境下,实际学习软件统一建模语言,对软件建模技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及认识。通过本指导书中的各个实验,学习掌握对一般面向对象系统建模的方法与技术。总之,通过上述实验环节,使学生加深了解和更好地掌握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
四、课程基本要求
1、学生应根据每个上机试验的任务和教师所提的要求,上机前准备好上机内容。
2、上机时要针对一个实际的案例进行分析,画出不同的阶段UML图。
3、上机结束后应按时提交试验报告,对于上机未完成部分,应该下机后利用课余时间完成。
五、实验安排
实验1:实验准备
1.实验器材
1.计算机一台。2.建模工具软件。2.rational rose安装步骤
(1)运行安装软件;
(2)单击下一步,选择rational rose enterprise edition;
(3)单击下一步,选择desktop installation from cd image,表示创建一个本地的应用程序而不是网络的;
(4)随后根据提示进一步操作,完成安装,注册;
(5)运行rational rose,进入主界面,new表示新建模型,existing表示打开现有,recent表示最近打开模型;
(6)熟悉模型的创建,保存,发布。
实验2:用例分析与设计
1、实验目的
1.熟悉用例图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2.掌握如何使用建模工具绘制活动图方法。
2、实验内容
1.根据某图书馆的图书管理系统开发进度,在完成对系统的需求建模,得到用例模型后,应针对每个用例进行业务分析,说明其具体的业务流程,现系统分析部指派您完成该项任务。要求:
2.对其中主要功能的用例书写书面用例。
3、实验步骤
书写“删除读者信息”用例的书面用例。一般应包含以下信息:(1)管理员在录入界面,输入待删除的读者名;
(2)“业务逻辑”组件在数据库中,查找待删除的读者名;
(3)如果不存在,则显示出错信息,返回步骤(1),如果存在则继续;(4)“业务逻辑”组件判断“待删除的读者”是否可以删除;
(5)如果不可以,则显示出错信息,返回步骤(8),如果可以则继续;(6)在数据库中,删除相关信息;(7)显示删除成功信息;(8)结束。分析: 在图书管理系统中,管理员首先登录系统,系统验证通过后,管理方可向系统查询数据,在查询后,系统会给出提示,有没有找到相关的数据,管理员根据系统查询的返回结果,进行下一步的操作,就是删除读者,在删除的过程中,系统会对查询得到的结果判断该记录是否可以删除,若可以删除,则给删除提示,若不能删除,也给相关的提示信息。
绘图步骤:(1)在用例图上双击main,出现如图2.1所示,为绘制用例图做好准备。
图2.1(2)在图中的工具栏选取Actor图标,在右边的图中添加一个Actor,并输入名称:administrator,如图2.2所示。
(3)在左边的工具栏中,选取用例的图标,在右边的图中画出一个用例,并输入用例的名称:login。
图2.2(4)按照步骤(3),绘制出如图2.4和图2.5的两个用例。
图2.3
图2.4
图2.5(5)在绘出了用例后,接下来的是绘制参与者与用例实现,如图2.6所示。
图2.6
(6)根据步骤(5),同时完成如图2.7和图2.8。此时,删除读者用例图就到此完成。其系统查询读者信息等其他的功能会在时序图和活动图中描绘。
(7)根据分析情况,进一步添加或细化用例图。
图2.7
图2.8
4、实验报告要求
1.可以细化、完善或者修改给出的例子,分析和设计用例图,写出实验步骤,整理实验结果。实验操作和步骤尽量详尽,并且按照指导书给出的范例,适当进行需求和系统分析,做出的各种框图需要在实验报告中画出来,可以打印。
2. 小结实验心得体会,对于遇到的问题给予分析。
实验3:类图的设计
1.实验目的
1.掌握使用rose画类图的步骤。2.掌握类图的基本语法。2.实验内容
1.根据图书管理系统的需要分析,用例图,交互图,对系统进行静态建模,寻找和发现类,分析类之间的关系; 3.实验步骤
1.打开前面初步构建的UML模型文件;2.打开Rose中的逻辑视图(Logical View),选择分析模型(analysis model)目录。并在其下创建一个子目录并命名为:“图书馆业务功能”。
3.用鼠标右击“图书馆业务功能”在弹出来的菜单中选择“New→Class diagram”项,创建类图。
4.双击新建的类图,并点右边控件集中选中的类并用鼠标在图中分别拖出上述类图。5.设定上述抽象出来各类的属性和操作。6.分析、设定以上各类之间的关系。
7.请根据教材中示例部分在Rational Rose中绘制类间的关系。
注意:这里没有具体的相关的例子;
实验4:状态图
1.实验目的
1.熟悉状态图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2.掌握如何使用建模工具绘制状态图方法。2.实验内容
1.通过某图书馆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的需求的初步分析,得出系统的用例图和相应的活动态。通过这两类图我们可以初步了解系统的业务处理过程,但对业务处理过程的处理状态间转换了解仍不够,这不利于设计人员对系统业务的进一步理解,而状态图能从对象的动态行为的角度去描述系统的业务活动。因此,指派你运用本节所学的状态图,完成如下任务:
2.完成图书业务模块中还书用例的状态图。3.实验步骤
1.业务分析:对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的还书主要业务的描述和分析可知,还书业务的动态行为是由:空闲(idle)、图书查找(finding)、还书(reversion)、失败(Failure)、归还成功(Success)5种状态及激活相互转换的事件。
2.绘制状态图:请您根据分析运用UML绘制还书用例的状态图。分析:
还书的状态图,还书的主要业务都是由管理员来完成,首先管理员必须先登录系统,并通过验证后,便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操作,查找该书的相关信息,如存在,则进行还书操作,如不存在该信息,则给出提示信息;
绘图步骤:
(1)在用例图中的还书(revesion)用例,单击右键,如图3.15所示,新建一个状态图,命名为revesion状态图,图3.16所示。
图3.15
图3.16(2)双击“receivesion”状态图,展开后,在左边的工具栏上选取一个实心圆点,此结点为开始结点,图3.17所示;当还书的时候,操作者先要询问系统的状态,如果系统忙,操 10 作者则必需等待,因此,得到系统的两种状态,如图3.19所示。
图3.17
图3.18
图3.19(3)操作者在询问系统和状态后,得到的图3.20所示两种状态,如果系统忙,操作者必需要等待、结束,如图3.21和图3.22所示,重返步骤(1)。
图3.20 12
图3.21
图3.22(4)如系统空闲,则进行对还书的信息进行查询操作,图3.23所示;查询也有两种结果,一是查询得到该书的相关信息,二查询不到该书的相关信息;则此时有两种状态,需要 13 建立两种状态,如图3.25所示。
图3.23
图3.24(5)最后,操作者进行了操作后,系统会给出操作的结果给操作者;操作成功或失败,都会有提示信息给出。整个的还书的过程便完成;
实验5:时序图
1.实验目的
1.理解时序(顺序)图的基本概念。
2.掌握在Rational Rose中绘制时序图的操作方法。2.实验内容
1.对图书的相关操作完成时序图; 3.实验步骤
1.分析:根据对图书业务功能模块中的时序图操作进行动态建模的操作步骤和方法,请你对书籍管理模块中的交互操作进行动态建模。该模块中主要存在新增书籍、修改书籍信息和删除书籍三种交互操作。
2.请根据教材中示例部分在Rational Rose中绘制上述的交互图。绘图步骤:
(1)在Rose软件的左边栏目上的Logicl View单击右键,新建一个时序图,时序图是交互图一种表示,可以用时序来表示,如图4.1;在此,先单间介绍一下用法:图中的直线箭头是发送消息;虚线箭头是返回消息;曲折线是对象自己给自己发送消息并调用。
(2)接下来的是添加类,系统中的类是其他的方法的边界,在上面做好的类找到可以直接拖拉来图中,见图4.2 和图4.3所示。
图4.1
图4.2
图4.3(3)添加类后,便可以添加方法了,开始是必需是外面的实体向系统发送消息,如图4.4所示,是管理员登录时向系统发送的消息;
图4.4(5)可以按上一步的方法来完成其他的方法,如viladate(验证),返回验证结果,当用户收到结果后,可以正常登录后便能进行增加图书见图4.5到图4.9。最后得到的时序图如图4.10所示。
图4.5 : administrator1: login : ActionFormSystem2: login3: validate
图4.6 18 : administrator1: login : ActionFormSystem2: login3: validate4: result5: result
图4.7 : administrator1: login : ActionFormSystem2: login3: validate4: result5: result6: add7: add
图4.8
: administrator1: login : ActionFormSystem2: login3: validate4: result5: result6: add7: add8: addbook
图4.9
: administrator1: login : ActionFormSystem2: login3: validate4: result5: result6: add7: add8: addbook9: addruselt10: addresult
图4.10 20
实验6:协作图
1.实验目的
1.理解协作图的基本概念。
2.掌握在Rational Rose中绘制协作图的操作方法。2.实验内容
1.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学习,使我们完成了某图书馆的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并从业务对象中抽象出了类。现在需要对前面所给出的用例进行实现,主要是对书籍管理功能画协作图。3.实验步骤
1.分析:根据上面的时序图,我们也可以图出协作图。2.请根据上面时序图部分在Rational Rose中绘制协作图。绘图步骤:
(1)完成了时序图后,可以按F5键便得到增加图书的协作图,也可以画出图4.11这样的协作图。
1: login6: add : administrator5: result10: addresult : ActionForm3: validate8: addbook4: result9: addruselt2: login7: addSystem
图4.11
(7)剩下的更新图书信息和删除图书信息的交互图在此不再一一详细的介绍,其绘图方法跟绘制增加图书的方法一样,最后得到见图4.12 到图4.15 21 : administrator : ActionForm1: login2: loginupdate : System3: validate4: result5: result6: updatebook7: updatebook8: updatebook9: updateresult10: updateresult
图4.12
1: login6: updatebook : administrator5: result10: updateresult4: result9: updateresult2: login7: updatebook : ActionForm3: validate8: updatebookupdate : System
图4.13
: administrator : ActionForm : System1: login2: login3: viladate4: viladateresult5: viladateresult6: delete7: delete8: delete9: deleteresult10: deleteresult
图4.14
1: login6: delete : administrator5: viladateresult10: deleteresult : ActionForm3: viladate8: delete4: viladateresult9: deleteresult2: login7: delete : System
图4.15
实验7,8:综合设计实验
1.实验目的
1.掌握用Rational Rose进行软件建模。2.实验内容
1.对一个系统进行建模。3.实验步骤
1.对系统进行完整的建模。生成其用例图,状态图,活动图,时序图以及协作图。鼓励创新。
2.可以选择的系统有:本科生教务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编译器,博客,即时通信软件等等。24
六、教材
实验教材以本实验指导书为参考;
七、成绩考核办法
采用综合实验与撰写报告综合评分
八、附A:完整UML建模过程例子
基于UML的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案例
介绍
本文以实例的方式,展示了如何使用UML进行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本文将假设读者对UML、面向对象等领域的基本内容已了然于胸,所以将不会过多阐述,而将重点放在应用过程上。本文的目的是通过一个完整的实例,展现基于UML的OOA&D过程的一个简化模式,帮助朋友们更好的认识UML在OOA&D中起的作用。
经常听到有朋友抱怨,说学了UML不知该怎么用,或者画了UML却觉得没什么作用。其实,就UML本身来说,它只是一种交流工具,它作为一种标准化交流符号,在OOA&D过程中开发人员间甚至开发人员与客户之间传递信息。另外,UML也可以看做是OO思想的一种表现形式,可以说“OO是神,而UML是型”。所以,想用好UML,扎实的OO思想基础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在UML应用到开发过程中时,还是有一定的模式可以遵循的。(注意,是模式而不是教条,我下面给出的流程只是一个启发式过程,而不是说一定要遵循这个流程。)下面,我们通过一个CMS系统的分析设计实例,看看如何将UML应用到实际的开发中。
1.从需求到业务用例图
OOA&D的第一步,就是了解用户需求,并将其转换为业务用例图。我们的CMS系统需求非常简单,大致课做如下描述:这个系统主要用来发布新闻,管理员只需要一个,登录后可以在后台发布新闻。任何人可以浏览新闻,浏览者可以注册成为系统会员,注册后可对新闻进行评论。管理员在后台可以对新闻、评论、注册会员进行管理,如修改、删除等。
通过以上需求描述,我们画出如下的业务用例图:
这里要注意三点:
1.业务用例是仅从系统业务角度关注的用例,而不是具体系统的用例。它描述的是“该实现什么业务”,而不是“系统该提供什么操作”。例如,在实际系统中,“登录”肯定要作为一个用例,但是这是软件系统中的操作,而用户所关注的业务是不包含“登录”的。2.业务用例仅包含客户“感兴趣”的内容。3.业务用例所有的用例名应该让客户能看懂,如果某个用例的名字客户看不懂什么意思,它也许就不适合作为业务用例。
2.从业务用例图到活动图
完成了业务用例图后,我们要为每一个业务用例绘制一幅活动图。活动图描述了这个业务用例中,用户可能会进行的操作序列。活动图有个很重要的使命:从业务用例分析出系统用例。例如,下面是“新闻管理”的活动图:
可以看到,一个“新闻管理”这个业务用例,分解出N多系统操作。这里要特别注意这些操作,其中很多“活动”都很可能是一个系统用例(当然,不是每个都是)。例如,由这个活动图可以看出,系统中至少要包含以下备选系统用例:登录、注销登录、查看新闻列表、修改新闻、删除新闻。
这样,将每个业务用例都绘制出相应的活动图,再将其中的“活动”整合,就得出所有备选系统用例。
3.从活动图到系统用例图
找出所有的备选系统用例后,我们要对他们进行合并和筛选。合并就是将相同的用例合并成一个,筛选就是将不符合系统用例条件的备选用例去掉。
一个系统用例应该是实际使用系统的用户所进行的一个操作,例如,“查看新闻列表”就不能算一个系统用例,因为他只是某系统用例的一个序列项。
最终我们得出的系统用例图如下:
4.从系统用例图到用例规约
得出系统用例图后,我们应该对每一个系统用例给出用例规约。关于用例规约,没有一个通用的格式,大家可以按照习惯的格式进行编写。对用例规约唯一的要求就是“清晰易懂”。
下面给出“登录”这个系统用例的一个规约:
5.绘制业务领域类图
完成了上面几步,下面应该是绘制业务领域类图了。所谓业务领域类图要描述一下三点:
1.系统中有哪些实体。2.这些实体能做什么操作。3.实体间的关系。
这里要特别强调:这里的实体不是Actor,而是Actor使用系统时使用的所调用的实体,是处在系统边界之内的实体。例如,管理员就没有作为一个实体出现在这里,因为管理员处在系统边界之外,它所有的工作都可以通过调用这三个类的方法完成。并且,这里的“注册会员”实体也不是刚才用例图中注册会员这个Actor,而是作为一个系统内的业务实体,供Actor们使用的。例如,其中的注册功能是给注册会员这个Actor使用,而移除则是给管理员这个Actor使用的。
理解以上这段话非常重要,我经常看到由于混淆了实体和Actor的关系而导致画出的领域类图不准确或职责分配不准确。
大家可能还注意到,我们这里没有给出每个实体的属性。其实,在领域分析阶段,实体的属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出实体的操作。
6.绘制实现类图
以上这几步,就是分析的过程。而下面的步骤就是设计了。
设计没有分析那么好描述,因为分析是“客户面”,它只关心系统本身的功能和业务,而不关心任何和计算机有关的东西。但是,设计和平台、语言、开发模型等内容关系紧密,因而很难找出一个一致的过程。但是,一般在设计过程中实现类图是要绘制的。
实现类图和领域类图不一样,它描述的是真正系统的静态结构,是和最后的代码完全一致的。因此,它和平台关系密切,必须准确给出系统中的实体类、控制类、界面类、接口等元素以及其中的关系。因此,实现类图是很复杂的,而且是平台技术有关的。所以,我在这里不可能给出一个准确的实现类图,不过为了描述,我还是给出一个简化了的实现类图,当然,它是不准确的,而只是从形式上给出实现类图的样子。
我们假设这个系统建构于.NET 3.5平台上,并且使用ASP.NET MVC作为表示层,整体使用三层架构。那么,用户模块体系的实现类图大体是这样子(不准确):
7.绘制序列图
有了静态结构,我们还要给出动态结构,这样,才能看清系统间的类是如何交互的,从而有效帮助程序员进行编码工作。
上图给出的是用户登录的序列图。首先注册会员作为Actor,调用UserController的Login方法启动序列,然后序列按图示步骤执行。其中UserServices作为业务组件,首先调用数据访问组件的GetByName确定用户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再调用GetByNameAndPassword确定输入密码是否是此用户的密码。从而完成业务功能。
要注意,序列图在实际中是很多的,几乎每个类方法都配有相应的序列图。
8.后面的步骤
在完成了上面的过程后,就可以进行编码、调试、测试等工作了。但这些已经超出了本文讨论的范围。
总结
本文简要给出了使用UML进行OOA&D的过程。当然,由于示例较小,而且本人水平有限,所以给出的相关内容可能不是很准确。而且软件分析设计本来就不是一个固定模式的过程,随着系统的不同整个过程会有变化。本文只是想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朋友们大致了解UML的使用流程。至于实际的分析设计,还需要深入的学习和实践的积累。
第四篇:Photoshop综合实例教案
Photoshop综合实例教案
教学时间:2012年5月3日
教学课时:2节
执教老师:孟晶晶 教学目的:本堂课内容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本课时的教学,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将各素材进行“移花接木”,从而锻炼学生的综合运用的能力及丰富的相像能力。
教学内容:
合成实例1:灯泡里的金鱼
合成实例2:草莓屋
教学重点:图层蒙版的大量运用,通过“色彩平衡”的操作培养学生对整体图片色调的感知,利用椭圆制作多个选区的技巧。
教学难点:实例1:图层蒙版的运用,制作多个椭圆选区的方法。
实例2:对图片色彩的分析及色彩平衡的操作 教学环境:(硬件)多媒体教室
(软件)Photoshop CS4版本 教学素材:实例1:灯泡、水、金鱼、气泡
实例2:背景图、草莓、老砖房、台阶、兔子 教学过程:
1、时间安排:第一节课:实例1讲解时间15分钟,实例2讲解时间20分钟,自由提问时间10分钟;第二节课:上机操作,老师巡堂讲解。
2、启动Photoshop,先打开实例1及实例2的合成效果图,激发学生兴趣,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分析有哪些素材组成。
3、呈现实例1所需素材,让学生明白实例1的效果图是由这些素材组成的。
4、讲解操作步骤: 【灯泡里的金鱼】
A、打开灯泡、水、金鱼、气泡素材,将灯泡图层置为当前图层,并将“水”素材拖入灯泡图层中,调整大小,放到合适位置。
B、将“水”素材去色(快捷键Ctrl+Shift+U),并将不透明度改为50%,调整好位置后再把不透明度调回100%(目的是为了更好看到调整的位置,这里向学生提问:如果要看到下面的灯泡图层该如何操作?)C、把灯泡外的多余部分删除(提问:如果要将灯泡外的多余部分删除方法有哪些?),可使用圆制作选区进行删除,这里有个小技巧按住Alt+Shift键画圆的时候,再按空格键可以对选区进行移动。D、将“金鱼”素材拖入灯泡中,调整大小及位置,并将图层模式改为“正片叠底”(让学生回想以前讲过的知识里有哪个实例是用过此模式),并添加图层蒙版,目的是用黑色画笔把不需要的部分删除。E、打开“气泡”素材,利用椭圆扣取其中部分气泡,并将其放入灯泡素材中。
F、Ctrl+Shift+E:合并所有图层并保存。【草莓屋】
A、呈现实例1所需素材,让学生明白实例1的效果图是由这些素材组成的。
B、打开背景图、草莓、老砖房、台阶、兔子素材,将背景图置为当前图层,并比较效果图跟背景图的色彩,(创设问题情境:比较两张图片,看看有什么不一样?)这一步需要对图片进行色彩的一个处理。引导学生说出调整色彩的方法有哪些,Ctrl+B色彩平衡,参数为:-10、10、-35。
C、打开“草莓”素材,进行扣图处理,提问:看到这张素材,同学们能想到最快速的扣取方法及工具是什么?
D、将处理好的草莓放到背景图中,并调整合适位置及大小,由于色彩跟背景有些差别,所以需将素材作色彩平衡处理:-15、20、-50 E、打开“老砖房”素材,提问:要把门和窗扣取下来要利用什么工具? F、将扣好的门窗放入背景图中,并调整合适位置及大小(由于操作此步时需跟草莓形状贴切,所以需用上“变形”工具,将门窗贴合草莓)G、为使效果更加逼真,给门窗加上阴影。H、截取草莓的部分叶子,目的是给放在窗子上。
J、打开“台阶”素材,截取部分台阶放入背景图中,并适当调整色彩平衡,为台阶加阴影。
K、拖入“兔子”素材,调整位置及大小。L、Ctrl+Shift+E:合并所有图层并保存。
课堂练习:上机操作上述两个实例
第五篇:实例:综合实习报告
班级姓名学号
一检索课题概况
(一)检索课题名称(中英文)(说明:检索课题名称结合自己专业自拟)
理工类院校大学生信息素质研究
The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O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ies
(二)课题简介及总体检索思路
简单介绍对本检索课题背景、目的、意义及检索思路(如根据检索需求准备利用哪些数据库或网络检索工具完成课题检索)。
我国在“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指引下,教育部门开始意识到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随着教育部《文献检索课教学基本要求》的颁布,文献检索课在我国高校开始广泛普及,并成为十几年来我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手段。大学生信息素质不仅是当前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指标,也是信息时代学生在学习、科研和以后的工作中应该具有的基本能力。本课题拟以淮阴工学院为模型研究理工类院校大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如何发挥文献检索课程对学生信息素质的指导作用,建立适合于我校的信息素质指标体系,拟在理工类院校的信息素质教育的课程内容设置、工作的具体对策做出阐述,力求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我校学生信息素质状况,使研究结果能够在专业课程教学、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等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
本课题将首先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资讯的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进行检索了解国内对大学生信息素质的研究情况;再利用EBSCO-Host 和 Springer-Book 电子期刊两个外文数据库进行检索了解国外大学生信息素质的研究情况;最后利用Google 和 Baidu 进行相关搜索,了解有关信息。
二检索过程记录
该部分为综合检索报告的主体部分,包括对所选用的数据库、检索年限、检索词、检索策略(即逻辑检索表达式)以及检索结果等的记录。
(一)检索馆藏书目的情况
(围绕课题查找本校图书馆的相关藏书,如词典、年鉴、最新教科书以及相关的新书进展等,依次列出所参考的书目信息。参考书目格式为:作者.书名.地点:出版社,年份。如:焦玉英.信息检索进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1.燕今伟, 刘霞.信息素质教程[M].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2.朱立新.信息素质教育与企业信息化[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3.蒋永新.人文社会科学信息检索教程[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4.蒋永新, 毛琴芳.信息检索课程习题指导[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二)检索馆藏中外文数据库的情况
(在图书馆主页电子资源栏目下选择相应的数据库。图书馆主页地址为:http://lib.hyit.edu.cn/。填写数据库简要概况时可参考各个数据库的介绍信息,包括出版单位、学科范围、文献来源、收录年限等)
1.中文数据库1——CNKI:
数据库名称(全称)及简要概况: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该库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国内9100多种重要期刊,以学术、技术、政策指导、高等科普及教育类为主,同时收录部分基础教育、大众科普、大众文化和文艺作品类刊物,内容覆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哲学、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全文文献总量3252多万篇。
检索年限:2003年—2010年
学科范围:电子技术及信息科学—图书情报及数字图书馆
期刊范围:核心期刊
逻辑检索表达式:大学生*信息素质
检出文献总数:41
检出文献著录(只需列出4-5条最相关的,按参考文献标准著录):
[1] 李琨.基于情境教学模式的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0年17期 :22-24.[2] 王伏红.高校图书馆开展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方略[J].图书馆,2010年 04期:101-103.[3] 于洪升.谈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 20期:51-52.[4] 赵丽光.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教学改革研究[J].情报科学,2009年 10期:1479-1482.[5] 袁宝宇, 杨华.浅谈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J].现代情报,2007年 09期:205-206.2.中文数据库2——维普:
数据库名称(全称)及简要概况:《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是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开发研制的中文电子期刊数据库,收录我国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教育科学和图书情报等学科8000余种期刊的660余万篇文章的全文,每年增加约100万篇。
检索年限:2002年-2010年
期刊范围:核心期刊
逻辑检索表达式:大学生*信息素质
检出文献总数:12
检出文献著录(只需列出4-5条最相关的,按参考文献标准著录):
[1] 赖茂生 屈鹏.大学生信息检索能力调查分析.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年 1期: 96-104.[2] 李志勤 丛玲.论大学生毕业设计中的信息检索要点.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年 5期: 50-53.[3] 吴良凯.大学生信息检索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图书馆论坛.2003年 23卷 5期: 152-153,39.[4] 陈红梅.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信息检索教育.图书馆学研究.2003年 8期: 91-93.[5] 贾一凡.大学生信息意识与信息检索刍议.前沿.2002年 10期: 84-85.3.外文数据库1——Ebscohost:
数据库名称(全称)及简要概况:学术期刊数据库(Academic Search Premier)
多学科的全文数据库。涉及的文献主题主要有:社会科学、人文、教育、计算机科学、工程、物理、化学、艺术、医学等等。收录期刊近8000种,其中4700多种为全文期刊。检索年限:2000年-2010年
期刊范围:全部期刊
逻辑检索表达式:Information Quality
检出文献总篇数:57
检出文献著录(只需列出4-5条最相关的,按参考文献标准著录):
[1]Janaica EJ Grispen.Improving behaviour in self-testing(IBIS): Study on frequency of use,consequences, information needs and use, and quality of currently available consumer information(protocol).BMC Public Health, 2010, Vol.10, p453-460.[2] O'Connor, Alan C., Layton, Christine M., Osbeck, Todd J..Health Plan Use of Immunization Information Systems for Quality Measurement.American Journal of Managed Care, Mar2010, Vol.16 Issue 3, p217-224.[3] Freestone, Darren.CONNECTING HEALTHCARE 2010: Integrating Healthcare to Improve Patient Information Flow, Data Quality, & Consolidate Health Records.Sydney, 9-10 February 2010.Health Information Management Journal, 2010, Vol.39 Issue 2, p58-60.[4] Jamal, Aziz;McKenzie, Kirsten;Clark, Michele.The impact of heal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the quality of medical and health care: a systematic review.Health Information Management Journal, 2009, Vol.38 Issue 3, p26-37.4.外文数据库2——Springerlink:
数据库名称(全称)及简要概况:
Springer-Link中包含1200多种全文学术期刊(凡是在期刊列表前有符号,即表示可阅读全文),此外还将陆续添加1997年以前的过刊回溯数据,这些期刊是科研人员的重要信息源.检索年限:2000年-2010年
期刊范围:全部期刊
逻辑检索表达式:Information Quality
检出文献总篇数:213
检出文献著录(只需列出4-5条最相关的,按参考文献标准著录):
[1] François-Xavier Oury, Hubert Chiron, Annie Faye.The prediction of bread wheat quality: joint use of the phenotypic information brought by technological tests and the genetic information brought by HMW and LMW glutenin subunits.Euphytica, 2010, Volume 171, Number 1, Pages 87-109.[2] Louis Leung.Effects of Internet Connectedness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on Quality of Life.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2010, Volume 98, Number 2, Pages 273-290.[3] Yasser Khazaal, Anne Chatton, Sophie Cochand.Quality of Web-based Information on Pathological Gambling.Journal of Gambling Studies, 2008, Volume 24, Number 3, Pages 357-366.[4] Mari Rege.Strategic Policy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Helping the Domestic Industry to Provide Credible Information.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2000, Volume 15, Number 3, Pages 279-296.[5] Xiaoqing Tang, Guijiang Duan , Kwai-Sang Chin.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an integrated quality information system—a China experience.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07, Volume 32, Numbers 5-6, Pages 608-616.(三)检索网络文献信息的情况
1.搜索引擎检索情况
搜索引擎的名称:百度(baidu.com)
检索表达式:大学生*信息素质
检索结果总篇数:378,000
检出文献著录(只需列出4-5条最相关的,按参考文献标准著录):
[1] 张克.浅谈当代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杨春,申志东,顾卫平.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构建方略[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年第3期:81-82.[3]叶勤.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简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第9期.[4] 张小梅.浅谈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J].医学信息.2007年第2期:252-254.[5] 耿国华.适应信息时代要求.推动文科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http:/// jxyj_8821/20091103/t20091103_418038.shtml.2.本专业免费资源站点
站点名称及网址:中国科技论文在线(http:///)
检索表达式:大学生*信息素质
检索结果总篇数:997
检出文献著录(只需列出4-5条最相关的,按参考文献标准著录):
[1] 陈真,王立巍.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2] 鲁潇.大学生接触网络体育信息的现状调查.[3] 徐文超,高广来,李思琦.第二课堂素质拓展视阈下高校学生干部素质培养.[4] 杜航.图书馆后台信息管理系统.三列举本专业中文核心(重要)期刊
(列出本专业中文核心期刊,要求写出刊名、ISSN、出版地等详细信息)
1.<图书情报工作>
ISSN 0252-3116, 出版地:北京市,主办: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2.<大学图书馆学报>
ISSN 1002-1027, 出版地:北京市,主办:北京大学;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
四 实习小结
(结合实际情况,总结你对信息检索课程的心得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