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宁波港北仑港区20万吨级矿石中转码头改造工程
宁波港北仑港区20万吨级矿石 中转码头改造工程竣工质量检验报告
宁波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于2008年8 月25日对宁波港北仑港区20万吨级矿石中转码头改造工程进行了竣工质量检验,现将检验情况通报如下:
一、工程概况 1.建设依据
1)宁波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甬发改交通函[2005]185号《关于宁波港北仑港区20万吨级矿石中转码头改造工程项目核准的复函》;
2)宁波港集团有限公司会议纪要甬港会纪[2005]28号《宁波港北仑港区20万吨级矿石中转码头改造工程初步设计内审会议纪要》;
2.建设规模
宁波港北仑港区20万吨级矿石中转码头改造工程位于原宁波港北仑港区20万吨级矿石码头南侧,工程规模为新建1个5万吨级矿石装船泊位。
码头总长365米,宽20米,东西分别由引桥墩和综合楼墩台与原20万吨级矿石中转码头相连接,码头西侧设一系缆墩。码头顶面标高+7.70(吴淞高程,下同),码头前沿设计泥 面标高-13.5米,码头结构采用高桩梁板式,系缆墩、引桥墩和综合楼墩台均采用高桩墩式结构。码头配置1台卸船机,1台移动式装船机及配套建设有BC61、BC62、BC63皮带机及廊道和OA、OB、OC转运站及皮带机流程控制系统,以及供电、供水、消防、环保等配套设施。
3.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 业主单位:宁波众成矿石码头有限公司; 建设单位:宁波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浙江省工程勘察院(工程勘察综合甲级); 设计单位: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水运甲级); 监理单位:宁波港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水运甲级); 主要施工单位: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
4.工期
该工程于2005年10月25日开工,至2006年9月25日完工。
二、交工质量鉴定情况
本项目的交工质量鉴定按照交通部《港口工程竣工验收办法》(交通部2005年第2号令)、《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221-98)及局部修订等有关规定、标准执行。根据业主单位申请,我站于2006年8月30日组织了本项目水工工程的交工质量鉴定,工程质量等级核定为优良。2006年9月 28日宁波港集团有限公司组织了本项目的交工验收,交工验收委员会经审议同意我站提出的工程质量鉴定意见。
三、工程竣工质量检验情况 1.竣工质量检验组织实施情况
2008年8月25日我站组织了宁波港北仑港区20万吨级矿石中转码头改造工程的竣工质量检验工作。参加竣工质量检验的有建设、监理和施工等有关单位代表,成立了竣工质量检验小组(名单附后),并分为实体质量组和内业资料组2个检查小组开展工作。
本次竣工质量检验按照《浙江省水运工程质量鉴定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竣工质量检验对工程现场进行了检查、检测,对相关资料进行了核验,对交工验收提出的遗留问题及试运营阶段出现的问题处理落实情况进行了复查。竣工质量检验小组在听取了2个检查小组的质量评定意见后,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评议,提出了宁波港北仑港区20万吨级矿石中转码头改造工程竣工质量检验报告。
2.工程竣工实测情况
主要对宁波港北仑港区20万吨级矿石中转码头改造工程部分构件的混凝土强度进行了检测,共检测80个测点,合格80个点,合格率达到100%。
3.工程外观检查情况
从现场检查情况看,码头面层混凝土表面基本平整,无 空鼓、起砂现象,但有少量收缩裂缝。混凝土构件棱角分明、表面光洁,无明显缺陷,但个别分段伸缩缝灌缝料有脱落现象,码头前沿线、护轮坎顺直。
4.内业资料检查情况
根据查阅所提供的竣工资料,资料基本齐全,编制较规范,混凝土强度、各项试验检测数据等均达到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5.工程交工验收时和试运营期间的主要质量问题及处理落实情况
在试运营期间,建设单位针对交工验收报告提出的遗留问题及建议,组织有关单位进行了整改和落实,并对试运营期间新出现的一些问题已进行了处理。
(1)落实情况一:要求在码头使用过程中继续加强码头的沉降位移观测。
经检查:业主单位已建立了沉降位移观测制度,在试运行期间已委托测量单位进行不定期观测。
(2)落实情况二:码头个别伸缩缝嵌缝料有脱落现象,现浇面层个别缩缝未及时进行灌缝处理。
经检查:已采用伸缩性能较好的填缝料进行了补填处理,但在检查中发现仍存在个别伸缩缝嵌缝料脱落现象。
(3)落实情况三:使用单位应注意船舶靠岸方式及速度、角度,避免因船舶撞击能量超出设计值而影响正常使用。经检查:使用单位严格按有关操作规程进行船舶靠泊作业。
(4)落实情况四:码头使用荷载应严格按照设计荷载的要求执行,不得超载作业。
经检查:未发现有超载作业现象。6.竣工质量评定
检验小组认为:施工单位已按合同要求完成了各项建设内容,工程质量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竣工资料基本齐全,交工质量鉴定和交工验收报告提出的遗留问题和建议已基本得到解决,工程使用状况良好。该工程共1个单位工程,核定质量等级为优良。
根据以上单位工程核定意见,宁波港北仑港区20万吨级矿石中转码头改造工程质量等级确认为优良。
四、需要整改落实的问题和建议
1.要求使用单位继续加强对码头等结构物的沉降位移观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使用单位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设计的使用要求、设备使用说明书等,合理使用,及时维护,使工程能达到设计使用寿命并延长使用期。
第二篇:滨州港海港港区液体化工码头工程
滨州港海港港区液体化工码头工程环评报告书第二次公告 滨州港海港港区液体化工码头工
程环评报告书
第二次公告
滨州港化工码头有限公司委托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进行“滨州港海港港区液体化工码头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环评工作已基本完成,现公布于众以征求公众意见和建议。
一、项目情况简介
滨州港位于渤海湾西南岸,套尔河入海口处,拟建项目位于规划滨州港海港港区东北角。
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建设3个30000吨级液化品泊位,年设计通过能力350万吨;液化品泊位建设岸线长850m,后方陆域宽度960m,陆域纵深约700m,总占地面积约43.6305万m2,项目总占海面积为43.6305万m2(储罐区陆域形成及罐区项目另行委托,栈桥根部与罐区间的管线不包括在本项目内)。
港区主要运输的货种主要包括:柴油、汽油、石脑油、润滑油、煤焦油、溶剂油、烧碱、DMF、醋酸、醇类(甲醇、乙醇、丁辛醇)、苯类(苯、甲苯、二甲苯)及少量其他物品(MTBE、芳烃、二氯乙烷、丙烯、丙烷、丁二烯、丁烷),项目总投资为66379.09万元,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二、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及治理措施概述
(一)施工期间
1、影响概述
水环境的主要影响产生在港池挖泥作业中,由于绞刀的搅动作用,使得泥沙悬浮,造成水体混浊水质下降,并使得港池疏浚区底栖生物生存环境遭到破坏,对浮游生物也产生影响。拟建工程陆域施工属土建工程,对大气环境主要影响因素是粉尘,主要污染因子是总悬浮颗粒物。主要污染环节是:a、沙石料堆存过程中的风蚀起尘;b、卡车卸料时产生的粉尘污染;c、道路二次扬尘;d、水泥拆包的粉尘污染;e、汽车运输沙石对运输线路的粉尘污染。
本工程码头结构形式为桩基结构,按常规施工方法,施工期对声环境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施工机械噪声。
根据调查,施工现场用水主要由如下用水因素构成:施工现场混凝土搅拌用水,浇注养护用水,施工生活用水及其它机械用水,其中前两项用水占92%以上。施工队伍生活用水10~15m3左右,废水发生量少于10m3/d,考虑到地表蒸发等作用,实际入海量极少,对水环境基本无影响。施工船舶生活污水、含油污水及船舶垃圾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施工期间产生的生活和建筑垃圾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2、防治措施
A;水域防治措施
为了控制疏浚所产生的悬浮泥浆对附近水域环境的影响,在施工期须注意以下几方面的环境保护问题。(1)陆域吹填前在吹填区周围设置围堰,围堰外侧用干净石料堆填、内侧使用混合土石料填充以防止泥沙污染水域;同时为使围堰牢固和防止雨水冲刷,围堰外侧用石料堆填简易护岸工程。(2)加强与当地气象预报部门的联系,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应提前做好施工安全防护工作,避免造成船舶及围堰坍塌等事故。(3)疏浚施工作业尽量安排在非养殖季节进行。(4)船舶生活污水和舱底含油污水按照《沿海海域船舶排污设备铅封程序规定》送至陆域进行处理。
B:环境空气防治措施
(1)对各类临时占地工程完成后及时清理场地;(2)避免在大风条件下作业;(3)运输车辆要合理确定行车路线;(4)运土车辆用篷布覆盖;(5)采取定期洒水抑尘等环保措施时降低粉尘污染。
C:施工期噪声及施工固废
(1)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打桩等高噪声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安排在昼间进行。(2)物料进场安排在昼间进行;(3)集中收集生活垃圾,定期送往城市垃圾处理场处置,不得随意倾倒;(4)建筑废料尽量回收,充分利用有用部分,剩余废物送当地垃圾处理场妥善处置,严禁乱堆乱放。
(二)运营期间
拟建项目化学品在储运过程中各环节的跑、冒、滴、漏液在风作用下的自然蒸发,是污染大气环境的一个无组织排放源,通过选用性能和材质较好的管道、阀门,在营运中重视设备管线的日常维护、管理,提高设备运行完好率,从源头上减少跑、冒、滴、漏。生活污水、船舶油污水、洗舱水、码头初期雨污水全部妥善处理,经后方罐区预处理后通过市政管网进入北海新区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加大噪声处理措施,固体废物全部得到有效处置,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三、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要点
滨州港海港港区液体化工码头工程是由滨州港化工码头有限公司负责建设,该工程为新建项目。符合城市发展规划,拟建项目在做好对用海手续的前提下,项目的用海符合《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报批稿)。项目建成后能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项目拟采取的环保措施技术可靠、经济可行。项目建设符合达标排放、总量控制、清洁生产的基本原则。拟选厂址附近环境质量现状适合项目建设,环境影响预测结果表明项目建设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厂址选择从环保角度合理。因此,在切实落实各项环保措施的前提下,项目建设从环境保护角度可行。
四、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注意事项
由于拟建项目在建设及运营过程中可能对周围居民产生影响,本次公示主要征求公众对项目建设和未来运营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气、废水以及噪声和固体废物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的看法和意见。
五、征求意见的具体形式
如对本报告书在环境保护问题上有具体意见的社会各界人士可以通过直接上门咨询、邮政信件、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网上留言等方式。我们将给予及时的答复。
建设单位:滨州港化工码头有限公司
联 系 人: 李经理
联系电话: *** 邮箱:bzghgmt@126.com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名称: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
联 系 人: 张海峰
联系电话: 0531-85870082
邮箱:sdhky03@163.com 地
址: 济南市历山路50号
邮
编: 250013
六、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本次公众公告意见征求时间是公示自开始公示期日内15个工作日。请公众在此期限内提出宝贵意见。
请广大领导和群众积极参与,提出宝贵意见。
第三篇:潜江港泽口港区综合码头工程
潜江港泽口港区综合码头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工程概况
为了解决港口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的一些矛盾,适应经济发展对水运的需求,并逐步进行港口结构的功能升级,提高水运竞争力,为潜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后劲,潜江市水路运输服务公司拟投资建设潜江港泽口港区综合码头工程。
潜江港泽口港区综合码头工程位于汉江黄家场滩段的右岸泽口附近,占用岸线长度390m。新建1000t级件杂泊位1个、散货泊位2个及通用泊位1个,年吞吐量为件杂货30万t、散货240万t;同时建设相应的道路、堆场、临时货棚等生产、辅助生产建筑,配备相应的装卸、运输机械设备和供水、供电等设施。产业政策、法规和规划相符性
2.1 产业政策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本工程属于第一类鼓励类项目中“二
十五、水运”分类中的“深水泊位(沿海万吨级、内河千吨级)建设”。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2.2 相关规划
潜江市港口总体规划:拟建工程属于泽口二作业区,为规划的码头岸线,拟运输货物与规划定位相一致,符合潜江市港口总体规划,潜江市城市总体规划:拟建工程位于潜江市总体规划对外交通规划的泽口港区,工程运输货种为煤炭、矿建材料、矿石等散货及件杂货,同城市总体规划功能定位一致,城市总规用地布局规划将拟建码头堆场用地规划为对外交通用地及物流仓储用地。工程码头及堆场建设符合潜江市城市总体规划。
潜江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本工程是改善潜江经济开发区水运与陆运交通转换与联系的重要工程,是建设与园区生产配套的公用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位于潜江经济开发区东区,后方堆场用地位于竹泽路北侧,属于规划的物流仓储区。园区现有及规划的各项基础设施为码头工程供水供电、污水处理及消防安全提供更完善的保障。环境现状
3.1 生态环境
⑴水生生物资源
浮游植物:汉江中下游江段有浮游藻类7门51属67种,主要种类有蓝藻门的蓝纤维藻,微囊藻,鱼腥藻,色球藻等;绿藻门的衣藻、四角藻、纤维藻、盘星藻、栅藻、十字藻等;硅藻门的直链藻、小环藻、冠盘藻、脆杆藻、舟形藻等。
浮游动物:汉江中下游江段有浮游动物4大类23科43属,其中原生动物7科16属,轮虫8科13属,枝角类5科9属,桡足类3科5属。泽口江段浮游动物的个体数和生物量也较高,主要体现在轮虫数量的剧增。
底栖生物:汉江中下游江段有底栖动物共24种,其中软体动物20种,寡毛类3种,永生昆虫1种,蛭类1种。淡水壳菜在襄樊至宗关都有分布,但是在泽口到仙桃江段中分布密度最大,每平方米最多可达数十万个,生物量也极大。
鱼类:汉江中下游现有鱼类75种,分别隶属14科56属,其中鲤科48种。在75种鱼类中,绝大多数是广布性种类,如鲤、鲫鱼、三角鲂、长春鳊、青鱼、草鱼。汉江中下游鱼类区系组成由以下三大类组成:古北区鱼类中的印度平原类群:代表种是青鱼、草鱼、鲢、鳙、鳊、条类、鲴类和铜鱼类,构成鱼类区系成分的主题,其中许多种类是优势群体;中印区鱼类中的印度平原类群,代表种是青鳉、乌鳢、斗鱼、沙塘鳢、黄鳝、刺鳅等;第三纪早期类群,代表种类是鲫、鲤、鲶类、鳜类、鰟鮍类、赤眼鳟、泥鳅、胭脂鱼、麦穗鱼等。
⑵陆生植物资源
根据现场踏勘调查,项目评价区为乡村居民区及工业区,评价区植物种类不丰富,植物以栽培植物为主,也分布有少量野生植物,无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分布。
本工程所在区域防洪大堤两侧有意杨及农业植被,河滩有狗尾草、葎草、艾蒿、狗牙根、苋草、小白酒草等草本植物。
⑶陆生动物资源
由于受到长期人为活动的影响,评价区域内目前可见的陆生动物主要为家庭喂养的禽畜和少量野生动物。3.2 环境质量现状 3.2.1 环境空气
SO2、NO2、TSP、PM10指标日均值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要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良好。3.2.2 声环境
拟建码头前沿及堆场监测点噪声值昼间在52.8~54.8dB(A),夜间噪声值为42.2~48.3dB(A),声环境质量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标准。3.2.3 水环境
工程所在汉江江段水质各项指标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Ⅱ类标准要求。环境影响评价
4.1 生态环境
4.1.1 施工期对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
施工期对码头水域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水下施工作业产生的悬浮物、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船舶随意排放的油污水、施工船舶噪声等。本工程港池道疏浚量小,施工活动仅对水体中重要经济鱼类和珍稀濒危的水生生物的生活环境造成极小范围的影响,并且由于本码头施工面较小,施工活动对汉江水体的扰动影响有限,不足以对生态系统产生明显影响。
4.1.2 营运期对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
营运期拟建工程不向码头水域排放任何形式的污水,工程营运期基本不会对工程所在汉江江段水环境及上下游的环境保护目标造成污染影响。工程建成后,由于码头采用高桩梁板形式,鱼类仍可在引桥及码头平台下面游动,不存在由于过水断面的相对减少而对鱼类产生的影响。随着到港船舶数量的增加,压缩了鱼类的生存空间,噪声污染干扰了它们的正常生活,将会对鱼类产生一定影响。4.1.3 对陆域生态环境影响
工程占地将使部分植被受到破坏,一部分植物个体损失。受损失的植物主要是意杨、艾蒿和农业植被,均属常见种,其生长范围广,适应性强,不存在因工程占地导致植物种群消失或灭绝。4.2 水环境影响 4.2.1 施工期
严禁在港口水域排放舱底油污水和生活污水,若确需排放的需向海事部门提出申请,由海事部门认定的船舶污染物接收船有偿接收处理。
施工期码头桩基施工及疏浚对局部水域产生SS污染影响,由于施工工程量较小,施工时间短,其产生的污染的范围很小,污染时间较短,影响程度较轻,随着施工期的结束,污染影响也随之结束。4.2.2 营运期
到港船舶如需排放污水,应向海事部门提出申请,由海事部门认定的船舶污染物接收船有偿接收处理。码头初期雨污水和码头面冲洗废水经污水泵由管线提升至后方生产
废水处理站同堆场径流雨污水一同处理后回用于散货堆场喷洒、绿化及道路洒水,不对外排放。生活污水经隔油及化粪池简易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三级标准后接入潜江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的污水管网。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不会对汉江水环境造成污染影响。4.3 声环境的影响 4.3.1 施工期
多种施工机械同时作业,噪声超标影响范围最大将扩大至施工厂界外昼间62米、夜间405米内的范围。多种施工机械噪声对汉南村居民区产生一定的超标影响。工程对该环境敏感目标造成的噪声影响是暂时的、局部的,随着施工的结束,污染也随之结束。4.3.2 营运期
南、东、北侧厂界昼间噪声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要求;夜间噪声均超标,港界最大超标值为8.7dB(A)。港区作业噪声基本不会对汉南村居民产生影响。4.4 环境空气
施工期间在采取洒水抑尘情况下,施工扬尘对场界外100m范围内的局部区域有一定影响。运输沙石料的车辆所造成的路面二次扬尘,对运输路线两侧20~30m内环境空气的影响超标。
营运期在采取洒水、防风网及港区绿化等综合防尘措施后,在港界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为0.08mg/m3,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1.0mg/m3要求。本工程码头装卸及堆场起尘产生的TSP和PM10不会对周边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产生污染影响。4.5 固体废物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营运期主要为到港船舶生活垃圾发生量及码头工作人员生活垃圾。
码头工作人员生活垃圾及到港船舶固体废物收集后送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统一处理。建筑垃圾可用于场地回填或送市政垃圾消纳场统一处理。4.6 社会环境影响
本工程的建设是缓解潜江市港口现有矛盾,增加港区通过能力,改善潜江港口运输结构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改善城区投资环境,更好地服务于潜江经济开发区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
工程水域占用了部分可航水域,回旋水域利用了主航道及部分可航水域,停泊水域以及回旋水域的布置对通航环境存在一定的影响。拟建工程对工程河段的上行航路及下行航路均有影响,且以下行航路影响较大。环境风险
5.1 事故风险影响
工程营运后拟装卸货种为煤炭、矿建材料黄砂、矿石及件杂货,无危险品货种,且本工程营运期到港船舶不在码头进行加油作业,发生重大溢油事故的可能性极小,即使发生溢油事故也是由于船舶自带的燃料油在出现事故的情况下泄漏导致溢油事故发生。
油膜在事故发生后约31分钟到达下游7.1km张港镇水厂取水口。取水口设置在水面1.0m以下,水厂取水时不会直接吸入漂浮至该取水口处水域的油膜,但溢油会对取水口水质造成污染影响。
溢油事故将对下游一定范围内的水质产生污染影响。一旦发生事故,影响范围较大,应采取充分的防范措施。5.2 风险管理与防范
制定严格的码头作业制度和操作规程,杜绝事故发生:进出港船舶和施工船舶必须根据施工水域船舶动态,合理安排进出港船舶的航行时间和施工船舶作业面,提前采取避让的措施。施工期和营运期间所有船舶必须按照交通部信号管理规定显示信号,港方应加强过往船舶的安全调度管理。各类船舶在发生紧急事件时,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同时向水上事故应急救援中心及有关单位报告。制定事故的应急预案,控制事故和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环保措施分析
6.1 施工期
鱼类产卵季节多在4月中下旬至7月,工程施工宜选择在11~3月的枯水季节进行,避开珍稀保护水生动物的洄游高峰期和鱼类产卵集中期。
建设过程中使用的大量建筑材料,在装卸、堆放、拌合过程中将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外逸,施工单位必须加强施工区的规划管理。
钻孔灌注桩施工时在泥浆池四周设置土堤等类型围堰,围堰高度约0.3m,在溢流口设置土工布,泥浆池设置雨天遮盖装置,该措施的落实可防止钻孔施工时因降雨而产生的悬浮泥沙对汉江水体的污染影响。施工现场建立临时排水体系和临时污水收集系统处
理含泥砂施工废水。
施工机械要采用低噪声设备,加强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使施工机械保持良好状态,避免超过正常噪声运转。对高噪声设备,应在其附近加设可移动的简单围障,以降低其噪音辐射。6.2 营运期
到港船舶不得在本码头水域内排放船舶舱底油污水和生活污水,确需排放的,由船舶向海事部门提出申请,海事部门委托其认可单位污水接收船有偿接收处理。
生活污水及含油废水经预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三级标准后接入潜江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码头初期雨污水和码头面冲洗废水经污水泵由管线提升至后方生产废水处理站同堆场径流雨污水一同处理后回用于散货堆场喷洒、绿化及道路洒水,不对外排放。
在码头卸船机上设置洒水除尘系统,控制作业扬尘;各段带式输送机全段采用罩盖密封防止物料输送时产生粉尘飞扬;散货堆场设置防尘喷枪及防风网。
在生产区及辅助生产生活区内及厂界设防护林带,防护林带的宽度宜为5-10m,主要树种为梧桐、槐树等;绿化配合种植乔、灌木和矮林,形成高、中、低相结合的常绿防护林带,以减小港区风速,并起到吸尘、降噪和美化环境的作用。环境管理与监测制度
7.1 环境管理
项目筹备期和建设期的环境管理由公司下属工程部门负责,生产运营期的环境管理由总经理以及各级生产管理机构的安全环保部门行使本项目的环境管理职能。7.2 HSE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设立环境管理体系领导小组,配备人员。公司应赋予HSE管理人员权利和责任,并为管理小组HSE管理的各项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支持。7.3 施工期环境监理制度
实施环境监理制度。由建设单位聘请有资质的环境监理机构对施工单位、承包商、供应商依法进行监督检查,协助甲方落实施工期间的各项环境保护合同条款和协议,确保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环保法规的要求。7.4 环境监测
施工期和运营期的环境监测应由有符合资质的环境监测单位承担。
施工期主要是对施工现场周围环境质量进行监控性跟踪监测。运营期主要对拟建工
程所在汉江江段水质进行监测。公众参与分析结论
评价期间,进行了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本项目所在区域附近的单位、居民和有关部门认识到项目的重要性、必要性。建设单位应做好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工程建设期间注重收集公众对工程的态度、意见、建议和要求。综合评价结论
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满足环境功能要求和清洁生产原则,污染物能够做到达标排放,对生态的影响为可接受的水平。环境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同时在下一步建设、运营过程中应进一步落实报告书中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可使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得到较好的控制。项目的建设从环境保护角度是可行的。
第四篇:广州港南沙港区二期工程码头结构加固改造工程资格预审公告
广州港南沙港区二期工程码头结构加固改造工程资格预审公告
1.招标条件 本招标项目广州港南沙港区二期工程码头结构加固改造工程已由国家交通运输部以厅水便【2013】53号批准建设,招标人为广州南沙海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招标代理单位为广州港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建设资金来自企业自筹资金,项目出资比例为100%。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进行公开招标,特邀请有兴趣的潜在投标人(以下简称申请人)提出资格预审申请。2.项目概况与招标范围 工程名称:广州港南沙港区二期工程码头结构加固改造工程
建设地点:广州南沙海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港区内
工程规模及招标范围:
工程规模:本工程为6个5万吨级集装箱专用泊位(水工结构按靠泊10万吨级集装箱船舶建设)。码头泊位长度为2100米,采用重力式大沉箱结构。码头前沿配置1450H两鼓一板橡胶护舷和1500KN系船柱。码头设计低水位为0.53米(以当地理论最低潮面计,下同),前沿设计底高程为-17.0米,目前实际底高程为-15.5米,停泊水域宽度为80米;回旋水域呈圆形布置,直径为586米,设计高呈为-16.2米,目前实际底高呈为-15.5米。
招标范围:
(1)在码头前沿线后15.3米(沉箱后侧1米外)~25.3米回填砂范围内采用高压旋喷桩进行加固,加固宽度为10米,加固高程为0.0米 ~3.7米,高压旋喷桩桩径为600mm。
(2)采用环氧树脂对胸墙竖向裂缝进行压力灌浆修补。(3)对表面锈蚀的系船柱进行除锈并喷涂防锈漆及面漆。
(4)对变形严重的橡胶护舷进行变更;对断裂的护舷锚链进行更换。(5)对护轮坎破损处清理后涂刷环氧树脂粘结剂,并采用水泥砂浆填塞修补。
(具体详见施工图)。
工程投资:约1950万元 计划工期:180日历天 3.申请人资格要求 3.1本次资格预审要求申请人具备资质、业绩,人员、资金等方面具备相应的施工能力的要求:
(1)、申请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持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法人营业执照,按国家法律经营;
(2)、申请人持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有效企业资质证书及有效安全生产许可证;
(3)、具备港口与航道施工总承包壹级(或以上)资质;
(4)、申请人拟担任本工程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的人员为:港口与航道工程一级注册建造师,并持有项目经理安全培训考核合格证(B 类);2008年至今承担过5万吨级沉箱重力式码头结构工程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须提供人员岗位证书、职称证或注册证、毕业证、身份证及近一年有效的社保证明材料及业绩证明材料)。
(5)、申请人自从2008年1月1日至今(以交工验收时间为准)完成过5万吨级沉箱重力式码头结构工程的业绩(业绩资料证明材料需同时提供中标通知书、施工合同、验收报告);
(6)、申请人公司注册资金不低于10000万元;现有净资产不低于6000万元;近三年(2010~2012)均有盈利;
(7)、申请人没有处于被责令停业;
(8)、申请人没有处于被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取消投标资格的处罚期内;(9)、申请人没有处于财产被接管、冻结、破产的状态;
(10)、投标报名截止时间2013年 6 月24 日前3年内申请人没有骗取中标和严重违约及重大工程质量问题;
3.2本次资格预审不接受联合体资格预审申请。4.资格预审方法 本次资格预审采用合格制。5.资格预审文件的获取 5.1 请申请人于 2013 年 6 月 18 日至 6 月 24 日每日上午09:30-11:30时、下午2:00-4:00时(北京时间,下同),持单位介绍信前往广州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广州市天河区天润路333号)。
5.2 资格预审文件每套售价500元人民币,售后不退,不办理邮购; 5.3 购买资格预审文件时,投标申请人必须递交“广州建设工程投标报名申请表”(一式贰份,表格在广州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网上下载,须有申请人单位公章和法人签章),同时提供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及项目经理的资格证书复印件一套,相关原件备查,投标报名申请表的内容必须与资格预审文件的内容一致。申请人递交完“广州建设工程投标报名申请表”并办理交易中心要求的相关手续后,申请人才能按申请人须知前附表规定的时间递交资格预审申请文件。6.资格预审申请文件的递交 6.1递交资格预审申请文件的开始和截止时间(申请开始、截止时间,下同)为 2013年 7 月 2 日14时00分至16时00分,地点为广州市天河区天润路333号广州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具体以一楼大屏幕显示为准)。
6.2 逾期送达或者未送达指定地点的资格预审申请文件,招标人不予受理。7.发布公告的媒介
本次资格预审公告同时在广州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网站、广东建设报及中国采购与招标网上发布。8.联系方式 招标代理单位:广州港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志诚大道331号 邮编:510730 联系人:蔡小姐、徐小姐 电话:82211749 传真:82211751 Email: sgjljyb@21cn.net
第五篇:30万吨级油码头工程工艺安装施工项目HSE专项方案
30万吨级油码头工程工艺安装施工项目
HSE专项方案
30万吨级油码头工程工艺安装施工项目HSE专项方案
为加强30万吨级油码头工程工艺安装施工项目施工现场HSE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 发生,保障工程施工顺利进行,制定本HSE组织实施措施。
一、HSE目标:
项目HSE管理工作原则: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按石化HSE文件要求始终将安全工作放在首位;通过危害辨识,风险控制,将项目实施过程的安全风险因素削减到可接受程度;推行HSE一体化管理工作,保护员工健康,将环境保护措施落实到项目实施全过程;致力于全体员工HSE培训,通过持续改进,根据国家工程建设的有关规定和业主对项目实施的要求,制定符合现场施工开展的各项施工管理制度和具体实施计划,确保项目实施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HSE目标如下:
1、健康(H)目标:无疾病流传,无职业病发生,不损害人身健康;
2、安全(S)目标:杜绝重大伤亡、火灾、爆炸、设备事故,减少一般轻微事故,百万工时负伤率<0.5‰;
3、环境文明(E)目标:最大限限度减少施工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满足环评报告批复对施工期间环境保护的要求。
二、HSE管理方针
以人为本,健康至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科学管理,环保创优。
三、HSE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