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椎间孔镜的术后护理
椎间孔镜术后护理目前是临床护士和临床医生必须熟悉的基本护理,椎间孔镜手术不属于开放性手术,属于微创手术。
1、术后平卧位4~6h,监测生命体征平稳,翻身时保持脊柱的稳定性,采取轴线450,防止脊柱扭转,可采取左450~平卧~右450的方法,2h翻第一次,观察双下肢感觉、运动及二便有无异常。
2、第1~3天,行直腿抬高锻炼并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初次由300开始,逐渐加大抬腿幅度,并指导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每天2次,注意观察针孔辅料,有无疼痛、红肿,每日消毒并更换敷贴。饮食以清淡、多汤水而富于营养忌油腻,煎炸食物。
3、第3~5天,加强以上锻炼,增加下床活动时间,巩固锻炼的效果,增加康复信心,应注意敷料情况,脱落及时更换。饮食以清补为主,多食蛋白质含量高及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蛋类,乳制品。
4、第7~14天,开始腰背肌锻炼,提高腰背肌的力量,增强脊柱稳定性,开始用五点式,2周后可改为飞燕式,每天2~3次,每次30分钟,逐渐增加次数,并逐渐过渡到日常生活中,即使痊愈出院,也应坚持半年以上。
其实在大家关注椎间孔镜术后护理的同时椎间孔镜术前护理也是要注意的,在再谈泰可视椎间孔镜技术中我们要注意手术前的和患者沟通技巧,这就是在选择好患者的适应症的前提下让患者了解再谈泰可视椎间孔镜技术是个什么东西,我们好告诉他这是微创治疗骨科疾病的最新的技术,当然这是真的,不是我们乱说的,同时还要告诉患者椎间孔镜手术多少钱,解除患者的顾虑,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椎间孔镜术后护理。
椎间孔镜术后护理比较重要的地方还有几点就是要和患者好好沟通,消除患者焦虑或者是心理焦急的因素,术后进行抗生素预防感染,最基本的椎间孔镜手术前要清淡饮食,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为手术做好准备
第二篇:椎间孔镜术后注意事项
椎间孔镜术后注意事项
相对于传统手术而言,椎间孔镜手术是一种安全、高效的微创治疗方法,但如果术后处理不当,对于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恢复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那么椎间孔镜术后注意事项有哪些?
首先,告诫患者椎间孔镜需要有一定术后卧床时间:手术中患者接受局部麻醉下卧床主要是为了止血,术后2-5小时后可以自由活动。
其次,正确对待椎间孔镜术后的反复期(康复期或水肿期)。手术后第三天将开始出现所谓的: “术后反应”,表现为术前症状重现,甚至加重,也可以出现新的症状,如麻木、疼痛、酸胀无力等。持续时间可以很短也可以很长,从几天到3个月甚至更长不等,术后大约有30%患者会发生“反复期”的各种症状,严格遵医嘱可以减少或避免发生。
第三,椎间孔镜术后反复期有什么表现以及对待反复期的心态。椎间孔镜反复期症状多种多样,但一般表现为:患侧腰痛、臀部疼痛、麻木、胀感,或切口部位的酸痛等,也有少数为对侧出现症状,多数为站立和坐位时出现或明显,多数可以自行缓解。如果卧床无法缓解或症状持续进行性加重就应该复查核磁,看是否出现终板炎,此时治疗方案要有所更改,治疗周期也会延长。我们需要和接受椎间孔镜的患者沟通:“反复期”不是复发或疗效不好,这些都是是可以自行恢复的。
第四,椎间孔镜术后常规用药的意义。术后3个月内用药和康复,目的就是减少或缩短反复期,但是,目前还没有办法使得所有患者都免于“反复期”,请患者谨遵医嘱用药。
第五,椎间孔镜术后没有必要急于做影像学监测。影像学变化滞后是开放性手术的通病:椎间孔镜手术后症状首先改善,然后才能见到核磁、CT等影像变化,这边是一般骨科病所谓的“影像学变化滞后现象”。影像变化一般在半年后,影响因素主要是年龄,病史长短,是否接受过其他过度治疗,突出程度,疾病的严重程度等。
第六,椎间孔镜术后严格禁忌症。这个要和患者沟通好,因为下列措施的实施绝对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如果患者不遵医嘱可能延缓病情的恢复:手术后3个月内不得喝酒、不得过劳、最好不要吃“发物”,如羊肉、海鲜等;半年内不得从事长期弯腰或长时间蹲着的工作或活动,如开长会,拔草等;术后不得长时间卧床,卧床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0小时。否则症状缓解缓慢;半年内不得长时间玩电脑游戏,上网或长时间打牌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病患因为康复不佳,用力不当等多种因素引起复发,可以再次接受微创手术,因为微创手术不像开放手术会遗留很多瘢痕,阻碍第二次手术或增加第二次手术的难度。二次微创手术会同第一次微创手术一样顺利。
第三篇:椎间孔镜
我院成功实施经椎间孔内窥镜技术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突出导致下肢放射性疼痛的症候群。部分病人通过保守治疗可好转,约15-20%的患者要接受手术治疗。传统术式是施行切开椎间盘摘除,创伤大,给患者带来对手术的恐惧感。金先生就是其中之一,其患椎间盘突出已2年,多家医院建议其手术治疗,但因惧怕手术带来的创伤,一直采取保守治疗。一周前再次出现左下肢剧痛,就诊我院骨科,我们向其介绍了一种新的微创手术--椎间孔内窥镜技术(TESS),通过对比传统术式和内镜微创术式后其选择了微创。
我科经过周密的手术前准备,于3月17日9:30开始手术,在局麻下进行,首先在C形臂监护下定位,定位成功后在椎间孔镜下仅用1厘米切口即直达突出的椎间盘,顺利切除突出的椎间盘,手术顺利,于10:30结束。术后患者身上只留下了一个1厘米的手术切口,只缝合了一针。术后患者立即感到左下肢放射性疼痛完全消失,左下肢活动自如。术后第二天,患者就自由下床活动,开心的走着出院了。
经椎间孔内窥镜技术(TESS)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创脊柱外科手术方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应用较多,相对传统术式具有很大优势。因其可以在纤细的数码内镜指导下完成操作,无须常规手术的大切口及较广泛的剥离腰椎周围肌肉、韧带等正常组织,完美地避免了对脊柱后部结构的破坏及椎旁肌的损伤,可直接精准的靶向的微创的取出压迫神经的椎间盘。与传统开放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相比,TESS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感染率低、无需使用抗生素、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中患者完全清醒等众多优点。
此技术代表了目前国内外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方面的前沿水平,适合大多数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截止发稿时我科已顺利完成6例手术,均取得良好效果,未出现任何并发症。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
田大胜
第四篇:椎间孔镜优势
椎间孔镜
椎间孔镜技术只需要0.5厘米的皮肤切口、不切断肌纤维、采取经安全三角区的穿刺途径直达椎间盘突出部位,镜下准确摘除突出髓核。椎间孔镜避免了传统后路镜手术因出血无法止血而不得不终止手术的弊端。椎间孔镜对椎管和神经根无干扰、不咬除椎板、不破坏椎旁肌肉和韧带,椎间孔镜对脊柱稳定性无影响。椎间孔镜特点一:镜下准确摘除突出髓核;特点二:设备特配的可调多角度双极射频电极能不发热直接消融髓核、修复破裂的纤维环彻底解除液状髓核溢出;特点三:术后通过特制耐三氧通道进行三氧注射瞬间解除神经根的水肿和无菌性炎症并有效预防了术后椎间盘感染;特点四:目的直接,目前椎间孔镜技术被越来越多的认为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黄金标准;特点五:损伤小、痛苦小、适应症广、易学易用。能处理几乎所有类型椎间盘突出,部分椎管狭窄、椎间孔狭窄、钙化等骨性病变。
(二)椎间孔镜技术简介
单纯椎间盘突出和部分脱垂型病例,采用Out-in技术,通过安全三角区进入椎间盘,摘除病变髓核后退至椎间孔外,清除脱出的碎片;中央型突出,压迫椎管超过上关节突连线的病例,采用远外侧水平入路,直接摘除突出组织;游离型、黄韧带肥厚、钙化、椎管狭窄、神经孔狭窄等病例,采用椎间孔内入路,可摘除各种病变软组织、清理骨质;脊柱外科大夫熟悉后路手术,所以部分病例也可采用椎板间入路,其手术方式与MED类似,但开口更小,对椎管和神经干扰更轻。
(三)、椎间孔镜技术优势总结:
1、微创:通过侧方入路到达目标区域,避免传统后路手术对椎管和神经的干扰,不咬除椎板,不破坏椎旁肌肉和韧带,对脊柱稳定性无影响。
2、目的直接:手术效果与椎间盘手术的黄金标准---显微镜下椎间盘切除术相一致;多角度双极射频电极能不发热直接消融髓核、修复破裂的纤维环,彻底解除液状髓核溢出;
3、适应症广 :能处理几乎所有类型椎间盘突出,部分椎管狭窄、椎间孔狭窄、钙化等骨性病变。避免内窥镜下使在后方重要结构处留下瘢痕,从而造成椎管和神经粘连的弊端。
5、安全性高:局麻麻醉,术中能与病人互动,不伤及神经和血管;基本不出血,手术视野清晰,术后通过特制耐三氧通道进行三氧注射瞬间解除神经根的水肿和无菌性炎症,预防椎间盘感染;大大降低误操作的风险;
6、康复快:术后次日可下地活动,平均3—6周恢复正常工作和体育锻炼。
7、病人满意度高:立即缓解疼痛,大小便自理,护理简单,口服抗生素即可,可行门诊手术;皮肤切口仅7mm,符合美学观点。
8、扩展范围广:结合经皮固定技术,可微创方式完成脊柱滑脱与不稳的融合及固定;此基础平台易于扩展至颈椎椎间盘内窥镜手术。
二、椎间孔镜技术的适应症
单纯椎间盘突出,神经根性症状严重的膨出或脱垂型病例,首选YESS技术,由椎间盘内逐步退至椎间孔外;游离型以及合并有骨质增生、椎管狭窄的病例,直接采取Thessys技术,由椎间孔途径处理游离髓核及骨性结构;此技术平台可处理黄韧带肥厚、侧隐窝狭窄以及老年性不宜开刀手术的退变病例;可行神经阻断术、纤维环成型治疗椎间盘源性腰腿痛;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可扩展至颈椎疾病的内窥镜治疗。工作通道可放置人工椎间盘、B-twin以及正在发展中的生物工程材料。椎间孔镜适应范围及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技术咨询151--06923399 QQ 1397205334 本文摘选自
http://pkweibo.com
第五篇:椎间孔镜缺点
椎间孔镜手术的缺点主要是显露的范围相对比较小,对于病灶比较大的,需要广泛显露和松解的,或者是需要做椎体间植骨融合的,椎间孔镜手术并不方便,另外这个操作是属于微创手术,手术操作的效果和手术医师的操作熟练程度有较大关系,训练的时间比较长,另外这个系统的费用比较高,需要医院有较大的资金投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