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虹润2017年“圆梦助学行动” 捐资助学暖人心
虹润2017年“圆梦助学行动” 捐资助学暖人心
2017年8月25日,由虹润公司主办的2017年“圆梦助学行动”捐资助学发放仪式在虹润公司礼堂举行,顺昌县委政协主席易才卿、顺昌县文体新局局长李元生、顺昌县政协秘书长陈新、虹润公司董事长林善平等相关领导出席了仪式,并向该县50名优秀贫困学子发放了20万元助学金,鼓励他们努力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学会奉献,以爱心回报社会;常怀感恩之心、常励进取之志,以优异的成绩、过硬的本领奉献社会、报效祖国。
作为南平市慈善总会副会长的虹润公司董事长林善平,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扶贫助学以及社会慈善工作,已累计捐款1000多万元。在将来,虹润还将争取帮助更多的学子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完成学业、早日成才,让每一位学子都能够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在顺昌县形成关爱贫困、奉献爱心的良好道德风尚。
第二篇:捐资助学圆梦行动
“捐资助学圆梦行动”
——海南区西卓子山学校捐资助学报道
12月31日,虽然寒风刺骨,但在这5名学生的心中却是春意浓浓。“捐资助学圆梦行动”——海南区西卓子山学校捐资助学仪式在校二楼会议室举行。此次活动学校由乌海市海南区自行车运动协会捐出书包和大米,资助5名优秀贫困学生。
捐助仪式上,各班班主任教师将受助学生情况做出汇报,海南区自行车运动协会几位代表也送出对孩子们的殷殷祝福。他们正在用自己的正能量去影响周围的朋友,让更多的人来传递正能量,并且希望同学们在以后也能将此关爱行动继续延伸下去。最后,学校向海南区自行车运动协会赠予“助学公益无价,真情传递天下”的锦旗。受助同学代表也纷纷表示,加倍努力学习,将来回报社会。
学校万校长同时再次勉励受助学生能克服困难,迎难而上,培养顽强的意志,提高抗挫折能力,努力学习,提高成绩,回报社会。
编辑:张红
签发:张翀
2013年12月31日星期二
第三篇:金秋献爱心 助学暖人心
金秋献爱心 助学暖人心
——津哈公益文化专委会到茅山联小进行捐助活动
9月16日上午,津哈公益文化专委会携手天津市传统文化产业发展协会及百名天津各界社会爱心人士到青松岭镇茅山联小进行捐资助学仪式。这已是津哈公益文化专委会到茅山联小进行的第十次捐助活动。本次捐助活动爱心人士给全校13名贫困生带来了每人500元的助学金;给学校5名优秀教师带来了每人200元的奖金和化妆品及礼品;给学校6名优秀学生发放了每人100元的奖学金;天津市银河旅游俱乐部还捐助了115双童鞋;天津市传统文化产业发展协会还捐助了120本《弟子规》国学读本。
学校举行了隆重的捐助仪式。学校李校长,家长代表,受助学生代表,镇政府王书记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这些爱心人士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对他们的善举表示了深深的敬意。全校师生表示将努力工作,好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这些爱心人士的关爱。
第四篇:爱心助学暖人心文
爱心助学暖人心
───创造性做好农村基层助学工作
(湖坊镇李巷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创新发展见闻)
根据市关工委的统一部署,“护苗关爱、扶贫助学”一直是我区关工委“主动作为”的重点和核心工作。为继续全面贯彻落实区两办转发的《青山湖区贫困青少年儿童帮扶活动实施方案》(湖办发[2013]29号)文件精神,借着关工委组织建设“三延伸”的东风,区关工委在开年之初开展了“走基层、看基层、学基层、话说基层”扶贫助学摸底活动,通过一系列的走访学习,我们看到了基层不少扶贫助学工作的特色和亮点,一些新的扶贫助学工作理念和做法,将推动扶贫助学工作的网络式全覆盖,促进教育公平。现以青山湖区湖坊镇李巷村的“爱心助学会”为例来交流做好基层特色助学工作的经验。
一、创新理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许多原本地处城郊的农民的土地被征用,而村庄作为一个特定的聚居群落,则往往被保留下来,成为所谓的“城中村”。面对城镇化和经济转型的双重压力,李巷也产生了所有城中村通有的尴尬——贫富差距拉大,部分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问题成为李巷村民的心头病。李巷村有5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595户,村民2809人,其中18岁以下青少年658人,贫困家庭有20户,1为了帮扶村里的弱势贫困户,他们萌生了“手足情.献爱心.互助扶贫”的想法,秉着“不给政府添麻烦,不让李巷村拖后腿,不让一个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失学”的理念,利用本土现有优势,先富帮后富“激励爱心,创新慈善”。2013年8月村两委和关工小组干部牵头召集驻村企业负责人、本村企业家、成功人士、爱心人士进行座谈,传达爱心理念,倡议成立“慈善爱心互助会”,倡议一经提出,就得到积极响应,于是以“安老、扶幼、助学、赈灾、济困、助医”为宗旨的“爱心互助会”在2013年10月23日正式挂牌成立,其中,“爱心助学”相关工作思路清晰、做法新颖、成绩显著值得推广。
二、规范组织形式
青山湖区湖坊镇李巷村爱心互助会是我们南昌市至今为止唯一一个以行政村为单位“立足本村、面向本村、回馈本村”的基层爱心助学模式化样板。“爱心助学会” 一改以往“一无专门部门、二无专项资金、三无专门渠道、四无专门帐号、五无工作机制、六无专门政策”的零散无序,被动助学局面,主动作为,创新规范管理,使扶贫助学工作开始走上经常化、制度化的道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李巷村爱心助学会是青山湖区行政区域内依法登记注册的非营利性、公益性村民团体,有自己专门固定的工作办公室,实行理事会管理,拥有一套科学完整的助学机制和组织管理章程制度,秘书长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其共有理事13名,设名誉会长两名、会长一名,副会长五名。另设监督机构——监事会,监事会设监事长一名、监事6名。理事会,监事会相关负责人均在爱心个人或爱心企业中选举产生,两年一届。在组织管理上坚持做到一季度一会议、一半年一小结、一年一总结,日常工作全程接受全体村民监督,相关财务、账务每年定期邀请具有认定资质的会计事务所对本会财务进行核算并出具财务报告,向专门部门备案、向村民公布以利监督。
三、丰富筹资形式
李巷村爱心助学会放活思路、迈开步子广筹善款。极力打造多元化、全方位、全过程的混合式资助体系。
1、村委财政大力支持,近年来村委会不断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地方经济,把扶贫助学工作作为民生工程来抓,在助学会成立之初村两委决定拨专款20万用来支持扶贫助学工作。
2、驻村企业积极响应,随着李巷村城镇化步伐的加快,经济的发展,不少小型民营企业在李巷村安家落户,在带动本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他们也积极响应本村的慈善事业、感恩回馈。2013年8月村民营企业集中捐资助学55.8万元。
3、本村经济富裕的成功人士爱心接力。爱心助学会广泛动员、大力宣传爱心助学活动,本村各界人士积极响应,主动捐款入会,聚成爱心集结营,展示了成功人士富不忘本、回报乡土的良好风范,自2013年10月爱心互助会成立以来共得到本村成功人士累计捐款30万元,入会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其中爱心助学会理事会长、江西省博
涵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志勇单次个人捐款最高额达15万元。
4、海纳百川汇集爱心。爱心助学会坚持开门搞活动广纳村民爱心,把每年的十月定为金秋助学捐款月,在全村辖区和学校内举办“情系学子·爱心互助”为主题的捐款活动。通过开门搞活动、爱心大动员,激励爱心,广纳善款。爱心助学会自2013年8月组织募捐,截止目前通过多种渠道共募集善款105.92万元。募集的全部善款皆用来帮扶本村村民。
四、严格把关规范程序
爱心助学会在不断促进资助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同时,兼顾扶贫工作的公开、公正、规范。坚持做到不让一个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失学,充分发挥善款实效。为此爱心助学会制定一套严格规范的贫困生认定程序。先通过学生申请、学校推荐、村民反映情况等途径海选援助对象,再经过深入学校摸底、上门家访、理事会审核等贫困生认定程序,最终确定助学对象,并在村中给予公示。扶助对象确立后会就其相关的家庭情况、致贫原因建立流动数据档案,做到严格把关,信息准确,档案齐全,标准统一,操作透明,程序规范,评定公开。到目前为止李巷村共确定贫困资助学生11人,并对这些学生的家庭情况、贫困等级、学习等情况备案建档,做到分档发放、分类助学。成立以来,爱心助学会共组织大型集中助学活动3次,资助总金额9万元。其中长期
帮扶学生4人、一次性资助品学兼优贫困高中生4人,资助金额1万元;扶助贫困大学生 10人,资助金额5万元,奖励贫困高考拔尖生2人 金额0.7万元。
五、注重人文关怀
爱心助学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助后跟踪工作。在给予贫困学生资助的同时,直达贫困学生家庭贫困的根源,将爱心延伸到家庭,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能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幸福生活。同时爱心助学会鼓励贫困学生立志成材,对那些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进行全程帮扶,密切关注学生学习情况,设立贫困奖学金制度,根据高考录取大学等级设定2000—5000不等的助学奖学金。对于家庭遭遇突发性天灾人祸的学生或突发重大疾病的学生,也坚持雪中送炭,及时给予临时特殊困难补助。
扶贫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也同样不能一蹴而就。李巷村作为一个基层村委会,大力弘扬教育兴村风尚,充分发挥城乡结合部特有的地缘、人缘及经济优势,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拓展资助渠道,由被动输血转为主动造血,把基层助学工作推向了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道路,开创了基层助学工作的新局面,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南昌日报等相关媒体曾给予高度评价,相关模式值得推广。
2014年3月10日
青山湖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第五篇:圆梦助学
“圆梦助学”马山县贫困中学生助学公益活动方案
一、前言:马山县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程序深。马山县财政极为困难,投入农村的教育经费非常有限,为确保贫困中学生继续完成大学梦,我校决定,就马山县几所贫困中学生进行贫困助学资助。
二、主题:圆你大学梦,展翅新飞翔。
三、助学对象:马山县四所贫困中学应届毕业生200名
四、活动目的:让想读大学却没钱上大学的应届中学毕业生能够圆其大学梦,想读书,有书读,读好书的活动目的。
五、助学形式:以募集资金的方式为主,思想帮助为辅。
六、资助内容:由我校筛选200名贫困生,3500/人
七、主办方: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八、协办方:广西工业学生100名,广西教育局,广西卫视,广西广播电台
九、活动时间:2013年5月至2013年7月,共10场次
十、活动地点:南宁各大本科,高职院校
十一、经费来源:
(1)爱心义卖:通过组织义卖报纸,赚取经费,同时号召更多爱心人士加入义卖报纸行列为资助高三贫困生赚取经费。(2)通过手工艺品: 例如折纸玫瑰、百合等,再义卖给手工艺品店。(3)爱心回收:到各寝室收集空塑料瓶和废纸,将其变卖后所得款项全部捐给贫困生。(4)发动社会爱心人
士,获得他们的爱心捐助。(5)各大在校生自愿捐款。
十二、活动流程:(1)在各校宣传(2)工业学生利用海报、板报、标语、横幅等进行宣传,在校内,校外召集更多爱心学生加入我们的活动,还需要参与各项筹集资金活动。(3)邀请当地各界知名人士参加活动。(4)邀请各大媒体全程跟踪报道。(5)邀请马山县4位领导亲临现场做演讲。
活动后期安排:(1)定期对贫困学生的心里和学习情况进行了解,以及他们对资金的实际应用进行了解。一旦发现他们把资金用于上网,谈恋爱等不正确的活动上,我们将有权立即取消对他们的资助,并追回所资助的资金。(2)负责发放资助资金的负责人将不定期的对资金的利用情况进行整理并汇报给理事会而且向所有青协成员公布。与此同时向各个部门汇报活动进行的状态。(3)不定期的向被资金学生的同学和老师联系,查看被资助人的生活学习情况,并及时汇报给理事会。出现问题则由理事会讨论协商解决,(4)要求宣传部不定期在学校出展板,向学校所有学生展示我们活动成果。特别是被资助学生的感谢信以及我们资助金额的发放。各部门在每月最后一次例会需要向部员汇报资助高三贫困生的情况,以鼓励部员继续加油为活动筹集资金
十三、预期效果:(1)让同学们认识到贫困孩子生活的艰辛和自己生活的美好,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召集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我们的队伍,共同为活动出一份力。(2)提高大学生的废品回收利用意识,为环保工作贡献一份力量。(3)通过我们的资助及鼓励,被资助学生的思想和学业得到很大提高,并在高考中取得较好成绩,同时也呼唤起他们的爱心,让他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学会了关爱他人,服务社会。(4)通过活动的的成绩,扩大了协会的影响力,为今后的公益活动引起更多爱心组织的注意及加入我们的活动.(5)经过我校我协办方的有力帮助,尽可能的达到马山县的应届贫困中学毕业生能够有书读的目的,在广西乃至全国对我们的行为留下好的影响.十四、经费预算:海报1000份——400元、横幅10条——15元
饮品:1000元车费950元共计23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