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曲阜乡村庙宇

曲阜乡村庙宇



第一篇:曲阜乡村庙宇

曲阜乡村庙宇

曲阜是礼仪之邦,是一片圣土,有着古老的文明史,在历史的进程中,时时彰显着礼、道、德的社会赞曲,茫茫的大地弥漫着真、善、美,仁、义、爱的气息。今天的曲阜乡村,大多都经过了新时期建设的统一规划,显得整洁气派,但又缺失了某种久违的乡土气息。村与村之间相去不远,充满了亲情,田野像一张铺展开的淡黄色的席子,席子上是重重的绿与金黄色的转换。不时村内或村旁的田地里就会有一座孤独的写满沧桑的庙宇、碑刻呈现在面前,使我们的思绪回到历史的从前。

曲阜文物普查工作队经过一年多的踏查走访,走过了这里村街的每一个角落,获得了本地区过去与现存较为详尽的乡村庙宇种类及分布状况资料。

我们每到一处时常能见到几位白发苍苍的耄耋老者,努力回想搜索着从前的记忆,骄傲地向我们讲述当地的过去,像是找到了一种可以炫耀的资本,脸上挂满了兴奋与自豪。是啊,过去的童年生活虽然清贫,但总有一种无法抹去的怀念、留恋和甜蜜的记忆。铭记在心的当属儿时玩耍基地,且又充满好奇、敬畏的那些香雾缭绕、威严壮观的庙宇及神像了。

庙宇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它当然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的,而是有它产生、发展、变化和消亡的过程。它起源于遥远原始自然崇拜。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理性的认知,有些信仰崇拜被人们遗落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有些信仰崇拜结伴着传统的民族文化生活传承下来,并融合外来宗教信仰显现出顽强旺盛的生命力。生活在这里的先民,有着传统意义上的精神信仰,这里是“奄商”之都、儒家思想的发源地之故,使得显现出一些厚重、自信。于是,“社”与“祭”便有了社会基础,以一种严格的礼仪方式盛行开来。进入封建社会以来,随着“道”、“佛”教义的兴起,修建一座庙宇当作精神与肉体的寄托和解脱。当生活的梦想与生存的现实矛盾时,就在它们之间寻求理想与幻想的平衡及心灵的慰藉。曲阜众多庙宇的修建就是在这种社会生活环境和生活意识下产生的,具有较为鲜明典型的地方特色。

曲阜的乡村大地,从前几乎村村有庙,有的村庄还不止一座。大多兴建于宋明时期,毁于上世纪的“四清运动”与“文革”期间。早期数量最多的要属土地庙、关公庙、天齐庙、玉皇庙、玄帝庙、三官庙、观音庙等,另外还有奶奶庙、娘娘庙、山神庙、大寺庙、龙王庙、华佗庙、火神庙、财神庙等。它们大多是宗教信仰与民俗传统结合的产物,神、鬼皆拜,佛、道并举,它们相互渗透融合、吸纳变异。总之是为我所用,没有了早期的死板和严谨,实行的是拿来主义。从而表现为神鬼同门、众神齐聚、一神多管、门类众多的现象。它们之所以通称为庙,因为大多是完全成为世俗化了的拜祭场所,有求必应的民间神灵,不属远离尘世、万籁俱静的修行之地。从行为上大致可分为:较为纯粹、正统的宗教信仰与有着儒家生活理念的精神寄托两大类。随着历史的惯性延伸,至今它们在曲阜乡村许多地方仍然不息。

较为正统的宗教信仰的庙宇,一般称为寺、观或庵。寺为佛教场所,观、庵为道教道场。

寺,从广义上讲不仅仅与佛教一家有关,“寺”最初并不是指佛教寺庙,自秦代以来通常将官舍称为寺。在汉代又把接待从西域来的高僧居住的房舍称为寺。自此之后,“寺”便逐渐成为了我国佛教建筑的专称。

观,即道观,是各类道教建筑的总称。它是道教徒们修炼、传道和举行各种宗教仪式以及生活的场所,而且多与儒教结合一起,形成许多以祭神、祭祖、祭祈先贤为内容的庙和祠。

庵,原是一种草名,叫做庵闾,收割之后可以盖屋。中国僧人盖屋时,也常用庵闾草,建成为一座小小茅棚,人们便称这些小屋子为“庵”。多为尼姑居住修行的建筑场所,俗称“尼姑庵”。

曲阜的佛教寺庙,保存较好,规模较大并沿用至今的当属石门山的石门寺。

石门寺,在曲阜石门山胜涵峰山腰之阴,是曲阜惟一留存并至今沿用的一座寺院。始建年代较早,宋、元时为全真观,是道教场所,与峄山道观同为一体。明景泰七年(1056年)归佛教僧家所有,改称玉泉寺,后依山名改为石门寺。解放后,全寺除佛殿主体建筑保存较好外,其他建筑自然损坏倒塌。现存建筑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修复,有千佛殿、藏经阁等,塑有三世佛、十八罗汉等神像。在当地影响颇大,至今有僧侣主持,拜佛、开光者众多,香火不断。

另外还有现已不存的南辛镇幔山村大寺庙、大湖村全真观,因留存有石经幢及石刻,亦当为佛、道的修行之所。反映了曲阜早期的宗教信仰分布区域及状况。

曲阜还有一座名山,庙宇林立,那就是九仙山。

九仙山以钟灵毓秀而驰名,佛、道、杂等流派都曾在这里有过活动痕迹,明清所建造的王母行宫、碧霞祠、九女堂、灵官殿、三清殿、三朝阁、黉门宫、三仙桥、通仙桥、十八盘、南天门、宏华寺、芦斗寺、招提寺、观音堂、楼台庵、拔云观、山神庙、龙王庙、土地庙、华佗庙,可谓林林种种、诸神荟萃。1997年复原重建了中天门、南天门、碧霞祠、王母行宫、三清殿、黉门宫、拨云观、仙人桥、十八盘等文物建筑群。远近村民朝山进香、祈求平安、消灾发财、生子、还愿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特别是三月三的庙会还原了历史文化的心理轨迹,释放出本能原始的精神态势,满足了朴素无华的生活需求。

在查访过程中,对弃之于沟旁路边断碑残字的辨认得知始建年代最早且尚存的,当属北张羊村的东岳庙。

北张羊村东岳庙。位于书院街道办事处北张羊村内,始建于宋代,明、清多次重修扩建并建有关圣殿、钟楼。它原本是一座道教庙。相传东岳大帝是掌管人间贫富贵贱、生老病死的神仙,故此庙俗称:“东岳庙”,亦称“天齐庙”。从中,可看出宋时道教的盛行。到清中期它成为一座综合性庙宇,集东岳庙、土地庙、娘娘庙、关帝庙于一体,统称东岳庙,解放前庙宇整体保存完整。娘娘庙是求子拜所,土地庙是亡后送魂的场地,此布局凸显出生死轮回的生活理念,香火旺盛。现仅存大殿、碑刻等,庙宇的占地面积几乎没有被侵占。

曲阜现残存的还有三处:息陬乡蒋家夏侯村天齐庙;姚村镇宋家林村天齐庙及张家村天齐庙。乾隆版《曲阜县志?秩祀》中记述了明代神宗时建于城东郊的东岳庙,现已不存,踪迹全无。

数量最多,最为普遍的要数关公庙与土地庙。

关公庙又称武庙,是为了供奉三国时期蜀国的大将关羽而兴建的。他是儒、释、道共同尊崇的“超级”神灵,这在我国民间神祗中是独一无二的。关帝庙的数量多,名称也不一,种类各异。可分为专祀和合祀两大类。仅专祀关羽的庙名就有:关帝庙、关公庙、关圣庙、关王庙、关圣帝君、关老爷庙等。与其他神明合祀的庙宇有:武庙或关岳庙(关羽、岳飞)、三义庙(刘备、关羽、张飞)、七圣庙(关羽与赵公明、土地爷、天仙圣母、二郎神、财神爷、火神爷)。关羽的“武”与“义”深深地刻在我们中华民族的记忆里,由生活中的人,化变为中华大地共同崇仰的神,有其一定的历史文化渊源。自魏至唐,关羽在民间的影响并不大。从宋以后,关羽的庙宇在全国才普遍建立起来。宋哲宗封其为“显烈王”,宋徽宗封其为“义勇武安王”。元代加封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到了明万历年间,明神宗加封关羽为“协天护国忠义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圣帝君”。由于帝王们的推崇,关羽的地位才无比显赫。总之,关帝庙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与后人尊称的“文圣人”孔子齐名,被人们称之为“武圣”关公。

曲阜现存的关帝庙已为数不多,大都残缺破损。有防山乡大官庄关帝庙,刘家庄关帝庙;姚村镇化庄村关帝庙;时庄镇焦家村关帝庙;董庄乡歇马亭关帝庙;南辛镇苏家村关帝庙。碑刻留存较为丰富,多达二十余通分布曲阜全境。一座关帝圣殿,就是那方水土的民俗民风的展示;一尊关公圣像,就是千万民众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寄托;一块青石古碑,就是一个感天动地的忠义教案。他甚至影响着今天人们的思维与行为。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陵城镇小果庄村关帝庙大门及大殿的对联:大门上联“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勿忘赤帝”,下联“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横批“亘古一人”。大殿上联“师卧龙,友子龙,龙师龙友”,下联“兄玄德,弟翼德,德兄德弟”,横批“兄友弟恭”。该关帝庙在“文革”时期被毁,现已不存。但对联却以文化传承的形式得以留存,充分反映了此庙的影响及当地民众对它的留恋、对传统文化的执着。

土地庙,又称福德庙、伯公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场所。远古的社神即源于土地崇拜,土地崇拜是原始宗教中自然崇拜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始的土地神崇拜,是对土地的自然属性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的崇拜。最初的土地神—社神,与后来的土地神—土地公和土地婆,是有许多不同的。社神之称“社”者何义?《说文解字》第一上云:“社:地主也。从示、土。”意思是说,“社”是土地之主为土神。古人极为敬重土地,有了土地就有了农业,有了农业就有了衣食,生活就有了基本保障。故人们将土堆起来看成神,并向它祭献加以崇拜。商周时期,是以“示”字作“神”字用的。因“桌石”(原始初民把一竖一横的石块架叠成石桌形,拟作“神”象,立在部落中心,当作“神”来膜拜,称之为“桌石”)立于土上,就是原始宗教的膜拜对象,后来便以“示”、“土”两个独立字合为“社”字,会意为“土地之神”,社神便成为土地之神了。正如《考经援神契》所说:“社者,土地之神,能生五谷。社者,五土之总神。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为社而祀之,以报功也”。祭祀社神叫“社祭”,早在《诗经》中就有社祭的记载:“以我齐明,与我牺羊,以社以方。”“齐明”是指祭器中所盛的谷物,“牺羊”是指祭祀用的牛羊。这是说明祭器盛满谷物,献上祭祀用的牛羊,祭社祭方。后来随着“社”内涵的丰富及延伸,原始的本意被“土地神”继承下来。

曲阜供奉土地神的土地庙,除官方秩祀的以外,大多比较简陋。多于民间自发建立的小型建筑,几乎各村均有分布,也有一些在较大庙宇中间的殿堂中设有当地土地神位,大户人家门户的门龛也有设土地神位的。在民间其原始的意义已被历史的岁月冲淡,除保留了部分本意外,又有了较大的延伸与扩充。据传土地神的神诞之日是农历二月初二,旧时官府和百姓都到土地庙烧香奉祀,以祈求福泽,保佑阖村平安。曲阜的土地庙在“文革”时期全部被毁,仅存时庄镇前孔村“土地祠碑记”、董庄乡林程店“重修土地祠碑记”碑刻两通。印象较深的就是清末民初遗留的古民居屋门两边的神龛了,多有供奉土地神。

玉皇庙,是祭拜玉皇大帝的庙宇,玉皇大帝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最高神。对他的崇拜源于上古的天帝崇拜,有玉皇、玉帝之称,在唐代以前,这位玉皇大帝并不存在。南朝齐梁时陶弘景搞了个《真灵位业图》,虽有“玉皇”和“玉帝”的名目,但“玉皇道君”只在玉清三元宫右位的第十一位,“高上玉帝”在第十九位,地位并不高。到了唐代,李家天子推崇太上老君,道教空前发展,一度还成为国教。玉皇大帝才流行开来。玉皇、玉帝之称渐趋普及,民间信仰中的天帝和道教的玉皇合而为一,宋初仿效唐代,尊祟道教,把民间信仰的玉皇正式列为国家奉祀对象。宋徽宗则干脆把玉皇与传统奉祀的吴天上帝合为一体,尊号为吴天玉皇大帝。在中国大地上,玉皇大帝是普遍敬奉的最高神明之一。说到玉皇庙,以前数量较多,现仅残存息陬乡北阁山上的玉皇阁、董庄乡石泉庄的玉皇庙、防山乡双山口玉皇庙及南辛镇苏家村玉皇庙了,碑刻两通。

玄帝庙,供奉玄帝,即玄武大帝,又名真武大帝。亦为道教所信奉,民间称为北极玄真武上帝。古人以龟为玄、蛇为武,认为玄武是护卫北方的神灵。明成祖起兵篡位时,称玄武有保佑“靖难”之功。以此朝廷、官府及民间广建玄帝之庙。民间信仰认为玄武属北方之神,北方在五行中属水,水能胜火,逐将玄帝视为防火大神。从前曲阜境内玄帝庙分布较广,现皆已不存,仅存有小雪镇后西庄村南 “重修玄帝庙碑”、董庄乡黄家庄“重修北拯玄帝碑记”、王庄乡郭家堂“玄帝庙碑”三通碑刻。值得一提的是陵城镇玄帝庙村,是以庙名成村的,另外还有红庙村因玄帝庙建筑规模较大,庙墙涂以红色,逐以成村名。

三官庙,即天官紫微大帝、地官清虚大帝、水官洞阴大帝的道教祭祀庙宇,道教宣称三官能为人赐福、赦罪、解厄,即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信仰本源于原始宗教中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可谓其源远流长。早期的道教五斗道产生后,在其重要的祷祝术中,就强调对三官的崇拜。三官是道教中的大神,但还不属最高级别,只是职掌十分厉害,与人们的利害攸关,非同小可。如欲求功名富贵、延年益寿,可拜赐福紫微大帝;如欲获罪能得赦免,可拜赦罪清虚大帝;如欲消灾免祸,可拜解厄洞阴大帝。三官是奉玉皇上帝的旨意分别监察人间善恶,保护众生,极为民间所崇信。最受人们欢迎的是天官,天官赐福,民间遂将其视为“福神”。

现仅存鲁城南关居委三官庙和小雪镇西陈家村三官庙,南关居委三官庙现保存较好,正脊有二龙戏珠砖雕,飘逸灵动,栩栩如生,中间刻有“天下太平”四字,并有“风”“调”“雨”“顺”砖雕山花,建筑较为精美且内饰有壁画,现仍有人祭拜;小雪镇西陈家村三官庙只剩残垣断壁,属自然倒塌,因村民对它的敬畏,没有任何人为的打扰,大殿的基址、房梁及建筑构件尚在。说明了当地人们对其信仰的虔诚,虽然对它的认知已变得较为模糊。

观音庙,供奉观世音菩萨的庙宇,观音菩萨与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一起,被称为四大菩萨。观音菩萨在佛教诸菩萨中,位居各大菩萨之首,是我国佛教信徒最崇奉的菩萨,拥有的信徒最多,影响最大。他相貌端庄慈祥,经常手持净瓶杨柳,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疾苦。当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念其名号,便前往救度,所以称观世音。唐朝时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由于观音的大慈大悲、大爱无疆,且信奉简易、方便快捷。故而曲阜的观音庙过去数量众多。现残存有:息陬乡店子村观音堂;姚村镇杨家店观音庙;吴村镇峪东村观音庙。碑刻三通:息陬乡息陬村观音庙碑刻及东终吉石经幢;姚村镇佃户屯观音堂碑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东终吉观音像石刻,四面分别刻有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为金代刻品,弥为珍贵。

在曲阜奶奶庙、娘娘庙混为同一属性,没有明确的界限,较为模糊地统称之碧霞元君祠。由于地域的民俗化,其社会功能相同,故两者合二为一,有了两种叫法。一般供奉三尊神像,中为碧霞元君,左为佩霞元君,右为紫霞元君,俗称“三仙奶奶”或“三仙娘娘”,她是民间香火较为旺盛的庙宇,所供主神,各庙也略有所不同。民间传说的碧霞元君神通广大,能保佑农耕、经商、旅行、婚姻,能治病救人,尤其能使妇女生子,儿童无恙。拜奶奶庙、娘娘庙的大多是妇女,而她们最主要的心愿是求子,也可保护孩子,赐福免灾,所以她的分布亦为广泛。保存较好的有南辛镇幔山西村的娘娘庙,主体建筑为大殿和拜棚,结构尚稳定。拜棚内东西墙壁有碑刻,前还有上马石及石质贡桌面,留存信息丰富。

山神庙、龙王庙、火神庙的起源都来自于原始的自然崇拜。

山神庙,原本是古人将山岳神化而加以崇拜的一种祭祀场所。从山神的称谓上看山神崇拜极为复杂,各种鬼怪精灵皆依附于山间。最终,各种鬼怪精灵的名称及差异分界都在历史的进程中遗失了,或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互相融合。演变成了每一地区的主要山峰皆有人格化了的山神居住。《礼记?祭法》:“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虞舜时即有“望于山川,遍于群神”的祭制,传说舜曾巡祭泰山、衡山、华山和恒山。历代天子封禅祭天地,也要对山神进行大祭。史上最著名的要属秦始皇、汉武帝、武则天对名山大川的祭祀,在中国,有关山神的传说源远流长。成书于二千多年前的《山海经》,就已记载了有关山神的种种传说。《太平广记》里也收录了大禹囚禁商章氏、兜庐氏等山神的故事。《五藏山经》里还对诸山神的状貌作了详尽的描述。曲阜在清末民国时期其职能已经开始混淆,求子求财的、求富贵求姻缘的、求未来吉凶的都来朝拜。现存的有南辛镇幔山倒塌的山神庙,其神像被盗,庙身被毁,仅存建筑构件;还有南辛镇桑庄的山神庙;董庄乡丁家庄山神庙。它们浓缩综合了山神的精髓,使人们看到远古的影子。

龙王庙,龙是中国古代神话的四灵之一。龙王之职就是兴云布雨,为人消灭炎热和烦恼,龙王治水成了民间普遍的信仰。因是神话传说,龙王神诞之日,各种文献记载存有差异。旧时专门供奉龙王之庙宇几乎与城隍庙、土地庙同样普遍。每逢风雨失调,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时,民众都要到龙王庙烧香祈愿,以求龙王治水,风调雨顺,极据现实意义的社会生活功能。以前在曲阜城东南逵泉处建有清乾隆年间的秩祀龙王庙,在泗河两岸亦建有多处,现皆已不存。

火神庙,火神是民间神话中俗神信仰中的神祇之一。以形象和来历言,一般都以祝融(夏商时传说人物)为火神,民间俗信亦有以炎帝或燧人氏为火神的说法,总之民间俗信形形色色,即便现代人对传统的火神崇拜的源流问题也有不同看法。有的提出是否与古波斯所信仰祆教(亦称波斯教、拜火教)有一定的关联,这已无法得出确切的考证。本地亦没有统一主神名称,认识较为模糊,只是知道是祭祀火神的庙宇,祭祀时没有统一的规范礼仪和讲究。火为人类带来光明与温暖,但与祆教崇拜火神相悖,祭拜并不带有感谢成份,它却是为躲避火灾而建。现曲阜境内皆已不存。

财神庙,财神是道教俗神,相传姓赵名公明,又称赵公元帅、赵玄坛。他掌赏罚诉讼、保病禳灾之神,买卖求财,使之宜利。故被民间视为财神。旧时商贾之地多有财神庙拜祭,以求财源。现仅存吴村镇车站村财神庙。

华佗庙,是祭祀东汉名医华佗的庙宇。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州市谯城区)人,医术高明。《后汉书?华佗传》说他“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尤其“精于方药”,人们称之为“神医”。他不求名利,不慕富贵,到处奔跑,为人民解脱疾苦,深得下层人们的信仰和爱戴。过去曲阜境内均匀的分布着十余座大小不等的庙宇,故流传有十里一华佗之说,现皆已不存。对他的祭拜大可有两种心理,一种崇敬和怀念;二是祈求与盼望神医显灵,帮助病体早日康复。显然第二种得到的只是自我心里暗示,这充分反映了社会民生状态。

曲阜的庙宇、祭坛还有许多,旧时的秩祀:社稷坛、神祗坛、先农坛、乡贤祠、义忠节孝祠、城隍庙、文昌阁、鲁班祠等现皆已不存。还有五佛堂庙、三圣堂庙、五圣堂庙、大王庙、老君祠、烘君祠等,由于数量较少名称不一且社会影响不大,不在一一赘述了。

人们是以自己的生活方式融入到历史中,并不断地形成了集体的记忆,这是庙宇形成、扩充的主要特征,也是民族的民俗类文化。曲阜部分庙宇、碑刻的留存,是一笔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理应对其加强保护与管理。拂去历史的浮尘与糟粕,理性的解读和认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就会对我们的民族文化有全面透彻的认识。它容纳并解读着我们的民间社会信仰与习俗的历史体系。如果没有对民间社会信仰与习俗有充分的了解,也就没有资格对其进行评说,更不能以现在道德标准来加以贬抑。民俗中尊老的孝道,也是随着“乌鸦反哺”、“羊跪乳”等乡间最朴素的道德观而成为规范个人行为与思维的基本标准。庙宇的信仰活动也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民间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庙宇的存在当属文化范畴,它充满了智慧的处事哲学、圆融自然的信仰体系、强调善恶分辨的道德诉求。我们应该全面审视其价值,并在现代社会生活中适当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遥望当年众多辉煌的庙宇,曾经受到人们呵护、膜拜。再看现存残缺不全、破败不堪、摇摇欲坠的神堂、大殿,在苍茫的大地上与岁月抗争着,满身写满了沧桑,像风烛残年的孤独智者,更像一位被人抛弃的救世主,早已失去了昔日的光环。我们是无神论者,崇尚科学,不迷信神学,但庙宇的民俗文化我们还是希望得以保留和传承的,其对于我们社会人群的和睦相处、友邻关爱,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这种“善”的痕迹,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庙宇文化的影响是深远悠长的,我们为庙宇文化的迷失而悲痛,更应为庙宇文化的理性修复而努力。

第二篇:关于庙宇造句

【注音】: miao yu

【意思】:庙②。

庙宇造句:

1、一座庙宇耸峙在悬崖之上。

2、当其在庙宇之中沉思的时候,自我成了一个幻觉;

3、整个山谷回荡着庙宇的钟声。

4、圣言告诉我们,我们的肉体其实是神圣灵魂所居住的庙宇,我们所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会光耀我们肉体的主宰。

5、这个充满魅力的小镇庙宇众多,由群山环绕,处在湄公河和南康河的交汇之处。

6、这座美丽的庙宇地处偏远,恰恰使它更具吸引力。

7、他们在一个庙宇里埋葬了儿子的遗物。

8、一天,我看到一个仆人把他带到了大衮庙,也就是非利士之神的庙宇。

9、大厅里,观光游客对艺术作品惊奇不已:山顶和庙宇的幻想曲;黄金孔雀彩饰尾。

10、另外,有些古典庙宇还展现了符合黄金分割比的横线与竖线比例。

11、此外,这个无比壮观的建筑物也要为玛雅的失落负部分责任:树木被用来制造装饰庙宇的灰泥。

12、据圣经记载,具有“大卫和歌利亚”声誉的大卫王是所罗门王的父亲,是所罗门王在耶路撒冷的圣殿山上建造了第一座庙宇。

13、比如,一匹带翅膀的马曾经守护着一座庙宇。

14、农业生产力提高,人口增长,农村发展为城市,城市变成有着巨大宫殿与庙宇的帝国并继续积累财富。

15、那些经过16年的冒险旅程,通过沙坑、洞穴、庙宇、仓库甚至私人住宅隐藏文物的博物院工作人员已经全部去世了。

16、我的世界,将以你的火焰点上他的万盏不同的明灯,安放在你庙宇的坛前。

17、韩国各地的火车站、庙宇以及居民楼也纷纷设置了类似的祭坛。

18、在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会到庙宇去求神拜佛祈求好运和悼念逝去的亲人。

19、在瓦哈尔谷地中,斯宾塞发现了公元前300-100年的皇宫和多层房间构成的庙宇的证据。

20、所有的那些灯座,上帝的宝位,喇叭,甚至可能还有一些密封的书籍,都与庙宇有关。

21、庄严的游行队伍缓缓地走出庙宇。

22、在古埃及,双双对对凿尖的石头塔是进入庙宇门口的标志。

23、但是伊西斯找到了尸体碎片,并把它们重新拼到一起,并且到一个庙宇中祈祷并给尸体绑上亚麻绷带,他使奥西里斯重新获得呼吸。

24、它以神秘的洞穴、熔岩通道、海滩、庙宇、瀑布以及20多座国家公园闻名。

25、在欧洲,史前部落在山洞里寻求庇护,后来建造越来越大,越来越混响的庙宇及教堂。

26、有证据表明,这些很多的沿路兴建的炮台、市场和庙宇要比城墙的年代更为古老。

27、除此之外,你还能看到那些为伊特鲁里亚宗教中心——庙宇增光添彩的作品。

第三篇:庙宇碑文

为莲庄上涧庙宇撰写的碑文

风水秀美者上涧也。层峦出于天表,幽奇绝于地肤,两山相联,双峰襟环,右如白虎雄踞,左似青龙扶盘。虽无松柏掩映杨柳轻抚,但不乏紫气蒸腾、云烟缭绕,惹得神过驻足,仙游而居,自然而然矣。

庙宇历时二百余载,供奉关帝、龙王、火神、瘟神、山神等,皆散布于村中。善男信女,朝朝暮至,香火鼎盛声播百里,旨在祈求神灵庇护,实乃注重心身并冶,以恬静虚无为天地之平,道德之质也。沧海桑田,时随势迁,观之盛衰因之而就,经年日久起落亦为自然,几番劫难胜迹受损,年久失修建筑坍塌净尽,庙宇荡然无存矣!然,四方信众朝拜焚香者络绎不绝。庚寅春风浩荡,众人自发重建庙宇,智者献谋,仁者播德,勇者尽力,当地支持,八方助援,捐资十万余元。今已巍然秀出:四阿重檐,雕梁画栋,琉璃溢彩,金碧辉煌,显古代艺术雄风。五尊神像早修复端坐。姿秀情真。惟妙惟肖。披彩着锦。栩栩如生,有飘飘欲仙之势。背靠涧水远瞻五岭,环顾四方追昔抚今,万端感慨油然而生。左闻洛水滔滔引发心驰,右观雁岭能鉴千古。深觉今非昔也,噫!真正之神能者,布衣也。故镌石以志而昭示后人!

第四篇:古今庙宇知多少

今寺庙知多少

——漫话庆云之三

庆云佛教、道教等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古时寺庙众多。据《庆云县志》记载,金山寺与石佛寺、兴隆寺、全林寺并称四大名刹,金山寺尤为著名。庆云县境内,除金山寺建于隋代、石佛寺建于元代、铁菩萨庙建于明代外,佛教寺庙均建于唐代,如全林寺、兴隆寺、天宫寺、青龙寺、杨和尚寺、肖家寺、铁梁寺和观音庙等;道教庙宇除三元庙建于西晋外,均建于明代,如玉皇庙、王母庙、泰山庙、三元庙、药王庙、白衣庙、雹泉庙等。经过漫长的岁月,历史上有记载的庆云佛教寺院多被明代朝廷毁灭,而道教庙宇则在民国时期因破除迷信多被政府强行拆除,或抗战时期毁于战火。值得庆幸的是,庆云的石佛寺、金山寺近年得以恢复重建,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景区,吸引了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的众多游客前来旅游观光。笔者对庆云寺庙情况予以整理,以飨读者。

金山寺位于庆云镇汾水王村西,建于隋代,兴于唐代,毁于明代,是宋金南北分治时期全国著名的寺院,也是庆云旧志记载最早的佛教寺院,其恢复重建后成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据《金史·地理志》记载,自隋始,古汾水(今沟泮河)与鬲津河(今漳卫新河)于汾水镇(今汾水王村)交汇处有一个狭长孤岛,广约百亩,岛上建寺,故得名海岛金山寺。其建筑宏伟,气势滂沱,建有大殿、禅堂10余排,僧侣众多,香客不绝,香火鼎旺,有“骑着毛驴关山门”、“日进斗金”之说。在民国三年(1914年)编撰的《庆云县志》“轶事”中记述:陈光蕊在赴无棣县任时被水贼刘洪所害,其妻尹满堂身怀重孕忍辱偷生,将生下的小孩儿放入木匣中顺汾水漂流而下,被法明长老救起。这孩子就是以后的唐代高僧玄奘,在海岛金山寺长大出家。当地人将这段故事编成《尹满堂诉苦》等戏曲和评书段子,传唱至今。明代,该寺僧侣胡作非为,朝廷将寺院毁灭。现墟址瓦砾山积,高出平地半米左右,雨天常有古时陶片、瓷器显露于外。2003年,杭州东天目山齐素萍居士筹巨资重建海岛金山寺,现已建成前寺,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钟鼓楼、念佛堂、弥陀村、商业道德仿古街等,其规模庞大,气势恢宏,古色古香,朴质典雅,堪称江北最大的佛教寺院。寺内拥有12吨重巨钟、室内8.6米高释迦牟尼佛像,珍藏着《乾隆版大藏经》、《四库全书荟要》等书籍,均属世之罕见。目前,正在建设后寺,主要建筑有观音殿、万佛堂等。

石佛寺位于庆云县城南5公里处的马颊河左岸大堤下,始建于元朝,是庆云县志记载建寺最晚的佛教寺院,现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相传有元龙、仁凤夫妻二人流落于马颊河畔,搭茅棚居住。某年夏秋之交,天降大雨,洪水泛滥,飘来两尊石佛和一口巨钟,泊于岸边。元龙夫妇遂各处募捐钱物,修一小庙供奉石佛,香火日盛。后来,由佛教弟子募化和社会各界捐助建成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称石佛寺。寺院占地12亩,正殿3间,偏殿24间,供奉释迦牟尼神佛及石佛爷爷、石佛奶奶,有僧侣四、五名,前来祈福进香者络绎不绝。1969年,该寺改作高小。1993年,从庐山诺那塔来的仁光、仁莲二位法师主持修复石佛寺,新建大雄宝殿、五彩九龙壁等建筑。“大雄宝殿”殿名为原国家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字体遒劲而俊美。

全林寺又称洪恩寺,位于县城东9公里处的常家镇全林寺社区原吕家村东北,建于唐代。该寺规模宏伟,占地10余亩,周围树木参天,院内奇花异草,风景甚佳。相传,明朝正德年间,该寺主持空孟和尚武艺高强,带领手下弟子为非作歹,祸害乡里,深为乡邻憎恶。当时,朝内奸臣刘瑾谋想篡位,暗地与空孟和尚勾结。空孟还串通其它寺院僧人,招兵积粮,修建地道机关,藏兵300余人,日夜习武操练,图谋造反。正德皇上知晓后,便率兵将空孟和尚及其全林寺、杨和尚寺、青龙寺、肖家寺、铁梁寺等寺院的僧人全部戮灭,寺院皆被毁除。

杨和尚寺位于县城东南18公里处的中丁乡杨和尚村附近,建于唐代。明初时,有个主持僧人姓杨,故得名杨和尚寺。此寺院亦毁于明代正德年间。

青龙寺位于县城东南3公里处的尚堂镇大宗村西,为唐代所建,庙宇占地约3亩,寺内尼姑很多。明代,该寺尼姑因受地痞欺辱搬至范家庵,寺院被正德皇上毁灭。

肖家寺位于庆云县城东北12公里处的常家镇大胡社区原肖寺村东,建于唐代。该寺原名无稽可考,因明代肖姓迁来定居,故名肖家寺。寺院规模较大,僧侣众多,明代被毁。铁梁寺位于庆云县城东北23公里处的严务乡严务村东北,建于唐代。寺院占地10余亩,有僧人10余名。据传,该寺之处有一根粗长的铁梁埋在地内,故得名铁梁寺。寺院毁于明代,现仍存废墟

兴隆寺位于县城东6公里处的常家镇板营社区北,为唐代所建,明正德元年(1506年)重修。寺院占地10余亩,建有大雄宝殿,高1丈余,面积约3000平方米。殿内供奉伽兰祖师和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及四大天王、十八罗汉。在正德皇上毁灭全林寺等寺院时得以幸免保存,一直有僧侣主持,直至1937年还有从福、宽伦二僧。1939年,日寇在此安设据点,1945年歼灭日寇时,寺院被毁。

观音庙又称大庙,位于庆云县城东北13公里处严务乡黄邱社区原五个黄邱村之间,为唐代所建。庙宇有东西两大殿,东大殿为观音堂,供奉观音菩萨像;西大殿为罗汉堂,供奉十八罗汉。大殿前,东西相对各有10余处小殿,西偏殿为诵经房和僧人寮房,东偏殿多为游僧客居之房。庙门为正阳门,左侧立有石碑,碑文镌刻大庙历史及捐资人名。观音庙院内有一棵古槐,现仍存活,长势茂盛。清代,立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为庙会,庙会10天,煞是热闹。1929年,此庙被国民党改为学堂,1947年改为黄邱小学,后改作敬老院。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因房屋失修倒塌,观音庙毁。

铁菩萨庙位于庆云县城北8公里处庆云镇周贾社区原东周村,为明代所建。庙内供奉观世音等七尊铁铸菩萨,故称铁菩萨庙,香火极旺,与东光县的铁菩萨齐名。上世纪50年代末,因大炼钢铁,其中4尊菩萨被毁。以后,另3尊菩萨在文革中遭毁。三元庙又称三官庙,位于县城东南18公里处中丁乡大店社区东,据传为西晋所建,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重修,为庆云县志记载最早的道观。庙宇宏大壮观,供奉三元神,即上元“天官”张角、中元“地官”张鲁和下元“水官”张修。1929年,该庙被拆毁。

玉皇庙位于庆云县城北3公里处渤海路街道办金山社区原齐家村北延陵台遗址。延陵台为春秋时期吴国杰出政治家、外交家季札长子旸之墓,明代此处常出现马车受惊、人失迷之事。为此,修建了玉皇庙,供奉玉皇大帝。每年农历正月初九立有庙会,异常热闹。1929年,玉皇庙被拆除。现今,此处已新建海岛金山寺,再度繁华起来。

王母庙位于庆云县城东北 23公里处严务乡后庄科村东南,为明代所建。庙宇秀丽壮观,占地约600平方米,供奉西王母娘娘。清代初期,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立为庙会,白莲教马开山师傅在此传道,进行反清复明活动。八极拳创始人吴钟也曾设擂台,会聚天下武林豪杰。南临沂庙会因被白莲教利用进行反清复明活动称“南临会”,庆云县的王母庙会便被称“北临会”。1934年4月18日(农历三月初五),中共津南特委和庆云县委在“北临会”上发动了著名的马颊河大罢工。后,庙毁。

泰山庙位于庆云县城西7公里处的东辛店乡东辛店村北,建于明代。庙宇整齐壮观,供奉碧霞元君、眼光奶奶、送子奶奶等神像,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有庙会。此庙1935年重修,1941年日寇在东辛店安设据点,庙被毁。药王庙位于庆云县城东13公里处的常家镇枣园社区原前王村北,为明代所建。庙宇宏大壮观,建有正殿、钟鼓楼、奎星阁、禅堂等建筑,正殿供奉药王、四大使臣、镇殿大将军及十大名医,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日有庙会。1940年,日寇在此安设据点,1944年,日寇撤走,庙被毁。

白衣庙位于庆云县城东北4公里处的常家镇乔王社区原后乔村,建于明代。庙宇整齐秀丽,供奉白衣大士神像。1914年,由大道王村举人王鸣周倡议立每年农历三月三日为庙会。后,庙毁。

雹泉庙位于庆云县城北8公里处西窑社区原包全庙村。因该地一带常有雹灾,明代修雹泉庙。庙内供奉雹泉爷(又称雹神),两侧有风、闪、雷、雨等神像,立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为庙会。1929年,此庙被拆除。

(发表于2009年9月29日长河晨刊11版“德州地理志”栏目头条)

第五篇:庙宇捐款倡议书

顺平太子庵庙宇修建募捐

倡议书

伊祁山是“尧”的出生地,后因其五太子在此山出家修行,得名“太子庵”,并成为历代佛教圣地。**年代建筑损毁后经陆续修建,山顶庙宇已初见规模。为解决老人及行动不利者上山的困难,村民自发组织在山脚下重修庙宇?? 顺平太子庵庙宇修建募捐倡议书

伊祁山(太子庵)位于顺平县万顷桃源农庄民俗文化园(桃花节)内,距保定45公里。山上有古老的洞穴、众多庙宇、殿堂、亭台,及原始氏族群居遗址。

这里人杰地灵,自古就是一片风水宝地,相传伊祁山是我们的祖先“尧”的出生地。尧,姓伊祁,名放勋,史称唐尧。公元前2377年农历二月初二在伊祁山诞生,15岁封为唐侯。20岁其兄帝“挚”让位于他。后因水灾西迁山西,定都平阳。尧在帝位70年,90岁禅让于“舜”,尧活了118岁。

因尧帝五太子“丹朱”再此山出家修行,故又得名“太子庵”。经过历代官府拨银修建,成为佛教胜地。每逢庙会附近州县黎民及朝廷命官,都要上山朝拜。后因**年代损毁,山上寺庙只剩遗址。近些年,经过各方支持和附近村民陆续修缮,山顶的庙宇已初见规模。

山顶庙群照片

至今每年正月、七月及仲春时节,显官达贵、商贾百姓、佛门弟子、文人骚客、八方而来,云聚这里寻根祭祖、诵经许愿、观景赏花、参加民族文化活动,为亲人祈福?? 为解决老人及行动不方便的人上山祭祖的困难,由山下张各庄村村民自发组织,民间募集资金,在山脚下修建庙宇一座。

由于资金短缺,困难重重,因此,恳请各方力量来捐助。希望您踊跃出资,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慷慨解囊,积少成多,共同完成这次修建。请见书者伸出捐助之手,以一颗真诚恭敬的心去布施,根据自己的能力出资、出物、出力。善心无大小,爱心无大小,或把平常乱花的钱节省下来,也可为修建寺庙添砖增瓦。

您这份弥足珍贵的慈悲心、爱心与菩提心会给我们带来无量的功德和福德。愿这次的发心捐助给大家带来终身的福报。一份善举,功德无量,名留千秋,子孙增幅。

当前情况: 庙宇设计共三间,现已打好地基,资金缺口较大,只有解决资金问题方可往下进行。庙址位于张各庄村村东山脚,坐北朝南。附照片: 已修建的地基(13年冬拍摄)

仰视照(13年冬拍摄)俯视照(13年冬拍摄)

设计图 篇二:关于筹建家乡古迹保全庙的倡议书

关于筹建家乡古迹保全庙的倡议书

各位乡亲、乡贤、各位志士:

保全庙,是纪念汉广武君李左车和供奉其神位的庙堂。李左车著有兵书《广武君》,论述用兵谋略,流传甚广,更有“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名言流传至今。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韩信出奇兵,斩陈余,掳赵王,一举灭赵后,采纳李左车“按甲休兵,镇赵安民,以兵威说降,齐燕可定”的建议,不战而屈人之兵。李左车之计,避免了战事,保全了一方百姓。他扶危济困,广施恩德,卒后被封雹泉神,在受令播撒冰雹时,总是让过乡梓。人们对他感恩有加,尊为神,立碑、修庙、塑像。千百年的历史变迁,庙宇早已香消玉殒,但李左车一直是家乡民众心中给予五谷丰登的“雹泉神”,一直是在外游子、创业志士祈福保佑的“保全神”。

当历史的车轮转到了2011年,位于家乡崔王孟区域的千年古桑惊现,她的开发立即上升为县重点工程,并于2012年5月以“无棣千年古桑逍遥游乐园”原生态向社会开放。为使景区更加具有观瞻性和底蕴,为让社会各界更加了解车镇的历史、人文、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计划在景区内恢复古迹“保全庙”。设计南北长33米,东西宽32.6米,建设大殿一座、配殿两座,为汉时建筑风格,需筹资300多万元。

为了守护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为了传承家乡历史文化的根系脉络,为了保护家乡的文物古迹,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我们谨发出如下倡议: 各位乡亲、乡贤、在本地工作过的亲朋、在外地创业的家乡志士和社会各界,欢迎积极投身到“保全庙”筹建工作中来,为筹建工作献计、献策,为“保全庙”建设工程捐款、捐物,提供不拘于任何形式的援助。捐资不限多少,都将记入恢复重建名册并在互联网上公布,我们还将在恢复重建碑刻中留下您的芳名,让您的美名传颂乡里,流芳千古,与天地共存。

各位乡贤、各位志士,“保全庙”的建设需要您添砖加瓦,需要您留下一份功德、一份爱心和一份牵挂,就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培育家乡繁荣昌盛之花!

保全庙筹建工作委员会

2012年3月篇三:爱心捐款倡议书范本 爱心捐款倡议书范本

让我们用爱心托起生的希望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都知道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当你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享受着健康快乐的生命时候,你可知道一个柔弱的生命正在与病魔进行殊死的搏斗。残酷无情的病魔改变了他的生活,也给一个普通的家庭带来无尽的痛楚。他就是我校三年级六班王汉青同学,他从10月下旬感冒发烧那天开始,就一直在家休息。起初所有人,包括老师和家长都以为他得的仅仅是习以为常的发烧而已,但是后来发现皮下出现血点,到东营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之后,立即赶往北京救治。经过几天的煎熬,北京307医院也已给出了相同的诊断结果。一纸诊断书犹如晴天霹雳,打在了家长和老师们的心坎上!一纸诊断书,顷刻间将孩子的父母、亲人推向了无情的深渊!目前,王汉青同学病情还不太稳定,需要动手术,需要很多的医疗费用。此时此刻,他不仅需要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更需要的是我们大家的关怀和鼓励。病魔可能夺去生命,但永远不能夺去我们之间的真情!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校园里。为此,学校少先大队

朝阳【wlsh0908】整理

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伸出双手,奉献我们的爱心,以捐款方式为王汉青同学提供关怀和援助,为王汉青同学的康复贡献我们的一点力量。

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伸出友爱之手来驱散笼罩着这个家庭的阴霾吧!你的仁爱之心,你的善意之举,可能会拯救一条幼小的生命!众人拾柴火焰高,爱心捐助汇暖流!能力不分大小,善举不分先后,您所捐助的每一分钱都饱含着无价的爱心,都将化成一屡屡阳光,汇成一股股甘泉,给王汉青同学以无限的力量。愿我们的点滴付出凝聚成爱心的彩虹,让暗淡的生命重新焕发出灿烂的生机!

我们会及时把您的爱心捐款交到王汉青同学的家人手中。衷心感谢您对王汉青同学的支持和鼓励!

要求:本着自愿的原则,所捐金额不限,周一上午利用升旗时间举行捐款仪式,每班派一名同学上台、各教研组由组长上台,学校将张榜公示。

朝阳【wlsh0908】整理篇四:为家乡公路建设捐款倡议书

为家乡公路建设捐款倡议书 先生/女士:

您好!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园情。不管您身在何方,身居何职,身事何业,愿您事业红红火火,家庭团团圆圆,财源滔滔滚滚。作为家乡的游子,永远的老乡,我们真诚地问候您,诚挚地祝福您!**村—我们的家乡,一片美丽神奇的土地。山是思想,水是感情,山山水水,构成了眼中悦目的风景,滋长了心中永远的思念。家乡的每一丝音讯,时刻牵动着大家的神经,家乡的每一样变化,无不吸引着大家关注的目光。**村—我们的家乡,一片生机勃勃的土地,改革的春风唤醒了沉睡的土地,开放的钥匙打开了紧锁的山门,市场的魅力,激活了**村的活力,家乡的面貌日新月异,经济建设捷报频传,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未来的前景更加美好。**村—我们的家乡,是一片仍然需要我们关注与奉献的土地,她的历史,更是无悔无憾的历史,她的现实,还不是尽善尽美的现实,美中不足毋庸讳言,特别是踏上回家的公路,几回回坑坑洼洼,污水四溅,几回回陷车阻行,哭笑不能。家乡的“高朱”公路成了制约家乡经济发展的“瓶颈”,成了家乡人民的难言之隐,更成了奔波在外的游子们血脉中的阵痛。值得欣慰的是,经过镇党委政府的不懈的努力与争取,**公路终于列入“十二五规划”建设项目,计划于***动工,到***竣工。“高朱”公路开工建设,是家乡父老乡亲多年的愿望,更是**村在外工作同乡的喜讯。该公路全长**公里,贯穿**是**村南北交通要道,工程总

造价**万元左右,上级到位资金**万元,村民党员集资**万元,尚有**万元左右的缺口,需要**村的父老乡亲筹资。为此,我们特向社会各界人士发出倡议:地不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家乡公路建设,义无反顾,慷慨解囊,我们将万分的感谢。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乐善好施,功德无量,家乡的建设需要您的援手,故乡的人民不会忘记您的乡情,一点一滴都是爱,一分一毫都是情。我们郑重承诺:募捐资金实现专帐专管,严格监督,定期公示。我们热切倡导社会各界和镇内外乡情鼎立相助,踊跃捐款,真诚期待广大捐献者和热心人士积极参与监督管理工作。如蒙您的支持响应,共襄盛举,我们深感荣幸,父老乡亲不胜感激!更为重要的是,道通则人兴,路通则财旺,我们共同的乡村将会变得更加美好,我们共同的明天将会变得更加灿烂辉煌!**村委员会篇五:募捐倡议书

命运无情人有情----爱心捐款倡议书

各位老师、同学: 你们好!

拥有健康和快乐是我们每个人的梦想。当我们和朋友高歌、放声欢笑的时候;当我们和家人团聚、共享生活的时候;当我们努力工作,畅想人生理想的时候,在我们的身边却有这样一个同学正在遭受着病魔的折磨!陆志超同学是数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011级2班学生,在校期间表现优异,学习刻苦努力,生活上也十分节俭。大四考研结束后陆志超同学取得了理想的分数,并且成功通过了苏州大学的初试,美好的人生即将开始,不幸却悄然来临!在和父母团聚的日子里陆志超同学渐渐感到身体不适。父母陪同他在医院进行了全身检查,得到的却是肝癌晚期的噩耗。

陆志超家一共四口人,父亲母亲还有他年迈的奶奶,日常家庭的收入也是靠他父母打工所得。陆志超母亲也有肝病常年服药,现在为了照顾生病的孩子,他们双双辞职,现在无任何经济来源。早期他的父亲为了稳定孩子情绪,也担心妻子的身体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他把孩子的病情瞒住了所有的家人,自己一人默默承受着这一切。但是自从陆志超同学患上肝癌之后,高额的住院及治疗费用让他的家庭难以维持,住院一个月费用就已花费了二十多万。手术切除胆囊及大半个肝脏,病痛的折磨让原本就瘦弱的他更加的消瘦。由于支付不起后续高额的治疗费用他已经出院回家治疗。但是医院告诫他的父亲,如不能持续治疗,陆志超同学的情况将会很快恶化。现在陆志超同学在江阴市百易中医院接受治疗,可是后续的治疗费用比之前更高,为了治病,家里经济上已十分困 难,负债累累。父亲综合各方面考虑,将陆志超的病情告诉了家人和他本人,青春洋溢的花季遇到如此大的变故,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但是得知自己病情的陆志超表现的非常乐观,求生欲望非常强烈,也在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但是江阴市的医疗水平毕竟有限,他以及家人都特别希望去上海的大医院接受更好的后期治疗,只要有一线希望都不愿意放弃,但是巨额的医疗费用成了拦路虎,他们现在在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的的援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帮助和抚慰他人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碎石筑长城,细流积成海。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支援解万难。数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学生会倡议全院乃至全校师生奉献一份爱心,献上一片真情。俗话说,援人玫瑰,手有余香;奉献爱心,收获希望。您的一份爱心,必将改变他的命运;您的一次善举,更将得到心灵的慰藉。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