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乌鲁木齐市电采暖
乌鲁木齐市电采暖“十二五”发展规划
概况
乌鲁木齐市冬季大气污染治理一直是乌鲁木齐市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2007年国务院3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切实加强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努力改善乌鲁木齐市环境空气质量。2009年9月,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召开民生工作会议,市委书记朱海仑强调:首府冬季大气污染问题涉及全市300多万各族群众的身体健康,是最大的民生问题,要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将解决冬季大气污染问题作为市委、市政府今后重点工作,下决心抓紧时间完成“蓝天工程”。
建设环境美好、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乌鲁木齐市,为乌鲁木齐市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发展空间和市场,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治理项目已势在必行;随着国家实行的产业、地区倾斜政策,为乌鲁木齐市提供了的良好的发展机遇,调整乌鲁木齐市供热能源结构实施方案是非常必要的,也是迫在眉睫的。
在乌鲁木齐市政府的统一安排协调下,按照控制与改善大气污染目标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按照科学规划、逐步实施、经济合理的原则,在分析乌鲁木齐市供热能源消费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乌鲁木齐市供热发展和能源消费发展趋势,在各种能源合理利用的前提下,提出了乌鲁木齐市中期电热采暖规划目标、规划实施方案和对策措施。其中电采暖作为清洁能源供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二五”期间将有长足发展。
电采暖对电力的需求很大,原乌鲁木齐电业局编制的“十二五”电网规划不包括此项新增负荷,必须增加新增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为使电网建设改造工作与电采暖工作协调统一,保障电采暖规划的顺利实施,“蓝天工程”早日实现,特编制此专项规划。
实施范围: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区(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水磨沟区、新市区)及米东区核心城区(不含石化工业区)、头屯河区及乌鲁木齐县。
实施年限:2011-2015年。
一、供热现状概述
(一)现状供热能源结构
截止到2009年,乌鲁木齐市中心四区及米东核心区供暖面积10286万平方米,中心城区(包括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新市区、水磨沟区)供暖面积9864万平方米,米东区供热面积422万平方米。2009年乌鲁木齐市中心四区及米东核心区共有热电厂3座,供热面积1350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13.2%;大型燃煤锅炉房56座,供热面积6320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61.4%;分散燃煤锅炉房226座,供热面积1227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11.9%,城乡结合部分散自采暖锅炉21914台,供热面积739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7.2%;清洁能源供热面积650万平方米(主要是燃气分户采暖),占6.3%。具体构成见表1。
表1 2009年乌鲁木齐市各城区供热方式面积统计(万平方米)
序号
区域
名称
热电
联产
燃煤集中供热
社会分散
燃煤锅炉房
城乡结合部自采暖锅炉
清洁
能源
小计
天山区
900 982 266 187 200 2535 沙区
0 2106 301 106 150 2663 新市区
0 2212 346 188 200 2946 水磨沟区
450 728 185 257 100 1720 米东区
0 292 129 1 0 422
合计
1350 6320 1227 739 650 10286
比 例
13.2% 61.4% 11.9% 7.2% 6.3% 100%
(二)供热行业对环境影响
燃煤直接燃烧供热面积占到现状总供热面积的80.5%。据统计,2009年全市用于供热行业的煤炭总消费量达到350.72万吨(不含热电厂用煤), 总排放量为烟尘7685吨,二氧化硫22009吨(具体见表2),是冬季大气环境污染贡献度较大的领域之一。
表2 乌鲁木齐市城市污染来源及排放量
燃煤锅炉房分类
供热面积
(万m2)
年耗煤量
(万吨)
烟尘排放量
(吨)
二氧化硫排放量(吨)
大型燃煤锅炉房
6536 248.4 2702 14353
分散燃煤锅炉房
1228 61.4 3600 4839
城乡结合部自采暖燃煤设施
744 40.92 1383 2817
合计
8404 350.72 7685 22009
采暖期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到全年排放总量的60%,加之冬季采暖期静风及逆温频率均高达90%以上,使得大气环境污染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夏季大气污染较轻,秋冬季大气污染极为严重,极端污染天气在冬季时有发生,SO2、PM10的浓度远高于其它季节,呈现典型的煤烟型污染特征。
根据清华大学对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成因研究成果显示,就污染物浓度贡献率来说,生活面源和小于20吨的采暖锅炉对乌市冬季环境空气质量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影响严重,分散锅炉和燃煤小锅炉等生活面源低空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和氮氧化物对整个采暖期环境空气总污染物浓度的贡献占四成左右。因此,治理分散燃煤,改变供热能源结构,是今后一段时间内乌市改善空气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
表3 乌鲁木齐市采暖期与非采暖期污染物排放浓度对比
环境指标
SO2(mg/m3)
超标
倍数
PM10(mg/m3)
超标
倍数
NOX(mg/m3)
超标
倍数
国家环境质量二级标准
0.06
0.1
0.08
国家环境质量三级标准
0.10
0.15
0.08
非采暖期
0.026 0 0.079 0 0.052 0
采暖期
0.159 1.65 0.202 1.02 0.085 0.06
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区及米东核心区现有集中供热站56座,绝大多数分布于沙区和新市区,平均每2.7平方公里就有一座集中供热站。在城市主城区的沙依巴克区,供热站建设密度更是达到每平方公里就有1根集中供热烟囱,烟囱分布密集。另外,在城市周边存在着上万台居民小供热锅炉,无任何脱硫除尘设施,污染物低空排放,大大增加了大气污染的程度。这种以零散布点形式为主、各自为政的供热方式,是导致乌鲁木齐市冬季供暖期大气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统计,全市集中供热锅炉烟尘排放达标率仅为23%,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仅为12%,由于分散供热锅炉规模普遍偏小,治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多数锅炉环保设施的净化效率达不到设计指标要求,主要污染物排放超标情况突出。
根据以下《乌鲁木齐市污染物排放分行业统计表》,采暖季集中供热SO2的排放占全部排放总量的20%左右。
表4 乌鲁木齐市污染物排放分行业统计表
序号
类别
用煤量
(万吨)
二氧化硫排放量(万吨)
冬季二氧化硫排放量(万吨)
氮氧化物排放量(万吨)烟尘
(万吨)
电力生产企业
602.34 3.9 1.8 5.6 0.6 工业源
613.82 5.4(含工艺过程排放1.3)
2.7(含工艺过程排放0.65)
2.6 集中供热
301.6 2 2 1.2 生活源及其他
130.46 1.5 0.8 2.6 1.7 机动车尾气
合计 1648.22 12.8 7.3 11.2 6.1
环境容量
≤6.7 ≤2.7
≤4.0
《乌鲁木齐市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2009-2015年)指出,“治理乌鲁木齐市冬季大气污染应以减少采暖期煤耗为主要手段”,同时指出,乌鲁木齐市冬季大气污染的主观因素是“能源结构和供暖结构不合理,燃煤为主的供热方式加剧了冬季大气污染”。
(三)现状供热存在问题
(1)燃煤设施环保处理水平落后,大气污染物排放超标严重,是造成冬季大气污染严重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全市集中供热锅炉大多数除尘脱硫设施落后,不能达标排放,有些锅炉未安装脱硫设施,烟尘排放浓度达到乌鲁木齐市《燃煤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65/2154-2004)地方排放标准限值的仅为23%,SO2排放浓度达到排放标准限值的仅为12%;而分散的立式小锅炉由于热效率低,烟囱低,且无法安装脱硫除尘设施,污染物超标情况更加突出,加剧了乌市冬季大气污染严重程度。
(2)热能生产、输配、利用效率低
能源消费环节浪费仍然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热量生产和输配环节热效率低、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性能差,采暖热能浪费严重等。虽然近年来政府和供热单位均加大了在节能降耗方面的投入,达到或超过50%节能标准的建筑物已经超过3000万平方米,但截止到09/10采暖季全市大型燃煤锅炉房集中供热平均能耗依然高达39.9kg标煤/平方米。
全市集中供热锅炉平均设计效率约82%,集中供热管网总体效率约72%,大量能源浪费在生产和输配环节,真正终端热用户利用的热能只有不到60%。
(3)供热设施配置不合理
由于供热规划滞后及相关历史造成的原因,供热项目建设一定程度上处于盲目、无序的状态,各区供热设施建设盲目发展,执行供热规划不力,热电联产并网工作进展缓慢,由此造成供热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供热单位分散,管理水平多数较低,不但能源浪费严重,而且污染控制能力差,供热安全性不高。
(4)供热能源结构不尽合理
供热能源绝大部分依赖煤炭,直接采用燃煤供热面积占总面积的80%,对冬季的大气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用能较为单一。
随着天然气的大量引进、电力的发展以及热电联产工程的建设,客观上为改善供热能源结构奠定了基础,要保证城市的发展和完成环保的任务,亟待明确供热发展方针和供热方式,着力解决好污染治理和城市发展的一系列问题。
(5)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进展缓慢,供热体制改革滞后
大量既有居住建筑未进行节能改造,非节能建筑由于围护结构保温性能低、热损失大,要保证其室内温度适宜,必然会消耗更多的热能。众多公共建筑无限制型的用热方式同样造成热能的大量浪费。
由于未实行采暖费“暗补”变“明补”和供热计量收费政策,因而无法广泛调动用热单位和居民“行为节能”的积极性,即使通过对既有建筑外墙保温、室内供热系统加装计量和温度调节装置也未能完全达到节能目的。
(6)管网老化严重,存在安全隐患
集中供热管网目前全长1460公里,其中一级热网350公里,二级热网1100公里。二级热网中有三分之二的管道已运行15年及以上,管网跑冒滴漏严重,不仅热损失大,而且存在安全隐患。
二、供热能源结构调整主要依据
(1)《乌鲁木齐市冬季大气污染方式实施方案》
(2)《乌鲁木齐市能源发展与节能规划》
(3)《乌鲁木齐市城市供热规划》(2006~2020)
(4)《乌鲁木齐市热电联产规划》(2008~2020)
(5)《乌鲁木齐市天然气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08~2020),三、供热能源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目标和负荷预测
(一)供热能源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2号文件)为指导,以全面改善乌鲁木齐市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以《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为基本依据,坚持科学发展,大力引进和发展清洁能源,逐步减少并严格控制燃煤总量,将目前以原煤为主的污染型能源结构逐步转变为以热电联产、天然气等优质能源为主的清洁型能源结构;通过采取能源置换和替代、供热方式合理选择、供热资源整合等措施,实现供热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冬季空气质量全面好转,为乌鲁木齐市实现新的腾飞创造良好环境。
GB5081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规定:空气调节与采暖的冷、热源宜采用集中设置的冷(热)水机组或供热、换热设备。机组和设备的选择应根据建筑规模、使用特征、结合当地能源结构及其价格政策、环保规定等按下列原则通过综合论证确定: 具有城市、区域供热或工厂余热时,应优先考虑作为采暖或空气调节的热源.不具备上述条件时,可设锅炉房提供热源; 具有充足的天然气供应和热电厂的地区,应推广采用热电冷联供技术,提高热源的综合利用率; 具有多种能源(热、电、燃气等)的地区,可采用复合式能源供冷供热; 有天然水资源或地热源可供利用时,可采用水(地)源热泵供冷供热。
综合上述能源利用效率、投资及运行成本、污染物排放等重点因素,在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前提条件下,初步确定乌鲁木齐市供热方式的选择排序见表5:
表5 乌鲁木齐市供热方式的选择排序
供热方式
排序
燃煤热电联产集中供热
热泵等高效清洁能源
燃气供热
燃煤锅炉房清洁煤燃烧集中供热
电供热 5
(二)能源结构调整目标
1环保目标
通过供热能源结构调整,以热电联产和电热采暖改变以直接燃煤为主的供热方式,使得冬季供热污染物排放量逐步降低,到2015年规划期末,规划区域内除热电联产调峰燃煤锅炉房外,无燃煤供热设施,比2009年减排二氧化硫2万吨,烟尘7千吨。
2供热系统节能目标
严格限制原煤直接燃烧,大力实施节能措施,发展节能技术,逐步降低单位面积供热能耗,供热平均能耗比2009年降低20%以上。
3供热能源结构调整目标
2015年,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内清洁能源供热率争取达到100%,城市中心区电热采暖供热面积大于20%,其中沙依巴克区、水磨沟区、米东区、天山区以热电联产供热为主,在其它热点联产无法覆盖的区域,优先选择电热采暖等清洁能源。中心城区分散燃煤供热锅炉全部取消,保留的调峰大型燃煤锅炉房进行环保改造,达到新的环保排放标准。全市实现优质清洁能源占主导地位的供热能源结构目标。新建项目必须接入城市热力网或清洁能源供热方式,严禁新建燃煤供热设施。
4能源供应安全可靠目标
要运用市场机制,利用各种途径供应各种能源,使优质、清洁能源供应多元化,最终实现充足和稳定的供应。保证电热采暖的健康有序发展,离不开一个安全、稳定的电网。因此,必须使电网同步发展,建立坚强、稳定的新疆电网,以保证电热采暖各项工作顺利展开。
5经济合理目标
在供热能源结构调整过程中,要借鉴已有的成熟方法和经验,制定科学的技术路线,采用经济合理的用能方法,提高热源、热网、热用户的用能效率;并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和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经济合理的能源供应系统,用最小的经济代价获得最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三)供热能源结构调整负荷预测
根据人口和人均居住建筑面积预测,到2015年,乌鲁木齐市居住建筑面积按照高限将达到9400万平方米。统计数据中居住建筑占到总建筑面积的70%,因此到规划期末,全市总建筑面积预计达到14000万平方米。从2011年到2015年,每年新增建筑面积约为900-1000万平方米,符合近年来的城市建筑发展规律。
四、供热能源结构调整总体方案
供热能源结构的调整以环保目标为依据,以用优质能源替代燃煤为主要手段,削减煤炭消费量。能源结构的调整以环保目标为依据,以用优质能源替代燃煤为主要手段,削减冬季供热煤炭消费量。
将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区的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水磨沟区、新市区以及米东区的核心区划定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禁燃区内2013年前全部取消分散燃煤供热锅炉及城乡结合部自采暖锅炉,将其并入城市热力网或进行清洁能源改造。区域内的大型集中供热锅炉房分区、分期并入热力网或进行清洁能源改造,总体上减少中心城区供热用煤量,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一)优质能源替煤方案
根据乌鲁木齐市地理特点、行政区划、供热资源分布等各方面因素,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在禁燃区内除热电联产调峰锅炉房及部分大型燃煤供热设施外,全部取消燃煤供热设施,现有燃煤设施必须改造成热力站接入城市热力网或进行煤改气。禁燃区内保留的大型燃煤供热设施,对其进行环保改造。
1高污染燃料禁燃区
根据对居民集中地区的影响程度、实施时间,区域控制分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Ⅰ区、Ⅱ区、Ⅲ区。
其中高污染燃料禁燃区Ⅰ区为东过境公路以西、红雁池电厂以北、西过境路以东,苏州路以南,乌吉大高速以东,米东北环路以南的区域,借助热电联产热网的发展机遇,该区域内全部取消分散燃煤锅炉房及居民自采暖锅炉,采用并入城市热力网或改用天然气供热的方式,至规划期末,该区域内仅保留10座大型调峰燃煤锅炉房。
高污染燃料禁燃区Ⅱ区为苏州路以北,阿勒泰路以东,铁路以南,河滩路以西,该区域内所有燃煤大型锅炉房、区域分散锅炉房、居民自采暖燃煤锅炉全部取消,采用电采暖供热的方式,至规划期末,该区域内不再保留燃煤供热设施。
高污染燃料禁燃区Ⅲ区为上述Ⅰ区、Ⅱ区以外的区域,该区域内取消分散燃煤供热设施及居民自采暖燃煤设施。
对于达坂城区、头屯河区、南山山区建议采用如下供热方式达坂城区积极发展太阳能、电采暖等清洁能源供热方式。
头屯河区应充分利用八一钢铁厂的工业余热及高炉煤气,积极发展余热供热和实施现有燃煤锅炉煤改气,提供清洁能源供热比重。
南山山区采用电、热泵等清洁能源供热方式。
2替煤用优质能源选择
各种供热方式比较的结论:
第一选择: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充分利用热电联产城市热力网的供热能力,在管网覆盖的范围内积极推动现有分散燃煤锅炉房接入热网。
第二选择:电采暖供热。优先选择新建的学校、机关办公楼、商务写字楼,该类用户冬季平均用热小时数为普通居住建筑的60%左右,且便于集中控制,有利于节能,运行费用较低。因此建议采用电采暖供热方式。在远离城市热力网的区域内,新发展用户鼓励发展电采暖供热。
第三选择:燃煤清洁燃烧(环保设施改造+脱硫除尘设施),建议采用电除尘/布袋除尘+一体化脱硫装置。对区域内保留的热电联产调峰锅炉房及部分大型燃煤锅炉房进行环保升级改造。
(二)供热能源结构调整方案
大型集中燃煤锅炉房中有18座并入城市热力网,10座作为热电厂的调峰热源被保留,并进行环保升级。区域分散燃煤锅炉房并入热力网105座。规划城乡结合部自采暖锅炉其中11924台、供热面积392万平方米并入热电联产热力网。
到十二五末,电采暖(含热泵)供热面积达到750万平方米。
表6 全市能源结构比例
供热方式
热电联产
(万平方米)
大型燃煤锅炉房(万平方米)
清洁能源供热(万平方米)
电采暖(万平方米)
合计
(万平方米)
2011年
供热面积
3400 4250 1650 50 10000
2012年
供热面积
5200 2870 2730 150 11000
2013年
供热面积
6500 1230 3870 300 12000
2014年
供热面积
7000 150 5000 500 13000
2015年
供热面积
7750 0 5500 750 14000
比例
55.35% 0 39.29% 5.36 100%
表7 大型燃煤锅炉房作为热电联产调峰热源
序号
名称
所属
行政区
额定出力
(蒸吨)
小计
(吨)
2009年供热面积(万m2)
万嘉热力有限公司一公司
天山区
6×40 240 180 万嘉热力有限公司二公司
天山区
6×65 390 320 葛洲坝新疆新胜供热站
天山区
2×40+1×20 100 118 市热力总公司(苇电调峰热源)
天山区 2×100+1×65 265 233 新疆华凌热力有限责任公司
水磨沟区
6×40+2×80 400 309 乌鲁木齐蓝珠集中供热站
沙区
4×40+1×90 250 169 新疆十月公司(广汇二分公司)
沙区
2×10+5×40 220 220 新疆广汇四分公司
米东区
4×40+1×80 240 142 新疆丽谯热力有限责任公司
米东区
2×20+2×40 120 72 新疆丽譙热力有限责任公司
米东区
3×20+1×40+1×50 150 78
合计
2375 1841
2015年,调峰热源燃煤锅炉房每年煤炭消耗量为6.16万吨,按照现行乌鲁木齐市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烟尘排放量25吨,二氧化硫排放量为99吨。
五、电热采暖发展规划
(一)电热采暖发展规划编制依据
(1)《乌鲁木齐市冬季大气污染方式实施方案》
(2)《乌鲁木齐市能源发展与节能规划》
(3)《乌鲁木齐市城市供热规划》(2006~2020)
(4)《乌鲁木齐市热电联产规划》(2008~2020)
(5)《乌鲁木齐市天然气行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08~2020),(6)《乌鲁木齐市供热发展规划》(未定稿)
(7)GB5081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8)JGJ26-2010《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二)电热采暖发展进展及区域分布
根据2007年国务院3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及自治区级和乌鲁木齐市政府对乌鲁木齐环境治理的相关文件精神,乌鲁木齐要大力发展电采暖、热泵等清洁能源供热。以加快推进乌鲁木齐市蓝天工程,使首府的大气环境在该规划区结束后能有较大改观。根据自治区人口、环境及乌鲁木齐供暖现状和污染状况,初步确定到2015年末,电采暖供暖面积将达到750万平方米。其中,每年新增电采暖面积为:2011年50万平方米,2012年100万平方米,2013年150万平方米,2014年200万平方米,2015年250万平方米。
电热采暖发展区域分布,原则上,按照表5的顺序选择。选用电采暖时,应执行GB5081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规定:
在电力充足,供电政策和电价优惠的地区,除符合下列情况外,不得采用电热锅炉、电热水器作为采暖和空调的热源:
1.以供冷为主,采暖负荷较小的建筑;
2.无集中供热与气源。用煤、油受到环保或消防严格限制的建筑;
3.夜间可利用低谷电价进行蓄热的建筑, 蓄热式电锅炉不应在用电高峰时段启用。
(三)电热采暖发展对电力需求预测
计划到规划期末全市使用电力采暖供热面积达到750万平方米,每平方米按设计功率80W计算,考虑的最冷工况,满载率按60%计算。预计到各年新增耗电功率预测见表8。
表8 各年新增电采暖供暖面积、供暖负荷及耗电量
年代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合计
新增面积(万平方米)
100 150 200 250 750
供暖负荷(kW)
24000 48000 72000 96000 120000 360000
新增电量
(亿千瓦时)0.68 1.37 2.05 2.73 3.42 10.25
按照新疆电网发展规划,36万千瓦至少需要建设30万千瓦亚临界机组2台,预计造价为35亿。
(四)投资估算
根据乌市电网建设情况及已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电采暖相应新增配套电网改造投资。电网升级改造,包括电采暖配套电网建设,按450元/平方米计算,750万平方米采暖面积共需费用约33.75亿元。
电源建设方面36万千瓦至少需要35亿。
截止到2014年,电源及电网总投资预计达到58亿左右。
表12 各年完成电热采暖面积及电源、电网投资费用预测
年代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合计
完成任务量
(万平方米)
100 150 200 250 750 电网投资(万元)30000 60000 90000 120000 150000 450000
电源投资(万元)
175000 175000
350000
(五)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根据《乌鲁木齐市能源发展与节能规划》(2008-2015年),尚有5000万平方米既有建筑可以进行建筑节能改造,因此规划2010-2013年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总量约为1500万平方米。新建具体工作安排如下,可以随工程进展调整。对于完成节能改造,负荷节能要求的,可优先改造电热采暖。对于节能改造的1500万平方米建筑中,计划其中的100万平方米采用电采暖。
表13 各年节能改造建筑面积及投资费用
年代
2011年(万m2)
2012年(万m2)
2013年(万m2)
2014年(万m2)
2015年(万m2)
合计
完成任务量
280 320 300 300 300 1500 投资(亿元)9.14 10.46 9.8 9.8 9.8 49
六、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环境效益
按照乌鲁木齐电热采暖中期发展规划,2015年乌鲁木齐市供热主要以热电联产、电采暖以及其它清洁能源为主,替代了原供热行业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工程实施前后排放量对比,见表14。
表14 供热行业排放量环境效益对比表
现状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SO2排放量
22009 14330 5803 1963 990 330
粉尘排放量
7685 5002 2023 682 250 75
从表14中可以看出,供热行业大气污染排放量是逐年下降的。在2014年供热行业供热能源结构为热电联产、热泵、电等清洁能源供热方式。
(二)社会效益
供热是北方城市居民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城市功能正常运转的基本保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供热的要求也由以往的“温饱型”迈向“小康型”,即不再满足于不冷的供热标准,而需要稳定、安全、舒适的供热条件。
通过大力发展电热采暖,促使乌鲁木齐市供热能源结构更加优化,提高了能源保障水平,起到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供热用煤量、污染物排也将放大幅度减少,同时减轻了城市交通、运输的压力,降低噪声污染,为居民营造和谐、文明、优美的生活环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1组织机构及协调机制
成立了以乌鲁木齐市政府相关领导为组长,乌鲁木齐市电业局、财政局、建委、发改委、经贸委、规划局、环保局、国资委、各区(县)政府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乌鲁木齐市电采暖暖组织实施和考核,每年向各责任部门下达当年应完成的目标任务,协调解决项目资金的来源;提出各项工程的进度、质量及最终效果的考核要求;定期召开各责任部门联席会议;督促、检查各责任部门的工作进度,并及时解决可能出现的重大问题。
领导小组下设电热采暖专家委员会,主要负责对电热采暖具体实施阶段遇到的技术问题进行处理,并对工程的质量进行把关、验收;以及承担电热采暖相关课题的研究、相关规程的编写等。
2具体措施
1、电采暖严格按规划实施,以保障电网改造规划准确度。
2、从目前电网建设和负荷发展情况看,以工业用电为主的电力负荷需求逐年增长,电网建设和电力负荷需求相对稳定,电力供需基本平衡。新兴的电热采暖负荷由于具有半年满负荷、半年空负荷的明显季节变化性,此类负荷增加势必造成一年中非供暖期半年电网闲置率较高,降低电力基础设施的利用率,还需寻找夏季电网负荷增长点。
3、电热采暖系统外网配电工程基本在市区,前期征地、红线等手续办理较为困难,线路所经过路径的赔偿问题较难协调,将严重影响正常施工工期。推广电热采暖系统需要市政建设规划和电网规划间紧密协调,统筹解决电力廊道问题,减少工程前期影响,保障同步建设。
4、由于电采暖配套项目投资高建设周期短,已远远超出常规电网建设,光靠电力部门无法解决,希望政府能成立专项工作组,大力督办,确保电采暖在我市顺利实施。
5、从客观上说电采暖的技术是成熟的,推广应用的可行性很高。而且电采暖的技术特性决定了其运维管理的便捷型,更有利于今后供暖行业的规范化管理。但由于乌鲁木齐地区电网结构相对薄弱,这种在老城区上发展起来城市电网的结构与现在城市高速发展对电源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加强乌鲁木齐地区电网建设。因此,目前急需要解决的是如何能建的起和用的起的问题。
(二)经济保障
随着电热采暖系统的推广,电采暖用电需求将打破乌鲁木齐城网现有的供需平衡局面,恳请自治区协调电业部门尽快编制新一轮乌鲁木齐电网建设规划,制定出台相应电热采暖系统配套费用、优惠电价等政策。根据测算,发热电缆(含电热膜)运行价格为0.231元/千瓦时才可与现行22元/平方米的采暖费标准持平,与现行加权平均电采暖价格0.391元/千瓦时相比,需补贴0.16元/千瓦时,恳请自治区尽快协调将电采暖电价均价调整为0.231元/千瓦时。尽管该电价低于正常电价,但是由于发展电热采暖技术,可以利用大量低谷电,减小电网峰谷差,对于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有利;另一方面,由于电网峰谷差被减小,参与到调峰用的机组也相应减少,可以大大提高发电机组的发电效率,节约一次能源消耗。
八.结论
综上所述,为了尽早实现乌鲁木齐市蓝天工程,必须加大电热采暖的推广力度,争取到2015年末,实现750万平方米的电热采暖目标,初步确定到2015年末,电采暖供热面积将达到750万平方米。其中,每年新增电采暖面积为:2011年50万平方米,2012年100万平方米,2013年150万平方米,2014年200万平方米,2015年250万平方米。
由于电热采暖打破了原有的电力供需平衡,因此,需对电网进行升级改造,包括电采暖配套电网建设,按450元/平方米计算,750万平方米采暖面积共需费用约33.75亿元。
电源建设规模按每年建设一台30万千瓦,36万千瓦至少需要建设30万千瓦亚临界机组2台,一台机组(含脱硫设施)预计造价为17.5亿,4台共需约35亿。
截止到2015年,电源及电网总投资预计达到58亿左右。
按照该计划,在2015年供热行业供热能源结构为热电联产、热泵、电等清洁能源供热方式,SO2,粉尘的排放量可以到现排放量的1%左右,乌鲁木齐大气污染将得到彻底改变。
由于电采暖发展规模远超预计值,时间短,任务重,仅仅靠电力部门很难完成,因此,需政府出面,统一协调各部位。只有各个部门全力配合,通力协作,采暖保证电采暖的各个环节健康、有序的发展,为乌鲁木齐“蓝天工程”做出最大的贡献。
第二篇:电采暖合同
碳纤维电热地面供暖
工程名称:工程地点:编制单位:河北中暖碳素制品有限公司系统家庭供暖
工 程 施 工 合 同
碳纤维电热地面供暖系统
家庭供暖施工合同
合同序号:ZONO-201号
发包方(以下简称甲方): 承包方(以下简称乙方):河北中暖碳素制品有限公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有关条款,经甲、乙双方协商签订合同如下: 第一条 工程概况
1.1工程面积:按设计铺设面积计算。
1.2施工范围:□保温板□反射膜□网格布□碳纤维电热电缆□干铺模块□温控器。
1.3温控器:□机械式旋钮型;□液晶智能型;□手机终端控制型□计算机集中控制型。1.4开工日期: 年 月 日 1.5竣工日期: 年 月 日 1.6合计天数: 天 1.7合同金额条款:
1)碳纤维电热系统:平米× 元/平米(按 面积为准)计算 2)温控器: 个× 元/个;温控器总造价为: 元。其他:
3)工程总造价: 元,大写金额: 第二条 甲方工作
2.1安装碳纤维电热系统建筑的供电负荷应大于80w/平米(不包括照明用电),室内外供电配线应符合相关规定(需配备电采暖专用线及相应的漏电保护器).2.2工程施工具备的条件:
1)卫生间(厨房)防水完,且进水实验验收合格;
2)强电、弱电、温控器安装位置的86暗盒及管线安装完; 3)外门安装且室内初装修完、并能确保施工温度不低于5度。
2.3甲方负责提供相应的线路到温控器位置,在乙方设计控器位置安装一个86暗盒,并在暗盒以下至地面位置预埋两根Φ>16mm的PVC线管,线管下端弯曲并伸出干墙体50mm以上,线管底部距离结构层地面应平整、干燥、无杂物。墙面根部应平直,且无积灰现象。每户地面找平层的高低误差不得超过10mm,且每平米高低误差不得超过5mm.2.5对装饰面层的要求:
1)地板砖:水泥沙浆和地板砖的总百度建议在50mm以内(精装修房屋另行商定)2)复合地板:必须为地热专用地板或强化复合地板(厚度在12mm传导效果最佳)。2.6乙方施工完成并测试后,甲方应保护好竣工后的工程,如果在进行其它施工时不小心损伤碳纤维采暖线,应及时通知乙方处理。严禁在安装有碳纤维电热系统的区域打孔、开槽,不得私自拆改碳纤维电热系统。甲方必须等水泥砂浆层养护好后才能启动碳纤维电热系统,否则出现一切后果由甲方自己承担。
2.7不得在安装有碳纤维电采暖系统的地面上存放物体(以免积存热量损伤地板及物体).2.8室内的家具主体强烈建议离开地面装饰层100mm以上,房间内直接与地面接触的家具摆设不超过室内总面积的30%,以免造成不良的采暖效果。第三条 乙方工作
3.1乙方根据甲方提供的建筑图纸进行碳纤维电热地面供暖系统的设计、施工
3.2乙方在施工中应负责保护好本工程产品完好,如果因工程需要变更时,应与甲方协商。第四条 工程款支付的金额、时间、方式
签订合同时甲方传给乙方
%工程款
元。乙方将碳纤维电热地面供暖系统铺设完成并通电测试发热线正常后,甲方将剩余的%工程款
元付清。为避免温控器在装修过程中造成损坏,甲方也可在装饰工程竣工后通知乙方安装。
第五条
保修及服务
温控器五年保换,碳纤维电缆免费保修50年,(因人为损坏或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造成的损坏,属有偿服务).使用寿命七十年以下。
第六条 工程验收
6.1辅材验收标准:根据乙方提供的产品样品验收。
6.2发热系统:通电后测试碳纤维电热系统的每根发热电缆发热正常即为合格。第七条 双方共同约定的补充条款
7.1在正常供暖环境条件下,确保室内温度不低于国家标准18度 7.2本价格不含税价 第八条
合同的生效与终止
8.1本合同签订之日起生效,合同附件与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8.2双方履行各自责任后,合同终止。但保修及服务条款仍然有效。
8.3在履行合同中发生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通过诉讼方式解决。第九条 合同份数:
9.1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9.2双方需要商其它事宜,可作为本合同的附件,附件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甲方(章):
乙方(章):河北中暖碳素制品有限公司 地址:
地址: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城东开发区
委托代理人签字:
委托代理人签字: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传真:
传真:
合同签订工期:
****年**月**日
第三篇:承德市电采暖政策
承德市电采暖政策
根据承德市人民政府发布的《承德市中心城区2018清洁取暖替代专项实施方案》显示,要治理承德市市中心区(双桥区、双滦区、高新区)散煤燃烧,完成8500户清洁取暖替代。双桥区政府完成清洁取暖替代5000户,双滦区政府完成清洁取暖替代2000户,高新区管委会完成清洁取暖替代1500户。
“煤改电”支持政策:设备及安装费2.5万元(按100平米居民住宅算),由政府全部承担,其中市级财政承担2/3,区财政承担1/3。
电价政策:运行补贴参照2017“电代煤”标准,给与每户每年最高补贴2000元(暂定三年),市和区各承担1/2。
第四篇:电采暖优点和缺点
电供暖系统的主要优点
(1)节能
通过室内设置的温控器,根据需要调整室温并保持恒定,暂不使用的房间可以调低温度,真正实现经济运行、节约能源的目的。(2)节水
传统供暖需用水作热循环,电热膜供暖系统是将电能直接转化为热能,无需用水,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3)节地
解决了建锅炉房、储煤、堆灰、管网设置等一系列占地问题,避免烟囱林立,有利于城市规划。
(4)无环境污染
没有煤灰、烟尘、燃烧废气等环境污染,符合现代化城市环保的需要;系统运行无噪音、无气味,室内没有热空气对流引起的灰尘飘浮,使室内空气更清洁,有益身体健康。(5)运行安全可靠
电热膜完全防水,系统接头处亦做防水处理,使整个系统耐潮湿。在建筑物中按工艺规范安装的电热膜供暖系统,工作时电热膜表面最高温度不超过50℃,因此不会发生烫伤、引起爆炸和火灾等事故。整个系统全部采用并联方式连接,可靠性高。(6)使用寿命长,无需专门设立维护、维修机构
电热膜供暖系统的使用寿命长达几十年,无需专门设立维护、维修机构,亦无水暖系统的跑、冒、滴、漏及暖气片冻裂等另人头疼的问题。(7)计量方便、准确,促进居民节能意识的提高
长期以来,供暖量一直无法计量,所以供暖收费就成了令供暖单位头疼的大事。电热膜供暖系统可以分室、分户计量供暖量和运行费用,促进了居民节能意识的提高。通过温控器分室控制温度,使人们能像“节水”、“节电”那样灵活、方便地“节暖”。(8)管理简便,有效解决了供暖费收缴难的问题
可以分室、分户进行用电计量,居民以购电方式上缴供暖费,彻底解决了供暖及物业管理部门和各级政府最头疼的供暖费收缴难的问题。同时节省了人力、物力,方便了管理。(9)阳光般温暖、舒适
因为是以辐射方式供暖,无传统供暖的干燥、闷热感觉,给人的感觉就像在阳光照射下一般温暖、舒适。同时,由于墙壁、地面、家具等吸收能量,温度升高,从而减少了对人体的冷辐射,因此电热膜供暖系统的舒适度高于传统供暖系统。(10)增加室内可利用的面积
由于取消了传统供暖零乱、裸露、占用空间、影响美观的管路、暖气片,在室内仅见到漂亮的温控器,相当于增加了室内可利用的面积,使居室显得宽敞漂亮。(11)施工简便、周期短,与土建交叉少,有利于旧房改造
该系统与建筑装修同步进行,吊顶安装完毕则电热膜供暖系统安装完毕。安装简便。(12)体积小,重量轻,贮运方便
每卷电热膜25公斤左右,可供暖面积约200㎡,减轻了建筑物荷载。电热膜在-30℃的环境中仍保持其柔软、耐用的性能,便于贮存和运输。
(13)减少建筑通病:因无供暖热水的跑冒滴漏隐患,减少了业主和保险的意外事故损失和对邻居的事故干扰,也减少了物业的损失和工作量,既节约又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和以人为本。
(14)社会效益: 因使用低谷时段的电力可以缓解高峰用电对电网的冲击, 故可减少国家电站建设费用
。现在我国电网的高峰用电非常紧张, 急待“削峰填谷”, 开发和鼓励低谷用电。无疑用低谷电采暖是合适的。
(15)实现自主采暖: 集中供热采暖虽较舒适,但业主不能按需调控。而采用电采暖时, 不仅采暖时间无限制,业主还可按自己的舒适度需要和经济条件,任意用手动、自动或远程调控采暖。颇得人心,尤受妇幼老弱病残的欢迎,实现了人性化自主采暖。
(16)省去一项缴费工作:因采暖费与电费合一, 不仅住户省去一项缴费工作,供暖公司也减少了一项公用事业收费“难”。提前实现了采暖按量缴费,即缴即用,节约归己,不足自补,不缴停供的采暖商品化和市场化。
电供暖系统的主要缺点
(1)升温较慢
由于电热膜表面温度较低,因此最初开启系统时室内升温较慢,一般需1-1.5小时,才能达到标准温度18℃。(2)再装饰的不便
在天棚安装系统时,由于电热膜占用的面积占天棚面积的50%左右,因此安装时需考虑室内顶棚装饰(如灯座、电线等)的位置、数量。对于需要顶棚光源多的场所,如舞厅、商场等安装时就会有许多不便。
(3)安装了电热膜供暖的位置不允许钻孔、钉钉或挂物。因为进行钻孔、钉钉或其它金属物会有触电的危险,而挂物则会阻挡热量的散发。(4)由于可精确计量,能耗差异导致供暖费的差异
由于使用温控器控制室内温度,因此同一幢楼中,如果处于顶层、底层、阳面、阴面、冷山的住房都达到18℃的标准室温,则用电量会有所差异,供暖费亦会有差异,不象交包烧费那样各户均等。
(5)由于该系统以电力为能源,所以对于用电紧张地区,不宜将其作为室内唯一供暖源。(6)由于供暖费是以购电的方式缴纳,因此对于电价过高的地区,采用该系统供暖其运行费用会较其它地区高。
(7)不如中央空调等系统冬夏两用。
(8)由于无需用水加热供暖,因此,对于宾馆等需供热水的场所,需另设热水锅炉或采用贮水式电热水器等
(9)电地热采暖虽有利有弊,但可着力改善弊端,总的来说其利大于弊,特别是可实现人性化自主采暖,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建筑节能。
第五篇:乌鲁木齐市律师协会
乌鲁木齐市律师协会
乌律协发〔2011〕5号
关于六届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工作分工
情况调整的补充通知
为了充分发挥乌鲁木齐市律师协会常务理事会的作用,根据个别副会长及常务理事人员流动、离岗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常务理事工作职责,方便工作联系,经乌鲁木齐市律师协会六届六次常务理事会研究,对常务理事工作进行调整分工。现将分工情况通知如下:
一、桑云会长全面负责律师协会和全市律师工作。
二、律师协会具体工作分工调整如下:
(一)协会秘书处日常工作由秘书长负责,秘书长向会长办公会、常务理事会、理事会负责,并全面协助会长工作。
(二)王惠明副会长主要分管协会秘书处和“两专”委员会、财务监督管理、律师惩戒、律师权益保障和内外交流协调及律师受援工作。由常务理事沈国新、张建武、刘瑞平、马丽萍、董梅、房福利协助工作。
(三)张博副会长主要分管协会行业发展战略规划及规章制度建设、律师继续教育、律师民商事专业、律师文化建设、青年律师、规范管理建设和律师考核工作。由常务理事张建武、刘瑞平、董梅、苏文玲、房福利协助工作。
(四)裴珊副会长主要分管协会女律师、律师公益事业 1
工作。由常务理事刘瑞平、马丽萍、董梅、苏文玲协助工作。
(五)阿布都外力·哈斯木副会长主要分管协会少数民
族律师工作,与其他副会长共同做好律师宣传和受援及职业
环境改善工作。由常务理事刘瑞平、马丽萍、董梅协助工作。
(六)王恕维副会长主要分管协会会员事务及文体福
利、律师职业纠纷调处、律师非诉讼、刑事专业和宣传工作。
由常务理事沈国新、张建武、刘瑞平、董梅、苏文玲协助工
作。
(七)沈国新常务理事分管协会律师劳动及社会保障专
业委员会工作;张建武常务理事分管协会律师涉外专业委员
会工作;刘瑞平常务理事分管协会律师行政专业委员会工
作。
三、协会成立十三个专门委员会分别为:乌鲁木齐市律
师协会行业发展战略规划及规章制度建设委员会、乌鲁木齐
市律师协会会员事务及文体福利委员会、乌鲁木齐市律师协
会律师权益保障委员会、乌鲁木齐市律师协会律师继续教育
委员会、乌鲁木齐市律师协会财务监督管理委员会、乌鲁木
齐市律师协会律师惩戒委员会、乌鲁木齐市律师协会律师职
业纠纷调处委员会、乌鲁木齐市律师协会女律师工作委员
会、乌鲁木齐市律师协会宣传工作委员会、乌鲁木齐市律师
协会内外交流协调委员会、乌鲁木齐市律师协会少数民族律
师工作委员会、乌鲁木齐市律师协会公益事业委员会、乌鲁
木齐市律师协会律师考核工作委员会。
四、乌鲁木齐市律师协会成立六个专业委员会分别为:
乌鲁木齐市律师协会刑事专业委员会、乌鲁木齐市律师协会
行政专业委员会、乌鲁木齐市律师协会民商事专业委员会(下
设金融专业组、公司及证券专业组、知识产权专业组、房地
产专业组、矿产能源专业组、民事专业组)、乌鲁木齐市律师
协会涉外专业委员会、乌鲁木齐市律师协会非诉讼专业委员
会、乌鲁木齐市律师协会劳动及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民商
事专业委员会下设的六个专业组,可根据开展工作的情况,升格为专业委员会,成熟一个升格一个。“两专”委员会要
进一步完善制定各自的工作规则及制度,按程序报请审核通
过,以便更好地促进工作的开展。“两专”委员会分别由各
位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牵头分管,同时吸纳部分律所主
任和律师参与管理和专业指导工作。并且各专业委员会的委
员全部由执业律师担任,充分体现律师参与协会和律师工作的作用和意义。协会希望全市广大律师积极参加到各专业委
员会的工作中,发挥大家的智慧和才能,把我们的工作真正
做好,充分体现出协会的工作大家做,协会的事情大家干。
对以上工作的分工安排,希望秘书处及各位副会长、常
务理事、理事认真执行,履行职责,相互配合,服从指挥,团结一心,把协会的各项工作做好,让全市的广大律师满意
放心,促进我市律师事业又好又快的健康发展。
乌鲁木齐市律师协会
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日
主题词: 常务理事工作分工调整补充通知抄送:自治区司法厅市司法局
乌鲁木齐市律师协会2011年1月20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