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灾后重建、恢复生产慰问演出总结
灾后重建、恢复生产慰问演出总结
灾后重建、恢复生产慰问演出总结2009年初,50多年罕见的冰雪灾害袭击我国南方多个城市和地区,我州也是重灾区之一。灾情发生后,州委州政府十分重视,各级领导亲临抗冰救灾一线,指挥抢险工作,取得了抗冰救灾的胜利。为了振奋灾区人民精神,鼓舞灾区人民“灾后自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斗志,湖北省民族歌舞团受州委州政府的委托,代表州委州政府组成“灾后重建、恢复生产”慰问演出队,对重灾地区进行慰问演出。此次演出活动历时7天,行程1200余公里,5场演出,到达鹤峰太平乡、咸丰县、宣恩椿木营、巴东野三关、利川市等地,观众约2万余人次,全体演职员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以顽强的毅力和决心克服许多困难,战胜种种疾病,圆满完成了州委州政府交给我们的此次慰问演出的光荣任务。现将这次慰问演出工作总结如下:
一、充分发扬团结一心的团队精神,相互扶助,任劳任怨,齐心协力,搞好慰问演出接到州委州政府“灾后重建、恢复生产”慰问演出的光荣任务后,在州委组织部及州文体局的部署安排下,歌舞团党委和团委会领导高度重视。二月二十六日上午,经歌舞团党委会统一思想后,分别召开了全体中层干部会议和演职员动员大会,对这次慰问演出任务作出了全面部署。党委书记、团长在动员大会上强调指出:“州委州政府将这次艰巨又光荣的任务交给我们,是对我们的关心、支持,是党和政府对我们的信任,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昂扬向上的精神,怀着对受灾地区老百姓和抗冰救灾、恢复生产的模范人物的深厚感情,认真做好这次节目的创作、排练、演出,展示歌舞团风采。此次演出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只准成功、不准失败,将州委州政府的关怀和慰问带给受灾地区各族人民群众”。下午,副团长主持制定了详细的演出方案和节目组成方案,组成了38人的演出队伍。2月27日—3月1日,全体演职员群情激奋,加班加点,充分发扬团结一心的团队精神,保质保量的完成了慰问演出所有节目的创作和排练。3月5日下午,前站人员(舞美队、演出流动车)在副团长的带领下,到达目的地,6日上午全体演员在州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带领下,冒雨出发,带着州委州政府的重托,带着省民宗委、省文化厅的问候,奔赴此次慰问演出第一站——鹤峰太平乡,拉开慰问演出帷幕。演出冒着雨在《大雪无情人有情》的歌声中徐徐开幕,整场演出由《大雪无情人有情》、《从头再来》、《把一切献给党》、《为了谁》、《祖国知道他》等10多个歌舞节目和诗朗诵组成,整台节目充满了对灾区人民的深情厚意,鼓舞着灾区人民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决心。歌声阵阵传温情,婀娜舞姿展风采……每个节目结束,都得到了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每场演出结束,观众都久久不愿离去,有的群众还主动邀请我们到居住的村组演出,有的还要求现场捐款救助灾区……有的观众还请我们转告州委州政府领导:“请领导放心,有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一定会想方设法生产自救,尽量减少政府的负担,艰苦奋斗建家园……”等等。每场演出,不管是50多岁的老演员还是15岁的年轻演员,在风雨中,克服因赶车和路途奔波带来的身体的不适,身穿单薄而早已被雨淋湿的演出服,脚踏着地下的雨水和刚刚融化的雪水,以饱满的热情,一丝不苟的完成好每一场演出,感染感动着每一位观众,所到之处都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评价和观众久久不息的掌声。每场演出结束,在不知不觉中,一种团队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仿佛使每一位演职员忘记了疲劳、伤痛和寒冷,自发参加到拆台的工作当中,他们有的搬道具、有的卷音响线、有的抬音响、有的清理服装、有的卸台装车……在短短的几天之内,全体演职员团结一心,互相帮助,任劳任怨,友好和谐,团队精神、同甘共苦的集体主义精神在我团发扬光大。
二、学习抗冰救灾模范人物,以顽强拼搏的救灾精神搞好慰问演出在演出过程中,被采访的抗冰救灾的模范人物鹤峰太平乡的何哲峰、咸丰公路段女子班班长吴远芳、椿木营乡副书记黄长喜,利川元堡供电所职工陈泽俊、巴东野三关供电所所长卢圣轩,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在抗冰救灾过程中,用他们坚定的信念和实际行动,履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顽强的意志,抗冰救灾在荒山野岭中,抢险在风霜雨雪中,表现出了舍小家顾大家、心系群众、爱岗敬业、勇挑重担、无私奉献的精神面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各级党委政府的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决心,灾后重建的蓝图,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到了灾后建设美好的发展前景……使全体演职人员深受教育和极大鼓舞。全体演职员决心以实际行动学习抗冰救灾模范人物,以顽强拼搏的救灾精神,以一个文艺工作者的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以高昂的斗志和满腔热情,带着对灾区人民崇敬之情,演绎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副团长朱圣佑同志,拖着疲惫的身躯,奔走在各个演出点;办公室主任陈维民同志生病未愈,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带着病痛,一直坚持在一线的前站工作和舞台装置工作中;老演员汤世雄在演出前三天才拿到朗诵稿,为了保证演出质量,牺牲休息时间,努力背诵着朗诵内容,尽量做到精益求精,把最美好的朗诵带给灾区人民,一首诗朗诵《有一首歌》催人泪下;在太平乡、咸丰县,全体演员冒着风雨,抵御着寒冷,带着全身的哆嗦,参加演出,但他(她)们一上舞台就精神抖擞,展示着自己的风采,旁观的观众无不佩服;演艺科科长杨芳、编导何瑛两位女同志,身患感冒,拖着纤弱的身体奔忙在演出节目的组织安排工作中;主持人郑申国同志牺牲宝贵的休息时间,每到一地,主动与抗冰救灾模范人物交朋友、收集典型材料和典型事迹,保证了在采访中事迹介绍的真实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温东风、康纪彬两位驾驶员,两位同志既开车又装台,从不叫苦叫累,每天工作都在10小时以上,有时甚至通宵达旦。记得从咸丰去椿木营的路上,下午4:30出发,由于舞台演出车车速较慢,体积较大,加之山区路窄弯急,特别是山区的雾大,能见度不足1米,行使艰难。康纪彬同志由于极度疲劳,驾车途中出现了几次呕吐,但是为了完成好任务,保证时间,他们硬是凭着一种责任和娴熟的驾车技术,终于在深夜12:00安全到达了椿木营,保证了第二天的演出,受到了椿木营乡党委和政府领导们的高度评价。不能忘记的是10日下午3:40由宣恩椿木营到巴东野三关镇演出,约6:00左右到达巴东支井河,由于巴东支井河桥头一辆车出事,堵塞了交通,两头的公路堵车将近20多公里,据打听可以能要到第二天凌晨才能通车,是继续前进,还是后退?想到野三关镇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经商量,舞台演出车继续前进,其他装置人员留宿大支坪,第二天一早赶往野三关。由温东风同志驾车、陈维民同志随车前往,凌晨3:30左右,舞台演出车终于通过支井河大桥,由于支井河区域的公路太烂,过桥不远,一只轮胎突然被路石划破,胎瘪了,前无村、后无店,停下来,会再次出现堵车,换备用胎又缺少工具,怎么办?所幸坏的是护胎不是主力胎,同时烂路还有约两公里就可以上好公路了,温东风同志根据自己多年驾车的经验,小心翼翼慢慢前行,又走了10多公里才找到修车的地方,由于时间是凌晨4点,任由我们说破嘴皮,人家就是不愿修理,没办法又撑着往前走了2公里,找到一户修理铺,老板答应在清晨6点钟才能替我们补胎。为了安全,车不能再行驶了,二人只好在车上等着补胎,此时已是凌晨4:40左右,一直到6点多钟叫醒了修理员补胎完毕才继续赶路,到达野三关已是清晨7点多了。
第二篇:灾后重建、恢复生产慰问演出总结
灾后重建、恢复生产慰问演出总结
2009年初,50多年罕见的冰雪灾害袭击我国南方多个城市和地区,我州也是重灾区之一。灾情发生后,州委州政府十分重视,各级领导亲临抗冰救灾一线,指挥抢险工作,取得了抗冰救灾的胜利。为了振奋灾区人民精神,鼓舞灾区人民“灾后自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斗志,湖北省民族歌舞团受州委州政府的委托,代表州委州政府组成“灾后重建、恢复生产”慰问演出队,对重灾地区进行慰问演出。
一、充分发扬团结一心的团队精神,相互扶助,任劳任怨,齐心协力,搞好慰问演出
接到州委州政府“灾后重建、恢复生产”慰问演出的光荣任务后,在州委组织部及州文体局的部署安排下,歌舞团党委和团委会领导高度重视。二月二十六日上午,经歌舞团党委会统一思想后,分别召开了全体中层干部会议和演职员动员大会,对这次慰问演出任务作出了全面部署。党委书记、团长在动员大会上强调指出:“州委州政府将这次艰巨又光荣的任务交给我们,是对我们的关心、支持,是党和政府对我们的信任,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昂扬向上的精神,怀着对受灾地区老百姓和抗冰救灾、恢复生产的模范人物的深厚感情,认真做好这次节目的创作、排练、演出,展示歌舞团风采。此次演出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只准成功、不准失败,将州委州政府的关怀和慰问带给受灾地区各族人民群众”。
下午,副团长主持制定了详细的演出方案和节目组成方案,组成了38人的演出队伍。2月27日—3月1日,全体演职员群情激奋,加班加点,充分发扬团结一心的团队精神,保质保量的完成了慰问演出所有节目的创作和排练。
3月5日下午,前站人员(舞美队、演出流动车)在副团长的带领下,到达目的地,6日上午全体演员在州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带领下,冒雨出发,带着州委州政府的重托,带着省民宗委、省文化厅的问候,奔赴此次慰问演出第一站——鹤峰太平乡,拉开慰问演出帷幕。
演出冒着雨在《大雪无情人有情》的歌声中徐徐开幕,整场演出由《大雪无情人有情》、《从头再来》、《把一切献给党》、《为了谁》、《祖国知道他》等10多个歌舞节目和诗朗诵组成,整台节目充满了对灾区人民的深情厚意,鼓舞着灾区人民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决心。歌声阵阵传温情,婀娜舞姿展风采……每个节目结束,都得到了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每场演出结束,观众都久久不愿离去,有的群众还主动邀请我们到居住的村组演出,有的还要求现场捐款救助灾区……有的观众还请我们转告州委州政府领导:“请领导放心,有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一定会想方设法生产自救,尽量减少政府的负担,艰苦奋斗建家园……”等等。
每场演出,不管是50多岁的老演员还是15岁的年轻演员,在风雨中,克服因赶车和路途奔波带来的身体的不适,身穿单薄而早已被雨淋湿的演出服,脚踏着地下的雨水和刚刚融化的雪水,以饱满的热情,一丝不苟的完成好每一场演出,感染感动着每一位观众,所到之处都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评价和观众久久不息的掌声。每场演出结束,在不知不觉中,一种团队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仿佛使每一位演职员忘记了疲劳、伤痛和寒冷,自发参加到拆台的工作当中,他们有的搬道具、有的卷音响线、有的抬音响、有的清理服装、有的卸台装车……在短短的几天之内,全体演职员团结一心,互相帮助,任劳任怨,友好和谐,团队精神、同甘共苦的集体主义精神在我团发扬光大。
二、学习抗冰救灾模范人物,以顽强拼搏的救灾精神搞好慰问演出
在演出过程中,被采访的抗冰救灾的模范人物鹤峰太平乡的何哲峰、咸丰公路段女子班班长吴远芳、椿木营乡副书记黄长喜,利川元堡供电所职工陈泽俊、巴东野三关供电所所长卢圣轩,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在抗冰救灾过程中,用他们坚定的信念和实际行动,履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顽强的意志,抗冰救灾在荒山野岭中,抢险在风霜雨雪中,表现出了舍小家顾大家、心系群众、爱岗敬业、勇挑重担、无私奉献的精神面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各级党委政府的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决心,灾后重建的蓝图,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到了灾后建设美好的发展前景……使全体演职人员深受教育和极大鼓舞。全体演职员决心以实际行动学习抗冰救灾模范人物,以顽强拼搏的救灾精神,以一个文艺工作者的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以高昂的斗志和满腔热情,带着对灾区人民崇敬之情,演绎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共2页,当前第1页12
三、以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认真做好创作、排练、演出工作
这次慰问演出时间紧、任务重,全体演职员本着对顽强拼搏抗冰救灾模范人物和灾区人民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的崇敬之情,本着对工作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敬业精神,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制定了“四五”计划,即:排练5天、演出5场、辗转5个县市、5天途中乘车。
在创作排练过程中,创编中心全体同志加班加点,从整台节目的立意、主题思想的确立、氛围营造到每一个词句的修改,都认真斟酌,精益求精,直到完全符合主题的要求为止。在排练场上,有的演员带着伤痛,坚持排练,为了抢时间,一排练就是几个小时(是平常排练工作量的三倍),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唱腔都仔细推敲,认真抠排。老演员汤世雄同志离演出前三天才拿到朗诵的稿子,为了保证演出质量,连吃饭、睡觉都在背台词,仔细琢磨每一句朗诵词的节奏和普通话的标准以及感染力等。每到一地演出结束后,都立即进行总结,根据观众的反馈意见马上对节目进行修改或调整,力求做到最好,让观众满意。通过这次慰问演出,全体演职员对艺术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通过这次“灾后重建、恢复生产”慰问演出,增强了州委州政府和各族人民的血肉联系,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振奋了灾区人民的精神、鼓舞了灾区人民的斗志,增强了灾区人民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决心。通过这次“灾后重建、恢复生产”慰问演出,我团全体演职员工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工作作风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关键时刻敢于打硬仗、打胜仗,同时,提高了全体干部职工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应变能力,锻炼了队伍,并为拓宽无限宽广的农村演出市场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灾后重建、恢复生产”慰问演出活动,给歌舞团全体演职员上了一节生动的社会教育课,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大家一致表示,要以这次“灾后重建、恢复生产”慰问演出为契机,高举党的十七大理论伟大旗帜,沿着十七大指引的方向,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创建文化大州、促进恩施州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四、存在的不足
这次慰问演出过程中,通过认真总结,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是节目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演出节目形式比较单一;二是宣传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演出队伍还需进一步锤炼。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不断加强演员队伍建设。一是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演员专业技巧学习,不断提高专业基本功的训练;二是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拓宽视野,提高文化底蕴,提高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三是老演员带新演员要形成长效机制,不能松懈;四是要培养一批德艺双馨的演员队伍。
2、不断强化精品意识。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文艺。21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也将是中华文明走向伟大复兴的世纪。作为文艺工作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当担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从人民群众伟大事件的源头中汲取营养,积累素材,激发灵感,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讴歌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作品,不断攀登文艺高峰,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做出新贡献。
3、不断强化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一个群体处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是体现凝聚力、战斗力、和谐力的重要标志,因此,要不断强化团队精神,使全团干部职工拧成一根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湖北省民族歌舞团建设成为优秀民族文化的代表队、文化人才的精英队、团结一心的战斗队、收入水平的小康队。
4、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创作出真实感人的作品,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三篇:灾后重建、恢复生产慰问演出总结
灾后重建、恢复生产慰问演出总结
2009年初,50多年罕见的冰雪灾害袭击我国南方多个城市和地区,我州也是重灾区之一。灾情发生后,州委州政府十分重视,各级领导亲临抗冰救灾一线,指挥抢险工作,取得了抗冰救灾的胜利。为了振奋灾区人民精神,鼓舞灾区人民“灾后自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斗志,湖北省民族歌舞团受州委州政府的委托,代表州委州政府组成“灾后重建、恢复生产”慰问演出队,对重灾地区进行慰问演出。
此次演出活动历时7天,行程1200余公里,5场演出,到达鹤峰太平乡、咸丰县、宣恩椿木营、巴东野三关、利川市等地,观众约2万余人次,全体演职员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以顽强的毅力和决心克服许多困难,战胜种种疾病,圆满完成了州委州政府交给我们的此次慰问演出的光荣任务。现将这次慰问演出工作总结如下:
一、充分发扬团结一心的团队精神,相互扶助,任劳任怨,齐心协力,搞好慰问演出
接到州委州政府“灾后重建、恢复生产”慰问演出的光荣任务后,在州委组织部及州文体局的部署安排下,歌舞团党委和团委会领导高度重视。二月二十六日上午,经歌舞团党委会统一思想后,分别召开了全体中层干部会议和演职员动员大会,对这次慰问演出任务作出了全面部署。党委书记、团长在动员大会上强调指出:“州委州政府将这次艰巨又光荣的任务交给我们,是对我们的关心、支持,是党和政府对我们的信任,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昂扬向上的精神,怀着对受灾地区老百姓和抗冰救灾、恢复生产的模范人物的深厚感情,认真做好这次节目的创作、排练、演出,展示歌舞团风采。此次演出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只准成功、不准失败,将州委州政府的关怀和慰问带给受灾地区各族人民群众”。
下午,副团长主持制定了详细的演出方案和节目组成方案,组成了38人的演出队伍。2月27日—3月1日,全体演职员群情激奋,加班加点,充分发扬团结一心的团队精神,保质保量的完成了慰问演出所有节目的创作和排练。
3月5日下午,前站人员(舞美队、演出流动车)在副团长的带领下,到达目的地,6日上午全体演员在州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带领下,冒雨出发,带着州委州政府的重托,带着省民宗委、省文化厅的问候,奔赴此次慰问演出第一站——鹤峰太平乡,拉开慰问演出帷幕。
演出冒着雨在《大雪无情人有情》的歌声中徐徐开幕,整场演出由《大雪无情人有情》、《从头再来》、《把一切献给党》、《为了谁》、《祖国知道他》等10多个歌舞节目和诗朗诵组成,整台节目充满了对灾区人民的深情厚意,鼓舞着灾区人民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决心。歌声阵阵传温情,婀娜舞姿展风采……每个节目结束,都得到了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每场演出结束,观众都久久不愿离去,有的群众还主动邀请我们到居住的村组演出,有的还要求现场捐款救助灾区……有的观众还请我们转告州委州政府领导:“请领导放心,有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一定会想方设法生产自救,尽量减少政府的负担,艰苦奋斗建家园……”等等。
每场演出,不管是50多岁的老演员还是15岁的年轻演员,在风雨中,克服因赶车和路途奔波带来的身体的不适,身穿单薄而早已被雨淋湿的演出服,脚踏着地下的雨水和刚刚融化的雪水,以饱满的热情,一丝不苟的完成好每一场演出,感染感动着每一位观众,所到之处都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评价和观众久久不息的掌声。每场演出结束,在不知不觉中,一种团队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仿佛使每一位演职员忘记了疲劳、伤痛和寒冷,自发参加到拆台的工作当中,他们有的搬道具、有的卷音响线、有的抬音响、有的清理服装、有的卸台装车……在短短的几天之内,全体演职员团结一心,互相帮助,任劳任怨,友好和谐,团队精神、同甘共苦的集体主义精神在我团发扬光大。
二、学习抗冰救灾模范人物,以顽强拼搏的救灾精神搞好慰问演出
在演出过程中,被采访的抗冰救灾的模范人物鹤峰太平乡的何哲峰、咸丰公路段女子班班长吴远芳、椿木营乡副书记黄长喜,利川元堡供电所职工陈泽俊、巴东野三关供电所所长卢圣轩,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在抗冰救灾过程中,用他们坚定的信念和实际行动,履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顽强的意志,抗冰救灾在荒山野岭中,抢险在风霜雨雪中,表现出了舍小家顾大家、心系群众、爱岗敬业、勇挑重担、无私奉献的精神面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各级党委政府的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决心,灾后重建的蓝图,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到了灾后建设美好的发展前景……使全体演职人员深受教育和极大鼓舞。全体演职员决心以实际行动学习抗冰救灾模范人物,以顽强拼搏的救灾精神,以一个文艺工作者的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以高昂的斗志和满腔热情,带着对灾区人民崇敬之情,演绎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副团长朱圣佑同志,拖着疲惫的身躯,奔走在各个演出点;办公室主任陈维民同志生病未愈,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带着病痛,一直坚持在一线的前站工作和舞台装置工作中;老演员汤世雄在演出前三天才拿到朗诵稿,为了保证演出质量,牺牲休息时间,努力背诵着朗诵内容,尽量做到精益求精,把最美好的朗诵带给灾区人民,一首诗朗诵《有一首歌》催人泪下;在太平乡、咸丰县,全体演员冒着风雨,抵御着寒冷,带着全身的哆嗦,参加演出,但他(她)们一上舞台就精神抖擞,展示着自己的风采,旁观的观众无不佩服;演艺科科长杨芳、编导何瑛两位女同志,身患感冒,拖着纤弱的身体奔忙在演出节目的组织安排工作中;主持人郑申国同志牺牲宝贵的休息时间,每到一地,主动与抗冰救灾模范人物交朋友、收集典型材料和典型事迹,保证了在采访中事迹介绍的真实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温东风、康纪彬两位驾驶员,两位同志既开车又装台,从不叫苦叫累,每天工作都在10小时以上,有时甚至通宵达旦。记得从咸丰去椿木营的路上,下午4:30出发,由于舞台演出车车速较慢,体积较大,加之山区路窄弯急,特别是山区的雾大,能见度不足1米,行使艰难。康纪彬同志由于极度疲劳,驾车途中出现了几次呕吐,但是为了完成好任务,保证时间,他们硬是凭着一种责任和娴熟的驾车技术,终于在深夜12:00安全到达了椿木营,保证了第二天的演出,受到了椿木营乡党委和政府领导们的高度评价。不能忘记的是10日下午3:40由宣恩椿木营到巴东野三关镇演出,约6:00左右到达巴东支井河,由于巴东支井河桥头一辆车出事,堵塞了交通,两头的公路堵车将近20多公里,据打听可以能要到第二天凌晨才能通车,是继续前进,还是后退?想到野三关镇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经商量,舞台演出车继续前进,其他装置人员留宿大支坪,第二天一早赶往野三关。由温东风同志驾车、陈维民同志随车前往,凌晨3:30左右,舞台演出车终于通过支井河大桥,由于支井河区域的公路太烂,过桥不远,一只轮胎突然被路石划破,胎瘪了,前无村、后无店,停下来,会再次出现堵车,换备用胎又缺少工具,怎么办?所幸坏的是护胎不是主力胎,同时烂路还有约两公里就可以上好公路了,温东风同志根据自己多年驾车的经验,小心翼翼慢慢前行,又走了10多公里才找到修车的地方,由于时间是凌晨4点,任由我们说破嘴皮,人家就是不愿修理,没办法又撑着往前走了2公里,找到一户修理铺,老板答应在清晨6点钟才能替我们补胎。为了安全,车不能再行驶了,二人只好在车上等着补胎,此时已是凌晨4:40左右,一直到6点多钟叫醒了修理员补胎完毕才继续赶路,到达野三关已是清晨7点多了。
三、以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认真做好创作、排练、演出工作
这次慰问演出时间紧、任务重,全体演职员本着对顽强拼搏抗冰救灾模范人物和灾区人民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的崇敬之情,本着对工作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敬业精神,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制定了“四五”计划,即:排练5天、演出5场、辗转5个县市、5天途中乘车。
在创作排练过程中,创编中心全体同志加班加点,从整台节目的立意、主题思想的确立、氛围营造到每一个词句的修改,都认真斟酌,精益求精,直到完全符合主题的要求为止。在排练场上,有的演员带着伤痛,坚持排练,为了抢时间,一排练就是几个小时(是平常排练工作量的三倍),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唱腔都仔细推敲,认真抠排。老演员汤世雄同志离演出前三天才拿到朗诵的稿子,为了保证演出质量,连吃饭、睡觉都在背台词,仔细琢磨每一句朗诵词的节奏和普通话的标准以及感染力等。每到一地演出结束后,都立即进行总结,根据观众的反馈意见马上对节目进行修改或调整,力求做到最好,让观众满意。通过这次慰问演出,全体演职员对艺术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通过这次“灾后重建、恢复生产”慰问演出,增强了州委州政府和各族人民的血肉联系,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振奋了灾区人民的精神、鼓舞了灾区人民的斗志,增强了灾区人民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决心。通过这次“灾后重建、恢复生产”慰问演出,我团全体演职员工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工作作风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关键时刻敢于打硬仗、打胜仗,同时,提高了全体干部职工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应变能力,锻炼了队伍,并为拓宽无限宽广的农村演出市场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灾后重建、恢复生产”慰问演出活动,给歌舞团全体演职员上了一节生动的社会教育课,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大家一致表示,要以这次“灾后重建、恢复生产”慰问演出为契机,高举党的十七大理论伟大旗帜,沿着十七大指引的方向,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创建文化大州、促进恩施州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四、存在的不足
这次慰问演出过程中,通过认真总结,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是节目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演出节目形式比较单一;二是宣传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演出队伍还需进一步锤炼。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不断加强演员队伍建设。一是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演员专业技巧学习,不断提高专业基本功的训练;二是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拓宽视野,提高文化底蕴,提高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三是老演员带新演员要形成长效机制,不能松懈;四是要培养一批德艺双馨的演员队伍。
2、不断强化精品意识。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文艺。21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也将是中华文明走向伟大复兴的世纪。作为文艺工作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当担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从人民群众伟大事件的源头中汲取营养,积累素材,激发灵感,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讴歌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作品,不断攀登文艺高峰,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做出新贡献。
3、不断强化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一个群体处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是体现凝聚力、战斗力、和谐力的重要标志,因此,要不断强化团队精神,使全团干部职工拧成一根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湖北省民族歌舞团建设成为优秀民族文化的代表队、文化人才的精英队、团结一心的战斗队、收入水平的小康队。
4、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创作出真实感人的作品,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四篇:灾后重建
灾后重建,刻不容缓
——南丰县东坪乡洪涝灾情调研报告
2010年从6月14日至6月27日,东坪乡遭遇了长时间持续的特大暴雨(降雨量达482mm),超过1998年洪灾,致使全乡各项设施损毁严重,农作物大面积受灾。经各村汇总和实地调查,直接经济损失预计达746.5万,全乡正在采取积极措施应对灾害。面对灾情书记和乡长第一时间亲临受灾现场,领导、组织干部下村了解灾情,安置房屋出现山体滑坡的隐情的群众,转移至安全的地方,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大水无情,损失非常惨重
1、水利设施首当其冲。全乡多处水利遭受严重损毁,东坪红旗背水坡出现渗漏,在县水利局技术员指导下,临时修建了一条导渗沟,护河堤被冲毁4处总长达300米;下堡村谢坑小山塘背水坡有冲刷塌方现象;灌渠冲毁9处,总长2500米;冲毁拦水坝4座,另外5座损坏。预计直接经济损失达120万元。
2、公路设施惨不忍睹。全乡八条乡村公路大大小小塌方百余处:全乡水泥路路基掏空14处,受损较严重时甘泉乡村水泥公路、南洲乡村水泥公路。出现大量塌方,其中,甘泉公路塌方长25米、宽1米、高10米共计250方。涉及2个村小组,230人;南洲公路塌方20米、宽1.5米高8米共计240方,涉及9个村小组960人。公路修复经费预计达50万余元。
3、地质灾害触目惊心。全乡28栋房屋不同程度倒塌(以
厕所、猪牛栏为主),仍有68栋房屋受到山体滑坡的威胁(其中14栋已出现不同程度地山体滑坡),损失尚无法估计。
4、农作物遭灭顶之灾。全乡各类生产均受不同程度影响和损失,橘树受灾面积280亩,遭水淹的水稻3000余亩,其中1000余亩绝收,水产养殖同样损失惨重,成灾面积达40多亩,流失的鱼3万余斤,另外一处牛蛙特色养殖惨遭毁灭性打击,损失1.6万元,以上总损失约500万元。
5公共设施破坏严重。集镇自来水供应系统因受山体滑坡造成主输水管多处挤压破裂,蓄水池遭受洪水冲刷,蓄水池及其电机设备全部损毁,无法正常供水,亟待抢修。经有关人员初步测算,需¢110PAE管300米,¢60PVE管1500米,¢PVE4600米,重建一座蓄水池,预计总投资14.6万元。下堡小学教学楼屋顶、墙体大面积渗水;屋后还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王田村胡家山新农村建设点出现山体滑坡险情;休闲广场地面塌陷。仅此一项就需60余万元。
二、凝心聚力,组织灾后重建
面对损失如此惨重的灾情,乡政府采取积极措施,组织群众积极开展生产自救,恢复生产。
1、及时成立救灾领导小组,使灾后重建工作有条不紊。由书记、乡长亲自牵头,成立救灾小组,要求各部门制定出救灾方案和措施。责任到人,促使救灾工作有序迅速展开。
2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加快受损房屋修复工作,及时排除
存在的安全隐患,对仍有塌方的可能地方进行加固。及时修复供水设施,保障群众正常供水。
3、迅速组织农技人员,帮助群众恢复生产。下乡为群众维修受损的农机具,组织群众补种受损的农作物,免费发放农牧业等灾后生产自救宣传单800余份,力促洪灾给农牧业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4、加快推进基础设施恢复工作。及时组织群众疏通受阻公路,恢复基本交通需求。迅速对受灾桥梁、道路和塘库、堰渠进行安全排查,尽快组织危岩滑坡地带排危。排除存在的公路隐患,力所能及地清理塌方堆积物,设置地质灾害警示牌,以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5、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及时排查、处置因灾诱发的各类不稳定事件,并组织干部下访慰问活动,尽力消除各种社会不稳定因素,同时,加大治安防控力度,维护正常有序的社会秩序。
在组织群众积极生产自救的同时,书记、乡长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争取灾后重建资金,尽快恢复水毁工程和公共设施,使群众的生产生活走上正轨。
第五篇:灾后重建
灾后重建日志
xx年x月x号,这个日子对于普通人来说也许仅仅是平凡的工作日,但是对于xx局新建办公大楼的现场负责人xxx而言,却是不寻常的一天。作为基建处的现场负责人,xxx身上的担子不轻。不仅每天要亲自到现场去监工,还要负责协调施工方,监理方,设计方等各方面的关系,确保大伙力往一处使。每次采购的材料他也要一一验收签字。每天忙得不亦乐乎。有时候累的实在不行,周末的时候他很想多睡一会,偷一会儿懒,但是一想到基建的工程还没结束,大伙都还在盼着大楼早日竣工呢,他就没法再安心的睡了。而今天他更是起了一个大早。因为今天省局xxx局长要亲临施工现场调研指导灾后重建工作。在整个工程即将竣工的时候,省局领导的到来,说明了对基建工作的重视。
xxx还记得08年5月份的时候,当得知xx也成为重灾区后,省局领导非常重视,xxx亲自率队来看望yyju的同志们。当时xxx因正在yy的重灾区zz乡,配合乡政府帮助灾后重建,给灾民分发物资,而错过了与x局长见面的机会。这次xxx有幸被分派去负责基建的工作,从而得以见到省局领导。这让他兴奋无比。
初春的早上,空气中还夹杂着一丝寒意,坐在前往施工地的2路公交车上,xxx摊开手中的施工图,心里想着今天上午要浇注4楼的柱子。其实去工地是工作,他完全有理由要求局里派车的,但是他考虑到局里其他同志可能会更需要用车,所以他去公地一般都坐公交车去。因为坐公交比较慢,所以每天他都要很早就要起来去赶第一班公交车,不过这样他倒不觉得累,反而让他养成了在公交上思考的好习惯。他在心里又将今天整个的工作安排梳理了一遍。每天的工程进度都要按时按质完成。一想到5月12号之前就要大体竣工,他心里就着急。于是干脆每天都泡在工地上监工,甚至连周末也不休息。每天晚上开完工地例会以后,他都要把当天的施工进展和相关情况做一一记录整理,忙到很晚才回家。有一次,也是因为要浇注柱子,他硬是守着工人们把柱子浇注好了才离开,结果因为太晚了(大概12点过了),公交车早就收班了,加上天还下着蒙蒙细雨,他在站台等了好久都不见有出租车来,不得已才给一个朋友打电话,叫过来把他接回去。回到家里他妻子看着他如此疲惫,也不忍心责备他了,只是每次不管多晚回去,都要给他做点宵夜,让他倍感温暖。
到了现场,他像往常一样,先清点了一下今天的施工人数。估计大致有152人。柱的浇注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大楼的抗震能力,如果浇注的不严实,出现蜂窝状就会影响到整个大楼的承压能力。每次凡要浇注柱子时他都要亲临现场,仔细的检查以保证工程的质量。
下午,x局长率相关处室负责人,在市局x局长等的陪同下,刚抵达xx地,便直奔工地来了。xxx当时因为要赶去设计方那里商谈变更梁截面的图纸一事,不得不请示xx局长临时离开工地现场。等到他赶回工地的时候,x局长一行已经到达工地了。x局长亲切的和他握手说道:“年轻人,听说你是现场负责人,那就由你来给我讲解下工程现在的进展情况嘛。”于是他带着x局长一行进入楼道内。x局长一边听xxx的讲解,一边逐层仔细的检查着,还时不时的针对施工进展、结构布局、功能划分、消防防火等方面的情况提出问题。xxx刚在回答每个问题时,心情十分紧张,但当他看到x局长对他回答的问题都满意的点点头时,他才渐渐放轻松下来。他没想到省局领导对工程会如此的关心,对很多细节问题会了解的如此清楚。这让他不得不由衷的钦佩这位看上去十分朴实的省局领导。来到楼顶的时候,当x局长得知大楼从去年九月份破土动工以来,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便完成了很大的工程量,主体框架已基本建成的时候,关心的问起xxx:“年轻人,看你那么瘦,一定吃了不少苦,付出了不少心血吧?”面对省局领导的亲切慰问,xxx差点感动的落下泪来,他当即向x局长表态:“只要能把大楼修好,吃再多苦,流再多汗也是值得的。”x局长微笑的点点头,说:“年轻人,这种精神劲值得肯定,希望你们继续发扬,不过也要注意身体呀!”
后来,x局长还特别指出,“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是灾区对社会各界的庄严承诺,要作为当前除了组织收入工作以外的第一要务引起高度重视。由于受客观因素影响,yy局灾后重建还没有达到理想进度要求。工程进度要抓,但不能以牺牲质量来保证进度。省局这次来也了解了你们的难处,希望你们克服困难,加强监管,确保廉洁重建,努力把灾后重建工程打造成民心工程,让职工住着踏实,用着舒适。x局长的“不能以牺牲质量来赶进度的话”仿佛给xxx吃了一颗定心丸,让他觉得之前自己和施工方那么较真的计较质量问题,以及起早贪黑的守护着工地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后来他回忆起当天的心情时说了这样一句话:“我盼望着省局领导的到来,但是又因为工程没有达到理想进度要求而心有愧疚。所以那天心情既激动又忐忑不安,但是听了x局长的话后,他心里踏实了,同时又深感身上的责任重大。望着即将落成的新办公大楼,想着全局职工对早日搬进新办公大楼的渴望,他在心里暗暗和自己较劲,一定要牢记x局长的叮嘱,尽快把大楼修好,不能辜负了领导的寄予的厚望和全局职工殷切的期盼。
走出大楼,看着工人们忙碌的身影,往日嘈杂的机器轰鸣声仿佛在今天变得分外悦耳。温和的阳光下,不远处农田里一片片金黄的油菜花也开得分外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