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讲课比赛小结
讲课比赛小结(年级组,九)
本次年级组听评课活动历时二周半圆满结束。九年级组有19名任课教师有二名因特殊原因没有参加与外其余17名教干教师均热情积极参与了这次活动!
本次听评课的目的是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精致课堂”普及情况查缺补漏把“精致课堂”标准行为落实在每一节课上。
通过本次听课情况看基本达到了预定效果。“九四班”课堂模式得到普及提升!特别是九一、九二、九三、九五班变化特大。其中九一班的数学课,九二、九三班的物理课语文课,九五班的化学课、九六班的政治课等均有较大提高大进步。老师均能自如掌控课堂节奏点拨到位把问题尽量抛给学生,启发学生尽量去动脑动手完成,学生均能积极出动参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其中小组学习也组内交流展示也得到加强,这说明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就是这种常态。否则不可能达到此效果。当然也有个别老师准备的不是很充分。平时对“精致课堂”的落实不到位。教学环节及教学态度均有待与提高。这也是我们今后要重点努力的部分。
由于这次活动与学校的有些活动冲突,再加上部分评委调不过来,未及时到场听课,所以对讲课老师的评比成绩的公平有一定影响。
总之,通过这次活动,虽然准备的有些苍促甚至有点缺漏,但整体看还是收到良好效果,九年级全体人员将以这次活动为契机,把落实精致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养成学生的好习惯运用到每节课的每个环节上!
第二篇:讲课比赛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评委,以及现场的所有观众朋友们,大家晚上好!这里是2010年讲课大赛的比赛现场,为有效提高师范技能,进一步规范课堂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我部特组织开展了本次讲课活动。首先,请由我介绍今晚到场的评委,他们分别是xxxx,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他们表示欢迎!
现在我念一下比赛评分标准,这次讲课活动我们采取现场评比,总分为100分,其中,教学方法40分、教学态度20分、教学效果20分、教学基本功和教学内容各10分,评分采取100分制,每位选手的最后得分为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得分。
今晚将有10位选手参加比赛,首先预祝各位参赛选手在这次讲课活动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现在比赛正式开始!
让我们掌声有请第一位为我们展示的来自x班的x同学,她讲课的内容为x,请2号选手做准备
谢谢2号选手的精彩讲说,下面请听来自xx班xx同学的讲课,内容为xx,请3号„„
掌声有请来自xxx班的xxx同学上台,她讲课的内容为xxxx
请 4号
现在,我念一下前三位选手的得分,()号选手去掉一个最高分
分,去掉一个最低分
分,最后得分为
分!
现在请听来自xxx班的xxx同学的讲课,内容为xxxx
今天我们共同聆听了优秀选手们的精彩讲课,他们抑扬顿挫的语音,独到的教学设计,巧妙的多媒体辅助演示„„吸引着我们在座的每一位。最后,再次感谢各位评委和观众的积极参与,本次“讲课大赛”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三篇:讲课比赛 教案
四、犯罪形态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犯罪形态的概念,把握四种犯罪形态的概念和区别。
教学重点:犯罪既遂、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的概念 教学难点: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的区别 课时:2课时 参考书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年1月
(2)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第一版
(3)袁登明编著,《刑法48讲》,人民法院出版社,2011年3月第九版
(一)犯罪既遂
1.概念。犯罪既遂,指犯罪人的行为完整地实现了刑法分则条文所规定的全部犯罪构成事实。
2.一般类型:
第一,结果犯,是指不仅要实施具体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而且必须发生法定的犯罪结果才构成既遂的犯罪,即以法定的犯罪结果的发生与否作为犯罪既遂与未遂区别标志的犯罪。这里的犯罪结果,专指可以具体测量确定的、有形 的损害结果。
第二,行为犯,是指以法定犯罪行为的完成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这类犯罪的既遂并不要求造成物质性的和有形的犯罪结果,而是以行为完成为标志。按照法律的要求,这种行为要有一个实行过程,要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视为行为的完成。
第三,危险犯,是指以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为造成法律规定的发生某种结果的危险状态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
对行为符合犯罪既遂特征的既遂犯,直接按照刑法分则具体犯罪条文规定的法定刑处罚。
(二)犯罪的预备
犯罪预备形态,是指故意犯罪过程中未完成犯罪的一种停止状态,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为实施犯罪而创造条件的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犯罪实行行为的犯罪停止形态。
根据我国刑法第22条的规定,可以将犯罪预备行为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为犯罪实行准备犯罪工具的行为;二是其他为实施犯罪创造便利条件的行为。对于预备犯的处罚,我国刑法第22条第2款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三)犯罪的未遂
1.犯罪未遂的含义。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得逞的行为。
2.犯罪未遂的特征
(1)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所谓着手实行犯罪,是指犯罪行为人已经实行刑法分则某种犯罪构成要件所规定的行为。是否“已经着手”,是区分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的主要标志。
(2)犯罪未能得逞。即是说犯罪分子的行为没有完成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这是区分犯罪未遂和犯罪既遂的主要标志。
犯罪未得逞是犯罪未遂与既遂区别的标志。倘若犯罪已得逞,即已完成,不复有成立犯罪未完成形态的可能性。
(3)犯罪未能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3.责任,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四)犯罪的中止
1.犯罪中止的含义。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
2.要件:
(1)时间性。发生在犯罪过程中。所谓犯罪过程,就是从犯罪预备开始到犯罪既遂以前的全过程。这是犯罪中止的时间性条件。
(2)自动性或自动有效性。自动停止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中止的自动性是犯罪中止的本质特征,也是它与预备犯、犯罪未遂区别的标志。(3)必须彻底放弃继续实施该罪的意图。这里所说的放弃犯罪意图,仅指行为人放弃正在准备或者实行的那个犯罪的意图。犯罪人将来是否又萌生其他的犯罪意图,不影响此次犯罪成立中止。
3.责任,刑法第24条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犯罪既遂?
2、什么是犯罪预备?
3、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区别是什么?
第四篇:讲课比赛计划书
西华师范大学
历史学会 “华西讲坛”之讲课比赛
工
作
总
结 主办:西华师范大学社团联合会 协办:西华师范大学历史学会,历史文化学院素拓部
在无限憧憬之中的第四届“华西讲坛”之讲课比赛已经圆满结束。学生历史学会在社团联合会的关心下,在老师们的精心指导及兄弟社团和广大同学的大力支持下,以“搞特色、重实效、促效率”为指导思想,以“锻炼能力、修身成材、提高素质”为最终目标,开展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去年十一月,我社团举办的“华西讲坛”讲课比赛得到了上级领导表扬和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为了继续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示师范技能,不断提高自我能力的平台,也为让我社团工作取得更好的成绩特举办本次活动。我们吸取了首届讲课比赛活动的经验,总结教训,使得本次活动突出本系本专业的特色,力争本次活动内涵丰富,给广大师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使之在本校众多活动中脱颖而出,让我们的“华西讲坛”一届一届延续下去。面对现在大学生的师范知识的缺乏,面对师范技能及其经验的匮乏,面对现当代的教育改革的严峻形势,为了锤炼同学们的师范技能,为了拓展同学们的教师阅历,也为了融洽我社团同其他各个兄弟社团之间的联系,我社团举办了第四届“华西讲坛”之讲课比赛。
活动主题:第四届“华西讲坛”之讲课比赛
活动时间:2012年11月9日晚7:00(星期五)
活动地点:新区二期A11
5活动对象:学生历史学会会员及广大历史爱好者
嘉宾评委:历史文化学院蒋晓春教授
历史文化学院金生扬教授
活动流程:
1、所有参赛选手在比赛日当天提前二十分钟到达场地签到,迟到三十分钟视为自动弃权。
2、主持人上台宣布比赛意义和比赛目的,主办承办单位,以及列席嘉宾。
3、嘉宾致辞。
4、主持人宣布讲课比赛正式开始。
5、选手上台讲课,时间为十五分钟。十五分钟讲课完毕后,评委进行打分。下一位选手在评委打分期间进行比赛准备。
6、当三位选手比赛完毕后,进行中场休息,由选手亲友团带来节目为选手加油助威,综艺部带来互动游戏与节目表演。
7、所有选手讲课完毕后,由评委团集中点评。
8、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果,嘉宾活动总结。
9、嘉宾为获奖选手颁奖。
10、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束。
11、本次比赛设立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四名。比赛结果将公布于校园网。
活动目的:希望通过同学们积极的准备和讲课,锻炼和提高自己。同时,在老师的细心指导和交流建议下,提高同学们的师范技能。
活动评价:
好的方面:
1、本次活动得到社团联合会以及其他兄弟社团的积
极支持,在大家的鼓励与帮助下让活动得以顺利的举办。
2、活动的ppt制作新颖,参赛选手看后明白了比赛规则及评分标准,观众看了之后清楚地了解了各参赛选手的资料,这对活动积极性的调动起
差的方面:
2012 了很大的作用。
3、评委严格对选手进行打分评价,使比赛显得更加公平。
4、各参赛选手的选材独特,最大限度的吸引了观众的好奇心,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力。
5、活动过程穿插的节目精彩,使广大观众看后 耳目一新。、少数参赛选手与观众的互动较少,有的几乎没有,这使得现场气氛略显尴尬。
2、活动过程中发生了观众中途退场的现象,使正在比赛的参赛者略微有些分神,影响了正常水平的发挥。比赛结束时,留在现场的人数已去一半。
3、颁奖时,由于主持人缺乏经验,使颁奖顺序混乱,由一等奖颁到三等奖,这显然与正常的颁奖顺序不相符的。西华师范大学历史学会办公室年11月17日1
第五篇:讲课比赛通讯稿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讲课比赛
—— 陈素云
由全国高等物理教育研究会主办的第二届“华夏杯”教学技能大赛暨第七届全国科学教育论坛将在西南大学举行。为了积极响应此次大赛,同时提高我院广大研究生的师范技能,夯实有意愿参教的同学在未来求职中的基本功,2014年10月31日下午2:30,第二届“华夏杯”教学技能大赛预赛在物理学院大阶梯教室拉开序幕。
本次比赛共有13名同学参加,由李太华、李富强、邓磊三名老师担任评委。在比赛过程中每位同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自制实验器材等教学工具对自己所选的课题进行模拟教学展示,并且都精心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在注重理论阐述的同时兼顾互动环节和实验演示,使得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各位选手充分展现了个人的课堂魅力,有的讲课风趣幽默,而有的激情四射,在课件、板书、实验、互动等各个环节都各有千秋,充分体现了我院的研究生课堂教学的良好风貌和饱满激情,给每位同学和评委老师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经过三个小时的激烈角逐之后,各位选手都赛出了自己特有的风姿,其中苏蕴娜、陈巨、陈中海、黄蕾四名选手表现优秀,将代表学院参加全国“华夏杯”讲课比赛。
在本次比赛中,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全体研究生都积极参与到了此次讲课比赛之中,这不仅使同学们加深巩固了自己所学的物理专业知识,而且还学习了不同的教学手段,见识其他同学的讲课风采,在互相借鉴学习中提高自己教学能力,激励和培养了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学生的职业信仰和专业魅力。
本次讲课比赛取得了圆满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