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财大会计硕士考研复试科目点拨
上海财大会计硕士考研复试科目点拨
内容来源:凯程会计硕士集训营
研究方向:
01 会计理论与实务 45 02 会计与财务精英项目 50
复试内容与分值
1.会计硕士会计理论与实务方向
复试成绩总分为300分,其具体内容和分值为:(1)会计学(100分):参考书目《会计学》(第四版)陈信元,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年)。
(2)政治理论(20分)内容参见《半月谈》。
(3)经济学(80分):参考“801 经济学”考试大纲。
(4)面试(100分):英语口语30分,专业素质、逻辑分析和综合能力70分。
2.会计硕士会计与财务精英项目方向 复试总分300分,具体内容和分值为:(1)笔试(160分)1)政治理论(10分)
2)专业综合笔试(150分)会计学(100分):
参考书为《会计学》。(陈信元,第四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出版);
财务管理(30分):
参考书为《公司财务》中译本第九版。(原书Corporate Finance9th,Stephen A.Ross, Randolph W.Westerfield, JeffreyF.Jaffe)吴世农、沈艺峰、王志强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审计(20分):
参考书为《审计学:一种整合方法(第14版)》。(阿尔文.A.阿伦斯(Alvin A.Arens)等著,谢盛纹译,张龙平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013年1月第1版)。(2)面试(100分):包括英语口语30分,专业素质、逻辑分析和综合能力70分。
(3)背景考核(40分):包括工龄10分、职称10分、职务10分、各种资格证书10分。
成绩计算与录取
会计硕士总成绩的计算方式为:初试成绩满分为300分,复试成绩满分为300分,两者分别占总成绩的50%与50%,即总成绩=初试成绩÷3×0.5+复试成绩÷3×0.5。拟录取名单将根据各研究方向总成绩综合排名确定。
凯程会计硕士特录班,成功率遥遥领先,全日制、封闭式、高三式集训,全程名师授课,考名校就选凯程。
第二篇:2011年中南财大会计硕士复试参考书目
2011年全日制会计硕士研究生复试参考书目
125300会计硕士
1063 专业综合课(财务管理60%,成本会计40%)
1、《财务管理》,张志宏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2月第1版。
2、《成本会计》,王雄元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
第三篇:2018中财会计硕士复试考研参考书汇总
2018中财会计硕士复试考研参考书汇总
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开设的专业硕士项目共有两个专业:会计专硕(MPAcc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审计专硕(MAud),两个专业的复试时间均在 3 月底进行,复试大概在 5 天内的时间进行全部内容的考察。两个专业的复试考试科目均相同。
一.复试专业课笔试的题型以及用书介绍: 笔试内容和题型(成绩占复试总分 50%)中级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学四科各占笔试的 25%,考试时间 2 小时。每科 25 分包括单选题 5 道、多选题 5 道和业务题 1 道,其中单选题每题 1 分、多选题每题2 分、业务题 10 分。
笔试的复习用书建议:
《中级财务会计》王君彩(经济科学出版社第六版)《成本管理会计》孟焰(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财务管理学》荆新(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七版)《审计学》丁瑞玲、吴溪(经济科学出版社第五版)复习重点的梳理:
1)《中级财务会计》:基本属于复试四科中复习内最多、难度最大的一科,同学们普遍反映复习《中级财务会计》的时间最长。具体笔试和复试的考察中,考点十分细致,比如2017年笔试真题中考察到的固定资产在建的分录、各个项目时候计入管理费用等。复习参考用书将近600 页,从中却只考 5 道单选、5 道多选和一道业务题,复习的时候要注重全面,突出重点,有的放矢。这一科的复习主要以教材的例题为主,牢固掌握知识点,做到细致地记忆和理解最为重要。一定要全面的复习,很多人在考前认为绝对不会考的知识点,在考试中往往会考到。
2)《成本管理会计》:涵盖了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的绝大部分内容,考察知识点相对比较集中,成本会计的重点在于分批法和分步法的产品成本计算、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管理会计的重点在于本量利分析、作业成本法等等。2017年复试考察的内容多为书上知识,只要把书上的知识点把握好,考试可不丢分。
3)《财务管理学》:属于复试中比较简单的科目。复习的重点是掌握书中的重点概念和公式:比如年金现值系数、复利终值系数、营业现金净流量的计算等等。最为重要的是教材中的例题和书后习题。基础知识要牢固,如2017年业务题考察了 CAPM 的计算,十分简单,但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同学就会丢分。
4)《审计学》:属于复试中学习门槛最高的科目,很多非会计专业的同学反映审计复习难度很大,看不懂书。审计复习起来十分枯燥,需要以理解+记忆。
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一定要将复试的准备工作提前做好:
1.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院会在官网上发布准考证号的名单,考生需要找到自己对应的准考证号
2.订酒店和机票,同学们可在研究生院发布复试通知时间后定酒店。推荐融金中财大酒店、海友酒店、康福瑞等等。
二.面试流程及用书介绍:
面试分组进行,每名同学在进入面试考场前在备考室等待。考官有 5 人左右,有的朝你微笑示意,有的低头不说话,建议同学们正常表现,不用在意老师的变现,这也是对你的考验。自我介绍时,不用过分啰嗦,简述名字,本科学校,所学专业(会计系本科的话要说明一下比较好)。
1.抽取题目环节: 中财 MPAcc 的面试在面试总分中占比较大,需要用心准备,全面地准备。面试复试的用书: 《中级财务会计》作为每位同学的必须科目,需要在复习开始就进行面试相应的复习。以2017年复试中面试为例,考察题目有:费用是什么并怎么确认?用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来进行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等等,属于较为正常的题目。但也有并不是很幸运的同学所抽取到的题目例如其他综合收益、其他资本公积和其他权益变动的联系和区别,这种属于和会计准则更新相关的考题,不好把握。
《成本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学》和《审计学》三门中任选一门抽题,本人建议选择《成本管理会计》,因为它知识点比较少,重点突出。我抽到的题目是简化分批法的适用条件。其他同学抽到的题目有变动成本法和全部成本法的联系和区别、作业成本法的意义等等,需要对具体知识点有真正的理解才能回答完整。
2.中财复试面试特点:
全面出题,不留死角,要求理解,逻辑严谨。这需要同学们在复习中突出面试的复习重点。
注:复试地点在中央财经大学的本部,也就是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 39 号,学校附近交通便利,衣食住行都非常方便。
第四篇:上海财大2011年复试(小编推荐)
上海财经大学
201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
一、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学习年限
除专业目录备注栏中标注的专业外,各专业一般为二年。
三、招生专业
学术型学位有7个学科门类的66个学科专业,专业学位有11个专业领域对外招生,所有学术型学位与专业学位均为教育部承认的全日制学历教育。除公共管理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外,所有学术型学位与专业学位均可接收推荐免试生。
四、招生名额
拟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1450名左右(含推荐免试生)。教育部尚未下达我校2011年研究生招生计划,录取时将视教育部实际下达计划数、生源状况和学校发展需要,对学校招生总数及各专业招生数进行适当调整。
五、报考条件
1)报考法律硕士(非法学)的人员,在高校学习的专业为非法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不得报考);
2)报考法律硕士(法学)的人员,在高校学习的专业为法学专业(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方可报考);
3)报考工商管理硕士或公共管理硕士的人员,须具有大学本科毕业后三年或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或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五年或五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或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后两年或两年以上工作经验。
5.年龄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生者不受此限制。6.身体健康,符合教育部规定的体检要求。
六、报名与考试 1.报名
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
1)网上报名:报名时间由教育部统一确定,2011年的网上报名时间为2010年9月25日-29日(预报名阶段,报名数据同样有效,正式报名阶段无须再次报名)和2010年10月10日-31日9:00-22:00。
2)现场确认:时间为2010年11月10日-14日。在规定的时间内考生须持本人身份证(现役军人持军官证、文职干部证),毕业证(应届毕业生持学生证)等有效身份证件和网上报名编号,到指
知。
八、录取
根据“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保证质量”的原则, 综合考察考生的整体素质进行录取,录取名单须经学校审议,上海市高等教育招生办公室审核,国家教育部批准。对弄虚作假者,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入学资格或学籍。
九、其他
1.我校自2010年起实行培养机制改革,具体改革内容可登陆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询。
2.2011年我校将继续面向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招收40名左右少数民族硕士研究生,具体招生培养事宜将遵照教育部“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招生计划”有关规定执行。
3.2007年至2011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将每年资助我校50名左右一流学生赴国外一流大学、师从一流导师攻读博士学位或者联合培养(限我校在读博士生),我校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可申请获得其中攻读博士学位的留学资助。
4.就读期间人事关系、档案、户籍留存原用人单位的考生,必须在录取前,签订学校、用人单位与考生个人之间的三方合同。5.我办不提供参考书籍和历年试题。邮购参考书籍或历年考试试题集(2004-2007)可与上海财经大学书店联系(电话:
方案完成学业,可申请硕士学位毕业。
3)若普通硕士在入学后希望转入硕博连读项目,也可提出申请并参加考试,考试合格后可以参加第一学年末的博士资格考试,考试通过者可转入硕博连读项目的博士阶段。
4)金融硕士、保险硕士等专业硕士定位于培养面向市场的应用型人才。
8.统计与管理学院招生培养改革措施
1)2011年统计学专业分硕博连读项目硕士与普通硕士,实行统一招生,入学后根据学生意愿和入学考试成绩进行分类,硕博连读项目定位于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普通硕士定位于培养面向市场的应用型人才。
2)硕博连读项目第一学年结束后进行资格考试,如未通过资格考试,则按所在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完成学业,可申请硕士学位毕业;通过资格考试者转入博士阶段学习。
3)应用统计专业硕士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统计基础,系统掌握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开发的知识与技能,具有熟练应用计算机分析数据的能力,在国家机关、党群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科研教学部门从事调查咨询、数据分析、决策支持和信息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9.有关招生信息请留意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网页,如有变动,以报名期间网页公布的信息为准。
第五篇:2013年南京大学会计硕士考研初试及复试经验分享
结束复试等结果中。发个经验帖攒攒人品。拟定从心态、初试准备、复试准备和参考书目几个方面谈一谈,先把心态和初试放上来。初试226,考的南京大学,分数不算高,且文中皆个人观点,不足之处请海涵。
一、心态
MPACC的考试的确有运气和临场发挥的因素在里面,但我认为考试,并不是单纯知识考核,其实也是对心理素质、时间统筹等方面的考核。且由于试卷存在主观题的客观因素,可以说MPACC考试的确是努力和分数并不成正比的。因此在决定考MPACC之前,也要考虑一下自己在考这个初试简单的考试里,是否能承受这个结果。毕竟,风险和收益是配比的,从来就没有低风险高收益的事情。
同时,在考研之前其实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找师兄师姐问经验,问哪个专业简单,问怎么准备。而是应该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考研。只有明确自己考研的目的,明确自己要靠考研达到的目标,在择校、规划复习时才可以科学、合理。从论坛最近的许多怨言就可看出,结合自己的目标进行合理的择校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对自己的水平做出合理的测评是十分重要的。会计硕士由于只考2门,并且不涉及高数,致使许多同学在报考院校时低估了其难度。但其实仔细想想,大家都考的是同一份卷子,为什么高分的不多呢?难道大家都是傻子,就自己是聪明人吗?而如果没有在择校时考虑到这点,很可能影响的就是自己一年的时光。
结合自己考研的目标,和自己的水平的合理估计,去选择自己的报考院校,可以降低考不取的风险,毕竟人生苦短,没有多少年月可以蹉跎。
比方说,如果考研的目的是想提升学历以面对目前企业设置的211的门槛,而不是非投行等高端金融职业不可的态度,那么其实并非一定要考取名校,一些相对不那么热的211院校,甚至在目标工作地点的知名财经院校也可以达到你的预定目标。
而作为一个成年人,一旦定下自己报考的院校,就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毕竟从MPACC现在的趋势来看,调剂的机会是很渺茫的,但学校优先考虑第一志愿也并非不合理(高考也是如此,可见选报院校是十分重要的)。其实换位思考一下,对于第一志愿报考的同学来说,难道高分空降公平么?
废话说了那么多,总结起来就是,考研不能盲目为了考研去考研,要结合自己条件和自己考研的目的去考研,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浪费宝贵的一年时光。
二、初试准备
初试分为联考和英语,对于这两门科目的准备并非都是越长越好(又不是男人,要那么长干嘛)。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如果太早准备的话,在考前失去了应有的状态反而是得不偿失。总的来说,英语宜早,而联考可以缓一缓,在9月开始准备也不迟。
(一)英语
英语是厚积薄发的学科,重在日常的积累,如果英语水平提高了,其实对英语类的考试是无须特地准备的。英语由于以前有一些基础,所以基本没有准备。买了老蒋的历年真题熟悉一下考试形式,还有老蒋的作文书,看看作文大致的框架,但基本没有用老蒋里面的模板和句型,感觉老蒋里面有的句子太狂了,个人不是很喜欢。
由于没有实际经验所以我就说说我的看法。
1.单词
首先,要对考研英语单词进行背诵,这是重中之重,什么做题技巧都没有看懂单词从而
理解整篇文章管用。具体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法(有的软件可以很方便的实现,不用自己去计算记忆曲线)。就不一一赘述了,找到自己合适的方法就行,条条大路通罗马么。
2.阅读
其次,阅读、阅读再阅读。这里的阅读不是去做阅读题,而是实实在在地去阅读英文文章。可以去买国家地理、TIMES或者ECONOMICS等期刊阅读,既有趣并且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也可以潜移默化地提升英文水平。
3.作文
最后,在考前两个月(一个月也应该时间足够)的时候,可以开始准备作文、真题。作文提升技巧无他,多写是耳!既然作文的题材、范围已经给出,可以每天写一篇以熟悉写作方法。其实,最主要是熟悉大致的写作思路,当你熟悉了写作的思路后,其实具体体现在每一句里的句型就是看平时的积累和临场发挥了。特别建议:考试时先在草稿纸上把翻译和作文写一遍后,再誊写到试卷上,以保持卷面整洁。
(二)联考
联考考试对于有奥数基础的同学来说比较轻松,因为数学基本上算是在复习当初学的奥数知识。数学由于其相对比较客观,基本上做对了就是做对了,做错了就是做错了,甚少存在争议点,所以应该力争数学少错,这样对于整体分数的提升也有所裨益。
而逻辑题目,我认为可以先不看具体的讲解直接开始做题(尤其是对于观点类的非形式逻辑题目),以培养自己的题感。(有时用那些方法是化简为繁,况且有的问题也是难以解释的,纯粹就是一个感觉。)在9月份开始,可以系统地看逻辑的教材,并且结合一些公式、方法去解题。
至于写作,可以先参阅小君君的《写作高分指南》,尤其着重对写作的考试目的要做了解。尤其是大作文,如果不了解其目的的话,易写成议论文,或沦为套作文章。写作的目的是什么呢?本质还是在考核你的逻辑能力。它考核你是否可以提出自己论点后,采用合理的论证与论据去阐述、证明自己的论点。其实和GRE的写作有点类似。个人今年考试作文分数不高,分析觉得我在写作部分毕竟TOO NAIVE,选择了保守的方式,用了模板,没写出灵气,导致总体分数比预期略低。
Q:要不要报辅导班?
A:其实辅导班的效果因人而异。首先,辅导班在不同地方的师资不同,给你上课的不一定是机构名师,有时甚至是集合在教室放视频,那跟自己看视频有何区别。再次,报辅导班与取得高分没有关系,专硕初试本身的难度决定了其实讲解内容不算深奥,完全可以自学达到,甚至在自己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的感悟,比纯粹去听课要效率高。最后,辅导班的价格略高,个人觉得有那钱还不如去旅游。
Q:我什么时候开始准备好?
A:严格来说这种问题因人而异,根据基础、专业背景的不同可以弹性调整。有一点必须明确的是,准备时间和取得分数不是成正比的。时间的总量是一方面,时间的效率也不可忽略。每天起早贪黑,在图书馆耗上10个小时,放弃了一切社交、娱乐,我觉得是不明智的。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适当的放松,对学习是有帮助的,也可以降低考试压力,对考场发挥有益,我基本上考前1个月每天必定LOL。而分出时间社交也不至于让你错过人生中只能经历一次的东西,如毕业聚会什么的,本是一个与朋友们美好的回忆的机会,如果为了考研而放弃我觉得有些可惜。况且真正能帮你的,或许你的朋友会比那
两张证书要多得多。
个人建议是可以早点开始英语单词的准备工作,单词关过了,完型、阅读就是平时语感积累的过程。
而数学、逻辑、中英文作文尽量在3-4个月内集中、高效地解决。拖的时间长了,脑子容易疲乏,做题就没激情,效率就容易低下。
在之前的空闲时间则可以看看复试的科目,宗旨就是不求精读,但求反复过几遍,建立一个系统性的大概了解后再精读。
三、复试
其实复试每个学校都不一样,跨学校参考性不强。但作为一个想以后学习会计的,总归需要的基础是共同的。
基本上来说,会计就是:
1.财务会计;
2.成本管理会计;
3.财务管理;
4.审计。
从南大今年的复试来看,审计的考核并未出现,或许随着审计硕士的出现,对审计的考核弱化了(纯粹臆测)。
分析题目来看,今年南京大学的复试偏向于基础知识的考核(无责任推测,或许因为面试的专业问题问太难了?),这与我对复试的复习思路也有一定重合。我认为,复试,着重于基础知识,高深知识有了解,但如果难理解可以根据实际时间考虑放弃。
为什么我觉得复试着重基础知识的把握呢。
原因在于:
1.很多进初试的同学并非会计专业的,对于跨专业同学来说要在1年内学习如此之多的书目,要做到广又深是十分难得。因此尽量把握基础知识的理解,对于得分十分重要,因为高深的题目即便做,也可能拿不全分,那何不把握好基础知识的每一分呢?
2.从考试来看,考试题目如果深、难题多,那肯定区分度很低,尽量让分数呈现正态分布的考题才是好的考题。高考、中考算是比较科学的考试了,一般来说,难题在卷子是10%-15%左右的分数,剩下的是相对基础或者稍有难度但基础牢固的话不难解决的问题。从效益角度考虑,难点需要投入太多的精力,而回报相对付出来说效率较低。再考虑到跨专业人数基数在哪,即便自己不会,别人可能也不会,或者会但答不全。而作为选拔性考试,绝对分数是没有意义的,相对分数才是重要的。
简而言之就是,如果80分就可以被录取,那为什么要考9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