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统中药鉴定方法分析论文[范文模版]
传统中药鉴定方法分析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传统中药鉴定方法分析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传统的中药鉴别方法,以其成本低、简单迅速等优点,为现代方法不可取代。水试法是经验鉴别法中比较重要又较为科学的方法。水试,又称入水,即利用某些中药材遇水后或在水中产生的各种比较明显或特殊的变化以鉴定其品种真伪、优劣的方法。
【关键词】中药 水试 鉴别
一、显色反应
1、水溶液显色某些中药材遇水后,所含水溶性色素或其它成分溶入水,使水溶液呈现特定的颜色。
苏木豆科植物苏木Caesalpinia sappan L.的干燥心材。取苏木块投入水中,水液呈现桃红色,后转为红色。加氢氧化钠试液2滴,呈猩红色,再加盐酸数滴使呈酸性后,溶液变为橙色。
鸡血藤豆科植物密花豆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的干燥藤茎。取鸡血藤块,投入沸水中,可见有似鸡血的红线散开。
墨旱莲菊科植物鳢肠Echipta prostrata L.的干燥地上部分。遇水后茎叶显黑绿色,搓其茎叶水呈墨绿色。
2、药材显色有些中药材遇水后,所含成分发生水解氧化,而使药材本身颜色发生变化。
黄芩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药材应为棕黄色或深黄色。由于所含黄芩苷在黄芩酶作用下水解成黄芩素,黄芩素易被氧化,颜色由黄色变为绿色,影响药材质量。因此,黄芩在切片时,浸泡时间不宜太长,切片后应及时干燥处理。
3、其他某些中药材由于结晶水或其他的变化引起颜色变化。
胆矾三斜晶系胆矾(CuSO4 5H2O)的矿石。为蓝色半透明结晶,加热失水后变为无色,遇水又变成蓝色。
天竺黄,本科植物青皮竹Bambusa textiles Mcelure或华思劳竹 Schizostachyum chinense Rendle等杆内分泌液干燥后的块状物。天竺黄为象牙色,遇水逐渐变为淡绿色或天蓝色,并产生气泡,有较强的吸舌力。人工竹黄色泽为灰蓝色、灰黄色、灰白色或纯白色,遇水不变色。
二、膨胀现象
一些干燥药材,吸水后体积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1、胖大海梧桐科植物胖大海Sterculia lychnophora Hance的干燥成熟种子。水浸后膨胀为海绵状,可达原体积的6~8倍。同属植物圆粒苹婆水浸后膨胀较慢,至原体积的3~4倍,为伪品。
2、燕窝雨燕科动物金丝雀Collocalia esculenta L.及多种同属燕类用唾液或唾液与绒羽等混合凝结所筑成的巢窝。水浸后体积能膨胀15倍。其他用琼脂、银耳等加工的伪燕窝不膨胀或稍膨胀。
3、蛤蟆油蛙科动物中国林蛙Rana temporaria chensinensis David.或黑龙江林蛙Rana amurensis Boulenger的干燥输卵管。经热水泡后能胀到10~15倍;其它伪品只膨胀3~6倍。
三、沉浮反应
1、沉水现象有些药材质地致密,相对密度大于1,或由于吸水性较强,放入水中出现沉水现象。
丁香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的干燥花蕾。将其放入水中浸泡,丁香萼管下沉直立。劣质去油丁香则漂浮于水面。
2、浮水现象若实验的`药材质地疏松,与水的界面张力大或疏水、密度小,药材则浮于水面。
蒲黄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东方香蒲Typhaorientais PresI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鲜黄色细粉,质轻易飞,手捻有润滑感,入水不沉。玉米粉等掺伪物质则沉水。
浮海石火山喷发岩浆所形成的多孔状石块。具多孔性海绵状结构,体轻,投入水中浮而不沉。
四、粘液反应
药材含有粘液质,遇水发生膨胀。
1、菟丝子旋花科植物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 Lam.的干燥成熟种子。经沸水浸泡后,手摸粘滑,种皮破裂时,露出黄白色卷旋状的胚,形如吐丝;其它同属植物的种子的胚为黄色,螺旋状。
2、北葶苈子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Lepidium apetatum Willd.的干燥成熟种子。水湿后,外表形成一层透明的粘液层,厚约为种子宽度的1/2;南葶苈子播娘蒿Descurainia saphia(L.)Webb ex Prantl湿水后粘液薄层厚约为种子宽度的1/5~1/4。
3、小通草旌节花科植物喜马山旌节花Stachyurus himalaicus Hook.f.et Thoms.,中国旌节花Stachyurus chinensis Franch.的干燥茎髓。遇水吸水滑腻。山茱萸科植物青荚叶Helwingia japonica(Thunb.)Dietr.的干燥茎髓也当小通草使用,但遇水不粘滑。
五、乳化反应
树脂类药材中的树脂、色素、树胶等成分与水与水共研,形成颜色固定的乳化液。
1、乳香橄榄科植物卡氏乳香树Boswellia carterii Birdw.及同属其他树种植物渗出的油胶树脂。加水共研,呈白色或黄白色乳浊液。
2、没药橄榄科植物没药树Commiphora myrrha Engl.或爱伦堡没药树Balsamodendron ehrennbergianum Berg.的干燥树脂。加水共研,呈黄棕色至棕褐色乳浊液。
3、阿魏伞形科植物新疆阿魏Ferula sinkiangensis K.M.Shen及同属他种具有蒜样特臭植物的油胶树脂。加水共研,呈白色乳状液。
六、泡沫现象
因含有皂苷、蛋白质、树胶或其它高分子化合物,加水振摇产生泡沫。
1、远志远志科植物远志Polygaia tenuifolia Willd.或卵叶远志Polygaia sibirica L.的干燥根。因含有皂苷水浸液振摇可产生持续性泡沫,且10 min内不消失。
2、人参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因含有人参皂苷水浸液振摇可产生持续性泡沫以区别其他伪制品。
七、小结
传统的经验鉴别方法是我国医学宝库中十分重要的财富,它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及过程,是中药鉴定工作者的基本功。但在一些新版中药鉴定书中,多注重理化鉴别,利用物理、化学或仪器分析法鉴定中药材的真假、优劣,忽视了对传统鉴别方法的记述,建议关注传统的经验鉴别方法,并使其能得到继承与发展。
致谢
本论文在xxx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法、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本人影响深远。
第二篇:传统中药鉴定方法分析论文
传统中药鉴定方法分析
【中图分类号】R91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3873(2011)03-0307-01
【摘要】
传统的中药鉴别方法,以其成本低、简单迅速等优点,为现代方法不可取代。水试法是经验鉴别法中比较重要又较为科学的方法。水试,又称入水,即利用某些中药材遇水后或在水中产生的各种比较明显或特殊的变化以鉴定其品种真伪、优劣的方法。
【关键词】中药 水试 鉴别
一、显色反应、水溶液显色某些中药材遇水后,所含水溶性色素或其它成分溶入水,使水溶液呈现特定的颜色。
苏木豆科植物苏木Caesalpinia sappan L.的干燥心材。取苏木块投入水中,水液呈现桃红色,后转为红色。加氢氧化钠试液2滴,呈猩红色,再加盐酸数滴使呈酸性后,溶液变为橙色。
鸡血藤豆科植物密花豆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的干燥藤茎。取鸡血藤块,投入沸水中,可见有似鸡血的红线散开。
墨旱莲菊科植物鳢肠Echipta prostrata L.的干燥地上部分。遇水后茎叶显黑绿色,搓其茎叶水呈墨绿色。、药材显色有些中药材遇水后,所含成分发生水解氧化,而使药材本身颜色发生变化。
黄芩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药材应为棕黄色或深黄色。由于所含黄芩苷在黄芩酶作用下水解成黄芩素,黄芩素易被氧化,颜色由黄色变为绿色,影响药材质量。因此,黄芩在切片时,浸泡时间不宜太长,切片后应及时干燥处理。、其他某些中药材由于结晶水或其他的变化引起颜色变化。
胆矾三斜晶系胆矾(CuSO4 5H2O)的矿石。为蓝色半透明结晶,加热失水后变为无色,遇水又变成蓝色。
天竺黄,本科植物青皮竹Bambusa textiles Mcelure或华思劳竹 Schizostachyum chinense Rendle等杆内分泌液干燥后的块状物。天竺黄为象牙色,遇水逐渐变为淡绿色或天蓝色,并产生气泡,有较强的吸舌力。人工竹黄色泽为灰蓝色、灰黄色、灰白色或纯白色,遇水不变色。
二、膨胀现象
一些干燥药材,吸水后体积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胖大海梧桐科植物胖大海Sterculia lychnophora Hance的干燥成熟种子。水浸后膨胀为海绵状,可达原体积的6~8倍。同属植物圆粒苹婆水浸后膨胀较慢,至原体积的3~4倍,为伪品。、燕窝雨燕科动物金丝雀Collocalia esculenta L.及多种同属燕类用唾液或唾液与绒羽等混合凝结所筑成的巢窝。水浸后体积能膨胀15倍。其他用琼脂、银耳等加工的伪燕窝不膨胀或稍膨胀。、蛤蟆油蛙科动物中国林蛙Rana temporaria chensinensis David.或黑龙江林蛙Rana amurensis Boulenger的干燥输卵管。经热水泡后能胀到10~15倍;其它伪品只膨胀3~6倍。
三、沉浮反应、沉水现象有些药材质地致密,相对密度大于1,或由于吸水性较强,放入水中出现沉水现象。
丁香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的干燥花蕾。将其放入水中浸泡,丁香萼管下沉直立。劣质去油丁香则漂浮于水面。、浮水现象若实验的药材质地疏松,与水的界面张力大或疏水、密度小,药材则浮于水面。
蒲黄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东方香蒲Typhaorientais PresI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鲜黄色细粉,质轻易飞,手捻有润滑感,入水不沉。玉米粉等掺伪物质则沉水。
浮海石火山喷发岩浆所形成的多孔状石块。具多孔性海绵状结构,体轻,投入水中浮而不沉。
四、粘液反应
药材含有粘液质,遇水发生膨胀。、菟丝子旋花科植物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 Lam.的干燥成熟种子。经沸水浸泡后,手摸粘滑,种皮破裂时,露出黄白色卷旋状的胚,形如吐丝;其它同属植物的种子的胚为黄色,螺旋状。、北葶苈子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Lepidium apetatum Willd.的干燥成熟种子。水湿后,外表形成一层透明的粘液层,厚约为种子宽度的1/2;南葶苈子播娘蒿Descurainia saphia(L.)Webb ex Prantl湿水后粘液薄层厚约为种子宽度的1/5~1/4。、小通草旌节花科植物喜马山旌节花Stachyurus himalaicus Hook.f.et Thoms.,中国旌节花Stachyurus chinensis Franch.的干燥茎髓。遇水吸水滑腻。山茱萸科植物青荚叶Helwingia japonica(Thunb.)Dietr.的干燥茎髓也当小通草使用,但遇水不粘滑。
五、乳化反应
树脂类药材中的树脂、色素、树胶等成分与水与水共研,形成颜色固定的乳化液。、乳香橄榄科植物卡氏乳香树Boswellia carterii Birdw.及同属其他树种植物渗出的油胶树脂。加水共研,呈白色或黄白色乳浊液。、没药橄榄科植物没药树Commiphora myrrha Engl.或爱伦堡没药树Balsamodendron ehrennbergianum Berg.的干燥树脂。加水共研,呈黄棕色至棕褐色乳浊液。、阿魏伞形科植物新疆阿魏Ferula sinkiangensis K.M.Shen及同属他种具有蒜样特臭植物的油胶树脂。加水共研,呈白色乳状液。
六、泡沫现象
因含有皂苷、蛋白质、树胶或其它高分子化合物,加水振摇产生泡沫。、远志远志科植物远志Polygaia tenuifolia Willd.或卵叶远志Polygaia sibirica L.的干燥根。因含有皂苷水浸液振摇可产生持续性泡沫,且10 min内不消失。、人参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因含有人参皂苷水浸液振摇可产生持续性泡沫以区别其他伪制品。
七、小结
传统的经验鉴别方法是我国医学宝库中十分重要的财富,它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及过程,是中药鉴定工作者的基本功。但在一些新版中药鉴定书中,多注重理化鉴别,利用物理、化学或仪器分析法鉴定中药材的真假、优劣,忽视了对传统鉴别方法的记述,建议关注传统的经验鉴别方法,并使其能得到继承与发展。
致谢
本论文在xxx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法、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本人影响深远。
第三篇:论文中药鉴定
中药鉴别及资源
制药09301程欢欢
关键词 中药资源 中药鉴别
摘要 对我国当前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资源保护及发展进行了分析和对中药的鉴别,总结中药资源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对科学利用发展中药资源提出了建议。
中药资源
中药资源的传统利用:中药资源作为传统医药的重要部分,至今仍作为传统药材加以利用。中药房生产的仍然是没有质量标准的中药饮片。近年来,虽然参照西医药剂学的方法,对部分中医验方进行了标准化,研制了一批中成药产品,但是这些产品的生产是无序的,对资源的利用极低,造成了资源浪费。
中药提取物的利用:近年来,随着化学的发展及西药理论的引进,中药的有效成分得以提取和明确,为中药在医药行业的深入应用及日化健康方面开拓了新途径。我国是世界天然药物丰富的原料基地,随着世界各国对天然药物提取物的兴趣大增,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天然药物提取物出口国。这种需求的巨增造成了我国部分特产资源的迅速枯竭,有的甚至濒临灭绝,如陕西的贯叶连翘,青海的冬虫夏草,东北的人参等资源。
资源保护与利用:目前许多野生药物资源都由于过度的开发,破坏了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平衡而急需保护,而医药等行业的需求巨增造成和加剧了资源的利用。因此,解决保护生物多样性与资源利用问题已刻不容缓。
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率低:药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目前还处于粗放的简单加工成中药饮片利用阶段,产品质量不稳定,资源浪费大,这种传统的方式本身就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与破坏。中药质量不稳定:由于传统的中药药材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没有形成特色产业的区域规则。虽然近年来全国推行了GAP基地及地道药材的认证,但相对于全国众多的药材基地来说仍然是极少数。并且这些GAP认证基地还仅限于药用植物的种植规范,还没有对药用动物资源的相关认证。今后这些企业将面临重大生存问题,很多将退出药材市场。如何减少资源的浪费,这些问题都需亟需思考与解决。
立法保护制度的不完善:虽然国家对很多濒危中药物种都进行了立法,实行强制保护,但仍有很多资源面临威胁而尚无立法。因此必须完善立法制度加强对中药资源的保护。中药资源的知识产权: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根据中医理论,经过无数次的实验与改进,已经形成了非常完整的中药制造体系,在植物的药学属性与药用植物选择、中药材栽培、种植、炮制、成药的加工等所有方面都已经初步建立了自己的规范。中药知识产权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等诸多方面; 内容 包含中药材、饮片、处方、制药工程、文献 及信息资源等。例如,由动植物原料制造成中成药,要经过诸多生产制作工序,像中药材生产、中药炮制与饮片、组方(处方与配方)、中药制药工程技术等,其中的每个工序都可能包含诸多的知识产权内容,因此,中药知识产权应该构成中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中药鉴别
中药材的鉴别方法有很多,通常可分为对植物自然形态的鉴别,对炮制药材外表性状的鉴别,用显微镜观察微观结构的鉴别,以及化学分析、生物测定等鉴别方法。其中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还是中药材的经验鉴别法,也就是对药材的外观性状的鉴别。以下为您介绍几种简单的经验鉴别方法。
看外观注意观察药材的外表特征,如表皮、颜色、形状、粗细、断面等等。①看药材的表面 :看颜色,看断面。②手摸:用手感受药材的软硬、轻重,疏松还是致密,光滑还是粘腻,细致还是粗糙,以此鉴别药材的好坏。不同药材的质感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种药材,由于加工炮制的方法不同,也会有较大的差异。③口尝和鼻闻:药材的气味与其所含的成分有关,鼻闻是比较重要的鉴别方法,尤其对于鉴别一些有浓郁气味的药材是很有效的,如薄荷的香、鱼腥草的腥、阿魏的臭等等。口尝法鉴别药材的意义不仅在于味道还包括“味感”,味分为辛、甘、酸、苦、咸五味,如山楂的酸、黄连的苦、甘草的甜等。味感则分为麻、涩、淡、滑、凉、腻等。④水试和火试有些药材放在水中,或用火烧灼一下会产生特殊的现象。如熊胆的粉末放在水中,会先在水面上旋转,然后成黄线下沉而不会扩散。麝香被烧灼时,会产生浓郁的香气,燃尽后留下白色的灰末。这些特殊的现象都与药材内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密切的关系,是常用的鉴别方法。
我国中药资源科学发展道路探讨我国中药资源丰富,种源广泛,现有药材达12807种,其中植物药11146种,占其总数的87%。我们在利用这些资源的同时要讲究经济效益,生态平衡,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者协调统一和和谐的发展,这是一条可持续的科学的发展道路。
对以上问题的思考,我们对药用植物资源的科学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①建立无公害化药物保护技术体系。②寻找新药源,保护物种多样性。③深入调查,加强研究,开拓研究新领域:有待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研究:a.药物需求与供给的预测与资源保护程度。b.资源的多层次利用的综合效益的发挥。c.专业性,地区性,全国性药物资源信息系统的建立。d.物种资源与基因库的建立。④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⑤加强物种保护的法制建设我们应做到以下三点:a.完善野生资源保护法规体系。b.加强法制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意识,自觉保护。c.执法单位,执法人员要严格执法。
参考文献
1张卫明,顾龚平.药用植物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初探.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4,18(5):5~8康延国.中药鉴定学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6~7丁海,黄泰康,吴春福.中药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和趋势.中草药,2005,36(1):147~149
第四篇:中药鉴定学论文
学生姓名:
邵旭红
学
号:
112507022
指导教师:
王明伟
林丽
专业班级:
2012 级中药学本科班
川牛膝 和怀牛膝在临床应用中的鉴别研究
邵旭红
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兰州
730000 摘要 :
本文通过川牛膝与怀牛膝的来源,药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特征,药效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为中医临床用药提供更好的参考资料,更好地确保了川牛膝和怀牛膝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
关键词:
川牛膝 怀牛膝 鉴别
牛膝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陶弘景谓:“今出近道蔡州者,最长大柔润。其茎有节似牛膝,故以为名也。”苏颂谓:“今江淮,闽粤,关中亦有之,然不及怀州者为真。”寇宗爽谓:“今西京作眭种,有长三尺者最佳。可见,早在宋代,怀牛膝已在河南北部栽培”。且《证类本草》中“怀牛膝”图即今之怀牛膝。1 川牛膝与怀牛膝原植物鉴别 1 1.1 川牛膝为苋科(Amaranthaceae)植物川牛膝 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 的根。云南称甜牛膝,贵州称大牛膝,四川称肉牛膝,野生品种民间称毛药。多年生草本,根圆柱形,鲜时外皮近白色,干后灰褐色或棕黄色。质柔韧,不易折断。叶片椭圆形或窄椭圆形。花密集成圆头状,再由数个组成穗状花序,花序干后近白色;退化雄蕊窄细,长约 0.1mm.与发育雄蕊间隔而生。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等省。野生或栽培。
1.2 怀牛膝为苋科(Amaranthaceae)植物牛膝 Achyranthes bidentata BI.的干燥根。多年生草本,根细长。茎四棱形,节略膨大,叶对生,叶片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全缘,两面被柔毛。穗状花序腋生或顶生,花向下折贴近总花梗;苞片 1,膜质,宽卵形,先端突尖;小苞片 2,尖刺状,基部两侧各具卵状小裂片;花被片 5,绿色;雄蕊 5,退化雄蕊顶端齿形或浅波状;子房长椭圆形。胞果长圆形,果皮薄,包于宿萼内。花期 7-9 月,果期 9-10 月。主产于河南武陟,沁阳等地。河北,山西,山东,江苏等省亦产。为栽培品。川牛膝与怀牛膝外观性状比较 1 2.1 川牛膝根长圆柱形,具纵皱纹和侧根痕。质柔韧,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棕黄色,有许多黄色小点(维管束),排成约 4-5 层同心环,气微臭,味甜后微苦,以根粗壮,分支少,无芦头质柔韧,纤维少者为佳。
2.2 怀牛膝根细长圆形,有时稍弯曲,上端较粗,长 50-60cm,直径 0.2-1cm。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色,有细纵皱纹及侧根痕。质硬脆,受潮变柔韧,易折断,断面淡黄色,角质样,有黄白色小点(异常维管束)继续排成数轮同心环。气微,味微甜涩。以根长,肉肥,黄白色者为最佳。3 川牛膝和怀牛膝的显微鉴别 3.1 川牛膝和怀牛膝根横切面显微鉴别 试验方法:将川牛膝,怀牛膝的根分别放入盛有水的烧杯(做标记)中浸泡 24小时,然后取出分别截取两种材料的主根上部 3 处,(无根毛)面积约 4平方毫米作横切面徒手切片。将所切取薄片各自分别轻轻放入盛有水的培养皿中(做标记)。用镊子挑选薄而透明的切片分别放在两块载玻片上(做标记),制成临时水装片后,盖上载玻片后置镜下观察对比:(如下图所示)
3.1.1 川牛膝
根横切面:(1)木栓层细胞 15-20 列。(2)栓内层细胞数列。(3)异常维管束断续排列成 3-6 轮同心环;维管束外韧型,无束间形成层。(4)中央正常维管束,初生木质部二原型。
3.1.2 怀牛膝
根横切面:(1)木栓层为数列细胞。(2)栓内层较窄。(3)异常维管束断续排列成 2-4 轮;维管束外韧型,束间形成层除最外轮有的明显外,向内各轮均不明显;木质部有导管,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4)中央有正常维管束,初生木质部二原型。
3.2
川牛膝和怀牛膝粉末显微鉴别 试验方法:将川牛膝和怀牛膝药材分别粉碎,过筛。用解剖针取川牛膝,怀牛膝
粉末少许,分别放在两块载玻片上(做标记),加水合氯醛 1 滴,移至酒精灯上加微热,作透化处理约 1 分钟,加稀甘油 1 滴。盖上盖玻片后置镜下观察对比: 3.2.1 川牛膝
粉末:棕色。(1)草酸钙砂晶,方晶散在,或充塞于薄壁细胞中。(2)具缘纹孔导管纹孔圆形或横向延长,互列,排列紧密,有的导管分子,末端呈梭形。(3)纤维长条形,弯曲,末端渐尖。
3.2.2 怀牛膝
粉末:土黄色。(1)木纤维较长,壁微木化,胞腔大,具斜形单纹孔。(2)导管网纹,单纹孔或具缘纹孔。(3)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砂晶。(4)木薄壁细胞长方形,有的具单纹孔或网纹增厚。(5)木栓细胞类长方形,淡黄色。4 川牛膝和怀牛膝的理化鉴别 4.1 川牛膝
根的断面置 WFH-201B 紫外透射反射仪(上海精科实业有限公司)365nm 条件下观察,显淡蓝色荧光,再滴加 10%氨水则显浅黄绿色荧光。
4.2 怀牛膝
取粉末滴加冰醋酸及浓硫酸,显紫红色。5 川牛膝和怀牛膝的药效及临床应用的比较
牛膝是中医临床常用的中药之一,有川牛膝和怀牛膝之分,川牛膝的处方用名有川牛膝,大牛膝,杜牛膝等,怀牛膝的处方名包括牛膝,淮牛膝,怀牛膝,土牛膝等,由于基原不同,二者的功效和主治不尽相同。就川牛膝和怀牛膝的临床应用的异同阐述如下,以期对临床合理使用牛膝,提高临床疗效有所裨益。
5.1 川牛膝
性平,味甘,微苦。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用于血瘀经闭,痛经,产后腹痛,跌扑伤痛,风湿痹痛,淋证,水肿和小便不利等症。
5.2 怀牛膝
性平,味苦,甘,酸,生用具有逐瘀通经,利尿通淋,引血(火)下行之功。酒制可补益肝肾,强壮腰膝。常用于治疗血瘀经闭,痛经,产后腹痛,跌扑伤痛,腰膝酸痛,下肢痿弱,淋证,水肿,小便不利,头痛,眩晕,牙龈肿
痛,口舌生疮及吐血等血热上溢之症。
在《神农本草经》时代,并无川牛膝,怀牛膝之分,自明清后才逐渐加以区分。目前大多数医家认为川牛膝偏于活血通经,而怀牛膝补益作用强于川牛膝。但也有学者通过本草考证认为川,怀牛膝虽均具有行瘀达下和补益肝肾的功效,但川牛膝补益之力较佳,怀牛膝行行瘀达下之力较好。6 小结
总之,川牛膝和怀牛膝在来源,产地,性状,显微特征和功效方面存在差异,使用时应当区别使用,以保证临床疗效。只有准确地鉴别怀牛膝与川牛膝并正确认识其功效,临床上才能根据实际病情区别应用,从而使治疗达到较好疗效。
参考文献 :
(1)
康廷国,中药鉴定学(M).北京:中国中医学出版社.2003.1.80.(2)
任仁安等.中药鉴定学(M).上海:上海技术出版社.1996.56.(3)
吴向莉.川牛膝与麻牛膝的鉴别(J).贵阳: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0.3(4)
张廷模.临床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396-397.
第五篇: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
中药鉴定学是研究和鉴定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质量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中药鉴定学。中药鉴定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是:在继承祖国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中药的历史、来源、品种形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检 查、含量测定等,建立规范化的质量标准以及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简而言之,就是一门对中药进行“保质、寻新、整理、提高”的学科。
中药鉴定学的研分对象是中药。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中药鉴定学的任务
一、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发掘祖国药学遗产
我国仅本草著作中记载的药物就有近3000种,它是现今中药科学继承和发扬的基矗现今中药品种约有13000种,在中药鉴定中,中药的品种问题直接关系到中药的质量,品种正确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前提,品种一错,全盘皆否。如何确定中药的正品,成为中药研究工作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由于历史等 诸 多原因,使中药材品种混乱和复杂现象严重,其主要原因是:
1、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我国幅员辽阔,物种繁多,同一种中药各地使用的品种不同,或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使用不同的中药名称,造成品种混乱。如贯众,全国以贯众之名药用植物有11科、18属、58种之多。而人参在历代有多达30余种别名。
2、本草记载不详,造成后世品种混乱。如《本草经集注》载:“白头翁处处有之,近根处有白茸,状如白头老翁,故以为名。”所以从古到今就有多种根部有白毛茸的植物混作白头翁,这就造成了白头翁药材来源达20种以上,分属于毛茛科、蔷薇科、石竹科、菊科等不同科的植物。
3、有的品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品种发生了变迁。如始载于《名医别录》的白附子历代本草均为毛莨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而近代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用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根作白附子用,两者疗效不同,如何变迁的,尚待深入研究。
4、一药多基原情况较为普遍。《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的常用中药不少来源于2个、3个、4个、5个甚至6个种(如石决明),有的中医药甚至来源于不同科(如小通草等)或同科不同属(如老鹳草、水蛭等)的数种动、植物,造成中药质量控制困难,鉴定材料《中药鉴定学》。
解决中药品种混乱和复杂问题及发掘祖国药学遗产的途径:
1、通过对中药商品调查和中药资源普查,结合本草考证,明确正品和主流品种,力求达到一物一名,一名一物。如《中国药典》已分别将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作为金钱草,豆科植物广金钱草作广金钱草,唇形科植物活血丹作广金钱草收载。
2、研究不同历史时期药物品种的变迁情况,正确继承古人药材生产和用药经验。如考证阿胶的原料在唐代以前主要是牛皮,宋代、明代是牛皮、驴皮并用,清代以后用驴皮,至今沿用驴皮。
3、开展古方药物的品种考证,有利于医方的发掘与继承,为新药研究提供依据。例如青蒿素的发现,就是从研究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治疟病方,再经过青蒿历代所用品种的考证,结合科学试验取得成果。
4、对一些道地药材的品种考证,查考地方志,常能提供一些历代本草未能记载的资料,解决在品种考证中的某些关键问题。如罗汉果,遍查历代本草均无记载,最后从清代《临桂县志》、《永宁州志》查到不仅有罗汉果之名,还有其形态、性味、效用记载,这为罗汉果的药用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依据。再如在考证鸡血藤膏时,就查考了去南的《顺宁府志》和《云南通志》等。
5、本草考证有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当今有很多野生物、植物还不知道它们的用途,一旦《本草纲目》等本草上收载的药物都能考证清楚,根据植物亲源关系的线索,对药物新品种的开发利用,将会有所帮助。
6、通过本草考证与现今药材品种调查相结合,能纠正历史的错误,发掘出新品种。如虎掌与天南星,经研究并非一物,虎掌实为掌叶半夏的块茎,纠正了《本草纲目》中将天南星并在虎掌之下,视二者为同一物的错误。
总之,中药品种的的考证与整理工作对澄清中药品种混乱,力求达到一物一名,一名一物,从源头上保证中药质量,达到品种正确,质量优良、稳定、可控,以及继承与发掘祖国医药学遗产,开发新药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用价值。
二、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
中药的真、伪、优、劣,即指中药品种的真假和质量的好坏。“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中药均为正品;“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中药的品种以及以非药品冒充中药或以它种药品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优”,即质量优良,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劣”,即劣药,是指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质量规定的中药。中药品种不真或质量低劣,会造成科研成果、药品生产和临床疗效的失败,轻则造成经济损失,重则误病害人,对此,李时珍早就有“一物有谬,便性命及之”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