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0号文库

高温天气车间注意事项(共五则)

高温天气车间注意事项(共五则)



第一篇:高温天气车间注意事项

高温天气车间注意事项

高温天气车间注意事项1

(一)高温防暑准备工作

(1)成立高温防暑应急小组;

(2)对施工人员进行防暑降温知识宣传;

(3)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开高温时段;

(4)配备应急药品,如感冒药、消炎药等治疗药品及仁丹、清凉油、菊花茶等保健食品;

(5)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二)高温施工注意事项

(1)根据作业需要配戴好各种防护用具,防止阳光曝晒。露天施工要避免阳光直射头部,避免皮肤直接吸收辐射热;

(2)患有高血压、贫血、心脏病和神经系统疾病者,不宜从事高温和高处作业;

(3)高温作业场所必要时使用送风风扇、喷雾风扇或空气淋浴等局部送风装置,以防暑降温;

(4)注意及时补充水分,随时喝水,不要等口渴了再喝。若出汗较多,应适当补充一些钠和钾,钠可以通过在食物中加食盐、酱油等补充,含钾高的食物有香蕉、豆制品、海带等;

(5)尽量避免喝温度过低的饮用水;

(6)避免过度疲劳,保证充足睡眠。

(7)避免独自一人在恶劣条件下作业。

(三)中暑症状

(1)大量流汗、口渴、身体感到无力,注意力不集中,体温正常或略高,这是先兆中暑症状,要注意了;

(2)感到头晕乏力,面色潮红,胸闷气短,体温略高,这是轻症中暑,要及时救护;

(3)昏迷、痉挛、体温偏高,这是重症中暑,若不及时救治,可能危及生命。

(四)中暑应急措施

(1)中暑先兆及轻微中暑者应立即离开高温作业环境,到阴凉、安静、空气流通处休息,松解衣服,饮用绿豆汤、凉茶等降暑饮料;

(2)重症中暑者要进行急救,先将病人置于阴凉通风处,解开衣服便于呼吸,然后在病人头部、两腋下及腹股沟区等处放置冰袋用于降温,再用冰水、冷水、酒精等擦身让身体温度下降,并且按摩四肢,便于血液循环通畅;

(3)中暑的人忌大量饮水,应少量多饮,每次不超过300毫升为宜;

(4)对病情严重的病人,要尽快把病人送往医院。

高温天气车间注意事项2

一、做好防暑降温

1、合理调整作业时间,严格控制工人加班加点。“采取做两头,歇中间”或轮流作业的施工方法,避免高温作业、疲劳作业、防止工人中暑。

2、加强职工夏季安全施工教育,熟悉和掌握对中暑病人需采取的应急措施和施救方法。

3、合理安排饮食,搞好卫生。

4、经常不定期地对施工现场安全进行检查,重点检查施工用电、脚手架、生活卫生和五防(防雷、防电、防暑降温、防中毒、防火灾),把安全措施落到实处。

二、预防泵车自燃

1、定期检查和保养。油箱是否漏油、发动机是否高温、电气线路是否老化。检查制动凸轮轴润滑脂油道有没有堵塞。在轮毂保养时要注意旧润滑脂一定要清洗干净再抹新润滑脂。

2、泵车操作手要检查制动系统制动片厚度是否过薄,如果磨损到一定程度就必须更换,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制动鼓磨损过大,即使制动片的厚度全格也有可能导致制动凸轮轴行程太长而导致制动蹄顶死。

3、工地一定要配置足够的消防设备,摆放在施工现场主要部位(现场大门口、出入通道口和楼层进出口,库房、车间等),并有醒目标识。

4、加强现场危险化学品(主要包括气瓶、油漆、汽油、爆炸品等)的储存运输和使用管理。

5、施工人员要掌握自防自救技能。一旦发生火灾,立即拨打119。

高温天气车间注意事项3

进入盛夏高温季节,施工现场环境温度高,工作条件相对恶劣,施工人员劳动强度大,易出现过度疲劳、中暑现象,是事故多发时期。为确保高温季节安全施工作业,结合高温季节施工出现的不安全情况,为您总结以下几项重点安全事项。

1、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不为赶工期随意加班加点,采取“做两头、歇中间”的方法或轮换作业的办法,避免高温日照曝晒、疲劳作业和防止职工中暑。同时应积极主动、热心关怀施工人员的身体,防止施工过程中因高温天气引发工人中暑和各类生产安全事故。配置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防暑降温药品。除紧急抢修外,可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合理安排检修工作,避开高温时段,趁早晚较为凉爽的时间抓紧施工。

2、对职工进行防暑降温知识的宣传教育,使职工知道中暑症状。

3、为防止高处坠落,心情不好时,身体患有高血压、心脏病,恐高症者不准进行高处作业;外脚手架、脚手板、安全网未同步跟上即安全条件不具备时,不准上高空作业。

4、施工现场严禁赤膊和穿拖鞋上岗,加强对安全防护用品佩戴使用的检查,确保劳动防护措施的真正落实。

5、遇高温、大雨、雷电和六级以上大风时,禁止高处与露外作业。

6、定期对临时用电进行检测,每个电器设备必须做到“-机-箱-闸-漏”的要求,配电箱要搭防雨棚;每天下班有电工拉断电源,并巡查施工现场。

7、施工现场电焊时在下层火花着落处要设有围板拦住防止扩散,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氧气乙炔瓶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做好防曝晒工作。

8、特别是要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特种设备等领域的安全监督,从严落实高温气候的日常监控、监督措施。

一、高温季节防中暑注意事项

1、凡患持久性高血压、贫血、肺气肿、肾脏病、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一般不宜从事高温和高处作业工作。

2、避免独自一人在恶劣条件下作业。

3、露天和高温作业者应多喝茶水、绿豆汤(一二三单元集控室有)和含盐浓度0.1~0.3%的清凉饮料,但切忌暴饮,每次最好不超过300毫升。

4、加强个人防护。选穿浅色衣服并根据作业需要配戴好各种防护用具,防止阳光曝晒。做好防晒措施。露天施工要避免阳光直射头部,避免皮肤直接吸收辐射热,带好舒适透气的安全帽、衣着宽松。

二、发生中暑的表现及应急措施

1.中暑症状的表现

(1)先兆中暑。其症状为:在高温环境中劳动一段时间后,出现大量流汗、口渴、身体感到无力,注意力不能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一般情况下此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但不会超过37.5度。

(2)轻症中暑。其症状为:除有先兆中暑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头晕乏力,面色潮红,胸闷气短,皮肤灼热而干燥,体温上升到38.5度以上。此时如不及时救护,就会发生热晕厥或热虚脱。

(3)重症中暑。一般是因未及时和未适当处理出现的轻症中暑(病人),导致病情继续严重恶化,随之出现昏迷、痉挛或手脚抽搐。此时中暑病人皮肤往往干燥无汗,体温升至40度以上,若不赶紧急救,很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2、发生中暑的应急措施

(1)有中暑先兆及轻症者:立即离开高温作业环境,到阴凉、安静、空气流通处休息,松解衣服,饮用清凉饮料(淡盐水或浓茶)。

(2)重症或高热型者需进行急救:a.迅速降温,置病人于凉爽通风处,解开衣服。b.可在病人头部、两腋下、腹股沟区等处放置冰袋。c.用冰水、冷水、酒精擦身或喷淋。最终使体温降至380C左右,并防止温度复升。d.按摩四肢,防止血液淤滞。

(3)中暑的人忌大量饮水,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不止。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

(4)热痉挛者除上述处理外,给予饮用含盐饮料,有条件的静滴500~1000ml生理盐水。

(5)对病情严重的病人,要立即动用各种手段,尽快把病人送往医院。

三、如何预防中暑

1、高温下工作时间不宜过久,尽量采用轮换或者间隙作业;

2、降低劳动强度,备好防暑降温饮料,尽量多补充淡盐开水或含盐饮料;

3、保证充足睡眠,多吃些营养丰富的水果和蔬菜;

4、尽量穿透气、散热的棉质衣服;

5、不饮用烈性酒。

6、随时喝水,不要等口渴了再喝。不要多吃冷饮,以免胃肠道血管收缩,影响消化功能。

四、夏季喝水的`注意事项

天气炎热,人们在户外工作时必须掌握好喝水的技巧,以免出现“水中毒”。

1、要喝适量的淡盐水。在户外工作时喝一些淡盐水,可以补充由于人体大量排出的汗液带走的无机盐。最方便的办法是,在500毫升饮用水里加上1克盐,并适时饮用。这样既可补充肌体需要,同时也可防电解质 紊乱。

2、喝水要次多量少。不少人在生活中习惯以口渴与否来决定是否需要喝水,其实这是不科学的。因为口渴是人体水分已经失去平衡的一个重要信号。在工作中,口渴了不能一次猛喝,应分多次喝,且饮用量少,以利于人体吸收。合理的方式是,喝水每次以100毫升至150毫升为宜,间隔时间为半个小时。

3、尽量避免喝温度过低的饮用水。夏季户外工作中,人体的体温通常较高,喝下大量冷饮容易引起消化系统疾病。专家建议,户外工作者最好不要喝5摄氏度以下的饮料,而喝10摄氏度左右的淡盐水比较科学。因为,这样既可达到降温解渴的目的,又不伤及肠胃,还能及时补充人体需要的盐分。

第二篇:高温天气驾车注意事项

高温天气安全行车注意事项

一、驾驶员自身保养

注意一:小心中暑

中暑是夏季的常见病,高温下处于通风不畅环境中更是容易引发。轻度中暑者会感觉头晕头痛、口干舌燥,然后体温迅速升高、心跳加速、面部发红,严重者甚至会昏迷。中暑者体温过高是最明显的发病信号,一般其腋下温度可达到41℃。此时患者应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解开衣扣、平卧休息。可用冷水毛巾敷额头,或用30%医药酒精擦身降温。清醒者可喝一些淡盐水或清凉饮料,服用人丹、藿香正气丸药物。重度昏迷者可掐人中穴急救,并最好立即送医院治疗。驾驶员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要等发生了以上症状再被迫休息。

注意二:严禁疲劳驾驶

夏日温度高,人体的代谢速度高于平时,导致人的体力消耗比较大。尤其在夏日的午后,特别容易有疲劳感、犯困。司机由于在驾驶状态需大量集中精力,此时特别容易疲劳,如果持续行车甚或疲劳驾驶,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因此,司机要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注意三:饮食卫生

夏日消化系统疾病也是发病率较高的病症,如肠炎、痢疾等。所以建议司机在外就餐要选择干净、卫生的饮食店,并可在车上配带黄连素、利氟星等常用消炎药品,以备不时之需。

注意四:夏日装备影响行车安全

墨镜颜色别选得太深。研究表明,墨镜的暗色能延迟大脑对影像的判断时间,从而造成司机对速度感觉错误,作出错误的行驶判断。过深颜色的墨镜会让司机对紧急情况的反应速度延长100毫秒,也就是说在50KM/H时速紧急制动时会增加1.1米的距离。注意五:

驾驶员穿拖鞋驾驶是开车大忌,因为在紧急制动时拖鞋会不跟脚,导致踩刹车不及时,甚至误踩到其他踏板,极易造成恶性交通事故。所以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夏季开车还是穿着整齐为好。

二、车辆安全保养

注意六:注意水温

汽车在酷暑、高温条件下行驶,发动机水温上升较快,容易出现冷却水沸腾(开锅)现象。行驶中发现水温表指示过高,或故障灯闪亮时,应立即停车并打开应急灯。使发动机保持怠速运转1—2分钟,不要马上熄火以免发动机抱缸。也不要马上加入冷水,防止气缸炸裂。应打开引擎盖自然通风冷却或用冷水浇淋散热器(水箱)盖及外部强制降温,待温度下降后用擦车的毛巾盖住水箱盖拧开,注意防止喷出的冷却液造成烫伤。

注意七:胎压增高

夏季太阳烘烤道路以及车轮的高速转动,都会使轮胎温度上升、胎压增高,从而容易造成爆胎。驾驶员在烈日下行车要特别当心,不得超速行驶,高速转弯,快速连续通过凸凹路段等;不得在胎温很高的情况下,浇冷水或少量放气,以免轮胎遇冷变形以及放气后轮胎与道路接触面更大,温度上升加快。发现轮胎烫手时,应选择荫凉地点停车,自然冷却。注意八:电瓶缺水

温度过高时蓄电池中的电解液容易挥发,造成蓄电池缺水,电极板露出氧化、容量下降等现象。因此,在炎热的夏季要经常检查蓄电他的电解液高度,及时添加电解水或蒸馏水。

三公司

2010-07-03

第三篇:防暑降温及高温天气安全注意事项

夏季防暑降温、防雷电知识培训材料

一、高温天气作业安全注意事项

目前,盛夏高温季节来临,作业现场环境温度高,工作条件相对恶劣,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大,易出现过度疲劳、中暑现象,是事故多发时期。为确保高温季节现场作业安全,现特将高温天气作业安全注意事项下发:

1、各单位、车间在布置工作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当日气温条件,并布置好防暑降温及安全注意事项。高温天气要根据具体工作任务、气温情况安排好作业人员以及布置好防暑降温安全注意事项。

①高温天气的认定

高温天气是指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向公众发布的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天气。

②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作业。③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各单位安排员工室外作业时间不得超过5小时,并在12时至15时不得安排室外作业。

④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不含37℃)以下时,各单位应采取轮换作业制,缩短员工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室外作业员工加班。

2、高温作业时,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高温防护:

①高温区域从事维修等高强度作业时,作业组人员至少3人以上,并至少安排1名管理人员在现场进行安全监控;牵涉到危险作业的,按规定办理危险作业申请审批手续;

②高温天气,作业人员要尽量避免在强烈阳光下进行作业,确实需要长时间作业的点,要搭设遮阳设施;

③在高温区域进行(维修)作业时,根据现场情况加装轴流风机,达到散热目的;

④夏季人员作业时,在高温区域停留时间不宜过长,各单位应对高温作业人员采取轮换式作业,让作业员工得到充分休息。也可根据情况适当调整劳动休息制度,尽可能缩短在高温区域的持续劳动时间;

⑤高温天气在设备内部等受限空间内的作业时,必须保证人孔门(通风口)常开,保持空气流通,并安排专人进行安全监控;

⑥各单位、车间要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的员工供给足够的饮用水及防暑降温药品,各作业组在高温天气作业过程中必须携带好防暑降温药品及饮用水;

⑦员工作业过程中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轻度中暑症状时,一定要停止作业,立即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并服用防暑降温药品;出现重症中暑的情况,要立即汇报上级领导,请以求助医务人员紧急救治;

⑧各业主单位、车间要向作业员工提供高温区域作业必需高温防护设备(如轴流风机等)和个人防护用品,并加强对高温防护设备的维护和个人防护用品的管理;

⑨计划检修期间,业主单位要在检修场所设立茶水点,供应茶水、绿豆汤、紫菜汤等防暑降温饮品,安环科要根据气温情况提供瓶装水,让作业人员及时补充水分;员工在饮用防暑降温饮品时,应有节制合理饮用,避免因饮用过量导致的肠胃不适;

⑩各部门员工值班室内的空调、电风扇等要确保完好,保证工人夏季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员工个人应注意加强营养,在高温环境中劳动时,能量和蛋白质的消耗都比较多,所以应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品。

二、防暑降温知识

一、中暑症状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除了高温、烈日曝晒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常见的诱因。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渐进的。

(一)先兆中暑症状

1、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

2、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3、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4、轻症中暑症状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

5、出头晕、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

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6、如及时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二)重症中暑症状

顾名思义,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急生命。这类中暑又可分为四种类型: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和热射病。

热痉挛症状特点:多发生于大量出汗及口渴,饮水多而盐分补充不足致血中氯化钠浓度急速明显降低时。这类中暑发生时肌肉会突然出现阵发性的痉挛的疼痛。

热衰竭症状特点:这种中暑常常发生于老年人及一时未能适应高温的人。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心慌、口渴、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晕厥或神志模糊。此时的体温正常或稍微偏高。

日射病症状特点:这类中暑的原因正像它的名字一样,是因为直接在烈日的曝晒下,强烈的日光穿透头部皮肤及颅骨引起脑细胞受损,进而造成脑组织的充血、水肿;由于受到伤害的主要是头部,所以,最开始出现的不适就是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继而可出现昏迷及抽搐。

热射病症状特点:还有一部分人在高温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的时间较长,身体产热过多,而散热不足,导致体温急剧升高。发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继而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速、躁动不安、神志模糊、血压下降,逐渐向昏迷伴四肢抽搐发展;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

二、对策 中暑以后怎么办?

高温中暑常发人群为:高温作业工人、夏天露天作业工人、夏季旅游者、家庭中的老年人、长期卧床不起的人、产妇和婴儿。若有人员中暑,其救护办法为 :

1.立即将病人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如走廊、树阴下。2.让病人仰卧,解开衣扣,脱去或松开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干衣服,同时开电扇或开空调,以尽快散热。

3.尽快冷却体温,降至38度以下。具体做法有用凉湿毛巾冷敷头部、腋下以及腹股沟等处;用温水或酒精擦拭全身;冷水浸浴15至30分钟。

4.意识清醒的病人或经过降温清醒的病人可饮服绿豆汤、淡盐水等解暑。

5.还可服用人丹和藿香正气水。另外,对于重症中暑病人,要立即拨打120电话,请以求助医务人员紧急救治。

三、防护

1、出行躲避烈日

夏日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10点至16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此外,在炎热的夏季,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

等一定要备在身边,以防应急之用。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应少穿化纤品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

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

2、别等口渴了才喝水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已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另外,夏季人体容易缺钾,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钾茶水是极好的消暑饮品。

夏天的时令蔬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的含水量较高;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为80至90%,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另外,乳制品即能补水,又能满足身体的营养之需。

3、保持充足睡眠

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最佳就寝时间是22时至23时,最佳起床时间是5时30分至6时30分。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入夏常备的防暑药

盛夏酷暑,高温燥热,常使人们食无味、睡不香,容易出现头晕、头痛、乏力,甚至恶心、呕吐等症状,为了安全度夏,家庭准备一些

防暑药物是很有必要的,这些药物有:

仁丹:能清暑祛湿。主治中暑受热引起的头昏脑胀、胸中郁闷、腹痛腹泻,也可用于晕车晕船、水土不服。

十滴水:能清暑散寒。适于中暑所致的头昏、恶心呕吐、胸闷腹泻等症。

藿香正气水:能清暑解表。适于暑天因受寒所致的头昏、腹痛、呕吐、腹泻突出者。

清凉油:能清暑解毒。可治疗暑热引起的头昏头痛,或因贪凉引起的腹泻。

无极丹:能清热祛暑、镇静止吐。避瘟散:为防暑解热良药。能祛暑化浊、芳香开窍、止痛。

金银花:具有祛暑清热、解毒止痢等功效。可开水泡代茶饮。菊花:具有消暑、平肝、利尿等功效。有高血压患者尤宜。以开水泡代茶饮。

荷叶:适宜中暑所致的心烦胸闷、头昏头痛者。有高血压患者尤宜。以开水泡代茶饮。

常喝降温饮品

预防中暑除了要注意身体状况、环境、饮食和常备一些藿香正气水、十滴水、仁丹等防暑药品外,多喝防暑降温饮料也是预防中暑的最佳方法之一。以下介绍几种降温饮品:

1.山楂汤。山楂片100克、酸梅50克加3.5千克水煮烂,放入白菊花100克烧开后捞出,然后放入适量白糖,晾凉饮用。

2.冰镇西瓜露。西瓜去皮、去子,瓜瓤切丁,连汁倒入盆内冰镇。然后用适量冰糖、白糖加水煮开,撇去浮沫,置于冰箱冷藏。食用时将西瓜丁倒入冰镇糖水中即可。

3.绿豆酸梅汤。绿豆150克、酸梅100克加水煮烂,加适量白糖,晾凉饮用。

4.金银花(或菊花)汤。金银花(或菊花)30克,加适量白糖,开水冲泡,凉后即可饮用。

5.西瓜翠衣汤。西瓜洗净后切下薄绿皮,加水煎煮30分钟,去渣加适量白糖,凉后饮用。

6.椰汁银耳羹。银耳30克洗净后用温水发开,除去硬皮,与椰汁125克、冰糖及水适量,煮沸即成。

其他夏季防暑常识

1、少吃多餐:一顿饭吃的东西越多,为了消化这些食物,身体产生代谢热量也就越多,特别注意少吃高蛋白的食物,它们产生的代谢热量尤其多;

2、吃辛辣食物:医生认为,尽管大热天里吃这些东西难以想象,但辛辣食物可以刺激口腔内的热量接收,提高血液循环,导致大量出汗,这些有助于降低体温;

3、温水冲澡:最好是用稍低于体温的温水冲澡或沐浴,特别是在睡前进行;

4、多喝水:医生建议少饮酒多喝水,因为酒精可能导致身体缺水,矿泉水或低糖汽水是更好的选择;

5、避免剧烈运动:剧烈活动将激活身体能量,增加内部温度;

6、使用冰袋:可重复使用的冰袋是很好的降低皮肤温度的工具,里面预充的液体有降温效果;

7、选好枕具:使用羽毛或绒毛枕头,枕套最好是棉质的,合成纤维的枕套会积累热量;

8、喝菊花茶:菊花茶能够降温醒脑;

9、凉水冲手腕:每隔几小时用自来水冲手腕5秒,因为手腕是动脉流过的地方,这样可降低血液温度。

三、雷电的常识

1、雷电的产生:云层中带电微粒相互磨擦,使用权一部分云层带负电荷,另一部分云层带正电荷。当电荷积累到一定数量时,云层之间或云层和地面之间就产生放电现象。放电过程中,产生白色电火花,并发出轰鸣声,这不是闪电和雷鸣。

2、雷电的破坏:雷电的破坏主要是由于云层间或云和大地之间以及云和空气间的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时,所发生的猛烈放电现象。通常雷电有三种形式:直击雷,感应雷,还应形雷。直击雷是带电的云层与大地上某一点之间发生迅猛的放电现象。感应雷是当直击雷发生后,云层带电迅速消失,地面某些范围由于散流电阴大,出现局部高电压或在直击雷放电过程中,强大的脉搏冲电流对周围的导线或金属物产生电磁感应发生高电压,而发生闪击现象的二次雷。球队形雷是球状闪电的现象。

2.1 直击雷破坏:当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上,强大的雷电流使建筑物水份受热汽化膨胀,从而产生很大的机械力,导致建筑燃烧或爆炸。另外,当雷电击中接闪器电流沿引下线向大地泻放时,这时对地电位长高,有可能向临近的物体跳击,称为雷电“反击”,从而造成火灾或人身伤亡。

2.2感应雷破坏:感应雷破坏也称为二次破坏。它分为静电感应雷和电磁感应雷两种。由于雷电流变化梯度很大,会产生强大的交变磁场,使得周围的金属构件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电流可能向周围物体放电,如附近有可燃物就会引发火灾和爆炸,而感应到正在联机的导线上就会对设备产生强烈的破坏性。

2.3雷电波引入的破坏:当雷电接近架空管线时,高压冲击波会沿架空管线侵入室内,造成高电流引入,这样可能引起设备损坏或人身伤亡事故。如果附近有可燃物,容易酿成火灾。

二、预防雷击的综合措施 防雷击的措施大体可分为三种:(1)建筑物预防雷击措施;(2)家用电器防雷措施;(3)人体预防雷击措施。以此称为综合防雷击措施。

建筑物预防雷击措施

1、农村、城区的防雷方式不一样:(1)农村居民住宅区房前,房后电视杆(木,铁两种)分别在导体最高点引出接地线直接接地。(2)城区一般居民住宅小区建筑物装避雷线或避雷针,一方面将需感生电荷经尖端放入空中,另一方面将接收的电流迅速流散大地可避

免雷击。

2、超高建筑物和山区建筑物,采用避雷带和避雷网较好;现代化的高层建筑物,可直接利用钢筋混凝土预制件的钢筋作为接地装置来防雷。

3、工业建筑物入户入与防雷感应接地装置相连,邻近一百米内,每二十五米左右接地一次,各冲击接地电阴均不大于二十欧母;民用建筑物入户处绝缘子铁脚接地,冲击接地电阴不应大于三十欧母;除了平均年雷暴日,或低压线路不高于周围的建筑物,或线路接地点距入户处不超过五十米,且采用钢筋混凝土杆及铁杆几趾情况外,低于架空线路的接户线绝缘子铁脚均宜接地,冲击接地电阴不宜超过三十欧姆。

家用电器预防雷击措施(1)在相线与中性线之间装一只FYS-0。22KV金属氧化物无间隙避雷器这不仅可以有效防雷,还可防止由于三相四线进户中性线断线引起中性点位移而产生的过电压危及人身和家用电器安全。目前市场上还有加装避雷器的家用电器如防雷电话机,电器插头等,这是将体积甚小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埋在家用电器中,使每件家用电器都通过低压避雷器可靠接地。

(2)在低压线路进入室内前安装一组金属氧化物无间隙避雷器,室内再装防雷插座,构成三道保护。

(3)在低压线进入室内第一根线杆上将支持绝缘子铁脚步可靠接地,起放电间隙作用,降低侵入室内雷电过电压的幅值。

(4)室外天线的馈线临近避雷针或避雷针引下线时,馈线应穿金属管线或采用屏蔽线,并将金属管或屏蔽线接地。如馈线未穿金属管,又不是屏蔽线则应在馈线上装避雷器或放电间隙。

(5)雷雨夜,尽可能将家用电器的插头拔下,不看电视,不听收音机,不使用电话,有室外天线的,应拔下天线插头。

人体预防雷击措施:

雷雨时,应尽量减少在户外或野外逗留,在户外或野外最好穿塑料等不浸水的雨衣;如有条件时,可进入有宽大金属构架或防雷设施工的建筑物内;如依靠建筑物屏蔽的街道或高大树木屏蔽的街道躲避,要注意离开墙壁和树干八米以上,还需用注意不能多人聚集躲雷雨。因为在雷雨天气,多人挤在一起,热气多,温度高,空气加速上长,形成圆锥状向上凸起的特殊层结构,并向云层放电,引发耀眼的闪电。闪电时空气温度猛增,狭窄的闪电带内。空气急剧膨胀,雨水气化,温度又急剧降低,空气冷却收缩,这一膨一缩,会产生强烈震动,发出最大雷鸣响声,使众人遭雷击,轻者受伤,重者死亡。

在野外突然遇到雷雨,必须牢记两条:一是人体位置要尽量降低,避免突出;二是两脚要尽量靠拢,最好选择干燥处下蹲,以减速少暴露面积和销售量地电位差,因为人体与地面接角面积愈大,危险愈大。因此,要求做到以下“十不要”:

一、不要站在山顶,山脊等高处或躺在地上;

二、不要站在大树下、树林边或草垛旁躲雨;

三、不要靠近孤立的高楼,烟囱,电杆端行走;

四、不要在开阔的水面游泳,划船和在稻田中行走;

五、不要靠近金属物体;

六、不要把锄头,铁铲等工具扛得高高的;

七、不要骑牛,马或在空野里骑自行车;

八、不要使用手提电话;

九、不要站在避雷针附近;

十、不要穿湿衣服赶路;

在户外行走时,应离开照明线,电话线,广播线,电视天线以及与其相连的各种导体,以防止这些线路和导体对人体的二次放电。多年的历史经验说明,百分之七十以上对人体二次放电的事故发生在与导体相距一米以内的场合,相距一点五米以上的未发现死亡事故。

第四篇:高温天气作业安全注意事项

高温天气作业安全注意事项

目前,盛夏高温季节来临,作业现场环境温度高,工作条件相对恶劣,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大,易出现过度疲劳、中暑现象,是事故多发时期。为确保高温季节现场作业安全,现特将高温天气作业安全注意事项下发:

1、各单位、工段在布臵工作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当日气温条件,并布臵好防暑降温及安全注意事项。高温天气要根据具体工作任务、气温情况安排好作业人员以及布臵好防暑降温安全注意事项。①高温天气的认定

高温天气是指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向公众发布的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天气。

②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作业。③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各单位安排员工室外作业时间不得超过5小时,并在12时至15时不得安排室外作业。

④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不含37℃)以下时,各单位应采取轮换作业制,缩短员工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室外作业员工加班。

2、高温作业时,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高温防护: ①高温区域从事维修等高强度作业时,作业组人员至少3人以上,并至少安排1名管理人员在现场进行安全监控;牵涉到危险作业的,按规定办理危险作业申请审批手续;

②高温天气,作业人员要尽量避免在强烈阳光下进行作业,确实需要长时间作业的点,要搭设遮阳设施;

③在烧成等高温区域进行(维修)作业时,根据现场情况加装轴流风机,达到散热目的;

④夏季人员作业时,在高温区域停留时间不宜过长,生产单位应对高温作业人员采取轮换式作业,让作业员工得到充分休息。也可根据情况适当调整劳动休息制度,尽可能缩短在高温区域的持续劳动时间;

⑤高温天气在设备内部等受限空间内的作业时,必须保证人孔门(通风口)常开,保持空气流通,并安排专人进行安全监控; ⑥各单位、工段要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的员工供给足够的饮用水及防暑降温药品,各作业组在高温天气作业过程中必须携带好防暑降温药品及饮用水; ⑦员工作业过程中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轻度中暑症状时,一定要停止作业,立即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并服用防暑降温药品;出现重症中暑的情况,要立即汇报上级领导,求助医务人员紧急救治;

⑧各单位、工段要向作业员工提供高温区域作业必需高温防护设备(如轴流风机等)和个人防护用品,并加强对高温防护设备的维护和个人防护用品的管理; ⑨计划检修期间,办公室要在检修场所设立茶水点,供应茶水、绿豆汤、紫菜汤等防暑降温饮品,生产安全处要根据气温情况提供瓶装水,让作业人员及时补充水分;员工在饮用防暑降温饮品时,应有节制合理饮用,避免因饮用过量导致的肠胃不适;

⑩各部门员工值班室内的空调、电风扇等要确保完好,保证工人夏季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员工个人应注意加强营养,在高温环境中劳动时,能量和蛋白质的消耗都比较多,所以应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品。

动强度大,易出现过度疲劳、中暑现象,是事故多发时期。为确保高温季节现场

1任务、气温情况安排好作业人员以及布置好防暑降温安全注意事项。

2、高温作业时根据实际情况

②高温天气作业人员要尽量避免在强烈阳光下进行作业,确实需要长时间作业的,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采取防晒措施。

③在高温区域进行维修作业时,根据现场情况加装轴流风机,风扇等排风设备,④夏季人员作业时,在高温区域停留时间不宜过长,各部门应对高温作业人员采取轮换式作业,让作业员工得到充分休息。也可根据情况适当调整劳动休息制度,⑤高温天气在设备内部等受限空间内的作业时,必须保证通风口常开,保持空气

⑥各部门、车间要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的员工供给足够的饮用水及防暑降温药品,各作业组在高温天气作业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携带好防暑降温药品及饮

⑦员工作业过程中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⑧ 各部门员工值班室内的空调、电风扇等要确保完好,保证工人夏季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员工个人应注意加强营养,防止作业消耗过大导致身体不适。

第五篇:防暑降温及高温天气安全注意事项

夏季防暑降温、防雷电知识培训材料

一、高温天气作业安全注意事项

目前,盛夏高温季节来临,作业现场环境温度高,工作条件相对恶劣,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大,易出现过度疲劳、中暑现象,是事故多发时期。为确保高温季节现场作业安全,现特将高温天气作业安全注意事项下发:

1、各单位、车间在布臵工作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当日气温条件,并布臵好防暑降温及安全注意事项。高温天气要根据具体工作任务、气温情况安排好作业人员以及布臵好防暑降温安全注意事项。

①高温天气的认定

高温天气是指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向公众发布的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天气。

②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作业。

③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各单位安排员工室外作业时间不得超过5小时,并在12时至15时不得安排室外作业。

④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不含37℃)以下时,各单位应采取轮换作业制,缩短员工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室外作业员工加班。

2、高温作业时,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高温防护:

①高温区域从事维修等高强度作业时,作业组人员至少3人以上,并至少安排1名管理人员在现场进行安全监控;牵涉到危险作业的,按规定办理危险作业申请审批手续;

②高温天气,作业人员要尽量避免在强烈阳光下进行作业,确实需要长时间作业的点,要搭设遮阳设施;

③在高温区域进行(维修)作业时,根据现场情况加装轴流风机,达到散热目的;

④夏季人员作业时,在高温区域停留时间不宜过长,各单位应对高温作业人员采取轮换式作业,让作业员工得到充分休息。也可根据情况适当调整劳动休息制度,尽可能缩短在高温区域的持续劳动时间;

⑤高温天气在设备内部等受限空间内的作业时,必须保证人孔门(通风口)常开,保持空气流通,并安排专人进行安全监控;

⑥各单位、车间要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的员工供给足够的饮用水及防暑降温药品,各作业组在高温天气作业过程中必须携带好防暑降温药品及饮用水;

⑦员工作业过程中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轻度中暑症状时,一定要停止作业,立即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并服用防暑降温药品;出现重症中暑的情况,要立即汇报上级领导,请以求助医务人员紧急救治;

⑧各业主单位、车间要向作业员工提供高温区域作业必需高温防护设备(如轴流风机等)和个人防护用品,并加强对高温防护设备的维护和个人防护用品的管理;

⑨计划检修期间,业主单位要在检修场所设立茶水点,供应茶水、绿豆汤、紫菜汤等防暑降温饮品,安环科要根据气温情况提供瓶装水,让作业人员及时补

充水分;员工在饮用防暑降温饮品时,应有节制合理饮用,避免因饮用过量导致的肠胃不适;

⑩各部门员工值班室内的空调、电风扇等要确保完好,保证工人夏季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员工个人应注意加强营养,在高温环境中劳动时,能量和蛋白质的消耗都比较多,所以应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品。

二、防暑降温知识

一、中暑症状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除了高温、烈日曝晒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常见的诱因。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渐进的。

(一)先兆中暑症状

1、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

2、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3、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4、轻症中暑症状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

5、出头晕、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6、如及时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二)重症中暑症状

顾名思义,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急生命。这类中暑又可分为四种类型: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和热射病。

热痉挛症状特点:多发生于大量出汗及口渴,饮水多而盐分补充不足致血中氯化钠浓度急速明显降低时。这类中暑发生时肌肉会突然出现阵发性的痉挛的疼痛。

热衰竭症状特点:这种中暑常常发生于老年人及一时未能适应高温的人。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心慌、口渴、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晕厥或神志模糊。此时的体温正常或稍微偏高。

日射病症状特点:这类中暑的原因正像它的名字一样,是因为直接在烈日的曝晒下,强烈的日光穿透头部皮肤及颅骨引起脑细胞受损,进而造成脑组织的充血、水肿;由于受到伤害的主要是头部,所以,最开始出现的不适就是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继而可出现昏迷及抽搐。

热射病症状特点:还有一部分人在高温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的时间较长,身体产热过多,而散热不足,导致体温急剧升高。发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继而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速、躁动不安、神志模糊、血压下降,逐渐向昏迷伴四肢抽搐发展;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

二、对策

中暑以后怎么办?

高温中暑常发人群为:高温作业工人、夏天露天作业工人、夏季旅游者、家庭中的老年人、长期卧床不起的人、产妇和婴儿。若有人员中暑,其救护办法为 :

1.立即将病人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如走廊、树阴下。

2.让病人仰卧,解开衣扣,脱去或松开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干衣服,同时开电扇或开空调,以尽快散热。

3.尽快冷却体温,降至38度以下。具体做法有用凉湿毛巾冷敷头部、腋下以及腹股沟等处;用温水或酒精擦拭全身;冷水浸浴15至30分钟。

4.意识清醒的病人或经过降温清醒的病人可饮服绿豆汤、淡盐水等解暑。5.还可服用人丹和藿香正气水。另外,对于重症中暑病人,要立即拨打120电话,请以求助医务人员紧急救治。

三、防护

1、出行躲避烈日

夏日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10点至16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此外,在炎热的夏季,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一定要备在身边,以防应急之用。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应少穿化纤品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

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

2、别等口渴了才喝水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已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另外,夏季人体容易缺钾,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钾茶水是极好的消暑饮品。

夏天的时令蔬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的含水量较高;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为80至90%,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另外,乳制品即能补水,又能满足身体的营养之需。

3、保持充足睡眠

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最佳就寝时间是22时至23时,最佳起床时间是5时30分至6时30分。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入夏常备的防暑药

盛夏酷暑,高温燥热,常使人们食无味、睡不香,容易出现头晕、头痛、乏力,甚至恶心、呕吐等症状,为了安全度夏,家庭准备一些防暑药物是很有必要的,这些药物有:

仁丹:能清暑祛湿。主治中暑受热引起的头昏脑胀、胸中郁闷、腹痛腹泻,也可用于晕车晕船、水土不服。

十滴水:能清暑散寒。适于中暑所致的头昏、恶心呕吐、胸闷腹泻等症。藿香正气水:能清暑解表。适于暑天因受寒所致的头昏、腹痛、呕吐、腹泻突出者。

清凉油:能清暑解毒。可治疗暑热引起的头昏头痛,或因贪凉引起的腹泻。无极丹:能清热祛暑、镇静止吐。避瘟散:为防暑解热良药。能祛暑化浊、芳香开窍、止痛。

金银花:具有祛暑清热、解毒止痢等功效。可开水泡代茶饮。

菊花:具有消暑、平肝、利尿等功效。有高血压患者尤宜。以开水泡代茶饮。荷叶:适宜中暑所致的心烦胸闷、头昏头痛者。有高血压患者尤宜。以开水泡代茶饮。

常喝降温饮品

预防中暑除了要注意身体状况、环境、饮食和常备一些藿香正气水、十滴水、仁丹等防暑药品外,多喝防暑降温饮料也是预防中暑的最佳方法之一。以下介绍几种降温饮品:

1.山楂汤。山楂片100克、酸梅50克加3.5千克水煮烂,放入白菊花100克烧开后捞出,然后放入适量白糖,晾凉饮用。

2.冰镇西瓜露。西瓜去皮、去子,瓜瓤切丁,连汁倒入盆内冰镇。然后用适量冰糖、白糖加水煮开,撇去浮沫,臵于冰箱冷藏。食用时将西瓜丁倒入冰镇糖水中即可。

3.绿豆酸梅汤。绿豆150克、酸梅100克加水煮烂,加适量白糖,晾凉饮用。4.金银花(或菊花)汤。金银花(或菊花)30克,加适量白糖,开水冲泡,凉后即可饮用。

5.西瓜翠衣汤。西瓜洗净后切下薄绿皮,加水煎煮30分钟,去渣加适量白糖,凉后饮用。

6.椰汁银耳羹。银耳30克洗净后用温水发开,除去硬皮,与椰汁125克、冰糖及水适量,煮沸即成。

其他夏季防暑常识

1、少吃多餐:一顿饭吃的东西越多,为了消化这些食物,身体产生代谢热量也就越多,特别注意少吃高蛋白的食物,它们产生的代谢热量尤其多;

2、吃辛辣食物:医生认为,尽管大热天里吃这些东西难以想象,但辛辣食物可以刺激口腔内的热量接收,提高血液循环,导致大量出汗,这些有助于降低体温;

3、温水冲澡:最好是用稍低于体温的温水冲澡或沐浴,特别是在睡前进行;

4、多喝水:医生建议少饮酒多喝水,因为酒精可能导致身体缺水,矿泉水或低糖汽水是更好的选择;

5、避免剧烈运动:剧烈活动将激活身体能量,增加内部温度;

6、使用冰袋:可重复使用的冰袋是很好的降低皮肤温度的工具,里面预充的液体有降温效果;

7、选好枕具:使用羽毛或绒毛枕头,枕套最好是棉质的,合成纤维的枕套会积累热量;

8、喝菊花茶:菊花茶能够降温醒脑;

9、凉水冲手腕:每隔几小时用自来水冲手腕5秒,因为手腕是动脉流过的地方,这样可降低血液温度。

三、雷电的常识

1、雷电的产生:云层中带电微粒相互磨擦,使用权一部分云层带负电荷,另一部分云层带正电荷。当电荷积累到一定数量时,云层之间或云层和地面之间就产生放电现象。放电过程中,产生白色电火花,并发出轰鸣声,这不是闪电和雷鸣。

2、雷电的破坏:雷电的破坏主要是由于云层间或云和大地之间以及云和空气间的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时,所发生的猛烈放电现象。通常雷电有三种形式:直击雷,感应雷,还应形雷。直击雷是带电的云层与大地上某一点之间发生迅猛的放电现象。感应雷是当直击雷发生后,云层带电迅速消失,地面某些范围由于散流电阴大,出现局部高电压或在直击雷放电过程中,强大的脉搏冲电流对周围的导线或金属物产生电磁感应发生高电压,而发生闪击现象的二次雷。球队形雷是球状闪电的现象。

2.1 直击雷破坏:当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上,强大的雷电流使建筑物水份受热汽化膨胀,从而产生很大的机械力,导致建筑燃烧或爆炸。另外,当雷电击中接闪器电流沿引下线向大地泻放时,这时对地电位长高,有可能向临近的物体跳击,称为雷电“反击”,从而造成火灾或人身伤亡。

2.2感应雷破坏:感应雷破坏也称为二次破坏。它分为静电感应雷和电磁感应雷两种。由于雷电流变化梯度很大,会产生强大的交变磁场,使得周围的金属构件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电流可能向周围物体放电,如附近有可燃物就会引发火灾和爆炸,而感应到正在联机的导线上就会对设备产生强烈的破坏性。

2.3雷电波引入的破坏:当雷电接近架空管线时,高压冲击波会沿架空管线侵入室内,造成高电流引入,这样可能引起设备损坏或人身伤亡事故。如果附近有可燃物,容易酿成火灾。

二、预防雷击的综合措施

防雷击的措施大体可分为三种:(1)建筑物预防雷击措施;(2)家用电器防雷措施;(3)人体预防雷击措施。以此称为综合防雷击措施。

建筑物预防雷击措施

1、农村、城区的防雷方式不一样:(1)农村居民住宅区房前,房后电视杆(木,铁两种)分别在导体最高点引出接地线直接接地。(2)城区一般居民住宅小区建筑物装避雷线或避雷针,一方面将需感生电荷经尖端放入空中,另一方面将接收的电流迅速流散大地可避免雷击。

2、超高建筑物和山区建筑物,采用避雷带和避雷网较好;现代化的高层建筑物,可直接利用钢筋混凝土预制件的钢筋作为接地装臵来防雷。

3、工业建筑物入户入与防雷感应接地装臵相连,邻近一百米内,每二十五米左右接地一次,各冲击接地电阴均不大于二十欧母;民用建筑物入户处绝缘子铁脚接地,冲击接地电阴不应大于三十欧母;除了平均年雷暴日,或低压线路不高于周围的建筑物,或线路接地点距入户处不超过五十米,且采用钢筋混凝土杆及铁杆几趾情况外,低于架空线路的接户线绝缘子铁脚均宜接地,冲击接地电阴不宜超过三十欧姆。

家用电器预防雷击措施

(1)在相线与中性线之间装一只FYS-0。22KV金属氧化物无间隙避雷器这不仅可以有效防雷,还可防止由于三相四线进户中性线断线引起中性点位移而产生的过电压危及人身和家用电器安全。目前市场上还有加装避雷器的家用电器如防雷电话机,电器插头等,这是将体积甚小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埋在家用电器中,使每件家用电器都通过低压避雷器可靠接地。

(2)在低压线路进入室内前安装一组金属氧化物无间隙避雷器,室内再装防雷插座,构成三道保护。

(3)在低压线进入室内第一根线杆上将支持绝缘子铁脚步可靠接地,起放

电间隙作用,降低侵入室内雷电过电压的幅值。

(4)室外天线的馈线临近避雷针或避雷针引下线时,馈线应穿金属管线或采用屏蔽线,并将金属管或屏蔽线接地。如馈线未穿金属管,又不是屏蔽线则应在馈线上装避雷器或放电间隙。

(5)雷雨夜,尽可能将家用电器的插头拔下,不看电视,不听收音机,不使用电话,有室外天线的,应拔下天线插头。

人体预防雷击措施:

雷雨时,应尽量减少在户外或野外逗留,在户外或野外最好穿塑料等不浸水的雨衣;如有条件时,可进入有宽大金属构架或防雷设施工的建筑物内;如依靠建筑物屏蔽的街道或高大树木屏蔽的街道躲避,要注意离开墙壁和树干八米以上,还需用注意不能多人聚集躲雷雨。因为在雷雨天气,多人挤在一起,热气多,温度高,空气加速上长,形成圆锥状向上凸起的特殊层结构,并向云层放电,引发耀眼的闪电。闪电时空气温度猛增,狭窄的闪电带内。空气急剧膨胀,雨水气化,温度又急剧降低,空气冷却收缩,这一膨一缩,会产生强烈震动,发出最大雷鸣响声,使众人遭雷击,轻者受伤,重者死亡。

在野外突然遇到雷雨,必须牢记两条:一是人体位臵要尽量降低,避免突出;二是两脚要尽量靠拢,最好选择干燥处下蹲,以减速少暴露面积和销售量地电位差,因为人体与地面接角面积愈大,危险愈大。因此,要求做到以下“十不要”:

一、不要站在山顶,山脊等高处或躺在地上;

二、不要站在大树下、树林边或草垛旁躲雨;

三、不要靠近孤立的高楼,烟囱,电杆端行走;

四、不要在开阔的水面游泳,划船和在稻田中行走;

五、不要靠近金属物体;

六、不要把锄头,铁铲等工具扛得高高的;

七、不要骑牛,马或在空野里骑自行车;

八、不要使用手提电话;

九、不要站在避雷针附近;

十、不要穿湿衣服赶路;

在户外行走时,应离开照明线,电话线,广播线,电视天线以及与其相连的各种导体,以防止这些线路和导体对人体的二次放电。多年的历史经验说明,百分之七十以上对人体二次放电的事故发生在与导体相距一米以内的场合,相距一点五米以上的未发现死亡事故。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