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期末考试高一作文[范文模版]
期末考试高一作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期末考试高一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期末考试高一作文1作为一名在高中已经生活了将逝一年的我,对于高中生的荣与辱有一点点的了解。身为高中生的我们有叛逆的,有逆来顺受的……各种各样的类型的高中生,他们荣辱观也各不相同。
所谓荣,我认为应该是光荣,是可以让人引以为傲的,可以使人充满自信,让生活更加有意义的。
所谓辱,我认为是可耻,行为道德上无法原谅的,生活缺乏意义的。
身为学生的我们不一定要做的行为轰天动地的、感天泣地的大事,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但小小的坏事是一定不可以做的,也许这就是所说的“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我们是高中生,每一个人都有担负国家重任的责任,无论我们成绩怎么样,但都要正确的把握荣辱观,尽管成绩并不好,但是我们拥有一颗热情善良的心。注重乐于助人,我们也可以发挥自己这样的一个价值。我们的身边有许多需要帮助的人,我们不需要做什么大事,同时也不需要做了好事就肆意的宣扬,我们要用不求回报的行为使他们感到快乐,同时我们自己也可以感受到人生的意义。有的学生虽然学习很出色,但一点爱心都没有,凡是都只知道考虑自己的想法,我想这样的人在社会是不会有长久的立足之地。
在高中生活中,学生的攀比心里越来越强了,我们是学生,我们都是伸手阶级,我们花费的每一分钱都需要来自父母含血带泪的劳动。我们花费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到父母的心酸呢?这样的状况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态度,我们没有把心思放在学业上,而是一味的装饰自己的外表,以至于最后脑子里一片空白,另一方面是我们的思想观念有误,我们是学生,我们最重要的应该是应该学会注重内涵,完成学业,回报社会,回报父母,回报对我们有恩的人,而不是执意追求外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要有度。
由于荣辱观念意的淡薄,许多的高中生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只有他们走进监狱才知道仅仅从一小步的错误,慢慢就戍就这样一个罪人。作为高中生,我们应该加强荣辱观念,担当起国家重担,“少年强则国强。”
荣与辱的正确对待,决定我们的未来。
期末考试高一作文2我的大爷家和我家是邻居,每次到他的房间里,我都会见到南墙上悬挂着三个灰乎乎的东西——一把无刃的破钝刀,两把“泥抹子”,上面沾满了水泥。别看这三块废铜烂铁,不起眼,它们可是我大爷的财富。
我大爷是个泥瓦匠,在我们村他可是很出名的,人家一要搞点什么大小建筑都会来请他,这不,他又在替人盖房了。
只见大爷一动不动地站在未建好的屋顶,左手拿着钝刀,右手拿着泥抹子,眼睛微眯,一头长发随风飘动。只听他大喊一声:喂,拿砖来!然后放下钝刀,空出左手,只听“嗖”的一声,一块红砖便急射而出。“啪”,一只戴着白手套的手突兀地伸出,稳稳地抓住了飞来的“横砖”,然后随意地在手里抛了几下,右手泥抹子铲起一些水泥,平铺在已盖好的砖上,左手的砖往上一放,竟有些大。大爷拿起红砖放在眼前“扫描”了一瞬,然后毫不犹豫地拿起钝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啪”地一声,削下了一截,再往上一放,嗯,刚刚好。大爷双手互相上下拍了拍,然后向下招了招手,然后又是一块红砖飞掠而上,又是“啪”地一声精确接住,然后我的眼前只剩下飞掠的红影,耳畔只回响着那削砖的“啪”“啪”声。我心想,这些东西果然是大爷的财富,或许也只有大爷才能让这些废铜烂铁变成财富。大爷不仅用这些工具换来了钱,还换来了别人的夸耀和赞誉。我想,后者才是真正的财富。当然,没有那废铁,哪来这财富呢?
我曾经把大爷的“财富”拿过来把玩了一番。然后我发现这些“财富”到了我手里真变成了废铁,没有丝毫作用。这是大爷独有的财富。
很奇怪地,大爷每次用完这些“财富”,都不会洗得很干净,上面总会留有一些水泥,我问大爷为什么不洗干净,大爷说:“有泥的泥抹子才叫泥抹子哪!”我疑惑地点了点头。
现在科技越来越多发展了,盖房也很少用到这些工具了,但大爷的家里依然醒目地挂着那三样东西——一把无刃的'破钝刀,两把泥抹子。当然也是带着水泥的。大爷说,这是他永远都会珍惜和怀念的财富。
带着水泥的的钝刀和泥抹子,大爷的财富。
期末考试高一作文3每个人的心中都拥有一种辩分是非的观念,它总是会左右我们的思维,控制着我们的行为。
作为那将面对大千世界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树立应该正确的荣辱观,明白什么才是我们高中生的“荣”,什么又是我们高中生所应舍弃的“辱”。
当我们考试失败的时候,毫不气馁是我们的荣,畏惧退缩则是我们的辱;当我们在一起攀比的时候,比学习才是我们的荣,比的是那种满足虚荣心则是我们的辱;当我们面对高考所带来的沉重的压力时,积极备考是我们的荣,虚度光阴则是我们的辱。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每一个高中生也应该把国家的忍辱与自己的忍辱相联系。
我们明白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我们所向往,什么又是我们所应积极追求的。当我们被虚假的事物蒙蔽双眼时,我们便没有了是非之分;当我们没有了正确的荣辱观时,我们便彻底的迷惘了。
我们应当做一些被我们高中生所应提倡的事,做好它们,也可称之为我们高中生的荣。而那些我们这个社会的法律或道德所不允许的事,便是我们所应舍弃的,若是做了,那便是我们的辱。
在我们高中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有我们所应该辨别的荣与辱。在学习上,我们每个学生都应该明白、了解:学习是我们的天职,成才是我们的目标,成人是我们的本分。在我们学做人的时候,我们应该崇尚的是:拥有正确的金钱观,正确的心态,正确的处世态度。
我们即将踏入社会,迎接一系列的挑战,所有的问题都有可能发生,因此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我们不应该自私地仅顾自己的利益,那种即使是在伤害别人的利益的情况——那是我们所为之而耻的。
面对大千世界的种.种诱惑,而处在危险中的人很容易便受到伤害。让我们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做一些我们应主动为之骄傲而完成的事。
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正确的面对事物,让我们每个高中生为社会注入一股新的力量之泉!
期末考试高一作文4带着一丝青涩我步入了十六岁的世界,这一路有你的呵护陪伴,谢谢你陪我度过的漫长岁月。
在我还小的时候,我总觉得你知道的事情远比我多,而待我到了你彼时的年纪时,又觉得仍然远远不及你,后来我才渐渐知道,于岁月之中你总是走在我前面的,这是不可追及的距离,无论我曾经有多么急切。
曾经记得母亲和我说过,我小时候长得胖,却天天要你背着,稍微放下来歇一会便放声大哭,偶尔我又会发疯似的突然一拳就打在你的背上,那声响老远都能听得见。奶奶常说,背脊就好像瓦片一样,如我再用力一点可能就碎了。母亲眼窝浅,多年后每当说起这一段,她仍是红着眼的。而你却像听着别人的故事一般,一边笑着一边责备当年的我。
你大概不知道,每当母亲说起这些的时候,我装做不想听,其实是偷偷走开抹眼泪去了。我常常想象着你背我的情景。年年月月,是你背着我走在小巷子里,一边和你的小伙伴们玩耍,一边又顾及着我。你的童年被紧紧地占据掉而你未曾有过怨言,仿佛这一切本来就是应该的一样。
作为长女,你吃过的苦自然比我们多,尤其是在那些年我们家里极其不容易的时候。然而你却是我们当中最开朗最宽容的一个。在我们逐渐的后来,每当我和弟弟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总是你在一旁不顾挨骂,嬉皮笑脸的把我们逗笑的。那时候我们多期盼放假,然后你回来,这样家里的乐趣便多一些,我们的争吵便少一些。
这些年,你一个人去念中学,去念师范,父母也无暇照顾你,只能在你回来的时候问候几句。你独自在外,又曾有怎样的奔波和艰难呢?关于你的事你也从来不抱怨,而我也从未关心过,从不知晓。而你却早已习惯默默细心的眷顾着我们,仿佛是一把张开的伞,总走在我们前面,早早的阻挡了这些年的风风雨雨。姐,这20--年来,我从未顾及你的生活,你的期待,你的悲喜。
如果我们还能走向更远的岁月,我们仍要互相包容搀扶走向更让你更长远的岁月。从前,你背着我一步一步走出小巷,若有一天,你累了,我背你回来。
曾看过一首诗“姐姐,你是母亲身上的叶子”,我小心翼翼读了一遍又一遍,净流出泪来。
姐姐,我想你。
第二篇:高一期末考试作文:变
高一期末考试作文:变
兜兜转转,展眼过千年,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过了几度江山,沧海桑田,睁眼看看这世界,依然在变。
从白帝城高急暮砧,到不夜城中绚彩的霓虹灯下光怪陆离的人流、车流,呼啸而过,卷起躁动的风,直吹到被灯光染成暗红的夜空。夜的宁静被彻底打破,还有多少夜半的钟声能传到乌蓬的客船呢?北方的夜再听不到清脆的梆子声,也没有那充满京味的、亲切的天干物燥,小心火烛~~~~~~那悠长、醇厚的打更声被各式的重金属摇滚乐和汽车不耐烦的鸣笛声淹没,淹没。小院四邻充满人情味的一声问候被高楼大厦中的一个个鸟笼子分割的支离破碎。江南水乡二十四桥明月夜仍在,只是少了那吹箫的玉人;江枫渔火仍在,只是少了那悠悠的安静的惆怅;日出江花红胜火仍在,只是少了那风景旧曾谙的春来绿如蓝的江水,游廊画坊,灯火通明,水面浮动的灯影摇曳生姿赛过当空的皓月,因而皓月醉了,碎在水底,无人拾取。夜夜笙歌,灯红酒绿,温婉可人的江南就这样糜烂成一堆脂粉的污渍。变,不应是这样子。
从鸿雁传书,鱼传尺素,青鸟殷勤为探看的羞涩,到如今E-mail、QQ上的甜言蜜语,梁山伯祝英台已化蝶飞去,桃花扇也已溅上污泥。留下现代的一群痴男怨女高喊着宝贝宝贝我爱你,就象老鼠爱大米,享受着快餐爱情的垃圾。变,不应是这样子的。
从《阳春白雪》《高山流水》《广陵散》到现在低俗的《那一夜》《情人》,以及我是个男的,你是个女的,所以你是我的我也是你的等等令人不知所云的歌词,人们的耳朵正逐渐忍受着折磨。变,不应是这样子的。变,还是要变回最纯真的一颗心吧!
第三篇:高一期末考试作文:走近华盛顿[范文]
高一期末考试作文:走近华盛顿
走近华盛顿
打江山,坐江山,历来被有些人看作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然而,近来读书中有幸走近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从他那里看到了一种“另类”的意外——打下江山之后,他和他的战友们,一哄而散,原来该干什么的还干什么去了,直到六年以后,美国人觉得有必要建立一个中央政府时,包括他在内的被尊称为“国父”的55人,才又坐在一起制定宪法,选举总统,成立美国。
华盛顿们打下江山之后,为什么不像其他人那样“顺理成章”地坐江山呢?请跟我一道走近华盛顿,了解其中值得人们深思的原因。
您大概知道,美国的国庆日是7月4日。这是美国的建国日吗?不是。这是《独立宣言》发表的日子。可是,当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发表时,长达8年的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美国革命”才刚刚“革”了1年,叫做“美国”的这个国家仅仅还是个概念的存在,这个时候将7月4日定为国庆日就像把一个人的出生日定为父母的订婚日一样让人不可思议。那么,是不是独立战争一结束,革命一成功,美国就成立了呢?也不是。1783年美国革命战争胜利后,直到四年以后的1787年,华盛顿等55名被尊称为“国父”的元勋们,才从各州汇集到费城的一间普通小屋里,制定宪法,两年后的1789年通过了宪法的前一部分,直到这时,国民们才依据宪法选出了第一任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
作为革命领袖的华盛顿,在革命成功以后,并没有把自己看作天经地义的国家统治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革命之前和革命之后都不想做一个统治者。
美国独立革命战争之前,华盛顿是美国的一个庄园的乡野村夫,从事植物的种植工作。他很喜欢自己的这个事业,他酷爱原先的田园生活。他和其他“美国革命”元勋们,只是想通过独立战争,把英国殖民者从本土赶出去,至于谁来管理这个国家,他们还不曾想过,更不要说理直气壮地去坐江山了。所以,“美国革命”成功以后,他们便一哄而散,做原来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去了。那么,他们不急于建国,不急于成立政府,不急于坐江山,本质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原来,他们发动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的美国独立战争的初衷,就是要为每一个人民争取自由,所以一旦革命成功,他们很珍惜获得的自由,谁也不愿意随便弄个“政府”来管头管脚。而他们在革命成功后就一哄而散,过了四年才想着要来制定一部宪法,又过了两年等宪法通过之后,才民主选出总统,才依法成立美国,那是因为他们深知政府是一种“恶”,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随时都可能利用权力侵害民众的自由;而与此同时,面对当时绝对自由而又一盘散沙的国家现状,他们认识到,必须有一个统管全局的政府来协调各州的利益,来消除各种危机,并随时应付各种外来的侵略,因此政府在他们看来又是一个
“必要的恶”。正因为他们既感到政府之必要,又明白政府是一种“恶”,所以他们在建立政府之前,先制定宪法,然后依法选举总统,再依照法律的形式,严格限制政府的权力。
华盛顿们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他们要信守革命初期的诺言。正如旅美华人林达在他的《历史深处的忧患》一书中所言:“他们(华盛顿们)在《独立宣言》中,很有意思的否定了他们在打下江山之后必定要坐江山的合理性。他们似乎没有看‘打江山’与‘坐江山’之间有什么必然的逻辑关系。那么,什么是成立政府的‘合理性’呢?他们在《独立宣言》中说:‘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一些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中间建立政府’,所以,‘政府的正当权力,是要经过被治理者的同意才产生的’。美国的建国者通过这个宣言明确表示,政府是人民为了保护自己的天赋权利才组织起来的,一旦‘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有破坏作用时,人民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
华盛顿等美国的开国元勋们,忠实地信守了《独立宣言》,并用实际行动践行了革命之初许下的诺言,他们通过自己的表率作用,走出了“打江山”时追求民主自由、“坐江山”时变成专制独裁者的历史“怪圈”,为世界真正爱好和追求民主自由的人们开了个好头,做出了一个成功的试验。
华盛顿,从一个革命领袖到被民主选举出任第一任美国总统、再到他的第二任、再到他坚决拒绝连任第三任总统这个过程中,他完成了划时代的人格塑造,他避免了由革命领袖到独夫民贼的蜕变。相比于拿破仑,相比于世界上大大小小的暴君,华盛顿无疑是全世界真正的重量级的“伟人”,他在世界历史中,必将永垂不朽!
走近华盛顿,再看看在我们的耳目之间挥之不去、阴魂不散的皇帝、太监和长辫子,不由得让人思绪万千,也感慨万千。走近华盛顿,让我明白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还有很多事情值得我们审慎地思考,科学地决断。
第四篇:高一期末考试作文评卷分析
高一期末考试作文评卷分析:
一、题目分析1、2、本次作文题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组成。材料所体现的角度:第一则,转变观念和方法,学会变通。第二则,相信自己,发现自己的特长能力。第三则,学会变通,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
二、考生答题情况分析
1、取题:百分之七十的学生能读懂材料,并选取作文角度,作文得分普遍在42分左右。百分之二十的学生角度偏里材料,其中部分学生选取的角度是坚持。二百分之十的学生读不懂材料,更有顺便写一篇交差了事的。
2、卷面:大多数学生卷面比较整洁,但是仍然存在涂改圈点的现象。有百分之二十的学生不能写满700字。
3、内容:由于高一学生对议论文问题特征的不熟悉,很多学生写的作文缺乏事实论据,作文内容与观点不协调统一,导致文不对题的现象发生。更有拼凑材料的现象出现。
4、格式:出现部分学生行文格式不规范,随意拼写嫁接,使作文版面空白段落过多。
三、应对策略 从本次的考试情况来看,学生基础知识较为贫乏,知 识 面 狭 窄,解 题 能 力 不 强,试 卷 涉及 课 内知识就解决较好,涉及课外知识解题效果则不够理想。教学中除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放胆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做好引导,开好阅读课,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2.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必须教会学生考试,掌握考试技巧,教会学生如何审题。试卷中反映出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较大,学生写作的基本功较差,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缺乏生活气息,语言表达能力差。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作文资源来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还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加强作文指导,加强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第五篇:高一期末考试
200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历史期终考试
一、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21---30每题2分,总分40分)
1.罗马帝国灭亡后,在其废墟上,入侵的日耳曼人建立的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是()
A.法兰克王国B.英吉利王国C.法兰西王国D.德意志王国
2.在西欧封建制度形成过程中,罗马帝国时期已经产生的封建制因素是
()
A.隶农制B.农奴制C.黑奴制D.氏族制
3.按照中世纪的法律观念,农奴的人身属于主人,这里的”主人”是()
A.奴隶主B.农奴主C.罗马贵族D.封建领主
4.教皇的权利好比太阳,而国王的权利好比月亮,月亮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对这个比喻最确切的解释是()
A.教权和王权相互利用B.教权至高无上
C.教权和王权相提并论D.教权和王权分庭抗礼
5.中世纪教权和王权相互利用的事件有()
①丕平献土建立教皇国②查理大帝加冕称帝
③卡诺莎觐见④阿维尼翁之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1077年初,亨利四世前往意大利卡诺莎,披头跣足,等候三天,以求教皇宽恕。卡诺莎觐见表明()
A.王权和教权相互利用B.开创了教皇干预世俗权力的先例
C.王权与教权的斗争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D.教皇已完全摆脱了世俗君主的控制,并具备与之抗衡的能力
6.假如你是生活在10世纪的一家庄园的农奴,下列哪种生活场景你不可能遇到?
A.自己备带农具和耕畜在领主自营地上每周无偿劳动三天
B.除了拥有一定的耕地使用权外,还可以耕耘一片自己的草地和牧场
C.自己需要的生活物品均可以自己生产,如盐和铁
D.和庄园主或其他农奴发生诉讼纠纷,经庄园法庭审理
6.14世纪以后,由于城市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农奴依附关系的逐渐松动,庄园制度日趋解体.根据 这段材料,可以判断下列哪项不是庄园衰败的原因()
A.生产力的提高B.商品货币关系的渗透
C.农民的反抗D.农奴依附关系的松动
7.欧洲中世纪有一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句话的意思是„„()
A.城市的自然条件优越B.城市相对独立和自治
C.城市的空气比较清新D.城市已不受国王管辖
8.中世纪城市在争取自治的斗争过程中,主要的手段是()
A.和平谈判和金钱赎买B.和平谈判和武装斗争
C.金钱赎买和武装斗争D.和平谈判
9.英国等级君主制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百年战争的结束B.1265年议会的召开
C.1302年三级会议的召开D.大陆会议的召开
10.要想了解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城市的发展情况,如何获取相关资料?()①请教专家②图书馆查询③上网查询④凭自己的生活经历想象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1.“在神圣的教义中,要用神的观点看待万物”.这句话最有可能出自哪位思想家?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托马斯阿奎那
12.骑士文学是西欧中世纪文化的一朵奇葩,其中有一首诗描绘说:“我的情人远在他方,不知她的姓氏和家乡,她不曾向我表露是与否,但我并不沮丧.” 这首诗属于下列哪一种史料类型()
A.口头传说B.文字记载C.实物遗存D.影视作品
13.中国著名诗人徐志摩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再别康桥》:”在康河德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作者赞美了哪一所著名的大学?()
A.巴黎大学B.伦敦大学C.哈佛大学D.剑桥大学
14.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的是()
A.农业的产生B.手工业的产生C.商业的产生D.畜牧业的产生
15.中华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区域是()
A.长江流域B.黄河流域C.珠江流域D.淮河流域
16.东方国家早期农业产生以后,人们聚族定居,形成了()
A.家庭B.家族C.农业聚落D.庄园
17.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A.夏B.商C.周D.秦
18.能最有力的证明夏朝存在的证据是()
A.历史文献B.考古发掘C.专家言论D.政府声明
19.河南出土的二里头文化的相关文物有力的证明了当时已经进入了()
A.石器时代B.青铜时代C.铁器时代D.工业时代
20.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发生在()
A. 公元前14世纪B.公元前15世纪 C.公元前16世纪D.公元前17世纪
21.商王朝的国家体制有内服、外服的区分,这里说的内服是指()A城市 B.农村 C.商王直接管理的王畿之地 D.通过方国首领间接管辖畿外之地
22.商朝的青铜器闻名世界,但是由于产量比较低,所以主要用于()
A.农具B.兵器C.礼器D.乐器
23.“鼎”本为食器,后成为礼器,是权利和地位的象征,以下哪个成语不能体现?
A.一言九鼎B.问鼎中原C.三足鼎立D.人声鼎沸
24.下图为商朝的司母戊大方鼎,作为一种证据,它可以直接说明当时的„„„()
A.青铜冶炼和农业生产
B.农业生产和天文历法
C.青铜冶炼和礼典祭祀
D.礼典祭祀和天文历法
25.西周年间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管理和统治,创立了独特的政治制度是()
A.内外服制B.郡县制C.王国制度D.分封制
26.周公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巩固西周的统治,制定了()
A.分封制度B.礼乐制度C.郡县制D.王国制度
27.《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口D、人口和铁犁
28.周公”敬天保民”的思想,对后世的哪派学说影响最大?
A.儒家学说B.道家学说C.法家学说D.兵家学说
29.西周的土地制度是()
A.奴隶主土地所有制B.井田制C.地主土地所有制D.农民土地所有制
30.甲骨文中,黍字出现300多次,稷字出现40次;《诗经》中提到谷物最多的 也是黍和稷,分别达到28次和10次。这些材料说明„„„„„„„„„„„„„„„„()
A.黍和稷是商周时期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B.《诗经》中包含了大量反映农事的作品
C.甲骨文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的重要资料
D.古代中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最早的地区
二、图片题
31.观察《亚非欧区域文明示意图》,写出与下列内容提示相关字母标号(10分)
(1)Paper意为纸草,是一种水生植物经加工后成为书写象形文字的材料。古代盛产这种植物的大河流域是„„„„„„„„„„„„„„„„„„„„„„„„„„()
(2)早期农业出现“南稻北粟”格局的地区是„„„„„„„„„„„„„„()
(3)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城邦制度开始形成的地区在„„„„„„()
(4)公元前18世纪,汉穆拉比的统治中心位于„„„„„„„„„„„„„„()
(5)约公元前14世纪,被雅利安人征服的地区是„„„„„„„„„„„„„()
32.教权与王权(10分)
材料一:罗马教皇格利七世1075年赦令:罗马天主教会由上帝创建;唯有他能罢黜或恢复主教的的职位;……教皇可以罢免国王;
材料二:1296年法王腓力四世下令向教会征税,教皇拒绝纳税,并威胁要开除腓力四世的教籍,腓力四世软禁了教皇,将教廷从罗马迁移至阿维尼翁,法国王室控制教廷达70年之久,史称“阿维尼翁”之囚。
(1)材料一所规定的王权和教权什么关系?为什么能形成这一关系?(3分)
(2)材料二“阿维尼翁之囚”反映了教权和王权什么关系?(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可以看出西欧教权和王权的消长呈现出什么趋势?(5分)
33.西欧城市的兴起(9分)
《全球通史》中记载:“中世纪西欧城市由于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它们显得十分独特。恰恰因为它们再重头开始,而且处于政治上支离破碎的欧洲而不是坚如磐石的帝国结构中,所以自治市的自由民从一开始就表现出自信和独立,这种独立和自信是欧亚大陆其他地区所没有的。”根据西欧城市兴起回答问题。
(1)西欧城市是在什么情况下兴起的?(4分)
(2)中世纪的城市在哪些地区兴起最早发展最快?(3分)
(3)这种“十分独特”的城市的“自治权”指的是什么权利?(2分)
34.文献史料和考古史料(10分)
“1958年,史学家徐旭生在数千平方公里的伊洛平原苦苦寻觅,途经二里头,农民领到村东塘边,塘壁上布满陶器碎片,用手一摸,哗啦哗啦往下掉!”阅读下列有关二里头文化的材料,回答随后的各个问题。(10分)
材料一 左图为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刻划符号表;右图为二里头宫殿复原图。
1、仔细观察材料,从中可以汲取哪些历史信息?(2分)
材料二最近,河南二里头遗址考古又有重大发现!二里头遗址的面积300万千方米;二里头地层年代,据科学测定是公元前1600年左右或更早一些。
2、从材料二中可推知,该遗址应该属于什么历史朝代?说明你的判断理由。(2分)材料三二里头遗址的地理方位处于伊河,洛河之间;二里头出土最多的一种陶器,形状酷似鸡首。
材料四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伊洛竭”而该朝代灭亡。
材料五《礼记》中记载:该朝代有一种叫“鸡夷”的容器。
3、结合材料三、四、五说说:二里头遗址的发掘,有什么意义?(6分)
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没有周公不会有武王灭殷后的一统天下;没有周公不会有传世的礼乐文明;没有周公就没有儒家的历史渊源。没有儒家,中国传统的文明可能是另一种精神状态。此所以孔子要梦见周公,更称赞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而后人称周公曰“文”!我们不是过分强调周公,他一人也做不出许多伟大事业来,但他是这许多事业中的代表人物,历史上这种代表人物越多,文明越昌盛„„。
——杨向奎《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
(1)简要概括作者这段话的主要观点,不得摘抄原文。(4分)。
(2)从这些观点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周公持什么态度?简要说明你的判断(3分)
(4)作者评价周公时根本的价值标准是什么?(2分)
36.制作双向表格(12分)
2.古代希腊文化繁荣的原因?(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