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0号文库

三年级写作文材料(精选合集)

三年级写作文材料(精选合集)



第一篇:三年级写作文材料

三年级写作文材料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写作文材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进入区一中以来,智威在老师的帮助下,每学期都有进步。高一上学期被评为智慧之星,第二学期被评为学习楷模,这学期被评为三好学生。这些成就都凝聚着老师们的辛勤汗水和无私奉献。志伟爱学习,每天看课外书,《唐诗》到《三字经》,《童话》到《百科全书》,甚至还有他妹妹初中的一些课外书。他有时和我比赛背唐诗,有时给我讲《三字经》的故事。他对历史最感兴趣。有一次被问怎么回答,我只好说,放假我借你《上下五千年》。上面有答案。他听了很开心,我心里更开心了。他为什么这么爱看书?这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他上一年级的时候,老师鼓励他多读书。初二后,老师指导他们阅读和记录,并试图记日记,尤其是看到自己的日记被选在老师的博客上,他非常兴奋,对学习更感兴趣。有一次他在书店选了一本书《奥数》,这学期基本读完了。在学习上,老师引导他养成了爱学习的好习惯,让他有了一个好的开始。我相信孩子们在老师的训练下会越来越好。

智威的成长也体现在他对一些事情的处理上。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在父母眼里总觉得自己很年轻。有一次我问他,你在学校会做什么好事,他告诉我,每当他在校园里看到垃圾,他就会捡起来扔进垃圾箱。同学问他问题,他都会认真回答。即使有些学生有困难,他也会帮助他们弥补。这让我想起一件事。记得有一次和他去西城逛街。在公共汽车上,我给一位老人让座。他还把我的座位让给了老人带来的孩子。下车后,我说你太小了,不能让座。他说我们老师教我,我比那个孩子大。这件事让我想了很多。老师不仅教孩子学习,更重要的`是教孩子做人。孩子身上体现出来的向上思维是老师正确引导的结果。有这么优秀老师的家长可以放心。

有一次我带他回家,路上他嘴里说什么,我就认真听,背英语。我问了才知道。他报名参加了学校的英语课,每天下午都学习。他在课堂上背诵了他刚刚学到的东西。看到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脸,我由衷地赞叹学校的管理规范和老师的敬业精神。

第二篇:教三年级写作文

教三年级写作文

语文教学花在阅读教学上的时间很多,可是学生的作文能力普遍低下。这是什么原因呢?

仔细分析,主要是因为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看成不相干的两回事;阅读教学不得法,没有处理好阅读和作文的关系。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什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料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料„„写作是什么一回事?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大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这两件事,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经常需要的。他还指出“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因此,不难看出,在语文教学中,既要让学生读书,又要教学生作文。三年级是学生学写作文的起始阶段,如果正确处理好阅读与作文的关系,制定科学高效的训练方法,可以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大面积地提高作文能力,使学生把写好作文看作是自己的愿望与需要。在实际教学中,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积累语言的指导阅读和写作是个互逆的过程。阅读是理解吸收,写作是理解表达。只有吸收得充分,表达才更加有力。因此,“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基于这一认识,在阅读教学中,要依照大纲的要求,在阅读训练中渗透积累语言的指导。学生的语言库存量越丰富,思维的领域就越广阔,说话或写作文时就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随时作出恰当的选择,准确地调用词句,从而组合出生动、形象而又具有美感的话语来。课堂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的“主战场”,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方面指导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掌握积累的方法,指导多读多背,采用多种形式多读名篇课文,精彩的部分还要多品读,直到能背诵下来,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尽可能多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指导摘录词句,要求学生配备一本摘录本,指导学生把课文的好词好句录到本子里,做到笔记、脑记相结合。指导读读写写,三年级语文教材在讲读课文后的练习题中,列出十几个需要掌握的词语,或几个精美的词句,并提出读读写写的要求。教师应安排时间让学生熟读、抄写,最好能默写下来。摘录在本子里的词句也要求多读熟记。

二、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练习作文的指导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因此,在阅读训练中要渗透作文练习指导。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而不是孤立的,效果才是显著的。正如丁有宽老师所说的:“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在阅读中渗透作文练习指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指导运用新学的词语、句式练习说话、写话,可进行模仿说写,也可进行创造性说写。例如在教学《参观人民大会堂》一课时,学生在理解“眼花缭乱”一词的意思后,教师做了进一步指导:师:“我”为什么会看得眼花缭乱呢?生:因为柱子上刻满了金花彩画。生:因为金花彩画的颜色多而美。生:我觉得不仅仅是颜色多而美,而且金花的形态很多很美,彩画的图案也一定很多很美。所以“我”会看得眼花缭乱。师:美丽的金花彩画让“我”感到眼花缭

乱,同学们回忆一下,你们有过眼花缭乱的时候吗?生:商场里的商品很多,看得我眼花缭乱。生:每年秋天,金水湖都要举办菊展。美丽的菊花被叔叔、阿姨摆成各种各样的造型,我看得眼花缭乱。学生之所以能滔滔不绝地说,就是因为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的“例子”,学生有例可仿,加上教师的适当点拨,逐渐克服畏难心理,就能大胆地进行说写练习。三年级语文教材在课后练习题中,安排了用一定词语造句练习,笔者认为,仅仅有这些词语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该认真挖掘教材中潜藏的训练因素对学生进行大量的训练,当然前提是必须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具备的生活经验,切忌揠苗助长。

2.指导模仿学到的段落结构和篇章结构,练习说、写新的内容。三年级的作文训练是以写片断为重点,要做到怎么说怎么写,能把片断写具体,写清楚。在教学中应该突出段的训练这一重点,扎扎实实进行段的训练,读写结合,训练结合。丁有宽老师认为:三年级学生应侧重练好连续、并列、总分和概括与具体四种结构段。这四种结构段在三年级语文教材中都有,教师应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循序渐进地练习。

(1)连续结构段是指段中的几层意思是按照先后顺序一层接着一层写的,这也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结构段,在写作中经常用到。《师生情》《大海的歌》《手术台就是阵地》《做风车的故事》《雨中》《飞机遇险的时候》等课文中都有典型的连续结构段,教师在学生读懂段的情况下,可安排仿写训练,如紧扣学生的学习、生活,以《洗手帕》《大扫除》《升旗》为题写一段话,要求学生先想好这段话要写的内容,接着安排好顺序,明确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层要写具体,写好还要检查,每一层次意思前后是否连得上,有毛病的要加以修改。

(2)并列结构段是指一段话将事物分成几个方面来写。《富饶的西沙群岛》的第三自然段就是这种构段方式,它从三个不同方面写了海底的物产丰富。使学生懂得同时介绍事物几个方面的时候,可采用并列结构段。可指导学生练习写《校园一角》《美丽的花园》等片断,让学生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加深对这种结构段的认识。

(3)总分结构段是指由总述和分述两层构成的段。指导学生仿写时,教师可出示总述部分,让学生围绕总起句,写分述部分。例:①奶奶养了一只可爱的小刺渭。②课间十分钟真是丰富多彩啊!

(4)概括与具体结构段是指段里的两层意思表明概括介绍和具体描述的关系。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先概括写,后具体写;一种是先具体写,后概括写,如《一定要争气》中的一段:第二学期,童第周更加发愤学习。每天天没亮,他就悄悄起床,在校园的路灯下面读外语。夜里,同学们都睡了,他又到路灯下面去看书。值班老师发现了,关上路灯,叫他进屋睡觉。他趁老师不注意,又溜到厕所外边的路灯下面去学习。这一段话是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先概括地写童第周在第二学期更加发愤学习,接着具体地写童第周是怎样发愤学习的。三年级一共安排了几次作文训练,每次都有把“内容写具体”的要求。教师要针对这要求,善于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概括与具体结构段,通过理解、品评、复述、背诵等方法要求学生积累一些精彩的片断,再要求学生仿写,把一段话写具体。

3.指导模仿特别的描写和表达方式,练习说、写新的内容。《翠岛》《灰雀》两篇课文里都有对鸟儿外形特点的传神描写,可以指导学生模仿这种写法仔细观察一种鸟,学写鸟儿的外形特点;《我的弟弟“小萝卜头”》《曼谷的小象》《艰苦的岁月》这些课文里有描写人物外貌的片断,可以指导学生模仿这种方法,写一写自己熟悉的人的外貌,注意抓住人物特征;《小摄影师》《爬天都峰》《“你们想错了”》《手术台就是阵地》《千里跃进大别山》等课文里人物对话写得很好,可以指导学生写人物对话的片断。

4.指导依据课文内容进行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练习。《小摄影师》《师生情》可让学生续写,《古诗二首》《瀑布》可让学生改写,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并不断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生初学写作时,引导学生读中学写,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热爱写作。

第三篇:如何教三年级学生写作文

如何教三年级学生写作文

——《写一种熟悉的动物》教后思考

海陵路小学查小国

苏教版第六册习作七写一种熟悉的动物,训练要求是:

1、结合观察插图,读懂例文《小乌龟》,知道作者是从外形和动作两个方面写出小乌龟的可爱的。

2、从自己的生活中选择一种熟悉的动物,仔细观察它的外形和活动,并把它最有特点的地方记录下来。

面对这样的一节作文课,该如何上呢?怎样才能避免单调、乏味,怎样才能激起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呢?

一走进课堂,我就对学生讲:我们来个比赛,看看谁的反映最快。我说出一种动物的名称,你们吼出这种动物的特点,看看谁的声音响,谁的表现好。生:好。

师:小白兔

生:白、大耳朵、跑的快、可爱……

(每出现一种动物及它的特点,我都及时地写到黑板上)

……

声音震耳欲聋,热闹非凡,学生也显得非常兴奋

思考:虽然没有走进教室,就感觉到学生的低落,面对作文,虽然才刚刚接触,已经让学生有了畏难的情绪,那应是我最失败的地方。这时候,最应该做的是让学生活跃起来,抖擞起精神来战斗。于是,我改变了一开始的设计:我每说出一种动物,让同学们举手回答,而让全班同学大声回答,显然在这种氛围下,同学们也开始说出自己的答案,我注意每个人都嚷了起来。如果是举手说,会有很多人得不到说的机会。也有很多同学不敢举手,并不是因为不会,而是一种惰性,或者惧怕回答错了。

我的目的达到了,顺势利导地往下走。

几种动物说完,黑板上已经写满了它们的特点

师:同学们,请看看黑板,你们真了不起,每一种动物的特点都说的很清楚,我们也把它记下来了,老师给你们提一个小小的要求,能不能看出黑板上的词语,完整地说出某一种动物的特点来。

师:我们就是小乌龟为例,同学们思考一下如何把它的特点完整地联系起来。希望同学们两三个人一组,不要看书,以自己的语言来叙述乌龟。

(同学交流,我不停地巡视、倾听、指导)

思考:虽然同学们已经读过课文,已经看过《小乌龟》,但那只是粗枝大叶的浏览,那只是寻找故事,在他们的头脑中并没有留下太多的痕迹,有一点点也只是零散的。而这时让他们对着黑板上关于乌龟特点的词句,完整地介绍乌龟,虽然有一点难度,但有了阅读的基础,要求应该不是太高。更何况在有提示的情况下呢!在前面兴奋的基础上,试一试努力一下,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师:我刚才倾听了很多同学的发言,让我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一组说得更好些,能把乌龟的特点完整地具体地表现出来。

生交流

师:究竟谁好谁不好,我不说。我们拿着自己的作品和语文书的作文比较一下,找出你的优点,更要发现你不足,再来修改。

阅读范文。

师:有没有什么发现?找出你的优点和不足了吗?

引导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优美词语的运用,尽力地用上一些比喻,多用几种比喻词,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等写作要求。

师:小乌龟都会写了,那是有了书本的帮助,现在能否再写另一种动物呢?看看不借助任何书籍,把这种动物的特点写出来,好吗?

找草稿

思考:小学生写作文也是一种模仿的过程,模仿范文,模仿遣字用句,模仿建段成文的过程。当学生内心有感而发,有话想说时,都会跃跃欲试,可经过交流,才发现自己的不足,尤其是语言组织上的,或者不能把意思讲清楚,或者说了一点又忘了下一点。于是在这个时候,让学生再去学习范文,他们才能更认真地阅读,才能把自己的口头作文和范文作比较,重新建构自己的语言,做到文从字顺,并力求生动形象。

第一节课下,我上班仔细地看了看学生的草稿,应该是基本令我满意的。也发现了一个问题:赵磊的作文上有这样一句话:“小猪整个把嘴弄到食物中,吃得津津有味。”这个“弄”什么意思?我问他,答到:“就是小猪把嘴都拱进去吃食。”

我又问到:“为什么你不用„拱‟字而用„弄‟字,用„拱‟不是更形象更具体吗?” 他说:“我不会写„拱‟字,查了字典又不知道该选那个字。”

思考:是的,三年级的孩子识字量还是很有限的,正因如此,限制了他们的书面作文的进一步提高,虽然嘴上能滔滔不绝地讲下去,可看到纸上的总是有限,除了惰性的原因,应该是生字限制了他们的表达,造成了口头作文与书面表达的严重脱轨,这也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我赶紧补上一句:不会写的字请查字典,如果你不知如何选择的时候,请举起你的手,不要因为不会写的字而让你的作文与优秀擦肩而过。

第四篇:如何指导三年级孩子写作文

如何指导三年级孩子写作文

我们写作文时,在审题、确立文章中心以及围绕中心选取材料以后,就要考虑如何组织安排材料了,组织安排材料就是安排结构层次,这一环节非常重要,今天我们就讨论讨论怎样编写作文提纲吧。

我们写作文,往往对想写的材料不组织安排,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这种随想随写,随写随想的情况,就容易造成条理不清,层次混乱,或遗漏了某些主要内容,或者颠倒了材料的次序,或发生详略不当的毛病……

有的时候甚至还刹不了尾,或者写不下去,卡了“壳”。

生活中是常有这种情况,这就告诉我们在作文时要少走弯路,不绕弯子,避免或减少我方才所说种种毛病,我们在习作中,必须重视学会编写作文提纲。

什么是作文提纲呢?提纲就是文章的提要,就是简明扼要的写作计划。作文前要有提纲,就像盖房屋先要有设计图一样,非常重要。著名作家老舍曾经说过“尽管我们只要写二、三千字,也须先写个提纲,……有了提纲,心里就有了底,写起来就顺理成章了;先麻烦点,后来可省事。”这段话虽然是作用不大,但对我们也适用,写作文提纲是提高写作的有效方法。盖房子先要有设计图,然后按图打地基,立支架,砌砖上墙,铺瓦,装门窗,如果不先画好设计图,然后再按图施工,想到哪里盖到哪里,就一定会出问题,弄不好,还得全部返工。

我说写提纲的几个要点吧:第一:作文提纲的要点和中心。第二:作文提纲要体现出层次。写提纲时把握段落层次考虑周严、细密,动笔作文时才能得心应手,文章才能有严密的逻辑性,做到条理清楚。第三:作文提纲要体现出重点,一篇文章的材料,对表达中心来说,作用有重有轻,在编写提纲安排材料只有体现出重点来,作文时才能做到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对文章中详写的地方还应再分出小层次,这样才能脉络清楚,重点突出。

习作时,我们不要匆忙应付,我提出这些要求:⒈读题,审题;把作文题目的意思弄清楚,明确要求。⒉确定内容,根据题目要求,确定作文内容;⒊确立中心,根据题目要求和作文内容,明确写作目的,确立中心;⒋选择材料、根据作文中心,对作文材料进行选择。

在列提纲阶段,主要是明确怎么写,为要写出的文章作一番精心的设计,对材料做安排,这是最主要的一步。在这一阶段我们主要抓住两个环节:一个理清思路,一个是突出详略。提纲写出后,我们要仔细检查,看看材料与中心是否符合,材料有没有遗漏或重复,条理是不是清楚,重点是不是突出。如发现问题应及时修改。

第五篇:浅谈如何指导三年级学生写作文

浅谈如何指导三年级学生

写作文

兴庆区二十四小学陈艳华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三年级是学生写作的起始阶段,学生们把写作文看得很难。不知道如何下手。虽然我还是一名教学新手,但在这短短的教学时间里,我不断的在思考,在琢磨如何让三年级学生在写作文时不那么犯愁,教师在批改的时候也不至于那么费劲,也不至于从头改到尾。我认为要指导好学生的写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在指导学生写作之前,教师要做好准备,也就是要备好课,要分析这次写的作文的主题是什么,做好充分的准备,搜集好事例、范文,用范文引导学生准确寻找从口头转化成书面的切入点,让学生开始仿写,让学生感受到这是在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三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写的作文没有条理性,东一句,西一句的,对要表达的内容说不清楚,说不明白,总觉得无话可说。还有就是年龄的原因,字词的积累不是很丰富,积累也不够,完全达不到写作所需要的词句量,因此写作就会错字多,影响全篇。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备课要充分,给学生指引正确的方向,给予他们正确的方法。

第二,让学生学会观察,观察时要注意细节,要注意细节的描写,而且要学会想象和联想。小学三年级作文时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 1

内容和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经过自己的语言组织,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要引导学生好好的观察细节,只有注意到细节了,才会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第三,要讲究说话的顺序,教会学生如何把事情连贯起来,可以借助这些词进行。比如:有的……有的……还有的……,接着……然后……最后……等连贯的词语;还比如,首先……其次……最后等等。这样可以给学生一定的帮助。不至于东一榔头,西一槌的。语句通顺了,是适当的让学生运用一些比喻、拟人的修辞,在适当的运用一些好词(尤其是成语)、好句,这样学生就有目标,很快就能提高说话能力,做文自然写的就有条理了。

第四,注意积累。学完每一篇文章里面的好词好句要注意积累,不但会背,还要会运用。比如,《爬天都峰》第一段,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交代了时间、人物、事件。这是运用到作文里的很好事例。在第一单元习作里,写课外活动,有同学写郊游,逛公园,我就让学生们运用上这样的模式,既开门见山,又交代清楚事件的开始。

最后,具体在课堂上如何操作?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来写每一次的主题作文?我要做的首先是让学生学会作文的格式,标题居中,段前要空两格,正确的运用标点符号,格式的正确运用也是写好作文的一个关键。其次,在课堂上领着学生们一起写作文,一段一段的写。在写之前要让学生先起来说,只有说出来了才能写了出来。比如,三年级第二单元习作要写最熟悉的人,而且要写出这个人的一件事情。在课堂上具体讲了如何写之后,读范文让学生心里有点底。我开始要求学生在我的引导下一段一段的写。第一段就要求从人物的外貌特征写起,并运用一句比喻句。学生们就开始搜集脑中的信息,想自己的妈妈、爸爸、爷爷、奶奶等的音容笑貌,把外貌能运用一句比喻句(如,妈妈的眉毛弯弯的,像月牙一样等等)。

第二段,我就让学生想想发生在熟悉的人身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如,帮助邻居,对自己的关心,孝敬老人等的事例)要求里面要有人物之间的对话,而且要运用一到两个成语,学习接受能力强的学生领悟的很快,但差学生还是东一句,西一句的,但最起码领悟到一点就是要去写一件事情。第三段,我要求学生通过这件事情写写你对熟悉的人的感受(如,妈妈帮助邻居,这是一种乐于助人的行为要向妈妈学习等等)虽然整篇文章写下来大部分学生写的还是很干涩,但是这是刚开始,我要领着他们让他们要懂点门道,这样日积月累下来,多多少少会有收获的。

有了以上的环节,虽然刚开始很慢,很费力气,但是一旦坚持引导,用耐心慢慢的引导,量变才能达到质变的飞跃,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用不了多久,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得到提高。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0/753791.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