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0号文库

周瑜作文400字[推荐阅读]

周瑜作文400字[推荐阅读]



第一篇:周瑜作文400字

周瑜作文400字五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周瑜作文400字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周瑜作文400字 篇1

周瑜,是一位极其具有智谋的人,孙策临死前对孙权说:内事问张昭,外事问周瑜。足以看出了周瑜在东吴的在军事方面的才能。但是,这样的一位英才,最终却被致命的弱点——心胸狭隘害死了自己。

他因为对孔明心怀嫉妒,便想加害孔明,他要求孔明在十日之内造十万支箭。孔明说:“我只要三日便可造好。”周瑜让孔明立军令状,孔明便立,最后孔明利用大雾草船借箭,第三日交给周瑜。周瑜对鲁肃说:“此人留着是江东的祸害,应早日除掉。”

周瑜想加害刘备,把刘备骗到江东,让他娶孙尚香,从而让刀斧手行刺,但孔明将计就计,让赵云护驾保刘备娶亲,在乔国老与吴国太的帮助下,刘备顺利娶亲。这是一气周瑜。

刘备假装与孙尚香去江边祭祖,实则瞒着孙权逃跑,孙权派人追杀,却遇到了诸葛孔明的伏兵,孙权失策,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是二气周瑜。

周瑜想用假途灭虢的基色来夺取荆州,结果孔明派兵把守,看穿计策,周瑜兵败后卧床不起,生了一场大病,临终前说:“既生瑜何生亮。”说完便死去。

其实周瑜也是一位有头脑的军事家,他用计让蒋干把假的信件偷走令曹操杀了张允和蔡瑁两位水兵大将,这样一来,水兵得不到有效的训练,错失了战机。

在我看来,周公瑾其实是一位很有才能之人,他的计谋不在于孔明之下,只是他狭隘的心胸,最终害了他。

周瑜作文400字 篇2

人物简介:

周瑜:一个对诸葛亮妒忌的人,口头上说自己喜欢诸葛亮,但话中有话,笑里藏刀,爱看的书:《诸葛亮的100个特级大错误》。

诸葛亮:一个被周瑜认为是大坏蛋的人,其实他不坏,是著名的军师。爱看的书:军书,科技书。

故事内容: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来喝酒。喝酒的时候,他对诸葛亮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空中交战,用什么最好?”诸葛亮说:“用导弹最好。”“对!特别是装上核弹头的导弹,可军中缺弹,又缺材料,请先生在3天内造好!”“行!OK!”诸葛亮含笑说道!“呵!看你怎么办!一旦造不成,就在新闻发布会上数落你。”周瑜放心里暗自得意……

第一天,诸葛亮买了许多机器,“咚咚咚咚……”吵得大家心烦意乱。一大叔语:“要不是他是军师,如果他是乌龟,我早把他杀了、斩了,煮了、烧了、蒸了……”第二天,他又向鲁肃借了几只雷达,还向曹操发Email版的“批评信”……

第三天,雷达“嘟嘟”地响了。诸葛亮把几个网球拍往天上一扔,远处飞了几枚导弹,网球拍像活的一样把导弹接住了,神……

下午的'时候,诸葛亮如期交差,导弹除去没燃料的,不多不少,正好10枚。周瑜见了,长叹一声,说:“诸葛亮先生知识渊博,我真不如他也。”?

周瑜作文400字 篇3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诸葛亮台风和周瑜台风》的书,它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斗智斗勇、幽默风趣的三国故事,它的故事情节及其中的相关人物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书中有一个最精彩的片段让我记忆犹新。当吴国和魏国即将开战之时,周瑜让魔法师于吉心爱的宠物乌鸦去魏国查看兵力,结果乌鸦一去就是八天八夜,于吉心急如婪,十分担忧乌鸦的安危。结果乌鸦第九天终于回来了,周瑜问于吉索要乌鸦得到对方兵力的情报,可乌鸦不会说出太大的数,只会一个一个的重新对周瑜数。结果数了三天三夜,战争即将开始了,才只数了三万人,还没数完。结果周瑜被迫无奈匆忙上阵,打了败仗。这个片段不但可以让我们开怀大笑,而且还告诉了我们做事需要勤于思考,要分清主次、轻重缓急,不能鲁莽冲动、不假思索。

另外这本书还整合了许多人的特点,如:刻画了智慧、料事如神、神机妙算、胆大心细的诸葛亮,善良能干、尊重人才的刘备,小肚鸡肠、马虎的周瑜,勇敢的张飞,诚实的鲁肃,厉害的魔法师于吉,会写诗的曹操,身体健壮的典韦,幽默的蒋干和神医华佗等这些经典的主人公。

总之,这本书真地很赞!它不但使用了漫画和小说这种引人注目的特点吸引读者的眼球,而且运用了“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和“一分钱,一分货”等名言佳句,也让我们增长了不少知识,也更让我们喜爱三国故事。故它非常值得阅读,所以大家有机会一定要读一下。

周瑜作文400字 篇4

一个作业繁多的晚上,我趴在书桌上,眼皮在打架,终于,我真实忍不住了,睡着了。

“呵!”我醒来了,翻开我的衣柜“天哪,这不是古代的衣服吗?”,从外面跑进来一个信使,说;“大都督,不好了,听说刘备也扎营于油江。”

我顿时醒悟过来,原来我是周瑜!

于是我立刻召集文武百官,说:”刘备来油江,一定是来和我争南郊的!谁愿意和我一同去访问刘备?“没有人愿意去,于是领了数十名马弓手去访问刘备。

诸葛亮说:”假如大都督不攻,我们就去攻。“我深知这是诸葛亮的阴谋,于是每天派十名马弓手去攻打南郊,同时暗暗增强兵力,劫了给南郊运输粮草的兵队。

就这样,南郊就这样被我轻而易举的用耗费战收了。

我心情大好,每天都请诸葛亮吃庆功宴,忽然有人来报:”诸葛亮和刘备等人被幽禁,在地牢自刎了。另外,蒋干待地来庆祝。“

我说;”我往常心情大好,今天晚上不谈军事,谈军事者,斩!”说完我将缴获的大八茅箭交给黄盖。吓得蒋干差点尿裤子。

我哈哈大笑,听见一声:”宝宝,你怎样睡着了?“于是下认识睁开眼睛。

”咦?“我怎样回来了,我不是周瑜吗?“”宝宝,你是不是做梦了?“妈妈说。”哦!原来这是梦呀!“

周瑜作文400字 篇5

同学们都知道东吴的大都督――周瑜嫉妒心很强,我与周瑜比起来嫉妒心只能比他强,决不比他差。,一旦每次考试别人的学习成绩超过我,我就开始大发脾气。因为这,同学们都在背地里说我是“小周瑜”。尽管他们怎么说,我总是改不掉这个坏毛病的。

在一次考试中,我考了第三名,我非常得意,就到处炫耀,不过一想,我的前面还有两个同学,他们的成绩都超过了我许多,于是我的炫耀立刻变成了愤怒,又开始大发雷霆,显出一副怒气冲冲的样子。

回到家里,妈妈看我愁眉苦脸的样子说:“是不是这次考试成绩不太理想?”我说:“是。”“考了第几名?”妈妈皱着眉头说。我说:“第三名。”妈妈说:“第三名怎么能说没考好?噢,一定是又嫉妒排在你前面的同学了吧!”我点点头。妈妈说:“每个人都有失误的时候,尽管你只考了第三名,也不能嫉妒比你强的同学呀!毕竟人家付出的比你多……”我听了妈妈的话,觉得很有道理。

从那以后,我发愤读书,在第二次月考中,我真的考了第一名,我高兴得不得了。我回家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表扬了我。也就是自从那次考了第一名以后,我改掉了爱嫉妒人的坏毛病,同学们都说我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再也没人叫我“小周瑜“了,大家都开心地叫我“小诸葛亮”,我听了心里特别高兴。

第二篇:周瑜名言

周瑜名言名句

1、将者贵在知敌虚实,而后避实而击虚。

2、我想要把你的事情放在比我生命更前面的位置。

3、政治上讲的是恐怖平衡,政治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4、大英雄生当豪杰死亦鬼雄,如不拔剑建国立业,岂不愧对先父之灵?

5、生活是一件平常的事情,哪有那么多传奇。

6、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

7、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8、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9、痛苦是人生的拐杖,它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10、你,你终于肯承认是我的夫人了!

11、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擒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

12、人的后半生是让前半生点亮的。

13、即生瑜,何生亮!

14、我不喜欢你哭,等你不哭了,我再放手。

15、立志要如山,行道要如水。不如山,不能坚定;不如水,不能曲达。

16、年轻时躺在玫瑰上,年老时就会躺在荆棘上。

17、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

18、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19、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20、心境善,事事皆善;心境美,事事皆美。

21、专注,当敌人越张狂的时候,就要更加专注,有专注力的能用小石头砸死一个巨人。

22、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耶?

23、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于共。

第三篇:诸葛亮三气周瑜读后感400字

诸葛亮三气周瑜读后感

(一)最近,我在读三国演义,其中“三气周瑜”的故事对我深有感悟。

这篇故事是这样的: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华,设下计谋,但被诸葛亮一一破解。一气——周瑜想攻下南郡,诸葛亮承诺不抢南郡,但他私底下叫赵云坐收渔翁之利,趁乱夺下了南郡。周瑜被气得头晕目眩。二气——周瑜用美人计将孙仁许配给刘备,骗刘备来东吴,将刘备抓住,逼诸葛亮拿荆州来交换。不料,诸葛亮让夫人撑场面,让刘备与夫人安然回到蜀国,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大怒,口吐鲜血,伤口崩发。三气——周瑜一计不成,再生一计。以假借取西川之名夺回荆州,但被诸葛亮的慧眼识破,大败而归,周瑜伤口复发而亡,留下了“既生瑜何生亮”这句名言。

周瑜三次被气,计谋十分一般,从没想过自己的计谋有什么破绽,可他“聪明反被聪明误”,每次计谋都被诸葛亮一眼识破。若周瑜还是这样,再给他五年时间也未必斗得过诸葛亮。

诸葛亮三气周瑜读后感

(二)今天我读了一本经典好书《三国演义》,里面的故事和人物深深吸引了我。特别是“三气周瑜”这一章,读后感受很深。故事是这样的:

周瑜和诸葛亮打仗。在城下,诸葛亮故意令守城的赵云激周瑜,气的周瑜摔下了马;在船上,周瑜得知诸葛亮和刘备正在山顶饮酒取乐,气得咬牙切齿;后来他又收到诸葛亮给他的信,更是气得奄奄一息,仰天大呼‘既生瑜,何生亮’吐血而亡。实在是可惜又可悲!

周瑜之所以被气死,是因为他的心胸太狭窄了。诸葛亮正是把握住了他的这个弱点才把他置于死地的。如果周瑜心胸开阔一些,结果或许就不会是这样了。我们做人一定不能像周瑜那样,心胸狭窄,不能容人,我们要学会容忍别人,不能动不动就发火,也不能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互相吵架,伤了和气。

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几个同学在办黑板报,因为颜色的问题产生分歧互相争吵起来,本来是一件小事最后发展成谁也不理谁了;你的好朋友不小心弄坏了你心爱的钢笔,你不依不饶的和他闹个没完,结果伤害了两人的友谊;(Inspirational quotes yuedu.mipang.com)还有一些同学故意找茬,和你过不去,你气不过将拳头挥向他„„这些都是因为缺乏宽广的胸怀导致的恶果。因此,我奉劝大家遇事要大度,别人与自己的意见不同时,要互相商量,不要争吵。当别人犯错时要原谅他,不要抓着他的错误不放,否则会让你们的关系越闹越僵。

我的脾气也不是很好,有时也会和同学发生一些小矛盾,也会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和同学闹别扭。以后,我要做一个胸怀宽广有度量的人,遇事冷静,不乱发脾气,防止自己成为第二个“周瑜”!

你的感悟很深,从中知道周瑜是个心胸狭窄的人,预示我们不能像他一样。你也用实例说明了这一点的危害!你是个爱读书的孩子,更是个会读书的孩子,读后写出自己的感想,通过你的日记展现给我,我再通过我们的校联网展示给大家。

诸葛亮三气周瑜读后感

(三)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里的第十九章“诸葛亮三气周瑜”我发现周瑜不是被气死的,而是周瑜的人品比较小气,所以他三十六岁就死了。

这一章是三次才把周瑜气死,第一次,周瑜想要攻打南郡,而南郡正好也是刘备的青睐之物,但是他们两个人的做法却极为不同——周瑜很坦然地暴露出自己的野心,刘备却不露声色,只是让自己知道。结果,周瑜第一次攻打南郡,就被曹仁用妙计打得大败,还中了箭毒!结果当天被曹仁气得口吐鲜血!

当周瑜准备一举拿下南郡,却被赵子龙抢先一步得到!而各路探子却又传来消息,说诸葛亮两次进行诈骗,骗得了荆州以及襄阳结果被气得箭伤复发,伤口迸裂,昏死过去。

第二次,周瑜想施美人儿计让刘备留在东吴,刘备中计了。但是诸葛亮却已经准备好了“预防针”,他在锦囊中准备好了让赵子龙骗刘备的妙计,让刘备带着孙夫人回去,刘备立马起身赶往江边渡口,诸葛亮早在那边接应,只等他们上船。结果弄得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

第三次,周瑜还想假装帮刘备打西川来夺回荆州,结果被诸葛亮识破,大败给赵子龙!他死时还长叹:“既生瑜,何生亮”呀!

我觉得周瑜不是不厉害,而是没有计谋,指挥带兵打仗,想出来一个计谋以后,就觉的自己了不起所以才次次被诸葛亮揭穿,这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第四篇:周瑜来访21世纪

周瑜来访21世纪(1)

看过“诸葛亮来访21世纪”作文的人一定知道诸葛亮被一股神奇的力量卷到了21世纪,本已病入膏肓的他却变成了一个年纪轻轻的小伙子。可你们却不知道,周瑜早已被这股力量卷到了21世纪。下面,我给你讲讲具体的故事吧一话说中国历史上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分裂对峙时期,被诸葛亮三气后,即将驾鹤西去时,日月无光八方风雨,挨风缉缝,电掣风驰,在一声尖叫中,被一道刺眼的闪光,挟进了漩涡之中。

经历了九九八十一天,七七四十九难,终于,在阳光普照下,来到了车马盈门,人山人海的世纪广场。一片朦胧的周瑜,面对眼前陌生的场景,把诸葛亮气他的事情全忘了。不知所措的他,不自觉地转身,又转身。

忽然一声“呀!”把周瑜给吓住了,接着,先是一阵阵的喧闹声,又是一阵阵的掌声。路上的行人,有iPhone的拿iPhone,没iPhone的拿山寨,纷纷点出照相设备,“咔咔”的给周瑜拍照,周瑜见闪光不限,以为是诸葛亮设下的陷阱,二话不说,逃之夭夭„„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集分解)

六年级:李欣然

第五篇:真实的周瑜

真实的周瑜

周瑜(175—210)字公瑾,三国时东吴大将,年轻时跟随孙策,二十四岁拜中郎将,人称“周郎”。江东乔(桥)公有二女,皆美貌超群;孙策自娶大乔,周瑜娶了小乔。周瑜后辅佐孙权,任前部大都督,风流倜傥,骁勇善战,兼之长得硕壮俊美,是当时有名的“少帅”。在孙吴政权建立之初,他屡建战功,最著名的战例,是作为统师,指挥孙刘联军以火攻大败曹操水军的“赤壁之战”。

对斯人斯役,后人诗词颇多吟咏。比如北宋大文豪苏东坡那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以美人烘托英雄,勾勒出丰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的周瑜形象。再如唐朝诗人杜牧那首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咏史名作《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也涉及周瑜在赤壁以火攻险中取胜的史实,只是不去正面赞扬火攻的胜利,却设想周郎如果没有东风(风助火威)的帮助,战局将结果迥异而致家国不保。(家国不保,二乔岂不被曹操掳去,囚于他饮酒行乐的铜雀台?)此诗以二乔立意,仍以美人衬英雄,以小家系国家,说明孙氏霸业决于此战,也从侧面称颂周瑜功不可没。总之,周瑜与“赤壁之战”,已成为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礼赞吟咏的重大题材。

可惜周瑜三十六岁英年早逝。正史记载他是征战中被箭矢射伤,积郁而病死军中;且称颂他“心胸开阔”、“能得人心”;而演义、戏曲则说他“心胸狭窄”、“气量狭小”,是被诸葛亮施计“三气”而亡。这两种对立的评价,褒贬不一,针锋相对,真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似乎盖棺仍未定论,实在耐人寻味。

贬抑周瑜的说法,主要来自元末明初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此说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是“诸葛亮三气周瑜”中的“二气”。讲的是刘备丧妻,周瑜便向孙权献上“妙计”:假意将孙权之妹嫁与刘备,以此为诱饵将刘备骗至东吴“幽囚于狱中”,当作人质以要挟蜀汉索还荆州。谁知诸葛亮老谋深算将计就计,派赵云携“锦囊三策”武装保护刘皇叔前往东吴成亲,不但假戏真做,刘备得了孙夫人,双双巧计脱逃,还让关云长接应赵云,使孙权、周瑜的追兵损失惨重。这个“东吴招亲,弄假成真”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其结局是周瑜一气之下急火攻心箭伤复发,生命岌岌乎危哉!

“既生瑜,何生亮!”——这是《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中周瑜被诸葛亮“气”死时的最后感叹。此语被后人写诗诠释为“苍天既已生公瑾,尘世何须出孔明!”意即诸葛亮计高一筹,专“克”周瑜,生逢同时便命该倒霉。由于此前有“三气”作铺垫,这一声绝望而无奈的感叹,便成为褒亮贬瑜的经典语言。被贬抑的周瑜,以悲剧人物的失败夭亡而告终。

对周瑜的褒扬,则主要见于晋人陈寿所著史书《三国志》。

周瑜“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此语出自陈寿《三国志·吴

书·周瑜传》,译成白话,就是说周瑜心胸开阔气度恢宏,且大体上能得人心。这与前面《三国演义》的说法完全相悖。传中还引述了周瑜早年和孙策交往中将自己住的大宅院主动让给孙策,常常到厅堂上拜见孙母,与孙策互相帮助互通有无;以及后来与孙权交往中,敬重孙权,以对君主的礼节对待当时只有将军职位的孙权等,以此说明周瑜的宽厚待人与容人雅量。不过该传中也实事求是地指出周瑜“惟与程普不睦”。

然而,对于这种“不睦”,《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引晋虞溥《江表传》的一段文字,可以说是最好的注释:“(程)普颇以年长,数陵侮(周)瑜。瑜折节容下,终不与校。普后自敬服而亲重之,乃告人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时人以其谦让服人如此。”读这段文字,很有点像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那段“将相和”,周瑜对程普的宽容大度极似蔺相如之对廉颇;所以,嫌隙不睦并不能作为周瑜“狭隘”的依据,而只能从程普的自视年长而“数陵侮瑜”中去找原因。恰恰相反,由于周瑜的宽宏大量与忍让容人,不但化解了矛盾,还最终使程普感动得“敬服而亲重之”;尤其是程普发自肺腑的那句“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将周瑜的雍容大度、宽厚待人凸显得精辟而又感人。

“曲有误,周郎顾。”——《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引“时人谣曰”的六字民谣,形象地描绘了周瑜从小就“精意于音乐”的天赋,“虽三爵(喝过三大杯酒)之后,其(乐调)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觉察了必回头提醒乐队错了)。精通音乐而达到这种“有

误必知”、“每误必察”的专家的水准,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周瑜文武兼通的儒雅气质与广博修养。而这种常人难以企及的音乐素养,其对个人胸襟性情的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则是显而易见,不容抹杀的。

那么,为什么《三国演义》要“贬瑜”,说他“气量狭小”呢?我们不妨进行一番分析比较。

最早完整记载周瑜史实的《三国志》作者陈寿(233—297)本身就是三国时代的人,在蜀汉时期和蜀汉灭亡后,他曾先后担任著作郎、治书御大史等官职,对“当代历史”相当熟悉,而且亲闻笔录史实甚多,由于年代相近,故而采事更近真实;稍后的北魏学者崔浩就曾高度赞扬《三国志》“有古良史风,其所著述,文义典正„„班史以来无及寿者。”

距陈寿仅百余年的裴松之曾为《三国志》作注,“事多审正”——这是裴松之对《三国志》中体现出的求实态度的精辟概括,是对陈寿“不溢美、不隐恶、据实修史”的高度赞扬。由此可以推断,《三国志》中的周瑜形象比较忠实(或接近)于历史人物的真实。而成书于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系公元1330—1400年间人,比陈寿晚了千余年。他对三国历史人物的评价,带有“尊刘抑曹”强烈倾向,这是已延续千百年的封建正统观念使然。所以,他在创作《三国演义》时,对蜀汉人物(尤其是诸葛亮)大加褒扬赞颂,对曹魏集团人物极力贬斥,对孙吴集团则是有褒有贬。对于周瑜,罗贯中是将他作为孙刘联盟时期的“障碍”、作为诸葛亮的“陪衬”或“反衬”

来写的,故极力渲染他的“狭隘”一面,甚至虚构周瑜的智拙计穷,以突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如此贬抑多多,包括说周瑜“气量狭小”云云,就不足为怪了。

当然,他笔下的《三国演义》,毕竟采录了《三国志》中大量的史实,不过又辑录了千余年间有关三国人物的大量的传闻轶事、民间说唱、戏曲话本方面的内容,所以民间文学的色彩浓重;再加上他大量的加工塑造与虚构创作,包括移花接木、无中生有、巧妙生发、杜撰想象,所以,便离历史真实有了相当的距离。

真实的周瑜是一个让人读完史书后,心生仰慕,心神激荡的英雄式人物,今时人多误之。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