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南泥湾》歌词
关于《南泥湾》歌词
关于《南泥湾》歌词1作词:贺敬,作曲:马克
演唱:郭兰英
花篮的花儿香
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
来到了南泥湾
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
好地方来好风光
好地方来好风光
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
当年的南泥湾
到处呀是荒山
没呀人烟
如今的南泥湾
与往年不一般,不一呀般
如今的南泥湾
与往年不一般
再不是旧模样
是陕北的好江南
陕北的好江南
鲜花开满山,开呀满山
学习那南泥湾
处处呀是江南,是江呀南
又战斗来又生产
三五九旅是模范
咱们走向前呀
鲜花送模范
关于《南泥湾》歌词2孙楠《一块红布》
那天你用一块红布
蒙住我双眼也蒙住了天
你问我看见了什么
我说我看见了幸福
看不见你也看不见路
我的手也被你攥住
你问我还在想什么
我说我要让你做主
我感觉你不是铁
却像铁一样一样强烈
我感觉你身上有血
因为你的手是热呼呼
这个感觉真让我舒服
它让我忘掉我没地儿住
你问我还要去何方
我说要上你的路
我感觉这不是荒野
却不见,看见地已经干裂
我感觉我要喝点水
可你的嘴将我的嘴堵住
我不能走我不能哭
因为我的身体已经干枯
我要永远这样陪着你
因为我最知道你的痛苦
这种感觉真让我舒服
它让我忘掉我没地儿住
你问我还要去何方
我说要上你的路
看不见你也看不见路
我的.手也被你攥住
你问我还在想什么
我说我要让你做主
我感觉你不是铁
却像铁一样强和烈
我感觉你身上有血
因为你的手是热呼呼
那天用那一块红布
蒙住我双眼也蒙住了天
你问我要去向何方
我说我看见了看见了
花篮里花儿香
听我来唱一唱
唱一呀唱
来到了南泥湾
南泥湾好地方,好地方
好地方来,好风光
好地方来,好风光
再不是旧模样
是陕北的好江南
是陕北的好江南
关于《南泥湾》歌词3词:贺敬之、曲:马可、编曲:朱晓榖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呀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好地方来好风光,好地方来好风光,到处是庄稼呀,遍地是牛羊呀。
往年的南泥湾,处处是荒山,没呀人烟,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不一呀般,如呀今的南泥湾与呀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
陕北的好江南,鲜花开满山,开呀满山,学习那南泥湾,处处是江南,是呀江南,又学习来又生产,三五九旅是模范,咱们走向前,鲜花送模范。
咱们走向前,鲜花送模范。
第二篇:《南泥湾》歌词
南泥湾
花篮的花儿香 听我来唱一唱 唱一呀唱 来到了南泥湾 南泥湾好地方 好地呀方 好地方来好风光 好地方来好风光 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 当年的南泥湾 到处呀是荒山 没呀人烟 如今的南泥湾 与往年不一般 不一呀般 如今的南泥湾 与往年不一般 再不是旧模样 是陕北的好江南 陕北的好江南 鲜花开满山 开呀满山 学习那南泥湾 处处呀是江南 是江呀南,又战斗来又生产 三五九旅是模范 咱们走向前呀 鲜花送模范。
第三篇:南泥湾
音乐课《南泥湾》教学设计
一. 教学设计说明
1.首先播放《南泥湾》作为背景音乐。
2.粗略的介绍南泥湾这个地方,把音乐和历史结合起来。并播放一些当时南泥湾的图片和当今的图片。
3.历史讲解之后引出《南泥湾》这首歌曲的创作意图,以及这首歌曲一系列的创作背景。
4.可以先让会唱的同学给其他同学做演示来激发学生们学习歌曲的乐趣。
5.播放出这首歌曲的音频和简谱与歌词,让学生们跟唱。6.在学生们基本掌握歌曲的前提下,让学生们欣赏由郭兰英老师演唱的第一个版本的《南泥湾》。
7.再播放不同版本的《南泥湾》让学生们广泛的聆听不同演唱者演艺这首歌曲具有哪些不同的特色与风格。
8.与学生们探讨他们最喜欢哪个版本的《南泥湾》,并更深一步的教会学生正确的演唱这首歌曲。
9.在不同版本的《南泥湾》下,让学生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版本在课后进行练习并在下节课中进行抽查演唱。二. 教学内容分析
1.播放该曲为背景可以让学生们有先入为主的状态,基本上对旋律有个印象甚至到熟悉的状态。2.南泥湾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农垦事业的发祥地。境内有毛主席旧居、炮校、九龙泉、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等景点供中外人士参观学习。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在旅长王震的率领下在南泥湾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1965年10月,陕西省政府决定,为恢复和发扬南泥湾农垦的革命传统,组建了陕西省农建师141团,现名为陕西省延安市南泥湾农场。播放当时南泥湾农场的图片以及现在南泥湾各大旅游区的图片让学生们更深一步理解南泥湾这个地区的一些地理特色。
3.《南泥湾》贺敬之词,马可曲。1943年作于延安。1943年春节,延安鲁迅艺术学校的秧歌队来到南泥湾,向三五九旅在英雄们献上新编的秧歌舞<<挑花篮>>,<<南泥湾>>是其中的插曲.歌曲旋律优美,抒情,歌唱南泥湾由荒凉变成“江南”,并热情歌颂了开荒生产建立功勋的八路军战士。歌曲吸收了民间歌舞的音调和节奏,加上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融抒情性与舞蹈性为一体,更加生动感人。
4.让会唱的同学简短的给同学们演唱这首歌曲。5.放出该曲的曲谱以及歌词,让学生们跟着学唱。
6.播放该曲的第一个演唱版本以及视频,让学生们大致了解当时那个年代的歌唱家如何诠释这首歌曲。7.接下来播放黑鸭子乐团、王昆、苏醒几个不同风格的版本。浅谈他们这几个版本的特点演唱风格。
8.探讨学生喜欢的版本,放出曲谱与歌词让学生们再巩固学习该曲。9.布置作业并且下节课进行抽查。三. 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程针对高中一年级或是二年级的学生,该阶段的学生年龄大概在15-17岁,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对于音乐以及本身所学主课之外的知识也尤为感兴趣,对自我的学习能力也具有一定得了解。所以在教学中不仅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为主还应结合一些历史和地理学科的基础概念让他们觉得对于音乐的理解有根有据与生活也息息相关。四. 教学目标
此堂课让学生们不仅对《南泥湾》的了解只是停在歌词表面,而是从历史背景和地理图片的角度了解原来的南泥湾和如今现在的繁荣,以此来加深学生在演唱这首歌曲时对其创作和歌颂的意义深刻理解。五. 教学重点
讲述《南泥湾》的歌曲背景,让学生们完整的演唱该曲。六. 教学难点 由于该曲版本众多,这样的话对于挑选正确的版本和引导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版本并且练习有难度。七. 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 八. 教学方法
先对南泥湾的地域进行讲授,然后讲解该曲的背景以及播放各个演唱的版本,让学生们讨论自己所喜欢的版本和对自己选择的版本具有的特点进行说明,课后加强练习与学习该曲。九. 教学工具
选用视频和媒体播放软件,乐器采用钢琴,采用幻灯片教学
十、课时安排 1个课时。
十一、教学过程
1、引出课题
以南泥湾的图片引出学习这首歌曲的课题。
2、新课教学
以教为主讨论为辅的方式,教授学生理解该曲和了解该曲的背景。
3、课堂小结
这节课中我们首先了解了陕西的一个地方,名叫南泥湾,并且也欣赏了一些图片,同样我们也学会了《南泥湾》这首歌曲也知道这首红色歌曲拥有几个不同的版本,那对于歌颂地方色彩的歌曲来说,我们也学习到了当时劳动人民朴实与奉献的精神。
4、作业
课后加强练习自己所喜欢和选的歌曲版本。
十二、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中以教授为主,学生只是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学习,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该加强学生们学习的自觉与主动性,但介于学生们学习主课的压力大,要求他们课前准备学习资料这样的可行度低,所以可以在课堂中多加一些讨论题,这样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堂中就做到自觉自动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十三、教学资源链接
http://baike.baidu.com
http://zhidao.baidu.com
http://image.baidu.com
第四篇:浅谈南泥湾精神
延安学习心得体会
--浅谈南泥湾精神(厅办公室 韩祥金)
这次到延安参加“弘扬延安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专题培训班,不仅聆听了知名专家关于延安精神的深入解读,还实地参观了党中央在延安战斗的地方以及南泥湾,感到思想上受到震撼,精神上受到洗礼。在那样的艰苦岁月,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并为解放战争胜利做好了准备,物质的贫乏通过精神的富有进行了很好的弥补。特别是这次听了专家讲解,看了南泥湾,对这个诞生共产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地方有了新的认识。以前对南泥湾精神的认识不深,还听到个别人开垦南泥湾破坏了生态环境的议论。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开展的以开垦南泥湾为代表大生产运动,需要我们站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开展大生产运动,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特殊的客观背景。抗战初期,陕甘宁边区财政开支相当一部分是国民政府颁发的军饷和华侨、国际友人的捐赠。1938年,外援占边区整个经济收入的51.6%。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军作战逐步转向敌后战场,特别是从1940年起,国民政府不仅完全停发军饷,而且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断绝边区的一切外援,边区在财政经济上日益困难。陕甘宁边区作为中共
一定破坏。但是,这不是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生态环境本身的脆弱,再加上后来的过度开发、大炼钢铁等也是重要原因。站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开展大生产运动是唯一正确的、现实的选择。经过大生产运动,边区经济贫困落后的面貌有了很大改观,粉碎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克服了极其严重的财政困难,基本上实现了边区粮食和日用工业品的自给,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大生产运动全面的锻炼了干部和训练了军队,增强了干部的劳动观点,培养了军民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密切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和军民关系。从延安时代开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成为党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夺取最后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成为新中国建国的一条基本方针。抛开特定的历史环境,以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批评大生产运动,是不客观的、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党在延安时期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才是这个时代我们应当具有的态度、应当践行的责任。
第五篇:南泥湾开荒(模版)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八路军战士不怕困难的革命精神。
2、会读写几个生字,理解“顷刻、若明若暗、艰苦岁月、聊天”等词义,带点字能据词定义。
3、能找出重点段。
教学点、难点 找出重点段;带点字能据词定义。
课前准备 教具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中国地形图,结合西部大开发,介绍南泥湾的地理位理及当时的情况。板书:南泥湾开荒。
2、了解南泥湾在哪儿?谁在南泥湾开荒?他们为什么要到南泥湾开荒?
3、查字典,说说“开荒”什么意思。
4、把题目补充成一句完整的话。了解时代背景
二.初读课文个别指导按第一单元的预习要求自学课文巩固第一单元的训练重点
三.交流自学成果巡视,发现问题。
指导,点拨。自由地找伙伴交流。集体汇报交流完成教学目标2。
四.课堂作业补差完成作业本2分册上的1、3 及时巩固字、词
五.再读课文找出重点段
1、引导同学从课题入手,明确课文的重点段内容。
2、比较“落花生”“南泥湾开荒”两个题目。
小结:题中有中心事件的往往概括了课文的重点内容。
1、析题
2、再读课文,找出八路军开荒的这部分课文内容。能找出重点段。明白:从题目的重点词入手,可推想课文的重点内容。
六.课外作业
1、完成
2分册上的第2题。
2、思考课后第3题。
教学目标
1、感受八路军战士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初步学会抓重点段的阅读方法。教学点、难点读懂重点段。课前准备教具投影、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完成目标(或)设计意图 环节教师学生
一.复习提示回顾课文内容说出重点段直接引入教学重点
二.研读重点段
1、提示:这一段可以分几个部分来研究?
2、巡视:辅优补差。
3、点拨(借机出示挂图)
4、小结
1.自由读重点段,结合问题讨论学习
2.结合课后练习3的第2、3、4小题独立学习重点段(1)自由读(2)结合问题找出文中的重点词句。(3)理解重点词句(4)质疑问难。
3.讨论学习成果解决疑难问题理清重点段的脉络初步学会抓重点词句理解重点段的阅读方法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再次梳理重点段的条理。
四.作业语文作业本2分册上的4、5 巩固重点段的学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受八路军战士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教学点、难点领会中心,发现语言美。
课前准备教具磁带、录音机。
学具教学过程完成目标(或)设计意图备注环节教师学生
一.复习回顾
1.巡视。
2.提示说话内容。
1.听记:聊天、顷刻,情绪高昂艰苦岁月,景象。
2.自查、订正
3.用上这些词说说课文内容巩固字、词,回顾课文内容。
二.探究其余段落与重点段的关系
1.提示:战士们开荒时的生活条件如何?情绪怎样。
2.播放歌曲《南泥湾》
1.研读1、2自然段,回答问题
2.欣赏、感悟南泥湾的变化大进一步感受八路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再读课文发现语言美师范读,读出语句的流畅美
1.感悟课文语言的节奏感
2.摘录自认为优美的词句。
3.互相交流再次梳理重点段的条理。
四.总结全文引出讨论的话题讨论: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需要这种精神吗?升华思想
五.作业
语文作业本2分册上的第6题积累词语
板书设计
南泥湾开荒
天麻麻亮 一片歌声 快到中午 刚吃过饭 白天掀起高潮 快收工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