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0号文库

家乡的中秋节散文(优质18篇)

家乡的中秋节散文(优质18篇)



写作时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逻辑性。在撰写总结时,我们应该尽量言简意赅,不偏离主题。总结范文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总结的本质和目的,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家乡的中秋节散文篇一

春节拜新年,端午赛龙舟,中秋赏明月……一个个传统节日,荡漾着两千年不曾间断的精神涟漪,联系着泱泱华夏的繁衍生息,演绎着中华民族的文明。中秋节却是我最欣赏和喜爱的。

在我印象中,家乡的中秋节习俗似乎并不多,只有吃月饼、赏月、吃团圆饭而已。但似乎每一个又很有意义,充满着浓厚的感情。这也是我喜欢中秋节的原因。简单而又重要,单调而又不失真情。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十五的圆月高挂在天,皎洁而又圆圆的,使人不禁联想到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而这又为月亮蒙上了一层神秘而又浪漫的面纱,令人向往。初升的月亮是迷人的,似乎前面有一层云彩半挡住了她的脸庞,宛如一位戴着面纱掩面的羞涩少女。渐渐地,渐渐地,月亮更亮了,薄薄的云彩也散去了,又添了一种成熟美,也又多了一种“月下飞天镜”的感觉。人们望着明月,通常会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意境,遥寄对亲人的千里相思之愁。

十五的月饼也是中秋节的一大习俗特色。月饼的种类有很多,豆沙馅的、五仁馅的、红枣的、蛋黄的、果酱的……数不胜数。但每一种都有它独特的味道,都会让人忍不住去品尝。月饼一咬,嘎吱一声,外面酥脆的皮儿便掉进了嘴里,随之,里面那诱人的馅儿便会露了出来。使人食欲大增。圆圆的美味的月饼配上皎洁的月光,也是一大享受!

家乡的中秋节散文篇二

每个地方过中秋节的时候,都会有不一样的习俗,那么,在你们家乡,会怎样过中秋节的呢?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乡中秋节。

作文。

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获的积蓄,又是收获的开端。说她是积蓄,是由于夏收才过不多时候。说她是开端,是因为秋天迈着她硕果累累的脚步迎面而来,融着人内心即将收获的欣喜。我想惟有经历过乡村生活体验的人,才会有这种情感、心境和内心深切的感受我喜欢中秋的意境。

圆圆的月光之下,圆圆的月饼,苹果熟了,鸭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们品尝着节日的美食,谈论收获的话题。一边赏月,一边思念身处异乡的亲人。实所谓:“每逢佳节备思亲”。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月饼的外观象大饼,很厚实,新鲜的面,新鲜的馅。不管是蒸出来的,还是烙出来的,上面都有用农家的大碗所刻画出来的月的图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馅,也很特别,主料是红塘,里面放些芝麻、清红丝,果仁、葡萄干什么的。新做出的月饼,蒸的,柔软可口,适合老年人;烙的,外焦里嫩,年轻人情有独钟。你看,新端上来的月饼,热气腾腾,一股清香味道儿扑面而来,真令人垂涎欲滴!

“无酒不成筵席”,喜庆的日子,中国人总要饮一点酒。过去,多是二锅头等高度白酒,现在人头马、茅台等国宴酒也堂而煌之地上了百姓的餐桌。这些都预示着祖国经济的崛起,百姓日子的红火。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小康生活不再是蓝图上的规划和设想,而是逐渐成为千家万户实实在在的生活写真。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给我带来新的感受,新的体验,新的收获。我愿意在这种意境中感受亲人的关爱,品味生活的哲理,体会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中秋节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圆、更明,更祈望我的亲人愈加健康、我的家乡愈加美丽、富饶;也从内心起期望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或许,这就是我中秋情结的真谛。

仰起头,望着天空的一轮皎洁的明月,意识到了这又是一个团圆节了。天色微凉,月光照映在我身上,使我想起了十多年钱的中秋节……那是,我才3岁,童年的事情不怎么记得了。只是那个中秋节我从未忘记,那个团圆的中秋占据了我全部的回忆。

我记得,那同样是一个月明的夜晚,我、父母、爷爷奶奶和一些亲人一同在家乡的四合院里吃团圆饭。我已忘记了吃的是什么,总之很好吃。大家一起欢声笑语的吃完饭。吃完饭后,大人们做了一些祭拜,但是年纪小,我也不记得他们祭拜的是什么,好像是家乡一带的神,而我只是在旁边好奇的看着。接着,我们一起赏月,我仍记得,院子的中间的桌子上有许多的月饼。爷爷一边笑着一边给我讲故事:“很久以前,有个叫嫦娥的人……”“兔兔是白的吗?”“是啊,很白?”“那嫦娥在月亮上待了几年了?”“不知道,反正有很多年了,数不清了。”……哦,我若有所思的看着月亮,怪不得老有模糊的人影啊,原来是有嫦娥和兔兔在那里,我天真的说了一句:“改名我去找她玩去,看看兔兔还在不在。”大家都笑了,我很疑惑,不过长大以后才知道那是多么的天真,多么的单纯,而那“嫦娥”和“玉兔”成为了我纯洁无瑕的幻想。

“怡然,快来吃饭了。”是妈妈在叫我吃饭。我看着那和几年前一样的的明月,恍惚了一下,仿佛是在十年前,但又清醒了,意识到这是现实。这里不是十年前,这里也不是家乡,我们已来到北京十年了,离开家乡十年了,一年一年的中秋又不知不觉度过了。这又是一个中秋,只有我与父母度过。吃完饭后,父母各干自己的事情,我独自迎着凉风赏月。月亮似乎与十年前的一致,但又有些不同。明月依然那么皎洁,那么明亮,甚至还能看到广寒宫的嫦娥依稀孤独的身影,可是亲人们不在身边,也没有欢声笑语的气氛了。忽然想起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亲人们都在几百公里以外的家乡,也有在几万公里以外大洋彼岸。但总是忍不住想起那年的中秋,心里隐隐的心酸,眼泪无知觉的流到嘴里,咸咸的,涩涩的,就像我现在的心情。

亲人们,但你们看到这轮皎洁的明月时,会不会想起我?会不会想起我们十年前唯一一个一起度过的中秋节?会不会想起那年的月饼?会不会想起那年的明月?我不知道。

愿这月亮能把我的祝福及思念,对亲人的祝福,对所有人的祝福,带到月光所能照到的地方。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每逢佳节倍思亲”,团圆、思念、丰收、赏月是中秋的味道,哪怕爸爸妈妈工作再忙再累,一到中秋节,就带上我回老家与亲人团聚。开着车,走了大概3个多小时,就到老家了,哇!老家正是个丰收的好时节,天蓝蓝的,让人心醉,偶尔飘过的云朵,变换着各种图形,让我遐想。

你瞧,田野里金灿灿的稻谷笑弯了腰,茂盛鲜嫩的蔬菜把菜地遮盖得严严实实的,西红柿像一个个睡熟的小孩子,红彤彤的小脸正在打呼噜呢,连茄子姑娘也穿上了紫色的裙子,真惹人喜爱,我也忍不住跟妈妈说:“妈妈,妈妈,我也要穿紫色的裙子!”妈妈和其他人直笑得捂着肚子。辣椒红得象火,大萝卜露出了地面,大白菜像胖娃娃,黄瓜绿得要滴水,小蜜蜂,小蝴蝶在田间偏偏起舞。

我最喜欢的还是甘蔗,看见大片的甘蔗在清风中摇曳,是那么令人嘴馋啊!我迫不及待的让外公去掰一棵给我,拿到手,就用小牙齿从边上一块一块的把皮啃掉,甜甜的汁水流到了嘴里,甜到了心里。晚上,二外婆、三外婆、二外公、舅舅、舅母,还有我们一家,一起围坐在院子里,他们为我们准备了好多好吃的东西,有家乡的油炸肉,河里捞的小鱼、小虾、凉卷粉、土鸡,还有菜园里才摘的新鲜蔬菜,太丰盛了。

吃完饭,我们一家人坐着乘凉,等待着月亮的出现,二外公又抬出了一盘香喷喷的月饼,还有板栗、花生……,月饼有火腿的,芝麻的,豆沙的,伍仁的……好多品种。因为月亮还没有出现,我就对大家说:“中秋节不是有个传说吗?”我讲给你们听吧!“很久很久以前,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烤得大地直冒烟,海水也枯了,一气射下了九个多余的太阳,救了人们的命,不久,后羿得到一包吃了就可以长生不老的不死药,并把它交给美丽而善良的妻子嫦娥好好保管。然后后羿得到不死药的消息被他的徒弟逢蒙知道了。

有一天,逢蒙趁后羿外出,逼着嫦娥交出不死药,情急之下,嫦娥把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没想到,嫦娥的身体马上飘了起来,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变成了长生不老的仙女。”百姓们得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祈求嫦娥保佑家人吉祥平安。这种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就一直流传至今。大家听完我的故事,都在鼓掌呢!

这会,月亮也出来了,圆圆的,大大的,像颗巨大的月明珠一样,高高的挂在天上,看着月亮,又让我想起了月亮里美丽的嫦娥……家乡的中秋真好,我度过了一个愉快的节日!

家乡的中秋节散文篇三

“月是故乡明”――大雨初晴的外乡,太阳只是懒懒的从云中伸出脚,天气阴冷。随值中秋佳节,课仍是要上的,但“中秋月饼”不可或缺。同学们自发的交班费,到校外的超市里买了53块月饼――均分。

儿时的月饼如山珍海味一样可贵。如今身在他乡,那月饼的味道和着思乡情更显得越发厚重。和我年龄最相近的堂兄,出国一年多了。我想他对家乡的思念,一定比任何人都真挚。

年幼时的中秋,总少不了可口的月饼。爷爷在我六岁时便撒手人寰,奶奶自此孤苦,却享了儿孙满堂的福。她在世时,中秋就是我的“小春节”。每每中秋将至,他乡的姑姑、姑父、兄长都要放下手头的琐事,带礼物来看望奶奶。这礼物中的思念、孝顺、祝福让她幸福的合不拢嘴。我却实质性的大嚼月饼――饿了吃月饼,不饿也吃。我这一辈中最年幼的,所以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最长者的奶奶对我更是关爱倍至,估计一定羡煞哥哥姐姐们了吧。记得四姑带回的一种装在铁盒里的月饼,味道极致:面衣松软酥脆、分层包裹,馅油而不腻、香嫩可口。咬下一块嚼在嘴里,浓郁的味道一下子迸发开来,冲击味蕾,仿佛萦绕在你整个脑腔久久不肯散去。奶奶却很少吃,只是看到我嚼的特香时,好奇的掰下无名指大小的一块,含在嘴里――她仅剩几颗牙齿,只能慢慢的用牙床磨烂,却笑眯眯的享受。我狡猾的盯着奶奶,生怕她觉得美味,还要再吃。

如今六载春秋,匆匆而过,那点和奶奶有关的记忆,也越来越淡了。现在的中秋,虽不及以前的“小春节”,但被节的浓浓气息包围,也会让你倍感亲切。每每这时便会真切的想念家里的团圆饭。

“内睦者,家道倡。”,我的家族是一个尊老爱幼的集体。“长兄为大”、诚实守信、诚信待人潜移默化地成了大家为人处世的守则。我自以为我家家教颇严,但似乎除了我之外的各位并未被制约或束缚。亦可能是我的特殊身份――我是本辈中最小的,可偏偏最大的侄女比我还大。这就是传说中的“萝卜小,长在辈儿上了”。最主要的是:我,一个典型的90后。我又不像哥哥们,他们小的时候大都多多少少的经历过一段贫穷、艰难的日子。因此种种,我和他们的思想判若鸿沟。这些有趣的事,却不是大家饭桌上谈论的话题。

我家聚餐,才真正是全家总动员。

每至年初,姐姐们纷纷归家。这时候的聚餐,才是团圆饭。那会儿我总感觉是被厚厚的亲情,暖暖地包裹。家族中某家的主人,会在聊天时,通知大伙到自己家吃饭。然后备好食材,其他人也都放下手头的`事,早早来到帮忙。准备一大家的饭菜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俗语有云:“众口难调”。想要满足大家挑剔的味蕾,更是不小的挑战。这却难不住我家厨神――三娘和老婶是家里的大厨,一辈子的辛勤劳作,让她们积累了一手精湛的厨艺。母亲性格随和,是两位多年最合衬的下手。姐姐们则是能者多劳,帮忙备料。(我想农耕时,一道美味是对自己一天劳作的犒赏。

心里也会因此得到安慰,从而缓解身体的疲劳。)当食材和炙热的铁锅接触,大片蒸汽霎时云朵般地升起,随即又顺着屋顶向着门外铺卷开来,这为团圆饭的开始拉开帷幕。片顷,几桌美味做好:不必说香甜细腻的西红柿鸡蛋,香辣入味的鱼香肉丝,满口生香的精肉炒蒜苔……;也不必说金黄的干炸鸡脯肉铺满碟子,均匀切片的五香肘子肉淋上蒜泥,大块大块的炖排骨扇动鼻翼……。单是一道香味肆溢的慢火炖鱼,就让我垂涎三尺(此处省去三千字)。我的工作最为神圣,这工作也非我莫属――请长辈入席。时不时还买个酒、倒个水、端个菜、烧个火、劈个柴诸如此类。更可悲的是,我从来不敢劝酒。四哥在我小的时候经常双手捧着我的头,轻轻一用力便把我拎的老高,再把眼泪打转的我放下。现在调侃说,我个子高,多亏了他之前经常拎我。我被劝酒时,总会把求救的目光投向小哥,他每次都是满目同情,笑笑,像是在说:喝吧,我也没法。然后我的目光划过严厉的父亲,没等定格在三大爷身上,他已经开口了:你们小一辈哥们儿之间的事,我不管。老叔仍是一如既往的可爱一笑……没有比一大家子人坐在一起,说说笑笑更幸福的事了!

还记得小哥新婚后的那顿羊肉馅饺子。

小哥结婚是一大家人期盼已久的大事。他与嫂子十年恋爱,七年异地。在他出国的几年里,嫂子也经常来家里做客。为人诚恳的她,很快便与家里人熟识。老叔为筹备他的婚礼可谓费尽心思,早在婚礼开始前一个月,就开始筹划。家里老辈人也都参与其中,帮老叔拿主意。三天婚宴的菜肴、烟酒、请客等事宜,经老东家们反复讨论后,才终有定夺。虽然看似简单,但这关乎家族的声誉、更是小哥的终身大事。所以,他们都十分用心――我只是在一旁听着,就被他们讨论时认真的态度“烤”的冒汗。还有就是其中不泛一些做豆腐,杀猪宰羊一系列的琐事,这可忙坏了我这个“二半调子师傅”。(省去5千字心情……)。

举行婚礼时,亲朋好友齐聚,本不宽敞的庭院里人们摩肩接踵。院子里搭起临时婚庆舞台――我们在这见证小哥的幸福。“愿你目光所及,都是幸福。十年相伴,让七年的异地恋爱,终结到‘我愿意’那刻,一切都值得。新婚快乐~”大侄女朋友圈的这席话,也正是亲人们的心声吧。可悲的是,我送交杯酒的帅气身姿,二姐没拍上。我相信,这着实让大家期待的心情顿时不好了吧。

婚礼过后的第二天,大家陆陆续续回家。只剩几个不常回老家的姑姑,被老叔软磨硬泡的留下吃午饭。他还别出心裁的提出中午吃羊肉馅饺子。要知道,要做出美味的羊肉馅饺子。不单对馅要求苛刻,饺子入锅时火候的掌握也是难题。更难的是,要做一顿30几口人的。可这都难不住贤惠的姐姐们,在大嫂的带领下,鲜美的羊肉芹菜馅饺子最终端上桌子。几个小辈孩子,叽叽喳喳说个停,还吵着不吃羊肉。娇生惯养的他们哪知道老一辈人的艰辛,但最终还得是宠爱他们的人来做份猪肉饺子妥协。我时时觉得,当我们老的、小的30几个亲人坐在一起的时候,不管吃什么,都是最美味的。那时候吃了多少我确也忘记了,我只记得我没有说话,默默的看着这一切,一股股暖流自胃里涌起,温润目光,温暖心房久久都不散去。

愿诸位一切安好,我托清风捎去安康。

家乡的中秋节散文篇四

家乡的中秋节每当农历八月十五的时候,我们厦门又迎来了一年一度,人人期盼的具有厦门特色的中秋节了!

中秋节里人们会做很多的活动,如:赏月,吃月饼,博饼等。但对我们小朋友来说最期盼的就是博饼活动。中秋时分,人们就开始博饼了,我们小区也不例外,每年都组织博饼活动,我呢就一直惦记着这一天,生怕错过。

今年我准时来到了小区博饼的现场,就和几位已到的阿姨们组成了一组。几位阿姨见我是小孩让我先搏。我审视了下奖品,一秀是肥皂和牙膏,二举也是牙膏,四进是洗衣粉,三红是沐浴乳,对堂是油,状元是高压锅。真丰富呀,我锁定目标,抓起筛子轻轻地扔了下去,筛子在碗里转了几圈停了下来,我看只有一个四,叹了口气说:原来是一秀呀。这时有位阿姨叫:“是对堂。”我楞了一下,仔细一数:一、二、三、四,真是对堂,一瓶花生油摆到了我的面前,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几轮过去了,已经有以为阿姨搏到了状元,但只是四红带五而已,还有机会还能抢,我的手再一次轻轻地放进碗里,慢慢地扔下去,筛子每转几圈就停了,我一看五个四一个六,五红带六,大家大叫了起来。

接下来几轮桌上的奖品很快的到了每个人的面前,一秀,二举,三红,对堂都没了,只剩下状元和四进了,比赛进入了白热化,一个阿姨搏到了四进,所有东西都搏出去了,状元也就是我的了,我高兴极了,一手提着满满一袋的东西,一手拎着我最大的战利品——状元回家去了。其实我们每年都要参加好几场的博饼活动,但我还是最爱参加这个小区的活动,因为虽然大家是不认识,而这又是很有挑战和竞争的活动,但每个人都很开心地笑着,叫着,别人搏走了也依然替别人高兴,真是非常的友爱。我们厦门的中秋节有趣吧!不信,你可以来看一看。

文档为doc格式。

家乡的中秋节散文篇五

时间在流逝,月光变得更加皎洁。最后,月亮奋力一跃,终于冲破了云朵的阻挡出现在天空中。我大喊着:爸爸,妈妈!快看,月亮出来了!这时,爸爸不猜谜语,妈妈不做饭了,都过来看月亮了,他们回答道:是呀,月亮真的好圆。这时候,我们的心完全被月亮带走了,似乎那美丽灯海,宏伟的建筑顿时都显得黯然无光了。就连那满天的星斗,也好像刹那间失去了光芒,全世界都是那么美好。

皎洁的月光投向大地,到了清晨,月亮消失了,中秋节过去了,不过没关系,我过得很愉悦,我喜欢中秋节,更喜欢层林尽染的秋天。

家乡的中秋节散文篇六

中秋节前夕,心中有些期许,想象手捧香味蔓延、有着月亮般脸庞的小饼,一口口都与心灵深处涌出的洪潮相融。亲手放飞寄存我对月亮、对中秋的倾心爱恋的许愿灯,希望它可以传达我对月亮朦胧衣纱,披拂月光与凄美的赞叹。

一家人坐在客厅里看着《中秋晚会》,一年又一年内容相似又枯燥的节目使我心里出了神,偷神地目光转向窗外,月亮时而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风哥哥时不时在她耳边夸她几句,就害羞地把脸藏在云层里,蒙上一缕细纱,显得有些娇气,但更多的是迷人。她时而又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把脸悄悄从云纱中偷偷地把眼睛露出来,看我们过节呢!

与古代的节日有所不同,古代人把中秋节称为团圆节,那时的人们向往着团团圆圆。也因为这个,中秋节更加受人们重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样的思念在中秋节这一天终于可以倾泻出来,也无实不是一个促进社会与亲情发展的好作用吧。可嫦娥却在后悔着她冲动后的结果。一颗长生不老丹使她与爱人永世隔离,月亮的光芒把她对爱人的爱慕贮藏在玉兔身上,与她相伴。凄美的爱情与她的美貌一样记忆在心间。

我喜爱中秋节朦胧月色与星空交织成一幅和谐优美的月夜景色,喜爱幻想月夜传说的懵懂爱情,喜爱家人观景欢声笑语的尽情欢乐。欢乐、凄美、神奇构成我中秋惆怅的心情,月光的纱衣披在全身,感受它欢乐又凄苦的回忆。

恋中秋,念中秋,爱中秋。爱欢乐,爱团圆,爱景色。希望月亮娃娃—都嘟着嘴关注我们的赏月、欢乐。

家乡的中秋节散文篇七

我爱中秋,圆圆的月光,圆圆的月饼。我爱月亮,淡淡的光芒,淡淡的美丽。我爱夜幕,安静的颜色,安静的守护。月亮有了夜幕显得更加清美。而中秋节无疑是其美的极致表现。

晚饭过后的月亮分外明亮,辽阔的夜空中没有一朵白云,浓得化不开的黑夜里,一轮圆月在高空中耀眼的闪光着。天空中明亮的皓月,成为我们欣赏的美景。我们对着天空祈祷,祈求平平安安,清爽的秋风拂面而过,清清凉凉,舒舒服服,惬意极了!

中秋,总给人一种特别的欣喜,一种心境的安歇,一种特别的向往,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圆、更明,更希望我的家人愈加健康,我的家乡愈加美丽富饶,也从内心希望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家乡的中秋节散文篇八

翻过八月历,就快到中秋节了。日历上的那三个小红字,一瞬间到达身体最柔软的部分感觉温暖但略有刺痛感。

小时候在家乡,在爸爸妈妈身边的时候,我围着他们的膝盖走来走去,听他们讲一些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故事。诱惑力远不及一个小月饼。所以我经常听到一半就吵着要月饼。妈妈会从壁橱里变出月饼。大部分是村里杂货店花一两毛钱买的便宜月饼。恐怕连一块馅饼屑都买不到了,但在当时是非常奢侈的款待。

记得那个时候的月饼好像没有馅,有的只是塞了一两颗泥状冰糖。国内简陋的杂货店,父母口袋里拖拉扯扯的零星钞票,只能买得起那样的月饼。我一次给我和几个姐妹买了七八美分。爸爸妈妈看着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幸福的相视而笑。

我递了一块说:“妈妈,你也可以吃!”妈妈握了握她的手,“我们老了,牙没了,你吃吧!”那时,我天真地以为爸爸妈妈真的不想吃饭了。自己解决了贪心。吃完自己的那份,我就去劝姐姐们给我吃。而现在我发现,二十多年过去了,妈妈“变得”喜欢吃月饼,牙齿出奇的好。

屋后的葡萄架下,月光把一串串的葡萄装饰得晶莹剔透。晚风摇曳,光影飘荡,一切都是那么生动美好。父亲倒了满满一杯白葡萄酒。妈妈和我们拿起麦饭石。“来干杯吧,团圆团圆,平安无事!”父亲不善言辞,没有什么比家庭更好的了。方桌重逢更有意义。我们一口气喝完了。

如今,我们一家人搬离了家乡十多年,爸爸妈妈相识在千里之外。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很少见。我妈妈有时会打电话问我目前的情况。我知道她想念我,她应该知道并想念他们。

妈妈又站在路口看着我回家了吗?

家乡的中秋节散文篇九

汽车绕过盘山公路,山腰上大雾弥漫,又一次远离家乡,却不知道归来何年。

这熟悉的山山水水,这熟悉的一草一木,在车窗外渐渐模糊渐行渐远。小村里依然宁静,炊烟飘过青瓦红墙,这一天就要结束,却留不住幸福美满。

岔道口的老柿子树,村东头的那口鱼塘,在夜幕中依旧苍茫依旧孤单。

满头白发的父母,风霜刻画的脸,教我做人的父母,已经老去的父母,那身影不再高大,那脚步开始蹒跚。多少次远离家乡,父母反复叮嘱殷切期盼,多少次泪湿衣衫,别过头去不让父母发现。

那片土地啊,我心中永远抹不去的记忆,如今高楼已取代了青瓦红墙,回不去的青春,回不去的故土,深夜里常常内心不安。

听说村头又添了几座新坟,坟头的野菊花那么灿烂,不见了夕阳西下荷锄而归的田园,大风吹落了黄叶,生机消失在秋天。不见了老槐树下吃饭聊天的温暖,金钱迷失了本性,灵魂消失在心田。

一条水泥路通向远方,远方又是何方,记忆中的纯朴还留下多少,所有的一切都变了模样,已经物是人非。

我像一个远方的客人,只是乡音未改,徒留对过去无限的怀念……。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