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0号文库

泉水教案及反思(优秀15篇)

泉水教案及反思(优秀15篇)



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教案中的评价要科学、客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教案编写要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组织,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泉水教案及反思篇一

周一,区进修学校的调研专家来我校进行调研,幸运的是,教研员来听了我的《泉水》这节课,本来自我感觉还可以,虽然也知道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到底怎么完善,从何处着手,心中没有一点儿谱。听了教研员的分析,思路一下子开阔起来,心中暗揣“专家就是专家呀,三言两语就让我受塞的思路打开了”,自己在语文教学方面要学要下得功夫真的还有太多,什么时候自己的语文修为,语文教学方法也可以手到擒来,信手拈来?现将自己的收获总结如下:

灵活运用“音、形、义”三步走”的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提高识字效率。首先,教研员肯定了我重视识字与写字,抓住了低年级教学的特点,在讲解“瓦罐”“水塔”“杜鹃花”等词语的时候,我出示了图片帮助孩子理解词语。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对瓦罐的讲解不是很深入,如果我能先告诉孩子,通过看图片,像这样形状的东西我们把它叫罐,那么,用瓦制成的罐就叫“瓦罐”,用陶制成的就叫陶罐,什么材质的就叫什么罐,如果这样讲解的话会更清晰。反思自己在备课的时候还是不够仔细,想的不够透彻。如果我能以一个孩子的角度去想,他们可能弄不明白的地方,那么备课的时候就能充分多了。

当孩子说到用熟字换偏旁认字的时候,教研员问我,孩子为什么用“捐”换偏旁变成“鹃”,我当时就是让孩子组词,并没有去想为什么。那么,这个时候,就应该结合字的意义去讲解,提手旁和鸟字旁的表意是不同的。经过教研员这么一点拨,我明白了,我不能就字论字,讲字的时候能够结合音形义去讲解,让孩子记得更牢固。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应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增强语感,在读中感受情感的熏陶。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

如果说离开了朗读,语文课就很难成为真正的语文课。而我这节课用教研员的话来说就是舍不得时间给孩子朗读,越位去做了高年级老师做的事了。我其实知道要给孩子充分读的时间,只是在实际操作的时候,不知道如何领着孩子去朗读。对于我提的那个问题“泉水从哪里来,最后流向哪里去”,教研员给予了否定。她建议我就可以说,大家读读第一自然段,看读懂了什么?然后领着孩子读出泉水的欢快,读出“冲下来”的那种力量美来。然后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自读、师生合作读、个别读、角色读、表演读、齐读等等,去体会课文的语言美,感受泉水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整个课堂,以声传情,以情动情,营造了浓厚的情感氛围,使语文教学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另外还有一点思考的是: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去寻找答案?比如在说到泉水姑娘是冲出来时,我提问泉水姑娘“冲”出来时心情是怎么样的,有很多同学都只会说快乐,可是为什么快乐呢?就说不上来,但是如果在平时阅读教学中能教会他们联系上下文来回答的话,那么从“原来是一股清泉从石缝里冲出来,来到这阳光灿烂的世界。”这句话中或者仅仅只是“阳光灿烂”这个词,能感受到的又何止是高兴啊!其实这样的问题又何止仅出现在今天的教学上,比如在教授《小鹿的玫瑰花》时,我问“玫瑰慢慢地抽出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你感受到了什么?很多学生也就感受到这是小鹿是开心的,除此之外没有了,可是如果能抓住上文“他常常去松土、浇水”或者仅从“常常”一词能感受的也不仅仅是开心,更多的是焦急、无奈。本来在平时教学中我为学生的回答总是不得我心感到苦恼,后来上完这堂课,通过教研员王老师的评课才知道原来问题都出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不断地、巧妙地引导以及示范,致使学生在阅读中无法可寻,那么回答问题时当然也便有所缺了。所以在平时教学时一定要精心设计问题的引导与示范,让学生学会用联系上下文来寻找答案,这样学生在自己阅读时也便有法可寻,其语言的感受也会更加出色。

泉水教案及反思篇二

教材简说:

这篇课文很美,无论是文字还是内容,都像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着,洒下一路爱心。我们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声音要轻快些,让我们的心跟着那清泉流淌,心中不断地涌起像清泉那样去无私奉献、帮助别人的渴望。

教学本课,要强调自读自悟。让每个学生读后都有所感悟,而所悟又不尽相同。他们也许会感悟到泉水的乐于奉献:“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也许会感悟到泉水的乐于助人:“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也许会感悟到泉水的团结协作、乐观奋进、勇往直前:“欢快的泉水弹着琴跑下山去。”“他们互相问候:你好!你好!”“他们互相约定:大海里见!大海里见!”

本课的插图很美,课文描绘的画面也很美,读起来富有音乐感。在朗读时可让学生充分自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边读边欣赏插图,边读边思考。比如,可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天然水塔”,然后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再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火红的杜鹃”“美丽的身影”“明亮的大镜子”“静静的山谷”“清脆的歌声”……在学生积累这些词语时,可引导学生感悟:加上修饰部分可使描写的事物更具体、形象、生动。

在课的结束阶段,为学生播放一段《九寨沟》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在身心愉悦的氛围中受到多种教育的熏陶(奉献的、环保的……),有效地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泉水教案及反思篇三

《泉水》是一篇很美的课文,无论是文字还是内容,都像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着,洒下一路爱心。教学本课时,我通过创设情境,自读自悟,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欣赏,并且根据课文进行发散思维训练,从而受到情绪的熏陶,并且积聚了词语。

本课语言精美,情绪诚挚,洋溢着对泉水的讴歌之情,是一篇学习语言、情绪熏陶的好材料。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做到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情势的读(自读、生生合作读、小组合作读、品读等),去体味课文的语言美,感受泉水乐于助人、忘我奉献的精力。这样,通过一遍一遍地读,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初读了课文,你都有什么体会?”“同窗们喜欢泉水吗?”“通过读课文,你知道这是一股什么样的泉水?”“读后还让学生围绕“是否读出了泉水的自满、快乐、慷慨”进行互相评价。在学生互动交换、互相评价的过程中,教师抓住机会进行点拨,使学生的阅读感受由表层趋向内部,感悟泉水的奉献之美。对有情绪地朗读进行有效的领导。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了情绪的体验,达到了审美的情趣。

教学本课的时候,根据语文教学的特色,先让学生在充分自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然后以学定教,因势利导,采用师生合作、自主学习等方式,解决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初读课文后,我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你能在下面括号里填上一个词吗?

()的泉水。

通过这样情势,一方面可以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培育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有的学生说这是一股快乐的泉水,我接着问你是从读出来的?能读出快乐的语气吗?有的学生说这是一股甜美的泉水……通过这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习方法,既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了提高,又使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在学习完本课以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大家想一想泉水还会流到哪里,遇到了谁,会说些什么?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有的说流到了花园,有的说流到了农田……丰盛了学生的想象力,发展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这篇课文意境很美,为此,我从网上下载了这篇课文的课件。在学习生词时,有的学生质疑“什么是瓦罐?”还有的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欣赏完形象逼真的课件后,学生对课文的有关词语、句子,所刻画的意境自然就理解了,可谓水到渠成。

泉水教案及反思篇四

生:泉水刚出来时是冲,到了后来就是流了。

师:没能把问题说清楚,谁能说得更明白点吗?

生:因为泉水刚从石缝里出来时比较急,所以是冲;而当它已经冲出来之后就变得缓慢了,所以是流。

师:是吗?还有不同的答案吗?

师:还是让老师来告诉大家吧!那是因为泉水在石缝里的时候很想出来为别人做好事,所以是冲;而当他冲出石缝后他就一路为别人做好事,所以这里就是流啊流。

师:让我们看看,泉水冲出石缝后,都为别人做了哪些好事吧!

我以为,对于此问,在此处教师不妨就把它定位在“急而冲,缓而流”上,同时利用板书在“冲”和“流”的上方标明学生现在得出的结论,然后在“冲”和“流”的下方标上一个“?”,设疑:除了同学们刚才讨论的理由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原因呢?让我们接下去学习课文,到课文中找找吧!这样,不仅肯定了学生的回答,给予了孩子们信心,而且也为接下去进一步探究泉水助人为乐的好品质,体会泉水的幸福、快乐作好了铺垫。

泉水教案及反思篇五

教学是蕴含着教育者的主观意趣的引导活动,这种意趣蕴涵着教育者的价值选择和价值预设。教学过程不再是知识授受的过程、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信息加工的过程、发现探索的过程和人格形成的过程。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之一。教师要关注这种生成,尊重这种生成。

《泉水》是一篇有趣的童话,行文如水似涓涓细流,表现了山乡的独有的优美宁静与和谐,展现了一幅人与自然界的动植物的无私与和善。全文无论是文字还是内容,都像一股清泉,潺潺地流淌,洒下一路爱心,是一篇受学生喜爱的文章。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找出写泉水的四句话后,接着让学生自由读,读后说说泉水有什么特点。学生读后,归纳出泉水的多、清、甜、美这四个特点。我再问学生:“你喜欢这样的泉水吗?”我提出这个问题的用意在于让学生说说喜欢的理由,谈谈读后的感受,引导出泉水无私奉献的品质,再好好地来品读这四句话。谁知,这个问题抛出后,一个平时较调皮的孩子举手说:“我不喜欢这样的泉水。”这个回答引起了同学们小小和骚动,也让我的心里格登了一下,这个回答不在我预设的答案里面。我感到奇怪,这么美的泉水怎么会不喜欢呢?我疑惑地看了看这孩子,他的眼睛很清澈,眼神很坚定。显然,这孩子不像是在捣乱,他会不会有一些奇异的想法呢?虽然我一下子猜不透这小脑瓜子里想的是什么,但我觉得应该把机会给他,听听他的想法。于是,我好奇地反问:“为什么?”“因为泉水太骄傲了。”“太骄傲了?哪里骄傲呢?”“它对别人说自己很清很清,很甜很甜,声音很美很美,这不是骄傲吗?”又是一阵小小的骚动。我心里不免失笑,这孩子真是天真得可爱,这些句子是作者为了赞美泉水而设想出来的,也考虑到了文字本身的韵律美,而这孩子却固执地认为这是泉水向人们说的话,是泉水在自我标榜。我环视了一下教室,发现孩子的话显然在一部分孩子的身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可能现在有一部分人开始同意他的观点。可是如果我把这一些道理讲给他们听,势必要绕上一会儿,而且,孩子们可能听不太懂,或者听不进去。怎么做才能不破坏如此美的课文和课堂氛围而又具有说服力呢?突然,我的脑海里闪现出新课程的“让孩子自主探究”这一理念。是呀,这可是一个好机会。现在,孩子们的脑子里已经产生了矛盾,正迫不及待地想要解决呢,不如顺势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引导他们体会到泉水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不正好为突破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打开一扇门吗?我的眼前一亮,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认为泉水这样说是骄傲吗?请大家读读课文,找一找理由,以小组为单位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讨论一下。”这一下,孩子们的积极性被激发了出来,都认真地翻书朗读,然后,热烈地与同组同学讨论起来。在然后的交流中,一个孩子说:“我认为泉水并没骄傲,泉水是很清很清的,课文中写着杜鹃花照见了自己美丽的身影,泉水像镜子一样,那一定很清的。”另一个孩子补充:“是啊,泉水也很甜,不然果树不会大口大口大地喝水。”我立即肯定他们读得很仔细,还能抓住“大口大口”等词语,真有智慧。突然有人指出:“可是书上没写泉水的琴声美呀?”是提出泉水骄傲的那个男孩。可是,马上有人反驳:“说过了,在课文的第一句。”我立即让学生读一读:“丁冬丁冬,是谁在山上弹琴?”学生读后都说这句话的确可以看出泉水的声音很美。我又顺势引导:“同学们,大家学习的劲头真高,通过认真地朗读得出泉水并非骄傲,那么泉水的这几句话到底体现了什么呢?请大家再一次细细地读一读泉水说的话,说说你的看法。”孩子们通过再一次的细读,得出了泉水很热情,急切地想帮助人们的无私奉献的品质。至此,时机成熟,再让学生带着情感去读泉水的四句话已无需太多的指引。学生心中早己蕴酿了对泉水的喜爱之情。因此,读来情深意切,琅琅上口。

这个环节中我没有唯教材、千篇一律,而是跟着学生的思路,把全班学生的思维的触角引向一个矛盾点,及时地引导、点拨、疏通……即使是纠正错误,也是在学生心悦诚服的氛围中进行的。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究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给予适当的肯定,因势利导,像呵护幼苗一样帮助学生大胆参与、张显个性,最后,创造自己的课程。

这个环节的教学洋溢着新的课改激情,课堂充满灵气和活力,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主动学习付出辛劳时时感受到被同学和老师的赞赏处处体验到自己的成功。学生的意识被充分激励、唤醒和鼓舞。新课堂真正是学生成长的绿色原野,而这“绿色”正是新课改所赋予的。

泉水教案及反思篇六

本课语言优美,感情真挚,洋溢着对泉水的赞美之情,是一篇学习语言、情感熏陶的好教材。因此,本节课我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自读、师生合作读、生生合作读、齐读等),去体味课文的语言美,感受泉水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读课文时,我给了学生自主感悟的空间,以读文本,读中对话,重点引导学生读好泉水的几句话,特别注意孩子的个性化的朗读体验,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通过激发想象,创设情境,让孩子们感受阅读的乐趣,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提高了审美的情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语文要注重感悟、积累和运用。小学阅读教学,不仅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而且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本节课我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了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如:让学生也来打比方;用“泉水流到哪?遇到谁?说了些什么话?”这样的句式进行说话训练),通过这些练习,学生体会到运用语言的方法和积累语言的乐趣。总之,这节语文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代教,读中有悟,读中有想的教学理念。

泉水教案及反思篇七

这节课上得不很理想。原因主要有两点:1.算术本身具有枯燥乏味的特点;2.我自身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而主要的原因在于我的教学方法上。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课堂设计过于传统。本节课的初衷是在运动会的情景中,通过解决运动会中出现的数学问题来学习估算和连乘。但是在设计过程中,走入了传统教学的误区--以做大量练习题为基础,灌输给学生知识。导致学生学到的仅仅是做题的方法,没有到达锻炼学生逻辑思维并且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2.我的心态出现了问题。在上课的过程中,我总是怕学生听不懂,想不明白,试图自己帮助学生解决所有问题。这样就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偏离了新课改的要求,一不小心就走入了自己最痛恨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失败乃成功之母。我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务必使自己以最快的速度成长起来。

泉水教案及反思篇八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挂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导入。播放泉水的画面:你知道什么是泉水吗?(从地下流出来的水)启发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泉水的样子。

2、歌曲导入。师生随着音乐磁带共唱《泉水丁冬》。

师:丁冬的泉水多么美妙!但是你们知道泉水是从哪里来的吗?(板书课题)。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