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关于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种种
浅谈关于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种种
早在十几年前的时候,我第一次和朋友去省城卖对联。晚上我们在宿舍里写对联,白天到街上去卖。那几天,是在体验生活,很有种新奇,但感觉里更多的是寒冷。唯一的温暖是大街上传过来的那首歌《爱江山更爱美人》。也就是那个时候,我学会了这首歌。
《爱江山更爱美人》,一个“更”字便把江山排在了“美人”的后边。怪不得瓦岗寨的李密要用玉玺换美人呢。而传唱千年最凄美的还是有关三郎和玉环的种种吧。
三郎在年轻的时候曾帮助他的父亲李旦,而且机智百出,颇有雄才大略。以至于李旦不愿做皇帝的时候,他名正言顺的做了皇帝。而且,最初的那些年,李隆基确实奋发有为,励精图治,把大唐天下推向了又一个高潮。可人都是有惰性的,很容易志得意满。这也并不是杨玉环出现的.根本原因。
杨玉环是三郎的儿媳,然后成了三郎的贵妃,这一点无论在以前或者今天我们都很难接受,但我们不得不接受。因为三郎李隆基是皇帝,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力。如果是寻常百姓,做公公的恐怕很难如此吧,况且做儿子的也绝不允许。可惜做儿子的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妻子跟了自己的父亲。
或者当时的人过多的渲染了杨玉环的美,进而把此归为“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理由。就算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那也肯定不能成为一个皇帝生活的全部内容。至于说“三千宠爱在一身”或许是做皇帝妻子的荣幸,更多的却是杨玉环的悲哀。因为有人说那是八年“安史之乱”的原因。八年啊,和抗日战争的时间一样长,竟要杨玉环一个人来承担!
当然,如果说到生活的奢华,玉环也无所不用其极了。光是一句“红尘一骑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够人想像了。比起李世民的妻子长孙无垢就更显得幼稚和可憎了。可惜,玉环她充其量只是一个漂亮的女人,她没有干预朝政,没有像吕雉和贾南风把国家搅得乌烟瘴气。
由此看来,三郎如果只是一个亿万富翁,玉环只是一个单纯漂亮的女子,那“天长地久”恐怕不在话下了吧?如果挥霍,他们有的是钱,如果两情缱绻,他们有的是时间,也无需有“安史之乱”的仓皇,也无需马嵬坡的香消玉殒。“在天原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又何止是愿望?
如此,那首《最烂漫的事》该是他们的生活写照吧?
可惜,正如孝庄皇后对儿子的告诫:皇帝不是你一个人的皇帝,你是全天下人的皇帝!康熙帝做的不错的原因也许就在此吧。
第二篇:唐玄宗宠爱杨玉环为何只是贵妃而不封后
唐玄宗宠爱杨玉环为何只是贵妃而不封后
《长恨歌》中白居易用“三千宠爱在一身,后宫粉黛无颜色”形容杨贵妃受宠的程度;既然唐玄宗这样迷恋杨玉环,为什么杨玉环一直没有成为皇后呢?从史书记载中的蛛丝马迹来看,唐玄宗之所以没有册封杨玉环为皇后,可能与他得到杨玉环的卑下手段有关。
贵妃杨玉环:杨贵妃(公元719-756年),名玉环,字太真,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中地位最高、权力最大的一位美女,也是我国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大的一位后妃。杨贵妃于开元七年(公元719年)生于容州(今广西玉林容县),出身宦门世家。她不仅天生丽质、仪态万方,而且通晓音律、能歌善舞,深得唐玄宗李隆基的宠爱。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用“三千宠爱在一身,后宫粉黛无颜色”的诗句来形容杨贵妃受宠的程度。
唐玄宗不仅封杨玉环为贵妃,还重重提拔了杨贵妃的亲戚家人,叔父杨玄?、兄长杨、杨?、杨国忠等都被任命了重要的官职,她的三位姐姐分别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由朝廷供应俸禄,可谓家族显赫。但是有一个疑问始终困扰着后世学人,那就是既然当时唐玄宗这么迷恋杨玉环,杨玉环却为什么一直是个贵妃,而没有成为皇后呢?
关于这个问题,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我们只能从有关记载中发现和挖掘线索,进行相关论证和推测。从史书记载中的蛛丝马迹来看,唐玄宗之所以没有册封杨玉环为皇后,很可能与他得到杨玉环的卑下手段有关。
根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史书记载,杨玉环原为唐玄宗的儿子寿王李瑁的王妃,唐玄宗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从儿子手中抢过来的。开元二十二年七月,李瑁与杨玉环一见钟情,在武惠妃(李瑁之母)的'再三请求下,唐玄宗下诏册立杨玉环为寿王妃,婚后,两人甜美异常,而这时唐玄宗并没有见到杨玉环。
五年之后,唐玄宗才看见了杨玉环,并且一见之下便被杨玉环的姿色深深迷住了,而这时她已经嫁给寿王李瑁差不多五年了。但唐玄宗却不管这么多,他设计了一番表面文章,先是打着孝顺的旗号,说是要为自己的母亲窦太后荐福,便下诏令杨玉环出家做道士,并赐道号“太真”,命令杨玉环搬出了寿王府,住进了太真宫。
然后,他将大臣韦昭训的女儿许配给寿王李瑁,并立为妃,以此来安抚寿王。五年之后杨玉环守戒期满,唐玄宗便下诏让杨玉环还俗,并接入宫中,正式册封为贵妃,自己养了起来。
这件事情自然给寿王李瑁以深重的伤害,但抢走爱妃的是自己的父皇,自己只能敢怒不敢言。对此,唐朝诗人李商隐曾在诗歌《骊山有感?咏杨妃》中写道:“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
此诗说明了当时唐玄宗抢走儿媳妇后,寿王李瑁的郁闷和唐玄宗的尴尬,然而杨玉环实在是太漂亮了,唐玄宗为了得到她这一切都不顾了,由此也可见杨贵妃的迷人之处。另外,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开放的朝代,采取了兼容并包的文化政策,各种外来风俗在大唐落地开花,封建伦理等级制度得到弱化,因此唐玄宗这样做并没有引来太大的反对。
第三篇:唐玄宗杨贵妃
唐玄宗 楊貴妃
楊妃小字玉環,弘農華陰人。父玄琰,為蜀州司戶。妃生於蜀。嘗誤墮池中,後人呼為“落妃池”。妃早孤,養於叔父河南府士曹玄珪家。開元二十二年十一月,冊為壽王妃。壽王者,玄宗第十八子也。玄宗自武惠妃即世,後庭無當意者。或言壽王妃之美,二十八年十月,上使高力士取妃於壽邸,度為女道士,號太真,住內太真宮。天寶四載七月,冊左衛中郎將韋昭訓女配壽邸。是月,於鳳凰閣冊太真宮女道士楊氏為貴妃,半後服用。進見之日,奏《霓裳羽衣曲》。是夕授金釵鈿合。上自執麗水鎮庫紫磨金琢成步搖,至妝閣親與插鬢。上喜甚,謂後宮曰:“朕得貴妃,如得至寶也。”乃制曲曰《得寶子》。
太宗納巢刺王元吉妃,而生子明。明皇亦奪壽王妃,而冊為貴妃。武曌由尼而入宮,玉環亦由女道士而入宮。祖父子孫三代衣缽如出一轍,貽謀可不慎與!然玉環歸壽邸六年而度為女道士。又五年,始召幸為貴妃,躊躇許久,惟恐公論之難掩。以此觀之,明皇之良心,未嘗死也。時林甫已相,而安祿山被寵,舉朝無敢言直諫之士,而明皇得遂其非。令姚、宋、韓、張諸公而在,烏有是哉!
安祿山為範陽節度使,恩遇甚深,上呼之為兒。常於便殿與貴妃同宴樂,祿山就坐,不拜上而拜貴妃。上問之,曰:“胡人不知其父,只知其母。”上笑而宥之。貴妃常中酒,衣褪微露乳,帝捫之曰:“軟溫新剝雞頭肉。”祿山在傍對曰:“滑膩初凝塞上酥。”上笑曰:“信是胡人,只識酥。”祿山生日,上及貴妃賜衣服、寶器、酒饌甚厚。後三日,召祿山入禁中,貴妃以錦繡為大繈褓裹祿山,使宮人以彩輿舁之。上聞後宮喧笑,問其故,左右以貴妃之日洗祿山兒對。上自往觀之,大喜,賜貴妃洗兒金銀錢,複厚賜祿山,盡歡而罷。自是祿山出入宮禁,或與貴妃同食,或通宵不出,頗有醜聲聞於外,上不覺也。祿山體重三百五十斤,腹大垂過膝,然能為旋風舞,迅疾如飛。一日,上游後苑,妃與祿山先在。妃見皇出迎,鬢髼松未整,上始疑之,終不能發。後祿山舉兵反,曰:“至長安日,當以貴妃為後。”已聞妃死馬嵬驛,意甚惜之。
子猶氏曰:“明皇一日殺三子,於親生兒如刈草菅,而呼胡人為兒,乃望其孝順乎?祿山在旁而捫寵妃之乳,與為調謔,固已自誨之淫矣。祿山母貴妃而私之,獨無罪乎!胡俗:父死則妻其母。祿山特預為之耳。且貴妃固明皇真子婦也。真子婦可妻,於假母何有焉。壽王之恨,報在祿山。明皇之疑妃,而終不能發,中有不慊故也。
第四篇:杨玉环和李白
杨玉环与李白究竟什么关系
天宝元年八月,唐玄宗下令征召李白进京。李白以为可以从此仕途通达,“仰天大笑出门去”,从山东兖州启程奔赴长安。在金銮殿受到了玄宗的隆重接见。虽然李隆基并没有给李白安排什么官职,只是让他待诏翰林,但是,这个临时、候补的身份,却让李白有了接近玄宗、接近杨贵妃的机会。李白与杨贵妃到底是啥关系?
从李白的诗歌可以看到,玄宗每次携杨贵妃游玩,都喜欢让李白跟随左右,吟诗佐兴。天宝元年十月,玄宗携杨贵妃往骊山泡温泉,李白跟着去了,完后写了《侍从游宿温泉宫作》等诗;次年初春,玄宗在宫中娱乐,李白奉旨作《宫中行乐词十首》(今天只能看到其中的八首);仲春,玄宗游宜春苑,李白也去了,奉诏作《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暮春,玄宗与杨贵妃于兴庆宫沉香亭赏牡丹,玄宗想要听新词入曲的演唱,命李白作《清平调词三首》;入夏,玄宗泛舟白莲池,李白作了《白莲花开序》;此外,《春日行》、《阳春歌》等诗,大约也是陪侍应制之作。不难想见,“谪仙人”李白进宫,给奢侈而沉闷的宫廷生活吹进了一股清新的空气,玄宗见到李白,一定是觉得新鲜有趣的。一时之间,玄宗对李白优礼异常,也完全是可能的事情。史书记载的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未必是后人的凭空杜撰。
但是,好景不长。天宝二年春夏之际,李白开始在《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题东溪公隐居》等诗歌里流露出怅惘之情。当年秋天开始,写作了多首表现忧谗畏讥、怨尤失望的作品,例如《玉阶怨》、《古风四十四·绿萝纷葳蕤》、《怨歌行》、《妾薄命》、《长门怨二首》等。到了天宝三载春天,李白就离开了朝廷,离开了长安——李白不是主动离开长安的,他是被放逐的。
李白在朝廷充当文学侍从的一年多里,陪着玄宗和杨贵妃到处游玩。据此可以推测,李白是见识过杨贵妃的美貌与歌舞才艺的——史书上说,杨贵妃是“资质天挺”、“善歌舞,邃晓音律”,琵琶弹得非常好。天宝二年暮春,玄宗与杨贵妃在兴庆宫沉香亭赏牡丹,李白奉诏做的《清平调词三首》,“云想衣裳花想容”、“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很可能写的就是杨贵妃,就是李隆基、杨贵妃相亲相爱的情景。倘若说,擅长歌舞、精通音律的美人杨贵妃对诗歌才华的李白无动于衷,恐怕也不合情理。才子与佳人相遇,虽然没有传出任何绯闻(杨贵妃当时的绯[秽]闻男友是安禄山),但是,合理想象一下,惺惺相惜之情应该是有的。
李白与杨贵妃关系暧昧唐玄宗竟是牵线搭桥者
古往今来,有一点你不得不承认,男人长得帅的确能当饭吃,尽管里面有很多是吃软饭的。但光靠帅吃饭能吃得一时,不能吃一辈子。可见光有帅还不够,最好还得有才,李白就属于这种人。
李白生活的时代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和今天相反,比较流行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如果你会吟两句小诗,那不得了,到什么地方别人都把你当成国宝对待。而李白,是属于国宝中的天王级别。(我不是李白的亲戚或后代,和他扯不上关系,这里绝对没有吹捧他的意思。)
按照二十一世纪的标准,每个人物或自认为是个人物的人都有自己的粉丝集团,且每个粉丝集团都有自己引以为豪的称号,比如李宇春的粉丝叫玉米、陈楚生的粉丝叫花生、马天宇的粉丝叫羽毛等等。幸亏李白没有活在今天,他要是在的话,他的粉丝团体的称号估计是最气派的,因为喜欢他的人多半会自称“白粉”。
一个人的影响力除了通过粉丝的多寡展示外,还可以通过粉丝个体的强弱来体现。相对于走平民路线的杜甫,李白的粉丝群体可能没有他庞大,但这些粉丝中有太多重量级的人物,所以真要论影响力,实在难分伯仲。
李白的粉丝包括贺知章、杨贵妃、唐玄宗„„厉害吧,尤其是那个杨贵妃,就是真按斤论“重量”级别,也绝不会比任何人轻。
更让人充满遐想的是,李白据说和杨贵妃的关系十分暧昧。而无意中帮他们牵线搭桥的恰恰就是唐玄宗。
其实唐玄宗真的是位不错的同志,有能力,有才气,爱好广泛,各项指标都是全面发展,但他的身份不允许他为自己而活,因为天下苍生个个都看着他、等着他发号施令呢。开元年间(713-741)的很长一段时间李隆基既不腐化享乐,又不泡妞玩耍,而是励精图治,把一个偌大的国家治理得有模有样。那时的百姓很富有,每餐四菜一汤,时不时还能吃顿小鸡炖蘑菇。衣食足而思淫欲,这是当时人普遍的心理状态。再加上世风比较开化,满大街都是绫罗绸缎的女孩争艳比俏,若是遇见小白脸——尤其是李白这种的,她们除了尖叫通常不会有第二个反应。
唐玄宗欣赏李白,对他“宠爱”有加,并不是皇帝性取向有问题,而是他们有共同的语言和爱好。唐玄宗是个标准的文艺票友,精通音律,擅长谱曲,比如他编写的《霓裳羽衣曲》更是流传千古。
皇帝“不务正业”,按理说下面的大臣多少会规劝一番,事实上唐玄宗的耳根子相当清净。原因很简单,领导和别人玩儿那是不务正业,但和李白玩儿不算,因为李白也是他们的偶像。这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贺知章。
贺知章比李白大四十多岁,给李白当爷爷都不会让他感觉吃亏。天宝年间李白初到长安,贺知章偶然读到李白的《乌栖曲》和《乌夜啼》两首诗,就立马下了结论:此真“天上谪仙人也”!要知道,贺知章位高权重(官至秘书监),自己又写诗,再加上他又是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头儿,按照文人相轻的心态,能给当时42岁的李白这么一个评价,很不容易的。
人长得帅,又有才,唐玄宗难免会在床头把这个人分享给自己最亲近的人——杨贵妃。杨贵妃人长得漂亮这是肯定的,但她再怎么漂亮也抵不过时间的刷子,因为一个女人的容颜黄金时间也不过十余年,而她在有生之年一直是唐玄宗最最恩宠的妃子,可见漂亮并不是她的全部。在这个世界上,真正漂亮的女人从外表上是看不出区别的,唯一能分出高下的就是内在的修养。“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如果没有修养和文化内涵,这一笑想来肯定不比狐狸精好多少。
领导喜欢,再加上有人推荐(贺知章曾举荐过李白),李白很快被作为文艺特长生引进宫里。这件事不知道杨贵妃有何反应,但李白听到后还是很高兴的,因为他在接到圣旨后狂喜并写下了《南陵别儿童入京》一诗,流传千古:“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着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从文艺的角度来看,唐玄宗和杨贵妃肯定打心眼儿里佩服李白;从生活的角度讲,李白是他们这对老夫少妻(唐玄宗比杨贵妃大34岁)的润滑剂。因为杨贵妃平时所展现的舞蹈除了由唐玄宗创作外,宫内还有自己的一班创作团队,可惜的是,这些乐师虽然领工资,干活也卖力,但创作出来的东西大都是主旋律,听着就想睡,看着就想吐。宫廷文人在那种制度下,无论怎么努力创作,出来的东西也都是被阉割掉的文化。然而恰在这时,李白的作品出现了,李白的作品给杨贵妃的舞蹈增加了活力、带来了新气息。
李白进宫专任翰林学士,每天吟诗作乐,用自己艺术上的灵感来刺激皇帝精神上的享受,两人名为君臣,实为艺术上的伙伴,看得旁边的大臣嫉妒横生。
因为工作上的需要,李白与杨贵妃走得很近。李白“斗酒诗百篇”,杨贵妃跳起了“贵妃醉酒”,他们都是性情中人,时间久了难免会忘记现实。李白,酒醉后除了汩汩冒出来的诗歌,还有那厚重而又缠绵的感情: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这首诗很多人认为是李白特意为自己心目中的女人杨贵妃写的,除此之外,还有人猜测那首《长相思》也是李白对杨贵妃的暗恋之作:“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我们不去妄断事情的真假,因为我们都不是李白,但我想即使李白现在还活着也不可能说得出这种感觉。
李白把一生最辉煌的记忆留在了长安,他在长安待了不到三年就走了,头也不回地走了。在长安的那段日子里,他风光,可风光背后躲藏着落寞,说到底,文人在很多时候不是在工作上帮忙,而是在业余生活上“帮闲”。从某种程度上讲,李白不过是权力的一个玩偶。
我不想说李白的离开是由于感情上受挫和政治抱负未能施展的原因,我宁愿相信他没有原因,但,没有原因其实也是原因。这就是人的无奈。
李白离开长安后依旧是众多文人墨客的偶像,依然有庞大的粉丝群体,但粉丝对李白的感情已经是一种远离神坛的膜拜,在疯狂中怀有敬仰、理智,而这些正是我们今天所缺少的。
第五篇:悲情杨玉环
如果让你站在公元755年,你一会如何看待那个背负千载骂名的悲情女子,她叫杨玉环。时代总是很会作弄人,尤其是那些美丽又脆弱的女人,先是赋予万千宠爱但却又在瞬间将其重重的摔在地上,看着那脆弱的点点泪水和纤弱的身体不但没有同情还露出嗜血的眼神。他想得到什么嫉妒后得以解脱的快感还是他的什么。没有人说的清楚,因为历史在不知疲倦的一幕幕上演着相同的剧情。
西施死了,来了昭君;昭君死了,来了貂蝉;貂蝉死了,玉环又如期来了……历史总是这样嘲弄一个人。给予了美貌,却恰恰给了一个悲惨的人生轨迹。但对于玉环却发挥了他权力的极致。对于西施,有范蠡碧波游荡归隐的美好结局。对于昭君,用她自己的一生换来了几十年的两族和平。对于貂蝉,完成她的使命,结束了暴虐的董卓。但玉环,她有什么?是寿王的爱?还是赐字后李瑁的爱?或者说是那个大他整整35岁玄宗李隆基的爱?玉环什么都没有,除了美貌外,上天吝啬对她的所有。李瑁也许爱她,但却是那样短暂。伴随着武惠妃的死她的幸福也随之断送。并将其推到了阴谋中。唐明皇也许是爱她的,宠爱武惠妃是因为她具备了皇祖母则天皇帝的凌厉。那么玉环呢?出众的美貌,优美的舞姿,或许更多的是音律相通的志同道合。那么这些是爱么?爱不该象李瑁那样懦弱,不该象李隆基垂涎其姐的美貌。爱该是勇敢专一的。所以爱玉环没有。得不到爱的玉环是否爱过呢?对于李瑁那是爱么?背负在是几千年的纲常礼教下的三从四德,那是爱么?没人知道,更没有希冀去探讨什么,那个时代这样的婚姻就是理所应当。对于唐明皇之于玉环或许永远都是那个琴瑟相和的李三郎,是一个忘年的蓝颜知己。
历史给予的玉环是抨击,“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升天的鸡犬干了坏事最终把所有责任推给了这个人,成为了历史的唾弃。曾经听过这样一个说法辉煌的大唐朝毁在了两个胖子手里。__杨玉环和安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