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0号文库

2024年英美文学论文选题参考(精选12篇)

2024年英美文学论文选题参考(精选12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英美文学论文选题参考篇一

英美文学创作中最突出的文化气质是浓厚的宗教传统。

西方世界深受宗教文化的影响,在英美文学创作中表现为元处不在的宗教传统。

这种宗教传统集中体现在《圣经》对英美文学创作的影响上。

英译本《圣经》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为历代英美作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题材。

在浩如烟海的英美文学作品中,来自《圣经》的题材、故事和典故占有很大的比例,《圣经》中无数流光溢彩的文字、蕴意深刻的词句、美妙绝伦的故事以及各式各样的人物,长期以来,一直是众多作家引经据典的宝库。

《圣经》对英美文学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出现了以宗教神话为核心题材的作品,还出现了诸多化用宗教传说、引述宗教信条的作品,旨在表达作家对世间人情世故的评价和判断。

例如,英国17世纪最杰出的诗人和作家弥尔顿最著名的“史诗三部曲”《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就分别取材于《圣经》中的《创世纪》、《路加福音》和《力师记》三个章节。

这三部史诗不仅在内容上取材于《圣经》,在思想内涵、道德哲理等方面也与《圣经》中所体现出来的宗教伦理秩序相符。

英国学者柏格思认为,莎士比亚的作品“汲取《圣经》的井泉如此之深,甚至可以说,没有《圣经》,便没有莎士比亚的作品”。

在《查理二世》中,面对近侍布莱、各特和格林无耻的叛乱,国王愤怒地呼号:“三个犹大,每一个都比犹大恶三倍!他们会讲和吗?为了这一件过失,愿可怕的地狱向他们有罪的灵魂宣战!”犹大又称加略人犹大,是《圣经》中的著名人物,是耶稣十二门徒之一。

据《新约》记载,犹大皈依耶稣后,为其掌管钱财,后为30块银元将耶稣出卖,耶稣被钉死后,犹大因悔恨而自杀。

此后,犹大就成为西方文明中叛变者的代名词。

莎士比亚在《查理二世》中引用犹大的典故,体现了《圣经》对其创作的重要影响。

以宗教故事中的人物、典故为素材来创作的英美文学作品不胜枚举,这极大地增强了文学的隐喻性和历史延展性,给文本带来更强的文化意蕴和象征意义。

正如歌德所说:“世界可以按它的步伐飞速前进,人类科学可以向最高的阶段发展,但却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取代《圣经》的地位。

”宗教与文明的力量是持续存在的,通过品读英美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英美文学浓郁的宗教色彩。

宗教赋予了英美文学深刻的隐喻意义和象征意义,从而提升出一种超越国界和种族的普适性价值范式。

而这种价值范式也正是文学作品最宝贵的部分,是通过文学作品进行文化研究的最巧妙的切入点。

一、典型的“两希”情结

除却以《圣经》为代表的宗教传统,“两希”文化即希腊文化与希伯来文化亦是英美文学的重要创作源泉。

“两希”文化是西方文学的起源,而英美文学作为西方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观念以及道德观念方面受到了“两希”文化极其深远的影响。

在很多英美文学作品中,希腊神话和希伯来传说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莎士比亚、济慈、拜伦等作家都十分擅长借神话言志,借传说抒情,以神话题材、神话人物和神话传说来表达思想。

济慈的十四行诗《初读查普曼译荷马史诗有感》,描绘了诗人阅读《荷马史诗》时激动的心情:“我像在观察星象的运行,突然瞥见一颗新星的出现,或如克太兹尽力张大眼睛,望见了太平――而他的同行伙伴都面面相觑,现出惊惶神情,不敢吭声,在达连高峰之巅。”

济慈给予《荷马史诗》极高的评价,阅读《荷马史诗》的过程就好像是“游历了许多金色的国度,看过不少友好的城邦和王国”,济慈的许多传世之作中都描绘了希腊神话中的场景和人物,足见诗人对《荷马史诗》的喜爱与《荷马史诗》带给诗人的震撼。

相较希腊文化而言,希伯来文化则是百折不挠、坚毅无比的生命追求的象征。

与希腊光辉灿烂的文明不同,希伯来是一个饱经忧患的民族,希伯来人没有在困难和忧患中倒下,而是克服万难,创造了丰富的希伯来文化,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希伯来民族这种坚韧的精神和丰富的文化,对英美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强烈的自由意志

与东方文学的含蓄典雅不同,英美文学特别是美国文学充满了激情,饱含着对自由的渴望、为人生而斗争的追求。

热烈奔放、勇于抗争的精神是英美文学核心的创作风格。

英美文学注重对人性美的歌颂与赞美,通过丰富的情节和丰满的人物形象来展现人性的美好与坚毅,讴歌自由与斗争,讴歌开拓精神。

以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热爱生命》为例。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被同伴抛弃的淘金者,他独自在荒原上寻找着出路。

当冬天逼近,他面临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没有一点食物,且腿受了重伤,在不停地流血。

他在布满沼泽、丘陵、小溪的荒原上,艰难地前行。

就在身体非常虚弱的时候,他遇到了一匹狼。

这匹狼跟在他的身后,舔着他的血迹。

就这样,两个濒临死亡的生灵拖着垂死的躯壳在荒原上互相望着对方。

为了能够活着回去,他在与狼的战斗中获得了胜利,他咬死了狼,喝了狼血。

最终,他获救了。

杰克・伦敦创作这样一个故事,让读者看到了生命耀眼的光芒,生动地诠释了生命的意义。

人性的光辉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可以说是一个核心的价值取向。

在英美文化的影响下,英美作家极力讴歌人性的美好与生命的坚韧。

再如,被誉为“文坛硬汉”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的作品《老人与海》、《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和《丧钟为谁而鸣》等,都淋漓尽致地体现了美国精神中的大胆、坦率、坚韧与个人主义。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中如此评价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只有精神的胜利才能使我们感动,为其悲壮而落泪。”海明威通过作品告诉读者,人可以失败,但是不可以被击败。

外在的肉体可以受到折磨和摧残,但内在的意志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英美文化是“海的文化”,是追求自由开拓、勇于冒险的文化,这种文化在英美文学创作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文化是文学的底色,文学是文化的载体。

英美国家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文化成果和文明印记,都是英美文学创作的重要素材和核心母题。

故而通过对英美文学作品的文本细读,不难窥见英美文化的主要特点,这亦是文学研究走向文化研究的新出路。

参考文献:

[1]卢蓉.英美文学作品中的“两希”情结――希腊文学与希伯来文学[j].芒种,(23).

英美文学论文选题参考篇二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