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清明节移风易俗倡议书模板
清明节移风易俗倡议书模板
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我们都跟倡议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倡议书具有公开性的特征,是一种广而告之的书信。那要怎么写好倡议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清明节移风易俗倡议书模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明节移风易俗倡议书模板1广大干部群众:
崇尚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礼尚往来、宴请客人是我国的传统习俗,是亲朋好友之间沟通情感增进友谊的一种方式。但是,近年来我县婚丧喜庆大操大办之风愈演愈烈,“人情消费”持续攀升,加重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扭曲了正常的人际关系。为反对大操大办,树立文明新风,特发出如下倡议:
一、节俭操办,控制规模。
提倡婚事新办、丧事俭办、喜事简办,尽量控制宴请的次数、规模和档次,尽量减少邀请对象和范围,人的一生红白喜事宴请的次数最多不超过5次,每次宴席最多不超过20桌,既体现礼仪之风、人文之风,又彰显文明之风、节俭之风,形成社会主义新风尚。
二、破旧立新,移风易俗。
倡议在生儿育女、升学、入伍、生日庆典、乔迁新居等喜庆事宜时,自觉抵制盲从攀比、跟风宴席,做到能免则免、能减则减,不讲排场,不比阔气,尽量不请客、少请客,不送礼、不收礼,用其他积极健康的庆祝方式代替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自觉除陋习、树新风。
三、干部带头,做好表率。
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带头,率先垂范,自觉反对铺张浪费,不滥发请帖,不大操大办,做移风易俗、勤俭节约、文明办事的`表率;要动员自己的家属及亲朋好友积极行动起来,不大办宴席,不过量饮酒,反对奢靡浪费之风,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良好习惯需要我们自觉养成,社会文明需要我们共同创造。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和市民朋友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以文明节俭为荣、大操大办为耻,以艰苦朴素为荣、爱慕虚荣为耻,崇尚勤俭节约,反对大操大办,争做文明新风的积极倡导者、主动传播者和自觉实践者,为营造清纯简朴的社会风气,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清明节移风易俗倡议书模板2全体干部:
崇尚礼仪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苏巷自古以来民风淳厚,重情尚礼。但近年来,这种传统礼仪在日常生活中已逐渐异化变质。办喜事请客赈酒之风已涉及到社会各个阶层,人人身在其中,不堪重负,给和谐社会建设带来了危害。为改变这种局面,镇党委、政府、共青、妇联、工会等单位号召全镇干部迅速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移风易俗办喜事,争作文明新风的倡导者、传播者、实践者。我们要做到:
一、提高认识,增强移风易俗喜事新办的紧迫感。
民谚说,“人情大于债,头顶锅来卖”,这句流行语反映了请客送礼之风盛行的情况。近年来,铺张浪费办喜事的陋习有所抬头,讲排场、比阔气、慕虚荣,请客送礼,挥霍浪费,已成风气。有的人因此负债累累,()给家庭、给亲友、给自己都带来了难言的苦恼。我们要深刻认识移风易俗喜事新办的重要性,以喜事新办为荣为美;我们决不为落后的舆论压力所动摇;更不被他人的“时髦”做法所诱惑,把自主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坚决抵制这股歪风!做到婚事新办、丧事俭办、喜事简办,既体现礼仪之风、人文之风,又显现文明之风、节俭之风,形成社会主义新风尚,切实推进文明新风建设,做移风易俗的先锋。
二、作好表率,争当移风易俗喜事新办的带头人。
全镇干部要积极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办文明喜事,做文明新人。孩子满月、生日、六岁、老人过寿等小事能不办就不办,大事必须办的由镇干部赞助礼金不准招待,这样大大减轻镇干部负担,也减少了不必要浪费,大力破除不良习俗和社会风气,为村干部,为全镇党员,为苏巷镇群众,为整个社会风气的'扭转带个好头。
同志们,倡导移风易俗,提倡喜事新办,培育文明新风,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一定要围绕营造“风正气顺、业兴人和”的社会发展环境,扎实开展移风易俗活动,让文明新风吹遍全镇每一个角落。
清明节移风易俗倡议书模板3全县广大党员干部:
为进一步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净化社会风气,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带头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实际行动,移风易俗,破旧立新,坚决抵制不良习俗。特发出如下倡议:
一要破旧立新,提倡婚事新办。
提倡婚事新办,以参加集体婚礼、社会公益活动等方式,举办一个节俭适度而又不失隆重、富有纪念意义的婚礼。自觉抵制婚车成串影响交通、鞭炮滥放污染环境、大办宴席铺张浪费的不良现象,力求婚礼仪式简朴、氛围温馨。既体现礼仪之风、人文之风,又彰显文明之风、节俭之风,形成社会主义新风尚。
二要摒弃陋习,提倡丧事简办。
提倡丧事简办,弘扬勤俭节约、厚养薄葬,采取“献一束花、植一棵树、敬一杯酒、开一个家庭追思会”等方式祭奠逝者。杜绝在街道、广场、居民小区和庭院等公共场所搭建灵棚、吹奏鼓乐、高音播放哀乐。自觉抵制在社区内、道路两旁撒纸钱、焚烧纸扎冥币、搞封建迷信、大肆燃放烟花爆竹等不良行为,倡导文明节俭的丧葬新风。
三要崇尚节俭,提倡喜事廉办。
提倡在生育、升学、入伍、生日、乔迁等喜庆事宜时,自觉抵制盲从攀比、跟风宴席,做到不请客、不送礼、不收礼,不讲排场,不比阔气,在亲朋好友间通过一束鲜花、一条短信、一杯清茶、一句问候等文明方式,表达贺意,增进感情。自觉除陋习、树新风。
良好习惯需要我们自觉养成,社会文明需要我们共同创造。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以文明节俭为荣、大操大办为耻;以艰苦朴素为荣、爱慕虚荣为耻;以厉行节约为荣,铺张浪费为耻,争做文明新风的积极倡导者、主动传播者和自觉实践者。同时,要在自己的亲朋好友中开展宣传,反对奢靡浪费之风,切实减少“餐桌上的铺张”、“舌尖上的浪费”,自觉做移风易俗、勤俭节约、文明办事的推动者,为营造清纯简朴的社会风气,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移风易俗倡议书
“移风易俗树新风”倡议书
全乡广大干群: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为进一步弘扬优良传统、树立文明新风,净化社会风气,引导广大干群逐步建立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以实际行动,移风易俗,破旧立新,坚决抵制不良习俗。我们特向全乡广大干群发出如下倡议:
一、遵德守礼,文明行事,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要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破除陈规陋习,崇尚科学文明,远离封建迷信。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重塑乡风民俗。
二、全民健身,娱乐向上。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每个公民应该有健康的体魄,多多参与到健身行列上来,闲暇时刻多运动,切勿沾染不良嗜好。娱乐方式要健康向上,自觉抵制打牌赌博。
三、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是好事,值得庆贺,但绝不能大操大办。合理控制人情往来,不滥发请柬,按照本村红白喜事操办具体原则控制宴请桌数、酒席档次,不铺张浪费;不搞豪华车队,不过量饮酒。提倡新式婚礼,树立文明节俭、个性现代的婚俗新风。提倡厚养薄葬,自觉做到不择日子,治丧时间原则上不超过3天;简化治丧仪式,不搞封建迷信,不占用公共场所,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按规定控制酒席桌数,严格殡葬管理,不乱埋乱葬,树立文明、节俭、平安的丧葬新风。
四、爱岗敬业,倡新风尚。树立忠诚敬业、勤学善用、勇于担当、开拓创新、创先争优、勤政为民、遵纪依规、清廉节俭新风尚,弘扬爱岗敬业正能量,向每一位爱岗敬业模范学习。
五、孝老爱亲,热心公益。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古语有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应该积极投身到公益事业中来,关爱空巢老人,关心留守儿童,帮助困难群众,为布甲的公益事业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
六、保护环境,文明祭祀。村庄环境整治是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良好的环境卫生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参与。倡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到“六乱治理”行动中来,还小家还大家一个干净整洁的宜居家园。倡导文明低碳祭扫方式,采用敬献鲜花、植树绿化等方式缅怀故人,不在林区焚纸点香、燃放鞭炮,保护森林,青山常绿。
全乡广大干部群众,倡导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投入移风易俗,弘扬社会文明新风活动中来,让文明新风吹遍全乡每一个角落,为开创和谐美丽布甲建设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XXX妇女联合会 202_年3月
第三篇:移风易俗倡议书
移风易俗倡议书
辖区广大干部群众:
勤俭自强,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物质生活的逐渐富裕,婚事喜事隆重盛办、丧事大操大办的不良风气日渐盛行,有损中华传统美德,影响社会文明进程。为进一步弘扬优良传统、树立文明新风、净化社会风气,引导广大干群逐步建立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以实际行动,移风易俗,破旧立新,坚决抵制不良习俗。我们特向辖区广大干群发出如下倡议:
一、自觉移风易俗,倡导婚事新办。提倡婚事新办,以参加集体婚礼、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夫妻共植纪念树等方式,举办一个节俭适度而又不失隆重、富有纪念意义的婚礼。杜绝讲奢华、互攀比、爱招摇的婚事,自觉抵制婚车成串影响交通、鞭炮齐鸣污染环境、滥发请柬增加负担、大办宴席铺张浪费的不良现象,力求婚礼仪式简朴、氛围温馨。
二、自觉移风易俗,倡导喜事小办。提倡生育、升学、入伍、生日、乔迁等喜事小办,在亲朋好友间通过一束鲜花、一条短信、一杯清茶、一句问候等文明方式,表达贺意,增进感情。杜绝滥发请柬、大摆筵席、铺张浪费办喜事,自觉抵制他有我有互攀比、奢华阔气显排场的不良习气。
三、自觉移风易俗,倡导丧事简办。提倡丧事简办,弘扬勤俭节约、厚养薄葬,采取“献一束花、植一棵树、敬一杯酒、开一个家庭追思会”等方式祭奠逝者。杜绝在街道、广场、居民小区和庭院等公共场所搭建灵棚、吹奏鼓乐、高音播放哀乐。自觉抵制在社区内、道路两旁撒纸钱、焚烧纸扎冥币、搞封建迷信、大肆燃放烟花爆竹等不良行为,倡导形成不摆宴席、文明节俭的丧葬新风。
风俗之变,关系盛衰。倡导移风易俗,树立良好风尚,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期盼和责无旁贷的义务。各位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做社会新风的引领者;广大青年朋友要身体力行,做社会新风的倡导者;居民群众要自我约束,做社会新风的营建者。让我们一起行动,共建新风习习、文明和谐的幸福家园。
202_年6月10日
第四篇:移风易俗倡议书
移风易俗倡议书
全镇广大干部群众:
勤俭自强,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物质生活的逐渐富裕,婚事喜事隆重盛办、丧事大操大办的不良风气日渐盛行,导致广大干部群众不堪经济重负,不堪时间耗费和环境压力,有损中华传统美德,影响社会文明进程。为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建立勤俭节约、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以实际行动破旧立新,移风易俗,我们特发出如下倡议:
一、自觉移风易俗,倡导婚事新办。提倡婚事新办,以参加集体婚礼、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夫妻共植纪念树等方式,举办一个节俭适度而又不失隆重、富有纪念意义的婚礼。杜绝讲奢华、互攀比、爱招摇的婚事,自觉抵制婚车成串影响交通、鞭炮齐鸣污染环境、滥发请柬增加负担、大办宴席铺张浪费的不良现象,力求婚礼仪式简朴、氛围温馨!
二、自觉移风易俗,倡导喜事小办。提倡生育、升学、入伍、生日、乔迁等喜事小办,在亲朋好友间通过一束鲜花、一条短信、一杯清茶、一句问候等文明方式,表达贺意,增进感情!
三、自觉移风易俗,倡导丧事简办。提倡丧事简办,弘扬勤俭节约、厚养薄葬,采取“献一束花、植一棵树、敬一杯酒、开一个家庭追思会”等方式祭奠逝者。杜绝在街道、广场、居民小区和庭院等公共场所搭建灵棚、吹奏鼓乐、高音播放哀乐。自觉抵制在道路两旁撒纸钱、焚烧纸扎冥币、搞封建迷信、大肆燃放烟花爆竹等不良行为,倡导形成不摆宴席、文明节俭的丧葬新风!
风俗之变,关系盛衰。倡导移风易俗,树立良好风尚,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企盼和责无旁贷的义务。各位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做社会新风的引领者;广大青年朋友要身体力行,做社会新风的倡导者;农村群众要自我约束,做社会新风的营建者。让我们一起行动,共建文明和谐的美好xxxxx!
第五篇:移风易俗之清明节
我的清明我做主
——移风易俗之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的一首《清明》,流传千古,描写了我国传统的节日——清明节时的情景。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之说。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202_年5月20日,该民俗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三大鬼节之一(三大鬼节是:四月五日清明节;十月一日祭祖节;十二月二十九日驱鬼节),所谓“清明时节人找鬼,中元时节鬼找人”(“中元”即民间祭祖的日子,十月初一)。所以每年的清明时节时,人人为了让逝去的亲人不孤独,也让他(她)们的安息之所安全,便纷纷上坟扫墓,焚黄挂白,也就烧纸钱,挂纸钱,借以纪念先灵,证明此地安息者还有后人牵挂,旁人就不敢在坟头动土、欺负。所以说清明节是民间传统中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在宛西南农村一直有“早清明,晚十来一”之说(十来一是当地土话,也就是指十月初一,也叫祭祖节),即清明上坟、烧纸一般要在4月5日清明节之前(与之对应的是十月一日祭祖节时一般可以晚几天)。人们一般会在清明节前一至两周(城镇多为双休日),携家带口返乡扫墓。去时要带纸钱(纸钱不同于拜佛的香裱,黄色,纸质粗糙较厚。祭祀前要用大面额的钞票在正反两面印一下,也叫“打钱”。当然现在的寿衣店里不仅有卖“金银元宝”,“铜钱”还有印刷精美的“冥币”)、鞭炮和祭品。祭品一般是冷食,普通人家多会准备油馍(油馍一般不用平时大家爱吃的提面油馍,而是要有棱有角的四角油馍)、果品和酒水。
扫墓的时间多为上午10:00左右,一家人来到坟前后,大人首先会去除一些坟头上的杂草、灌木等。春天,民间多修补房舍,以防夏季漏雨。由活人联想到死人,田间坟头经过风吹雨淋,往往塌陷低落。所以,杂草清理干净后,得给坟头培些新土。然后擦拭墓碑,整理祭台(祭台多为青石垒成,主要作用是摆放祭品)。有时还会在坟前植树,一般为四季常青的松柏,树长得越旺盛,就意味着家族越兴旺。小孩这时多数会在坟前的农田里嬉戏、玩耍,大一点的会主动帮助大人。整理完坟墓大家会将所带祭品整齐的摆放在祭台前面,将纸钱沿中线折叠,让中间隆起,分成几叠摆好并引燃(即:烧纸钱),同时燃放鞭炮。燃放鞭炮时一般要绕坟墓一周,然后将剩余的鞭炮扔在坟墓上,意为唤来逝者“享用”。
鞭炮燃放完毕,大家会十分庄严的依次在坟前磕三个头,拜三拜,将家中的大小事情或自己想说的话与逝者诉说一番,以示对逝者的哀思和敬重。磕头祭拜的顺序一般是先长辈后晚辈最后是小孩。当小孩磕头时,家长往往会趁此机会告诉孩子,家中的或关于长辈的一些往事,以引起小孩的注意力和兴趣(既可以看作是对逝者的哀思和怀念,也可以说是一种记忆和感情的传承)。在烧纸钱时,一般是不允许人们用木棍等物品挑动的,必须让纸钱自己完全燃尽(据说纸钱不烧尽就转不到先人手里)。纸钱烧完,一边收拾祭品一边要向逝者承诺何时(一般为十月初一)再来看望,并祈求逝者保佑全家平安、家族兴旺、财源广进等,然后方可离开。
中午到家,一家人要吃团圆饭。大家团团围坐,共享美食(旧时是不能有热食的,现在人们多不甚在意),齐享天伦,以此来告慰逝者。值得一提的是,上坟时的祭品,一般是要大家分而食之的。下午,是大家一同郊游踏青的时间,如果天气晴朗,一家人多数会一起到郊外游玩、放风筝等。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听老人们讲,在传统习俗中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年轻人再过清明节时更愿意“自己做主”。如今的清明节摒弃了旧习俗中的很多迷信成分,特别是扫墓,人们开始提倡文明扫墓。例如:以前的土坟,现在多被陵园墓碑替代,更节俭、更文明。以前的清明节要烧纸钱,极容易引发火灾,同时燃烧纸钱不利于环境保护。现在人们已经开始以鲜花寄哀思,并在网络上的网络祭堂,进行网络祭祀。清明节有人在先祖亡亲墓前垂泪,也有人在爱宠坟前掩泣。不止是人有墓地,宠物同样也有墓地。人们为宠物扫墓也跟拜祭祖先差不多,宠物墓前有照片、有白菊、有生前至爱的玩具作陪,还有的以水泥、大理石碑筑就跟人一样。除实体墓地外,宠物网络墓地、纪念博客也蔚然风行。和悼念亲人的网上祭堂一样,宠物祭堂可以祭酒、献花,申请也容易,多数只需输入宠物和主人的名字即可。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注重孝道,清明节祭祖,是孝道的一种延伸和体现。一位伟人说过:“遗忘过去就代表着背叛现在。”一个不注重传承和记忆的人又怎么把握现在呢?但是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一味的传承只会固步自封、止步不前。作为当代的新青年,我们更愿意“我的清明我做主”。“桃花粉红杏花白,雨打花枝树树开;行人面上悄悄下,几家坟头哭声哀” 这是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清明上坟场景,淡淡的哀怨中透着微微的温馨,使人于此觊见生活的平淡与人类繁衍不息的伟大。
今年清明已逝,明年我们共同见证。
教师点评:
清明节,英文标准译名:Tomb-sweeping Day或者Pure Brightness。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的阳历四月五日。(此节日现已列入国假3天).“清明节”的得名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与清明节相关的一个节日是“寒食”。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晋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习俗在山西首先流行。旧时寒食断火,次日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仪式,民间也多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北宋时期清明节很是普遍,现在流传下来的张泽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北宋徽宗年间清明时节东京汴梁(开封)汴河两岸的人物景象。从202_年开始,我国将清明节认定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至202_年,又改为三天。一直延续至今。这篇介绍清明节习俗的文章,没有过多的引申人们已经熟识的传说,而是简单引入后,立足于本地的习俗,将自己以前经历过的清明节扫墓经历,有条不紊的叙述下来,体现了在南阳市镇平县在清明节时的民俗风情,较为真实、可信。中间以“我的清明我做主”转折,讲述近年来在清明节习俗上的变化,过渡自然,水到渠成。既表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展示了新时期青少年的活力、热情和创造力。
清明节的习俗各地大多相同,但由于地域、文化和历史的原因,还是有一定的不同的。南阳地处中原,是国务院第二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南都”、“帝乡”之称。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全国楚文化与汉文化最集中区域之一。南阳市的历史可上溯到50万年前。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南阳地区独有的风俗、习惯。清明节的习俗中还深深的带有古香古色的地方特色。如文中的河南方言“十来一”,以及“早清明,晚十来一”的俗语,还有“打钱”等习俗,都带着浓郁的南阳风味。
现在的南阳市是河南省省域次中心城市,豫陕鄂川渝交界处区域性中心城市,豫西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物流、交通中心。是中部地区重要的旅游胜地之一。卧龙岗旅游文化集聚区、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南水北调中线渠首,和桐柏淮源国家风景名胜区是南阳四大重点旅游景区景点。202_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创新力的城市。飞速发展的经济,带来了生活习惯上的变化,清明节的习俗也在随着逐年变化。南阳人民的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在不断提高,正逐步的向现代化城市迈进。清明节的习俗也不断地和全国各地的大城市接轨。最近几年来,网上祭祀蔚然成风,敬献鲜花较为普遍,宠物祭祀也屡见不鲜。
“我的清明我做主”,传统节日新过法,正是当代南阳新形象的象征。但正如文章最后所说,“遗忘过去就意味着背叛”。“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我们有理由相信不管习俗如何发展,勤劳智慧、勇敢创新的南阳人民是不会忘记过去的,是会始终如一的将传统继承和发扬下去。让传统习俗在新时期的发展中,与现代元素有机结合,进而散发出更加夺目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