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束花,一片情850字
一束花,一片情850字
我走到学校的后山,在小山坡那儿精心挑选了几朵清香扑鼻的野菊花,然后小心翼翼地走到方老师的办公室前。方老师的办公室还是和原来一样,办公桌上有一个地球仪,一个旧笔筒,一本日历,一瓶红墨水,一副老花镜,还有教材。
日历上清楚的写着:9月10日中国教师节。
是呀,这就是我来的原因呀。我把那束菊花插在了笔筒里。老花镜还没放好,我把老花镜折好放在笔筒旁。老花镜已经“伤痕累累”了,可是方老师却没有时间去为自己添置一副更好更新的,老师总是没日没夜地为我们查资料、备课。记得方老师刚来的时候也戴着这副老花镜,那时的我非常顽皮,不但成绩不好,还总爱骂人。我还给老师起了个外号,叫“过时老花”,因为那副老花镜一点儿也不好看,但老师也没有骂我,反而悉心地教导我。有一次我心情不好,边在教室里骂人,见谁骂谁,好多同学都被我骂哭了。这时方老师把我叫进办公室,亲自给我搬了张椅子,叫我坐下。
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如果每个人都骂人,那这个世界就是个肮脏、充满仇恨的世界。人一定都想开开心心地生活吧,那么如果心情不好就骂人,又怎么会开心呢?冤冤相报不如一句‘对不起’,说了这三个字就能不使你受到伤害,又能解决问题,这不是很好吗?一切从自己开始,你只要能改掉坏习惯,记得要宽容别人,并且注意礼貌用语。他们就会和你成为好朋友的……”这些话就像一股清水一样从我脑里洗出罪恶,我从那天起就好好学习。我的成绩越来越好了,还当上了班长,这都是方老师的功劳。每当我发牢骚的时候,老师苦口婆说的“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就在我耳边回响。老师有多少次呕心沥血为我们指明道路,就像那位名人说的`:都说老师是园丁,培育了一株株娇嫩的花朵;都说老师是红烛,照亮了别人却燃烧了自己……那清新高雅的菊花仿佛就是方老师,无私地奉献着。我走在回教室的路上,心里想着:老师,您放心吧!您的辛苦就是我的动力,我不会辜负您队我的期望的!
第二篇:难忘恩师一片情
难忘恩师一片情
教过我的班主任算来也不少,其中最使我难忘的还是我小学六年级时的班主任***老师 他年过三十,一头清秀的头发,穿着很朴素,但走路挺有风度。一张及其平凡的嘴说出的话却是那样的不寻常,那样的与众不同,那样使人心悦诚服……
记得我刚上六年级时,听一些同学说张老师很凶,连全校最调皮的那几个“天王”都被他寻得服服帖帖,在他面前没有一个敢调皮的。听了他们的话,我对张老师产生了一种畏惧的心理,以后每天上他的课,我总是提心吊胆,特别是作文课更叫人害怕。记得第一次新作文的那天,我只是望黑板而伤心,咬笔尖而掉泪。同学们都交本子了,我才东拉西扯的写了几句上去。过了几天,张老师抱着作文本走进教室。此时,我的信条得十分厉害,心想今天在劫难逃了,因为按照在学校的惯例,是要挨“歌颂”的。谁知,这节课他不但没有“歌颂’我,下课后还单独给我讲应该怎样写作文。自此每天下午放学后,他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给我辅导作文,短短几个星期,我便对作文产生极大的兴趣想和他交朋友。
就在那时我才真正地认识到张老师应不像有些同学说的那样可怕,反而觉得他是没那样的温柔,那样的和蔼可亲。
张老师不但在学习上帮助我,在思想上也给了我很大的教益。那时刚生出一不久的一天,我认识啦初一(5)班的一个女生
+
第三篇:魂系检察一片情
魂系检察一片情
——镇原县人民检察院渎检科长、优秀侦查员慕根祥同志先进事迹
现年49岁的慕根祥同志,1976年10月入伍,1991年从部队转业,分配到镇原县人民检察院工作,历任书记员,助理检察员、检察员、反贪局副局长、渎检科科长等职。在14年的检察生涯中,他苦心追求,顽强进取,凭着对检察事业的一片挚情,在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他用艰辛和汗水忠诚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1994年至1999年在反贪局工作时,他亲自办理贪污贿赂犯罪案件及线索24件,为国家和集体挽回损失200余万元;2000年到2004年在渎检科任科长期间,查办渎职侵权案件线索21件,立案5件,所在科室连续三年被评为先进集体,他个人连续3年被评为全院先进个人。
一、从“生手”到“能手”
1991年8月,慕根祥从部队转业到检察院,从此之后他便与检察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兴奋的几夜没有合眼。然而,上班之后的头一月,便感到了明显的不适应,他这才明白,军旅生活与检察工作有着较大差别。为了克服法律知识欠缺、检察工作程序生疏的困难,他没有气馁,而是主动请求院领导给他安排了书记员的角色,开始从头学 — 1— 起。战友对此十分不解,认为这是对在部队曾任过连级干部的他的“大材小用”,但他却不以为然,反而说过去我们是老兵,现在工作岗位变了,就应当是新兵。为了尽快进入角色,他找来相关的法律和检察业务工作书籍,不分白天黑夜地“啃”了起来,节假日和休息日成了他“充电加油”的绝佳时机,有时学习到半夜,为了战胜疲乏,他就喝上一口事先准备好的食醋,刺激提神。同时,他还虚心向“老检察”学习请教,不论年长年幼,他都能视为老师,诚恳请教,不耻下问。为了系统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他积极参加省院举办的各种培训学习,经过艰苦的函授学习和集中培训,取得了法律(检察)专业证书和渎职资格培训结业证书。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他刻苦钻研和勤奋学习,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积累了丰富的检察工作特别是侦查办案经验,从一个对检察工作一无所知的生手到一名能独当一面的办案能手,这里面的秘诀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便是两个字:“苦钻”。
二、为了法律的尊严
作为自侦部门的一名检察干警,慕根祥同志深知不办案就是失职,办不好案子就是渎职,就是对法律的亵渎。因此,从侦查人员的那一天起,他心里就萌生了一个坚定的信念,要做一名优秀的侦查员,多办案,办大案,用自己的行动捍卫法律 — 2— 的尊严。
1996年2月11日是古历腊月23日,当人们都沉浸在春节将至的欢乐气氛之时,镇原县检察院接到举报,反映县城东街信用社会计兼出纳段某和丈夫秦某有贪污、挪用公款之嫌,接案后,慕根祥同志受命匆匆来到单位,他和干警一道认真分析研究,认为案情重大,提出了分秒必争、快速决战、正面接触和内查外调相结合的侦查方案,然后,在他的带领下,办案干警兵分两路,一鼓作气,很快就查实了段、秦二人涉嫌挪用贪污的犯罪问题。他率领办案组两下陇南,三赴兰州,行程数千里,足迹遍及四区六县,排除艰难险阻,终于查清了段、秦二人的犯罪事实,追回了全部赃款,受到了县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发案单位送来了“力挽国家损失,维护法律尊严”的锦旗表达谢意。当回忆起当年办理这件案件时,慕根祥同志慷慨地说:“那个时候条件很差,凭的就是一股子拼劲、闯劲,什么也没有想,只想把案子办好”。
正是有一股拼劲、闯劲和无私的精神,他和他的战友们接连侦破了一系列疑难复杂的职务犯罪案件。
1997年6月,有人举报县自来水公司经理刘某有贪污受贿的问题。接案后,慕根祥同志和干警认真地分析案情,大家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案子。县自来水公司,从领导到职工,— 3— 大多数有关系背景,社会上人曾一度传言自来水公司是领导机关的家属院,(意为领导干部的家属在自来水公司上班的多)。弄不好,就会得罪方方面面,有些干警感到为难。面对这种情况,慕根祥同志毫不犹豫,果断地决定,由他带领两名干警进行调查。虽然在办案中遇到压力,但他没有理会,硬是撑着连续工作了七天七夜,翻阅了五年来的票据,查清了4名犯罪嫌疑人采取收入不记帐的手段贪污6万多元的事实。在讯问一名态度蛮横、闭口不言的犯罪嫌疑人时,他采取心理战术,晓以利害,一层一层地攻破了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线,使该案顺利地突破。不久,他又和干警们一道,在全县粮食系统深挖细查,查处了原临泾、中原等几个粮管所负责人贪污犯罪案件,一批“粮耗子”终于落入法网。
渎职侵权犯罪是腐败观象的突出表现形式之一,危害极大。可能给国家造成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隐性”损失,在政治上也严重地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由于“两法”的修改和实施,渎职“侵权”检察工作有了新的变化。2000年慕根祥同志调任渎检科科长后,渎检工作面临举报少、案源少、立案少和查证难、定性难、处理难的问题,他制定了“办案预防两手抓,渎职侵权一齐办”的工作思路,他带领干警主动找米下锅,走出去摸排线索,2000年至2004年共查处线索21 — 4— 件,立案5件,尤其成功地查办了一些司法工作人员、行政执法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案件,在全县引起了较大反响。
2001年夏季,县公安局几名干警在中原乡田站村一农民家里和犯罪嫌疑人毕某谈话,调查其拐骗儿童一案,时到深夜,毕某提出要上厕所,公安干警在未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的情况下让毕某外出上厕所,毕某逃跑落崖死亡,其家属以此为借口,纠集家人抬尸闹事,在当地影响恶劣。接到此案,慕根祥同志立即向院领导作了汇报和分析,认为此事件中,很可能存在着公安干警玩忽职守和刑讯逼供行为。经院领导同意后,他率领渎检科三名干警,火速赶赴现场进行调查了解。为了防止犯罪嫌疑人串供,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询问了数名在场的公安干警和其他人员,锁死了口供之后,亲临现场进行勘查,具体分析案情,排除口供中的疑点,一举突破了公安干警张某等3人玩忽职守的犯罪案件。
渎职侵权案件主体特殊,有较强的抗拒侦查和逃避侦查能力。在查办这些案件时,慕根祥同志既敢于碰硬,又善于斗智,总结出了丰富的侦查工作经验。一是重心前移,加强初查。采取隐蔽身份、明查彼案、暗查此案等形式秘密进行初查,力求在初查阶段弄清基本案件事实,获取基本证据。二是把握时机,快速决战。以快制胜,不给犯罪嫌疑人留有串供、订立攻守同 — 5— 盟和毁灭证据的可乘之机。三是强化预审,因案施策。立足案情,确定方案,办案中临机决断,一举突破。正是凭借着这些经验和过人的的胆略,在查办渎职“侵权”案件方面,他显得得心应手,攻无不克。
三、榜样的力量
“打铁先要自身硬”,这是慕根祥同志经常讲的一句话。从军官到检察官,面对新的工作环境和岗位,仍保持当年果断、刚毅和雷厉风行的军人作风。他觉得转业到地方,等于调了一个阵地,意味着新的战斗的开始。身为中层领导的他,时时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和干警并肩战斗在自侦工作前沿阵地,可他从不叫一声苦累,舍弃了无数个和亲人团聚的日日夜夜,一心扑在工作上,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他年近半百,患有脑血管和颈椎病,但多年来从未请过假,一直工作在一线。工作中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通宵达旦更是司空见惯。常言道:身体是工作的本钱,可慕根祥同志毫不吝惜这点本钱,常常因为工作把身体健康臵之度外。他亲手翻阅审查案卷材料,分析案情,制定侦查破案策略,每个案子都注入了他的心血和汗水。干警熬夜,他奉陪到底,办案受阻,他出面排除;遇到难题,他亲临协调解决。对于重大疑难案件,他亲自讯问犯罪嫌疑人,调查取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 — 6— 他的带动和精心培养下,涌现出了一批“案件难不倒,金钱打不倒”的自侦干警。
四、两袖清风不染尘
自侦工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这意味着有较大权力,在这个岗位上想搞点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事并非不易,又何况“常在河边走,谁能不湿鞋”。但慕根祥同志深知“公生明,廉生威”的道理,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他认为,人民检察官胸戴国徽,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关系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
甘守清贫,一尘不染,是慕根祥同志永恒的信条。如今一个五口人的家庭,全靠慕根祥同志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来维持。妻子已经下岗,为贴补家中生活,不得不开了个小百货店,从转业到检察院,家中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面对家庭重负,妻子也难免发点牢骚。但在近十多年的办案生涯中,他从未利用职权走过一次后门、托关系来安臵家属子女就业,更不用说违反原则为亲友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儿。
他是本地人,亲戚、朋友、熟人较多。办案中不免会受到关系网、说情风和利益链的干扰,冷嘲热讽者有之,白眼恫吓者有之,金钱礼品开路者也有之,可他坚持不义之财不取,身外之物不贪,违反原则之事不做,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办 — 7— 事,毫不含糊地抵制那些说情、送礼、行贿等不正之风。
2002年10月,在办理段某滥用职权案件线索时,他的老同学当事人的亲属前来说情,慕根祥同志深情地说:“不是我不讲情义,而是法律不能用情感来代替”。后来,问题查实后,犯罪嫌疑人被法院依法判处。为此,这位老同学至今仍耿耿于怀,遇见他时形同陌路。还有一次,在办案中,一位熟人送来了烟酒和2000元现金为犯罪嫌疑人说情,他严辞予以拒绝。
从检14年来,他从未接收过当事人一分钱和一件物。“摒弃物欲,心存正义”是他的真实写照。他用自己的洁廉和忠诚写了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字。
— 8—
第四篇:手工一束花
手工一束花
今天中午儿子先写完生字,接着吃午饭;吃完饭儿子忙着买海绵纸,回来就开始动手操作了。拿起剪刀在海绵纸上剪出一个花瓣,同样的办法检出四个花瓣,用双面胶把它们固定住,中间做了一个花心,随后剪出两片绿叶先放在一边,用彩纸卷成了一个长柄作花枝,再把粘好的花瓣与花枝粘在一起,一束花完成了,儿子看着它,高兴地笑了。又看了一遍,儿子又感觉不满意了,想不送了;我劝他,做得好不好没关系,关键是心意到了老师就非常开心;儿子听了赶紧修整了好几遍,从一点忙活到两点多了,才做出了一束花,那两朵做不出来了孩子有点急,我给他两朵现成的花送给老师,孩子看了看才算拿着上学了。
下午儿子把花送给老师们,心里乐滋滋的。儿子辛辛苦苦做了一中午,可见孩子的一片心意有多真诚。
第五篇:童年读书笔记0字-童年读书笔记0字(模版)
童年读书笔记200字-童年读书笔记
200字大全
童年简介与感悟:小时候的阿廖沙在外祖父家度过苦难的童年,少年又经过自谋生路的坎坷经历。可刚步入青年时代的阿廖沙怀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学到了大学所学不到的知识,经过痛苦的思想探索,终于成长为一个革命知识分子。
作者的童年和我们现在相比,我知道了我们现在的生活多么幸福,比作者的生活要好百倍,所以我们更要认真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长大后,好报答妈妈对我的养育之恩,好报答祖国,为祖国做出奉
献,让我们中国立于世界之林。
篇一:童年读书笔记200字
《童年》这本书概括了高尔基的童年,他的童年并不是美好的。
他的童年是恶略的,大人们动不动就吵架,有时兄弟都在争吵,有的人动不动就打人,有的人为了钱什么都肯放弃······
这本书的主人公阿廖沙本来是个小孩,但是他见过了太多事情,他已经熟悉了这种环境,在他生气时难免会做出一些惊人的举动。虽然这样,可这不是真实的他。
童年读后感:一个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心态,但是学会忍耐还是一件事,对于一些人我们要忍耐他,可当你觉得他做得太过分,千万不要和他吵太久不然受影响的不只是两个人。
篇二:童年读书笔记200字
《童年》讲述的是孤独孩童“我”(阿廖沙)的成长故事。小说以一个孩子的独特视角来审视整个社会及人生。“我”寄
居的外祖父家是一个充满仇恨,笼罩着浓厚小市民习气的家庭,这是个令人窒息的家庭。此外,小说也展现了当时整个社会的腐败,没落而趋向灭亡的过程。
小说通过“我”幼年时代痛苦生活的描述,实际反映了作家童年时代的艰难生活及对光明与真理的不懈追求,同时也展现了19世纪末俄国的广阔画卷。读书笔记摘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值得回忆、值得珍惜的美好明光。对于我来说童年会是我最宝贵的收藏,就是高尔基写的《童年》这本书来说,童年应该是他的一段悲惨遭遇,一段深情回忆。
篇三:童年读书笔记200字
我读了马克西姆,高尔基写的《童年》,文中的我(阿廖沙)在小时候失去了爸爸。童年读书笔记200字童年读书笔记200字文中的我(阿廖沙)和姥姥、姥爷、妈妈、米哈伊尔舅舅和雅科夫舅舅他们一起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情。如:舅舅一起捉弄格里高里、小弟弟的死、舅舅们要求分家产、姥爷打姥姥,我还
有其他人……
阿廖沙的童年充满了打架、斗殴、鞭笞、施虐……几乎不可理喻。
我是一名四年级的小学生,我有时吃大餐、开同学PARTY、生日有大蛋糕、还收生日礼物、每天有父母的拥抱、有大大小小的旅游……我的童年里洋溢着芬芳的气息,我要珍惜美好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