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潮的作文600字
观潮的作文600字四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观潮的作文600字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观潮的作文600字 篇1“五一”节放假,妈妈、爸爸带着我披着晨光,登上了旅游车,要去福鼎牛郎港海滩观潮。
快到中午的时候,旅游车把我们带了到了福鼎牛郎港的海滩上。一下车,我就发现这里的天是那么的蓝,蓝得让人陶醉,让人心旷神怡;这里海面是那么的大,大得一眼望不到边际,海与天连在了一起;这里的海风是那么的温柔,就像妈妈温暖的手,轻轻地吹拂着我的脸。海鸥在海面上自由自在地飞翔,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我们第一次看到这么美丽的大海,可高兴了,欢天喜地地向大海跑去。又看见沙滩上到处是形状各样、颜色不一的贝壳,就不由自主地停住脚步,蹲下去捡了起来。
没过多久,我忽然发现海水失去了刚才那种宁静和温柔,小波浪不时地涌向海滩。妈妈赶快叫我到岸上去观潮,大海马上要涨潮了。我们来到岸边,看见一朵又一朵的浪花互相追逐着,嬉戏着,不断地涌向海滩,一会儿工夫就淹没了刚才我捡贝壳的地方,又占领了整个海滩。
这时,我发现茫茫无边的海面上,已波涛汹涌了。那簇拥而来的海浪,一浪高过一浪,像咆哮着狮子,又像一匹匹白色的战马,齐头并进,扑向岸上,那浪头拍打在海滩的岩石上,飞溅起一片片雪白的浪花,还发出阵阵雷鸣般的吼声,看得我心惊胆颤。我这才知道原来涨潮时的大海是如此的力不可挡,如此的气壮山河。
海浪咆哮了一段时间后,好像累了,慢慢地退了下去。大海也逐渐恢复了平静。刚才被淹没的海滩也慢慢地露了出来,还留下了来不及游走的小鱼小虾。我又来到海滩上捡起了贝壳,还和爸爸一起在海滩上用沙子做城堡、刻沙雕……
观潮的作文600字 篇2今天我们来到海宁市盐官镇,这时大概是8点,人还不多,潮水还没来,连浪也还没有来,我们选一处坐了下来。
我们就把毯子铺在草地上,随着时间变化,人群越来越多,后来阳光撒在了这里,然而变得更拥挤了,所以我们就回到了原地,人群慢慢沸腾了起来。
我和小伙伴儿又下了楼梯,后面是几条用石头铺成的小路,两边都是水,有几片瓦片插在水面,水面又多了一点。我们走过水路,在走过小路,在小路上,可以看见水龟水中行走,还有蜻蜓在水面上自由的飞翔,是快乐的、是激动的、是快速的。
后来又在那棵大榕树下坐了一会儿,在那里我打了一会儿盹儿,蓝天白云为太阳衬托的更美了,阳光斑斑驳驳的洒在我的身上,使人产生了美好的遐想,在耳边偶尔有一种嘈杂的声音,我听到的声音是我永远也不可能入睡,我们等着、盼着……
终于到了12点钟,无人机开始启动了,一下子大家都站立起来,伸长脖子眺望着,爸爸也高高举起小妹妹。
只见远远的东边出现了几条白线,几条长线和几条短线,近了,近了,长线和短线慢慢汇成了一条线。人群又一下子激动起来,欢呼声传的好远好远:“快看,一下子又分成了好几段……”只见又慢慢汇合起来,长线与这条线成了一条横贯江面的线,那条白线向我们移来,我们期待着,潮过来了,白白的浪花汹涌而来,像欢乐的音符跳动着,可惜想象中的迎面而来几丈高的潮水没扑过来,我有点失望,潮太小了,一下子就从面前走远了。
尽管这样,我也一样喜欢钱塘江,下次有机会我再来看潮。
观潮的作文600字 篇3今天是农历八月十八日,钱塘江一年一度。我真的很想插上翅膀,飞到池塘的堤岸去看这个壮观的'东西。晚上,我不得不和家人坐在电视上,看浙江电视台给我们广播钱塘江的壮观景象。潮水还没有到来。风平浪静。人群渴望等待潮水的到来。在堤防的缝隙里,我听父亲说我们的潮水是凶猛的。有一次,我们冲出了十多米外的一只两吨大铁牛。令人兴奋的时刻终于到了12:20。我们看到一条白色而薄薄的电线连接到水面上。爸爸说这是初潮。
过了一会儿。当两股潮水合并成一股潮流时,它就像一股流动的潮水,从远处望着它,就像成千上万的部队杀死了它一样凶猛。当潮水涌向潮汐码头时,它们就像成千上万的巨象与码头相撞,但它们的力量仍然无法打破码头,但它们一直在不断地互相碰撞。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们可能感到疲倦,没有力量打他们,他们不得不撤退。潮水又涌向盐官。我们在盐官身上看到了一股潮流。它长了几公里,高了几米,像成千上万的白马一样向前冲去。声音像山体一样破裂,仿佛地球在颤抖。大约20分钟后,潮水来到了老盐仓。有许多潮汐平台站在潮汐平台上。大约两分钟后,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声音,仿佛雷声越来越大,潮水击中了大坝。这是最著名的卷曲。美丽的水坝是观赏潮水最令人兴奋的地方。潮水冲向美丽的大坝,像雨雹一样冲向龙。太刺激了。钱塘江的潮水是巨大的,值得成为一个奇迹。
难怪宋朝诗人苏东坡在观看潮水后称赞:8月18日世界壮观。在看了钱塘江的潮水之后,我觉得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潮流。这是如此壮观,如此壮观的风景在世界上是很难看到的。当我有机会的时候,我会去钱塘江感受这样壮观的风景。
观潮的作文600字 篇4来到海边,时候还早,但海边已经挤满了人,到处人头攒动、人声鼎沸。今天海平面很高,据说是极其少见的大潮。到了中午,风无征兆大了起来,夹杂着海的腥咸向岸边吹来。海边的树木被吹得东倒西歪,树叶发出哗哗的响声;遮阳的伞,也差点被吹走。原本午后的平静也被这阵大风打破了。
大概下午一点钟的时候,海面上突然出现一道白线,人群顿时沸腾了起来。侧耳倾听,便闻海上一阵阵轰鸣声,一道道大浪乘着这轰鸣声滚滚而来。原本只是白色的小浪,不一会儿就散了,但随着风的呼啸,浪也越来越大。
忽然,一道巨浪从海上升起,夹杂着狂风的嘶吼与咆哮,迅速向岸边推进。这巨浪顿时令岸边沸反盈天,尖叫欢呼连成一片大潮,终于要来了。
随着时间的推进,海浪距离我们越来越近,逐渐化作几丈高的水墙,有如千军万马,向岸边奔腾而来。狂风为它助威,大海为它铺路。这巨浪好像一只巨兽,张开它的血盆大口,朝人群扑了过来,令人望而生畏。在堤坝上观潮的群众纷纷逃窜了上来,生怕被这巨浪卷走。“轰”的一声巨响,大浪打在了堤坝上,拍出四溅的浪花,落在我们身上。大浪过后海面上是巨浪滔天,与电影中的场面相差无几。
正当我们以为大潮即将结束时,又有一道巨浪从左边滚滚而来,那气势如万马奔腾,踏着大海,向右奔去,场面十分壮观。这巨浪过后,海平面渐渐降了下去,大海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尽管大潮已去,但滔天巨浪的震撼与万马奔腾、狂风嘶吼的气势,依然回荡在人们的心中,久久不能散去。
第二篇:观潮作文600字
观潮作文600字.........................水。
观潮作文600字.............................1水。...........................1.................................1 2
4篇二:观潮.............................2 篇三:观潮.............................3 篇四:观潮.............................3 篇五:观潮.............................4
2“海到底是个什么样儿?潮又是什么样的?有多大?它是怎样产生的„„”汽车在颠簸不平的公路上前进,我的脑海里翻腾着一连串的问题。听人说,今年的潮头很大,会超过往年,所以一路上大家很兴奋,充满了对观潮的期待。
终于,我们的车在路口停下,向前望去,先到的车辆已经停成了一条长龙,当地百姓扶老携幼,各路游客络绎不绝快步向堤岸走去。而我和爸爸也占到了一个观潮的好地方,静静地在那边等着,但我的心里却早已是波涛汹涌。
下午1点左右,我忽然发现在海天之间出现了一条银色的带子,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亮。我们身后的青年拿着望远镜,站在摩托车上大声叫道:“潮来了,潮来了!顿时,观潮的“长龙”骚动了。“潮来了,潮来了”的欢呼声此起彼伏。
我放眼望去,潮水像一条的白色箭头越变越长,越变越粗,到后来,几乎占据了整个江面,而且速度越来越快,象千军万马奔腾,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我不禁赞叹道:“好壮观啊!” 我连忙按下相机的快门,摄下这难忘瞬间。正当期待更大惊喜时,潮水渐渐复归平静。大家依依不舍地目送潮水一路远去。
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突然想到,萧山这几年的发展不就像钱江潮这样奔竞不息吗?萧山的老百姓不就像勇敢的弄潮儿一样勇立潮头吗?融入大杭州、建设新萧山、引领新发展,120万萧山儿女正发扬“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新时期萧山精神,在14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书写着光辉灿烂的诗篇。我也要祝福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家乡,我相信,她的经济会更加发展,她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篇二:观潮
我在很小的时候,便听人家说:盐官的潮水十分盛名,是难得一见的天下奇观。稍大一点时,我读了一篇文章,题为《观潮》,这文章写得颇有风度,就这样,钱塘江成了我最向往的地方。然而,几年后,才知,原来盐官就在海宁市内,乘车半小时便到了。于是,我年年看潮,但百看不厌,今年也不例外。每每看见“观潮”二字,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几个月前的景象。
今年的农历八月十六,可是个好日子。虽然天气已渐渐入秋,但丝毫没有影响我们家的看潮热。都说:“十八潮,如山倒,像白浪飞跃的黄山云海,像日光下潋滟生辉的雪山银涛,使人惊叹不已。”又听大人们讲:“今天风狂浪大,潮是十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嘿,我不由地暗暗高兴,这下,我可以大饱眼福了!
约摸12点50分,潮来了。在眼间的尽头,霎时间,出现了一条白色的带子,这条带子越来越宽,由东至西缓缓移动。潮从“S”形,慢慢变成了一条直线,朝我们这边涌来。潮头已经挟带着雷鸣般的声响,铺天盖地地来到眼前,惊湍跳沫,大者如瓜,小者如豆,似满江的碎银在狂泻,后浪推前浪,前浪引后浪,浪拍云,云吞浪,云和浪绞成一团,水和天相撞在半空,好似是千军万马踏江怒吼,乱蹦乱跳,撕咬格斗„„这便是著名的一线潮。在观
潮中,也是我们一家更和睦,更融洽。
满满的潮水不正像漫溢的幸福,潮汐有升有落,幸福也不能永远停留,当它满满地呈现在面前时,唯一该做的就是静下来,坐下来,观察它,享受它和感激它„„篇三:观潮
很早就听说过钱塘江有霆钧般骇人的雄伟大潮,所以每到十五一过,人们便蜂拥之至,同我一样欣赏澎湃的江潮,宽阔曾经可能狭隘的心灵。
或许是心中早已渺无志趣,所以天没有通透,我便漫步到原本像我一样平静,瞭远的江边,恍惚地望着天水一线的江面。
忽然,耳畔喧闹起来,才发现,身边竟已人山人海。哦,是潮来了!水天一线的天边,神奇地生出一丝银线,若隐若现,却亮得逼我的眼,忽而,潮水便涌向我们了,就像透亮,晶莹的庞伟玉城,又宛如丰雪后封山的辽辽白雪,连天簇地,迫不及待的欢腾而来,巨大的声响像在庆祝这次伟大的“重生”!振荡摇动,激昂迸射,仿佛要吞噬天空,冲荡太阳!瞬间,我可能真的唤醒了过早苍老的跳动的心!想到了杨万里诗中的句子“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也正是每年的八月,京城里都会阅检水兵,这似乎成了我们家乡最隆重的节目。战船有几百只,分别停列在两岸,不知何时已换了多种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又分,又合。士兵英姿飒爽,竭力舞刀弄枪,乘马驾车,却如履平地。忽然之间,黄烟四起,水面似乎平静了下来,却孕育了更大的爆发,如山崩一般,等到烟雾消散,水面便再一次平静了,却只剩下枯落败毁的敌船,随着江水沉没了„„
身边的呼声似乎更热烈了,是家乡的游泳健儿们来了,他们眉宇英俊,披散着长发,画着粗旷的花纹,意气风发,手中拿着许多大彩旗,互相簇拥,互相抢先,迎流迎潮,毫不慌乱。他们矫健的身影出没在万仞高的巨浪间,翻腾着身子变换各种姿态,而彩旗角一点都没有沾湿。虽然都没有言语,但谁不钦佩呢?
长出来一口气,觉得豁然开朗了,回望江岸连绵十多里地,充斥的都是绫罗绸缎,华丽地盛大着,倾注的钱塘江模糊了一个个黑暗、狭义的灵魂,但从不妄自菲薄„„最后,又望了一眼天水一线的浑然,心里却澄澈多了„„篇四:观潮
钦州三娘湾,是我国4A级旅游风景区。那里有多姿多彩的贝壳,波涛汹涌的大海,形态各异的石头„„
7月25日上午,我们向三娘湾出发!观潮!
三娘湾景区大门,那栩栩如生的海豚是我们钦州的标志,钦州的象征。
来到三娘湾,我被那金灿灿的沙子迷住了,被那汹涌澎湃的大海陶醉了„„
人们,躺在摇床上,听着悦耳的浪花声,沉迷了;人们,拿着数码相机不停地拍照,疯狂了;人们,休闲地打牌,“一对一”“二对二”,入魔了„„
登上母猪石,向远处鸟瞰,波涛滚滚,澎湃而激烈。浪花打在礁石上,动听的声音传出
来了,那是海姑娘的歌声呀,轻轻的、柔柔的、细细的„„海姑娘把美好的祝福带给了人们,带给了三娘湾。浪花一朵接着一朵,一浪连着一浪,那是海妹妹在舞蹈呢!姐姐的歌声伴随着妹妹的舞蹈,真是优美无比呀!
中餐后,我与妈妈冲浪。浪花很兴奋,一朵一朵地朝我扑过来,妈妈在岸上为我拍了许多滑稽的镜头。浪花打在小腿上,一点也不疼,轻轻的,滑滑的„„原来,“猛烈”的大海也有温柔之处呢。
下午,海水潮位不断涨高,淹没了母猪石桥。我与妈妈在海边漫步,捡贝壳。三娘湾的贝壳形态各异,五彩缤纷。有白色的,金色的,紫色的,绿色的,黄色的„„我还捡到了扇贝呢,这个扇贝是白紫色的,真像我们女孩子百褶裙的裙摆,我捧着它爱不释手。
渐渐的,天暗了,在享用了美味的海鲜大餐后,我们又回到海边踏浪。现在的浪花可大了,咆哮着一直涌上我的短裤,溅在我的身上„„妈妈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拍照的机会,又拍了许多海潮汹涌、浪花飞溅的风景照„„
风景如画的三娘湾,令人流连忘返的三娘湾„„三娘湾,正向世界各地的人们招手。篇五:观潮
8月18看大潮,这是我懂事后听大人们年复一年提到的事。我多么想有机会去看看。去年10月2日,正巧是农历8月18,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海到底是个什么样儿?潮又是什么样的?有多大?它是怎样产生的„„”汽车在颠簸不平的公路上前进,我的脑海里翻腾着一连串的问题。
“海,海!”车中一个大哥哥突然叫了起来。顺着他指点的方向,我发现远处蔚蓝色的天底下有一大片闪闪发亮的东西,几条人流都在朝发亮的地方蠕动。渐渐地,目标越来越近,我看清楚了,那一大片发亮的东西原来就是水面。这时爸爸告诉我:“那实际是曹娥江,真正的海在钱塘江口外。”
我们下了车,挤进了熙熙攘攘的人流,沿着曹娥江大堤向北走。黄色的江水缓缓地向外流。丛丛芦苇弯着腰,偶尔吹来一阵风,“沙沙”地发出一阵响声,“秋老虎”还真厉害,把大坝上的嫩草灸烤得垂下了头。当我们在江边找到一个理想的位置坐下来时,太阳已过正午。回头一望,沿堤观潮的队伍恰似一条蜿蜒的长龙。
下午1点40分左右,我忽然发现在海天之间出现了一条银色的带子,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亮。顿时,观潮的“长龙”骚动了。“潮来了,潮来了”的欢呼声此起彼伏。渐渐地,那带子越来越粗,越来越近。闷雷似的隆隆声也越来越响。瞬间,潮头滚近了,只见它像凶猛的野兽,张开大嘴吞噬着前面的一切:滩涂、芦苇、护坝石、漂浮的小木块„„还没等我来得及想什么,“轰——”,潮头撞到了坝脚下一块突兀的大石头上,顿时水珠飞溅,水声震耳欲聋。
与此同时,停留在浅海里的几只小船儿,却鼓起雪白的帆,迎着这势如破竹的潮头向前驶去。近了,更近了,到了潮头了,这时,我的心似乎提到嗓子眼里,我紧紧闭住了双眼,看也不敢看。只听到“哗——”的一声响,我连忙睁开眼来,奇迹发生了!几只小船一下子被抛上了比刚才高出许多的水面,又一下子摔下来,继而就稳稳地行驶在江面上。啊!多么勇敢的小船,多么惊险的场面!
我爱钱江潮,因为它雄伟壮观,气势磅礴;我爱钱江潮,又因为它如万马奔腾,催人奋进。
篇六:观潮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八,是钱塘江一年一度的观潮日。我真恨不得插上翅膀,一下子飞到海塘大堤上,目睹这壮观的疑象。
晚上,我只好和家人坐在电视机旁,观看浙江电视台为我们播出的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大潮还没有到来,江面上风平浪静,观潮的已是人山人海,大家急切地等待大潮到来。在大堤的缺口上,听爸爸说我们,潮水来势凶猛,有一次竟然把一头两吨重的大铁牛冲出了十多米远。
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了,12点20分,我们看到水天连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又白又细的线,爸爸说这是初潮。过了一会儿。只见两个水潮合并成一个大潮,在合并时就像一把移动了潮刚来的时候,远远望去,犹如千军万马齐杀过来那么凶猛。等潮水涌到人们观潮的码头时,它们就像几万头巨象一起顶撞码头,可是以它们的力量还是撞不破码头,但他们一直坚持不懈的顶撞,过了好长时间,也许他们觉的累了没有力气在撞了,它们只好撤退了。潮水又向盐官涌去,在盐官,我们看到了一线潮。它长几公里,高几米,笔直笔直地向前涌,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大约过了20分钟,潮水来到了老盐仓,这里有许多的观潮台,人们站在观潮台上远望江面。大约两分钟后,从远处传来了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响声越来越大,瞧,潮水撞上大坝回头了,这就是最着名的回头潮。
美女坝是观潮最惊险的地方。潮水凶猛地向美女坝的大坝冲去,“涌若蛟龙斗,奔如雨雹惊。”真是惊心动魄呀!
钱塘江大潮水势浩荡,气势非凡,真不愧是天下奇观!难怪宋代诗人苏东坡在观潮之后赞叹:“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看完钱塘江大潮后,我心里想,真不愧为天下第一潮呀。这真是太壮观了,这么壮观的景色,在世界上也是很难见到的。有机会我一定会去钱塘江,去亲自感受一下这么壮观的景色。
篇七:观潮
今天我预习了四年级上册语文书一单元的课文《观潮》,通过阅读我了解到,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是: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重点写潮来时的景象。课文里还有很多优美的词语和句子,大家随我来看一看吧。
“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潮来前)
哇!这景色多美呀!似乎我真正看到了美丽的钱塘江。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面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那条白线很快的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飞奔而来;(多么好的比喻啊!)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这个词用的真恰当)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潮来时)......钱塘江大潮真壮观,真雄伟!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也想去钱塘江观潮,去感受它那壮观,雄伟的景象。
通过预习这篇课文,让我懂得:只有通过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才能写出逼真的文章。
篇八:观潮
暑假里,爸爸妈妈带着我到海宁市去看潮。
中午,我们来到了观潮的地方,这时早已人山人海,你拥我挤。有的像推土机一样拼命的向前冲;有的人像矮冬瓜,没有办法看见前面的景色,只好东望望,西看看;有的伸长脖子挤来挤去想让自己看的最清楚。我们好不容易来到了大坝上面,只见海滩上的贝壳千奇百怪,让我眼花缭乱。
到了午后一点55分,海面开始出现了银色带子,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潮水也终于来了,我们欢呼起来。渐渐地,那带子越来越粗,越来越近,紧接着变成了一条大大的浪潮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冲了过来,那声音如同天在塌,地在裂一样让我震撼。这时浪潮变成了滔天巨浪,当我快速地眨了眨眼时,潮已经碰到了大坝上,冲击起两丈来高的浪花。足足过了半个时辰,潮水总算退了,我的心平静了下来,看看沙滩上早就被海水淹没了。
海宁的潮,你的魅力只有这点吗?希望我能再次看到你的雄伟壮观,气势磅礴。我爱你,海宁的潮水!
第三篇:观潮改写记叙文600字
观潮改写记叙文600字
每当回想起看钱塘江涨潮时的景象,心中就不禁如潮水般地激动澎湃。
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当潮水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两岸总是人山人海的,全都争着看这天下之伟观。远处的潮水如一条横着的银白色的长线。潮水渐渐涌近,以汹涌澎湃之势铺天盖地地扑来,如银子堆砌的城郭,又如给浙江系上了一条白玉的腰带。那吞天沃日的浪水把沧海蓝天连成一片
四面八方传来的鼓声应和着大如雷霆的潮水声,把浪水推向高潮。
弄潮的健儿站在汹涌的波涛上,傲视着那张牙舞爪的潮水,手持红旗向猛烈的巨浪挑战。待潮水近身,弄潮健儿们大吼一声,争先恐后地逆流迎上澎湃的激流,万仞高的巨浪顿时吞没了他们,只留红旗仍在水面。健儿们的身影在鲸波中忽隐忽现,犹如一条条勇猛的鲨鱼在与激流搏斗,不时翻腾着身子变换尽各种姿态。巨浪怒吼着,试图吞噬他们,但健儿们不为其所难倒,依旧高举着红旗,在波涛中游仞有余,那红旗竟没溅上半点水珠!
那惊心动魄的表演如梦似真,令人瞩目,心随健儿们的起伏而起落。“轰,轰,轰!”响起一阵震天的鼓声,健儿们吆喝一声,随着鼓声跃上浪头,乘风破浪,如履平地,两岸人声人声鼎沸,同为健儿们助威。
忽然鼓声嘎然而止,健儿们也如游鱼般消失于巨浪中,顿时两岸惊叫声彼此起伏。突然,数十名健儿从水中冲天而起,两岸刹时又响起了赞叹之声。
钱塘江那壮观的涨潮令我久久不能忘却
第四篇:观潮
课 时 备 课
本学期总第 1~2 课时,本单元第 1~2 课时 备课时间:2016.9.1 上课时间:2016.9.5~2016.9.6 课题:观潮
设计理念:语文学习目标是多维的,是立体的,不仅有知识与能力的目标,还有过程与方法的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自己觉得美的句子,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三维目标实现的最终途径还是读,各种形式的读,默读、朗读、快速读,边读边想象等,并把自己读的感受与同学交流、讨论,遵循课标的这些精神、理念,本课教学设计的最大特点就是入情入景地读,动心动情地读。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其中5个会认的字,6个会写的字,7个要掌握的词语。)
2.学习抓住重点句子,按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课文的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吟诵古诗,导入新课:
同学们,古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曾经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
【设计意图: 古诗的引入,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人赞美钱塘江大潮的诗句,知道钱塘江大
潮这一天下奇观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颂,同时,为学生营造出了一种浓郁的学习语文的氛围,让孩子们能够在一点一滴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
1.自由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争取做到把字音读准确。
3.全班齐读生字和新词。
4.全班共同交流生字中比较复杂的字形和容易读错的字音。教师重点强调“卧”字的第六笔是“竖折”。
5.朗读全文,力争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设计意图: 要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识字,重视对学生自主识字的引导和交流,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三、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全班纠正读错的字音。
四、默读课文,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请你用铅笔做个标记。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能够在读中生疑,并最终达到在读中释疑。】
五、变换身份,释疑解惑
1.同学们,你们在课前都搜集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现在就请大家来做一名“小小地理勘探家”,结合你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和老师下发的资料(见附文),看看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你能解决哪一个,想想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作天下奇观?
2.学生结合资料,认真研读,充分交流。
【设计意图:变换身份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了一种乐趣和新奇,同时也有效地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学习是主动的,充满了探究,利用资料来解决课文当中的问题,也会让学生感觉到适当地搜集一些课外资料对于了解课文的内容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他们主动搜集资料的兴趣。】
3.同学们,你们真是一个个成功的地理勘探家,看来,学习课文的时候,适当地搜集一些课外资料对于了解课文的内容很有帮助啊!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继续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播放潮来时的录音。
教师:听!这是什么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设计意图:播放潮来时的录音,将学生带入到情景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调动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2.深入学习课文3、4段,体会钱塘江大潮。
(1)教师: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课文中也有描写,现在请你认真默读课文3、4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写具体的?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深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
(学生边默读,边画批)
(2)小组内交流,边读边想象,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全班交流,深入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以下的内容:
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在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重点体会:人声鼎沸
教师:怎么沸腾的,能表演一下吗?
学生表演:跳着叫着,挥手喊着:潮来了,潮来了
教师:刚才的场面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人声鼎沸,人们说话的声音就好象开了锅的水一样。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进入情境,入情入境地去读书,这样,课文中的一些词语的意思就自然地理解了。】(设计意图:)
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重点体会:横贯江面、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师:同学们,这时你们的心情怎么样?(激动)读出这种感受,读到这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面对这么壮观的潮水,你还有什么样的心情?(吃惊、惊喜)
体会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引入范仲淹的诗句: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潮来临时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的心情,受到感染和熏陶,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了文本当中,实现了与文本的深层次的对话。】
③比较句子
A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B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C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小组讨论:体会潮来时声音之大,形态之壮观。
【设计意图:通过句子的对比,让学生充分地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言,感受课文中的精彩描写,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体验,并且在不断的朗读比较中,把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把语言文字的训练真正地落到实处。】
(4)引入文字资料:钱塘江大潮来临时,另外一位作家这样写到(小黑板出示文字资料):
潮头已经带着雷鸣般的声响铺天盖地的来到眼前,后浪推着前浪,前浪引着后浪,浪拍着云,云吞着浪,云和浪绞成一团,水和天相撞在半空,好象千万头雪狮踏江怒吼,乱蹦乱跳,撕咬格斗,你撞我,我撞你,一起化为水烟细沫,付之流水,波涛连天,好象要和九天银河相汇,大浪淘沙,好象要淘尽人间的污染,潮水腾跃,好象要居高临下,俯瞰风云变幻的世界。
(自己读,并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时刻树立“大语文”教学观,不要就教材而讲教材,应该把视野投向更加广阔的语文天地,适时地给学生补充一些语文学习的内容,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长此以往,学生将受益终生。】
(5)拓展:假如你是一个游人,你会怎样赞叹?
教师:同学们,请闭上眼睛想:成千上万的游人来到钱塘江观潮,这观潮的人山人海当中有老人,有小孩,有中国人,有外国人,有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有国家的元首,有胆大的人,有胆小的人,有走遍世界的旅游者,也有很少到外面的乡下老奶奶,他们看到了这伟大的钱江潮,会发出怎样的赞叹?(教师随机采访学生)
【设计意图:课文的优美语句让学生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使他们的心灵得到震撼,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师及时地抓住学生情感体验的高峰,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人观看钱塘江大潮之后的不同感受,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地理解进一步深化。】
(6)教师:是啊,不论是谁,当看到了钱江潮的壮观景象后,无不发出赞叹。请你把自己的感受送入课文之中再来读一读。
(7)同学们,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潮来时的情景的呢?(远—近)
3.潮过后,还能称作是奇观吗?
(学习第五段:重点体会“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语)
4.那么潮来之前又是什么景象呢?是否也能算作是天下奇观呢?
(学习第二段,体会:平静、人山人海)
【设计意图:第二段和第五段略处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选准重点,防止面面俱到。)
小结: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正像诗人苏轼所说的: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二)内化语言,拓展延伸
教师:同学们,这么壮观的景象,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现在,就让我们再来完整地感受一下钱塘江大潮吧!请大家读完课文之后做一次小导游,把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介绍给更多的人。
1.教师:你觉得作为导游应该怎样介绍呢?
2.出示小组活动建议:
(1)可以选择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中的任意一部分进行介绍。
(2)介绍时可以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加上自己的一些感受或运用资料中的知识,可以一个人介绍,也可以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进行介绍。
(3)介绍的语言要符合导游的身份。
3.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4.小组汇报,教师相机点拨,并组织语言,适时评价学生。
小结:听了你们的刚才介绍,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前往观潮。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继续关注钱塘江大潮,同时也可以关注更多的天下奇观。
【设计意图:学生再一次变换身份,作为导游来介绍钱塘江大潮,实际上是让学生学以致用,进一步将课文中学到的语言内化,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对学生是一个挑战,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孩子们在愉悦、欢快之中得到了能力上的提高。】
板书设计:
潮来前:风平浪静 人山人海
观潮
潮来时:齐头并进 山崩地裂(远—近)
潮来后: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附二:钱塘潮的形成
到过海边的人,都会看到这样的景象:有时候海水像野马,向岸边奔来;有时候海水又像逃兵,退到离岸很远的地方。海水这种有规律的涨落,叫做潮汐(xī)。
著名的钱塘江在每年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潮汐最大。
钱塘潮为什么偏偏在八月十八最大呢?潮汐是由月亮和太阳对地球表面海水的吸引力造成的。农历每月的初一前后和十五前后,太阳、月亮和地球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和月亮的吸引力合在一起,吸引地球表面的海水,所以每月初一和十五的潮汐比较大。特别是中秋节前后,是一年中地球离太阳最近的时候,所以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前后的秋潮是一年中最大的。
钱塘江的秋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壮观,这是由于杭州湾的地形特殊。钱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湾。杭州湾外宽内狭,出海处宽达一百公里,而往西到海宁县盐官镇附近,只有三公里宽。潮水刚进杭州湾,水面宽阔,越往西就越受到河流两岸地形的约束,只好涌积起来,潮头越积越高,好像一道直立的水墙,向西推进。同时,由于潮流的作用,把长江泻入海中的大量泥沙,不断地带到杭州湾来,在钱塘江口形成一个体积庞大、好象门坎(kǎn)一样的“沙坎”。当海水推着江水向钱塘江口内涌去的时候,沙坎挡住了潮头,就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的壮观景象。
钱塘江高达八米到九米。潮水到来的时候,汹涌澎(péng)湃(pài),像千军万马。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钱塘潮。
第五篇:《观潮》
1《观潮》教学设计
木耳小学 水梅霞
教材分析:
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课文记叙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本课教学用两课时完成。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教学资源准备:
1、课前,鼓励学生查阅有关潮汐、潮汛的资料,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
2、自制课件、拓展阅读资料。学习者特征分析:
大多数学生没有见过钱塘江大潮,但课文语言生动形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因此,教学时不仅要引导学生利用课文插图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美,更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在读中感悟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奇特。
教学策略:
通过自编的语段、小游戏等帮助学生理解生词、正确读写生字;按照初读—研读—赏读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钱塘江大潮景观之奇。很多学生对课文描绘的景象比较陌生,教学时应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潮的雄伟、壮观。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
难点:能正确书写“罩、薄、昂、蒙”四个字,并积累文中出现的多音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分钟)
(出示幻灯片1)“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出示幻灯片2)同学们看,这是几张关于钱塘江大潮的图片。今天我们学习《观潮》这篇课文,看看课文是怎么介绍钱塘江大潮的。(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简介钱塘江大潮,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3分钟)
1、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知道钱塘江大潮被称为什么吗?(出示幻灯片3),解释“奇观”的意思。
2、它为什么会被称为天下奇观呢?说说你课前搜集到的资料。
3、(出示幻灯片4)同学们看,这是钱塘江在地图上的位置,从它流经的周围地形我们就知道它为什么那么壮观了。
【设计意图:大致了解钱塘江的位置及形成原因,并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习惯。】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5分钟)
1、自由读课文,同桌之间可以交流不明白的词句。教师要不断巡视指导读书的方法
2、(出示幻灯片5)指名读一读老师自编的一段话(其中包括了课文中的生字词语),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正音。
3、从这几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观潮的时间、地点;大潮的壮观美丽、课文的写作顺序······)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设计意图:注重交流预习情况、在整段话中同时感知课文内容和生字,提高课堂效率。】
四、认识生字,正确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10分钟)
1、(出示幻灯片6)同学们看,刚才躲在句子中的一些词语朋友又单独出来和大家见面了,你们还认识他们吗?一起叫出他们的名字吧!
2、老师来说你们来猜我说的是哪个词语,好吗?(1)指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笼罩)
(2)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屹立)
(3)用来形容人的声音很大,场面喧闹、混乱,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人声鼎沸)(4)山峰倒塌、大地裂开,执法处非常大的声音。(山崩地裂)(5)“好像”的近义词(犹如),“隐隐约约”的近义词(若隐若现)
(6)指时间很短,我们说······(霎时);指风声很大、浪声很大我们说·····(风号浪吼)强调多音字“号”;指又像从前一样我们说······(恢复)
3、(出示幻灯片7)这些词语你们能补充完整吗?
4、(出示幻灯片8)生字宝宝从词语中跳出来了,一起来认一认他们!(齐声拼读生字)
5、(出示幻灯片9)你发现还有哪几个字也和“风号浪吼”中的“号”一样是多音字?
6、(出示幻灯片10)提醒并范写部分生字的写法,如:“罩、昂、薄、蒙”等字。学生练写。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理解词语,提高识字效果。】
五、拓展阅读(10分钟)
1、(出示幻灯片11),提出阅读要求。
2、学生阅读,教师巡视,加强对学困生的指导。
【设计意图:拓展知识面,增大阅读量。】
六、小练笔(10分钟)
1(出示幻灯片12),明确写作要求。
2、学生自由写作,教师指导,分享写得好的作品。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自由表达的天地,同时在分享环节可以帮助写话有困难的孩子。】
板书设计:
1、观潮
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笼罩
恢复 罩
昂
薄
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2.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3.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第三、第四自然段,感受钱塘江的壮观气势。
教学难点:边读书边想象画面,受到自然美的熏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2分钟)
1、(出示幻灯片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词语,不知道大家还认识他们吗?开火车读词语。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呢?(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读中感悟(13分钟)
1、(出示幻灯片2)潮来前的钱塘江是怎样的景象?指名读“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早已人山人海。”这段话,通过“宽阔”、“横卧”、“蒙蒙的薄雾”这几个词感受钱塘江风平浪静,此时的静态美。
2、(出示幻灯片3)预设统领全文的问题: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奇”在何处?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第四自然段,画出相关的词句。
3、师生交流对以上问题的理解。
4、(出示幻灯片4)钱塘江大潮的奇特表现在潮来时声音和形态都给人以听觉和视觉享受,另外,从课文中对观潮者的描写我们也能感受到大潮之“奇”,非同一般!
5、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出示幻灯片5——9,欣赏优美的句子)
6、(出示幻灯片10、11、12)比较句子
①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
②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③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在头脑中展开想象,感受首钱塘江的雄伟浩大的气势。
7、(出示幻灯片13、14)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句,通过反复的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感受钱塘江的雄伟壮观。】
三、学当小导游,背诵第三、第四自然段(5分钟)
1、(出示幻灯片1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第四自然段,读完后同桌之间互相介绍钱塘江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可以用书上的原话,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看谁说的更好!
2、(出示幻灯片16、17)这是两个小导游的发言,谁来和他们比一比?指几名学生上台展示,适时鼓励。
3、课堂小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钱塘江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了解了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同作者一同感受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钱塘江大潮真是名副其实的“天下奇观”!】
4、(出示幻灯片18)齐读《观潮》这首小诗。
【设计意图: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拓展阅读(10分钟)
1、出示幻灯片19,学生按要求阅读。
2、巡视指导,帮助学困生。
【设计意图:增大阅读量,升华情感。】
五、小练笔(10分钟)
1、出示幻灯片20,学生按要求写话。
2、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分享好的写话。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自由表达的天地,同时在分享环节可以帮助写话有困难的孩子。】
板书设计:
1、观潮
由远到近、奔腾西去 闷雷滚动出白线,潮头怒吼贯江面。
山崩地裂城墙现,钱塘奇观天下传。
教学反思:
学习本课以后,学生们对钱塘潮有了基本的了解,通过ppt课件的播放,更加深了对钱塘潮直观的认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还有不足之处需要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