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血色家风作文
血色家风作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血色家风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翻开泛黄的老照片,有一位老人一双用满是老茧的大手托起一顶军帽,露出了孩子般的微笑和崇拜之情。照片已经模糊,时光更迭,一切都已不似以往。照片中的老人,就是我的祖父。
“我小的时候啊,解放战争打得正响,那时候的老百姓可真是苦呐。”祖父揽着年幼的我,为我讲述着他的童年。“记得那会儿,家里穷,连饭都吃不饱。可是我又不争气的大病了一场,可把我的爹娘急坏了,抱起我直向老医生家里跑。老医生看了看,摇摇头说:‘这孩子,没得救。’当时爹娘也没多想,就跑着把我送到了解放军区医院。没想到,他们给我打了一针,过了几天竟然也好了起来。后来我们才知道,我用的药是医院的奇缺的药品,爹娘实在过意不去,就把家里唯一的一头瘦猪宰了送去,但他们坚决不收。到最后,爹娘一想:不收东西归不收,好歹也要表达一下谢意,就让我跑去医院打打下手。一来二去,医院的人我也基本认识了。到后来,他们临走时,还给我留了一个纪念。”
说着,祖父用满是皱纹和老茧的双手从柜子里拿出一顶军绿色的帽子,红色的五角星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出夺目的光芒,那是希望的光芒。也只有这个时候,祖父才显得像个真正的老人,但他的内心却永远向往那一身军绿的戎装,那是属于他的血色信仰。
常常我会问起祖父,为什么他不去当兵。也是后来才知道,祖父是家中唯一的儿子。所以他选择留下来照顾家庭,选择将自己的梦想埋藏。尽管是自愿放弃,但没有如愿穿上军装依旧是祖父心中无法弥补的遗憾。
再往后翻翻相片,还会看到一位英姿飒爽的少年。一身军装,满身朝气。这,毫无疑问是我的父亲。他当过五年兵,这样,也算是圆了半个祖父的梦。
但父亲参军的原因,不仅仅是祖父从小的教导,更是他自己的梦想。
父亲小的`时候,身体很弱,一开始也有参军的念头,但只是为了强身健体,可是当他自己站在国旗下宣誓时,他发现:强烈的自豪感让他爱上了这份职业。这就是父亲的血色信仰,一半继承了祖父,一半来源于自己。
但是,为什么祖父和父亲都向往成为军人呢?那是因为:当兵不仅是为了报恩,也不仅是为了忠于自己的信仰,更是为了那每天早上在天安门城楼前迎风飞舞的用革命先烈鲜血染成的五星红旗。
再往后翻,一个小小的孩子顶着大大的军帽,穿着长长的军装,小脸严肃地敬着军礼。这,就是我。戴的是祖父的帽子,穿的是父亲的军装。
我,从小就对军人有着近乎疯狂的崇拜,对那一抹军绿有着近乎执念的追求。每当我抬头,望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就能感受到我的满腔热血在冲击着我的心灵。从内心深处油然升起一股自豪之情,我希望有朝一日,我也可以像父亲一样,身披戎装,为国效力,可以像他一样,在五星红旗下庄严宣誓,将血色家风延续下去。
合上影集,那份血色的信仰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与我一起成长。
第二篇:母爱话题作文:血色母爱
母爱话题作文:血色母爱
在一本书上,我看了两个“血色母爱”的故事。
故事一是讲,一只黄鼠狼脱皮哺子。有一位老农在田里下夹子希望逮住偷吃粮食的小动物。这天清晨,他去收夹子,看见夹到了一只黄鼠狼,拿起一看大吃一惊,因为只有一张皮,黄鼠狼逃了。他想,这只没有了皮的黄鼠狼,一定死在附近不远的地方。于是,他顺着血迹找去,在一个河沟里发现了黄鼠狼藏身的地洞,挖开一看,他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一窝还未睁眼的小黄鼠狼趴在那只脱了皮的母黄鼠狼身上。母黄鼠狼已经僵硬,而小黄鼠狼还在不断地吸着奶头。他呆呆地站了很久,把那张皮盖在母黄鼠狼身上才离开。从此,这位农夫再也不下夹子捕兽了。
另一个故事是:大地震中,有对母子被压在废墟里,母亲半个身子被混凝土板卡住动弹不得,七八个月大的婴儿在她的身下安然无恙。当救助人员挖洞接近这对母子时,母亲刚刚咽下最后一口气,而那个婴儿嘴里还含着母亲的食指。把孩子抱开才发现,母亲的食指只有半截。原来在母亲的乳汁被吸干以后,母亲就把自己的手指咬断,让孩子吸食自己的鲜血。
在生活中,我看到了这样鲜活的例子。
一天,我和妈妈去买鸡蛋煎饼,当我们正等饼出炉时,听见一个细小的声音在说:“快吃,凉了就不好了。”
我转头一看,地上蹲着母子两人,母亲抱着一个大饭碗,里面是纯白面条,一点儿菜都没有,而儿子却津津有味地啃着一个大鸡腿,母亲的衣服很脏,裤子已经分辨不出是什么颜色的了。这时,在我心里油然升起一种崇敬之情,这就是母爱,是超越一切物质,甚至超越生命的爱。
第三篇:血色海湾
血色海湾,豚积罪行
---观《海豚湾》有感第一次听到《海豚湾》的电影名,我的脑海里闪现的是一幅海豚竞相跃出海面的热闹画面。然而,想象往往比现实美好太多,看完电影后,我的心情激动了好久,那血红色的海水,无力哀鸣的海豚,面无表情的杀捕者,一幕一幕在我脑海重复播放。
我对杀捕海豚这一事实的认知其实是在很久以前朋友们的转发邮件中获取的,那时候,邮件图文并茂地控诉着世界各地杀捕海豚的残忍行径,而我虽然看得触目惊心,却总不敢相信也不能理解人们为什么忍心奴役甚至杀害这么可爱的生灵!也就是那个时候,我知道了海洋馆里表演节目的海豚背后的故事,从此,我便不曾去看过海洋馆里的动物表演。
看完海豚湾,我惊悚于日本太地町渔民猎杀海豚的理由----保护他们的传统。这个冷漠的解答竟然成为他们不顾一切杀害与人类和谐相处的动物的理由。正如纪录片所述,海豚处在食物链的顶层,人类杀而食之,海豚体内大量的汞就会残留在人的体内,久之会导致各种类似水俣病之类的影响人类繁衍的病症,渔民终将自食恶果,这让我想起前几年由于人们吃食果子狸而导致的发生在各地闹得人们胆战心惊的非典型肺炎,难道还不够令人警醒吗?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就是对自身的毁灭。
片中最让我感动的是里克对海豚的爱和誓死保护海豚的决心,当看到他抱着显示器走进会场时,我已感动到热泪盈眶,很欣喜地看到他的努力在他有生之年能够得以实现,日本太地町也减少了海豚的捕杀量,残酷地杀害海洋生物的行径终得到有效抑制。
这个世界太多的屠杀不为人所知,对大自然生物的毁灭积累到一定限度,我们人类也免遭灭顶之灾。保护动物,保护大自然,需要每一个人从身边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唯有这样,才能唤醒更多不知情人的环保意识,让那些只为一己私利而蓄意破坏生态平衡的人得到惩罚!
第四篇:何必血色
何必血色
当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在文化方面其实很苍白。初看这个题目,不光读不通,关键是犯了语文上的语法错误,笑自己的无知。不光如此,更因为它让我想到了周国平曾经写过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何必温馨》,所以惭愧自己有那么点班门弄斧的狂妄。
周先生的文章旨在让我们回归最实在的人生,那么究竟什么才是最实在的人生?爱情、家庭、人生理想,在作者看来,未必温馨,又何必温馨。爱就要爱得惬意,活就要活得轻松。
不禁想起了一年前在博客上写的一篇关于《血色浪漫》的观后感。事隔一年,又要重新勾起回忆。不说写的有多出彩,只是这部电视剧让我感动,主人公钟跃民追求的就是周先生所倡导的那种最实在的人生。按自己的意愿,想法来生活,对他而言,住豪宅与住窝棚的感受是相同的,彼此不相关联。试问,当今社会能有如此豪爽胸怀的又有几人?
然而,一年后,《血色人生》、《血色残阳》、《血色玫瑰》等电视剧的相继上映,让人觉得俗,又流于形式。我很想弄清楚到底什么是血色。于是翻开很久没动的字典查找它最初的含义,知道它本是用来形容皮肤红润的颜色,无他。那又何以可以频频走穴,亮相于各大银屏,实在让人费解。
一个词本身并无好坏,只是需要给它一个特定的语境,才能够彰显出它的魅力,一旦放错了位置,再完美的词也会让人厌恶,鄙夷它的粗俗,更何况滥用。
有的人为命运感到悲哀,但是今天,我却要为“血色”感到悲哀。那些自以为儒雅的人生生毁掉了一个更加儒雅的词,于他们自己,却浑然不觉,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写到这里,我忽然悟到了自己为何要为“血色”鸣不平的真正原因。《血色浪漫》跨越时间的长河,从文革开始,以一群追求理想主义的青年为线索,演绎一场浪漫的人生。因为喜爱,所以不容别人染指。或许其中有自私的成分存在吧,但却找不到一个能令自己心情舒畅的理由,实在不愿看到“血色”一词的平庸化。
对于这些,我实在想不明白,更不知该如何收尾。想借周国平先生的笔来作个概括:
未必血色,又何必血色!
实在找不到一个确切的主语,那就这样结束吧!
第五篇:血色母爱
血色母爱
故事一:黄鼠狼脱皮哺子。有一位老农在田里下夹子希望逮住偷吃粮食的小动物。这天清晨,他去收夹子,看见夹到了一只黄鼠狼,拿起一看大吃一惊,因为只有一张皮,黄鼠狼逃了。他想,这只没有了皮的黄鼠狼,一定死在附近不远的地方。于是,他顺着血迹找去,在一个河沟里发现了黄鼠狼藏身的地洞,挖开一看,他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一窝还未睁眼的小黄鼠狼趴在那只脱了皮的母黄鼠狼身上。母黄鼠狼已经僵硬,而小黄鼠狼还在不断地吸着奶头。他呆呆地站了很久,把那张皮盖在母黄鼠狼身上才离开。从此,这位农夫再也不下夹子捕兽了。故事二:母亲断指哺儿。唐山大地震中,一对母子被深深压在废墟下,母亲半个身子被混凝土板卡着动弹不得。七八个月大的婴孩在她的身下安然无恙。几天后,救助人员挖洞接近这对母子时,母亲刚刚咽下最后一口气,而那婴孩口里还含着母亲的食指,抱起孩子,发现母亲的食指只有半截。原来母亲在危难中一直用乳汁延缓着孩子的生命,乳汁吸干了。她拼力咬断自己的指头,用鲜血让孩子存活下来。
听到这个“血色母爱”的故事,我难以入眠。我想起我近邻的一个女人,她是我小学时的同学。有一年夏天,她的三岁的儿子,在路边的油条摊边玩,在油锅倾倒的那一刻,她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滚沸的油,孩子仅一条腿被烫伤,而她的半边脸却破了相。此后,丈夫渐生嫌弃之意,她自己也陷入无尽的苦痛之中。当时,我真想到她的身边,告诉她这个“血色母爱”的故事,对她说:“你是伟大的,美丽的女人。” 后来,我如愿把这个故事说给她听,也说给她的丈夫听。她哭了,他也哭了。再后来,他与她恩爱如初。
故事三:东欧有对母女感情上有了裂痕,13岁的女儿一直认为母亲的地位卑微,使她在人前抬不起头。母亲终日忙碌辛苦,也不能使女儿快乐起来。2002年2月,母亲邀女去阿尔卑斯山滑雪。母女俩在滑雪中,由于缺乏经验偏离儿滑雪道
迷路了,又遭遇了可怕的雪崩。母女俩在雪山中挣扎了两天两夜,几次看见前来搜寻她们的直升机,都因她们身穿的是银灰色滑雪装,而未被发现。终于,女儿因体力不支昏迷过去,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医院里,而母亲已不在人世了。医生告诉她,是她的母亲用生命救了她。原来,是母亲割断自己的动脉在雪地里爬行,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一片白雪,直升机因此发现了目标。
冰心老人说过:“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是的,这世界就是因为有了女人、有了母亲、有了母爱,才如此亮丽灿烂、多姿多彩。
文章一:曾几何时,我仰着稚嫩的小脸,对母亲说:“我要携着歌声去浪迹天涯。”母亲只是笑而不语,单身驻立在风中,若有所思地望着那飞在天空的白色的蒲公英。母亲告诉我,她知道我的梦在远方,天上最远的那颗星永远是我寻求的归宿。她说,她会永远支持我。当时,我的内心深外只是朦胧地感到母亲对我的理解,而那时的年幼无知,却让我始终没有觉察到母亲说话时的那份不舍与怜惜。时光拉长了我的身影,长大的我又重新审视了母亲的一切:当阳光驱散夜的残暮时,当夕阳被朦胧的地平线吞噬时,母亲背着农具疾速行走在田间的那条小道上,光明和黑暗都无法阻止她的脚步;当星斗满天,我和同学在月下嬉戏追逐时,母亲正在将她的爱一针一针地织进我的毛衣里;当严寒冬曰,我穿着暖暖的羽绒服在火炉旁谈笑风生时,母亲正在用胀裂的双手搓洗那寒水中的衣服;„„ 于是,我的心被深深地触动了,被重重地击痛了,此时此刻,我开始怀疑,我的梦还在远方吗?我还能坦然地携着歌声去浪迹天涯吗? “感恩”!理性的思想向我发出圣命。然而,我是应该厮守在母亲身边,让她享受天伦之乐?还是先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再让母亲安享后半生? 清晨的朝阳已缓缓升起,又是新的一天了。我重整思绪,理智问我:“你没有坚实的臂膀,如何报恩?你没有生存的能力,何敢言报恩?你没有任何资本,拿什么偿还母亲的恩情„„?”
我仍不能释怀,为年幼时不懂报恩而惭愧,更为现在懂得了报恩却不知如何感恩而迷惘。此时,母亲说,她希望我铸炼一双坚硬的翅膀,造就一身独闯天涯的勇气,然后去打造自己的未来,这是她最大的欣慰。她说她会为我守一片平静的港湾,那里有一股长流的爱的源泉,无论何时,我都是她永久的牵挂。我豁然开朗,感恩像圣命,激励着我去浪迹天涯,打造自己的一方新天地。我会携着圣命去独创未来,像远飞的蒲公英种子,载着母亲的爱与恩情,飞向天空的尽头,落地、生根、发芽、开花。那时,我会含着泪水捧给母亲一片新天地,她定会露出天下最动人的笑容。
文章二:母爱是一份香包,把祝福带给子女;母爱是一团炉火,让温暖填满心田;母爱是一段蜡烛,把美好无私奉献„„每当我细品那至深至切的母爱时,我便会情不自禁的想起母亲,想起那张慈祥的面孔,想起那段生动曲折的幼时往事。母爱是深沉的,母爱是细腻的,母爱是无私、伟大的。我用心去体会,去感觉才能有资格接受这份爱,这份无价的爱。而今年的母亲节,我又想起一位哲人说的花:母亲,是一本读不完的书。是啊,母亲给予的爱,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有一种爱,是世间最无私的爱;有一种付出,是世间最真诚的付出;有一种关怀,是世间最永久的关怀,这便是母亲给予我们的一切。母亲的爱是无声的;母亲的爱是细腻的;母亲的爱是伟大的;母亲的爱是恒久的。每个人都经过母亲的怀胎十月来到世上。从孕育小生命开始,母亲的责任便显得如此沉重,她肩负着生命的成长和延续。有些初为人母的孕妇在妊娠期间反映特厉害,甚至出现呕吐,吃不进东西,但是为了肚子里的孩子,她们还的硬撑下去。当躺在产床上的时候,那种心情我不知道该是怎样的,但我猜想,一定是期盼伴随着痛苦吧,这一切或许只有作为母亲的人才有资格来论述。十月的煎熬随着婴儿的一声啼哭,这所有的痛苦便显得如此的淡薄,也瞬时间化痛苦为幸福,也许由于母性的
缘故吧,她们精心的呵护就像对待温室里的花草一样,每一次的抚摩是那样的柔和。孩子的成长的道路上更离不开母亲的呵护与关爱。她们为了孩子吃好,穿好,甚至可以对自己吝啬,但决不亏待孩子。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母亲的道路是艰辛的,但母亲面对困难时却从未退让过。她把一生的爱全部倾注给了孩子。但作为年幼的我,总觉得在我们姊妹几个当中,母亲最不喜欢的便是我,所以心中难免对母亲有些怨恨,不理解,时常有意无意的伤害着母亲。直到长大成人,离开家乡,想念母亲,回忆起以前的点点滴滴,才让我感到原来母亲对待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样的疼爱,因为每个孩子都是母亲身上掉下的肉。每一次接到母亲的电话,我都感到一种来自内心的亲切温暖,给予我这种感觉的除了母亲,我想很难再找到其他人。也许只有远离亲人,思念亲人,才更加懂得珍惜亲情吧。每一次回家看望父母,都觉得时间是那样的匆匆,与父母相处的日子是那样的短暂。正因为感觉到了时间的匆忙,所以我会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听母亲诉说家中的近况,是我每次回家的必须听到的。而母亲必须问我的问题,我也有了归纳和总结:第一:上班忙不忙?累不累?第二:个人的问题。我知道母亲的心意,希望我早日有个好的归宿,也好了结她二老的心愿。就算为了父母,我也要尽可能的早日找到属于我的那一份幸福。母亲现在年纪大了,脸上出现了皱纹,头上的黑发也逐渐变成了银丝,我知道那是母亲历经沧桑岁月蹉跎的见证,那是母亲含辛茹苦的见证。尽管我们已经长大,但在母亲的眼里,我们永远是孩子,长不大的孩子,她给予我们依然是无尽的关怀。母亲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生命,重要的是养育之恩,那份伟大的爱,我想我用一生都难以报答的,也更是无以回报的。我知道形容母亲的词语有很多,形容母爱的词语也有很多,像伟大、宽广、善良、慈祥等等,所以我也找不出比这些更为准确的词语来形容母亲,但是我懂得“乌鸦反哺”和“羔羊跪乳”的道理,所以我会尽可能的来回报母亲给予我的温暖与关怀。也希望全天下的儿女都能够善待老人,善待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