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欧阳修夏至古诗
欧阳修夏至古诗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欧阳修夏至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夏至日作》
唐朝·权德舆
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夏至避暑北池》
唐代·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竹枝词》
唐朝·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夏至》
宋朝·张耒
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
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
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
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
几微物所忽,渐进理必然。
韪哉观化子,默坐付忘言。
第二篇:关于夏至的古诗
关于夏至的古诗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夏至的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夏至日
唐权德宇
枢轴没有关闭,四个序列是交错的。
送,今一阴。
2、竹枝词
刘唐玉溪
江水平的绿柳,在文浪岸边歌唱。
东边的雨,东边的日出,说天没有晴,但依然晴朗。
3、梦见夏至,想起苏州的客人。
唐·白居易
回想起在苏州的'日子,我常常享受夏至盛宴。香鼓里竹嫩,酥鹅鲜。
全国亭台楼阁,吴牵着弦。家家有酒,处处有船。
注意君主,我就在前面。这个村子很老了,而且还在东边。
罗迈的秋天,江南多雨。云起上楼已经十三年了。
4、当我回国时,我成了学校图书助理
唐·白居易
没有早餐,没有隐藏的钱。
然后我要求我的亲戚,你来到首都。
薄薪不亲,别家不合时宜。
冬天很暖和,但是春天,正赶上采兰期。
一直到第二年夏天都是阴天,有点晚。
然而,如果你担心,黑夜漫长,先知独自一人。
龙翔观路,梦想与你同行。
季节变换,蝉鸣槐树枝。
5、“衡阳县夏至日”。
唐令狐楚
一路守河,七路看河满月。
发将七十,乡通三千。
带着窗帘不能游泳,但是关着也睡不着。
新的节日又来了,所以我们互相捐款。
什么时候关门,号召力高。
6、夏至后的雨
哲苏颂
但天不穷,旱多雨。
麦泉在转,谷穗在落,雷声在落。
一年不下两次雨,真的难以为继。
我穷,我富。
十五年,有田颖川。
缺乏努力让你对自己的那份感到羞耻。
我会好好待你的,但我不会打扰你。
养了很久的尸体也没用,但我不知道他的命运。
7、夏至
雷
长期工作极为成功,大运忽动。世事未知,微阴生九原。
突然杀了换个手柄,夏冬就成人了。崔伟的干云树既安全又新鲜。
少数事情被忽略,循序渐进是必然的。看着孩子,安安静静的坐着,什么都忘了说。
8、“与国子监守夏至真二首”
宋晨余一
千柳在明波中闪耀,满屋繁花。
新事物是变化的,意义是固定的,场景很多。
鱼聚亭影,微涡散镜。
江湖虽远,雨却下的很大。
忽看鸟中箭,三叹奈何。
9、夏至
宋凡成大
李垂着腰许愿,粽子丝扎着胳膊。
节日与当地习俗竞争,老人与同伴玩耍。
10、夏日杂乐(四首)
刘明记
夏音诞生已经半个世纪了。
不除鳞,不入龙之梦。
雨蝉贴绿草,萤火虫长青苔风檐。
细景宜消遣,浊镜少且无。
第三篇:描写夏至的古诗
描写夏至的古诗
夏至一阴生养无晨昏膳,隐无伏腊资。遂求及亲禄,僶俛来京师。薄俸未及亲,别家已经时。冬积温席恋,春违采兰期。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块然抱愁者,夜长独先知。悠悠乡关路,梦去身不随。坐惜时节变,蝉鸣槐花枝。...出自:《思归 时初为校书郎。》 年代:唐
作者: 白居易常谙夏至筵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出自:《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年代:唐
作者: 白居易前朝夏至还上庙何处行商因问路,歇肩听说田家苦。今年麦熟胜去年,贱价还人如粪土。五月将次尽,早秧都未移。
雨师懒病藏不出,家家灼火钻乌龟。前朝夏至还上庙,着衫奠酒乞杯珓。许我曾为五日期,待得秋成敢忘报。阴阳水旱由天工,忧雨忧风愁杀侬。农商苦乐元不同,淮南不熟贩江东。...出自:《田家苦》 年代:宋
作者: 章甫夏至炼水银冬至炼朱砂,夏至炼水银。
常使居士釜,莫令铅汞分。子母既相感,炎候常温温。如是既久久,功成升紫云。...出自:《赠潘高士二首》 年代:宋
作者: 白玉蟾事白夏至秋畴昔留此寺,亦兹腊雪天。天寒了不异,俯仰十一年。是时尚守郡,赴逮趋淮壖。不知坐何事,自省无尤愆。家有屋几间,亦有数顷田。书生未甚穷。不忧无酒钱。事白夏至秋,然后得南旋。即今身自由,幸已不属官。客贫一物无,驾此如叶船。四仆色常饥,况望酣与羶。家人九霄外,何由致橐饘。岂不亦念我,逢曲...出自:《过嘉兴道中接待寺丁丑十二月赴逮扬州遇雪留》 年代:宋
作者: 方回 夏至老秧含寸荑夏至老秧含寸荑,平田回回不敢犁。
群农无计相聚泣,欲将泪点和乾泥。祠山今古同一敬,签封分明指休证。传言杯珓三日期,注绠翻车连晓暝。龙神波后何惨怆,昔睡今醒喜萧爽。人云天上行水曹,取此化权如反掌。浙河以东尽淮壖,哀哉震泽几为原。愿王顿首玉帝前,请赐此雨周无偏。...出自:《祷雨题张王庙》 年代:宋
作者: 新水涨荒陂,芸芸稻盈亩。东家及西邻,世世结亲友。夏至熟黄瓜,秋来酿白酒。新妇笑嘻嘻,小儿扶壁走。门口沙溪清,垂垂几株柳。醉卧梦羲皇,凉风入虚牖。近说明府清,征徭曾减否? 枣花落靡靡,一犬护柴关。节序届芒种,何人得幽闲。
夏至熟黄瓜叶适蛙鸣池水满,细草生阶间。刈麦欲终亩,风吹雨过山。大儿早未饭,叹息...出自:《田间杂咏(六首)》 年代:明
作者: 樊阜夏至阴生景渐催夏至阴生景渐催,百年已半亦堪哀。葺鳞不入龙螭梦,铩羽何劳燕雀猜。雨砌蝉花粘碧草,风檐萤火出苍苔。细观景物宜消遣,寥落兼无浊酒杯。¤...出自:《夏日杂兴(四首)》 年代:明
作者: 刘基
第四篇:采桑子宋欧阳修古诗翻译
《采桑子十首》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一组联章词。欧阳修晚年退居州颍州,极喜爱颍州西湖景色,在此写下这十首词,其中前九首写景,最后一首抒情。全词描绘颍州西湖自然之美,写恬静、澄澈,富有情韵,宛如一幅幅淡雅山水画。下面是采桑子宋欧阳修古诗翻译请参考!
采桑子十首
其一
轻舟短棹西湖好2,绿水逶迤3。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4。
无风水面琉璃滑5,不觉船移。微动涟漪6,惊起沙禽掠岸飞7。
其二
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返照波间,水阔风高扬管弦。
其三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8。玉盏催传9,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10,空水澄鲜11。俯仰留连12,疑是湖中别有天。
其四
群芳过后西湖好13,狼籍残红14。飞絮濛濛15,垂柳阑干尽日风16。
笙歌散尽游人去17,始觉春空。垂下帘栊18,双燕归来细雨中。
其五
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飞盖相追19,贪向花间醉玉卮20。
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21。
其六
清明上巳西湖好22,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其七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23。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其八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24。谁羡骖鸾25,人在舟中便是仙。
其九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26,水面风来酒面醒。
其十
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27。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
归来恰似辽东鹤28,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词句注释
1.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阕各四句三平韵。
2.轻舟:轻便小船。短棹:划船用小桨。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省阜阳市西北。
3.绿水:清澈水。逶迤:形容道路或河道弯曲而长。
4.隐隐:隐约。笙歌: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
5.琉璃:指玻璃,这里形容水面光滑。
6.涟漪:水波纹。
7.沙禽:沙洲或沙滩上水鸟。
8.急管繁弦:指变化丰富而节拍紧凑音乐。
9.玉盏:玉制酒杯。
10.行云却在行舟下:指天上流动云彩倒影在水中,仿佛就在行船之下。
11.空水澄鲜:天空与水面均澄澈明净。
12.俯仰:仰观俯察,观赏。
13.群芳过后:百花凋零之后。群芳,百花。
14.狼籍残红:残花纵横散乱样子。残红,落花。狼籍,同“狼藉”,散乱样子。
15.濛濛:今写作“蒙蒙”。细雨迷蒙样子,以此形容飞扬柳絮。
16.阑干:横斜,纵横交错。
17.笙歌:笙管伴奏歌筵。散:消失,此指曲乐声停止。去:离开,离去。
18.帘栊:窗帘和窗棂,泛指门窗帘子。
19.飞盖相追:化用曹植《公讌》诗:“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盖:车篷;飞盖指奔驰马车。
20.玉卮:玉做杯子。卮:饮酒圆形器皿。
21.沧洲:水边陆地。
22.上巳:节日名,古时以阴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这一天人们多到水边嘻游,以消除不祥。
23.幢(chuáng):古代帐幔。
24.琼田:神话传说中种玉之田。此处指月光照映下莹碧如玉湖水。
25.骖(cān)鸾:谓仙人驾驭鸾鸟云游登仙。骖:驾,乘。
26.莲芰(jì):即莲花。芰,菱。
27.朱轮:古制,太守所乘之车,以朱漆涂轮。作者曾任颖州知州故以太守自比。
28.辽东鹤:喻久别重归而叹世事变迁,或喻人去世,或指鹤。[1] [2] [4-5]
白话译文
其一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水面,光滑好似琉璃一样。不觉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细浪在船边荡漾。看,那被船儿惊起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其二
春光深浓,雨过天晴,西湖景色更显美好。百花百草争奇斗艳,蝴蝶蜜蜂纷飞喧闹,晴朗阳光照耀花儿暖热像要燃烧一样。
木兰做船桨划着画舸悠然离去,就好像是天上神仙光辉返照湖上碧波,水面辽阔,风高气爽,船上人悠扬地奏起管弦。
其三
西湖风光真好,乘画船载着酒肴在湖中游赏,急促繁喧乐声中,不停地传着酒杯。风平浪静,缓缓前进船中安睡着醉倒客人。
醉眼俯视湖中,白云在船下浮动,清澈湖水好似空然无物。仰视蓝天,俯视湖面,水天相映,不禁使人疑惑,湖中另有一个世界。
其四
百花过后暮春,西湖风景依然美好,凋残落红,任游人踏狼藉遍地,漫天柳絮狂乱飞舞,迷迷蒙蒙,垂柳轻拂着栏杆,整日里暖风融融。
喧闹笙歌散尽,游人离去,我才顿然发觉西湖之春空静,心中感到很失落,回到屋中,我垂下窗帘,一双燕子穿过细雨蒙蒙,翩翩回到巢中。
其五
什么人能理解欣赏西湖风光美好,西湖无时无刻不是良辰美景。奔驰马车互相追逐,用玉杯饮酒作乐于花团锦簇间。
谁知道在闲来倚凭栏杆地方,远远望去,芳草莽莽,斜晖脉脉。水面悠远,烟雾微茫,在那湖岸边上白鹭一点天上飞。
其六
清明上巳节,西湖风光都很好,满眼是繁华景象。谁家车马在抢道争先?一辆有着红色轮子和金色花朵车子,为超前,绕道旁从柳树行中奔驰而过。
游人在日暮时分相随归去。醒醒,醉醉,相互招呼,喧哗不已。从西湖弯斜堤岸一直到城头,沿途都是开放鲜花。
其七
西湖风光真是好,荷花开后清香缭绕,划着船载着酒宴来赏玩,用不着旌旗仪仗,自有红花为幢绿叶为盖随船而来。
彩画游船驶进荷花丛深处,金杯上泛起加荷香酒香。傍晚烟雾夹着微雨,在一片音乐歌声里,船儿载着醉倒游客归去。
其八
西湖风光真是好,天光水色融为一片,景物都是那么清丽新鲜。鸥鸟白鹭安稳地睡眠,它们早就听惯管弦。
那风清月白更是迷人夜,湖面好似一片白玉田。有谁还会羡慕乘鸾飞升成仙,这时人在游船中就好比是神仙!
其九
日暮时,在天边夕阳和残霞斜照下,西湖风格尤其好。花坞苹汀,十顷湖面水波平静,野草丛生湖岸边一艘无人小船横向湖心。
月亮挂在天西南边,上边浮云消散,倚靠在栏杆边凉意顿生。湖上莲花传来一阵阵清新香气,水面凉风吹到脸上惊醒酒意。
其十
我平生因为喜爱西湖风光美妙,所以到这里任最高地方长官,可富贵就像浮云一样地过去,不知不觉地已经过二十个春天。
这次归来,就像离家千年才化鹤归来仙人丁令威,无论是城郭、人民等等,一切都是过去所未见。有谁还能认当年旧主人——曾任当地长官我啊!
第五篇:欧阳修
欧阳修《踏莎行》《蝶恋花》教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诗词阅读鉴赏的一般方法,能对诗歌中的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2、了解北宋早期婉约的词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的艺术风貌。
3、了解欧阳修在北宋词坛的地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感受词的感情,提高审美能力。
2、把握诗词中常用意象的含意,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3、欣赏探究名句,对诗歌中的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撰写文笔隽永的诗词意境想像文章,体会古代诗词的情感。
2、北宋早期婉约的词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的艺术风貌。
【教学重难点】
1、诗词阅读鉴赏的一般方法,能对诗歌中的佳妙的炼字进行鉴赏。
2、通过撰写文笔隽永的诗词意境想像文章,体会古代诗词的情感。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安排]一教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1、回忆所学欧阳修文章及有关重要文句
2、引入两首词
二、听两首词录音
三、朗读,体会情感
四、质疑、讨论
《踏莎行》:
选写残梅、细柳有什么作用?
①选写残梅细柳有交代时令、描写路上所见景色的作用。
②“残梅”暗用《荆州记》的典故:“陆觊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因赠以诗:折梅逢驿使,寄予陇头人。”而眼前梅已残,无法寄赠家人;“细柳”也暗用折柳送别的典故,想到家人送别情景。表明行人思念家人的意思。
“草熏风暖”是描写春色秾丽,以乐景写哀愁,在大好春光里离家远行,更觉悲伤。
“摇”形象写出行人不忍速行,时时勒紧缰绳,眷顾美好景色的情态。
“离愁渐远”怎么会“渐无穷”?
常理离愁越远越淡,然而这里离愁越远越多,原因是离家,离思念自己的女子越远。生动形象地表现行人的悲伤之情。
“春水”的比喻好在何处?
“春水”比喻愁情,承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写法,以形象表现抽象,也是以乐写哀。“离愁渐远渐无穷”和“迢迢不断”为比喻作了两层铺垫,很是自然。
叠词的效果
起强调作用,强调是指全部的、所有的、满满的柔情、思念以及哀怨。
如何理解登高、远望的写法?
登高是为了远望,不要登高是因为无法远望,无法远望的原因是平阔的草地之外是春山,春水已经无情的遮断了远行人的身影。这是层层深入的写法。
“春山”是闺中人想象、思念所能达到的极限,这以后的痛苦只能让读者去想象了。结句言有尽而意无穷。
视角的探讨 上阕写行人,由景到情再到景,下阕写闺人,由近及远。全词到底是从行人的角度写还是从闺人的角度写呢?这里存在一个视点的问题。
关 键在下阕的“楼高莫近危阑倚”一句,这是远行人对闺中人的劝告,“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是其原因的解释。全词是从行人的角度写的,下阕是行人 推想家中女子思念的情景。前人常常用这种虚想模拟的写法,如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小结:整体把握。
首先从全词上下两阕整体把握,理清相互关系,判断出行人是主,闺中人是宾,从而水落石出,豁然开朗。
再 从作者创作的整体考虑,欧阳修同期诗《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shā,长,路长)。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春入河边草,花开 水上槎(chá,竹排)。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这首诗写自己春日在南方旅途中思念家中的情感,与我们对《踏莎行》的解读一致。
行人是主,体现出北宋词的发展创新,是“格高韵远”的表现;闺中人是宾,承袭唐五代艳词之风。
《蝶恋花》:
李清照《词序》:“欧阳公作《蝶恋花》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李清照为何酷爱这句?
李清照本人是叠词高手,故酷爱这句。(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三个“深”字重叠,前两个重叠直接强调深的程度,第三个“深”又推进一层,与“几许”构成疑问语气,与下面“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呼应起来,别有一番情趣。
“游冶处”与“章台路”之间有关系吗?
“游冶处”就是“章台路”。这句有倒装,应为:楼高,不见玉勒雕鞍游冶处――章台路。
“春”字如何理解?
“春”字语意双关,表明上指自然界的春天,又指词中女子自己的青春年华。
结句是触景生情还是借景抒情? 之境,把自己激动的心情加到客观的景物里去,缘情造景,这就是有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中“泪眼”表明词里女主人公自己心情已经非常激动,把自己的感情附着到“乱红”之上,这应该是借景抒情。
清代人张惠言《词选》认为这首词是一首政治诗,有道理吗?
清代人张惠言认为,“庭院深深”就是说王宫已经非常深远,不易进入;“楼高不见”是说君王又不觉悟;“乱红飞去”喻大臣被贬逐,即北宋韩琦、范仲淹被贬。
王国维认为张惠言是穿凿附会,在《人间词话》里说:“固哉,皋文(张惠言字)之为词也!”认为本词只是兴到之作,没有寓意,就是写豪门大户的弃妇之怨。
小结:就时代论文
王 国维批评张惠言主要依据北宋早期词的特点和风格,北宋,柳永才开始写市民生活、苏轼才完成了词由主要写儿女艳情转向表现社会生活的内容的转变。晏殊、欧阳修等人的词作,题材相当狭窄,主要写艳情,以娱乐抒情见长,少有寄托,同时代的范仲淹写了少量边塞词,欧阳修还嘲笑他为“穷塞主之词”,王国维甚至称北宋 早期词为“倡优也”,所以《蝶恋花》不可能是政治诗,这是时代限定的。
内容基本承袭唐五代艳词,艺术手法高超,意境深远,体现北宋词“格高韵远”的发展创新。
五、读晏殊词,比较:三首词都写春景,它们有何异同?
齐读三首词。
三首词都描写春天景色,时间有些差别:《踏莎行》时令略早一些,《破阵子》《蝶恋花》略晚一点,是暮春景色。
都写到落花:《破阵子》纯粹交代时令,描绘春色;《踏莎行》既交代时令,也表现别情;《蝶恋花》主要借落花抒发怨妇之情。
手法不同:《破阵子》是正衬,《踏莎行》是反衬,《蝶恋花》是借景抒情。
六、探究北宋早期婉约词词的特点,评价其在词的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影响
1、内容:同学们在预习时比较集中地问到三首词的作者与词中抒情主体的关系,明明是男子,却以女性主体出现。三首词基本上都是以第三人称来写。作者尽量淡出抒 情主体的角色,这是当时的词风所决定的。以词为“诗余”,走的是五代、南唐词人艳词的老路,在题材上仍以传统的红粉佳人为主,明显受到唐五代“诗庄词媚” 思维定式的影响。北宋早期词人,多应酒宴之间歌儿舞女的要求,填词当筵演唱。北宋早期词人作词,是随意性的应酬,是业余的娱乐消遣,是逢场作戏,是私生活 的真实描写,是无遮掩性情的流露。
晏欧词也有所开拓创新。如晏殊的《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由传统的红粉佳人写到了乡村“采桑径里”的女伴,人物形象生动传神,脂粉气淡了几分,给词坛带来自然清新的气息。如欧阳修《踏莎行》里男性开始悄悄成为主体。
这就体现出本课课题《“格高韵远”的北宋词
(一)》中的“格高韵远”,初步显示出不同于唐五代艳词的特点。
2、艺术形式:
对仗:《破阵子》三组工整的对偶句,《踏莎行》两组精巧的对偶句,还有句中的对偶,如“草熏风暖”“雨横风狂”等,加上散句,既具有对称和谐之美,也具有袅娜多姿之态。
风格:柔媚婉约,细腻别致。
声韵:平缓舒徐的节奏,丰富多彩的韵脚,精严多样的字声配合,别具一种雍容富贵的气度。雅致文丽的语言,使词向典雅净洁的方向迈进一步
词的形式更加成熟,味道更加隽永,与唐五代词相比初步显示出韵味隽永的特点。
结论: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的北宋早期词艺术手法胜于思想内容,令词的形式日益丰富多彩,声韵格律变化繁多而又规范整饰,创作技巧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高水平。是宋词走向成熟、走向巅峰的重要发展阶段。
七、布置作业:
教材“阅读提示”里认为,晏殊词“理深旨远”,有同学在预习时提出不同看法。请你再选读几首晏殊词,谈谈自己的看法?
背诵三首词。
八、教后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