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0号文库

谈谈生活中的仪式感大全

谈谈生活中的仪式感大全



第一篇:谈谈生活中的仪式感大全

谈谈生活中的仪式感

在拜读了纪如景著作的《仪式感:以喜欢的方式过一生》,颇有感触,三两文字,记录成文。

仪式感是什么?这个认知很关键。很多时候人们把“仪式感”视为虚伪浮夸,等同于形式主义。的确,缺乏智慧和思考的行头、假把式给人抽离和空洞之感,那样的仪式感太虚。

真正的仪式感应该是一种认真生活的态度,认真的制造出一种庄重的氛围,是认真对待生活,同时希望被生活认真对待。

生活需要仪式感,在仪式感的渲染下,我们将虚幻的、抽象的、不可捉摸的东西变作实体,变作记忆。那么缺少仪式感生活会怎么样呢?

感受最深的就是现在的传统假日仪式感已经大大弱于往日。其中以春节为例。依稀记得儿时春节的记忆,春节之前的很多天就开始置办年货,我记得当时一大家子骑着机动三轮车去集市置办年货,要买的东西都是提前写好在一张纸上的,小到火柴、针线,大到礼品爆竹,东西买的非常齐,好像往后就没有售卖了。现在置办年货倒是越来越方便了,还记得去年我问母亲为什么快过年了,还没有开始置办年货,她说现在这个时代还怕买不到年货,大年二十九晚上去买也不迟,我沉默了。

儿时总会买各种各样的烟花爆竹,大红鹰,雷王,传奇,类型也有很多,双响炮,三响炮,擦炮,摔炮……现在因为环境问题,烟花爆竹被禁放了,现在过年寂静无声了。

小时候有的红包很多是红纸包的,我记得外婆总会把最好看的红包袋给我,压岁钱真的是我压在枕头下的;现在送红包的环节真的是越来越赤裸裸的金钱交换,“你的拿到的红包还不是我拿钱去换的”,说的确实有道理,有道理到了你已经对送红包这种形式感到无所谓……

类似春节一类节假日的仪式感越来越淡了。现在的假期年轻人宁愿以工作的名义待在钢筋混泥土铸造的城市里,宁愿趁着这段假期出去旅游,“家,少我一个人还不是照样可以过节”。

当然我们也感受到了仪式感的渐渐淡化,“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了”,“乡愁在现在如今好像已经不存在了”……

生活里要是有仪式感的,否则就会弱化彼此的想念,就会让家庭失去它的氛围。

生活的仪式感不仅仅存在于传统节日中,还存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吃是一种仪式,做也是一种仪式。所有的妈妈知道厨房烟熏火燎但就是不愿意远离,所有的厨师都知道烹饪的工作很累但依然在厨房忙碌。菜刀与菜板碰撞的`“笃笃”声,铲子与铁锅相遇的“叮当”响,热油遇水的炸裂声……烹饪的每一个步骤都有仪式感,通过这些步骤,生活具有独一无二的味道。美食不在于食物的美味,而在于烹饪、进食这一系列环节构成的仪式,每一个成年人离开家后都存有妈妈在厨房里忙碌的记忆,那就是家的仪式之一,也是就蔡澜说“世界上最极致的口味永远是妈妈的味道”的原因吧。

还记得我第一次佩戴上红领巾是多么庄严地事情,仪式感告诉我此刻我是一名骄傲的少先队员。还记得我大一进部门面试是多么紧张,仪式感告诉我,我要好好对待这份工作,仪式感在这时候给人更多的是一种归属感,一种责任感。

以前看到过一篇文章叫《方便面的仪式感》,不管日子过得多么紧凑,生活都可以有仪式感,这种仪式感更多是表现你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不仅是个人,一个国家也有他的仪式感。比如说奥运会的开幕式。这是一种更盛大、更复杂的仪式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含义。向世界展示国家的综合实力,建立一个国家的新身份,一个集体的新形象。

生活中看似无趣的事情,若用认真的态度对待,就会变得庄重起来。

第二篇:生活中的仪式感,到底有多重要

有仪式感的人,总能把枯燥乏味的生活,变得欢乐有趣,总能化解人生里的烦恼和苦涩。

为工作创造仪式感,日子就不会难熬

注重仪式感的人,就有能力把每件事都做成值得回味的纪念版。

我的上司,她特别喜欢买花,隔三差五就买花回自己的办公室,有时候是百合,有时候是玫瑰,有时候是雏菊。

我们都很好奇,为什么有人那么喜欢花呢?一次吃饭的闲聊中,就问她,她说:在办公室里面插上一瓶话,让自己在想起中开始一天的工作,让自己工作起来觉得更加愉快。

后来我去观察了她的办公室,发现她的办公室无论是视觉上还是嗅觉上都给人很美的享受,比其他主管的办公室让人舒服。

她很喜欢将自己办公桌面整理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电脑、资料文件等都没有乱来摆放,都有固定的位置。

她每天到办公室第一时间就是整理好桌面,然后插上鲜花,这是她每天工作开始前的仪式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仪式感,工作起来更加有条不紊,在繁忙的工作中也能感受到很多的愉悦。

对于上班族来说,朝九晚五的生活真的很让人觉得枯燥和疲惫,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来,如果你能为自己的工作创造一些仪式感,相信你的日子就不会那么难熬了。

有仪式感的人事半功倍

最近我报了一个拉丁舞班,在这个班里面,我是跳得最烂的一个,每次去上课都觉得很自卑,都不敢抬头看老师。但是我发现班里面有个女生跳得特别好,那舞步简直可以跟老师的相比。

我观察了她一段时间,就发现她跟其他的同学很不一样,最大的特点就是,她跳舞的装备很正式,一双银色中跟皮底的拉丁舞鞋、一身紧身闪着金色珠片的拉丁舞裙,这样的穿着让她看起来很有跳拉丁舞的仪式感。

她那姣好的身材在音乐里摆动,随着旋律灵动地旋转,优美极了。

有一次在课堂休息的时候,我就跟她聊天,本来以为她跳得那么好,肯定是从小就开始练习的了,没想到,她也是才练了十几堂课而已。

她说:其实拉丁舞不太难,但是在开始之前最好买一套漂亮的战衣和战鞋,暗示自己这是一个学拉丁的仪式,这样自己才更加有信心,更加用心去学,去跳。

听完后,反观一下自己和周围的同学,都是差不多穿了运动服就来了,这样的装备根本就没有跳拉丁舞的仪式感,就感觉像是来玩玩而已,所以一直都认真不起来,跟着老师来跳也是跳得扭扭歪歪的。

从那之后我就知道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先有态度,有仪式感的人,更加享受事情的本身,因而就会事半功倍。

有仪式感的人都重视过好每一天

生活里重视仪式感的人,在潜意识里最懂得暗示自己享受每一天、做好每件事。

我的同事,是市场部的品牌经历,每次见客户的时候,都会穿上正式的套装,化个淡妆,再才上十厘米的高跟鞋,非常有范,从来都不马虎。

这是她在工作时候的仪式感,只要一穿上战袍,她就是职场女性,就进入谈业务的状态中,拿下一笔笔的客户订单。穿着仪式感,让人工作起来更加有自信。

在生活的时候,她也很重视仪式感,比如说她沐浴的时候,浴缸里撒上玫瑰花瓣,浴缸周围点满了香薰蜡烛,看起来非常浪漫,她说自己每周都会让自己享受一次有仪式感的沐浴,这是在繁忙工作里的一次放松。

所以如果你觉得你身边的一切都索然无味的时候,就是需要一些仪式感了。

就是因为她懂得日常生活中仪式感的重要性,她比一般人更加享受生活,过好每一天。

第三篇:《生活需要仪式感》读后感

最近在生活工作闲暇之余,看了一本青年作家李思圆写的《生活需要仪式感》一书,虽然一看书名就知道属于鸡汤文,并不会对生活起多少指导作用,但相比无聊的翻看着手机,有鸡汤文陪伴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当拿到《生活需要仪式感》这本书后,封面上的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仪式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这本书共分六大章,具体内容是:

NO.1 让每一个普通的日子,都变得有趣和值得纪念

NO.2 为每一个自己重视的瞬间,选择一个独特的仪式

NO.3 对生活的期待,让我们把日子过成想要的样子

NO.4 与世界相拥,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NO.5 有了仪式感,爱情才愈发甜蜜和长久

NO.6 所有仪式感,都是对人生的加冕

也许有的朋友看了以上介绍的六大章的标题,觉得这本书只不过是前几年流行的“心灵鸡汤”翻版而已,认为这样的书看多了,会麻醉灵魂。但我读完后觉得并不是这样,作者李思圆不愧是写文高手,文笔流畅、优美,如一位邻家小妹在面对面同你聊人生、谈生活,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姿态,用好为人师的语调来灌输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如“要怎么怎样,不能如何如何”等。作者总是将自己身边熟悉的人或事娓娓道来,不知不觉中,令读者仿佛自己也见过这些人,或者自己就是书中的那个人,也经历过书中所写的这些事。

这本书总有一些朴实真诚的话让人觉得耳目一新,就书中比较好的语句摘录如下:

1、有多少重要的事,总是在最艰难的起步时刻,遇到世上最大的诱惑——“想想”,于是很多事情,想着想着也就算了。

2、仪式感,就是对生活的认真,敬畏,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3、仪式感让生活成为生活,而不是生存。

4、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想到”和“得到”之间的距离,因为中间隔了“做到”,千山万水

5、你总要先下水,才知水深水浅;你总要先走,才知道能不能跑;你总是要先主动去爱,才能获得被爱的资格。

正如书中所说“仪式感让生活成为生活,而不是生存”,愿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多些仪式感,使我们工作快乐些,生活优雅些。

第四篇:有时候,生活也需要一份仪式感

所谓的仪式感其实就是表达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对情感的忠诚,对生命的敬畏,我们的生活,常常需要一份仪式感。

1我很喜欢喝下午茶,即使是一个人出去,也要将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因为那是只属于我的午后,每一次都值得认真对待,如果是和闺蜜一起的话,就提前定好位置,早早渠道,感受一下午后的暖阳。

我重视每一次的聚会、约会或是公干,把每一次的出差当作是一次旅行,才会拥有好的心情,走上路上才会觉得一切都是美好的,我是一个需要仪式感生活的女子,失去了这些,就觉得人生不庄重,生活变得粗糙无比。

在中国的古代也是很注重仪式感的,抚琴前要先焚香,喝茶前更是有一套繁杂的过程,但是还是怡然自得,好像要是不做够这些功夫,琴就弹不好茶就不要喝一样。

其实仪式是一种很纯净的行为,让生活呈现出来是活色生香的。

2现实生活中,很多单身男女就总是觉得一个人做什么都提不起劲来,将就过得自己的生活,人前神采奕奕的,人后就蓬头垢面。

我有一朋友是单身,却始终保持着一种有仪式感和有趣的生活。

有一次我加班太晚了,就去她家借宿,想着她是一个人生活,无非就是迟迟方便面,快餐之类的,没想到去到她家打开她电冰箱看的时候,我都惊呆了,冰箱里,有各类新鲜的蔬菜瓜果,并且红橙黄绿的颜色,整整齐齐的被划分了摆放的区域,最下面一排还能看见各种肉类。

然后我就问她,你家有客人要来吗?

她说没有啊,这些都是她一个人吃的,就算一个人再忙再累,都不要亏待自己。每天都是早睡早起,早上比别人早已一个钟,就到超市购买新鲜的菜,然后做了早餐再去上班。晚上下班回家,就做半小时瑜伽,看半小时书就睡觉。

生活就是需要这样的仪式感,即便是一个人的时候,也要学会爱自己,对自己的生活负责。一个会爱自己的人,才有能力爱别人。

3我妈妈也是一个特别重视仪式感的人,小的时候,家里经济状况不是很好,可是逢年过节,她一定要给我们兄妹准备新的衣服和鞋子,要是实在没钱,就会去街上买一些新布料回来自己做,那时候爸爸也老是抱怨,那么忙,非得做什么新的,有得穿就行了。可是妈妈总是说这么一句,过年了,怎么着也得让孩子们穿上新衣服、新鞋子。

想起来在那物质并不丰富的日子里,每到过年过节我们三兄妹都穿着新衣新鞋雄赳赳气昂昂的串门走亲戚的场景,就觉得温暖无比。

还有一个就是,不管家里谁过生日,妈妈都会煮水煮蛋,大家分着吃,这是我们家生日的固定仪式,妈妈年复一年坚持这个仪式,直到我们一个个长大成人。除了水煮蛋,过生日那天一定还会有顿丰盛的晚餐,菜肴丰盛程度堪比过年。

到了现在才发现,妈妈这些程序化的仪式,恰恰是母亲对我们表达的爱。

生活摆在哪里,它呈现出什么的样子,完全取决于你的心态,仪式感能让我们去尊重生活,正常的身心都需要一定的仪式感,在这个小小的仪式中,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第五篇:生活需要一点仪式感才可爱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仪式感”这个词就流行了起来。生活是否需要仪式感,是根据个人的想法来定的。有人喜欢走仪式,有人却看得很淡,那么生活是否需要仪式感呢?

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都是一次体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所经历的酸甜苦辣,都是你生活的一部分,不管好与坏,你都该接着。

或许每个人的生活多多少少都需要一点仪式感。不管外界有多么的繁华喧闹,在内心,偶尔地要学会自己给自己一份祥和,仪式感不但是一种情趣,更是对自己的尊重,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向往。

为什么生活需要一点仪式感呢?因为仪式感会让我们的生活没有那么枯燥疲惫,在《蒂凡尼的早餐》这部电影里,赫本穿着黑色的礼服,打扮得优雅精致,在蒂凡尼的橱窗前,温柔从容地将早餐吃完。这种仪式感给内心以愉悦,让人感觉自己是在生活,而不是单纯的活着。

 生活需要一点仪式感。

在没有看到这句话之前,我一直以为自己的生活是在装逼。房间要收拾整齐,被子起床后要叠好,看书要泡一杯花茶,跑步要买好臂包和手套……直到看到这句话,我才像豁然开朗,是惊讶,或者是释然。这些并不是矫情,是热爱,追求,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仪式这个词,除了某些公共活动之外,还有很多小情节已深入生活。

不管是情侣还是夫妻,两个人的世界,本就有很多东西是无法分清对错的,所以,有些时候,相处的模式便决定了生活的质量。

平时,做一些双方都认可的小约定,小条例,彼此尊重,学会包容,慢慢就会发现,日常的仪式感,就是生活的调味剂,会让它能让平凡变得庄重,让单调增添温暖。

 没有人会排斥美好的东西。

其实生活的仪式感和金钱没有关系,有钱人的仪式感可以是生日送自已一条昂贵的项链,普通人的仪式感可以是生日吃一碗长寿面,一条项链和一碗面的价格不同,但他们的价值是相同的,都会给你带来满足和快乐。

生活都是在一点点的时间中沉淀下来的。仪式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是这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的催化剂。它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明白如何去利用它,让生活变得快乐,这才是一切存在的意义。

《小王子》里的狐狸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和爱人好好拥抱,和家人好好说话

仪式感的意义是让自己感觉在生活

而那些给你带来仪式感的人

往往都是爱你的人

在2018年里,愿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仪式,愿我们都能热爱生活,追求生活,活出更好的自己,因为生活需要一点仪式感才可爱!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