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0号文库

越愚蠢,越自信!_名人名言(5篇)

越愚蠢,越自信!_名人名言(5篇)



第一篇:越愚蠢,越自信!_名人名言

越愚蠢,越自信!_名人名言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名言吧,名言易于留传,是浓缩的精华。名言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名言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越愚蠢,越自信!_名人名言,欢迎阅读与收藏。

1、冒充者症候群

2、他又是一顿批驳,叫人把匾额摘下来,让自己重新赐字。

3、有一次和九球世界冠军潘晓婷打球,韩寒认为自己还是有机会的,毕竟也是有一定的水平和经验,也许能抓住对手的小失误,小胜两把。

4、好比金统领和船普隔空吵架,自说自话,一气之下,要放导弹——炸了船普姥姥家。

5、因为,有科学研究证明,傻叉是真的意识不到自己是傻叉。

6、可能了解过一两个词,就能自己夸口出一门学问。

7、所以有时候,对于一些自信十足的傻叉,又无从指责时,静静看着就好——他早晚会被狠狠打脸的。

8、古希腊哲学家芝诺(Zeno of Elea)的学生有一次请教说:“老师,您的知识比我的知识多许多倍,您对问题的回答又十分正确,可是您为什么总是对自己的解答有疑问呢?”

9、碍于他县令的身份,即使僚属和僧侣们都觉得那题字写得很好,也不敢违抗。

10、韩寒在20xx年写过一篇文章《我也曾对这种力量一无所知》:

11、我们大部分人都会有自知之明,但也难免落入自我高估的陷阱。

12、所以,越是菜鸟,越是有迷之自信。

13、傻叉不自知

14、然而,擦去灰尘后发现,落款赫然写着一代书法大家颜真卿的.名字。

16、这并不是个笑话,而是个真实存在的心理现象。也并非极端少数,反而无处不在。

17、想想自己刚了解某一事物的时候,总觉得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比如刚学会吹响笛子,就激动地觉得自己是个乐器天才。

18、所谓初学三年天下无敌,再学三年怀疑人生。

19、“吉米鸡毛秀”曾经在德州一个音乐节现场做过一个恶作剧。

20、这一现象其实细思极恐,因为我们也许都在高估自己还不自知。

21、但是,这个乐队名是记者编出来的,取名自一部百老汇歌剧———其实这个乐队根本不存在。

22、这一研究结果还获得了当年的“搞笑诺贝尔奖”。

23、他无论走到哪里,总是要对一些名牌匾额上的题字进行肆意批评,并想方设法让自己重写。

24、他自人物台球技术了得,被称为“赛车场丁俊晖”和“松江新城区奥沙利文”,打遍作家圈无敌手。

25、这些能力欠缺者们,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优势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却又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能力。

26、但要知道,没有人是垃圾,别人终其一生专精的领域,自是有绝对的过人之处。

27、宋朝有一个叫钟弱翁的县令,写的一手烂书法,却自认为很好。

28、1995年的一天,一个名叫McArthur Wheeler的青年大摇大摆地抢劫了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的一家银行。当他被捕后,看着监控录像突然难以置信地说:“可我脸上是抹了柠檬汁的啊!”

29、要么,一脸懵地崇拜,要么,鄙视他装。但换个角度想,他大概率就是个自以为是的嘴炮。

31、一天,他看到一个寺庙阁楼的题匾上有“定惠之阁”四个大字,但是落款处的人名被灰尘掩盖,看不太清。

32、“是我最喜欢的乐队!”“没错,今年特别燥!”

33、这种脑子我们来说简直不可思议,但请别骂他“傻叉”,他可能会觉得很委屈,或者还会理直气壮地反驳你。

34、想来,裁判早就心里有数,如果按照传统规定由赢家开球,那韩寒连上场的机会都没有。

35、这种人,在知识洪流的“尾气”里中毒太深,出现幻觉了。

36、这不只是在说无知的人,能力中等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强烈的高估,因为他们或多或少存在一两个维度的优势,便更容易“得寸进尺”。

39、简言之,越是愚蠢的人,越自以为聪明——不是在撒谎或逞强,是真的打心底里这么觉得!

40、但你若去问那些学了许多年乐器的人,他们往往会说,自己不擅长乐器。这并不是谦虚,而是因为当他们深钻许多后,真的认识到了其广博以及自己的许多欠缺。

41、随着阅历的增长,我们越懂得这样一个道理——不要和傻叉争论。

42、当一个人从零起步,刚刚踏入某领域时,经常会进步神速。正所谓无知者无畏,初生牛犊不怕虎。

43、他们做过四个实验,震惊地发现,在幽默感、文字能力和逻辑能力上最欠缺的那部分人总是高估自己:当他们实际得分只有12%时,却认为自己的得分在60%以上!

44、芝诺顺手在桌上画了一大一小两个圆圈,并指着这两个圆圈说:“大圆圈的面积是我的知识,小圆圈的面积是你们的知识,我的知识比你们多。

45、原来,有人曾告诉他,只要把柠檬汁涂在脸上,就能隐身。对此,他深信不疑。

46、“去参加音乐节的人都以知道下一步的安排而骄傲,即使他们其实并不真正了解新的内容是什么。”

47、另外,为照顾韩寒这个新手,还约定由输家开球。他信心十足,结果那天晚上,他基本上只干了一件事情——开球。

48、记者随机采访了两个女孩,问:“你们觉得Doctor Shlomo乐队怎么样?

49、韩寒被打脸:知道的越多,越能发现自己的无知50、1999年,两位心理学家Dunning和Kruger对此现象进行了研究。

51、钟弱翁尴尬了一会儿,又对僚属们说:“这么好的一副字,不刻成碑文多可惜啊。”

52、这也是民间高手和职业选手的区别,大部分上不了正席的,别用“淡泊名利”之类的假象来自欺欺人。

53、这就是典型的“达克效应”,生活中这种现象其实很常见。比如有的人对任何话题都能侃侃而谈,仿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作为听者的我们,有些领域确实所知不多,都判断不了他说的有几分真假。

55、随着学习的继续深入,大多数人会逐渐发现自己的不足。这其实是才是一个很合理的过程——在经历消沉和重新定位之后,才终于对自己的能力有较为准确的认识。

56、它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指的是非理性的人在自己“欠考虑的决定”的基础上得出错误的结论,但是无法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辨别错误行为。

57、芝诺的观点,此后被总结为一句名言:知道的越多,越能发现自己的无知。

58、这两个圆圈的外面就是你们和我未知的部分。大圆圈的周长比小圆圈长,因此,我接触的未知范围也比你们多。这就是我为什么常常怀疑自己的原因。”

59、别误会,这个奖是很正经的!评委中有些还是真正的诺贝尔奖得主,其目的是选出那些“乍看之下令人发笑,之后发人深省”的研究。

60、他们把它称之为“达克效应”(也叫邓宁-克鲁格效应)——

第二篇:越美越愚蠢美文

美国的行为心理学家做过一个试验,让两组男女穿着泳衣回答智力问题,男人的成绩大致正常,女人却大失水准,也就是普遍低于她们穿常服时的测验水准。

心理学家的结论是越美越愚蠢。

这项试验有多重目的,譬如衣着暴露程度与智商发挥之间的关系。试验报告说,被测试的女人的注意力大多放在泳装的效果上,考虑自己是不是美,以致语无伦次。

美与愚蠢的关系,中外有许多人在研究,虽然说法不一,但很少得出越美越聪明的结论。

而我关心的是另一个问题,即情境与自信力的关系。我以为泳装女郎变愚的原因在于自尊感,也可称为焦虑。虽然从男人的眼光看,女人出示泳装一律是令人愉快的。使他们愉快的原因并不复杂,就是穿的少。如林语堂称:文章如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而女人穿泳装??如果不是在泳池??多数有焦虑感,譬如腿是不是太粗,胸是不是太瘪等等。有一位女舞蹈家称,永远不穿泳装,因为太瘪。当一个人自己设定的缺陷,譬如腿粗,在长期隐蔽之下突然暴露出来之后。所谓智力只好下降。可见并非越美越愚蠢,而是越焦虑越愚蠢。人的智力在很大程度上是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联想、判断均赖于此。一个女人穿着泳装在大庭广众之下集中注意力,能吗?可见泳坛女将在比赛中取得佳绩并不容易。人类从裸身到着衣,大约只有一万年的时间,在500年左右的进化中,对身体的羞耻已经根深蒂固。人们如果什么也不穿,在异性面前回答问题,譬如蝙蝠是鸟类还是动物。结论全是不知道。当然没有这种测试,如此测试也不必要。可是人只穿上点点衣服,如泳装,脑子就开始发木,则证明“忘我”实在是很难的事情。

“忘我”从心理学说,是儿童游戏那种状态,物我两忘,浑然一体。人在这种时刻最聪明。儿童的忘我能让人钦佩到什么程度呢?他们屙屎的时候,会投入对一只昆虫的观察,以至了自己在做什么。老子将这种状态称为“赤子之心”。有了此心,没有什么事情办不好。与忘我相对的是“挂碍”。人的一生总被各种事情挂碍着。腿粗只是其中一种。杰克逊为肤色挂碍,漂白或植皮。有人被性别挂碍。用手术造出另一套生殖系统。这是一种并不重要的,但使当事人忘不掉的焦虑。

医治“挂碍”的药方,即古贤说的“平常心”。平常心如今被滥用了。倘若一个被撤职了,也以“平常心”为自己解嘲。他以为无法吃喝嫖赌,像老百姓一样过平实的日子就是平常心了。平常心远非一两句话能够说清,但至少在于自己的背景、缺陷、荣耀等等附加物,与人无异,双手空空。这是摆脱焦虑的法门与境界。这样的人气象平和,不让人讨厌。还有一个好处是穿泳装考试的时候能够得第一。

第三篇:时事政治:越自信,越开放

时事政治:越自信,越开放

2013年湖南省公务员考试笔试辅导课程

2013年湖南省公务员考试公益讲座

抵京,不铺红地毯;开会,减少交通管制;不再提供纸质材料,相关文件可通过网络系统查询下载„„人们常说“两会是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如今,会未开,扑面新风已从窗口洋溢出来。

且不论一项材料“无纸化”就可节约200多万元会议费用,单看资料获取,就大大提高了便捷性和开放性。往届政协发言材料只有在开会时才集中印发,去晚了失之交臂,就是在现场也未必抢得先机。现在资料挂在网上,记者下载可以“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电子文本也更便于整理传播。

这不仅是第一次使用电子文本,更是第一次在开会之前把发言材料公之于众。迟福林委员的《以改革红利释放发展潜力的几点建议》、施耀忠委员的《有效遏制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多发的建议》、巩富文委员的《如何更好维护司法公正的几点建议》、郑静晨委员的《解决老年人住院难问题迫在眉睫》„„距政协开幕还有两天,所有会议注册记者,就能在政协网站上,下载到委员们的发言材料和先行提交的各种提案。公布之及时、议题之多元、建言之深刻,连跑会的老记者都感叹“民主政治的空气更浓了”。

向记者公开,就是面向全社会公开;在网上发布,就是欢迎所有人监督。这说明,政协更加注重会议信息公开透明,不仅具有直面公众监督的勇气,更有在全社会聚光灯下协商议政的魄力。

这只是两会更加开放透明的一个注脚。网络直播两会、博客记录两会、微博发布两会„„在键盘与鼠标的交响中,“指尖上的两会”触手可及;网络平台上,代表委员与民意诉求紧锣密鼓地交会对接。同频共振之中,两会议题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透明与监督同行,开放与参与并肩。

置身“环球同此凉热”的国际视野,两会的开放更具世界关怀。开幕前夕,已有近1000名外国记者云集北京,在境外记者下榻的国际俱乐部与人民大会堂之间,还专门安排了摆渡车,热情之中,更显大方。从过去望远镜式的模糊眺望,到现在放大镜式的细致观察,甚至到显微镜式的精细分析,境外记者采访两会的变化历程,折射出两会面向国际开放的前进步履。

开放的背后,是自信。没有对两会的制度自信,哪来开放的胸襟和气度?越自信,越开放,大会拉开帷幕,我们充满期待

第四篇:金泽越

金泽越:你是个活泼聪明、性格直率、待人真诚的男孩;你能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这学期,你继续上学期的进步势头。长期的阅读积累,使你的作文有了长足的进步,好几次,老师当堂朗读你的作文,老师感觉这是你最自豪的时刻。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新的一页即将翻开,老师相信你会在新的学校里再接再厉,取得优异的成绩

沈逸枫:你是个活泼聪明、明理懂事、待人真诚的孩子;你能自觉遵纪守规,关心集体,乐于助人,本职工作认真负责。长期的阅读积累,使你的作文有了长足的进步,好几次,老师当堂朗读你的作文,老师感觉这是你最自豪的时刻。在这次毕业创作中,你虚心听取老师指导意见,美术或书法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新的一页即将翻开,老师相信你会在新的学校里再接再厉,取得优异的成绩!

朱聪毅:别看你个头小,却拥有一个聪明的大脑,你思想活跃,反应敏捷,学什么都快,不过,作业中有时字迹潦草不是好现象。学习上没有捷径可走,必须脚踏实地,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才能学有所获,希望你时时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不要荒废了你良好的天资。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新的一页即将翻开,老师相信你会在新的学校里再接再厉,取得优异的成绩!

胡陈峰:老师想跟你说:读书造就未来,知识改变命运,态度决定一切!学习的确是比较辛苦的,但是需要人的毅力与恒心。只有拼搏的汗水,才能浇开理想的花朵啊!希望在新的学校能取得更大的收获,老师期待着你的好消息

包思超:你是个聪明活泼、懂事明理的孩子。你关心集体,劳动积极;你在上课时能积极举手发言,按时完成作业,并且速度较快,但你的字迹依然欠端正。你还充分利用空余时间读一些有益的书籍,书山有路做得很认真,阅读作文有一定的进步。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新的一页即将翻开,老师相信你会在新的学校里再接再厉,取得优异的成绩!

第五篇:百越

古代中原人对南方(秦岭淮河以南)部族的总称或通称。泛指分布于今苏、浙、鄂、湘、徽、赣、闽、粤、桂、琼的部族,因部落众多,故称之“百越”。

古代“粤”、“越”两字通用,故也有“百粤”、“诸越”的说法。秦汉时,相关史籍则泛称中国南方的民族为“越族”,史称“北方胡、南方越”。由于历史的发展和变化,至迟在汉朝初期,百越族已经逐渐形成几个较强盛而明显的部分,即东瓯、闽越、南越、西瓯、以及雒越。西瓯、雒越分布于桂、滇、黔等西南地区,演化为今天的壮族、布依族、侗族等民族,他越支演化为汉族。著名作家朱千华先生在其笔记著作《岭南田野笔记》中,对百越文化有详尽叙说。简介编辑 定义

百越书籍研究

百越,文献上也称之为百粤、诸越(《汉书》作“越”和“粤”是通假字)[1],其分布甚广,内部“各有种姓”,杂处于现今中国南方各地。

根据有关文献的记载,早在商、周时期,就有被称之为“越”的古民族(古代中原人泛称南方民族为“越”、“蛮”,北方民族为“胡”、“狄”,东方民族为“夷”,西方民族为“戎”)。介绍

在中国历史上,整个广大的南方地区,即所谓“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在秦汉以前多是百越的居住地,他们所使用的古越语,与中国北方所使用的古汉语也相差极大,彼此不能通话。根据语言学者的研究,在汉语七大方言中,北方方言(官北话)可以粗略看成是古汉语数千年来在中国北方经历北方阿尔泰语系的游牧民族数度混居交融发展出来的结果,而其余六大方言吴语、湘语、赣语、闽语、客家话和粤语,却是由于历史上北方居民数度南迁、与南方民族的语言相互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因此均与古汉语有较大出入,但在声调方面,南方方言则保留北方方言已经失去了的入声。

越族(泰族、佬族、掸族、芒族、壮侗语系和各个少数民族、台湾原住民为其后裔)就是生活在长江以南的一个古老的民族。

夏朝称“越”;商朝称“蛮越”或“南越”;周朝称“扬越”、“荆越”;战国称“百越”。宋朝人罗泌的《路史》说:“越裳、骆越、瓯越、瓯?、瓯人、且瓯、供人、海阳、目深、扶摧、禽人、苍吾、蛮扬、扬越、桂国、西瓯、损子、产里、海癸、九菌、稽余、仆句、比带、区吴,所谓百越也。”(摘自黄现璠撰《试论百越和百濮的异同》一文)。早在商、周时期,就有被称之为“越”的古民族(古代中国人泛称东南方蛮族为“越”。2民族分布编辑

【百越主要民族族系分布与名称介绍】 吴越民族:(今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安徽省南部、江西省东北部、福建省西北部)民族语言:古吴越语 闽越民族:(今福建省大部;及台湾省诸岛、广东省东部部分地区、海南省大部)民族语言:古闽越语 南越民族:(今广东省大部;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海南省部分地区)民族语言:古南越(粤)语 扬越民族:(今江西省大部;以及湖北省东南部、湖南省东部、东南部地区)民族语言:古扬越语 邗越民族:(今江西省中北部;安徽省西南部、湖北省东南部分地区)民族语言:古邗越语 瓯越民族:(今浙江省南部地区;福建省北部地区)民族语言:古瓯越语

西瓯民族:西瓯(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大部;贵州省东南部;以及云南省东南部地区)民族语言:古西瓯语(壮语、布依语、侗族语)骆越民族:(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及沿国界线地区;云南省东南部沿国界线地区)民族语言:古骆越语(壮语、布依语、黑衣壮语)

裳越民族:越裳(今云南省南部地区以及沿国界线地区分布)3语言延续编辑

现今中国古代时,各地区存在不同的民族分布于民族文化、民族语言、民族宗教等。故秦朝,中国的南方与北方地区第一次被古代王朝政权统一。自此奠定了今天中国的基本疆域版图。

故此,现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多民族文化、多民族语言、多民族宗教的融合性国家。百越民族,独立性的民族文化以及民族群体,已经逐渐消失,并且与其他各民族融合或者衍生成新的民族。

例如:我国今天的:壮族、黎族、侗族、傣族、高山族、畲族等民族。

中国古代历史中,有许多的统一性革新。但在,民族语言上却难以实质性的统一化。

直到,现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第一次实质性,广泛性,大范围的统一制定,全民普及施教的语言。由国家政府所统一制定规范化标准,并且严格执行的官方语言。俗称为:普通话 ;学术称呼:现代标准汉语;别称:国语、北方官话。在秦国基本统一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后,又逐渐继续将战事南移,直至占领控制以长江为界的以北地区。

最后,再次大军挥师南下,跨过长江。远征中国东南地区、以及华南地区、西南地区。这次,使得中国历史上,造成一次大范围规模的南北地区各民族融合。4起源研究编辑

根据有关文献的记载,早在商、周时期,就有被称之为“越”的古民族(古代中国人泛称东南方蛮族

百越地图

为“越”,北方蛮族为“胡”),生活在现今中国的东南及南部地区。

有学者根据《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的描述,认为越族是夏禹的后代。另有宋蜀华认为“夏文化”和越文化截然不同,因为:“夏人活动地区从未发现过“印纹陶文化”,而“印纹陶”流行地区也从未发现过“二里头文化”。

根据考古学的证据,距今7000年的今浙江省宁波市地区下属余姚市“河姆渡文化”遗址,很可能就是古越族所创造出来的文化。河姆渡遗址发现了稻谷、稻草和稻壳的堆积,是当时世界发现最早的稻作文化,后来在黄河流域的裴李岗遗址、贾湖遗址和长江中游流域的彭头山遗址等地发现了更早的稻作文化。此外,考古学家也普遍认为,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各地的以几何印纹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可能也是由古越族所创造出来的。数十年来的考古发掘表明:这种以几何印纹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在时间上从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一直延续到商周秦汉时期,在空间上则遍布于中国东南地区及岭南一带。5称呼来源编辑

《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采草药》“诸越则桃李冬实”。在先秦古籍中,对于东南地区的土著民族,常统称为“越”。如吕思勉先生所指出,“自江以南则曰越”。在此广大区域内,实际上存在众多的部、族,各有种姓,故不同地区的土著又各有不同的名称,或称“瓯越”(浙南一带)、或称“闽越”(福建一带)、或称“扬越”(江西湖南一带)、或称“南越”(广东一带,但与广东三大民系无关)、或称“西瓯”(广西一带)、或称“骆越”(越南北部和广西南部一带),等等。因此,“越”又称被称为“百越”。百者,泛言其多。(古百濮民族自称为:百越)

百越民族系部分故地分布以及学术性名称图鉴

百越民族系非学术依据性名称标注与分布地区 6史籍文载编辑

黄现璠著《壮族通史》说:越即粤,古代粤、越通用。越与粤,古音读如Wut、Wat、Wet。是古代江南土著呼“人”语音,越是“人”的意思。百越的百是多数、约数,而不是确数。百越是对南方诸族的泛称。夏朝称“于越”;商朝称“蛮越”或“南越”;周秦时期的“越”除专指“越国”外,亦同样是对南方诸族的泛称。周朝称“扬越”、“荆越”;战国称“百越”。《汉书·地理志》注引臣瓒曰:"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战国以前,《周礼:职方氏》中最早出现“七闽”名称。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闽,东南越,蛇种”(闽指的是东南地区的越人,以蛇为图腾[2])。《汉书 · 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记载淮南王安谏伐闽越书说:“越非有城郭邑里也,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以地图察其山川要塞,相去不过寸数,而间独数百千里,阻险林丛弗能尽著。”“夹以深林丛竹,水道上下击石,林中多蝮蛇猛兽。”从这些记载来看,古代百越民族多聚邑结寨散居于山川要塞、深林丛竹之中,溪谷之间,而且数目众多。《周礼,冬官考工记》又出现“吴、粤”名称。《逸周书·王会解》又有“东越”、“欧人”、“于越”、“姑妹”、“且瓯”、“共人”、“海阳”、“苍梧”、“越区”、“桂国”、“损子”、“产里”、“九菌”等名称。宋朝人罗泌的《路史》又具体解释了百越的族称有:“越常、骆越,瓯越、瓯皑,且瓯、西瓯,供人,目深、摧夫、禽人、苍吾、越区、桂国、损子、产里、海癸、九菌、稽余、北带、仆句、区吴,是渭百越。[3] 山越人之体格

山越为越人之伏处深山者,殆无疑义,其体格颇具特点。梁书卷五十四记孙权黄武五年有大秦贾人秦论来到交趾,太守吴邈遣送诣权,权问论方土风俗,论具以事对。时诸葛恪讨丹阳,获黝歙短人,论见之,曰,大秦希见此人。权以男女各十人,差吏会稽刘咸送论。

咸于道病故,论乃径还本国。案诸葛恪讨丹阳,即嘉禾三年至六年间讨平丹阳山越事。梁书记秦论至吴年代有误,而所记孙权以黝歙短人男女各十人送论一节,则固可信。黝县即黟县黟本作黝。黟歙时并属新都郡,而新都本自丹阳分出,接壤密迩,同为山越巢穴所在,恪之讨丹阳山越,新都郡尉陈表即奉命与恪参势,(吴志陈武传)所谓黝歙短人,当即表所得二县山越,梁书以为恪事。

由梁书所记,吾人可知山越人之体格,一般应均较短小,皮肤较黑,黟歙二县如此,他地之山越亦可推知。更可知春秋时吴越之民体格亦必较短,身短则不惯用长兵,吴越人之喜用剑,与其体格固有关也。余曩撰三国食货志,曾引梁书此条以明吴海上交通之发达,而由所谓黝黟短人足知山越人之体格一点,则未指出,兹故论及。惜关于山越人体格之记载,余仅见此一条,诸家考山越者,前人如王鸣盛,近人如刘芝祥吕思勉叶国庆高亚伟诸氏,则并此亦未见。史文不详,有赖推测,虽山越往矣,不可复见,余所推测,自信当不其谬也。7历史记载编辑 春秋战国时期

和“古越族”相关的最早文字记录涉及“于越”这里的于越指的是越国,于越是商朝时的诸侯国,于越是春秋时期之越国的前身,最晚在商朝的时候就已

雒越人首纹青铜匕首

经存在,虽然没有参加武王伐纣,但至少曾经北上当周成王的宾客。这里的越族指的是越国人,不同于百越族人,是华夏族的后裔,该国传至勾践(500 B.C.)的时候,他试著向北扩张,曾经沿着江苏的海岸北上胶州湾。古越族和汉族早期的关系主要在贸易,越人以象牙、玳瑁、翠毛、犀角、玉桂和香木等奢侈品,以交换北方的丝帛和手工产品(钟伦纳 2004)。古越族在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之后,到了战国时代,已分化成众多的支系。故而,从这个时候开始,文献中便出现了“百越”这一个新的称谓。战国后期﹐除了有百越这个名称以外﹐还有“扬越”的名称﹐即扬州地区的越族。扬州包括今淮南、长江下游和岭南的东部地区,有时又包括整个岭南地区。所以扬越实际也是战国以来至秦汉对越人的另一种泛称(王东 2003,3;陈国强 2000)。秦汉时期

秦汉时,相关史籍则泛称中国南方的民族为“越族”,史称“北方胡、南方越”。由于历史的发展和变化,至迟在汉朝初期,百越族已经逐渐形成几个较强盛而明显的部分,即“东瓯”(东海)、“闽越”、“南越”、“西瓯”、以及“雒越”(骆越)。东瓯在现今浙江省南部的温州一带;闽越在今福建省福州一带﹔南越在今广东省境,后来又发展到广西以及以南地区﹔西瓯则大概分布在今广东西部、广西南部及以南地区﹔骆(雒)越主要分布在现今的越南北部。这些部分都形成了当时该地的政治中心,比如说闽越第一代君主无诸、东海第一代君主驺摇、以及南越王赵佗,都曾经叱咤风云过一段不算短的时间(陈国强 2000)。

越族所建立的这些政治中心,后来都被汉武帝征服,改为汉朝的郡县。此后,百越这个名称就不见于史载,越族之名也十分罕见(陈国强 2000)。越族是生活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古老民族。史书上之所以称之为 百越,是因为他们的分支很多。居住在今浙江境内和江西东部的为东瓯;在今福建境内的为闽越;在今广东和广西东部、湖南南部的为南越,在今广西西部、南部和云南东南部的为雒越。百越 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与中原地区不同的文化特征和标志。在秦统一前,多数地区已由原始社会进入到奴隶制社会阶段,但还保留着许多原始社会的习俗,如 无嫁娶礼法,各因淫好,无适对匹,不识父子之性、夫妇之道 ① 兄死弟妻其嫂.②文化上,也有着与中原迥然不同的特征。其中,断发纹身和使用铜器为最显著特征。尤其 铸铜为大鼓 是越人所独有。在服饰与其他生活习惯方面也与中原有很大区别。如穿衣 皆服布如单被,穿中央贯头①小孩七、八岁以后都要拔牙,以及悬棺葬等等。秦始皇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后,继而降服了居住在浙江一带的越族,建置会稽郡。接着又分别征服了居住在今温州一带的东瓯和今福建境内的闽越,设置闽中郡。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令尉屠睢指挥50万大军,分五路南下,进攻今两广地区的南越和西瓯,遭到越族顽强抵抗。

又因运粮困难,不能获胜,相持三年之久。秦始皇为了解决进攻南越的供应问题,派监御史禄在今广西兴安县境内凿一条连接湘水和漓水的运河——灵渠,勾通了粮道,才将越族打败。越族被迫藏于山林,准备反攻。后乘秦军不备,半夜出击,大败秦军,杀死了屠睢。秦始皇又增派援军,才最后征服越族,统一了岭南地区,建置南海、桂林、象三郡。次年,迁徙50万人戍守五岭,与越人杂居。从此,岭南地区与中原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原移民与越族人民共同劳动生活,加速了民族融合和这一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西南夷是居住在我国西部和西南部各少数民族的总称。这些少数民族包括氐、羌、濮等数十个民族。他们自成部落。但因交通不便,各族间很少联系。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修了一条通往云南、贵州地区的五尺道,沟通了与中原地区的联系。秦国并置吏进行管理,把关中和川、云、贵连成一片,使这些少数民族成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大家庭中的成员。战争结果

但是战争毕竟是残酷的,且不说秦军在三次战争中前后了损失了30多万人马,两广地区的老百姓也遭到惨重的损失,在历史资料中记载秦军在第二次战争后的部队全部留在两广,这些秦人与当地人融合,成为了两广老百姓祖先的一支。这留下的近30万秦军士兵为两广的开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但是根据历史学家考证,在秦末农民战争、楚汉战争期间,两广并不是战场,此时的两广几乎已经算是独立出秦王朝,但是在《中国各朝人口》一书中却记载着在秦末战争刚结束的时候,两广人口只有40多万人,这里如果扣除那些留下的近30万秦军士兵,也就是说这时两广的原百越民族从秦瓯战争前的50万锐减到10万人这样,而这期间两广并没有什么瘟疫流行的文献资料,当然也不排除秦人在战争结束后还是不适应南方的气候从而造成水土不服而人口下降,但我认为战争造成人口减少的原因应该是最主要的,在战争中,起码有近40万百越人或死或逃亡到东南亚。一直到汉武帝时期,已经在两广建立的南越国虽然说在建国初期有号称“百万带甲”,但是根据历史学家分析,南越国总人口最多的时候(大致是汉高祖以后的吕后当政时期)也不会超过80万人,士兵最多也就在10万人左右,“百万带甲”系为夸张而显示国威的说法,在最后投降汉朝的时候,南越人口在册投降的只有40多万人,如果算上那些不在册记录内的人口估计也不会超过60万人 8文化特点编辑

百越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和生活、文化特点。百越语为黏著型,不同于汉语的单音成义,故百越语译成汉语时一字常译为两字,如爱为“怜职”,热为“煦虾”。有人认为越语与今壮侗语系的语言十分接近。《越人歌》 越人歌

今夕何夕兮 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 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 不訾诟耻 心几顽而不绝兮 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悦君兮君不知 【诗说】

《越人歌》并非出自《诗经》,而是一首先秦古歌,见于刘向《说苑》卷第十一善说:

襄成君始封之日,衣翠衣,带玉剑,履缟舄,立于游水之上,大夫拥钟锤,县令执桴号令,呼:“谁能渡王者于是也?”楚大夫庄辛,过而说之,遂造托而拜谒,起立曰:“臣愿把君之手,其可乎?”襄成君忿作色而不言。庄辛迁延沓手而称曰:“君独不闻夫鄂君子皙之泛舟于新波之中也?乘青翰之舟,极芘,张翠盖而犀尾,班丽褂衽,会钟鼓之音,毕榜枻越人拥楫而歌,歌辞曰:‘滥兮抃草滥予昌枑泽予昌州州(饣甚)州焉乎秦胥胥缦予乎昭澶秦逾渗惿随河湖。’鄂君子皙曰:‘吾不知越歌,子试为我楚说之。’于是乃召越译,乃楚说之曰:‘今夕何夕兮,搴中洲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顽而不绝兮,知得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于是鄂君子皙乃修袂,行而拥之,举绣被而覆之。鄂君子皙,亲楚王母弟也。官为令尹,爵为执圭,一榜枻越人犹得交欢尽意焉。今君何以逾于鄂君子皙,臣何以独不若榜枻之人,愿把君之手,其不可何也?”襄成君乃奉手而进之,曰:“吾少之时,亦尝以色称于长者矣。未尝过僇(僇:lu4,羞辱)如此之卒也。自今以后,愿以壮少之礼谨受命。” 下面用白话来讲述这个故事:

楚国的襄成君刚受爵位的那天,穿着华丽的衣裳,被随从们簇拥着来到河边。楚大夫庄辛刚好路过,他拜见完襄成君站起来,想和襄成君握一握手。握手在等级森严的古代是一种非常不严肃的行为,所以襄成君听后十分生气,脸色大变。庄辛见了也有点不自在,他转身去洗了洗手,给襄成君讲了一个鄂君子的故事: 有一天,鄂君子坐在一条富丽堂皇的刻有青鸟的游船上,听见一位掌管船楫的越国人在拥桨歌唱。歌声委婉动听,鄂君子很受感动,但就是听不懂他在唱些什么。于是鄂君子招来了一位翻译,让他将划船人的歌词翻译成楚国话。这就是后世闻名的《越人歌》,歌词如下: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知得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鄂君子听明白歌词的意思后,立即走上前,拥抱了那位划船人,并把绣花被盖到那人身上。襄成君听完这个故事,也走上前去,向庄辛伸出了友好的双手。

上面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540年前后。当时楚越虽是邻国,但方言不通,交往需要借助翻译的帮助。这首《越人歌》是我国历史上现存的第一首译诗。这首诗接近《楚辞》作品的缠绵悱恻,艺术水平很高,它和楚国的其它民间诗歌一起成为《楚辞》的艺术源头。鄂君子皙的故事

鄂君子皙是楚王子,楚之鄂邑的封君,楚王的母弟,官为令尹,爵为执圭。子皙所封之鄂邑,当即其先人熊渠伐扬越所至之鄂。鄂也是楚国仅次于国都郢的第二大繁华城市。《九州记》曰:“鄂,今武昌。”所以,鄂君子皙的封地应该就是今天的湖北鄂州市。《越人歌》是产生于鄂君子皙泛舟新波之中的。新波的“新”当是一个时间概念,指春汛之期,江湖水涨,新波荡漾。鄂君子皙泛舟时,身着长袖“斑丽褂衽”,且披着五彩斑斓的绣被,亦说明当时正是气温尚冷的三月桃汛季节。“新波”的地点,按鄂君所封鄂邑的地望位置来看,当是梁子湖。梁子湖西周时称樊湖,战国时称鄂渚,今称梁子湖,位置在湖北鄂州市域南部,东与大冶市交界,西与江夏区毗邻。鄂君子皙是谁,按《春秋左传》、《史记》诸籍记载,春秋时的楚公子黑肱,似与《说苑》所载之鄂君子皙颇合。公子黑肱,字子皙,是楚共王(公元前590-前560在位)的宠子,楚康王、灵王的母弟,曾敖之令尹。但与《说苑》的记载存在出入,根据《说苑》推测鄂君子皙应该是楚威王(公元前339-329)时代的人,具体事迹不详。

百越族的生活、风俗习惯也有特点,主要是﹕凿齿;断发纹身;契臂为盟;多食海产;巢居;善使舟及水战;以及善铸铜器,如青铜剑、铜铎(大铃)等。湖北大冶的扬越青铜文化

大冶古先民先秦时期主体是百越族团中的扬越氏族,位于百越北疆扬越区域中心。到公元前671年(楚成王元年),周惠王授予楚成王特权,“镇尔南方夷越之乱,无侵中国”,“于是楚地千里”。楚国名正言顺地占有了南方大片蛮荒之地。楚成王时,古大冶纳入楚国版图。大冶古铜矿,商中、晚期,西周、春秋早期主要是扬越氏族,氏族酋长便是矿老板。扬越及扬越氏族中的越嶲、角雉、黄洞蛮等为开矿,冶炼工人。春秋中期,楚成王占有了大冶铜矿区,派员管理,楚人当老板,工人仍是扬越人。有楚人或者其他蛮夷被楚同化了的楚人陆续加入,学习越人技术。

“当时长江中下游的铜矿都由越人开采,在鄂东南和赣西北是扬越,在皖东和赣东是于越和干越。扬越出产的铜可以卖给楚,也可以卖给随(曾)国”。铜绿山考古队李天元教授说:“在西周和西周以前,鄂东地区生活着越族先民,最先是他们在这一带开采铜矿”,湖北省博物馆研究员谭维四说:“江南古铜矿最早在商代已经开采,到西周时已具有一定的开采规模。商及西周,江南古铜矿的主人主要是越人”。“楚国的铜料主要来自江南古铜矿”。湖北省博物馆馆长万全文说:“扬越不仅曾经是大冶铜绿山铜矿遗址的主人,还应是铜矿的采冶者”。熊传善《从民俗,文物看文化对广西的影响》云:“在鄂南面不远的地方,即今大冶县铜绿山一带,是当时最大的红铜生产基地,扬越给楚人的文化影响是提供了大量红铜,促进了楚国青铜器冶铸业的发展。红铜是当时头等战略物质,对楚国振兴起了莫大作用”。9文化影响编辑

虽然在今天已经找不到一个名字叫做“百越族”的民族或族群,不过,百越文化事实上却透过种种不同的方式,在很多不同民族的文化里面留下了种种痕迹。以下是一些比较值得加以探讨的议题。

对民族语言的影响

现有的一些语言学研究均指出,在百越族被汉化以后,其所使用的很多字词,却依旧遗留在不少民族的语汇当中,比如说属于侗壮语系和苗瑶语系的中国某些少数民族,被归为汉语方言的一些南方方言(此处并非说南方汉族是汉化的越族,而是指文化交流),甚至包括印尼、马来西亚、夏威夷、新西兰等地的南岛民族,其语言中都可以找到属于古越语的“同源字”(卢溢棋 1997)。比如说古越语的“蜘蛛”(lakwa)一词,就可以在鹤佬语(发音为laaqiaa)、客家话(发音为lakia)、畲语(发音为laukhoe)、马来/印尼语(发音为lawa、lawa-lawa、labah-labah)、夏威夷语(发音为lanalana、nananana)以及新西兰毛利人的拉巴怒伊语(Rapanui)(发音为nanai)等语言当中找到类似的发音。对民族习俗的影响

所谓的“洗骨葬”,或称“二次葬”,在中国长江以南各地,比如说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台湾的汉人,以及很多少数民族,比如说壮族、藏族,都有这种习俗。事实上,一直到台湾的鹤佬人和客家人也都还采用这种丧葬仪式,在土葬数年后开棺取骨,然后将全副骨骼一一置入一称为“金斗”的陶瓮当中。这种洗骨葬的习俗,事实上并不是汉族所固有的,而是环太平洋原始民族中普遍分布的一种文化特质,广及中国大陆、东南和东北亚洲、南太平洋诸岛、以及南北美洲。根据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学者凌纯声的研究,整个洗骨文化圈里诸民族所采行的洗骨文化,基本上均为来自相同起源的一个文化习俗,而这个习俗最早的起源地,正是百越族所居住的中国大陆南部。

10现代研究编辑

一项最新的研究成果证实:遍及两大洋的南岛居民,直接源于中国大陆的百越民族,而并没有通过台湾岛进行迁徙。这项关于《南岛西部人群和侗台人群的父系遗传关系》的研究,由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与台湾慈济大学、印尼艾克曼分子生物学研究所、越南顺化医学院、广西医科大学等合作完成,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英国出版的《生物医学中心进化生物学》杂志上。

在殖民时代之前,南岛民族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族群,其范围西至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东至南美智利的复活节岛,南至新西兰,北至我国台湾岛,几乎遍及太平洋和印度洋。南岛民族的语言被划分为南岛语系,包含了世界上五分之一的语种。

长期以来,人类学家对南岛民族的起源和扩散过程都非常感兴趣。部分语言人类学家认为,南岛语系下有四个语族:泰雅语族、邹语族、排湾语族、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其中前三个都只分布在台湾岛,所以整个南岛语系应该起源于台湾岛。但是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南岛族群与中国和东南亚大陆的侗傣族群在语言文化方面相似之处非常多,可能都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百越民族,而分化成南岛民族的过程不一定是通过台湾岛。为了从遗传学上验证这些重大的人类学议题,4个地区的研究单位合作开展了这项人类遗传学调查研究。该项研究自2000年开始,调查了中国大陆侗傣民族的30多个群体、印尼和越南的马来民族23个群体和台湾少数民族的11个群体,分析了这些民族的Y染色体多态性,发现他们最常见的Y染色体类型都是O1a型。这种类型在其他类群的民族非常少见,比如孟高棉民族、苗瑶民族和汉藏民族都几乎没有这种类型。而在侗傣和马来族群中都占四分之一左右,在台湾有些民族中甚至到达100%。这首先证实了南岛民族与大陆的侗傣民族有极为密切的遗传关系。

课题组对于O1a型内部多样性的分析进一步发现,大陆侗傣族群的多样性最高,而台湾和马来族群的类型都只是从侗傣族群的类型中分别延伸出来的。台湾和马来的类型没有直接的联系。对这些族群中的其他Y染色体类型的分析也得到类似的结果。这一证据否定台湾作为南岛民族故乡的观点,反而认为南岛民族中的马来族群和台湾族群分别起源于中国大陆的古代侗傣民族——百越,支持把这三个类群归并为一个更大的分类学概念——澳泰族群。根据调查分析,整个澳泰族群发源于大约三万年前的中国广东沿海(但广东汉族并非澳泰族群,广府、客家、潮汕都来自古代中原地区)。大约两万年前,台湾族群的祖先开始从广东沿海通过当时还露出海面的台湾地峡向台湾迁徙。而在大约一万年前,一部分人离开北部湾的广东沿岸,沿着越南的海岸向南迁徙,一直到达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成为马来族群的祖先。大约3000年前,印度尼西亚的马来族群开始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深处探索,到达了夏威夷、复活节岛、新西兰和马达加斯加。[4] 这一结论对于人类早期移民过程的研究意义重大,改写了南岛民族的史前史。在医学方面也有特殊的意义,特别是人群从亚热带向热带移民过程中对于不同环境的适应性差异及其引发的某些疾病的研究,可以从这一结论中得到启发。[4]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