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大全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短歌行》原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译文
白天何其太短暂,百年光阴很快就过去了。
苍穹浩渺无际,万劫之世实在是太长了。
就连以长寿著名的仙女麻姑,头发也白了一半了。
天公和玉女玩投壶的游戏,每中一次即大笑,也笑了千亿次了。
我想驾日车揽六龙,转车东回,挂车于扶桑之上。
用北斗酌酒浆,每条龙都各劝其一觞酒,让它们都沉睡不醒,不能再驾日出发。
富贵荣华非我所愿,只愿为人们留住光阴,永驻青春。
《短歌行》注释
短歌行:乐府旧题。《乐府诗集》卷三十列入《相和歌辞》,属《平调曲》。因其声调短促,故名。多为宴会上唱的乐曲。
“白日”二句:此用曹操《短歌行》句意:“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百年:一生;终身。
苍穹:苍天。浩茫茫:原作“浩浩茫”,据王本改。
万劫:犹万世,形容时间极长。佛经称世界从生成到毁灭的过程为一劫。杨齐贤注:“劫,世也。儒谓之世,道谓之尘,佛谓之劫。”太极:这里指天地未分以前的元气。
麻姑:神话中仙女名。
“天公”二句:传说天公与玉女在一起玩投壶之戏,投中者则天公大笑。玉女:仙女。
“吾欲”二句:此化用《楚辞·远游》“维六龙于扶桑”句意。六龙:指太阳。神话传说日神乘车,驾以六龙。扶桑:神话中的树,在东海中,日出于其上。
“北斗”句:此化用《楚辞·九歌·东君》“援北斗兮酌酒浆”句意。
与:一作“为”。驻:留住。颜光:一作“颓光”。逝去的光阴。
《短歌行》赏析
《短歌行》是乐府相和歌平调七曲之一。古乐府中有《长歌行》与《短歌行》之分,关于二者的命意,《乐府解题》有两种说法:一是“言人寿命长短,有定分,不可妄求”;一是“歌声之长短耳,非言寿命也”。在李白之前,以此题为诗者,多为慨叹人生短暂,主张及时行乐。李白的这首诗,却以乐观浪漫、昂扬奋发的精神,在喟叹生命短促的同时,表达了对人生的珍惜,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时间本是个抽象的概念,用“白日”来指代,便成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了。“短短”两个叠字,强调它稍纵即逝。由时光的流逝,自然联想到人生易老,年华难驻。这样,诗意自然而然地转到对光阴的珍惜。起首两句,貌似平平,实则恰到好处。既开门见山点明题意,又为诗意的拓展预留地步,而且格调质补,语势流走,转承自然。
时间永恒,无始无终,漫漫无垠;生命短暂,代谢荣衰,转瞬即逝。诗人正是抓住了这一强烈的反差,进一步驰骋瑰丽神奇的想象。“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上句从“空间”角度极言天宇浩瀚无垠;下句则从“时间”角度感叹光阴的永恒漫长。“万劫太极”,何其久远!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那曾经见过东海三次变为桑田的麻姑仙女,如今也已两鬓斑白了。这种浪漫的夸张只能出自李白的笔下。据传为汉代东方朔所作的《神异经》里有这么一个故事:东王公常和玉女用箭作投壶游戏,每次要投一千二百支,若未投中,天便开口大笑,这就是下界所见到的电光。如今这种电闪雷鸣已历成千上亿次了。诗人巧妙地把这两个故事融入诗篇,将人们带进奇伟的神仙世界。这里有苍茫的穹宇,人世的兴替,麻姑仙女蝉鬓染霜,天公玉女嬉戏作乐,倏忽又是雷鸣电闪,风雨将至……,多么光怪陆离,神奇而诡谲!这些奇异的境界,极其有力地渲染铺排了“万劫太极长”的内涵。至此,空间的浩渺、时间的无垠,通过诗人大胆而奇特的想象,表达得淋漓尽致。继而,诗人笔锋一转,拓出另一番意境。
“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诗人要揽住为太阳驾车的六条神龙,把太阳所乘之车挂在东方“日出之所”的扶桑树上,用北斗作酒勺盛满美酒,请六龙各饮一杯。这样便会使时光停歇下来,人生似乎便能得以长久。结尾二句道出诗人的意愿:“富贵非吾愿,为人驻颓光。”自古帝王们,即使秦皇、汉武一代雄主,也无不遣人访神仙,求长生,无非为了富贵永久。诗人要揽六龙、回朝日,“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绝非为个人富贵。对他人,为的是“老者不死,少者不哭”(李贺《苦昼短》);对诗人自己,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李白,他渴望着有朝一日能“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他要拯物济世,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像大鹏一样要“扶摇直上九万里”,即使暂时受挫,也要“犹能簸却沧溟水”(《上李邕》)。这也许就是诗人的弦外之音,味外之旨吧。唐司空图说:“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与李生论诗书》)。对诗人的意蕴似乎应作如是观。
纵观全诗,诗人在驰骋丰富的想象时,把美丽的神话传说融入瑰丽奇伟的艺术境界,塑造出瑰奇壮观,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洋溢着浓郁而热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文辞如行云流水,极富表现力,体现了诗人雄奇奔放,清新飘逸的风格。他以吞吐千古,囊括六合的胸襟和气魄,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从思想到艺术都表现出极大的创造性,在继承借鉴前人的`同时作了重大的突破,比如,“北斗酌美酒”就是反用《诗·小雅·大东》“唯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的典故。前人的《短歌行》在慨叹人生短促时,往往流露出一种及时行乐,纵情声色的颓废情绪。同样的歌题,在李白的笔下,虽也同样发出“百年苦易满”的叹喟,然而,全诗贯穿的却是乐观浪漫、昂扬奋发的基调。这是诗人的个性及盛唐时代的精神风貌使然。再如,屈原在《离骚》中唱道:“吾令曦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徜徉”。李白显然对此是有所借鉴的。但同样的素材到他手里,便刻意铺排为新颖、诡谲的艺术境界、包蕴着更为深广的内涵。“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力的活动。”(黑格尔语)李白的创作实践证实了这一论断。正如皮日休对他的评价:“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间语者”。李白是当之无愧的。
《短歌行》创作背景
此诗沿乐府古诗之旨,然加入游仙之辞。从诗意看,大约作于“奉诏入京”之前。黄锡珪先生《李太白编年诗集目录》认为此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
第二篇:断绝父女关系协议书
断绝父女关系协议书
甲方: 性别:民族:
出生:
年 月 日生 住址: 身份证号:
乙方:
姓别:
民族:
出生:
年 月 日生 住址: 身份证号:
甲、乙双方系父女关系,现决定解除父女关系,并对双方权利义务作出如下约定:
一、甲方与乙方断绝父女关系,以后甲乙双方各自独立生活,互不干扰,双方互不承担抚养或者赡养等费用。
二、协议签订后,甲方的生老病死乙方不再承担。乙方的生老病死,甲方也不承担责任。
三、本协议双方签订后生效,双方必须严格遵守,忠实履行,不得反悔,否则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本家庭协议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双方签字后生效。
甲方:乙方:
****年**月**日
****年**月**日
见证人:(签字)年
月
日
第三篇:断绝父女关系协议书
***听好了!你的继父***和生母***经过慎重考虑,要和你断绝父女和母女关系。原因如下:
1、我们把你抚养长大,我们为你所做的已经没有遗憾,该做的都做了,改说的也说了,我俩问心无愧!你已经成人了,我们再操心也算溺爱,经历一些磨难或许有助于你的成长。
2、父母永远不可能代替子女过一辈子。因此我不可能去决定你的命运,你已经20了,你自己的命运自己做主,否则全部按我们要求去做,那你就不是自己了。再说了,我们死后你也不可能跟着去死吧。因此我在这里痛下决心!女大不中留啊,你好自为知!
3、虽然我很怀疑你的眼光,你一心要和那个男的在一起,但是一代人不管两代事情。多少人为了儿女(已经结婚了的)烦恼,甚至为了孙子背烦恼,搞得高血压,我和你妈可不跟他们学,自己的路你自己走,摔一跤后面你可能走的更好。我和你妈妈不可能扶你一辈子,更不会为你的子女烦恼。
第四篇:断绝父女关系协议书
断绝父女关系协议书
1.甲方与乙方断绝父女关系 你与我从此断绝来往
2.根据法律规定 男性老人60岁以后可以向亲子要赡养费,[如果拒
绝赡养乙方,乙方孤单无助的时候,可以通过法律申请像甲方索取赡
养费,甲方无异议]
3.不要找甲方和甲方妈妈的麻烦
4.如果甲方改姓乙方不得有任何异议
5.乙方签字后 [注:乙方每月1000-1500元的生活费(工资的30%),将在甲方成年后支付18年]
6.甲方放弃一切继承权,并与乙方的一切亲属断绝来往
7.乙方无权探视甲方[但在获得甲方妈妈的同意后可以探视]
8.乙方若支付甲方大学学费等,请乙方记账甲方将归还所有费用 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签字后立即生效。未尽事宜,双方
协商解决看后无异议请在下方签字:
甲方签名:乙方签名:
见证人签名:
年月日
第五篇: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
“以案为鉴,警钟长鸣”的案例警示教育展观后感
——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
初来到工行这个大家庭的我,短短两个月就参加了不少业务培训,安全演示教育,业务规范学习会议。2012年8月9日长安支行举行的“以案为鉴,警钟长鸣”的案例警示教育展让我受益良多。在此次案例展上我看到了不少的业务违规操作并从中获取不乏收益的案例,每个案例的主人公都仿佛活生生的在我面前给予我告诫提醒,银行是一个特别的行业,容不下丁点不良私心,一旦触碰赌博、受贿等贪念,利用工作之便进行违法操作,都必定尝到法律法规惩戒的苦果。
对于刚进到银行金融这个行业的新人来说,举办这样的案例警示教育展是对新人的职业道德素养塑造的一次很好的机会,让我从各种案例中知道,必须加强自身自律意识培养,恪守职业道德底线,合规操作,扫除各种经营的漏洞,维护银行的利益,保障客户的资金安全,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在现今社会上,物质诱惑纷纭,攀比行为变成很多城市人的特质,但是,物质财富拥有方可比较,对于没有能力拥有的人来说,这种比较往往会形成两种人,一是用自身努力去争取获得物质财富,二是走生活、工作上的违法捷径去获取那份“曾经拥有”的满足。前者带来的是正面的动力,而后者带来的却是负面的形响。一旦走违法违规的捷径,都会让你掉进深渊,得到的财富也是充满淤泥。这次案例展中有很多主人公都是经不起金钱的诱惑,物质利益的熏陶,不甘清贫,动了贪念之心。
在案例展中,“逃不掉的,我就知道有这么一天”的标题吸引了我的眼球,案件中的主人公因挪用公款被发现后畏罪潜逃,最后过了近九年的亡命之旅,这九年来,主人公每天都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最终都是被抓获。这句话似乎说出主人公对自己的行为的悔意,对九年偷偷摸摸的躲藏生活终结的解脱。其实每个银行员工上岗前都是深知银行的职业操守,都是深知银行的职业道德底线不可触碰,但是最后还是选择去拥有那份“浊富”,过着“多忧”的日子,毁掉一生前程,只能说:利益诱惑的力量实在太强大了。因此,我认为这样的警示教育是对自身抵抗诱惑能力的一次很有效的培养,让银行员工的内心变得更强大,以正确的途径去获取应该拥有的幸福快乐。
经过参加这次案例教育展,给我的启发是:尽管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但在银行这行业中工作,必须保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利益观、亲朋观,认认真真做事,清清楚楚做人。清贫可自乐,浊富必自忧。
2012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