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号文库

青岛版科学三下《灯泡亮了》教学案例

青岛版科学三下《灯泡亮了》教学案例



灯泡亮了

教学目标

1、能用导线、灯泡等材料设计简单的电路进行试验并作实验记录,能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多观察的现象进行猜测。

2、能对电提出想知道的问题,体验与他人合作的愉快和共同进行科学探究的乐趣。

3、通过活动知道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有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四局部组成。能够初步掌握用符号表示一个简单的电路。知道开关的功能。

重点、难点

1、实际操作,让小灯泡亮起来

2、画简单的电路图,正确认识简单的电路

实验材料:手电筒、电池、电池夹、导线、小灯泡、灯座、开关。

教学过程描述:

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播放城市夜景的视频,组织学生观看,边看边想,是什么把这里的夜色装扮得这么美丽?

二、进行探究活动一“手电筒为什么会亮呢?〞

1、大胆猜测。

出示手电筒,为什么把开关一推手电筒就亮起来了呢?手电筒里有什么秘密呢?猜猜看。

2、验证猜测。

要想知道同学们的猜测是否正确该怎么办?

〔拆开手电筒看一看〕

〔1〕出示小建议。

①要注意平安②要注意按顺序摆放拆下来的器件。③仔细观察,把你的发现写在记录卡上,看哪个小组发现的秘密多。④观察完之后,再按顺序组装好。

〔2〕学生拆装手电筒。

在活动的过程中,有些学生爱把手电筒当成玩具,不仔细观察,就忙着组装。所以,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做好巡视,关注每一个学习小组的活动。同时注意及时表扬表现好的小组。

〔3〕交流发现。

引导学生不仅说出手电筒的组成部件,还说要说出各局部的作用。这时揭示出手电筒的弹簧和金属外壳就起到了导线的作用。

〔4〕师生小结,手电筒的灯泡能亮了的原理。

三、进行探索活动二“连一连,让小灯泡亮起来〞

1、小组分工,拟定实验方案。

〔1〕观察材料,让学生认识这些实验材料。

〔很多学生是初次接触这些器材,所以让学生先来认识一下,很有必要。〕

〔2〕学习实验中考前须知。

2、分组合作,实施探究。

〔1〕学生按设计的方案进实验。教师巡视。

在实验中,有的小组没有用开关,就让小灯泡亮起来的,要告诉他们开关的功能就是把电路断开或连接,生活中没有开关的电路是不方便,也是不平安的。有的是因为连接处没有连接好,致使灯泡不亮。教师不必急于帮助他们,多鼓励他们动脑查找原因。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合作的乐趣。

3、展示交流,得出结论。

〔1〕展示电路图。〔学生上台展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的电路图〕

〔2〕在充分交流之后,教师再把电路图中各种用电器的符号展示给学生。

4、师生总结:一个完整的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四局部组成。

四、知识运用

出示局部电路图,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判断。

五、拓展延伸

课外活动一

课后,利用查资料、上网搜索的方法了解一下生活中电的来源,怎么节约用电?

课外活动二:

阅读课本资料卡,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水果电池。

?灯泡亮了?教学案例

黑旺中心小学

陈宗侠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