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桔灯参观福利院有感
今天下午,我们班的家委会组织大家去镇江市福利院参观。一走进福利院孩子们的房间,我就发现他们的与众不同。有一个孩子跛着腿,另有一个孩子是短舌头,根本就无法说话,还有两个孩子是从小就失去父母,在福利院长大的孤儿。三位阿姨像他们的亲生妈妈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阿姨们喂孩子们吃饭,为他们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并指导我们给孤儿们分发食物。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活动就是给一个对眼斜视的小弟弟喂糖吃。我先将糖果递了过去,他望着糖果,随即又用无辜的眼神盯着我。我帮他拨开糖纸,亲切地说道:“小弟弟,这是给你吃的。”他仿佛明白了我的意思,我看了十分心酸,不禁想到:唉,他们没有亲人,还身患残疾,生存如此的艰难。我在一个健全的家庭里健健康康地过着幸福的生活,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呢!
四(1)班 王昱程
第二篇:读《小桔灯》有感
透过小桔灯那朦胧的桔红色的灯光
——读《小桔灯》有感
合肥市六安路小学六(6)班宋宇霆 最近,我读了冰心奶奶的一篇文章——《小桔灯》。当我第一遍读完后,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异样的感受。我很想把这种感受慢慢地挖掘出来,便又重新开始细细品味起来。
读着这篇文章,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长长的画卷。画卷上一个面色苍白,嘴唇泛紫,骨瘦如柴,八九岁大的小女孩在寒风凛冽的冬季里穿着一身单薄、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脏兮兮的草鞋,打着哆嗦,正努力爬上高高的竹凳,她想打电话找医生为她妈妈看病。看着柔弱的她,我心中油然生起一种同情,一种可怜,一种关切,恨不得跑进这虚幻的世界里,向小女孩伸出援助之手。
渐渐地,我似乎又来到了那小女孩的家。低矮潮湿的房间里点着一盏油灯,炉子上的小砂锅里煮着她给妈妈做的年夜饭——红薯稀饭。靠墙的板铺上,她的妈妈闭着眼平躺着。她礼貌地请进客人,并搬来家里唯一的一把小凳子让客人坐,自己却蹲在一边。当客人问起她的家事时,她是那么镇定、勇敢,反而不断安慰客人。她又是那么细心体贴,在不经意间,就为客人准备好了回去路上照明用的小桔灯。当客人离开时,小女孩那句乐观,真诚地祝福,使我的心澜久久不能平静:“我们大家也都好了!”
读完这篇文章,我的眼眶湿润了。多么好的小女孩呀!在茫茫的人生道路上,常常出现苦难和忧伤,但她一个人顶起了整个困难的家庭,她不仅干许多家务活,还细心地照顾患病的母亲。也许她那稚嫩的小手和秀气的小脚早已伤痕累累,但她那种坚强、镇定、勇敢与乐观震撼着我的心。
我转念又想:现在,我们少年儿童生活得太幸福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要啥有啥;遇到困难家长会帮助解决,慢慢地我们就养成了依赖家长的坏习惯。这种依赖的习惯与文中小女孩的表现相差得何等之远。
我应该向这个小女孩学习,成为一个懂事、坚强的孩子。希望小桔灯的光芒能一直照亮我的人生道路。
第三篇:读《小桔灯》有感
读《小桔灯》有感
今天,我读了冰心奶奶写的《小桔灯》这篇文章,心里十分激动。这篇文章反映了1945年抗战期间革命者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艰难处境和对光明的渴望,赞扬了他们临危不惧,勇敢坚强,积极乐观的精神。
文中描写的中心人物是一个地下党员的女儿,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残酷地逮捕,屠杀地下党员,白色恐怖笼罩着重庆上空。小姑娘的父亲是位地下党员,因为党组织受到破坏而离开了家。母亲也因受到追踪特务的殴打而吐血,然而,这位小姑娘不像一般孩子那样惊惶失措,哭鼻子,而是能够帮看或代替大人做事,这对于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来说,是多么地不容易啊!
当我读到小姑娘独自一人上山,到乡公所楼上打电话给妈妈请大夫,遇到作者后,平静地回答了作者的问话这一段时,我感到她是多么地勇敢,镇定啊!正因为她坚信:总有一天革命胜利的,总有一天父亲会回来的,到那一天,人民群众就要翻身做主人,大家的生活就会好了,所以她有这种勇气和胆量!薯稀饭——我们的年夜饭时,我的心里感到一阵酸楚,年夜,这多么美好的时刻啊!每当这时,我们不仅全家人一起吃丰盛的年夜饭,还观看五光十色的焰火,倾听着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可是,这些东西对小姑娘来说却一样也没有,她的母亲被打伤,父亲出走下落不明,过年只能吃红薯稀饭,然而她仍充满着乐观精神,这是一个多么坚强,多么了不起的姑娘啊!
文章结尾细致地描写了小姑娘给作者做了一盏小桔灯,这盏小桔灯发出的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不算明亮,但它却象征着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象征着革命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象征着革命事业必胜!所以作者每逢春节,都会想起那盏小桔灯,都会想到那位小姑娘。是啊!这位年仅八九年的小姑娘虽是作者偶然相识的,但她的一举一动确实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抗战期间的斗争是残酷的,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通过本书的学习,我更深深地理解了这一点。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为祖国的繁荣而学习呢?我们要想攀登科学的高峰,就需要勇气,需要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学习更多的知识,我原做一个像小姑娘那样的人,以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为祖国的四化建设做出贡献。
第四篇:读《小桔灯》有感
读《小桔灯》有感
班级:四(1)班姓名:徐心怡指导老师:王爱文
这个星期天,读了冰心奶奶笔下的《小桔灯》,我感触很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文中的主人公-----一个八九岁的小姑娘,她的镇定、勇敢、乐观令我肃然起敬。
《小桔灯》是冰心奶奶的一部短篇小说,记叙的是:一位小姑娘,父亲是地下党员,因为组织遭到破坏而离开老家。母亲也因受到特务的殴打而吐了血。这时,家里只剩下她陪着病重的母亲。
当我读到小姑娘独自一人上山,到乡公所打电话给妈妈请大夫,遇到作者后,平静地回答作者的问话这段时,她的镇定、勇敢令我敬佩。小姑娘只有八九岁,爸爸离开家,妈妈卧病在床,而她不但不惊慌,反而镇定、勇敢地独自上山到乡公所打电话。这对于一个八九岁的小姑娘来说,该是多么的不容易啊!一个小姑娘竟然能照顾病中的妈妈,实在太了不起了。想想自己,今年都10岁,上四年级了,有时爸妈晚上加班稍微晚一点回来,我自己一个人在家都会哭鼻子。想到这里,我感到很惭愧。
当读到作者问她吃东西了吗?锅里的是什么?她笑着回答说“红薯稀饭,我们的年夜饭”时,我的心里酸酸的。年夜饭只有红薯稀饭,小姑娘还能笑着平静地回答。这是多么乐观的小姑娘啊!想想自己,哪一年的年夜饭不是和全家人一起吃的,不仅有丰盛的佳肴,还有新衣服,压岁钱,和爸爸妈妈一起放烟花,看春晚。可是,这些对于小姑娘来说却一样也没有。她还要替爸爸的安危担心,替妈妈的重病忧
虑。然而,她却充满着乐观的精神。这是一个多么坚强,多么了不起的小姑娘啊!
冰心奶奶在文章的结尾细致的描写小姑娘给自己做了一盏小桔灯。读到这里,我忍不住掉下眼泪,这是一个多么懂事能干的小姑娘啊!当冰心奶奶离开她家时,她敏捷地把小桔灯递给冰心奶奶,并对她说:“天黑了,路滑,这盏小桔灯照您下山吧!”多么温暖的话语,多么纯真的心灵啊!
阅读冰心奶奶的《小桔灯》是一时的,但《小桔灯》里的小姑娘给我的震撼是一生的。我愿像小姑娘那样以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面对生活的任何挫折。愿这盏小桔灯,成为我们每个人心中的明灯。“以爱为灯,以美为光”。
第五篇:读《小桔灯》有感
读《小桔灯》有感
读《小桔灯》有感锦集,欢迎阅读,希望你对这书感兴趣
读《小桔灯》有感
小桔灯讲述的其实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故事。一天坐着去朋友家做客,正好有个小姑娘,到朋友家来,他希望,我来帮他打电话到医院,请一下大夫,因为他的妈妈生病在床。我就帮他打了,其实这是一件小事,可是我还是放心不下,于是咱们去哪小姑娘家去探望他一家,临走时,小姑娘见到天色已晚,就贴心的为我做了一盏小桔灯,让我能够安全回家的故事。故事虽然简单,可是,读完之后,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浓浓的亲情。具体地说,这篇文章中主要是从以下四个方面描写陌生人之间的这种亲情的。
首先,我帮小姑娘打完电话之后,一直心里都放心不下她的妈妈,就专门去上门拜访。其实,我和小姑娘的妈妈,根本都不认识,但是,因为我知道他妈妈生病了,一直都放心不下,这就体现了我对小姑娘妈妈的亲情。
其次,小姑娘见我上门后,心里非常高兴,热情地招呼我。其实这才是我们的第二次相见,可是小姑娘却像是见到了亲人一样的那么热情,一方面说明了小姑娘对我能够去看她妈妈的感谢,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小姑娘对我的亲情。
再次,我见到了躺在病床上的小姑娘的妈妈之后,虽然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他妈妈,可是我也深深的为她妈妈的病而感到担忧,这其实也体现了我对她妈妈的亲情。
最后,当我告别小姑娘和她妈妈的时候,小姑娘见到天色已晚,担心我回家不安全,就专门为我做了一盏小橘灯,小小的橘灯虽然很简陋,可是,却体现了小姑娘对我的那一份亲情。
同学们,小桔灯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人与人之间,其实一直都有着一种爱,这种爱需要用眼睛去挖掘,用心去感受,用笔去传播。
读《小桔灯》有感
今天,我阅读了《冰心儿童文学全集》有一篇文章特别感动我,那篇文章叫《小桔灯》。
小桔灯里是说,一个俭朴的小姑娘因为妈妈生病,要请大夫,而作者帮助了小女孩,小女孩做了一盏小桔灯向作者致谢。其中,有一段使我印象特别深刻。
我站起来要走,她拉住我,一面极其敏捷的拿过穿着麻线的大针,把那个桔碗四周相对的穿起来,像一个小筐似的,用一根小竹棍挑着,又从窗台上拿了一段小小的蜡头,放在里面点起来,递给我说天黑了,路滑,这盏小桔灯照你上山吧!
这一段和别的文字比起来,让我突然的感觉到了小姑娘的聪明,勇敢和乐观的精神,让人觉得那盏小小的小桔灯仿佛就在眼前,驱散了黑暗给我们带来光明!
而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也很多,我帮助他人,他人也同样的反过来帮助我,而这篇文章正是让那些常常忘记帮助别人的人,让一盏小桔灯来照亮他们昏暗已经许久的心灵吧!
这篇文章给了我许多的启示,如果每一个人都那样帮助别人,互相关爱,世界一定会变的更加温暖和美好!
读《小桔灯》有感
今天,我读了《冰心儿童文学全集》里的《小桔灯》,这个故事里的小姑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个小姑娘家里只有她和妈妈两个人,爸爸在多年前就没有音讯了,妈妈又病了,只有小姑娘一个人承担家里的重活。冰心来到了她的家里,小姑娘把炉前的小凳子让给冰心坐,自己却蹲在旁边。冰心问小姑娘锅里是什么,她笑说红薯稀饭我们的年夜饭。读到这里,我被感动了,一锅红薯稀饭就说是年夜饭,似乎还十分满足。冰心将自己带来的桔子放在小矮桌上,小姑娘自己没有吃桔子,而是伸手拿了个最大的,剥好皮放在他妈妈的床头边。正当冰心起身准备走时,小姑娘拉住了冰心,用最快的速度做好了一个小桔灯,说天黑了,路滑,这盏小桔灯找你下山吧!到这,我想小姑娘是多么得懂事,会体贴人。
小姑娘是那么得懂事,那么的孝顺。可是如今,我们这些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哪一点做到了?我们要学习这位小姑娘的精神和好品质。
孝顺,懂事已经深深刻进了我的脑海,是《小桔灯》,是它教会了我孝顺,懂事与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