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号文库

聊斋志异对前代文学的继承以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聊斋志异对前代文学的继承以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第一篇:聊斋志异对前代文学的继承以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聊斋志异》的前世今生

【摘要】:鬼历来就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易·睽·上九》上曰:“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这可以说是对于鬼最早的文献记载了,而在《聊斋》之前也有很多鬼怪著作,无疑,《聊斋》肯定也是受过前代著作的很大影响,但经过时光的洗涤与冲散,唯有《聊斋》最为坚挺,在文学的森林中依然枝繁叶茂。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除了在文学戏剧上的影响,电影电视的改编也不在少数。【关键词】:《聊斋志异》 前世 今生

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此书素材来源泛,内容精彩丰富,思想意蕴深远,可以说是聊斋先生毕生心血的结晶。

一、《聊斋志异》的前生

聊斋的前生即对古典文化的继承。

古人特别强调读前人的书。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蒲松龄也是一位博综群籍的人,他刻苦攻四书五经的同时,博览经史、诗词、野史杂录,中年以后设帐绰然堂,有毕刺史家的万卷藏书可资怡游。

在写作《聊斋志异》时,作者更是借鉴前代人的作品。《聊斋志异》近五百篇,据近人考证【1】,可以从前人作品中找到本事者达百余篇(当然,这类“本事”,有的有明显继承关系,有的较牵强。在《聊斋志异》自序中,蒲松龄特别提到了干宝《搜神记》、刘义庆《幽明录》对他的深刻影响。魏晋南北朝人鬼相恋故事,无非两种模式:是为人鬼结合,如《吴王小女》、《卢充》、《秦闵王女》。女鬼主动追求素不相识的书生,赠明珠、金枕之类,结局虽然人鬼殊途,书生却为女鬼父母认可。二为死而复生,如《父喻》、《河间男女》。男女青年爱情的自由选择和父母之命的矛盾,女方抑郁而死,在冥世与心上人结合,复回人间。但蒲松龄能入于干宝而出于干宝,他在搜奇猎异、遄飞逸兴的同时,孜孜追求爱的崇高精神,寻觅爱情更深刻更感人的内涵,更优雅更迷人的表现。其中与前代小说有比较明显的借鉴联系的: 《画壁》-—《搜神记》卷一《徐光种瓜》; 《劳山道士》——《古今谭概》“灵迹”部之《纸月、取月、留月》; 《凤阳士人》——《说郛》卷四白行简之《三梦记》,《河东记》之《独孤遐叔》; 《赵城虎》——《古今谭概》之《杖虎》条; 《三仙》——《玄怪录》之《元无有》; 《促织》——《明朝小史》;

《向杲》——《续玄怪录录》之《张逢》; 《降妃》——《酉阳杂俎》之《崔玄微》; 《黎氏》——《广异记》之《冀州刺史子》; 《续黄梁》——唐传奇《枕中记》; 《阿宝》——唐传奇《离魂记》;

《莲花公主》——唐传奇《南柯太守传》; 《胡四娘》——《鹅笼夫人传》;

《阿绣》——《幽明录》之《买粉儿》; 《侠女》——《唐国史补》卷中; 以上只是粗略地列举了几个例子,以下要详细地举几个具体例子来说明一下《聊斋志异》中一些故事的由来。

1、《真假阿秀》

南朝小说《卖胡粉女子》曾写一富家子弟爱上卖胡粉女子,每天借买粉往见,女子“相许以私”,约会时男子欢踊至死,女惶惧而遁,男子之母发现胡粉,告官追查,女临尸尽哀,男子豁然而生,二人结为夫妇。《聊斋志·阿绣》取材于此,但不像《幽明录》那样人物平面化,故事梗概化,而是用曲折新奇的戏剧化故事,着力刻画血肉丰满的立体化人物,围绕和男主角的关系,创造了两位相貌相同,个性有异的女性形象——真假阿绣,真阿绣纯情聪慧,是民间少女;假阿绣痴情机智,是狐仙临凡。一真一假,相得益彰。阿绣中的刘子固亦是钟情于姣丽无双的阿绣,借以买东西亲近她,这里面的阿绣也是卖胡粉的,后来也是男主人公的痴情让家人发现,并阻止二人在一起。取材与南朝小说有很多相似点。

2、《细侯》

在《聊斋》中有一描写妓女的名篇《细候》,她的事迹生动感人,她的命名也可以看出蒲松龄的用心良苦。侯者,美也。《诗经•郑风•羔裘》曰:“洵直其侯。”汉代郭汲字细侯,是受人欢迎的良吏。后人用“细侯”命名受到人民爱戴的父母官。刘禹锡诗云:“童子争迎郭细侯”;陈师道诗“到处儿童说细侯”;蒲松龄“悲喜十三谣》为他尊敬的县令送行也说“又杖青藤送细侯”。聊斋故事中的细侯有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之美。身为雏妓,忠于爱情,心如铁石,气若长虹,作者用父母官的通称来给一个妓女命名,更可见其份量。

甚至蒲老情不自禁将这个烟花女子抬到与被封建时代尊为圣贤的关对比肩的地位:“寿亭侯之归汉,变复何殊?”这里在故事情节上虽然看不出受前代小说的影响,但光从命名上,也可以知晓蒲松龄对《诗经》的通读,以及个人独到理解,尤其是对妓女这一职业的独特领会。

3、《侠女》 《侠女》:明显受到唐传奇《原化记•崔慎思》和《集异记•贾人妻》的影响。进士崔慎思赁房居住,见房主颇有姿色,求为妻,妇人自称身份不合,请为妾。生子后,一夜,崔见妇人自屋而下,白练缠身,右手握匕首,左手携人头,言其父枉为郡守所杀„„言罢,逾墙而去。崔惊叹之际,女忽然返回,要给婴儿哺乳。“慎思„„怪不闻婴儿啼,视之,已为其所杀矣。杀其子者,以绝其念也。”《贾人妻》与《崔慎思》基本相同。蒲松龄借鉴以简单叙述讲离奇故事的唐传奇,并未照猫画虎,而是化腐为奇,在创造性叙述中,精雕细刻写人物。

《侠女》虽取意于唐传奇,但在三个主要环节上有明显的别出新裁:唐传奇女主角经济比较富裕,完成复仇后,把资产留给了男方;侠女却贫困自守,人生旅途很困窘。其二,唐传奇女主角在报仇过程中借男人暂安身,与男主角缺少深层情感交流,而侠女与顾生惺惺相惜、近于朋友。其三,唐传奇女主角报仇后杀死亲生儿子,侠女生子,不仅延续顾家香火,其子还为顾母养老送终。

4、《向杲》

故事取材于古籍。六朝小说《述异记•封邵》、《齐谐记•薛道询》、《神仙传•栾巴》都是写人化虎的故事。《向杲》跟它们有一定关系,但其更直接的师承,应当是唐代李复言的《玄怪录•张逢》。张逢在“策杖寻胜”的过程中,偶尔投身一片绿草地上,就变成了“文彩斓然”的猛虎,因不愿意食犬驹犊之类,就把福州录事郑纠“恣而食之”,又寻至原来那片草地恢复人形。此后张逢把自己变虎食人奇遇告诉众人时,为郑纠之子郑遐听到,“怒目而起,持刀将杀逢”,终于因为人化虎食人“非故杀”,不了了之。

向杲化虎较前人之作,迸发出夺目的思想光辉。《续玄怪录》张逢化虎故事是奇特而虚幻的,又是完全偶然性的,即:张逢若不遇到那草地,就化不了虎;张逢与郑纠并没有必须食之而后快的仇恨。向杲就完全不一样了。向杲化虎也是偶然性,是一位道士“以布袍授之”,易袍后“身化为虎”。但细想前因后果,向杲化虎却是必然和必须的:向杲兄向晟为恶霸所杀,官府受贿,对告状的向杲不理会。总之与《张逢》虎复人形相比,《向杲》的确高明得多,也意味深长得多。

二、《聊斋志异》的今生

《聊斋志异》的今生即对后世的一些影响。

1、《聊斋志异》对文学的影响

《聊斋志异》问世后便风行一时,模仿之风亦是盛极一时,主要有沈起凤的《谐铎》、和邦额的《夜谭随录》、浩歌子的《萤窗异草》、袁枚的《新齐谐》等。这些作品大都是模仿《聊斋志异》的形式,于其寄托“孤愤”的积极精神略无涉及;虽也不乏文笔流畅之作,但却始终未有可媲美聊斋的作品。

聊斋志异虽侧重于鬼怪狐媚但其在文学上的影响却不仅在此,在蒲松龄笔下的女子性格无一相同却个个吸引眼球。吴组缃在《颂蒲绝句》的组诗中说:“绘

[2]志绘影绘精神”,“声态写来妙愈肖”,用诗的语言赞扬了《聊斋志异》的肖像描写。其中青风、小倩、鸦头、连城、莲香、胡四姐、伍秋月、阿绣、小梅„„这一连串人物组成了一个独特的形象系列。她们虽然或刚或柔、或热情或羞涩,或单纯或老到各有各的特点,但却都具备了这样一个共同点,这便是她们都吸集了几千年女性发展的精华个个面貌若仙、风华绝伦。莲香是“亸袖垂髫,风流秀曼,行步之间.若还若往娇娜娇波流慧细柳生姿”,巧娘也“妩丽无比,莲步蹇缓”„„似乎,蒲松龄总是不惜调动他脑库中最美妙的词汇来把他心所其许的女性装扮成“媚丽欲绝”的人间仙女,她们频繁地往来于《聊斋》的字里行间,一颦一笑,一步半跬都是如此奇异迷人,这就难怪一部《聊斋》读下来,读者头脑中仍然保留的印象几乎就只是这形形色色媚女的光彩了。基于此不少论者都以为《聊斋》的成功主要得力于这众多形象塑造的成功,《聊斋》的意义也多来源于这些形象,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并不为错。

而在今天《聊斋志异》的文学影响则体现在了如《鬼吹灯》《鬼话连篇》为代表的一些列小说的创作上。

2、《聊斋志异》对中国戏曲的影响

《聊斋志异》对中国戏曲的影响尤为突出。《聊斋志异》 问世以后,根据聊斋故事改编的戏曲剧本为数甚多,不胜枚举。据纪根垠《蒲松龄著作与地方戏曲》的统计,改编《聊斋志异》的聊斋戏几乎涉及全国主要剧种。其中,建国前的改编情况是:川剧六十种,京剧三十四种(著名表演艺术家梅兰芳、荀慧生、周信芳、欧阳予倩、尚小云、程砚秋、金少梅都曾表演过聊斋戏),河北梆子十二种,昆曲九种,秦腔七种,滇剧五种,评剧四种,吕剧一种,莆仙戏一种,山东梆子一种,华剧一种,婺剧一种。上述戏种改编涉及《聊斋志异》77篇故事,仅《胭脂》一篇,即曾被改编为京剧、秦剧、川剧、河北梆子、山东梆子、评剧、越 剧等数种剧目。其它如《画皮》、《陆判》、《张诚》、《庚娘》、《青梅》、《西湖主》等都是被改编较多的聊斋故事。

近年来,根据《聊斋志异》改编的剧种也是几乎涉及全国主要剧种,且成绩斐然。五十年代,根据《画皮》改编的河北梆子《画皮》,曾经风行一时。1959年,根据《冤狱》改编的花腔《花灯记》曾进京汇报演出。1979年,国庆30周年献礼演出的剧目中 吕剧《姊妹易嫁》、越剧《胭脂》均获得创作一等奖。在蒲松龄的家乡山东省淄博市,聊斋戏的改编更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淄博市五音剧团到目前为止先后演出6部聊斋戏:《胭脂》、《墙头记》、《姊妹易嫁》、《侠女》、《窦女》、《续黄粱》,其中《胭脂》曾进京 汇报演出,《窦女》、《续黄粱》获多项奖,后者还被评为山东省五 个一精品工程。从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聊斋志异》的影响并不仅局限在山东境内而是远播全国。

3、《聊斋志异》对影视的影响

除了在文学戏剧上的影响,电影电视的改编也不在少数,根据聊斋改编的最早的电影是1922年商务 印书馆活动影戏部根据《珊瑚》改编的《孝妇羹》。此后直到全国解放前,共有7家电影制片厂(公司)拍摄了聊斋故事改编的电 影8部。建国后,从1961年到1992年,先后有10余家电影厂拍摄了6部聊斋故事片。近些年拍摄的主要有:西安电影制片厂的《鬼妹》,上海电影制片厂的《碧水双魂》,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古庙倩魂》,峨嵋电影制片厂、安徽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的《金鸳鸯》,北影拍摄、著名导演谢铁骊执导的《古墓荒斋》以及潇湘电 影制片厂摄制的《幽魂奇恋》等等。

《聊斋志异》的电视改编起步较晚,但近些年发展趋势很快。浙江电视台、甘肃电视台都曾录制过聊斋电视剧。但规模最大的当属福建电视台和南昌影视创作研究所联合录制的“聊斋电视系 列剧”。该系列剧集中了全国数十名编剧、导演、几百名演员、上千名创作人员,计划摄制60部80集,实际完成48部78集。在电视台陆续播出以后,在全国引起一定反响。并发行到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三、“蒲学”对其他领域一些影响

若说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影响仅仅体现在文学领域,那今天蒲学也就不值得称之为一门“学”称不上是蒲文化,而它也就不值得专家人员的专门研究了。

在蒲松龄的家乡淄川,当地人民政府将蒲松龄故里川区洪山镇蒲家村改建为组群式旅游胜地。该园面积360余亩,园内有蒲松龄艺术馆、狐仙园、石隐园、满井寺、观狐园、柳泉、松龄墓园、聊斋宫等景点,建造独特新颖,恢宏壮观,为华夏一绝。狐仙园和艺术馆,内设蒲松龄生平及著作展、蒲公设馆生涯、名人书画等展室,展示蒲公一生及对世界文化之贡献。石隐园,原系毕氏之花园,蒲公设馆毕府三十年,写下大量有关石隐园诗词佳篇,园内怪石林立,绿树成荫,将此园移址,再现蒲公舌耕笔耘之阅历。满井寺为古寺重建,以双重门拱牌坊为入寺山门,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钟楼等雄伟建筑,神佛均用香樟木精塑,栩栩如生。聊斋宫为聊斋园之景点,外景琼楼横空,碧湖青山,疑似天上宫阙,宫内设《罗刹海市》、《席方平》、《娇娜》、《画皮》、《尸变》等聊斋故事,采用现代彩塑、电影特技、灯光声像,逼真地活现了蒲公笔下神妖鬼狐的艺术形象。漫步聊斋园,将抛却人间尘世之烦恼,一扫都市闹城之喧嚣,尽情体验一代文豪蒲松龄笔下所描绘的鬼狐世界、冥冥仙境。而聊斋地方特色小吃一条街,蒲家宴食品、中华咖啡茶、峨庄煎饼、聊斋白酒、蒲乡酱菜、柳泉啤酒,一大批与聊斋文化相关的美味佳肴,同时又吊足了游客的胃口。

除此之外在其家乡还有松龄先生的字“留仙”命名的留仙湖公园。留仙湖公园位于鲁中商城——淄川的中心位置,与全国闻名的淄川服装城相毗邻,水陆面积100公顷,是一个以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中西式相结合的集吃、住、购物、游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在淄博市更不乏柳泉路,松龄路等以蒲松龄先生的名字命名的道路、地名,这都足以看出蒲老先生在当地的重要地位。几年前蒲老先生生的后人为了纪念先祖,将其文化发扬光大,更是重修家谱,捐献文物以供研究。

在今天蒲文化已渗透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在经济、文化还是社会生活上都有着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 聂石礁《〈聊斋志异〉本事考证》,见《蒲松龄研究集刊》第一辑。朱一玄《聊斋志异》研究资料汇编。

【2】 蒲松龄纪念馆《蒲松龄研究集》第一辑。

【3】 《聊斋志异》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2_年3月北京第一版 【4】 马瑞芳 《神鬼狐妖的世界》中华书局 202_年10月第一版

海南大学题

目:学

号:作

者:专

业:时

间:

聊斋志异的前世今生20091111310004 丁文泽

对外汉语

二○一二年六月

第二篇: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中级,记录了西周初年至初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仅以笔者拙见分析一下《诗经》对我国文学的影响: 首先,文学体裁方面,《诗经》作品众多,内容驳杂,历史悠久,艺术风格虽然迥异,但是他们有着几个共同的特点,第一写实性强,朴实 自然的文风紧贴百姓生活,感情纯真朴实,很多作品有着浓郁的乡土情调和强烈的生活气息,例如《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很清晰的展现了一个男孩子为见心爱的姑娘,以布换丝为由去见心爱的姑娘,两人两小无猜的感情在诗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其次,《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可以说是其一大鲜明的特色,主要变现要求婚姻自由和对爱情的忠贞,在那样的生活环境下,大胆而又委婉含蓄的表达对爱情的向往。笔者所熟知的当属《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只是一首爱情恋歌,描写了以为痴情小伙子对心上人朝思暮想的执着追求。自然朴实的感情流露,勾勒出诗中男孩儿从心中涌出的浓浓爱意,纯真的感情让读者为之动容。而诗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早已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最后,《诗经》中的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国是个艺术手法的基本特征,为后代作家提供了学习的模板。赋的手法在后世不仅是一种基本的表现手法,到汉代还发展成为一种文体,影响深远。而比兴之法影响也较为深远,竟后人的不断发展创造,成为了世人进行艺术构思和形象思维的重要表现手段。

第三篇:诗经对后世文学的重大影响(本站推荐)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我国诗歌的 优良传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我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一、《诗经》主要是抒情言志之作。从《诗经》开始,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的 道路前进,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二、《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 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屈原《离骚》、汉乐府诗、建安诗人都是这种精神的直接继承。后世诗人往往倡导“风雅”精神,来进行文学革新。如陈子昂、杜甫、白居易和新乐府诸家,都是“风雅”精神的体现。

三、比兴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为后代作家提供了学习的典范。《诗经》中触物动情,运用形象思维的比兴,塑造鲜明的艺 术形象,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汉乐府民歌、古诗十九首,明显是对《诗经》起兴手法的继承。比兴的运用,形成了我国古代诗 歌含蓄蕴藉、韵味无穷的艺术特点。

四、《诗经》对我国后世诗歌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也有深广的影响。曹 操、嵇康、陶渊明等人的四言诗创作直接继承《诗经》的四言句式。后世箴、铭、诵、赞等 文体的四方言句和辞赋、骈文以四六句为基本句式,也可以追溯到《诗经》。总 之,《诗经》牢笼千载,衣被后世,不愧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光辉起点。

屈赋的艺术成就对后世也有着巨大的影响。鲁迅说屈原的作品“逸响伟辞,卓绝一世”,楚辞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极其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我国诗歌的 优良传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我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一、《诗经》主要是抒情言志之作。从《诗经》开始,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的 道路前进,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二、《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 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屈原《离骚》、汉乐府诗、建安诗人都是这种精神的直接继承。后世诗人往往倡导“风雅”精神,来进行文学革新。如陈子昂、杜甫、白居易和新乐府诸家,都是“风雅”精神的体现。

三、比兴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为后代作家提供了学习的典范。《诗经》中触物动情,运用形象思维的比兴,塑造鲜明的艺 术形象,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汉乐府民歌、古诗十九首,明显是对《诗经》起兴手法的继承。比兴的运用,形成了我国古代诗 歌含蓄蕴藉、韵味无穷的艺术特点。

四、《诗经》对我国后世诗歌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也有深广的影响。曹 操、嵇康、陶渊明等人的四言诗创作直接继承《诗经》的四言句式。后世箴、铭、诵、赞等 文体的四方言句和辞赋、骈文以四六句为基本句式,也可以追溯到《诗经》。总 之,《诗经》牢笼千载,衣被后世,不愧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光辉起点。

屈赋的艺术成就对后世也有着巨大的影响。鲁迅说屈原的作品“逸响伟辞,卓绝一世”,楚辞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极其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我国诗歌的 优良传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我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一、《诗经》主要是抒情言志之作。从《诗经》开始,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的 道路前进,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二、《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 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屈原《离骚》、汉乐府诗、建安诗人都是这种精神的直接继承。后世诗人往往倡导“风雅”精神,来进行文学革新。如陈子昂、杜甫、白居易和新乐府诸家,都是“风雅”精神的体现。

三、比兴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为后代作家提供了学习的典范。《诗经》中触物动情,运用形象思维的比兴,塑造鲜明的艺 术形象,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汉乐府民歌、古诗十九首,明显是对《诗经》起兴手法的继承。比兴的运用,形成了我国古代诗 歌含蓄蕴藉、韵味无穷的艺术特点。

四、《诗经》对我国后世诗歌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也有深广的影响。曹 操、嵇康、陶渊明等人的四言诗创作直接继承《诗经》的四言句式。后世箴、铭、诵、赞等 文体的四方言句和辞赋、骈文以四六句为基本句式,也可以追溯到《诗经》。总 之,《诗经》牢笼千载,衣被后世,不愧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光辉起点。

屈赋的艺术成就对后世也有着巨大的影响。鲁迅说屈原的作品“逸响伟辞,卓绝一世”,楚辞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极其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离骚》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浪漫主义抒情诗,诗中无论是主人公形象的塑造,还是一些事物特征的描绘,诗人都大量采用夸张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神话传说的充分运用,展开了多彩的幻想的翅膀,更加强了《离骚》的浪漫主义气韵。比、兴手法的运用,在《离骚》中是非常多见的,如他以香草比喻诗人品质的高洁,以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系,以驾车马比喻治理国家等。

《离骚》的形式来源于楚国人民的口头创作,诗人又将之加以改造,构成长篇,使之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它的语言精炼,吸收了楚国的不少方言,造句颇有特色。《楚辞》收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诗歌,西汉刘向辑,东汉王逸作章句。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

所谓“《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 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王 逸《楚辞章句》),说的就是这一艺术特色。而且其中 的比喻,并不仅仅停留在个别事物的类比上,还体现于 整个形象体系的构思中,因而又含有整体上的象征意义。《离骚》在语言形式上,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 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句 和十字句,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统篇隔句句尾用 “兮”字,句中则往往配以“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也有全句不用 虚字的。这种新的诗歌表现形式,为《诗经》以后兴起 的骚体文学奠定了基础。

《离骚》中又多用对偶。据统 计,全篇对句在百句以上;并已出现了错综对,如“固 时俗之工巧兮,□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 以为度。”在一句中,还往往以双声配双声,叠韵配叠韵,前者如“□郁邑而□傺兮”,后者如“聊逍遥以相羊”,等等。这就形成了《离骚》的诗句在错落中见整齐,在 整齐中又富于变化的特点,读来节奏谐和,音调抑扬,具 有一种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同时,《离骚》又 大量运用楚地的方言词汇,如“汨”、“搴”、“莽”、“冯”、“羌”、“诼”、“□傺”、“阊阖”等,并常 将状词冠于句首,带有浓厚的南国情调和地方特色。诗 中对形容词的使用也十分恰切并具有新意,如“□□” 写云霓翻腾之貌,“岌岌”喻高冠耸然之势,“蜿蜿” 状神龙游动之态,都可谓循声得貌,曲尽其妙。《离骚》 在艺术上取得的高度成就,与它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完 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它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光照千古的绝 唱,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曾赞之为“逸响 伟辞,卓绝一世”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诗经》的影响还越出中国的国界而走向全世界。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很早就传入汉文版《诗经》。从18世纪开始,又出现了法文、德文、英文、俄文等译本。

《楚辞》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出现,打破了《诗经》以后两三个世纪的沉寂而在诗坛上大放异彩。后人也因此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风指十五国风,代表《诗经》,充满着现实主义精神;骚指《离骚》,代表《楚辞》,充满着浪漫主义气息。风、骚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的两大流派。

(一)、诗经特点: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是我国古代文艺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国风”中的周代民歌以绚丽多彩的画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受剥削、受压迫的处境的不平和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在《七月》中,我们看到了奴隶们血泪斑斑的生活,在《伐檀》中更感悟了被剥削者阶级意识的觉醒,愤懑的奴隶已经向不劳而获的寄生虫、吸血鬼大胆地提出了正义的指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守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獾兮?”有的诗中还描写劳动者对统治阶级直接展开斗争,以便取得生存的权利。在这方面,《硕鼠》具有震颤人心的力量。“国风”中有一些反映兵役、徭役给人民造成极大痛苦的思妇的诗,如《君子于役》等就是这一类诗篇的代表作。“国风”中还有数量不少的爱情诗。反映不合理的婚姻给妇女造成极大的痛苦,表达青年男女对美满婚姻的向往和追求,是这类爱情诗的重要主题。《氓》、《谷风》等篇为我们展示的正是这种生活画面。基调健康、乐观的恋歌(如《关雎》、《蒹葭》等),更给爱情诗增添了一种和谐、喜悦的情愫。所有这些都是劳动人民思想情感的真实表达。

以简朴的语言描摹事物,以朴素的生活画现反映社会现实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国风”中有很好的体现,并且成为它显著的艺术特点。在形象塑造上,“国风”也具有 现实主义艺术特色。作者们能通过抒情主人公的内心倾诉,表现他们的欢乐与悲哀,刻画主人公的行动及其性格特征。“国风”在形式上多数是四言一句,隔句用韵,但也不是千篇一律。它常冲破四言的规定,而杂用二言、三言、五言、七言或八言的句子,如《伐檀》就是一首杂言诗。这些随着情感的波动而富于变化的诗句,读起来节奏分明,极富音乐性,“国风”的语言准确、优美,富于形象性。精确恰当地使 用双声、叠韵、叠字,更增加了艺术魅力。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为“国风”大大增强了表现力。

雅诗和颂诗都是统治阶级在特定场合所用的乐歌。它们在思想内容上无法与具有现实主义精神和人民性的“国风”相比,但由于它们或多或少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因此,也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

(二)、《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诗经》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基础,在文学史上永远闪烁着不灭的光辉!

《诗经》因作品众多,内容博杂,历时久远,作者不一,地域各异,艺术成就与风格自然是难以划一。但从总体而论,其艺术成就大体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

《诗经》的大多篇章都体现着直接反映和干预现实生活的创作精神,自然、真实的艺术风格中体现着深刻的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正概括了这一创作精神。《诗经》以真实的生活感受和朴素自然的艺术手段生动地再现了那一时代广阔的现实生活画面。如《豳风·七月》即以真切的生活感受和质朴的艺术手法展现农夫们的劳动生活图景。至如讽怨诗、婚恋诗、征役诗都无不透视着他们真实的生活感受和思想情感的真实体验。《豳风·七月》是一首农事诗。诗歌描写了周族早期的农业社会生活情况,是现存最古老的农事诗。这首诗的社会背景向有争议,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初期社会等说法。诗歌形象地描写了三千年前农民的衣食住行,真实地再现了农民们的农业劳动生活。诗歌共八章,一章总写农夫冬日的困苦与春日的农事生活;

二、三章写妇女们的桑蚕纺织等劳动生活;四章写秋后狩猎;五章写岁末准备过冬;六章写农夫们的食物;七章写农事完毕还要服杂伇;八章写储冰、祭祀、收获、宴会。这首诗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赋的表现手法真实而形象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图景,尤其是以朴素的白描手法描写景物和生活画面相当出色。其艺术结构以节令为经,以衣食住行为纬,纵横交错,构成整个社会生活画面。叙事、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正笔与闲笔、时景与本事相生相映,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特别是其中民歌部分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它启示人们不要把文学看成茶余饭后仅供消遣的东西,推动诗人、作家去关心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疾苦。

《诗经》可谓是历代民歌承袭的渊源,从汉魏乐府直到近代歌谣都深刻体现出了它的现实主义精神,它们一直是人民手中最锐利的战斗武器。历代进步文人在创作中倡导“比兴”、“风雅”,实质上也就是倡导《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白居易在新乐府运动中,也以“风雅”、“比兴”为标准,批评了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文风,又总结魏晋以来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成就,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做”的要求,这正是《诗经》现实主义的进一步发扬。2.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赋就是铺陈直叙,叙事描写、议论抒情都在其内,是《诗经》最基本、最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卫风·氓》也以叙述和描写的手段写出了弃妇的遭际和复杂的心理情感。比就是比喻,也是《诗经》常用的表现手法。如《邶风·新台》是以整体形象作比,但多数篇章是具体的比喻。《诗经》的比喻运用得相当广泛,而且形式多种多样。兴就是托物起兴,是诗歌开头而引起下文的一种手法。有的只起开头的作用,但多数都有某种意义的关联,起到象征、烘托、联想、比喻等作用。《秦风·蒹葭》以秋景创造气氛烘托心境。赋、比、兴的手法常表现为综合的运用。《卫风·氓》是一首古老的弃妇诗,在形式上是一首赋体叙事诗,但也兼有浓厚的抒情色彩。诗歌通过女主人公自述从恋爱、结婚到婚变及被遗弃的过程,反映了女主人公在爱情婚姻上的悲惨遭遇,以及心理情感的变化。全诗歌共六章:第一章写男子向女主人公求婚;第二章写女主人公的思恋之情及结婚;第三章总结婚姻爱情的教训;第四章申辩自己无辜被遣;第五章写自己辛勤操持家务,却遭到粗暴的对待;第六章抚今追昔,不胜感慨。此诗在叙事上采用了概括叙述与细节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在抒情上运用了叙事言情、议论抒情及直抒胸臆的手法。诗歌综合运用了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以赋为主,但比、兴手法也运用得相当出色。起兴中兼有比喻。而两处比喻也不是简单的明喻,而是运用了借喻和暗喻。诗歌的结构存在着两条线索:一条是按时间顺序展开的叙事线索;一条是按心理情感变化的抒情线索,情节的变换与情感的起伏变化交织在一起。《秦风·蒹葭》是一首怀恋情人的恋歌。深秋的早晨,诗人望着那芦苇霜花的景象临水怀人,反复追寻着那可望而不可即的意中人,抒发着眷恋爱慕和惆怅失意的情怀。诗歌以赋法写成。每章开头两句是景物描写,它既是对眼前景物的客观再现,同时这种深秋时节的萧瑟、空旷、冷落的景象,也是以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凄婉心境。接下的两句点出诗人所思念的对象,然而他的意中人却好象是在虚无缥缈之中,可望而不可即。最后四句诗人展开了反复追寻、苦苦求索的描写,透露出了诗人那眷恋企慕之情和求之不得的失望惆怅的意绪。全诗意在抒情,却无一“情”字,而是采用了以景衬情和叙事言情的手法,达到了曲婉动人的抒情效果,同时也创造出了凄婉而朦胧的意境。

3、复沓的章法和灵活的句式产生于人民集体口头传唱的歌,自然形成了联章复叠形式,既便于记忆、传诵,又形成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句式既以四言为定格而又随机而变,表现灵活自如,如《王风·黍离》。《王风·黍离》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结构形式。每章都是先写景起兴,第一章用“彼黍离离,彼稷之苗”,二、三章则换为“穗”、“实”,这既是实写眼前的景物,也是以写景来起兴,而且“苗”、“穗”、“实”的变换暗示着时间推移,配合悲愤的感情,起到了步步深入的作用。然后是行为和心理描写:“行迈糜糜,中心摇摇。”最后是直抒胸臆:“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如果说前两句还是低回婉转地自我倾诉心中的忧愁,那么后两句则以一反诘句,把悲愤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诗歌也就此戛然而止。写得极其自然而又别致。此诗深沉的艺术感染力来自作者心灵的巨大痛楚,也来自高超的艺术手段。重章叠唱、反复吟咏、层层深入的艺术结构和写景、述行、心理描写、抒情的艺术手法妙融一体,创造了一种低回婉转而又悲痛欲绝的情境。方玉润说:“三章只换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回无限。”(《诗经原始》)

4、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和谐的韵律。

《诗经》的语言丰富多彩、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诗经》词汇丰富,大量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对人、事、物的各种特征,都能给予准确而形象的表现。多种修辞手段的运用也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诗经》的语言风格大体说来,国风朴素自然,雅颂典雅庄重。动词、形容词的恰当的运用,用重言迭字拟声状貌,穷形尽相,声情毕肖,双声叠韵使声调更趋谐美。《王风·君子于役》是一首思妇诗。诗歌以思妇的口吻表述了对久役不归的丈夫的深切思念,从侧面反映了战争和徭役给人们带来的痛苦。此诗最突出的艺术技巧,在于内心独白和细节描写的成功运用,使典型环境与心境情绪妙融一气。黄昏的意象与日常生活的画面烘托着思妇孤独寂寞、焦虑凄清的心境和意绪。此外,诗的语言自然朴素几近口语,却极富于表现力和形象性。此诗开启了后世闺怨诗的先声。总结如下:

1、《诗经》的一大特色就是写实的手法和浑朴自然的风格,这种质朴的现实主义传统,是《诗经》对后世最大的影响。

2、《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成为中国诗歌的基本表现手法。

3、《诗经》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的地位,启示作家向民间文学学习。

4、《诗经》中的叙事诗、劳动诗、恋歌、战歌、祭歌、哀歌、颂歌、讽刺诗等,为后世提供了多种诗歌形式。

(三)、《诗经》对毛泽东和琼瑶的影响:

他们两人,一位是国家领袖,一位是台湾著名言情小说家。由此可见,《诗经》对文人的影响是广泛的。诗圣杜甫提倡“别裁伪体亲风雅”,指去伪存真,要归依学习风雅,可见杜甫把《国风》和《大小雅》作为诗歌的最高典范。

大家都知道毛泽东有两个女儿:李敏和李讷。名字出处是《论语》中“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毛泽东希望她们成为少说空话,多做实事的人。但是为什么选择李姓呢?

这里还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呢!那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1947年的3月,蒋介石对延安发动进攻,企图达到消灭中共中央和西北红军的目的。考虑到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悬殊,中央决定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主动放弃延安,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那时候,毛泽东为了安全和不惊扰老百姓等原因,化名李得胜指挥作战,李得胜是离得胜的谐音,即中国革命不久就会胜利了。所以当时毛泽东给女儿选择了李姓。他的好多诗作都受到《诗经》的影响。如《沁园春 雪》等等。“琼瑶”这个笔名出自《诗经·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她为剧本《在水一方》填写歌词,就是学习《诗经·蒹葭》。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绿草萋萋,白雾迷离, 有位佳人,靠水而居.我愿逆流而上, 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又远又长.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 她在水的中央.我愿逆流而上, 与她轻言细语.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曲折无已.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足迹.却见仿佛依稀, 她在水中伫立.绿草苍苍,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而《诗经· 蒹葭 》全文则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遡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遡洄从之,道阻且跻。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遡洄从之,道阻且右。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四、《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1、《诗经》的一大特色就是写实的手法和浑朴自然的风格,这种质朴的现实主义传统,是《诗经》对后世最大的影响。

2、《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成为中国诗歌的基本表现手法。

3、《诗经》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的地位,启示作家向民间文学学习。

4、《诗经》中的叙事诗、劳动诗、恋歌、战歌、祭歌、哀歌、颂歌、讽刺诗等,为后世提供了多种诗歌形式。

诗圣杜甫提倡“别裁伪体亲风雅”,指去伪存真,要归依学习风雅,可见杜甫把《国风》和《大小雅》作为诗歌的最高典范。

明·方孝孺《谈诗》:“举世皆宗李杜诗,不知李杜更宗谁?能探风雅无穷意,始是乾坤绝妙辞。”

第四篇: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为史传文学直接祖述 散文创作的楷模 奠定了小说的叙事传统

《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代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们的叙事传统和语言艺术对史传文学、散文和小说创作的滋养,尤为明显。

先秦叙事散文的体例、思想、写作艺术等对后世史传文学的创作有直接启发。《史记》体例是在先秦编年史、国别史的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而《汉纪》、《资治通鉴》等,则是《春秋》、《左传》编年体史书的直接继承。先秦叙事散文记述历史事件时直书其事、褒贬鲜明的特点,《左传》、《战国策》高超的写作艺术,对后世史传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伟大的史传文学著作《史记》就吸收了《左传》、《战国策》的写作技巧,对其中的一些史实略加改动便加以运用。少数特别精彩的篇目,甚至不加改动就直接录入。司马迁、班固、陈寿、范晔等继承了《左传》开创的既叙述故事,又描写人物的形象生动的写史传统,他们不仅是历史学家,同时也是文学家,其作品既是历史著作,又是文学作品。《左传》的叙事艺术,如对历史事件因果关系、发展过程的重视,对历史事件故事化的描写,历史事件的叙述条理井然而又富于变化等等特点,在后代史传文学中都有充分体现。《左传》简练蕴藉的语言风格,为后代史家所继承,而《史记》的奇谲文风,显然与《战国策》的辩丽恣肆有直接的关系。总之,先秦叙事散文是我国史传文学最初成就,其沾溉于后世,不言而喻。

先秦叙事散文在散文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左传》、《国语》、《战国策》等,成为后世散文写作的楷模。秦汉以后,《左传》的文章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尤其是唐宋以来的古文家,都非常推崇《左传》,并把它作为学习对象。韩愈《进学解》说他“沉浸浓郁,含英咀华”的古代作品中,就包括《左传》。宋人把《左传》与《史记》、韩文、杜诗相提并论,同作为文学范本。情韵丰富的《左传》散文,也深为清代桐城派散文家所推崇。对《国语》语言艺术的赞誉,历来甚多。柳宗元尽管曾作《非国语》批评《国语》的某些思想,但在其“序”中还是认为“其文深闳杰异”,其为文即以《国语》为法。汉初散文,尚有战国遗风,贾谊,邹阳等西汉前期散文家的作品中,更是可以明显看出《战国策》文风的余绪。这种影响持续不断,在苏洵、苏轼等后代作家的散文中,还可以体味到先秦叙事散文的神韵。《战国策》的文章,对汉赋的产生也起过促进作用。汉赋主客问答的形式,铺张扬厉的风格,都可以看出对《战国策》的借鉴。

先秦叙事散文的叙事艺术,对我国古代小说的产生发展及其独特的艺术个性的形成,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首先,先秦叙事散文叙述历史事件中表现出的褒贬分明的倾向性,对我国古代小说注重教化作用有直接的影响,并且,《左传》、《国语》等作品中用“君子曰”等对事件进行的评述,在文言小说如唐宋传奇、《聊斋志异》等书中被直接借鉴,就是在明清白话小说中,也有明显的痕迹。其次,先秦叙事散文奠定了我国古代小说基本的叙事结构。我国古代小说常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串联情节,特别重视对故事起因、过程、结果的完整描写,并以倒叙、插叙、补叙等方式追叙事件的起因,以预叙的方式暗示故事的结局。这些都是《左传》等散文中就已形成的叙事传统。第三,我国古代小说写人的基本手法在先秦叙事散文中已初具规模。我国古代小说主要通过描写人物个性化的言行,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物性格,而较少长篇的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而这正是《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写人的共同特点。第四,我国古代小说和戏曲作品对历史题材的重视,也是受先秦叙事散文的启示。这不仅是指诸如《东周列国志》之类以先秦叙事散文为题材的作品,同时,古代小说大量采用历史题材,也和我国叙事文学最初成果是产生在历史著述中不无关系。

第五篇:庄子散文艺术成就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一、《庄子》的艺术特色

先秦说理文,最有文学价值的是《庄子》。

《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一寓言为广”(《天下》)。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重言即借重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使自己的道理为他人接受,托己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

《庄子》一书,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而“三言”之中“寓言十九”,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重言和卮言也都可以视之为“寓言”。《庄子》一书中寓言有二百多个。大量运用寓言,使《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如《逍遥游》用大量笔墨、寓言来铺张渲染鲲鹏展翅到列子御风而行,只是为了用他们的有待逍遥来衬托、烘托至人的无待逍遥。《庄子》一书虽然看似是断断续续的一个一个独立的寓言,然而寓言之间并非没有关联,而是存在着内在结构上的联系的。《庄子》文章以明确的内在主旨作统领,通过各种各样的生动形象的寓言进行说理,使文章充满浪漫色彩,具有说服力、感染力。

《庄子》的文学价值不仅在于寓言的数量庞大,还在于这些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这些形象可人,可物,甚至可以是无生命的意念,各种各样,特征鲜明。其想象虚构奇幻异常、变化万千、大胆夸张,恢诡谲怪。如《逍遥游》中北冥有鱼,化而为鹏;《至乐》中骷髅论道,《齐物论》中庄周梦蝶。想象奇特恣肆,伟大丰富。《庄子》用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表达其哲学思想,使其形成了“寓真于诞,寓实于玄”的艺术特征,构成了瑰玮奇谲的艺术境界,具有散文诗的艺术效果。

《庄子》的文学成就还表现在它对语言的灵活运用上,即所谓“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庄子的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跌宕跳跃,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如《齐物论》中写大风既有赋的铺陈,又有诗歌语言的特点。《逍遥游》的末段,堪称抒情诗。

二、《庄子》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庄子散文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不同时期的中国文学创作中都有所体现。魏晋南北朝时期游仙诗、玄言诗、山水田园诗都和庄子思想及庄子散文艺术有渊源关系。从曹植、阮籍等人的文章中可看出《庄子》的文风。唐代大诗人李白奇特的想象,豪放飘逸、意象奇特、大胆夸张的诗风,与《庄子》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刘熙载评苏轼诗“出于《庄》者十之八九”,最得庄子散文神韵。苏轼的文和赋也多从《庄子》中来。古代小说戏曲创作也深受庄子散文影响。具有浪漫幻想特色的《牡丹亭》、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红楼梦》中都可以看到《庄子》散文艺术精神的表现。正如闻一多先生所说:“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

(据袁行霈版《中国文学史》第二版、第一卷和陈文新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上卷整理)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