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注会考试心得体会
资料下载:http://)报好科目后到现场自己再看一看顺便把钱交了。一般报名在3~4月份。费用不太清楚,不贵,当初我5门也只有500多。
3.关于报名资格的问题
财政部是这样规定的
符合下列条件的中国公民,可报名参加考试:
1.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具有高等专科以上学校毕业学历、或者具有会计或者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报名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
1.因被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自处罚决定之日起至申请报名之日止不满5年者;
2.以前年度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因违规而受到停考处理期限未满者。很多同学会问大学生能不能报,几年级可以报,怎么报,明确和你讲可以的,但鉴于这个问题比较敏感于复杂,具体问题大家可以加我好友私聊。
4.关于通过率的问题
每年的出考率一般是50%左右,也就是说报了名只有一半人去考。去考的那些人里通过率是12%左右。也就是100人报名6个人通过。大家听到这里觉得通过率很低是吧。其实不然这门考试几乎一半考试的都是上班族。他们虽然有经验,但是时间是绝对不够的。相比大学生去考,个人觉得单科通过率这么也会上30%。而且比如许多童鞋报6门,真正玩命去读的可能之后2门,另四门就是重在参与,体验一下。根据我的调查,周围的同学只要认认真真读的话,不管报了几门,至少有一门到两门过的!总之你们看到了通过率比较虚,排除上班族和重在参与的人之后,通过率应该还是比较高的!
5.有关于CPA的职业规划的问题
我咨询了很多前辈,一般没有经验的CPA是一点都不值钱的,而CPA加上4~5年工作经验一般在大城市能拿到20万左右的年薪,CPA一些是在事务所往上做升合伙人,绝大多是都是跳槽去做企业的财务经理,然后往企业的高管发展,少数CPA会进入专职的咨询投资领域。在我学习的时候一些考友几乎都是已经工作了,工作后其实学习的时间相对就很少了,作为大学生有着充足的时间,而且如果大学毕业可以拿到CPA资格的话,你就已经赢在起跑线上了!
(七)关于事业的几点思考
各位,如果你能看到这里,我觉得已经不容易了,我想分享一下我的经历或许对你有帮助,我本人从高二开始创业,一开始做的是玩具批发,到了高三下半学期,被父母逼的参加高考,考进了华东政法大学,我非常谢谢他们,否则我可能依然像以前一样无知。
高考考完我仍然在创业,开过魔术培训班,做过网络社区,淘宝做卓越图书代购做到三钻石,进了大学我组建了200人左右的信用卡团队,说实话真的赚了一票。但与此同时我见到了千千万万的创业者,99%的失败者,1%的所谓的“成功者”依然为了生存苦苦挣扎。大学生创业潮的背后是一个一个血一样的失败。
我开始思考我的人生,其实大学生创业的成功才是真正的失败!他们不断地投入时间、精力创办一个企业,到头来绝大多数都是在维持生存,我敬佩他们,我曾经也是他们的一员。如果你们想听故事我们可以一起吃个饭,呵呵。但是,话说回来,我不想重走他们的路。但到底怎么做呢?当我迷茫时,偶然接触到了CPA…
CPA不是绝对的,你想有所成就不一定要考CPA,你可以考ACCA,CFA,司法考试,同声传译,MBA等等,为什么我一味强调考试呢,我的一位老师说过,考试的目的不单单是拿到证书,更重要的是在考试中磨练自己,收获自己。实践经验固然重要,不过我善意的提醒你,当你走上社会你一生都在实践,而下一段像大学里一样无忧无虑的没有家庭负担的学习时间,可能就是你退休之后了。
其实作为一个男生,要让奋斗成为一种习惯,30岁之前的时候你有无限的潜能和机会,一切还都有可能,30岁之后你会承担起家庭的重负。你的激情已经不如从前。有没有想过,你的一生可能会在平庸中度过?
第二篇:注会考试
应该考虑自己的专业背景和知识水平,另外需要考虑自己的学习时间,一般来说会计、审计、财管都是需要考前三四个月准备的,而税法、经济法和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都是适合考前三个月以内开始学习,另外考虑到各个科目的学习周期,考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时间搭配考试科目。
1、报考一门:会计。只报考一门建议从会计开始,从此开始注会的学习旅程,注意打好基础,不要只为了60分通过,考虑到会计的重要意义,学习不好同样会影响到注会整体的学习。
2、报考两门:会计+税法/财管。税法的所得税学习对于会计的学习很重要;而会计的学习对财管的学习也很重要。不过财管和税法相比,税法更合适一些;另外有人建议“会计+审计”的报考,这里不做重点推荐,因为审计学习需要会计基础,而审计学习周期长很多,所以无形中这个组合时间学习会更长,报考应慎重。
3、报考三门:会计+税法+财管。会计和税法的学习可以明显促进财管,所以财管不宜单独报考,要注意知识体系的内部联系。财管的学习上位于会计之后,学习周期不是很长。
4、报考四门:会计+税法+财管+风险管理。主要考虑的是难度问题,而且也是学习时机的问题。因为风险管理适合在财管之后学习,学习顺序上与税法可以并列,位于会计和财管之后,总体上不是太影响注会的整体安排。
5、报考五门:会计+税法+财管+风险管理+经济法。经济法的特点是适合考前三个月左右开始学习,所以增加经济法并不会影响大局。学习安排上风险管理可以安排在经济法之前,也可以并列学习。
6、其他选择。从税法、经济法开始也是一种避重就轻的报考方法,但是也给后面增加了学习任务,因为会计、审计和财管的学习再以后会压力比较大,所以从会计开始学习的方法既能打下注会的坚实基础,也能够做好两年通过的打算,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妥的。
准备202_年报考,现在可以先看202_年的教材,一般教材都没什么大变化的,202_年的教材要4、5月才出,先看202_的教材,到时候就不会这么赶,有充裕的时间复习。
第三篇:注会考试计算题(推荐)
ABC公司正在着手编制明年的财务计划,公司财务主管请你协助计算其加权资本成本,有关信息如下:
(1)公司银行借款利率当前是9%,明年将下降为8.93%。
(2)债券面值1元,票面利率8%,期限为10年,分期付息,当前市价为0.85元,如果按公司债券市价4%。
(3)普通股面值1元,当前每股市价5.5元,本年派发现金股利0.35元,增长率维持在7%,并保持25%的股率支付率。
(4)公司本年的资本结构:银行借款150万元,长期债券650万元,普通股400万元,留存收益420万元。
(5)所得税税率为40%。
(6)普通股的B值为1.1.(7)收益率为5.5%,平均收益率为13.5%。
要求:
(1)计算银行借款的税后资本成本。
(2)计算债券的税后资本成本。
(3)分别使用股利估价模型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估计内部股权(指股本和留存收益)资本成本,并计算两种结果的平均值作为内部股权资本成本。
(4)如果仅靠内部融资,明年不增加外部融资规模,计算其明年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解:(1)银行借款的资本成本=8.93%*(1-40%)=5.36%
(2)债券资本成本=(1*8%*(1-40%))/(0.85*(1-4%))=5.88%
(3)普通股和留存收益成本:
1,运用股利估价模型:(d1/p0)+g=0.35*(1+7%)/5.5+7%=13.81%
2, 运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5.5%+1.1*(13.5%-5.5%)=14.3%
3,普通股与留存收益的平均成本=(13.81%+14.3%)/2=14.06%
(4)计算明年的综合资本成本:
1,计算留存收益数额:
明年每股净收益=(0.35/25%)*(1+7%)=1.498(元/股)
留存收益数额=1.498*400*(1-25%)+420=869.4(万元)
2,各项资本额度分别为:银行借款150万元,长期债券650万元,普通股400万元,留存收益869.4万元。
各项资本来源占资本总额的比重分别为:银行借款7.25%,长期债券31.41%,普通股19.33%,留存收益42.01%。
各项资本来源的单项资本成本分别为:银行借款5.36%,长期债券5.88%,普通股和留存收益均为14.06%。
综合资本成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
7.25%*5.36%+31.41%*5.88%+19.33%*14.06%+42.01%*14.06%=10.86%
第四篇:注会考试要点
注册会计师考试要决
财务的入学门槛很低,也就造就了许多门外汉能考过注册会计师考试,这点相比土木专业的门槛是难于企及的,因此这里我谈几点关于注会考试要诀
1、多看书,特别是注会教材,我们工作以后还经常买教材当着工具书用
2、勤做题,记得07年考税法的时候,主观题每一题都有十多问,而且每一问就一分,所
以如果不熟练的话,2个半钟是不够用的。
3、可以看点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比如财务管理的很多建模都是依照经济学的理论
编写的,甚至每种理论可以追溯到它的作者。
4、理解性记忆,对于经济法、税法许多法律条款是需要记忆的,但是加深记忆有很多方式,比如票据法中票据生效的形式条件的重要性,上面解释到票据一旦形式上生效就与其实际经济内容相分离,例如甲以A公司的名义给B公司开具了一张银行承兑汇票(形式条件都符合),但是没有发生实际的交易(A套现公司资金),B又背书给C公司(善意第三人),最后C主张权利的时候,A的公司就不能以没有发生实际经济交易而对抗C,因为票据是讲形式条件的。
第五篇:注会考试经验之谈
经验之谈:已过考生分享如何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备考202_年的注册会计师考试,精品学习网整理了已过考生的经验分享,并预祝广大考生顺利通过202_年注册会计师考试。
有些时候,我们认为准备的很是充分,具备通过的把握和信心,可是从考场走出那一刹那,难免事与愿违,天不遂人愿,某种程度上不能怀疑自己的能力,又不能不承认,我们还不是考神。所谓考神,在我心中,就意味着这个人基础知识已然很是扎实,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在理解所有知识的前提下能够举一反三,换句话说,看到试题,立马知道这个试题考查的所有的知识点,并能够延伸出一系列知识点,这是主要的。其次,还要具备一定的应试技巧,我们在拿到一道题的时候,最好是会做,其次是能够通过一定的方法,比如,选择题通过排除法,计算题通过逐步分析法,可以最终解决这道题,这就是我们的目的,最终拿到分数。
所以我们平时在复习的时候,不能死做题,一看,这道题我会了,就不做了,不能,我们要学会分析试题,举一反三,得出这道题目的价值,引申出更深的知识。考试是常有的,希望不要因为一次的失利否定自己的能力,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