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号文库

一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反思

一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反思



第一篇:一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反思

一(3)班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学反思

六(4)班:黄

由于人们法制观念的淡薄,导致当今社会犯罪现象日益上升,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将法制教育作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在本期的教学中,我也在自己的课堂中适时渗透法制教育,现将心得梳理如下:

一、充分创设情境渗透法制教育

数学课堂倡导学生在情境中参与数学知识的学习,因此我们在在法制知识的渗透时,也就要遵循这一规律。作为数学教师也应在数学课堂上,创设与法制有关的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同时要注重所创设的情境要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使学生能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接受法制知识的熏陶,达到法制教育的目的。

二、结合课堂,找准“渗透点”

要想更好地在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深钻教材,努力寻找有关法律知识的切入点和渗透点,将法律知识与教学内容自然相融。同时还要深入研究法制渗透的方法。决不可喧宾夺主,为了法制渗透而渗透,把数学课上成了枯燥的法制宣讲课,淡化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同时教师要注重创新,通过在导入、练习、小结、拓展等多个环节进行法制渗透。

三、寻求合适的渗透方法,轻松渗透法制知识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但我们在选择方法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法制教育。如: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观察实践法等,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多角度地去认识法律,了解法律,从而受到教育,强化学生法律意识。

四、注重法律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

学以致用,只有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在自己的实际中,才能真正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因此,我们要在生活中多加关注学生的言行举目,将法律知识渗透在学生实际生活中,使学生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

在以后的法制教学中,我一定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选准切入点,抓住有利时机,创设最佳情境,注重适时性、合理性、有效性和科学性的统一。使法律知识无声进入孩子们的视野,根植于孩子的心中。

第二篇:一年级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

一年级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

——环境保护教案

教师:曹堃

一、教学内容:

6、7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材50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关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学过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培养倾听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人进行合作的良好习惯。懂得大自然的美丽离不开人们的精心呵护,树立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解决实际的问题。

四、教学难点:

发展初步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自主探索的精神。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瞧,这是我们一年级小朋友在植树节那天参加活动的情景。

(二)自主探索

1、请小朋友拿出小木棒来摆一摆,看看能写出几个和是6、7的加法算式。再比一比谁的加法算式多。

2、教学例题

看学生植树图,让学生说说图画的意思。

(1)思考:要算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列式?

质疑:为什么同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而得数却相同?

交流:从这题中你发现了什么?

(2)一共有6个人,男同学有4人,女同学有几人?女同学有2人,男同学有几人?怎样列式呢?

(3)小组交流不同的解题策略。(4)汇报讨论结果。

(板书:6—2=4,6—4=2)

六、思维训练

教材第51页,“想想做做”第六题,看图填算式7—□=□ 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列式,答案不一样,从而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七、法制渗透点

1、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植树,通过观察图中小朋友的活动,使同学们知道:

(1)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和植树造林,保护环境密不可分。(2)小朋友参加植树造林是为了保护环境。(3)每个小朋友都要学会保护周围的环境。

(向学生简单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1989年12月2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杨尚昆(1989年12月26日)

第一条 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

第六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八条 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八、家庭作业

数学书的52页,练习六第3题。

九、板书设计

和是6、7的加法

被减数是6、7的减法

5+1=6

1+5=6

6—4=2

6—2=4 3+4=7

4+3=7

7—2=5

7—5=2

第三篇:一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渗透点

一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渗透点

版别 册次 单元 教 材 点(内容或主题)渗 透 点

“法”的名称 可结合的具体条款

人 教 版 第一册 三 1-5的认识(野生动物园)《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第八条 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猎捕或者破坏。

六 练习十二

5、看图列式:原来车上有6人,下车2人,上车3人。《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 第六十五条第一款„„待车停稳后,先下后上。六 整理和复习5看熊猫图,列式计算。《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第九条 国家对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实行重点保护。

七 1-20各数的认识(一个老师带9个小朋友过斑马线)《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 第六十三条第一款 须在人行道上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靠路边行走。

九 9加几(运动会情景图)《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第十条 国家提倡公民参加社会体育活动,增进身心健康。

十 总复习:

7、停车场情景图 《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暂行规定》 第八条 „„在停车场停车者,必须服从管理人员的指挥。第二册 一 生活中的数学——靠右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 第六十条第一款 须在人行道上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靠路边行走。

四 生活中的数学(车准乘56人)《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 第三十三条第一款 不准超过行驶证上核定的载人数。五 认识人民币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爱护人民币。

六 练习十一第15题,回收旧电池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六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七 生活中的数学——升降国旗的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第十二条 依照本法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的规定升挂国旗的,应当早晨升起,傍晚降下。七 小小商店(回收空瓶子)《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第四条 国家鼓励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第四篇:一年级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

——环境保护教案

教师:余章凤

一、教学内容:

6、7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材50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关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学过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懂得大自然的美丽离不开人们的精心呵护,树立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解决实际的问题。

四、教学难点:

发展初步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自主探索的精神。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瞧,这是我们一年级小朋友在植树节那天参加活动的情景。

(二)自主探索

1、请小朋友拿出小木棒来摆一摆,看看能写出几个和是6、7的加法算式。再比一比谁的加法算式多。

2、教学例题

看学生植树图,让学生说说图画的意思。

(1)思考:要算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列式?

质疑:为什么同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而得数却相同?

交流:从这题中你发现了什么?

(2)一共有6个人,男同学有4人,女同学有几人?女同学有2人,男同学有几人?怎样列式呢?

(3)小组交流不同的解题策略。(4)汇报讨论结果。

(板书:6—2=4,6—4=2)

六、法制渗透点

1、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植树,通过观察图中小朋友的活动,使同学们知道:

(1)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和植树造林,保护环境密不可分。(2)小朋友参加植树造林是为了保护环境。(3)每个小朋友都要学会保护周围的环境。

(向学生简单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1989年12月2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杨尚昆(1989年12月26日)

第一条 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

第六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八条 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八、家庭作业

数学书的52页,练习六第3题。

九、板书设计

和是6、7的加法

被减数是6、7的减法

5+1=6

1+5=6

6—4=2

6—2=4 3+4=7

4+3=7

7—2=5

7—5=2

202_年12月24日

第五篇:一年级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最终版)

一年级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

教学内容:

教材50—53页8和9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2、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关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

3、使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学过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4、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培养倾听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人进行合作的良好习惯。

5、懂得大自然的美丽离不开人们的精心呵护,树立环保意识。

6、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让学生知道环境保护是国家规定的一种法律。教学重点: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解决实际的问题。

教学难点:

发展初步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自主探索的精神。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瞧,这是我们一年级小朋友在植树节那天参加活动的情景。

二、自主探索

1、请小朋友拿出小木棒来摆一摆,看看能写出几个和是8、9的加法算式。再比一比谁的加法算式多。

2、教学例题

看学生植树图,让学生说说图画的意思。

(1)思考:要算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列式?

质疑:为什么同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而得数却相同? 交流:从这题中你发现了什么?

(2)一共有9个人,男同学有4人,女同学有几人?老师有几人?几人?怎(3)小组交流不同的解题策略。(4)汇报讨论结果。板书: 8—4=4(人)

三、思维训练

教材第51页,“想想做做”的题,看图填算式8-□=□

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列式,答案不一样,从而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四、法制渗透

1、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植树,通过观察图中小朋友的活动,使同学们知道:

(1)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和植树造林,保护环境密不可分。(2)小朋友参加植树造林是为了保护环境。

(3)每个小朋友都要学会保护周围的环境。向学生简单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内容。让学生知道优美的环境是通过大家的热爱和得来的,这些小朋友参加栽花、种树、种草活动是为了保护环境,所以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要学会保护周围的环境。

2、学生通过观察参加活动的小朋友的人数、种植的花、草、树木的数量认识“8”、“9”的学习。

五、板书设计

8和9的加法 被减数是8、9的减法 5+3=8 3+5=8 8—5=3

8—4=4 3+6=9 6+3=9 9—2=7

9—5=4

六、家庭作业

教材53页的练习。课后反思:

1、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情景教学是最容易吸引学生并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方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创造情景,让学生有一种设身处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2、通过对环境保护法的简单学习,小朋友们知道了植树、种草、栽花是对环境保护的好处,懂得了要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202_年9月25日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